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结构抗震设计B陈鑫
关于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技术的分析
关于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技术的分析
孙笛;李自明
【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
【年(卷),期】2018(000)016
【摘要】当房屋结构由于地震坍塌时,通常会对人们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因此,在进行房屋结构的设计时,对抗震技术进行全面考虑,同时将其应用于梁和柱等环节,能够明显提高房屋抗震质量,只有不断加强房屋结构的承受能力,才能保证人们的安全居住.本文首先分析房屋结构抗震设计重要性、技术原理,其次进行抗震技术的具体应用研究,最后对抗震技术的创新进行具体阐述,以便于房屋结构设计质量的显著提升.
【总页数】1页(P110)
【作者】孙笛;李自明
【作者单位】浙江同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温州 325000;浙江同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温州 3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52.11
【相关文献】
1.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技术的分析探究 [J], 刘敏
2.关于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技术的分析探究 [J], 李新星;刘学谦;梁庆学
3.关于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技术的分析探究 [J], 李新星;刘学谦;梁庆学
4.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技术的运用分析 [J], 沈杰
5.关于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技术的分析探究 [J], 龚文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基础隔震结构的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标准遗传算法 (standard genetic algorit hm ,简 称 SGA) 在整个种群空间内随机搜索 ,按照一定 的评价策略得到每个个体的评价 ,并且通过选择 算子 、交叉算子 、变异算子的作用使种群不断进 化 ,从而使问题的结果被不断优化直至达到最优 , 详见文献[ 11 ] . 312 遗传算法的改进
进化过程中 ,每一代群体中所有个体都通过 繁殖 、交叉 、变异等遗传操作产生下一代. 为了充 分利用斐波那契算法局部搜索快的特点 ,使繁殖 过程得到很好的控制 ,得到更好的群体. 适时地将 每一代的优良个体解码提供给斐波那契算法作为 初始设计方案 ,进行局部搜索 ;再将结果编码加入 到整个群体中 ,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全局搜索. 这样 就使两种算法既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处理 ,又可 以彼此相互协调 ,共同作用. 这样 ,既发挥了斐波 那契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强的特点 ,又发挥了遗传 算法全局性好的特点 ,使搜索不至于陷入局部最 优. 改进混 合 遗 传 算 法 (improved hybrid genetic algorit hm ,简称 IH GA) 的流程图如图 2 所示.
式中 , x , x·, x¨为 L RB 隔震结构各层水平相对位
移 ,速度和加速度列向量 ; Cx , Kx 为 L RB 隔震结 构的水平阻尼矩阵和水平刚度矩阵 ; F 为地面地 震加速度转换矩阵.
3 改进混合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 ( genetic algorit hm ,简称 GA) 由于 解决不同非线性问题的鲁棒性 、全局最优性及不 依赖于问题模型的特性 、可并行性的高效率 、不需 要梯度信息及函数的连续性 、对目标函数及约束 条件也没有苛刻要求 ,正引起人们研究及应用的 热潮. 但在迭代过程中经常出现未成熟收敛 、振 荡 、随机性太大 、迭代过程缓慢等缺点[9 - 10 ] . 311 标准遗传算法
工程结构抗震实验报告
工程结构抗震实验报告1. 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提高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抗震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工程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动力响应,并比较各结构的抗震性能。
2. 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情况;2. 对比不同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3. 分析工程结构的抗震配置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
3.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采用了三种常见的工程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
每种结构都进行了相同的抗震配置,如使用了抗震设计软件进行抗震设计、采用了特殊的受力连接件等。
实验中首先对每种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检测,然后在地震模拟台上进行了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抗震性能检测结果在进行地震模拟之前,对每种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三种结构的抗震性能都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国家相关抗震规范。
4.2 动力响应测试结果在进行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时,测量了每种结构的加速度、位移以及应变等参数。
结果显示,三种结构都受到了地震动力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动力响应。
具体地,砖混结构的加速度响应相对较大,而钢结构的位移响应相对较小。
混凝土框架结构表现出了较好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4.3 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地震动力的影响;2. 钢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位移控制能力,能够减小结构的破坏程度;3. 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5.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主要研究了不同工程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动力响应情况,并比较了它们的抗震性能。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动力响应特点;2. 钢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位移控制能力;3. 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6. 改进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对于砖混结构,可以通过增加加固措施,如增加在结构中的钢筋数量等,提高其抗震性能;2. 钢结构可以进一步研究改进其位移控制能力,减小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3.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可以继续进行相关研究,探索其应用范围和优化设计方案。
