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7-19页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整数大小比较的起始课,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在1-5数的认识之后。

在准备课单元,安排了物体“比多少”的内容,通过具体事物的数量比较,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为比较数的大小做好铺垫。

本节课教学内容将成为学生后续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有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1-5数认识之后,以及有了比较事物多少的知识基础上学习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知道了“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了“一一对应”的方法。

在学前教育中,大部分学生能数出1-100各数,也能比出10以内数的大小,但这只是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还没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符号感匮乏,也欠缺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3种水果,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一一对应),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符号“=”“>”和“<”,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符号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难点:明确区分“>”和“<”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1.课件展示
3只小猴子在美丽的大森林玩耍的情景,然后3只小猴子准备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的摆放着情景图中的三种水果。

2. 画外音
我们怎样分这些水果呢?(设疑,让学生有帮忙解决问题的欲望。

) (1)先让学生思考,如何帮助猴子解决分水果的问题(摆学具)。

(2)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用比多少时用过的“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根据自己的想法,分别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3)展示学生摆的结果。

根据学生摆的结果,引导一一对应摆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一:认识“3=3”
(1)提出问题(画外音)猴子说:我可喜欢吃桃子了,我们3个分别都吃一个,桃子够分吗?
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猴子和桃子对应起来,再引导学生说出“猴子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再由文字过度到数学语言,引入“=”的学习。

(2)指导:1只猴子,对应1个桃;3只猴子对应3个桃;猴子和桃的数量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 ,这个符号叫等号。

(3)介绍“=”,读法、写法。

规范学生的书写,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先用手书空写一写,在在课本第17页写一写。

2.探究二:认识“3>2”
(1)提出问题(画外音)另一只猴子说:我喜欢香蕉,我们3个分别都吃一个,香蕉够分吗?
(2)同样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猴子和香蕉对应起来。

(3)指导:1只猴子,对应1根香蕉,第3只猴子没有香蕉。

3只猴子,2根香蕉,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我们就说3大于2,这个符号叫大于号。

(4)引导学生说出“猴子比香蕉的数量多”→猴子有3只,香蕉有2个→3比2大→3>2
(5)引入符号的学习“>”。

介绍新朋友“>”,读法、写法。

老师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叉开成“>”号,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再一起动手写一写:先用手书空写一写,在在课本第17页写一写。

3.探究三:认识“3<4”
(1)提出问题(画外音)第三只猴子说:我喜欢雪梨,我们3个分别都吃一个,雪梨够分吗?
(2)同样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猴子和梨子对应起来。

(3)指导:1只猴子,对应1个梨,3只猴子,对应3个梨,猴子没有了,还多1个梨。

3只猴子,4个梨,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我们就说3小于4,这个符号叫小于号。

(4)引导学生说出“猴子比梨子的数量少”→猴子有3只,梨子有4个→3比4小→3<4
(5)引入符号的学习“<”。

介绍新朋友“<”,读法、写法。

老师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叉开成<”号,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在一起动手写一写:先用手书空写一写,在在课本第17页写一写。

4.区分“>”、“<”和“=”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识记“>”、“<”和“=”
开口在前大于号“>”
开口在后小于号“<”
(2)以游戏得方式,熟悉并记忆这三种关系符号。

老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作出相应符号的手势;
老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老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符号;
(3)利用儿歌熟记
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
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
教材第17页“做一做”1、2题
2.巩固练习:
(1)教材第18页第3题。

(2)想一想:比1大,比5小的数有哪些?
3.拓展练习:
回顾拓展:猴子怎样分这些水果呢?水果比猴子少了或多了怎么办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老师要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只要合理,小组内同学都同意的分法,老师都给与肯定,保护孩子探究的兴趣。

最后可以引导孩子们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多出了的雪梨补给少了香蕉的猴子,既相对公平,又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了“移多补少”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好朋友,哪三个好朋友呢?什么情况下用到他们呢?回顾“=”“>”和“<”含义。

(五)板书设计
比大小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开口在前大于号开口在后小于号
大>于小<于
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