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常用模型介绍
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各模型公式及特点(终审稿)
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各模型公式及特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分配系数K d =(C 0−C e )C C e C吸附量 C t =C 0−C t C×C LangmiurC e =C m C L C e 1+C L C eC e C e =1C m C L +C e C m KL 是个常数与吸附剂结合位点的亲和力有关,该模型只对均匀表面有效FreundlichC e =C F C e 1/Cln C e =ln C F +1Cln C e Ce 反应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残留溶质的浓度KF 和n 是Freundlich 常数,其中KF 与吸附剂的吸附亲和力大小有关,n 指示吸附过程的支持力。
1/n 越小吸附性能越好一般认为其在0.1~0.5时,吸附比较容易;大于2时,难以吸附。
应用最普遍,但是它适用于高度不均匀表面,而且仅对限制浓度范围(低浓度)的吸附数据有效一级动力学1(1)k t t e q q e -=-C t =C e (1−C −C 1C )线性 ln (C e −C t )=ln C e −C 1C二级动力学 2221e t e k q t q k q t =+C t =C 2C e 2C 1C 2C e C线性 C C t =1C 2C e 2+CC e初始吸附速度C0=C2C C2Elovich 动力学模型C t=C+C ln C Webber-Morris动力学模型C C=C ip C1/2+C Boyd kinetic plotC C C C =1−6×exp−C C CC6令F=Q t/Q e,K B t=-0.498-ln(1-F)准一级模型基于假定吸附受扩散步骤控制;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假设吸附速率由吸附剂表面未被占有的吸附空位数目的平方值决定,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机理的控制,这种化学吸附涉及到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电子共用或电子转移;Webber-Morris动力学模型粒子内扩散模型中,qt与t1/2进行线性拟合,如果直线通过原点,说明颗粒内扩散是控制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如果不通过原点,吸附过程受其它吸附阶段的共同控制;该模型能够描述大多数吸附过程,但是,由于吸附初期和末期物质传递的差异,试验结果往往不能完全符合拟合直线通过原点的理想情况。
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常用模型介绍
方程:
动力学模型
一级可逆反应动力学模型
假设条件:吸附过程是一级可逆反应机理
A B
d d B C d t d A k 1 C 0 C t A k 2 0 C B k 1 0 C A 0 C A 0 X A k 2 0 C B 0 C B 0 X B
平衡条件: KC
k2t
动力学模型
Boyd model(外扩散速率控制模型)(6)
假设条件:吸附阻力全部集中在吸附剂颗粒 边界
方程: F t 1 6 2 n 1 n 1 2 ex n 2 p B t
F(t):达到平衡的比例; F(t)=q/qe Bt: 关于F(t)的一个函数
F(t)>0.85 F(t)<0.85
二参数模型
BET Model
假设:吸附剂吸附吸附质为多层吸附,吸附剂表面 均一,吸附质之间没有作用力
方程: q e q m( ax e C C s)[ B (1 e B 1 C C ) eC (* s)]
常用于气相吸附,液相相对较少。
三参数模型
Sips isotherm(4)
是朗格缪尔模型的改进型,引入参数γ,应用范围更
Eo:为特征能量,由此可判断吸附过程为化学 (Eo >40kJ/mol) 还是物理过程(Eo <16kJ/mol)
二参数模型
DR方程的特征曲线???
