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第一章 小学教育与教育学 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学时
10学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注释
〖理论知识〗
第一节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学的任务则是揭示教育规律,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3.掌握德育发展规律,使学习者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4.培育创新精神,使学习者能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
5.提升教育智慧,使学习者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的挑战。
6.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习者的教育理论水平得到提高。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一、萌芽阶段
教育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大致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开始了最早期的教育认识活动。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及著作中,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愈、朱熹等。《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载有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论。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早期普及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内容上,提出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启发式教学,提出“因材施教”、“思学结合”等原则,主张学生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还要求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既涉及许多教育理论问题,又包括许多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它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末期,作者不详。《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有关教育的基本原理。我们现在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学记》基本上都已涉及。它对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和条件等,都做出了概括性的总结。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臧息相辅”,“教学相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陵节而施”等等,在认识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理论高度。
1.了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2.熟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3.掌握相关的教育学理论。
教学难点
1.理解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2.理解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
3.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并能把掌握的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教学手段
理论讲授;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5.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是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前提条件。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教育学作为一门主要服务于广大师范类学生以及教师培训的课程,其对教育事业有着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价值。教育学的意义,可以大致概括如下: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萌芽阶段教育学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Leabharlann Baidu.以习俗的认识为主,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经验的描述和总结,缺少理论分析;2.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缺乏抽象的理论概括和提升;3.没有专门的教育学术语,有关教育的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但是,作为人类早期的教育智慧,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为之后科学的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是反映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现象,比如学校布局的调整、教师工资的增长或拖欠、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教育认识现象是反映教育与学生认识活动关系的现象。教育现象被认识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和未决问题、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小问题和大问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一章 小学教育与教育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2.熟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3.理解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
4.理解教育学的研究价值,掌握相关的教育学理论;
5.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6.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并能把掌握的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教学重点
1.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扩展学习者的理论视野。
2.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提高学习者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能力。
3.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有助于学习者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
4.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启发学习者的教育自觉,有利于他们领悟教育的真谛。
在西方,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渊源,必首推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此外还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苏格拉底以其“产婆术”闻名后世。他在与青年人交谈时,先佯装无知,然后通过巧妙的诘问暴露出对方观点的破绽和违背逻辑之处,从而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其弟子柏拉图在其传世巨著《理想国》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的国度,把国家分为三个阶级,即统治者、战士、劳动者。统治者必须是充满理性、充满智慧的哲学家。富有激情和勇敢精神,是军人的品质。欲望是人灵魂的低劣部分,主要存在于农工商和奴隶等劳动者身上,这些人要学习的就是节制自己的私欲,懂得服从。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为所有人各安其位,并着力设计课程来培养他们。古罗马著名雄辩家、教育家昆体良,他所著的《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在该书中,昆体良提出学校教育应该考虑每个学生的个别特性,使学业适应于学生的特性;紧张的智力劳动应当与休息轮流调剂,而最好的休息乃是游戏;教师应处处给学生做模范,做榜样,应爱护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摹仿、理论、练习三个阶段。昆体良是第一个极详尽地研究了教学法的教育理论家。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要素、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内部诸因素指教师、学生、教材、设备、教学管理等,外部诸因素指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
二、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教育学,是各级各类高校师范生的必修课。学习、研究教育学,对于教育工作者或即将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员而言,非常重要。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大致概括如下:
10学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注释
〖理论知识〗
第一节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学的任务则是揭示教育规律,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3.掌握德育发展规律,使学习者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4.培育创新精神,使学习者能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
5.提升教育智慧,使学习者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的挑战。
6.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习者的教育理论水平得到提高。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一、萌芽阶段
教育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大致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开始了最早期的教育认识活动。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及著作中,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愈、朱熹等。《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载有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论。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早期普及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内容上,提出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启发式教学,提出“因材施教”、“思学结合”等原则,主张学生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还要求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既涉及许多教育理论问题,又包括许多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它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末期,作者不详。《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有关教育的基本原理。我们现在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学记》基本上都已涉及。它对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和条件等,都做出了概括性的总结。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臧息相辅”,“教学相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陵节而施”等等,在认识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理论高度。
1.了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2.熟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3.掌握相关的教育学理论。
教学难点
1.理解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2.理解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
3.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并能把掌握的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教学手段
理论讲授;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5.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是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前提条件。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教育学作为一门主要服务于广大师范类学生以及教师培训的课程,其对教育事业有着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价值。教育学的意义,可以大致概括如下: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萌芽阶段教育学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Leabharlann Baidu.以习俗的认识为主,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经验的描述和总结,缺少理论分析;2.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缺乏抽象的理论概括和提升;3.没有专门的教育学术语,有关教育的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但是,作为人类早期的教育智慧,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为之后科学的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是反映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现象,比如学校布局的调整、教师工资的增长或拖欠、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教育认识现象是反映教育与学生认识活动关系的现象。教育现象被认识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和未决问题、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小问题和大问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一章 小学教育与教育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2.熟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3.理解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
4.理解教育学的研究价值,掌握相关的教育学理论;
5.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6.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并能把掌握的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教学重点
1.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扩展学习者的理论视野。
2.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提高学习者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能力。
3.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有助于学习者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
4.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启发学习者的教育自觉,有利于他们领悟教育的真谛。
在西方,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渊源,必首推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此外还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苏格拉底以其“产婆术”闻名后世。他在与青年人交谈时,先佯装无知,然后通过巧妙的诘问暴露出对方观点的破绽和违背逻辑之处,从而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其弟子柏拉图在其传世巨著《理想国》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的国度,把国家分为三个阶级,即统治者、战士、劳动者。统治者必须是充满理性、充满智慧的哲学家。富有激情和勇敢精神,是军人的品质。欲望是人灵魂的低劣部分,主要存在于农工商和奴隶等劳动者身上,这些人要学习的就是节制自己的私欲,懂得服从。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为所有人各安其位,并着力设计课程来培养他们。古罗马著名雄辩家、教育家昆体良,他所著的《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在该书中,昆体良提出学校教育应该考虑每个学生的个别特性,使学业适应于学生的特性;紧张的智力劳动应当与休息轮流调剂,而最好的休息乃是游戏;教师应处处给学生做模范,做榜样,应爱护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摹仿、理论、练习三个阶段。昆体良是第一个极详尽地研究了教学法的教育理论家。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要素、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内部诸因素指教师、学生、教材、设备、教学管理等,外部诸因素指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
二、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教育学,是各级各类高校师范生的必修课。学习、研究教育学,对于教育工作者或即将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员而言,非常重要。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大致概括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