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灾后救援过程中高原病防治的实践和思考
四川卫生应急救援玉树地震之经验与思考
Aut o d r s S c u r vn i at r a h r sa d e s ih a P o i ca He h Bu u,C e g u n l l e h n d ,P. C i a R. h n .
Ke r E rh u k ;He t me g n y Re p n e u c ri lt a . y wo d a tq a e l a h E r e c s o s ;S c o n P ae u
建第 一支医疗卫生救 援队开始 , 每一个 应 急指挥 的高度 敏感 , 在 及时 反应 , 以及 刚 疗卫 生救 援 工作 中 , 是我 们克 服 困难 、 这 关键 时刻 , 都得 到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 刚经历了汶川 大地震 , 深知 “ 时间就 是生 快速 高效开展 医疗 卫生 救援 的强 大精 神 政府的坚强领导 和悉 心关 怀 , 激发 了全体 命 ” 的深刻意义 。 动力。尤 其是甘孜州、 石渠县 医疗卫生援 医疗卫 生救援人员 的斗 志 , 大家牢记全省 14 充分 总结汶 川地震 经验 , . 加强应 对 救 队、 省级 医疗 卫生救援专家队和 预高师 人 民的重 托 , 不畏艰险 , 攻坚克难 , 圆满完 准备 , 是做好 玉树地震医疗卫生救援的制 野 战医疗救 援 队具有 很鲜 明的特 点 。甘 成 了各项 医疗卫 生救援任务 。 胜法 宝。汶川 地震后 , 四川对 医疗卫 生救 孜州 、 石渠 县医疗卫生援救队是进入灾 区 12 卫 生行 政部 门的科 学调度 , . 是做 好 援进行 了全面总结 , 对暴 露的薄弱环节进 的第一 支外省医疗救援 队, 该队队员长年 玉树地震 医 疗卫 生救 援 的组 织保 障。地 行 了认真 反思 , 加强 了后勤保 障建 设 , 购 生活工作 在高 原地 区 , 懂藏语 , 言 交流 语
玉树地震灾后救援过程中高原病防治的实践和思考
医疗 队到达灾 区一线后 , 即依 托 自身组 织现场 救援 , 立 一方 面
按照 已有预案 , 开野 战医疗救 援 , 展 实施 地震伤 员 和急 性高原 病病员 的紧急治疗 ; 另一方面 , 合理 分配救援力量 , 通过 知识 讲座 , 开通高原病 防护 知识 热线 等方 式 , 到各救 灾部 队 中宣讲 高 原病 防护知识 , 发放 高原病 防护普 及读 物 和预 防药 物 , 过 通
地 区的劳动能力, 才能取得抗震救 灾的决 定性 胜利。在这 次玉树地 震 的抢险 过程 中通过 科 学组织 , 积极 宣传 , 防群 治, 群 合理 救
治, 做好救援人 员的 高原病 防治工作 , 保证 了全体救援人 员的生命安 全和 劳动能 力, 为夺取 玉树 地震救 援 工作全 面胜利打 下 了坚
・
9 52 ・
2
生 旦
鲞
—
第
Ju a o itySreni S uh et hn . o.2. o5 SD .00 or l fMla ugo n o t s C ia V 11 N . .e .2 1 n ir w
・
医院管 理 与 卫 勤 ・
玉 树 地 震 灾后 救援 过程 中高 原病 防治 的实践 和 思 考
理县 、 茂县等部分高原地 区。 自汶川地震后 ,0 8 1. 20 . 06在西藏 自治 区拉萨市当雄县发 生 6 6级地震 ,0 04 1 . 2 1. .4在青海 省玉
现场组 织演讲和讲座 , 大大消 除 了广 大救 援人员 的恐惧 心理 ,
提 高了对高原病 防护的认 识 , 做到积极预 防 , 科学 防护 , 在较 短
急性高原病的防治水平。在本次玉树 地震 中, 我校组织专家进
抗震救灾官兵急性高原病的防治
性 高原 反 应 。 ⑥预 防感 冒。感 冒在平 原地 区只 是
能。 下几 个 方 面 : ① 海 拔 高 度 。一 般 来 讲 ,海 拔 越 急性高原肺水肿 高 ,发病越多 ,症状越重。 1 .急性 高原肺水肿是指急进高原 的 ②登 高速度 。通 常登 高速度 越快 , 人 员常 常会 由于过 度疲劳 、受寒 感 冒、 发病越多 。
一
抗 震 救 灾 官 兵
