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归纳.doc
高中历史选修3-2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3-2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国家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答案:A
2. 下列哪个战争促进了中国成立?
A. 甲午战争
B. 抗日战争
C. 义和团运动
D. 国共内战
答案:B
3. 哪个条约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巴黎条约》
答案:A
二、简答题
1. 简述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
答案:三国时期,北方被曹魏占据,南方则是东吴和蜀汉两个割据剿治。
最终,曹魏灭亡,三国结束,中国又重新进入了统一的局面。
2.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和结果。
答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 1856 年爆发的。
背景是阿罕布拉条约未能解决一系列问题,导致英法两国再次对中国发起战争。
结果是中国失败,签订了最不利的《天津条约》,其规定了赔款、开放更多口岸等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内容。
三、论述题
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论述甲午战争的影响与意义。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专题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截止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大的赢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2.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它们没有一个是知足的。
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3.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20世纪初却同法国结盟。
这最能说明的是 ( ) A.英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英国欧洲大陆均势政策C.英国对法国的妥协D.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4.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
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
”这说明(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新快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道2009年3月16日,英国112岁高龄的一战老兵亨利·亚林汉姆怀着骄傲的心情,在驻伦敦的法国大使馆接受了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法国荣誉勋位勋章”。
亨利·亚林汉姆所参加的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6.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 )A.凡尔登战役B.日德兰战役C.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7.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复习资料及答案全套.docx
最新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复习资料及答案全套 L 章末归纳提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窃闊、归纳提升皿Tg 令壘 ......... _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1. 对于帝国主义战争,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国防建设。
2. 利用正当的经济手段促进自身的发展。
3. 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承担战争义务。
4. 应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5. 应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
"典题刈址1. 美国历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 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 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鲍德温在此( )A. 批评了极端民族主义B. 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观念C. 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网络构罐Zhishhvangluagou/ian匚|推进军事领域爱展-17 d » K亠 ■ ‘■e Jd 一第一汝也莽夫23D.总结了人类历史的行为【解析】由“使人们……漠不关心”可知,作者批评的是当时出现的极端民族主义, 而非自己的民族观念,C、D两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A1.正确分析战争的性质(1)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是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贯穿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主要是因为交战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战争过程中各国的战争目标和行动也都是为了争夺和瓜分领土,明显体现了战争的掠夺性;战争的结果也不是正义和公理的胜利,而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
(2)分析战争的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体、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性质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但这并不能从整体上改变一战的非正义性。
2.正确分析科学技术与战争、和平的关系分析这个问题要坚持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切忌片面与偏颇。
选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选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秦朝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C. 唐朝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D. 宋朝设立东厂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2.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扩大了统治基础B. 有利于选拔人才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治的垄断D. 完全消除了门阀士族的影响答案:D3.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以下关于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B. 清朝设立军机处C. 明朝实行内阁制D. 清朝实行科举制答案:D4.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B. 《大清律例》是清朝的法律总汇C.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D. 古代法律制度完全体现了“礼法合一”答案:B5.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西汉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B. 唐朝设立御史台监察地方C. 明朝设立东厂监察官员D. 清朝设立都察院监察官员答案:C二、非选择题6. 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要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从秦朝开始,中国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2)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随着历史的演进,皇权逐渐加强,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3)官僚制度的完善,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清的内阁制,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不断完善。
(4)法律制度的逐步发展,从《唐律疏议》到《大清律例》,中国古代法律制度逐步发展和完善。
(5)监察制度的建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从西汉的御史大夫到明清的都察院,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7. 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案要点:积极作用:(1)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都有可能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
历史练习册及答案选修三电子
历史练习册及答案选修三电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B. 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C. 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D. 清朝设立了东厂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A. 但丁的《神曲》B.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C.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D.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答案:D二、填空题1.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打破了________的世袭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人才得以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