东南大学土木学院博士考试大纲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考试大纲一、总体要求:了解工程结构震害及其特点;了解工程结构抗震研究的进展及最新动向;掌握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要点及结构抗震体系的合理应用;掌握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
了解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的进展;掌握结构振动控制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结构振动控制各类方法的原理、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
二、具体内容:1、结构抗震分析研究进展,包括:1)地震工程学与工程地震学2)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3)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与结构识别4)振型遇合问题5)竖向地震作用效应6)扭转振动效应7)地震作用随机场8)结构与工程系统的抗震性能设计9)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10)工程结构的损伤及抗震可靠性评定2、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与抗震性能,包括:1)抗震地段选择2)地震能量输入与转换3)房屋抗震体型4)抗震结构布置5)结构材料6)结构抗震性能,包括多道抗震防线、耗能杆件、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3、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包括:1)力学模型2)刚度矩阵3)恢复力特性4)数值积分法5)地震波6)频谱及其应用7)状态转换、状态刚度和非线性力4、结构振动控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1)状态方程2)状态方程的解3)最优控制的变分法4)二次型性能指标5、结构隔震,包括:1)隔震的基础知识2)隔震装置的力学性能3)隔震结构计算4)隔震结构设计6、结构消能减振,包括:1)消能减振的基础知识2)消能减振装置的力学性能3)消能减振结构计算4)消能减振结构设计7、结构振动控制,包括:1)结构振动控制的常用方法2)结构振动控制体系的动力学方程3)结构振动控制体系的计算三、考试方式:闭卷,不需带计算器。
四、考试时间:3小时。
五、参考书目:1.李爱群、高振世主编,《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工出版社,2005年。
2.李爱群,《工程结构减振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注:也可参考其它相关书籍。
《工程项目管理》考试大纲内容:1.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现代工程项目管理。
抗震结构“小震不坏,大震不倒”可靠性分析
抗震结构“小震不坏,大震不倒”可靠性分析
李秋胜;曹宏
【期刊名称】《工程力学》
【年(卷),期】1989(6)1
【摘要】为检验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是否满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本文在定义了设计基准期内“小震”烈度和“大震”烈度的基准上,求出了结构在弹性范围内其承载能力的可靠性及在非线性状态下基于最大变形破坏机制下结构不发生倒塌的可靠性,分别作为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完成“小震不坏”、“大震不倒”预定功能的概率。
【总页数】7页(P140-146)
【关键词】抗震结构;可靠性分析;抗震结构设计
【作者】李秋胜;曹宏
【作者单位】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52.1
【相关文献】
1.对抗震设防建筑"小震不坏"的探讨 [J], 胡树森
2.建筑抗震工程设防"小震不坏"的研讨 [J], 艾树生
3.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小震、中震和大震的确定方法 [J], 洪峰;谢礼立
4.多层剪切型砖结构“小震不坏”的抗震可靠度分析 [J], 张文芳;李世温
5.抗震设防标准及各类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小震”与“大震”的取值 [J], 高小旺;鲍霭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及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
重不均匀,不连续。 主要破坏:第4层与第5层之间(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周围柱子严重开裂,柱钢筋压屈; 横向裂缝贯穿3层以上的所有楼板(有的宽达1cm),直至电梯井东侧; 塔楼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电梯井处的空心砖填充墙及其它非结构构件均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基本内容
1.建筑设计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2.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选择; 3.抗侧力结构和构件的延性设计。
结构设计的7条基本原则
1、质量与刚度对称原则 2、比例协调原则 3、减轻自重原则,使建筑物自重减轻,重心降低, 4、弹性原则,采用均质材料 5、下部结构的可靠性原则,采用密实且具有足够刚度的
(1) 悬臂、倾斜体系,水平地震作用会导致较大的竖向位移。
特别是对于悬臂段,可能产生较大的竖向位移和振动,进而影 响建筑的正常使用; (2)倾斜、悬臂体系,使得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存在较大 的水平和竖向动力响应; (3)地震作用下,结构基础承受较大的倾覆弯矩;(蹲马步) (4) 结构严重竖向不规则,结构各层的位移和内力响应沿高度 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在9 层(裙房顶层)和37层(悬臂底层) ,应 力高度集中,层间位移大; (5)结构倾斜和受力构件的不对称分布,使得结构对不同方向 水平地震作用的响应有一定差异; (6)地震作用下,结构会有较大的扭转变形; (7)薄弱部位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应力水平较高,可能较早
地裂
1.2 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 《规范》3.3.4 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
_建筑结构抗震设计_课程授课中的难点及对策
I SS N100928976 CN2221322/C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0卷第2期J.Changchun I nst.Tech.(Soc.Sci.Edi.),2009,Vol.10,No.227/3295296《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授课中的难点及对策收稿日期:2009-01-08作者简介:袁志仁(1974—),男(汉),湖南宁乡,讲师主要研究混凝土结构抗震。
