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同文化》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词汇:胡同、安土重迁、冷眼旁观、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西风残照、衰草离披。
2、能找出本文段落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
3、能理解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
4、能体会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复杂感情。
【学习重难点】
1、胡同文化的内涵。
2、北京胡同文化自身特点与其衰亡的命运之必然联系。
3、作者对胡同文化饱含的复杂感情及所持的态度。
【学习课时】 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①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肄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但他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的掌故,对北京人的行为、思想了如指掌;他多年从事民间工艺工作,使其一生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切的喜爱。
②他的作品给人深刻印象的是他对市井民居的熟悉,以小说、散文居多。他的小说代表作有、等。八十年代之后,读者开始注重作品的审美性,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受戒》《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这篇《胡同文化》是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个性。
2、识记文体“序言”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转.弯()计数.()储.存()行.业()约.鸡蛋()
惊闺.()房檩.()街坊.()王垿.()国子监.()
胡同.()宅.门()伺.候()低徊.()陆润庠.()
怅.望()剃头挑.子()噌.的一声()摞.起来()
2、解释下列词语
①车水马龙:②安土重迁:
③不约而同:
④考查:
⑤考察:
⑥逆来顺受:
三、合作探究
1、分小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3、文章标题是“胡同文化”,那什么是胡同文化?(用原文回答)
4、作者在文中是否只介绍了文化?除了文化,还写了什么?
5、对于胡同和胡同文化的衰败、没落,作者怀着什么样的感情?(用原文回答)
6、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
四、课堂测评
1、给文中的胡同名称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雅宝胡同、王广福胡同、高义伯胡同
B、高义伯胡同、小羊宜宾胡同、王皮胡同
C、手帕胡同、羊肉胡同
D、无量大人胡同、王皮胡同
2、选出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B、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C、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D、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胡同有什么特点?
2、试举出两个以动写静的例子。二、合作探究
㈠研读第一部分
1、分小组朗读。
2、文章标题是“胡同文化”,可起笔却是从北京的城建格局写起,为什么?
3、北京的城建格局有什么特点?
4、胡同在北京城建格局中起什么作用?
5、作者是如何介绍胡同的取名?
6、作者是如何介绍胡同的大小和数目的?
7、胡同环境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介绍胡同这一特点的?
8、“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一句,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㈡研读第二部分
1、分小组朗读。
2、作者通过谈北京的胡同剖析北京市民文化心态。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赋予胡同文化哪些内涵?
3、他们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这一内涵与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看似矛盾,可又在情理之中,为什么?
4、那我们该怎样评价他们的“忍”呢?
三、课堂测评
1、运用俗语来表现北京人的特点,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说说下面两句话说明了北京人的什么特点?
⑴“远亲不如近邻”是说明
⑵“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说明
2、北京市民的典型文化活动有哪些?
3、在胡同文化内涵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第三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全体学生朗读。
2、胡同给北京人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那么,作者对它的态度是不是厌恶的、完全否定的?文中哪
些段落集中体现了作者对胡同的复杂情感?
二、合作探究
㈠研读第三部分
1、面对如此衰败、没落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词语表达他的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怀有这
样的感情?
2、第13段中,“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这几句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3、第14段中,作者为什么想到西安的虾蟆陵和南京的乌衣巷?提到这两个地名的作用是什么?
4、“再见吧,胡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和“再见吧,胡同”这两句话包含的作者的思想
感情有什么不同?
㈡古朴清雅的语言
1、语言古朴清雅,平淡朴素,口语化,富有表现力。
⑴第1段为了说明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作者举了哪两个例子?
⑵第8段中“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
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那还有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
②“臭豆腐滴几滴香油”中“滴”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嘿”有什么表达效果?
⑶第11段中“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有什么表达效果?
⑷第12段中“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有何表达效果? 2、这种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⑴源于他长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从民间文化中汲取许多养料。
⑵源于他那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修养。
㈢关于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
1、句内括号:括号里注释或补充说明的是句中一部分词语。
⑴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
⑵括号内如果是词语则不用点号,如果是句子则不用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
⑶如果在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则点号应放在括号后。
2、句外括号:括号里注释或补充说明的是全句内容。
⑴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的句子末尾的点好后。
⑵括号里的若是句子,后括号前应保留其点号;若是几个句子则可加几个句末符号。
⑶后括号外不能再加句末点号。
①出版社在2003年的第二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
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所购的书名、册数)
②不少同志都谈到:“近年来,在创作上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描写穷乡僻壤、深山老林、
混沌之地的古朴之美。”(《文艺报》1984年第4期)
③他培育了许多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只没有母虎的幼
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三、课堂测评
1、第1段文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2、“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结合原文看,影响了北
京人的哪些生活?又影响了北京人的哪些思想?
四、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文后练习。
2、练习册。
五、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