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终稿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6da5e328ea81c759f5781a.png)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一、检查前准备1.病人排队预约,向病人说明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2.维持机器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拉上机房内窗帘使室内光线变暗。
3.将超声诊断仪电源与交流稳压器相连,启动稳压电源,使电源稳定在机器额定工作电压范围。
4.打开仪器开关待仪器预热,冻结图像,适当预热后进入使用程序。
5.根据申请检查的项目选择探头、设置合理的增益,按规范化的操作手法进行操作检查,以获得理想化、规范化的图像。
二、腹部超声检查(一)、腹部超声检查注意事项1.对于空腔脏器〔例如胃,膀胱〕,检查前通常需要使其充盈液体并排除内部气体。
2.对胆囊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3.对子宫,前列腺等盆腔深在脏器或痛变检查时,需使膀胱充盈,作为透声窗。
4.对胆道系统检查时,需要先禁食,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5.在需要评价胆囊功能或了解胆管有无梗阻时,则要准备脂餐。
(二)、腹部超声检查方法1.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必要时让患者做呼吸运动配合。
3.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超声机操作规范范文
![超声机操作规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f25e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d.png)
超声机操作规范范文超声机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产生和接收超声波以成像人体内部结构。
操作规范是为了确保医务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超声机,提高诊断准确性并减少误诊率。
以下是超声机操作规范的内容,共计1200字以上。
一、超声机的准备工作1.1检查超声机的设备和配件是否完好无损。
1.2检查超声机的电源是否连接正常,工作是否稳定。
1.3检查超声机的探头是否干净,没有受损。
1.4检查超声机的探头线是否连接正常,没有断裂。
1.5检查超声机的图像录制和保存功能是否正常。
二、超声机的操作步骤2.1操作前,医务人员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明确超声检查的目的。
2.2超声机的启动和关机应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范进行。
2.3在使用超声机前,医务人员应正确清洁双手,戴好手套。
2.4医务人员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体位和环境,讲解检查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2.5选择适当的探头进行检查,调整探头的位置和角度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2.6确认超声机的缩放、增益和深度等参数设置正常,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7保持超声机的触头和皮肤的接触良好,以获得稳定和清晰的超声图像。
2.8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观察超声图像的变化,及时调整参数以获得最佳影像。
2.9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保持超声机的稳定,避免震动和碰撞。
2.10检查完成后,医务人员应关闭超声机,并将设备和配件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超声机的安全使用3.1医务人员在使用超声机时应注意电源的安全,严禁将手指或金属物体插入电源插座。
3.2医务人员在使用超声机时应注意防止电源线被压碾或损坏。
3.3医务人员在使用超声机时应注意防护眼睛,避免直接暴露在超声波下。
3.4医务人员在使用超声机时应注意探头是否正常工作,避免触摸破损或有异常现象的探头。
3.5医务人员在使用超声机时应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超声探头触碰到患者的敏感区域或损伤皮肤。
3.6医务人员在使用超声机时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稳定性,避免因错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事故发生。
超声操作规程15篇
![超声操作规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ed8e8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6.png)
超声操作规程15篇第1篇超声机:安全操作规程在违规操作或机器故障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一、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二、开机前应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帽、工作手套、耳塞)作业人员开机前须检查设备双手启动按钮、停止开关、电源开关是否有效。
三、安装夹具必须牢固并在最佳高度。
四、调整好被加工件需要的电压、气压。
五、工作中严禁手一直放在启动开关上和用异物顶住开关。
六、加工时手严禁伸入危险区域内。
七、作业过程中出现夹具松动时必须关掉电源后进行紧固,严禁在没有关电源的情况下调整夹具。
八、工作中发现有异常噪音、振动、异味及动作失灵时要立即停机报告管理人员,严禁设备带病运行。
九、工作完成后要关闭电源对设备进行清扫。
十、机坏维修时必须关闭电源和挂安全标志。
十一、操作人员酒后严禁上岗作业。
安全监管部2006年12月23日第2篇超声波安全操作规程1.开机前必须清理工作台面和机器周围的物品,工作台面不得和周围堆放阻碍安全的物品。
2.严禁将手或身体某部位深入机器内。
3.清理模区内的废物时,要关停机器后用用工具进行清理,严禁在机器运行时清理。
4.机器或模具有防护装置的不能私自拆卸,如有特殊需要,须经主管同意后由机修人员拆卸。
5.下班前应关停机器,切断电源,清理工夹具和机床周围物品,清洁机床,工作部位涂润滑油。
6.要按规定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
第3篇超声波探伤仪安全操作规程1.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是精密仪器,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不得操作。
2.使用外接电源时,为防止反向感应电流冲击应该先将交流适配器先接通220v电源,等交流适配器的指示灯亮后再把交流适配器的dc12v插头插到超声波探伤仪的插孔,等仪器的电源指示灯闪亮,才可开启仪器电源开关。
3.当超声波探伤仪关机后需要停止外接交流适配器工作,为防止反向感应电流冲击,必须先切断交流适配器与超声波探伤仪的连接,然后再拨掉交流适配器的220v交流插头。
B超操作规程范文
![B超操作规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5c835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b.png)
B超操作规程范文一、概述超声检查是一种非损伤性、不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合理的B超操作规程对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B超操作的详细规程:二、术前准备1.根据患者的病历和医嘱准备相应的B超检查。