答案:门阀士族2.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著名的________,确立了法国的共和制。
答案:人权宣言三、简答题1. 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特点。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关系呈现出较为封闭的特点。
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海上力量,但随后实行海禁政策,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
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外关系相对开放,但到了乾隆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在广州设立“十三行”进行有限的对外贸易。
这种封闭的政策,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 描述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首先,它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使得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其次,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人阶级逐渐壮大。
此外,工业革命还引发了社会思想的变革,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潮兴起,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工人剥削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四、论述题论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重大的演变。
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冷战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逐渐向多极化发展。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一演变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冷战结束后,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有所减轻,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选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选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但丁D. 哥白尼答案:D2. 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哪个国家?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答案:A3. 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萨拉热窝事件B. 柏林会议C. 巴黎和会D. 凡尔赛条约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A. 人权宣言B. 拿破仑法典C. 君主立宪制D. 三权分立答案:C5. 以下哪一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 蒸汽机B. 电力的广泛应用C. 火车D. 轮船答案:B6.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主要是因为:A. 核武器的威慑B. 经济竞争C. 意识形态对立D. 军事实力相当答案:A7. 以下哪一项不是二战后联合国的主要机构?A. 安理会B. 国际法院C. 世界卫生组织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D8.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主要目标是:A. 废除奴隶制B. 争取妇女选举权C. 反对种族隔离D. 争取工人权益答案:C9. 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的开国元勋?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孙中山答案:D10.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是:A. 多极化B. 单极化C. 两极化D. 多边化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新航路的开辟?A.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 麦哲伦环球航行C. 郑和下西洋D. 达伽马到达印度答案:ABD2. 以下哪些是工业革命的影响?A. 城市化进程加快B.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立C. 工人阶级的崛起D. 殖民主义的扩张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A. 两极格局的形成B. 欧洲的一体化C. 亚洲的崛起D. 非洲的独立运动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A. 朝鲜战争B. 越南战争C. 古巴导弹危机D. 柏林墙的建立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主要表现?A. 跨国公司的兴起B. 互联网的普及C. 国际贸易的扩大D. 国际组织的增多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特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模块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pptx
学无止 境
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削弱了帝国 主义的殖民统治。因此,A、C、D 三项的叙 述都是错误的。
【答案】 B 6.《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西方政治家 曾经这样建议:“关于萨尔区的协定仍然有 效……同时应当有一个附加条件,在同一时 期内法国应与德国缔结一项条约,规定由洛 林供应德国的铁矿,至少是战前数量的 50%。 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向洛林供应煤矿,其数 量在考虑了萨尔区的产量之后,应与战前的 供应总量相等。”这位政治家的意图是
【答案】 A
学无止 境
4.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 战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 )
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 ②作为非正 义的一方,失道寡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 误 ④集团内部的矛盾不断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 性质的战争,就交战双方来看,都是非正义 的。因此,②的叙述不正确。
C.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 D.总结了人 类历史的行为
【答案】 A 2.1914 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 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如图)。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 为 ()
①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局势 ②
学无止 境
许多国家要利用该事件大做文章 ③采用刺 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 ④巴尔 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
【答案】 C 5.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 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下列各项最能说明 这一观点的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 强 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
1、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简单明确的总战略。
所以,只有类似的战略要以抗衡它。
”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战略”是指()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所侵略的国家B.所有受轴懔侵略的国家结成反法西斯联盟C.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D.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2、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
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
”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3、罗斯福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
”证明了罗斯福这一论断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波兰D、苏联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4、杜鲁门曾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A、都属于“冷战”政策的内容B、都以经济援助为主要形式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
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6、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7、(2009浙江文综卷,22)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A.①② B。