One of the best feature of the DR equation lies on the fact that it is temperature-dependent. If the adsorption data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re plotted as the logarithm of the amount adsorbed versus the square of potential energy , all the suitable data shall in general lie on the same curve, call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生物吸附的热力学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综述
生物吸附的热力学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综
述
1 吸附动力学模型
生物吸附动力学模型是指根据动力学原理研究生物吸附现象的模型,它主要集中在生物物质吸附层表面上,以及相互作用和热力学物
理条件等问题上。
根据动力学原理,影响生物吸附的因素包括游离能,气体的吸附力,介质的物理性能,液体温度,压力,浓度等。
吸附动
力学模型主要分为三类:比例硬体模型,等幂硬体模型和等温硬体模型,模拟出生物物质吸附过程中的动力学状态和位置分配。
2 热力学平衡模型
生物吸附热力学平衡模型是指研究生物物质吸附过程中热力学方
法描述的模型,主要包括Langmuir态模型,Freundlich态模型,Fruendlich-Petesch态模型等。
平衡模型可以描述生物物质的活性,
计算其反应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常数,而动力学模型则可以用于比较不
同吸附情况下的性能,从而了解生物物质吸附过程发生,变化和发展
的方向和步骤。
生物物质吸附是吸收和固定物质的重要现象,研究其热力学平衡
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物质的特性,为其合理有效
地利用资源提供参考。
吸附平衡及动力学模型介绍
吸附平衡及动力学模型介绍吸附平衡及动力学模型是描述气体或溶质与固体表面之间吸附过程的理论模型。
吸附是指气体或溶质分子通过相互作用力吸附到固体表面上的现象。
吸附平衡和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吸附过程的特性,对于工业和环境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吸附平衡模型描述了吸附系统在达到平衡时吸附量与吸附剂浓度、温度、压力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吸附平衡模型有等温线性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
等温线性模型是最简单的吸附平衡模型之一,它假设吸附量与溶质浓度成线性关系。
这个模型可以表示为:q=K*C其中,q代表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量,C代表溶质在吸附剂中的浓度,K代表等温吸附系数。
等温线性模型适用于低浓度溶质吸附的情况。
Freundlich模型是更为常用的吸附平衡模型,它相对于等温线性模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Freundlich模型可以表示为:q=K*C^(1/n)其中,q代表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量,C代表溶质在吸附剂中的浓度,K和n是Freundlich常数,n被称为吸附线性度。
Freundlich模型适用于吸附剂非均匀性很大的情况。
Langmuir模型是吸附平衡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适用范围广,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吸附过程。
Langmuir模型可以表示为:q=(K*C)/(1+K*C)其中,q代表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量,C代表溶质在吸附剂中的浓度,K是Langmuir常数。
Langmuir模型假设吸附位点是有限的且相互独立的,并且吸附的溶质分子在吸附位点上形成一个单层。
吸附动力学模型描述了吸附过程的速率和吸附剂的浓度、温度、时间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吸附动力学模型有假一级动力学模型、伪一级动力学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
假一级动力学模型是最简单的吸附动力学模型之一,它假设吸附速率与吸附量成线性关系。
这个模型可以表示为:dq/dt = K * (q_t - q)其中,dq/dt代表单位时间内吸附剂的吸附速率,q代表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量,q_t代表达到平衡时的吸附量,K代表动力学常数。
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各模型公式及特点
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各模型公式及特点1. Langmuir模型:Langmuir模型是最常用的吸附动力学方程之一,它假设吸附物分子只能以单层方式吸附在吸附剂表面。
该模型的方程表示为:dθ/dt = k_ads * (θ_max - θ) * P其中,dθ/dt表示单位时间内吸附量的增加速率,θ表示已吸附的物质分数,θ_max是最大吸附容量,P是气体或溶液中的吸附物质分压或浓度,k_ads是吸附速率常数。
2. Freundlich模型:Freundlich模型是一个经验模型,适用于多层吸附过程。
该模型的方程表示为:q=k_f*C^(1/n)其中,q表示单位质量的吸附物质的吸附量,C是气体或溶液中的吸附物质浓度,k_f和n是实验参数。
3. Temkin模型:Temkin模型假设吸附位点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随着吸附量的增加,吸附能力会降低。
该模型的方程表示为:q = K * ln(A * P)其中,q表示单位质量的吸附物质的吸附量,P是吸附物质的分压或浓度,K和A是实验参数。
- Langmuir模型适用于单层吸附过程,Freundlich模型适用于多层吸附过程,而Temkin模型考虑了吸附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 Langmuir模型假设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而Freundlich模型和Temkin模型则没有这个假设。
-吸附动力学模型通常基于实验数据拟合得出,因此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持。
-吸附动力学模型常用于工业催化剂和废水处理等领域,用于优化吸附过程和预测吸附性能。
吸附热力学模型:1. Gibbs吸附等温方程:Gibbs吸附等温方程描述了吸附过程中的吸附热效应,即吸附热与吸附度的关系。
方程表示为:ΔG = -RTlnK = -ΔH + TΔS其中,ΔG是自由能变化,ΔH是焓变化,T是温度,R是气体常数,K是吸附平衡常数,ΔS是熵变化。