袁志仁,孙维东,张自荣(长春工程学院土木学院,长春130012)摘 要: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现状和特点,结合笔者在该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难点,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希望通过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系统认识。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难点与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8976(2009)02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以下简称“抗震”)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根据以往的震害经验,要减轻结构震害,防震减灾设计是关键。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原则,掌握不同类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抗震措施。
该课程以工程地震知识和结构动力学为基础,结合试验研究和震害经验,以抗震的概念设计和抗震设计方法为重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鉴于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授课及学习难度大、综合性强,笔者结合在“抗震”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分析该课程的教学难点,有针对性地谈一些解决方案,希望对提高该课程的授课效果有所裨益。
一、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而教学时数少“抗震”课程涉及多门以前学过的课程,如所有的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以及正在学习的专业课,如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高层建筑设计等,内容有时衔接不上,或虽有衔接,但学生来不及对所学内容复习总结,容易与抗震内容混杂。
授课时应明确课程主线,从多而杂的内容中理出主要的逻辑关系。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检验方法分析(pdf 48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点及梁柱组合体试验
节点梁端或柱端位移 梁端或柱端的 荷载-变形曲线 塑性铰区段转角和截面平均曲率 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 节点梁柱主筋应变 节点核心区箍筋应变 节点和梁柱组合体混凝土裂缝开展及分步情况 荷载值与支承反力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伪静力试验的数据整理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模拟地震台的加载程序设计
振动台台面的输出能力 台面的频率范围、最大位移、速度、加速度 台面的尺寸、最大吨位 结构所在的场地条件 选择的地震记录尽可能与模型结构拟建的场地
土频谱特性一致 结构试验的周期 适当的输入波形,其占主导分量的周期与结构
周期相似,使结构产生多次瞬时共振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中,其模拟的加载历程 是假定的,与地震所引起的结构反应相差 很大 直接测量作用在试件上的荷载和位移而得 到恢复力特性 通过计算机求解非线性地震反应
lufei@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5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拟动力试验的操作方法和过程
输入地面运动加速度 计算下一步的位移值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2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lufei@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3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lufei@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4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荷载 位移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荷载 位移
强度(开裂、屈服、极限、破坏荷载) 刚度
加载刚度 缷载刚度 重复加载刚度 等效刚度
骨架曲线 延性系数 退化率 滞回曲线 能量耗散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陈子鑫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陈子鑫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内涵以及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提升的有效设计策略,希望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策略引言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由于地下资源的过量开采,从而造成地面下陷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几年来,我国的地震灾害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因此不断提高。
做好抗震设计工作以此来提高建筑物抗震效果,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给人们带来安全感,是每一位工程人员的责任与义务。
在这种环境下,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因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不仅是国家的严格要求,更是人民的愿望所在。
1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施工场地选择问题施工场地选择是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实际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有效性,施工企业务必要选取对工程结构稳定性有利的位置,地震灾害对建筑工程的破坏,除了地震灾害所带来的能量冲击之外,还会给建筑工程结构带来破坏,而引起建筑工程结构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施工场地地选取。
因此,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工程架构的稳定性,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场地位置的选择。
例如,土质较软的土质、容易液化的土质以及状态不匀称的位置等均不适合选做建筑用地。
但如果实际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情况不允许、难以避开这类位置,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则一定要对不利于施工的位置进行加固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2工程结构体系问题就现代建筑工程结构体系问题而言,主要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建筑工结构体系一定要从根本上规避制约工程整体稳定性的各类因素,这就要求工程设计师要全面考虑,着重考虑部分架构受损而影响到工程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第二,要想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工程设计师一定要和现场施工人员做好交接,这就要求工程设计师给出确定的计算简图和科学的地震能量传播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现场施工人员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从而更好地保证工程架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第三,架构体系一定要具有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承载能力、强大的变形能力以及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陈鑫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陈鑫摘要:在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现代城市建筑的规模日渐扩大,城市现代化的水平也逐渐与国际接轨。