(完整版)历史选修三试题
历史选修三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卷上。
其中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相应题号后的所选答案涂黑;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并不能超出答题范围。
不按要求作答试为无效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60分)本部分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唯一答案符合题意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B.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D.萨拉热窝事件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扩军备战的根本目的是()A.准备大战 B.争夺殖民地 C.建立军事集团 D.争夺巴尔干半岛3.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A.潜艇 B.飞机 C.坦克 D.原子弹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色当战役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5.关于一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B.大战使英国开始丧失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C.大战彻底摧毁了各交战国统治D.大战推动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6.威尔逊认为:“我们应该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
”下列史实体现了美国这一愿望的是()A.放弃中立,参加战争 B.召集华盛顿会议C.争夺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D.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巴黎和会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 )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和平已成为历史发展主流8.下列地区不属于凡尔赛体系调整关系的地区是( ) A.欧洲B.非洲C.中东D.美洲9.凡尔赛体系中,隐含着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最明显的矛盾双方是 ( ) A.美德B.英德C.法德 D.意德1936 “别担心,他是ADOIF. HITLER10.下列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巩固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B .按照美国的意愿成立了国际联盟C .肯定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D .改变了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政治格局(模块考试历史试题第1页 共5页)11.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但又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是 (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美国 ④中国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2.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是(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海军条约 C. 九国条约 D. 凡尔赛和约13.英美两国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却转而支持中国的要求,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中国人民的斗争直接打击了英美在华的统治B .为了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势力C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渐提高D .日本已没有再被继续利用的价值14.在国际联盟的问题上,列强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是 ( )A .维护和平的原则B .实行集体安全C .种族平等的原则D .“委任统治”制度1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是 ( )A .《凡尔赛和约》B .《五国公约》C .《非战公约》D .《洛迦诺公约》16.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的国家是 ( )A .法国B .西班牙C .埃塞俄比亚D .中国17.观察右边漫画,该漫画 ( )A .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B .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C .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D .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18.2001年9月11 日,美国世贸组织大厦遭受到恐怖主义袭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被偷袭,那么由于第一次偷袭引发的战争是 ( )A .美国独立战争B .美国内战C .苏联卫国战争D .太平洋战争19.以下历史文献中,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 )A .《波茨坦公告》B .《大西洋宪章》C .《北大西洋公约》D .《开罗宣言》20.1944年6月,美英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取得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成功地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实践了 ( )A .开罗会议决议B .德黑兰会议决议C .雅尔塔会议决议D .波茨坦会议决议2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从欧洲乘船来到上海。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对越南战争评价不准确的是()A. 是美国二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侵略战争B. 对美国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C. 是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D. 是一次错误的战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越南战争是美国冷战中在亚洲热战的表现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是朝鲜战争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2.两伊战争中两方互有攻守当伊朗进攻时为扫清前面的地雷伊朗成千上万的少年怀着能升入天堂的梦想冒着伊拉克炮火冲进布雷区被称为“肉弹” 这说明了伊朗少年()A. 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B. 是一种战争狂热C. 是一种极端宗教狂热D. 爱国主义精神大发扬【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升入天堂的梦想”可以看到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伊朗少年冲进布雷区充当“肉弹”的行为是一种极端宗教狂热故C正确A、B、D三个选项均没有揭示出这一行为的宗教色彩排除故选C3.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这样的结果是()A. 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B. 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C. 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 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定【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原则是为了维护英国自身利益容易导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斗争以及对宗教对立与排斥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B4.口号标语能反映一个时代的主题与特点也能折射出历史发展的轨迹以下口号标语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阶级斗争一抓就灵②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③“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④“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A. ②①④③B. ③②④①C. ③④②①D. ④③①②【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符合“文革”时期的时代特点“文革”爆发于1966年“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是1958年“大跃进”的表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的口号“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是1953年“一五”计划时期的口号故选C5.如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A. “怎么会这样?”B. “糟糕的战争!”C. 美国侵略者的命运D. 法国侵略者的下场【答案】C【解析】在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结合图片内容飞机坠毁士兵陷入泥潭根据题干中的在越南发表标题应该是C项美国侵略者的命运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水岭其意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启示在于()A. 全新的战争观念B. 先进的军事装备C. 落后就要挨打D. 