2. Dubinin-Radushkevich方程:Dubinin-Radushkevich方程适用于描述吸附剂对非特异性吸附的情况。
最新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各模型公式及特点资料
最新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各模型公式及特点资料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是研究吸附过程的重要领域,关注吸附剂-吸附质系统之间的物质传递和能量传递。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各模型公式及其特点。
一、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用于描述吸附过程中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物质传递的速率。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1.线性吸附动力学模型(LDF)线性吸附动力学模型假设吸附速率与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浓度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Q(t)=k·C(t)其中,Q(t)是时间t内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k是吸附速率常数,C(t)是时间t内吸附质的浓度。
LDF模型的特点是简单直观,适用于低浓度吸附过程。
2.瞬态吸附动力学模型(TDF)瞬态吸附动力学模型考虑了吸附速率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常见的TDF 模型有多项式、指数和幂函数模型。
其中,多项式模型基于多项式函数拟合吸附数据,指数模型假设吸附速率与时间的指数函数相关,幂函数模型假设吸附速率与时间的幂函数相关。
这些模型的特点是灵活性强,适用于各种吸附过程。
3.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PAC)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描述吸附过程的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表面吸附位点的饱和效应和解离效应。
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Q(t)=(k·C₀)/(1+k'·C₀·t)其中,Q(t)是时间t内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C₀是初始浓度,k和k'是吸附速率常数。
PAC模型的特点是与实际吸附过程拟合效果较好。
二、吸附热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模型用于描述吸附过程中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能量传递的情况。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吸附热力学模型。
1. Langmuir吸附热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热力学模型是最简单的吸附热力学模型之一,假设吸附位点只能容纳一层吸附质。
其数学表达式为:θ=K·C/(1+K·C)其中,θ是吸附度,K是平衡常数,C是吸附质浓度。
吸附常用模型介绍
1 qe
q
1 qe
k2t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t qt
1 k2qe2
1 qe
t
编辑ppt
7
吸附动力学模型
•一级动力学方程,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际是通过机 理推理假设,设定边界条件得到的偏微分方程。
•一级动力学是指反应速率与一种反应物浓度呈线性 关系,二级动力学指反应速率与两种反应物浓度呈 线性关系。
编辑ppt
ΔS>0说明是熵增过程
ΔG<0说明是自发过程
编辑ppt
11
编辑ppt
12
吸附研究常用模型介绍
编辑ppt
1
主要内容
一、吸附等温线
1. 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2. Langmuir吸附等温线
二、吸附动力学
1. 一级动力学模型 2. 二级动力学模型 3. W-M动力学模型
三、吸附热力学
编辑ppt
2
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是一个经验方程,没有假设条件,方程形式如下:
编辑ppt
10
吸附热力学
G RT ln KC
ln KC
H R
1 T
S R
分离常数(Kc)=CAe/Ce即固液相平衡浓度比 根据不同T和Kc可拟合出ΔH和ΔS
ΔH>0,吸热的过程:焓变值可以区分物理吸附和化 学吸附,物理吸附 2.1–20.9 kJmol−1和化学吸附 20.9–418.4 kJmol−1
编辑ppt
9
Weber-Morris模型
假设条件:
(1)液膜扩散阻力可以忽略或者是液膜扩散阻力只有在吸附 的初始阶段的很短时间内起作用
(2)扩散方向是随机的、吸附质浓度不随颗粒位置改变
几种吸附动力学模型简介讲义
动力学模型: 以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具体的实际或者 虚拟的课题而作的有形或者是无形的模型。
固体吸附剂对溶液中溶质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 用准一级、准二级、韦伯-莫里斯内扩散模型和班 厄姆孔隙扩散模型来进行描述。
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基于固体吸附量的Lagergren(拉格尔格伦)一级速率方程是最为常见的,应用 于液相的吸附动力学方程,模型公式如下:
q e(mg· g-1)表示平衡吸附量,q t 表示时间为t时的吸附量, K f表示一级吸附速率常数。
表示时间为t时的吸附根据线性拟合判定系数r2判断是否符合wm动力学模型morris模型常用来分析反应中的控制步骤求出吸附剂的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c是涉及到厚度边界层的常数
几种吸附动力学模型简介
报告内容
基本概念 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W-M动力学模型 Bangham 孔道扩散模型
基本概念
动力学:
根据线性拟合判定系数R2 判断是否符合
W-M动力学模型
Weber and Morris模型常用来分析反应中的控制步骤,求出吸 附剂的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
C是涉及到厚度、边界层的常数。kip是内扩散率常数。qt对t1/2 作图是直线且经过原点,说明内扩散由单一速率控制。
材料的吸附过程分为吸附剂表面吸附和孔道缓慢扩散两个吸附过程; 直线都不经过原点,说明内扩散不是控制吸附过程的唯一步骤。
Bangham 孔道扩散模型
在吸附过程中Bangham(班厄姆)方程常被用来描述孔道扩散 机理。