2.确定检查部位和目的,并向患者解释相关检查事项。
3.准备所需的器械和耗材,包括超声检查仪、探头、消毒液等。
三、操作流程1.患者准备:a)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平卧位、坐位等)。
b)根据检查部位,患者需暴露相应的皮肤区域。
c)针对不同检查部位,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查。
2.洗手:a)穿戴手术、检查室所需的专业装备,包括帽子、口罩、手套等。
b)洗手前,应先卸下手上的首饰,并戴上手套。
c)洗手时应注意正确的手部洗涤方法,并确保时间不少于30秒。
d)洗手后应彻底擦干,然后戴上手套。
3.准备器械和消耗品:a)检查之前应检查超声机的工作状态,并校准探头。
b)遵循超声机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c)使用消毒液对探头进行消毒处理。
4.检查操作:a)将适量的超声凝胶涂抹在探头上。
b)将探头放置在患者的皮肤上,通过探头进行检查。
c)保持稳定的手部姿势,确保准确的扫描图像。
d)必要时,可根据需要调整超声机参数。
5.检查记录:a)检查过程中可用纸笔记录重要的观察结果。
b)检查结束后,将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在病历中。
c)检查报告应准确清晰,包括检查所见、结论以及医生的建议。
四、术后操作1.将使用过的器械放入专用的污物容器中。
2.对手术台和探头等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3.脱下手套并正确处理。
4.洗手并彻底擦干。
五、安全措施1.遵守超声机的操作要求和使用说明。
2.注意超声机的使用周期,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3.对探头进行规范的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确保医疗信息的保密性。
5.注意超声凝胶的质量和保存,避免感染中传播。
总结:B超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对确保B超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常规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常规超声检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c2adc1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2.png)
常规超声检查操作规程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无损伤的医学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
以下是常规超声检查操作规程的详细步骤:1. 检查前准备:- 将超声仪器调节到适当的设置,如频率、深度、增益等。
- 安装并检查超声探头,确保其完好无损。
- 要求患者解除相应部位的衣物,保持舒适。
2. 患者体位:- 根据不同检查部位,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俯卧、侧卧等。
3. 准确选择检查方法和探头:- 根据临床要求和异常体征,确定采用适当的检查方法,如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引导下穿刺等。
- 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如线阵探头、凸阵探头、微凸阵探头等。
4. 准确定位:- 根据临床病史和体征,确定检查部位和探头位置。
- 用适量的乳胶或冰冻凝胶作为耦合剂,将探头放置于患者的皮肤表面。
5. 优化图像质量:- 调整超声仪器的参数,如增益、深度、焦点等,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 增加必要的颜色增强和滤波,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测能力。
6. 开始扫描:- 将探头缓慢移动,扫描感兴趣的区域。
- 根据需要,可进行不同方向的扫描,如横断面、纵断面、斜切面等。
7. 观察和记录:- 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图像,检查器官结构、血管径路、血流速度、异常包块等。
- 及时记录检查所见,包括位置、大小、形状、回声特征、血流动力学状态等。
8. 术后处理:- 移除耦合剂,清洁探头和仪器。
- 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解读和报告撰写。
如发现异常结果,可进一步评估或进行其他检查。
9. 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介绍检查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 当需要患者合作调整体位或呼气时,进行耐心的引导和交流。
10. 安全和卫生:- 保持超声仪器和探头的清洁和消毒。
- 严格遵守超声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措施。
总之,常规超声检查操作规程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正确的选择检查方法和探头、优化图像质量、准确定位、仔细观察和记录、术后处理、与患者沟通以及保障安全和卫生。
只有按照规程操作,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终稿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11657f5ca2161479171128ac.png)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终稿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1、腹部超声检查【适应证】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肿瘤、蛔虫及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囊性或实性占位性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
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 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
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内部结构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
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
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
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
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
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降低或衰减。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6a808ab6294dd88d0d26bbe.png)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一、检查前准备1.病人排队预约,向病人说明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2.维持机器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拉上机房内窗帘使室内光线变暗。
3.将超声诊断仪电源与交流稳压器相连,启动稳压电源,使电源稳定在机器额定工作电压范围。
4.打开仪器开关待仪器预热,冻结图像,适当预热后进入使用程序。