多国部队的阵容【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海湾战争实行远距离打击避免直接接触与以前的对峙战争完全不同可知给我们的启示是全新的战争观念 A项正确装备的先进只是海湾战争的特点之一不能从根本上体现出战争观念的改变排除B项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启示不是海湾战争对中国的启示排除C项多国部队的阵容不能体现出军事改革的内容特点排除D项故选A7.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A. 以土地换和平B. 按宗教地区分治C. 大国协助解决D. 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答案】A【解析】土地换和平是巴以谈判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即让以色列通过归还它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人领土来换取与阿拉伯人的和平相处这一原则是在1991年10月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有关中东问题的国际会议上阿以确定的故A项正确按宗教地区分治会激化巴以矛盾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大国协助解决过于笼统故C项错误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A8.如图是关于1950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两个方案方案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 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C. 国民经济基本恢复D. 致力于实现国家统一【答案】B【解析】9.如图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一副宣传画该作者重在强调A. 朝鲜维护统一的正义性B. 中美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抗美援朝C. 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D. 冷战的重心转移到亚洲【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与图中信息可知宣传画主要强调中国出兵的立场与朝鲜维护统一的正义性无关 C正确A排除 B与题干无关排除当时冷战的重心在欧洲 D排除10.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主要原因是()A. 是在冷战背景下发生的热战B. 在该战争中美苏并没有直接对抗C. 美国参战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和苏联D. 朝鲜战争并不激烈类似于冷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朝鲜战争是在美苏冷战背景下故C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不是原因排除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背景下发生的热战故D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巴冲突的原因1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巴冲突带来的影响及认识【答案】原因英国对印度独立实行的分而治之政策印巴两国不同宗教信仰的冲突英国结束殖民统治时制造的疆土纠纷大国插手地区事务【解析】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印度在英国总督蒙巴顿分治方案的调节下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具有明显宗教特征国家建立的形式独立”、“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一个新的国家孟加拉国宣告成立此后印巴两国经常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威慑对方两国保持着庞大的军备先后以自卫的名义研制出核武器”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英国对印度独立实行的分而治之政策英国结束殖民统治时制造的疆土纠纷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克什米尔位于巴基斯坦东北部和印度北部居民中 77%以上都是穆斯林但统治克什米尔的王公贵族是印度教徒”可以得出印巴两国不同宗教信仰的冲突【答案】影响给印巴两国经济发展民生安定造成严重影响影响了南亚次大陆的地区安全认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大国霸权主义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定的主要因素应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家间的关系【解析】第一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对印巴两国和对南亚大陆的影响分析第二小问的启示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大国霸权主义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定的主要因素应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家间的关系1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1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两伊战争结束的因素并简要评价这场战争的影响【答案】(1)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两国政府的外交对立边界武装冲突【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伊朗政府公开号召……推翻伊拉克现政权”“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决要求”“政治、宗教矛盾的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等和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答案】(2)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调停长期战争使两国压力巨大两国政府态度的变化联合国的决议战争使两国经济损失巨大经济衰退产生了大量难民战争使中东地区矛盾更加复杂尖锐长期战争使国际石油价格飞涨【解析】(2)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信息“联合国、不结盟国家等都曾多次出面调停”“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宣布接受安理会的598号决议”等和所学知识概括出国际组织的调停、长期战争使两国压力巨大、两国政府态度的改变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双方死亡100多万人无家可归的难民超过300万”“使两国经济发展推迟了20年至30年”等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13.(1)结合安东尼•斯沃福德所说分析美国参加海湾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什么?13.(2)“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是海湾战争中的两次重要军事行动两者的侧重点各是什么?13.(3)材料二和材料三叙述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战争?【答案】为了保证它在海湾地区的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解析】由材料一中“……意识到了自己在为石油而战”并结合所学可从争夺石油资源、确立美国霸主地位的角度分析目的【答案】“沙漠风暴”侧重于空中打击“沙漠军刀”侧重于地面攻击【解析】结合所学可从美国在海湾战争中的空中作战计划和地面作战计划来回答即可“沙漠风暴”侧重于空中打击“沙漠军刀”侧重于地面攻击【答案】材料二、三叙述的是战争中交战双方不择手段的措施对生态环境及人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战争是罪恶的人类应远离战争若战争不得已爆发也应避免一些非人道的措施特别是生化武器的使用【解析】由材料二中“海鸟……羽毛变成了黑色”“海水也变得漆黑污浊” 材料三中“畸形和患有各种怪病的儿童”等并结合所学可从战争对环境的破坏的角度分析内容第二小问可从战争具有破坏性、要远离战争维护和平等角度分析认识1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原因1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的影响【答案】(1)原因美苏冷战格局形成在欧洲局势相对稳定下美苏加强了对第三世界的争夺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美国推行制止共产主义的政策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影响等【解析】(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在美苏两极格局和核大战阴影的笼罩下”、“由于欧洲局势相对稳定美苏双方的注意力都逐渐转向第三世界”、“更多地服从于各自的整体利益和全球战略”、“为了制止共产主义侵略和击败革命”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原因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欧洲局势相对稳定美国整体利益和全球战略需要制止共产主义侵略民族解放运动的髙涨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影晌【答案】(2)影响给越南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消耗了巨额财富加速了美国经济衰退和停滞(或加速了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动摇)激化了美国国内社会矛盾加剧了美苏矛盾(或加剧了大国关系的紧张度)等【解析】(2)本小问的影晌依据材料“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在战争后期美国社会经济的一系列矛盾凸显美国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未开始直至整个70年代进入一个长期停滞的阶段” 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消耗了巨额财富加速了经济衰退和停滞导致了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动摇激化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成为美国现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卷与答案一