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各模型公式及特点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 凤呜大王*分配系数吸附量LangmiurKL 是个常数与吸附剂结合位点的亲和力有关,该模型只对均匀表面有效 FreundlichCe 反应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残留溶质的浓度KF 和n 是Freundlich 常数,其中KF 与吸附剂的吸附亲和力大小有关,n 指示吸附过程的支持力。
1/n 越小吸附性能越好一般认为其在0.1~0.5时,吸附比较容易;大于2时,难以吸附。
应用最普遍,但是它适用于高度不均匀表面,而且仅对限制浓度范围(低浓度)的吸附数据有效 一级动力学1(1)k t t e q q e -=-线性二级动力学2221e t e k q t q k q t=+线性初始吸附速度Elovich 动力学模型Webber-Morris 动力学模型Boyd kinetic plot令F=Q t/Q e,K B t=-0.498-ln(1-F)准一级模型基于假定吸附受扩散步骤控制;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假设吸附速率由吸附剂表面未被占有的吸附空位数目的平方值决定,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机理的控制,这种化学吸附涉及到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电子共用或电子转移;Webber-Morris动力学模型粒子内扩散模型中,qt与t1/2进行线性拟合,如果直线通过原点,说明颗粒内扩散是控制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如果不通过原点,吸附过程受其它吸附阶段的共同控制;该模型能够描述大多数吸附过程,但是,由于吸附初期和末期物质传递的差异,试验结果往往不能完全符合拟合直线通过原点的理想情况。
粒子内扩散模型最适合描述物质在颗粒内部扩散过程的动力学,而对于颗粒表面、液体膜内扩散的过程往往不适合Elovich 方程为一经验式,描述的是包括一系列反应机制的过程,如溶质在溶液体相或界面处的扩散、表面的活化与去活化作用等,它非常适用于反应过程中活化能变化较大的过程,如土壤和沉积物界面上的过程。
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常用模型介绍
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常用模型介绍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的研究可以用来解决环境污染、催化剂设计等相关问题。
本文将介绍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常用的模型及其原理。
一、吸附平衡模型吸附平衡模型是研究吸附过程中物质在吸附剂表面上的分布情况和吸附平衡的定量描述。
常见的吸附平衡模型有等温吸附方程、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
1.等温吸附方程:等温吸附方程是描述吸附物质在吸附剂表面上的分布的一般方程。
在等温吸附方程中,吸附物质浓度和吸附剂表面上的吸附量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
常见的等温吸附方程有线性方程、Langmuir 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等。
ngmuir模型:Langmuir模型是描述吸附平衡的常用模型之一、该模型假设吸附位点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且吸附速率与吸附态分子浓度无关。
Langmuir模型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参数来确定吸附平衡的常数,从而定量描述吸附过程。
3.Freundlich模型:Freundlich模型也是描述吸附平衡的常用模型之一、该模型假设吸附物与吸附剂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均匀分布的,并且吸附速率与吸附态分子浓度相关。
Freundlich模型可以用于描述非理想吸附的情况。
二、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是研究吸附过程中物质在吸附剂表面上的吸附速率的一种定量描述。
常见的吸附动力学模型有反应速率方程、扩散模型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等。
1.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方程是描述吸附速率与吸附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常用模型。
反应速率方程可以通过实验参数来确定相关的动力学参数,从而定量描述吸附速率的快慢。
2.扩散模型:扩散模型是描述吸附物质在吸附剂表面上扩散过程的一种模型。
扩散模型涉及到扩散速率、扩散系数和浓度梯度等参数,可以用来定量描述吸附物质在吸附剂表面上的扩散行为。
3.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是描述吸附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吸附物质浓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模型。
(完整版)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各模型公式及特点
分配系数K d =(C 0−C e )V C e m吸附量Q t =C 0−C t m ×V LangmiurQ e =Q m K L C e 1+K L C e C e Q e =1Q m K L +C e Q mKL 是个常数与吸附剂结合位点的亲和力有关,该模型只对均匀表面有效FreundlichQ e =K F C e 1/nlnQ e =lnK F +1nlnC e Ce 反应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残留溶质的浓度KF 和n 是Freundlich 常数,其中KF 与吸附剂的吸附亲和力大小有关,n 指示吸附过程的支持力。
1/n 越小吸附性能越好一般认为其在0.1~0.5时,吸附比较容易;大于2时,难以吸附。
应用最普遍,但是它适用于高度不均匀表面,而且仅对限制浓度范围(低浓度)的吸附数据有效一级动力学1(1)k t t e q q e -=-Q t =Q e (1−e −K 1t )线性 ln (Q e −Q t )=lnQ e −K 1t二级动力学 2221e t e k q t q k q t =+Q t =K 2Q e 2t 1+K 2Q e t线性t Q t =1K 2Q e 2+t Q e初始吸附速度V 0=K 2Q e 2Elovich 动力学模型Q t =a +blntWebber -Morris 动力学模型Q t =K ip t 1/2+cBoyd kinetic plotQ t Q e =1−6×exp −K B tπ6令F=Q t /Q e,K B t=-0.498-ln(1-F)准一级模型基于假定吸附受扩散步骤控制;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假设吸附速率由吸附剂表面未被占有的吸附空位数目的平方值决定,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机理的控制,这种化学吸附涉及到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电子共用或电子转移;Webber-Morris动力学模型粒子内扩散模型中,qt与t1/2进行线性拟合,如果直线通过原点,说明颗粒内扩散是控制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如果不通过原点,吸附过程受其它吸附阶段的共同控制;该模型能够描述大多数吸附过程,但是,由于吸附初期和末期物质传递的差异,试验结果往往不能完全符合拟合直线通过原点的理想情况。