5.根据申请检查的项目选择探头、设置合理的增益,按规范化的操作手法进行操作检查,以获得理想化、规范化的图像。
二、腹部超声检查(一)、腹部超声检查注意事项1.对于空腔脏器〔例如胃,膀胱〕,检查前通常需要使其充盈液体并排除内部气体。
2.对胆囊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3.对子宫,前列腺等盆腔深在脏器或痛变检查时,需使膀胱充盈,作为透声窗。
4.对胆道系统检查时,需要先禁食,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5.在需要评价胆囊功能或了解胆管有无梗阻时,则要准备脂餐。
(二)、腹部超声检查方法1.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必要时让患者做呼吸运动配合。
3.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超声科技术规范及操作程序
![超声科技术规范及操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5dc23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8.png)
超声科技术规范及操作程序1. 引言超声技术在医疗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本技术规范及操作程序。
2. 超声设备和设施- 所有超声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并经过定期维护和校准。
- 超声室必须设置在一个安静和无干扰的环境中,以保证检查质量。
3. 操作程序3.1 准备工作- 检查前必须核实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以防止误诊或错误操作。
- 与患者进行沟通,向其解释超声检查的过程和目的,回答其提出的问题。
3.2 检查准备- 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并对需要检查的部位进行准确标记。
- 预先准备好所需的超声探头和超声凝胶。
3.3 操作步骤- 启动超声设备并进行必要的参数设置,如图像增益、深度等。
- 使用适当的超声探头,将其与患者的皮肤表面充分接触。
- 运用适当的超声技术,包括B超、彩色多普勒等,对需要检查的器官进行扫描和评估。
- 超声图像的采集和记录应符合标准,包括图像截图和必要的测量。
3.4 检查结果评估和报告- 根据超声图像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评估,制作检查报告,并将结果及时告知医疗团队。
- 检查报告应准确、清晰,并包含必要的结论和建议。
4. 安全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干净、完好的手套,并采取洗手和消毒措施。
- 在使用超声设备和探头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
- 对于敏感的患者或特殊情况,需特别关注其安全和舒适度。
5.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定期进行超声设备的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 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 定期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的问题。
结论本文档旨在规范超声技术的操作和质量控制,以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请所有相关人员务必严格按照本文档执行,并及时反馈和改进任何存在的问题。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终稿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48397a0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6.png)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终稿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终稿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1、腹部超声检查【适应证】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肿瘤、蛔虫及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囊性或实性占位性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
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 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
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内部结构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
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
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
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
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
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超声常规检查操作规程
![超声常规检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dea772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0.png)
超声常规检查操作规程超声常规检查操作规程超声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无创检查手段。
下面是超声常规检查的操作规程。
1. 检查准备在进行超声常规检查之前,需要将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准和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转。
同时需要准备好超声探头、透明凝胶、消毒液、纸巾等物品。
2. 患者准备2.1. 解释目的和检查过程。
向患者解释超声检查的目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同时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并关注可能的风险因素。
2.2. 让患者保持平静和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侧卧或半卧位。
2.3. 根据所检查部位,要求患者暴露相应的皮肤部位,如腹部、颈部等。
2.4. 在必要的情况下,向患者进行饭前饭后和排尿等特殊处理,以充分显示相关器官或结构。
3. 检查步骤3.1. 消毒准备。
将透明凝胶涂于超声探头表面,以促进声波传递,并减少探头与患者皮肤的摩擦。
3.2. 贴棒法。
长时间的横向ヽ扫描使用这一法。
探头的连接孔旋律探头漏水防护盖,端面涂附透明凝胶,将探头舒适地贴置在体表,沿被检体器官相应方向轻斜地滑动。
探头斜面与体表成45°-60°角。
贴棒法一般适用于经皮周围器官的扫描。
扫描过程中要维持探头与体视皮肤接触,并坚持一定的手眼协调性,以掌握探头扫描的方向和节奏。
3.3. 扫描定位。
使用超声图像仪在探头下产生实时的图像,通过调整探头的位置和角度,将待检查部位的影像调整到最佳显示状态。
3.4. 开始扫描。
将探头轻轻地放在待检查部位,并应用适量的压力进行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应通过调整探头的位置和角度,使所检查的结构或器官的影像完整显示,并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