自从 青 海 省玉 树 县 发 生 里 氏7 1 .级 地震 以来 ,全军 和武警 官兵 已经有 多支 救援 力量 奔赴玉树 抗震 救灾 第一线 。但 是 ,由于地 震灾 区地理 位置 特殊 ,位于 高海 拔地 区 ,所 以抗震 救灾 官兵发 生急 性 高原病 的可能性 比较 大 ,特别是 那些 长期 居住 在海拔很 低 的地 区 、从未 涉足 过 高 原 的官 兵 ,更 容 易 发 生 急 性 高 原 病 。因此 ,如何采 取有 效地 预 防措 施 , 避免 急性 高原病 的发生 ,从 而保证 抗震 救灾 任务 的顺利 完成 ,是需 要高度 重视 和尽快解决 的一个卫生学问题。 在 医学 上 ,通 常 将 海 拔 3 0 米 及 00 其 以上 的地 区称 为高原 。资 料显示 ,青 海省 玉树县 的平均 海拔高 度为4 9 米 , 43 最高 海拔为 5 5 米 ,其 中玉树县城 海拔 72 3 0 米 。玉树 县属 于典型 的高原高 寒气 70 候 ,全年 没有 四季之分 ,只有冷 、暖两 季之 别 ,冷 季长达 7~8 " ,暖季 只有 4月 - 4~5 月 ,年平 均气温仅有 29C。在这 个 . ̄ 样 的高原地 理条件 下 ,最 主要 的环 境特 点就 是大气 压 和氧分压 降低 ,空气 变得 稀薄 ,水 的沸点也 降低 ,而 且紫外 线辐 射强 ,昼夜 温差 大 ,空 气干 燥 ,风 大 。 这样的特殊 高原环境极易诱发高原病 。 什 么是 高 原 病 ? 高 原 病 就 是 指 当 人进 入高原 或 由高原进 入更 高海拔 地 区 时 ,由于 高原低 氧环境 而引 发 的一 系列 疾病 ,主要 包括 急性高 原病 和慢性 高原 病两 大类 。所谓 “ 急性 高原 病” ,就是 指 人 进 入 高 原 后 , 由于 大 气 氧 分 压 降 低而 导致机 体供 氧不足 ,可 出现缺 氧症 状 ,以代偿功能 失调 直接引起并在2 内 周 出现 的不 同类型高 原病 。根据 我军3 余 0 年 累积 的资 料统计 ,各 型急 性高原 病 的 总发病 率为5 % ~9 % 。所 谓 “ 性高 9 l 慢
玉树地震灾后 总结
玉树地震灾后总结概述玉树地震是指2010年4月14日发生在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地震。
此次地震是一场7.1级的强烈地震,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灾后,政府、救援队伍以及社会各界都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
本文将对玉树地震灾后的一些总结进行阐述。
灾后救援行动玉树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了大规模的搜救和救援行动。
救援队伍、医疗队伍、抢险救灾物资等迅速调派到灾区,全力救援被困群众、清理废墟、恢复基础设施。
灾后重建工作灾后的重建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房屋重建、基础设施修复、灾后搬迁、生活物资供应等方面。
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重建指挥部,对重建工作进行全面统筹和规划。
房屋重建玉树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许多灾民失去了住房。
政府通过动员社会力量、输送建材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房屋重建工作。
在灾区内重建了抗震安全、适用性强的新房屋,为灾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基础设施修复地震对玉树地区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包括道路、桥梁、电力供应等。
政府组织了专业队伍,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修复力度,使灾区的基础设施逐渐恢复正常运转。
灾后搬迁为了减少灾后地震风险,政府还进行了灾后搬迁工作。
将易受地震影响的重灾区居民搬迁到较安全的新居住区,提高灾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安全。
生活物资供应灾后,物资供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政府组织了多方力量,调运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到灾区,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捐款捐物,为灾区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灾后教训与思考玉树地震灾后的救援和重建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由于地震发生在偏远的地区,物资运输困难,救援行动受到了限制。
此次地震还对当地的抗震能力和防灾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需要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抗震能力。