吸附法常见模型
实验汇报:预负载饱和:2.68mmol/gQC释放:不同比例:Pb:NPQ -N PIR等温线模型:1)The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几点假设: 单层吸附位点吸附能力相同、分布均匀;ee e bC C bQ Q +=10其简化形式为:bQ Q C Q C e e e 001+=11bC R L +=Qe 是平衡时吸附量mmol/g ; Q0是单层饱和吸附量;b 是吸附常数,代表吸附亲和力; Ce 是平衡时溶液浓度mmol/LR L 是分离系数,反应吸附类型。
大于1,非优惠;=1是线性吸附;在0-1之间为优惠吸附。
2)The Freundlich modelAssumes a heterogeneous adsorption surface with sites having different adsorption energiesKf 是吸附平衡常数,which indicate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represents the strength of the adsorptive bondn is the heterogenity factor (不均匀系数) which represents the bond distribution 一般认为n 为2-10时容易吸附即优惠吸附;n 小于0.5时难于吸附。
3)The Dubinin-Redushckevich (D-R ) isothermit does not assume a homogeneous surface or constant adsorption potential.Q 即Qe ,平衡吸附量k is a constant related to the adsorption energy (mol2 kJ-2) Qm i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mol g-1) ε is the Polanyi potential (J mol-1)通过Q和Ce可以拟合出k和Qmthe mean free energy of adsorption (E)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k valuesE =8 - 16 kJ mol-1,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s triggered by ion exchangeE <8 kJ mol-1, physical forces such as Van der Waals and hydrogen bonding may affect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E>16 kJ mol-1 ,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s of a chemical nature(from:Sep. Sci. Technol. 37 (2002) 343-362.)4)Frumkin equationθ is the fractional occupation (θ = Qe/Qm; Qe i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inequilibrium (mg g-1)Qm is the theoretical monolayer saturation capacity (mg g-1) which is determined by D–R isotherm equation)The constant k is related to adsorption equilibriumThe positive a value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ttra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eavy metal ions. The different a values are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s in the intensity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eavy metal ions.The negative values of G o意味着吸附过程为自发行为、优惠吸附。
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各模型公式及特点
分配系数吸附量LangmiurKL 是个常数与吸附剂结合位点的亲和力有关,该模型只对均匀表面有效FreundlichCe 反应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残留溶质的浓度KF 和n 是Freundlich 常数,其中KF 与吸附剂的吸附亲和力大小有关,n 指示吸附过程的支持力。
1/n 越小吸附性能越好一般认为其在0.1~0.5时,吸附比较容易;大于2时,难以吸附。
应用最普遍,但是它适用于高度不均匀表面,而且仅对限制浓度范围(低浓度)的吸附数据有效一级动力学1(1)k t t e q q e -=-线性二级动力学 2221e t e k q t q k q t =+线性初始吸附速度Elovich 动力学模型Webber-Morris 动力学模型Boyd kinetic plot令F=Q t /Q e,K B t=-0.498-ln(1-F)准一级模型基于假定吸附受扩散步骤控制;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假设吸附速率由吸附剂表面未被占有的吸附空位数目的平方值决定,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机理的控制,这种化学吸附涉及到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电子共用或电子转移;Webber-Morris动力学模型粒子内扩散模型中,qt与t1/2进行线性拟合,如果直线通过原点,说明颗粒内扩散是控制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如果不通过原点,吸附过程受其它吸附阶段的共同控制;该模型能够描述大多数吸附过程,但是,由于吸附初期和末期物质传递的差异,试验结果往往不能完全符合拟合直线通过原点的理想情况。
粒子内扩散模型最适合描述物质在颗粒内部扩散过程的动力学,而对于颗粒表面、液体膜内扩散的过程往往不适合Elovich 方程为一经验式,描述的是包括一系列反应机制的过程,如溶质在溶液体相或界面处的扩散、表面的活化与去活化作用等,它非常适用于反应过程中活化能变化较大的过程,如土壤和沉积物界面上的过程。
此外,Elovich 方程还能够揭示其他动力学方程所忽视的数据的不规则性。
Elovich和双常数模型适合于复非均相的扩散过程。
吸附常用模型介绍
一级动力学模型