3.5. 扫描标准。
在超声常规检查中,需要根据不同部位和器官的解剖特点,选择恰当的扫描方式和参数,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
3.6. 观察和记录。
扫描过程中需要对所检查的结构或器官进行仔细观察,并根据所得到的影像,记录有关的数量和信息。
4. 结束检查4.1. 撤离准备。
常规超声检查规程
![常规超声检查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22cec4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3.png)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腹部超声检查【适应证】L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肿瘤、蛔虫及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囊性或实性占位性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1.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0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
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
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内部结构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In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
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
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
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 o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
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降低或衰减。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8d9d04b04afe04a1b171de2b.png)
庄医院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1、腹部超声检查【适应证】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肿瘤、蛔虫及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囊性或实性占位性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
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
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部结构及血流。
4.对脏器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 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
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
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
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
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
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容】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降低或衰减。
CTS-415超声检查仪操作规程
![CTS-415超声检查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bdc2c0e10a6f524ccbf8548.png)
1、目的 使操作人员充分理解该仪器的原理,熟练地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仪器不受到损害。
2、主要技术性能指标2.1扫描方式:电子凸阵/线阵扫描2.2工作频率:2.5MHz ~12 MHz2.3灰阶:256级2.4主配探头:3.5 MHz 变频凸阵2.5扫描角度:≥70°2.6探测深度显示:170m ~230m (依据探头)2.7增益范围:39~99dB 连续可调2.8扫描线:512线/帧2.9帧频:30帧/秒2.10纵向分辨率:≤1mm2.11横向分辨率:≤2mm2.12几何位置精度误差:≤2%2.13电源适应范围:交流160V ~260V,频率50Hz ±2%2.14功耗:≤400VA3、仪器的操作规程3.1开机3.1.1打开电源开关,显示开机画面,随后显示图象,检查本机是否启动正常。
3.1.2检查图像和操作面板,确保没有任何异常现象。
3.1.3无任何异常情况,在探头发射表面涂上耦合剂,即可开始对被检者进行检查。
3.2选择探头及频率3.2.1设备开机后,自动检查并识别当前探头种类,并在屏幕的上方显示探头类型及频率。
3.2.2如果系统未检测到探头,则自动将系统内的所有参数设置为默认值(对应3.5M 凸阵探头)。
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章 节:第2章 第1页共3页 CTS-415超声检查仪操 作 规 程版 本 号:第六版 第0次修订 实施日期:2016年01月01日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3.3选择显示模式 44.3.3.1 B 模式:按B 模式键,显示单幅B 模式图像,B 模式是二维扫描及诊断的基本模式。
3.3.2 2B 模式:按2B 模式键,显示屏幕并列显示两幅B 模式图像,其中一幅为工作图像,另一幅为已冻结图像,再按2B 键,工作图像在两幅之间切换。
3.3.3 B/M 模式:在B/M 模式下,可同时获得B 模式图像及M 模式图像。
超声波检查仪器操作规程
![超声波检查仪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63d3e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3.png)
超声波检查仪器操作规程一、引言超声波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的临床工作中。
为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并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波检查仪器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使用该设备。
二、准备工作1. 确保超声波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设备是否有损坏或者故障。
2. 清洁探头,确保其表面无尘、无污物,并涂抹适量的导电剂。
3. 确保患者的身体部位需要被检查的区域暴露,并向患者解释超声波检查的过程和目的。
三、检查探头的操作1. 执行前,请确保仪器处于静默状态,选择适当的探头,并将其连接到主机上。
2. 检查探头连接是否牢固,确保信号传输正常,并保持无干扰。
3. 检查探头表面是否有损坏或者裂纹。
如有异常,请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人员。
四、仪器设置与调整1. 打开超声波仪器,按照所检查部位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设置和调整。
2. 选择合适的探头频率和深度,以确保获取准确的图像信息。