) 分 60 共 ,分 2 每小题 ,小题 (30 单项选择题 .一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19、1 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英国海军大90—60 世纪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 A. ”此话表明英国“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
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B. 势力平衡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C. 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D. ①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 2 ③ 索② 凡尔登战役①② A. 姆河战役④色当战役 D. ③④ C.①②③ B. ②③④潜艇 A. 、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 3 坦克 C. 飞机 B. 原子弹 D. 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 A.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4B. 面协约国 D. 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C. 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5 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1919 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B. 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A.分得了战 C. D. 败国的殖民地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② ① 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6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年 15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③④ C.②③ B.①② A.①④ D. 。
此话的含义是指年休战” 20这“不是和平,这是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7. .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A巴黎和会上战胜国. B .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D .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C 之间矛盾尖锐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 A.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8. 利本日. B 烈激主霸界世为成国英替代国美. C 国中霸独机时争战用.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9 .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D.五国海军条约 B 四国条约A. )利的是(凡尔 D. 九国条约 C. 赛和约用和 B. 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 A. 的主要内容不包括《非战公约》、 10 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C. 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和 D. 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 A )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30 关于 11. 到挑战,逐步崩溃.全世界面临着法 C .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 B .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 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希特勒说 12.以下各项,”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
选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选修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部历史文献是关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详细记载?A.《史记》B.《资治通鉴》C.《周礼》D.《汉书》答案:C2. 清朝末期,哪一位皇帝试图通过变法来挽救国家?A. 乾隆帝B. 嘉庆帝C. 光绪帝D. 道光帝答案:C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A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渊B. 李世民C. 李治D. 李隆基答案:A5. 以下哪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郑国渠答案:A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A7. 以下哪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答案:A8. 明朝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检D. 朱厚照答案:B9.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科举制度?A. 九品中正制B. 科举制C. 世袭制D. 举孝廉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___朝。
答案:隋2. 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_________的统治时期。
答案:李世民3.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_____。
答案:溥仪4.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中,最高行政长官称为_________。
答案:丞相5. 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主义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高中历史选修3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3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战国四公子”?A. 信陵君B. 春申君C. 平原君D. 范蠡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什么?A. 诗词歌赋B. 经史子集C. 法律条文D. 军事战略3. 下列哪项不是明朝洪武年间的改革措施?A. 废除丞相制B. 建立东厂C. 推行屯田制D. 恢复科举制4. 清朝乾隆年间,以下哪项不是乾隆皇帝的政绩?A. 编纂《四库全书》B. 统一新疆C. 推行“摊丁入亩”D. 建立东厂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的失败B. 辛亥革命的爆发C. 八国联军侵华D. 甲午战争的失败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建立的朝代是________。
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________。
8.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________的统治时期。
9.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最远到达过________。
10. “辛亥革命”爆发的年份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影响。
12. 描述清朝康熙皇帝的治国理念及其对国家的贡献。
13. 阐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4. 论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15. 分析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2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请结合中国历史,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B4. D5. A二、填空题6. 周朝7. 郡县制8. 李世民9. 非洲东海岸10. 1911年三、简答题11.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意味着废除其他学派的学说,只推崇儒家思想。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 一(专题综合测评 ) 分90分值:分钟60时间:( .阅读下列材料:1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
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年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1890 材料二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威廉二世的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说: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
‛请回答:) 分(5材料一说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为此,德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 ) 分(5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2)(3)) 分(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一中‚防止法国……找到盟友‛等信息进行说(1)第【解析】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二中‚凡(2)第第二小问可结合三国同盟的形成过程进行回答。
明;是外国人‛、材料三中‚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需要联系德国经济问应注意结合德国对外政策的目的,(3)第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