但是一旦城市遭遇地震,受到剧烈震荡时,建筑就可能会直接倒塌,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因此,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显得极为重要,必须要对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超限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性能;抗震设计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影响下,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限高层建筑投入建设与使用当中。
由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密不可分,因而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在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超限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通过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可极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抗震的可能性,在有效避免地震灾害的同时,促进我国高层建筑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缺陷和不足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基本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我国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实际的超限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对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还是不能够解决在建设过程当中的问题;并且,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需要,人们对于超限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的复杂化和不同需求的提高,这对于超限高层的设计就更加复杂化,在建设项目的决策阶段对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是依据相关的依据来取得相关的结果的,这就会出现和实际情况不符难以实施的情况。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就需要对每一栋超限高层建筑单独进行创新设计,这就给界定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水平增加了难度,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就要增加对高层建筑的计算和分析。
所以说,在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采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是最科学、合理的。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优点,可以把三水准的设防标准进行具体的细化和详细量化实施,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计当中,对于性能水平分辨的原则及性能标准和选择实施要特别重视,并且要特别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但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比较多和繁杂,特别是在地震级别的确定及计算模型和系数的确定问题上。
多维地震作用下大跨空间结构的减震控制分析
多维地震作用下大跨空间结构的减震控制分析赵祥;刘忠华;王社良;杨涛;展猛【摘要】考虑到多维地震输入对网架结构的不利影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研制出一种兼具自复位、高耗能及放大功能于一体的形状记忆合金复合黏滞阻尼器(Hybrid Shape Memory Alloy Viscous Dampers,简称HSMAVD),并通过试验研究该阻尼器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然后以平面四角锥网架模型为基础,将该阻尼器替换部分网架结构杆件,并分析该阻尼器减震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形状记忆合金与黏滞阻尼器复合后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能力,可有效发挥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和黏滞阻尼器的速度相关特性,使其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和良好的耗能能力;采用阻尼杆件替换原杆件的方法既能对结构进行有效的减震控制,又不改变原有的结构形式,是一种优越的减震控制方法,并为HSMAVD被动控制系统在结构抗震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新思路.【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年(卷),期】2018(040)003【总页数】8页(P398-405)【关键词】空间结构;减震控制;多维地震输入;形状记忆合金;黏滞阻尼器【作者】赵祥;刘忠华;王社良;杨涛;展猛【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92.30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建筑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网架、网壳等大跨空间结构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良好的结构特性逐渐被国内外结构工程师所青睐[1-4]。
同普通结构相比,大跨空间结构建筑使用空间更加宽敞、灵活、可变,故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会议展览中心、娱乐场馆、机场航站楼等大型公共建筑,但如果建筑结构发生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后果将会相当严重[5]。
结合汶川地震对《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的几点教改思索
结合汶川地震对《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的几点教改思索徐赵东;张香成;朱俊涛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据灾后调查,汶川地震对该地区建筑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总结地震中建筑物破坏特点,从地震灾害的角度分析了现有教材的优缺点.指出现有<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积极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结构抗震设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结构抗震设计能力.