dq k1 ( qe q ) dt
边界条件:t = 0, q=0; t = t, q=q
lnqe q ln qe k1t
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k1 lgqe qt lg qe t 2.303
二级动力学模型
dq 2 k 2 qe q dt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相 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模型总结
动态吸附处理模型1、Thomas模型Thomas模型是由Thomas于1944年提出的研究柱状吸附床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它是在Langmui:动力学方程的基础,假设没有轴向扩散的基础上得出的理想化模型,用它可估计吸附质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常数,式(1)是其指数表达式,式(2)是其对数表达式。
式中,C t是时间t时流出液的质量浓度(mg/L);C0是进口液质量浓度(mg/L);K Th是速率常数(10-3L/(min·mg));q0是平衡吸附量(mg/g);x是填料柱中吸附剂质量(g);v是流速(mL/min);t是填料柱运行时间(min)。
参考文献:《海藻酸纤维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2、BDST模型填料柱中吸附剂的高度是影响处理效率、运行成本的一个主要因素,填料柱的运行周期与吸附剂的高度密切相关,这种关系可以用BDST模型表示, 可以提供简单快速的吸附柱穿透曲线的预测和吸附柱的参数设计与优化。
其优点是可以根据不同柱长的吸附实验数据,在不需要附加实验的基础上,预测不同流速,不同起始浓度的柱吸附的穿透时间和吸附量它的线性形式如式(3)。
式中,F为流速(cm/min);N0为填料柱的吸附容量(mg/L);Ka为速率常数(L/(min·mg)); t为运行时间(min);Z为填料柱中吸附剂的高度(cm);C t、C0同上。
其简化表达式为:式中根据a、b可以很方便地求出当流速或初始质量浓度发生变化时新的流速或初始质量浓度。
3、数值预测模型《液固体系固定床吸附器流出曲线预测模型_活性炭吸附水中酚的研究》在建立模型时假设:(1)反应器中的流体呈平推流;(2)不考虑轴向返混和导热,在整个吸附过程中床层温度保持恒定;(3)在微元内各传质系数(液膜扩散系数、孔内液相扩散系数和表面迁移系数)可视为常数。
4、Yoon-Nelson模型的应用Yoon一Nelson模型比其他动态吸附模型简单,对吸附剂的特征、种类和吸附床的物理特征没有限制。
吸附平衡与动力学模型介绍
吸附平衡与动力学模型介绍吸附平衡与动力学模型是研究化学吸附作用的重要工具。
吸附是指物质在接触表面上或界面上分子或原子通过相互作用力使得其附着在表面,或者从表面解吸附的过程。
吸附平衡模型研究的是吸附过程的平衡状态,而吸附动力学模型则研究的是吸附过程的速率。
一、吸附平衡模型1. 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假设吸附物质以单个分子的形式附着在吸附剂表面上,吸附过程符合吉布斯吸附等温线。
其中最简单的模型是Langmuir吸附模型,它假设吸附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吸附剂表面的吸附活性位点均匀分布,吸附分子在吸附剂表面附着和解吸附的速率相等。
Langmuir模型的方程为:θ=Kc/(1+Kc)其中θ是吸附位点的覆盖度,K是吸附平衡常数,c是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2. 多层吸附模型:多层吸附模型考虑了吸附剂表面上吸附位点覆盖度的非均匀性。
最常用的多层吸附模型是BET模型,它是在Langmuir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多层吸附的考虑。
BET模型的方程为:θ=(K1c)/(1+K1c)其中θ是吸附位点的覆盖度,K1是第一层吸附平衡常数,c是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二、吸附动力学模型1.表层扩散模型:表层扩散模型假设吸附物质在吸附剂表面上的扩散速率是决定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
最简单的表层扩散模型是线性速率方程,它描述了在表面上的扩散速率与吸附物质层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r = kc(1 - θ)其中r是吸附速率,k是表层扩散速率常数,c是溶液中物质的浓度,θ是吸附位点的覆盖度。
2. 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研究的是吸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是Lagergren动力学模型,它是基于吸附速率与吸附剂表面上吸附位点的覆盖度之间的关系。
Lagergren模型的方程为:q=k1t^1/2其中q是吸附量,k1是吸附速率常数,t是时间。
除了上述所介绍的模型,还有许多其他的吸附平衡与动力学模型,比如Freundlich模型、D-R方程、Elovich方程等,这些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吸附条件和物质特性。
吸附动力学模型
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是一种描述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通常用来研究吸附系统中物质的吸附过程,揭示吸附过程的机理和规律,为吸附材料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引入、描述、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吸附是指其他物质分子与吸附固体表面发生化学或物理相互作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形成一个吸附层的现象。
吸附动力学是研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规律,物质在吸附剂表面吸附的速率是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
吸附动力学模型是通过描述吸附原子或分子在吸附剂表面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建立起吸附物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关系,通过吸附反应速率探究吸附过程中物质的吸附规律。
吸附动力学模型描述吸附物质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速率,是吸附过程的最基本模型。
常见的吸附动力学模型有 Langmuir 模型、Freundlich 模型、Temkin 模型和Dubinin–Radushkevich 模型等。
ngmuir 模型Langmuir 模型是最简单的吸附动力学模型,适用于单分子层吸附体系。
它的主要假设是吸附剂表面上仅有一种吸附位点,且吸附分子只能从溶液中占据空位。
该模型的方程式如下:$q=\frac{Kc}{1+Kc}$其中,q 是吸附度(即吸附剂表面上形成的吸附层中吸附分子数与吸附位点数之比),c 是平衡液相中等温下的溶液浓度,K 是 Langmuir 常数(即反映吸附分子与吸附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