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核心:防止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1) 【答案】年,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1882年,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1879对德国。
措施:同盟条约,建立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
高中历史选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历史事件,选择与之相符的描述。
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推行郡县制C.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D. 明太祖建立明朝题目: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这一历史事件是:答案:A2. 以下哪个选项是明朝的开国皇帝?A. 朱元璋B. 赵匡胤C. 忽必烈D. 李渊答案:A二、填空题1.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即_________,这一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郡县制2.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边防,修建了著名的_________,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答案:长城三、简答题1. 请简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其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展。
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加强中央集权,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等,使得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繁荣。
四、论述题1. 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其次,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加强了国家的统一性。
再次,秦始皇的统一行动也为中国历史上的法制建设、文化发展等提供了条件。
最后,秦始皇的统一行动虽然在短期内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焚书坑儒等,但从长远来看,它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素养,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汲取历史的智慧,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测试题全套附答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
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
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2.战前加入同盟国集团,一战中倒戈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是A.俄国B.奥匈帝国C.意大利D.保加利亚3.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4.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5.“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分别是()A.德国法国B.奥匈帝国俄国C.意大利英国D.德国英国6.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B.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C.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D.欧洲开始衰落7.一战中提出“施里芬计划”的国家是()A.俄国B.英国C.法国D.德国8.一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是欧洲大陆主要矛盾B.俄奥矛盾因争夺巴尔干半岛而激化C.英德矛盾是一战前帝国主义间最主要矛盾D.帝国主义间矛盾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9.1917年底,苏俄外交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在视察完前线后给列宁的报告中写道:“俄国的战壕中空无一人,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在抵抗德国人。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1。
(15分)(2017课标全国Ⅲ)材料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
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
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
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
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
(8分)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回答第(1)问,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东亚新秩序”“大东亚共荣圈”,并结合所学知识逐步分析“口号"提出后日本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的具体表现。
第(2)问,“企图”要注意根据材料中日本提出的侵略口号并结合所学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的教材知识来分析,回答时要注意指出其欺骗性,并认清其真实侵略意图。
参考答案(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1年12月24日,日军调集12余万兵力、飞机200余架、各类大炮600多门,开始强渡新墙河,拉开了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序幕。
吸取前两次会战的经验教训,薛岳制定了“天炉”战术,在诱攻及伏攻地区纵深配备兵力,从四面八方像巨炉熔铁般围歼日军.为保证战术运用成功,20余万民众将新墙镇经荆州镇至长乐街的公路、桥梁彻底破坏,将田地放水成为一片沼泽,致使日军重炮兵、骑兵部队无法通过.为策应湘北战场,12月25日赣北作战开始,到1942年1月6日结束.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方战报称日军伤亡56 944人,我方损失为28 116人。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 共页111页 附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课时测试题(全册共页111页附解析)目录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一单元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一单元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第二单元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二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二单元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没有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三单元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三单元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三单元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三单元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四单元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第1课朝鲜战争第五单元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五单元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五单元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五单元第6课两伊战争第六单元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六单元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六单元第3课和平与发展一、选择题1.下表某一时期为英、法等国所侵占的殖民地面积(单位:平方公里)A.18世纪末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D.20世纪中期解析:选C。
截至19世纪中期,日本还未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0世纪中期,俄国(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对殖民地的占领。
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目的是()A.与欧洲大陆保持势力均衡B.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C.防止美国涉足欧洲事务D.便于自己插手欧洲大陆事务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
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政策,希望在欧洲大陆出现强国对峙的局面,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
3.“民族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愿意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材料最能说明()A.真正的民族主义形成B.极端民族主义是一种利己主义C.极端民族主义就是爱国主义D.极端民族主义以本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值得肯定解析:选B。
2024年人教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567