【总页数】1页(P125)
【作者】徐赵东;张香成;朱俊涛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精品课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建设的经验
2.基于长江雨课堂平台的线上教学——以《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专业课程为例
3.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教学改革及疫情期教学实践分析
4.汶川地震后对我国结构工程抗震的几点思考
5.基于实际震害的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教学改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大学17春法学结构抗震设计B陈鑫离线作业参考答案
东 北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结构抗震设计 试 卷(作业考核 线下) B 卷(共 8 页)注:请您单面打印,使用黑色或蓝色笔,手写完成作业。
杜绝打印,抄袭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按国家批准权限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 设防烈度 )。
2.( 乙、丙、丁)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但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规范》有特殊规定外,( 可不 )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3.宜选择( 有利地段 ),避开( 不利地段 ),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上建造( 甲、乙、丙 )类建筑。
4.按简化方法计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时,对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 底层)作为薄弱层。
5.设防烈度为7度时,多层砖房高度不宜超过( 21m ),层数不宜超过( 七层 )。
6.在式V N VE f f ξ=中,N ξ为( 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主拉应力 ),对于砖砌体,N ξ是以(主拉应力)强度理论为基础确定的。
7.多层内框架砖房的纵向窗间墙宽度不应小于( 1.5m )。
8.地震时,砂土液化是由于地震引起的饱和砂土在短时间内其抗剪强度( 降低或丧失为零)所致。
9.框架结构框架梁的控制截面取( 梁两端和跨中 ),当仅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时,梁端最大正弯矩组合的公式为( GE EK M M 0.13.1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基本烈度 BA .大体相当于30年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B .大体相当于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C .大体相当于10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D .大体相当于50年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 2.关于建筑场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A .场地土的类型是确定建筑场地类别的条件之一B .建筑场地的类别应根据剪切波速划分C .建筑场地的类别应根据岩土的名称和性状来划分D .建筑场地的类别由基础的埋置深度确定。
砖混结构抗震加固结构体系的选择
砖混结构抗震加固结构体系的选择
曹双寅;邱洪兴;周屹
【期刊名称】《工业建筑》
【年(卷),期】1998(28)12
【摘要】结合近年来的工程应用,提出了几种可行的多层砖混结构抗震加固与改造的结构体系,探讨了这些结构体系的工作原理和相应的设计计算方法。
【总页数】3页(P33-35)
【关键词】砖混结构;抗震加固;结构体系
【作者】曹双寅;邱洪兴;周屹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46.3;TU398.5
【相关文献】
1.抗震加固对钢筋砼结构、砖混结构的影响 [J], 陶锦华
2.既有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做法——内加固的应力与分析 [J], 任振甲
3.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在砖混结构教学楼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J], 张晓红
4.某砖混结构房屋加固后的结构安全性及抗震鉴定 [J], 郑孝萍
5.某砖混结构砖砌体墙UHPC抗震加固设计与分析 [J], 陈伟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北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结构抗震设计 试 卷(作业考核 线下) B 卷(共 8 页)
注:请您单面打印,使用黑色或蓝色笔,手写完成作业。
杜绝打印,抄袭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按国家批准权限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 )。
2.( )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但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规范》有特殊规定外,( )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3.宜选择( ),避开( ),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上建造( )类建筑。
4.按简化方法计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时,对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 )作为薄弱层。
5.设防烈度为7度时,多层砖房高度不宜超过( ),层数不宜超过( )。