3. 调整亮度、对比度和色彩,以保证图像清晰可见。
4. 根据需要选择并打开相应的测量和标记功能。
五、操作技巧1. 将探头平行于待检查的部位轻轻触碰皮肤表面,保持良好的接触,并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压力。
2. 控制手部稳定,以保证探头在检查过程中的平稳移动。
3. 确保仪器和探头之间的相对位置正确,以获取准确的图像信息。
4. 根据需要调整探头的角度和方向,以最大程度地显示所需的结构和区域。
5. 并非所有的检查都需要使用增强造影剂。
如需要使用增强造影剂进行检查,请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六、操作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并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2. 定期对超声波探头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证其使用寿命和图像质量。
3. 存储和管理超声波图像和数据时,注意保持机密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4. 操作结束后,关闭仪器并断开电源,做好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七、结论超声波检查仪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遵守是确保超声波检查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4808b9580eb6294dd886cdc.png)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一、心脏及大血管【检查前准备】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
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容】房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血管径:主动脉、肺动脉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间隔心功能:EF、FS、E/A血流速度:主动脉、肺动脉压力差: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心脏结构:心室与心房的识别、房室间隔的连续性室壁运动:幅度、大小、协调性心分流:房室间隔、动脉导管、其它瓣膜分流: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检查方法】心脏超声基本切面与测量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左室测量在心室舒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室壁:在心脏舒末期腱索水平测量;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
2、胸骨左缘大动脉短轴切面:二维观察左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的中段有无运动异常。
M型超声观察左室前壁及后壁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较为直观。
CDFI可观察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费东门及其分支、主动脉瓣血流,室间隔有无异常分流。
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关闭。
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右室:心脏舒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
二维超声观察二、三尖瓣口活动情况,房、室间隔有无回声中断,左室侧壁及前室间隔心尖段、中段、基底段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
CDFI 观察二、三尖瓣口血流,房室间隔有无过隔血流、肺静脉开口位置是否正常。
PW及CW观察二尖瓣、三尖瓣瓣口血流,通过二尖瓣瓣口血流频谱测E峰、A峰、E/A比值来评价左室舒功能。
4、剑下四腔心切面:检查房间隔完整性的重要切面。
[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男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5mm 右室<35mm女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0mm 右室<35mm左室后壁<12mm 室间隔<12mm右室前壁<5mm 主动脉径<30mm肺动脉径<30mm,当主动脉径正常时,肺动脉径小于主动脉径下腔静脉径16—20mm二、常规腹部(肝、胆、胰、脾、双肾)肝脏【检查容】1、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光整及连续性,及右叶膈顶部、左外叶边角部位。
超声波操作规程
![超声波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de715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5.png)
超声波操作规程
《超声波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准备
1. 检查超声波设备的电源、探头、连接线等是否正常;
2. 准备好患者相关资料,并向患者解释超声波检查的目的和过程;
3. 患者必须按照医生指示进行适当的准备,例如饮食控制、排泄等。
二、操作步骤
1.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探头,并连接到超声波设备上;
2. 调节超声波设备的亮度、对比度和放大倍数等参数,确保图像清晰;
3. 在进行超声波检查时,操作需温和,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或隐私上的困扰;
4. 在进行超声波检查时,需要与患者保持沟通,告知操作要求,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5. 清洁和消毒超声波探头,避免交叉感染。
三、操作注意事项
1. 在使用超声波设备时,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超声波设备的使用方法;
2. 操作时需注意超声波的频率和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波检查时,需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保障自身健康。
四、操作后收尾
1. 关闭超声波设备,清理和消毒超声波探头;
2. 将患者相关资料整理归档,确保信息安全性。
通过以上的《超声波操作规程》,可以使超声波检查的操作更规范、高效,保障患者的隐私和健康,也能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风险。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33a4d2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4.png)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篇: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1.病人身份识别:至少有2种方法进行病人身份识别,询问病人“你叫什么名字?”,并进行腕带识别。
2.认真查看申请单,了解病人的一般信息、检查项目及目的、病史、主诉、体征、历史检查,手术史等内容。
3.检查前:询问病人检查的准备情况,如是否空腹、憋尿等;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拉好围帘,做到“一医一患”;清理检查床,保持干净整洁;4.检查时:嘱病人暴露检查部位;涂抹超声耦合剂;按检查技术规范操作,保存图像规范,必要时,行体格检查。