2024年人教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如果你准备写一本关于海湾战争的书;至少你要体现海湾战争的哪些特点。
①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②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③海湾战争冲击了传统的战争观念。
④海湾战争使中东的局势稳定了下来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2、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B. 《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C. 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D. 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3、下列有关国际联盟的说法错误的是A. 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的B. 其基本宗旨是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C. “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约侵略D. 其存在给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4、据统计,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
这表明苏联A. 逐步接受了资本主义的理论B. 打破了美国对其的经济封锁C. 借助有利的时机推进工业化D. 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5、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
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要求变革,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
为此英国A. 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B. 实行责任内阁制C. 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D. 颁布了《权利法案》6、1947年6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劳资关系法》,限制工人参加工会,禁止全国性同业工人集体谈判和共产党员担任工会领导职务;规定工会罢工前须先发通知并静候政府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
1、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简单明确的总战略。
所以,只有类似的战略要以抗衡它。
”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战略”是指()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所侵略的国家B.所有受轴懔侵略的国家结成反法西斯联盟C.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D.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2、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
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
”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3、罗斯福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
”证明了罗斯福这一论断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波兰D、苏联4、杜鲁门曾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A、都属于“冷战”政策的内容B、都以经济援助为主要形式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
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6、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7、(2009浙江文综卷,22)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A.①② B。
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9、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10、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
”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11、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此处的“三大盟国”是( )A.美国、英国、中国 B.美国、英国、苏联C.美国、苏联、中国 D.英国、苏联、中国12、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3、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14、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 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 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 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 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15、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
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30分)16.(10分)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8分)(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17.(15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
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10分)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
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
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材料二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
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
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材料三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
对于这种进攻,关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
予以击退。
”……这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回答:(1)据材料—概括指出杜鲁门主义的特点,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转折点”?(4分)(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3)材料三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提出的背景是什么?(5分)1.C2.C3.B4.B5.【考点】凡尔赛体系的构建【答案】C6.答案:A 土地换和平是阿以谈判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即让以色列通过归还它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人领土,来换取与阿拉伯人的和平相处。
这一原则是在1991年10月,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有关中东问题的国际会议上阿以确定的。
7.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①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的选项,②③④分别从政治经济、殖民体系、国际地位等方面说明了一战对欧洲的消极影响。
8.D 9. 答案:D 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
“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
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的影响。
10.C 11.【考点】《开罗宣言》【答案】A 12.D 13.C 14.A15.【答案】C【考查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6.【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1)①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
②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③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
④的依据: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
17.【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罚。
(5分)(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
(10分)18.答案:(1)公开地武装干涉。
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4分)(2)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收缩海外力量,对苏推行缓和政策。
原因:长期的全球扩张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经济陷人困境,霸主地位动摇。
(6分)(3)美国提出卡特主义,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止。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在波斯湾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