6.在式V N VE f f ξ=中,N ξ为( ),对于砖砌体,N ξ是以( )强度理论为基础确定的。
7.多层内框架砖房的纵向窗间墙宽度不应小于( )。
8.地震时,砂土液化是由于地震引起的饱和砂土在短时间内其抗剪强度( )所致。
9.框架结构框架梁的控制截面取( ),当仅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时,梁端最大正弯矩组合的公式为(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基本烈度
A .大体相当于30年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
B .大体相当于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C .大体相当于10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D .大体相当于50年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 2.关于建筑场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场地土的类型是确定建筑场地类别的条件之一
B .建筑场地的类别应根据剪切波速划分
C .建筑场地的类别应根据岩土的名称和性状来划分
D .建筑场地的类别由基础的埋置深度确定。
3.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结构体系
A .应优先采用纵墙承重结构体系或横墙承重结构体系
B .应优先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结构体系或横墙承重结构体系
C .应优先采用纵墙承重结构体系
D .应优先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结构体系或纵墙承重结构体系 4.结构的抗震等级
A .与结构类型有关
B .与结构动力特性有关
C .与建筑高度无关
D .与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和结构类型等有关 5.关于规则结构的概念,下面那一项不符合规则结构的要求:
A .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长度不大于其宽度,且不大于该方向总长度的30%
B .立面的局部收进尺寸不大于该方向总尺寸的25%
C .楼层刚度不小于其相邻下层刚度的70%,且连续三层总刚度降低不超过50%
D .平面内质量分布和抗侧力构件布置基本均匀对称的结构 6.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应符合的条件之一为: A .抗震墙洞口面积不宜过小,洞口上下对齐 B .纵向抗震墙宜设在端开间 C .纵向抗震墙宜单独布置 D .抗震墙宜贯通全高,且纵横向抗震墙宜相连
7.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压力应符合式 A .SE f p ≤或SE f p ≤max C .SE f p ≤且SE f p 2.1max ≤ B .S f p ≤且SE f p ≤max D .S f p 2.1max ≤或S f p ≤
8.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土层是否液化时,当满足下面哪一个条件应判别为液化 A .N 63.5<Ncr B .N 63.5>Ncr C .N 63.5≠Ncr D .N 63.5=Ncr 9.多层内框架砖房的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 的取值 A .为0.2 B .与自振周期有关 C .与场地卓越周期有关 D .为0 10.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也称为
A .直接动力法
B .底部剪力法
C .拟静力法
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11.砌体结构中构造柱的主要作用是
A .提高墙体的强度
B .减少多层砌体房屋的不均匀沉降
C .提高房屋的承载能力
D .改善砌体的变形能力 12.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称为 A .地震系数 B .地震影响系数 C .动力系数 D .水平地震作用
13.框架填充墙与框架柱拉结的作用是
A .避免地震时填充墙闪出倒塌
B .避免地震时填充墙开裂
C .提高地震时砌体的强度
D .提高框架柱的承载力 14.框架柱轴压比的表达式为
A .0/bh f N cm
B .bh f N cm /
C .0/bh f N c
D .bh f N c /
15 求多质点体系的高阶频率与高阶振型可采用 A .矩阵迭代法 B .能量法
C .等效质量法
D .顶点位移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式i ji j j ji G x F γα=中各符号代表什么意义?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各平动振型产生的水平地
震效应如何组合?
2.简述地震作用下,砖墙产生斜裂缝、交叉裂缝及楼梯间墙体震害较重的原因。
3.对抗震设防区,多层粘土砖房楼、屋面板的支承长度有何要求? 4.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规则结构应符合哪些要求?
5. 何谓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1.
作用;(3
3、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确定图示结构在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下各振型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
ji F 和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值,并绘出楼层地震剪力图。
已知场地类别为Ⅱ类,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g T =0.4s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m a
x =0.08;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1G =1200kN,2G =1200kN,振型及相应的自振周期分别为:
4、写出图示墙片的侧移刚度算式(由各块的K
表示);
i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