2.Freundlich 模型$q=Kc^n$3.Temkin 模型Temkin 模型适用于多层吸附体系,它的主要假设是弱吸附和局部饱和,因此吸附能与表面的均一催化过程有关。
该模型的方程式如下:$q=B\ln(A\epsilon)$其中,q 和 c 的含义同上,B 和 A 是 Temkin 常数,ε 是表面态量,它反映了表面分子在缺陷或隆起处的能量状态。
4.Dubinin-Radushkevich 模型$q=N\exp(-\beta E^2)$其中,q 和 c 的含义同上,N 是 Dubinin-Radushkevich 常数,E 是物质的活化能,β 是 Dubinin-Radushkevich 常数,描述了吸附体系的表征能力。
吸附动力学模型
吸附动力学模型
吸附动力学模型是一种描述物质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
它可以用于描述气体或液体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常使用的吸附动力学模型有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
Langmuir模型是最基本的吸附动力学模型之一。
它假设吸附是在固定数量的吸附位点上进行的,且每个吸附位点只能吸附一种分子。
根据Langmuir模型,吸附平衡常数K和吸附容量Q都与温度有关。
Langmuir模型可以描述物质在表面上的单层吸附过程。
Freundlich模型适用于吸附过程不完全满足Langmuir模型的情况。
它假设吸附位点的能力不同,吸附分子数与吸附剂浓度的幂次关系不为1,且吸附速率与吸附剂浓度有关。
Freundlich模型可以描述物质在表面上的多层吸附过程。
Temkin模型是一种在Freundlich模型基础上修正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它假设吸附位点的能力随着吸附分子数的增加而降低,吸附热为线性关系。
Temkin模型可以描述物质在表面上的多层吸附过程,并且可以用于描述物质在非均匀表面上的吸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当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吸附过程,并预测吸附剂在表面上的分布和吸附容量等相关性质。
吸附动力学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于环
境科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ldf模型 吸附动力学
ldf模型吸附动力学
LDF模型是Langmuir-Donnan-Freundlich模型的缩写,它用于
描述吸附系统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
吸附动力学研究物质在固体表
面上的吸附过程,包括吸附速率、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模型等内容。
LDF模型结合了Langmuir、Donnan和Freundlich三种模型的
特点,是一种综合性的吸附模型。
Langmuir模型假设吸附在固体表
面上的吸附物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吸附是单层进行的,而Donnan模型考虑了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影响,Freundlich模型则适
用于描述非均匀或多层吸附系统。
LDF模型将这三种模型进行了整合,可以更全面地描述吸附系统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
在研究吸附动力学时,LDF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吸附系统中的吸
附速率和平衡吸附量,从而揭示吸附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通过实
验数据拟合LDF模型参数,可以了解吸附过程中吸附物质与吸附剂
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吸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此外,LDF模型也常用于工业上的吸附分离过程的设计与优化。
通过建立LDF模型,可以预测吸附系统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吸附性
能,进而指导工程实践中的操作参数选择和设备设计。
总的来说,LDF模型在吸附动力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全面而准确地描述吸附系统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Sorption of Hg from aqueous solutions onto carica papaya: application of isotherms (2) Abatement of fluoride from water using manganese dioxide-coated activated alumina (3) (4) (5) Biosorption of nickel ions onto sargass wightii: application of two-parameter and threeparameter isotherm models (6) Piecewise liner regression: a statistical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adsorption data by the intrapartical-diffusion model (7) Kinetics of adsorption on carbon from solution enhanced fluoride removal from dringking water by magnesia-amended activated alumina granules
b
吸附平衡研究常用模型
2 Langmuir isotherm 假设条件: 单层表面吸附、所有的吸附位均 相同、被吸附的粒子完全独立 方程:qe=qmaxx KLCe
1 KLCe
线性化:
Ce 1 1 Ce qe qmax KLqmax
吸附平衡研究常用模型
qmax:吸附剂的最大吸附量,与吸附位有关, 理论上讲与温度是无关的。 KL=K0exp(-Ea/RT) 可以通过不同温度的下的KL计算Ea,而后判
1 (K SCe)
参数γ:表示吸附剂的不均一性,γ值越接近于1吸 附剂表面越均一。 可以计算△G0、 △H0、 △S0
三参数模型
Toth equation(5)
在朗格缪尔方程的基础上引入参数nT:不均匀能量 参数。 b T Ce 方程: q e q max
(1 (bT Ce ) )
nT 1 nT
二参数模型
Dubinin-Radushkevich isotherm(2)
假设:认为吸附剂表面是不均匀的,吸附是吸附质 填充吸附剂孔的过程。 方程: RT ln(C /C )
q e q maxexp((
e
s
βEo
) )
2
Eo:为特征能量,由此可判断吸附过程为化学 (Eo >40kJ/mol) 还是物理过程(Eo <16kJ/mol)
在使用DR方程是,特征曲线是检验能不能用的 标准!