5.检查后:嘱病人清洁皮肤,医生清洁探头,并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6.报告书写实事求是,科学规范。
审核签名后,门急诊病人将报告发送给病人或家属;住院病人发送到病区。
7.检查过程服务态度优良,检查认真负责,注重与病人沟通交流。
第二篇:江苏省产前超声检查操作规范(试行)江苏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江苏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江苏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江苏省产前超声检查操作规范(试行)产前超声检查是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对孕妇和胎儿进行影像学诊断,为妇产科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之一,更好地进行出生缺陷干预。
近年来,产前超声检查已经普及,超声仪器不断改进,检查技术日益提高,超声队伍不断壮大。
在实际工作中,胎儿畸形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为临床诊断胎儿畸形和确定中止妊娠提供了证据。
但是,社会对优生优育的要求几近完美,超声检查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
因为围生医学明确胎儿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胎儿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特点,而且个体差异普遍存在,因此,超声检查不可能发现所有畸形。
为进一步提高产前超声诊断水平,提高畸形的检出率,更好地为妇产科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有必要加强产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的质量控制。
江苏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江苏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和江苏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特组织我省产科超声领域的知名超声专家,研究制定《江苏省产前超声检查操作规范(试行)》。
超声操作规范
![超声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4b62c7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3.png)
超声操作规范超声操作规范一、腹部超声(一)、腹部超声检查前患者的准备1.对于空腔脏器〔例如胃,膀胱〕,检查前通常需要使其充盈液体并排除内部气体。
2.对胆囊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检查时要求空腹,以减少胃肠内容物的干扰。
3.对子宫,前列腺等盆腔深在脏器或痛变检查时,需使膀胱充盈,作为透声窗。
4.对胆道系统检查时,需要先禁食,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5.在需要评价胆囊功能或了解胆管有无梗阻时,则要准备脂餐。
(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检查方法:1、消化系统(肝,胆,脾,胰)使用B型超声诊断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
采取常规平卧位,或左,右侧卧位或坐位,平静均匀呼吸,必要时让患者做呼吸运动的配合。
(1)肝脏的扫查方法:①自右侧第五肋间隙开始,测量肝上界,沿肋间隙自右锁骨中线至腋中线依次向下至肝下缘,显示肝脏。
胆囊,门静脉主干至门静脉右干和分支的长轴与下腔静脉。
②肝右下缘至横膈间的肝区探测右肝静脉长轴,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腹部正中线两侧与其平行的矢状切面或斜切面,显示尾状叶,肝段下腔静脉;胆囊长轴,胆总管。
③剑突下矢状切面腹主动脉前,测量肝左叶长度和厚度,探头位置于左肋缘下,声束朝向左肩,左季肋部方向,显示左外叶,左侧角。
④剑突下横切或半横位切面,探头前后转动显示第一肝门,门静脉及其左干分支,肝圆韧带,静脉韧带,三支肝静脉。
(2)第二肝门与部分下腔静脉:①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挤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②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
③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膈肌斜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拌行的左右肝胆管。
④患者取由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一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B超操作规程范文
![B超操作规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eab68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0.png)
B超操作规程范文一、目的:为了规范B超检查操作流程,提高检查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医院或诊所内进行B超检查的医护人员。
三、术前准备:1.熟悉B超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2.查看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病史和检查要求。
3.检查B超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4.准备好B超检查所需的耦合剂、透明膜等辅助物品。
四、患者准备:1.让患者空腹或至少在检查前4小时内禁食,确保胃肠道内无明显气体干扰。
2.提醒患者穿松敞的衣服,方便检查操作。
3.询问患者是否有对B超检查有任何过敏史,以确保安全。
五、检查流程:1.接待患者,确认患者身份和检查项目。
2.介绍检查流程和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检查过程。
3.帮助患者脱去上衣,暴露检查部位。
4.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如平卧、仰卧等。
5.使用适当的耦合剂在检查部位涂抹,确保超声波的传导。
6.将B超探头放置在检查部位,调节合适的角度和深度,开始检查。
7.观察并记录检查部位的超声图像,并对异常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8.完成检查后,与患者交流检查结果,如有必要再次检查或进行其他检查。
六、操作注意事项:1.操作B超设备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过度摇晃或冲撞设备。
2.调节超声波功率和增益时要谨慎,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在进行检查时要细心观察,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4.与患者交流时要耐心和友好,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专业。
5.注意个人卫生和手部消毒,保证检查过程的无菌。
七、检查后处理:1.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整理,报告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
2.清洁和消毒B超设备和探头,保证设备的卫生。
