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江苏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美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江苏的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国家利用资源成本较低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然而,由于受到贫富差距拉大、外资依存度过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现代化陷入停滞状态,迄今仍未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经济外向型特征明显的江苏大力借鉴和吸取。
一、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实质是工业化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生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走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成为拉美国家共同的愿望。在劳尔·普雷维什发展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拉美各国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利用外国资本以弥补国内积累和储蓄的不足,以打破劳动生产率低→资金积累少→投资率低→资本形成能力不足→劳动生产率低的恶性循环,实现国家现代化。经过战后数十年努力,拉美国家依托对外开放的强大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均GDP从原来的400多美元迅速提升到1000多美元,成为第三世界工业化进程较快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被称为“拉美奇迹”。在此之后,由于受到贫富差距拉大、外资依存度过高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拉美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长期停滞徘徊的局面。据美洲开发银行研究报告,拉美国家城市人口的人均实际收入21世纪初依然处于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贫困人口总数达到2.27亿,占拉美国家总人口的44%,其中赤贫人口达1亿。1980年,拉美城市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为6290万,比农村贫困人口(7300万)少1000万左右,到1990年,城市贫困人口(11354亿)是农村贫困人口(7390万)的1.8 倍。大量城市贫民和失去土地的农村移民陷入严峻的生存困境之中,从而导致了社会动荡以及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外债危机,造成拉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2009年人均GDP依然徘徊在3500至6000美元的水平上,与起步时间相近但用时不到20年就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某些东亚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拉美陷阱”。
二、拉美国家现代化的经验与教训
拉美国家利用低成本优势,吸收和利用国外资本与技术,促成了“拉美奇迹”。但由于过于依赖外资,自主创新能力弱,体制改革滞后,加上错失经济转型良机,从而造成了有增长无发展的“拉美陷阱”。
(一)经验
20世纪50至8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利用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欧美资本投资。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拉美国家积极吸收和利用外国资金及现代科学技术,借鉴外国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同时,采取降低汇率、
建立出口信贷和国际贸易信息机构、简化出口手续等措施,制定了减免所得税、提供出口补贴、免征或减少用于出口制成品的生产资料与中间产品的进口税等鼓励出口的贸易条例,加快了本国工业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步伐,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鼓励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的外国投资。在引进技术方面,拉美几个大国引进后加以消化吸收,并力求有所创新,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模仿或重复,并特别强调要逐步实现进口设备零部件的国产化,既加速了工业化又保护和发展了民族产业。这极大地促进了拉美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教训
1、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
一般来说,随着低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需要在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持续增加投入,以维持一国经济的增长动力。然而,由于拉美国家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跨国公司完全占领了其高端产品市场,这使多数拉美国家几乎放弃了独立的科技、产业和创新政策,逐渐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以巴西为例,受“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巴西政府大幅削减公共财政预算,研发投入急剧萎缩,本土优秀研发机构被弃置。同时,跨国公司对巴西本土企业大肆兼并重组,进一步削弱了巴西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已拥有重要的消费型电子工业,较为现代化的通信系统,若干家通信设备本地制造商以及高水平的技术基地。由于缺乏必要的公共财政支持,巴西无法促成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产业集群的兴起,并进而实现以技术革新带动新一轮的资本积累。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巴西新自由主义的国家战略中缺乏有效定位,导致相当长一段时期,巴西的出口仍集中在传统产品。可以说,拉美国家过度依赖外资而不是培育和强化本土创新能力,是导致其陷入“拉美陷阱”的关键。
2、宏观经济战略失误,错失转型良机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拉美债务国家提出了推行新自由主义的“贝克计划”,要求拉美各债务国推进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改革税收体系和劳动力市场。拉美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国外投资,大多接受了“贝克计划”。随着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经济改革全面铺开,先是拉美各国快速地拆除关税与非关税保护,开放市场,平均进口关税从改革前的30%-50%降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12%左右,使长期在高保护下成长起来的大批工业企业在“雪崩式”的外来商品竞争中纷纷破产。然后,各国又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形成以客户工业或资源加工业为主的专门化模式,这意味着初级产品出口模式的回归。同时,新自由主义使得政府作用被极度削弱,宏观经济管理缺乏有效制度框架,政府债台高筑,造成了外汇储备减少,通货膨胀上升,经济萎缩,资本外逃,大批工厂倒闭,失业增加等问题,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
机、1999年巴西货币危机、2002年阿根廷经济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破产。可以说,战略转型的失误使得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是其陷入经济停滞状态的重要原因。
3、收入分配严重失衡,引发大量社会问题
根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阿根廷等拉美10个主要国家的基尼系数均在0.44-0.66之间,其中20%最低收入家庭占总收入的比重,最低的只有1.6%,最高的也只有4.4%,而10%最高收入家庭所占比重,最高的达58.7%,最低的也占35.2%;巴西的基尼系数到90年代末仍高达0.64。因此,拉美地区被称为“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地区”。2003年拉美地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达到2.266亿,占总人口的44.4%。由于贫富悬殊,一些拉美国家社会严重分化,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造成收入差距悬殊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劳动者报酬长期偏低。在拉美,如墨西哥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2008年墨西哥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仅为28%,只有日本的一半左右。同时,拉美国家的工资水平也较低,非正规部门的平均工资比正规部门低60%-70%,大部分家庭在贫困线上挣扎;二是贫富差距较大。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就业岗位分为高中低三类,高收入者占就业总数的9%,中等收入者仅占14%,低收入群体占比高达76%。较大的收入差距阻碍了拉美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2008年墨西哥居民食品消费支出高达23%以上,生存性消费特征明显,这使得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
4、体制变革严重滞后,经济发展深陷“泥潭”
由于受到利益集团羁绊,精英集团的“现代传统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反对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权力分配等领域进行变革,或者把这种变革减少到最低限度,拉美国家的政治体制变革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随着拉美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利益集团势力势力日益强大,造成寻租、投机和腐败现象蔓延,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受到严重扭曲。部分政府官员为了能够从公共项目中获取高额好处,积极进行权力寻租,暗中推动耗资巨大的政府工程。在国有资产私有化方面,政府官员更是与国际资本勾结,通过暗箱操作中饱私囊,贱卖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中等收入陷阱”带来的社会危机的危害。
5、城市化进程“超前”,贫民窟现象严重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据统计,拉美地区的城市化率1920 年为22%,1950年为41.6%,1980 年为65.5%,1999 年为75%。1950-1980年,拉美总人口增加1倍,劳动力总量由5468万增加到1118亿,增加1116倍,同期城市人口增加4倍。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