二参数模型
Flory-Huggins isotherm(3)
引入特征覆盖度(a)的参数: a = 1 – Ce/Co 等温线方程:
a log logKFH n FH log(1 a) C0
参数KFH、nFH与pH与密切的关系,随着pH的增 加会达到最大值。 可以计算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G0) △G0=-RTln KFH
假设条件: (1)液膜扩散阻力可以忽略或者是液膜扩散阻力只有在吸 附的初始阶段的很短时间内起作用 (2)扩散方向是随机的、吸附质浓度不随颗粒位置改变 (3)内扩散系数为常数,不随吸附时间和吸附位置的变化而 变化 q K WM t 方程:
动力学模型
一级可逆反应动力学模型
假设条件:吸附过程是一级可逆反应机理 AB
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 常用模型介绍
程安国 2011.3.18
主要内容
一. 吸附平衡研究
1 Freundlich isotherm 2 Langmuir isotherm 3 二参数模型 4 三参数模型
二. 吸附动力学研究
1 一级动力学模型 2 二级动力学模型 3 W-M动力学模型 4可逆反应一级动力学模型
1 1 k 2t qe q qe
动力学模型
Boyd model(外扩散速率控制模型)(6)
假设条件:吸附阻力全部集中在吸附剂颗粒 边界 6 1 2 方程: F t 1 exp n Bt
2 2 n n 1
dC B dC A k10C A k 20CB k10 C A0 C A0 X A k20 CB 0 CB 0 X B dt dt
平衡条件: K C
CBe k C Ae k
0 2 0 1
C A0 C A 0 0 ln k k 1 2 t C C Ae A0
二参数模型
BET Model
假设:吸附剂吸附吸附质为多层吸附,吸附剂表面 均一,吸附质之间没有作用力 方程: BC
q e q max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
(Ce Cs )[1 (B 1)(Ce C* s )]
常用于气相吸附,液相相对较少。
三参数模型
Sips isotherm(4)
是朗格缪尔模型的改进型,引入参数γ,应用范围更 广 γ (KSCe ) 方程: q e q max γ
吸附平衡研究常用模型
1 Freundlich isotherm
是一个经验方程,没有假设条件,方程 形式如下:qe=KFce1/n
线性化:log qe=log
1 KF+ n
logce
吸附平衡研究常用模型
Temkin isotherm(1) 考虑温度对等温线的影响,方程形式 与Freundlich isotherm类似 假设:吸附热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模型方程:q e RT ln(aC e)
F(t):达到平衡的比例; F(t)=q/qe Bt: 关于F(t)的一个函数 F(t)>0.85 Bt=0.4977-ln(1- F(t)) 2 F(t)<0.85 Bt= 2 F t
3
动力学模型
The Weber and Morris model(内扩散模 型)(7)
二参数模型
DR方程的特征曲线???
One of the best feature of the DR equation lies on the fact that it is temperature-dependent. If the adsorption data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re plotted as the logarithm of the amount adsorbed versus the square of potential energy , all the suitable data shall in general lie on the same curve, call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几乎可以应用与所有pH范围
动力学模型
一级动力学模型:
dq k1 ( qe q ) dt
边界条件:t = 0, q=0; t = t, q=q
ln(qe q) ln qe k1t
动力学模型
二级动力学模型
dq k 2 ( qe q ) 2 dt
边界条件:t = 0, q = 0; t = t, q = q
断吸附过程是化学过程还是物理过程
吸附平衡研究常用模型
优点: (1)考虑了吸附剂表面和温度的影响 (2)应用广泛,很多吸附过程符合这一模型 (3)可以预测吸附剂的最大吸附量 缺点: 模型的假设条件与实际相差甚远,得到的信息存在 较大误差。 例如:硫酸铁改性活性氧化铝计算qmax=14.2mg/g 连续实验吸附剂的吸附量可达22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