3.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患者病历中,确保病历的准确和完整。
4.根据医生的建议对患者进行后续跟踪和治疗。
八、术后质量控制:1.定期对B超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稳定和精准。
2.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收集患者反馈意见,改进服务质量。
3.对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妇产科超声机器操作规程(3篇)
![妇产科超声机器操作规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78227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2.png)
第1篇一、概述妇产科超声机器是用于妇产科临床诊断的重要设备,具有无创、安全、高效等特点。
为保障操作人员及患者的安全,提高诊断准确率,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人员要求1.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熟练掌握妇产科超声诊断知识及操作技能。
2. 操作人员应通过相关培训,取得妇产科超声诊断资格。
3. 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操作前准备1. 检查机器外观,确保无损坏。
2. 检查电源线、探头线等连接线是否完好。
3. 检查稳压器、电源插座等是否正常。
4. 检查超声耦合剂是否充足。
5. 检查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病史、体征等。
四、操作步骤1. 开机:按下电源开关,等待机器自检完毕。
2. 选择检查模式: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检查模式。
3. 选择探头:根据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探头。
4. 调整探头位置:将探头放置于患者检查部位,调整探头角度,确保图像清晰。
5. 设置参数:根据患者病情及探头类型,调整增益、聚焦、频率等参数。
6. 检查:观察图像,了解患者器官、组织结构及血流情况。
7. 保存图像:将图像保存至存储设备,以便后续分析。
8. 关机:检查图像保存无误后,关闭机器电源。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持专注,避免误操作。
2. 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探头,避免碰撞、跌落等损坏。
3. 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图像模糊、异常等情况,应立即调整探头位置或参数。
4. 操作过程中,如患者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检查,必要时给予处理。
5. 操作结束后,将探头擦拭干净,放置于指定位置。
6. 定期对机器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七、考评标准1. 操作人员具备妇产科超声诊断资格。
2. 操作过程规范,无误操作。
3. 图像清晰,参数设置合理。
4. 操作过程中,关注患者感受,及时处理患者不适。
5. 操作结束后,图像保存完整,设备维护良好。
八、附则1.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规程由妇产科超声诊断室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1、腹部超声检查【适应证】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肿瘤、蛔虫及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囊性或实性占位性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
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
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内部结构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 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
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
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
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
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
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降低或衰减。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回声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5 .空腔脏器内有无结石、息肉性病变或肿瘤,壁厚度、光滑程度及收缩功能。
6 .腹膜后间隙占位病灶的具体部位、范围、大小、形态及移动度、内部回声、与相邻重要脏器和大血管的位置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病灶内血供情况、血管分布与走行的特点。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管径变化,有无局限性膨大、狭窄和局部受压等,并进行测量。
病变区管壁厚度、内膜回声和光滑度、管壁连续性及有无分层。
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走行情况。
彩色血流信号充盈度、流动特点和流向变化。
频谱多普勒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定。
【注意事项】1.正常脏器大小测值与个体差异、体表面积有关,影响因素较多,测值可有差异。
2.分析图像清晰度要考虑到体型,肥胖者腹壁厚,透声差,可适当降低频率。
3.检查前将仪器调整为最佳功能状态,灰阶、辉度、对比度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的速度标尺、增益要适宜。
4.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流显示程度与仪器性能质量关系密切。
高性能仪器能显示脏器内微小病灶,中低档者难以显示。
5.胆系、胃肠道超声检查宜安排在上午进行,检查前以空腹为宜。
6.对婴幼儿可在哺乳中或睡眠时进行检查。
不能合作者可于检查前适量使用镇静剂,常用药物为10%水合氯醛,按1ml/kg体重灌肠。
7.疑似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以及消化道外伤急症者禁用胃肠道充盈检查法。
8.对急症患者的超声检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快捷,提示及诊断要实事求是。
必要时在病情稳定后超声复查。
9.超声诊断需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结果以确诊病变。
2、心脏超声检查【检查内容及适应证】1.判定心脏位置以及心脏与大血管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及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
3.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
4.室壁运动分析4.评价心脏功能。
5.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6.检出心包疾患。
【检查程序】1.检查室应保持安静,便于必要时听诊,并配有暗色窗帘。
2.调节仪器各项参数,以保持显像清晰。
3.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上腹部,采用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检查。
婴幼儿不合作者可用镇静剂灌肠。
药物及剂量同上。
4.操作者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至少具有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
5.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
6.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均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检查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如下:(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
(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面;在心尖区显示心尖四腔心、心尖五腔心、左心两腔心;在剑下区显示四腔心、五腔心、右室流出道长轴,上、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胸骨上窝显示主动脉弓长轴和短轴切面。
(3)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腔内和大血管血流,脉冲多普勒或连续多普勒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腔和/或大血管之间分流和瓣膜狭窄的射流及关闭不全的返流,半定量分流和瓣膜返流的程度。
视血流速度选用脉冲多普勒和/或连续多普勒测定瓣口、分流口异常血流的流速和压差,在必要时估测肺动脉压力。
7.个别情况下要检查特殊切面。
右位心在胸骨右缘显示相应切面。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还应在胸骨右缘显示升主动脉长轴切面。
负荷超声需采用左心室长轴、左心室短轴、左心两腔心和心尖四腔心切面对照分析。
血管内超声和周围血管超声除显示病变血管段外,还需显示病变远端参考段及近端参考段血管切面。
对拟行介入性封堵治疗的间隔缺损除准确测量缺损的大小外,还应测量缺损与毗邻结构关系。
8.除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可用示波显像外,常规超声检查对有诊断意义的图像应留有记录。
【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程序进行检查。
2.认真查看申请单,了解病情,密切结合临床。
3.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
4.频谱多普勒检查时声束方向需与血流方向尽可能平行以获取准确数据(<30°)。
不得用角度矫正探测瓣口血流。
5.对测量数据或诊断有异议时应及时重复检查和测量,避免漏诊和误诊。
3、外周血管及浅表器官超声检查【适应证】1、颈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椎动脉闭塞性疾病等。
2、甲状腺、腮腺、颌下腺等腺体的肿大或萎缩,囊性或实性占位及良性与恶性占位的鉴别。
3、乳腺脓肿,乳腺囊性增生,囊实性肿块,导管疾病,超声引导下抽吸、活检。
4、男性有乳腺肿块者。
5、眼球、眼轴测量,视网膜有无脱离,眼内异物,眼内占位性病变,眶内、球后占位性病变。
6、睾丸及附睾的肿瘤、炎症、外伤、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精索静脉曲张及其他阴囊内疾病。
7、体表肿块、肌肉、骨骼、关节疾病的诊断。
骨、关节、肌肉软组织的血肿、化脓性炎症、结核、占位,骨折,肌腱、韧带疾病及其他骨病。
【检查方法】1.仪器条件:选用7.5~15MHz高频线阵探头,直接进行检查。
2.体位:一般采取仰卧位,颈部检查需肩部垫高,头稍后仰,充分暴露颈前及侧方。
如检查颈侧方淋巴结时,可采取侧卧位。
乳腺检查时双手上举至头上,以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等部位,检查乳腺外侧象限时,可用半侧卧位。
3.眼球超声检查时先行纵切,然后行横切扫查,检查中,嘱患者上、下、左、右转动眼球,以利全面观察。
【检查内容】1.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
有无结节及结节的数目、囊性或实性,内部回声等。
2.颈部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如有肿大的淋巴结,应提供淋巴结形态、淋巴门及淋巴髓质结构、血流分布情况及血流参数供临床参考。
3.观察血流分布,血流参数,供临床参考。
4.乳腺导管、小叶形态结构,导管是否扩张。
5.腺体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单发抑或多发。
每一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声像图特点、血流情况。
6.测量各血管内径,观察血管内膜规整性、回声强度,管壁变化。
管腔有无斑块,狭窄和闭塞等形态异常。
如有斑块,注意其形状、大小、分布、回声强度、有无声影。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通过以颜色表示血流方向,以色彩明亮度反映流速。
血流色彩混杂呈多色彩镶嵌型者为湍流,可直观显示血流方向、流速及狭窄部位,有无血流充盈缺损、中断。
频谱多普勒观察内容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血流速(EDV)、VICA/VCCA及Pl、RI等。
7.测量双眼眼轴轴径(左,右眼对比)。
眼底有无分离带(视网膜脱离等)。
眼内有无异常回声(眼内异物)。
眼内有无囊性或实性占位。
眶内、球后有无囊性或实性占位。
8、睾丸应双侧对比观察形态、大小的变化,白膜是否完整,内部回声均匀情况,有无占位,彩色血流变化。
附睾的大小,内部回声。
鞘膜积液的分布状况。
精索静脉的宽度,瓦氏试验的变化。
腹腔或后腹膜隐睾按盆腔超声标准准备、检查。
9、明确肌肉、肌腱、韧带的连续性、完整性。
有无周围组织病变造成的挤压、移位。
骨皮质的完整性。
皮下软组织肿块应明确包膜的完整性,内部回声,与毗邻血管、神经的关系。
关节腔内滑膜的厚度,积液的多少,液性区的透声情况,关节囊有无疝出等。
【注意事项】1.如颈部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是否来自同侧甲状腺疾病。
2.甲状腺峡部上方囊肿,应考虑甲状舌管囊肿,颈侧方囊肿多考虑来自鳃裂囊肿、淋巴管囊肿。
3.由于乳腺腺体范围较大,检查时应按固定程序进行扫查。
扫查程序为: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以乳头为中心由外向内行辐射状扫查。
变换扫查位置时应与已扫查切面有部分重叠,以免遗漏。
每一次扫查都应以腺体外周围脂肪组织为起点。
检查乳腺时探头应轻放于皮肤上,不宜加压,以免改变肿块形态、位置等,特别是检查肿块内血流时,加压会影响小血管的显示。
同时应观察前后脂肪层、库柏韧带等是否存在病变,特别是周围脂肪伸入腺体层内,会造成类似肿块的假象,应该加以鉴别。
4.血管超声检查时注意颈动脉根部的显示,并尽可能显示颈内动脉即将进入颅内的末段。
注意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区分,颈内动脉常位于颈外动脉的外后方,多普勒频谱显示为低阻血流,颈外动脉为高阻血流。
颈动脉前壁的小斑块易漏诊,可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进行多切面观察。
频谱多普勒检测时,取样容积应大于管腔直径的2/3,中心点应保持位于管腔的中央,声束与血流夹角不得大于60°。
5、眼球超声检查时患者轻闭双眼,探头应轻放在眼皮上进行探测,以免使眼球变形,影响检查效果。
眼球各方向转动,可发现边缘区异常病变。
双眼对比检查,有利于发现患眼病变。
6、浅表组织探查时若皮肤组织有伤口或切口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探头应外罩无菌胶套以生理盐水为耦合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