结论玉树地震灾后,政府、救援队伍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这次灾难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教训,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地震防灾工作,提高防灾意识和抗震能力。
玉树地震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救护体会
本文2 例病例 ,经我科积极有效 的抢救处理 ,准确合理 8 的 护 理 配 合 , 4 8  ̄ 患 者 呼 吸 道 分 泌 物 明 显 减 少 ,2 d 时 - d时 4, 缺氧 症状改善 ,7 ~ 2 d 时胸片肺水肿 消失 ,卜2 8 2 10  ̄ 周2 例均 康 复 出 院 。无 一 例 死 亡 和 护 理 并 发 症 发 生 ,治 愈 率 为 10 。 0%
劳动 强度 高而 发生高原性肺 水肿 的救援人员,我们采用正确
卧位 、保 暖、早期高流 量面罩加压吸氧、及早建立人工气道 快过 多而加重肺 水肿。治疗 和护理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药物 有效人工通气 改善机体缺氧 、及时脱水、利尿 、高压氧等 治 副作用 的发生情况 ,以提醒医生及时处理 。
一
12 5 严 格 输 液 管 理 .. 开放 静脉通 路 ,控制输 液速度 在2 一 O 分左右 ,准 O 3 滴/
确记录每 小时出入量和用药剂量 ,尽早遵医嘱给予脱水 、利 尿 、强心、平 喘、镇静治疗 ,维持水、 电解质 、酸碱平衡 。 可应用输液泵 、微 量泵准确合理有效输液给药 ,防止输液求
I 2 救 护 方 法 .
针对患者 的个体情况进行心理支持 ,消除不 良情绪的影 响,有针 对性进 行心理疏导 ,淡化焦虑、抑郁等情绪 ,通过 与患者交谈,在治疗中耐心倾听患者的述说 ,对其处境予 以 充分 的理解和 尊重,接 受患者的感受和看法 ,对 出现的 问题 尽量给予及 时解决 。
疗。使他 们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大大提高 了抢救成功率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2 6 合 理 饮 食 ..
1 1 一 般 资 料 .
因病 人 需要 卧床 休 息 ,活 动量少 胃肠蠕 动减 少消化 功 能低 下,应给 予高热量 ,低 脂肪 ,含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饮 食 ,少食 多餐,不食刺 激的食物 ,禁止烟酒 ,意识障碍者给
从玉树地震创伤救治经验谈高原创伤特点与救治
以 山地为 主 , 平 均海拔 4 0 0 0 i n以上 , 最 高达6 6 2 1 m,
诊误治 2 0 1 5 年7 月第2 8 卷第7 期 C l i n i c a l M i s d i a c n o s i s &M i s t h e r a p y , V o 1 . 2 8 , N . 7 , 』 Y
・
6l ・
澍地震创伤救治经验谈高原创伤特点与救治
公保才旦 , 主任医师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享受 国务 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青海省人 民医院党委副
] 高 原 地 区创 伤 失 血 性 休 克 有 着 许 多 不 同 于 平 原 和 低海 拔地 区 的 特 点 。 在 伤 情 和 失 血 量 相 近 的 情 况 下 ,
创伤性休克发生早 , 程度重 , 容易并发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 多器 官 功 能 衰 竭发 生早 , 对氧需求量大 , 预 后较 差 。 玉 树 地 震 的 创 伤 特点 , 总结高原地区创伤的救治策略 , 包括创 伤救治 的时限性 , 合理止血 、 强调 氧合 、 重 视 复 E 体复苏及损伤控制一体化急救模式 , 逐 步 建 立 和 完 善 适 宜 高 原 特 点 的创 伤 救 治 模 式 。
我 国高原 面积 约 占全 国总 面积 的三分 之
.
地 区居住 人 口约 6 0 0 0万 , 是 世 界 高原 地 区
因高原地 区大气 压 及 氧分 压 明 显 降低 , 加
和 失血量相 近的情 况下 , 高原 创伤 性休 克发 生早 , 程
度重 , 容 易并 发肺水 肿 和心力 衰竭 ; 多器 官 功能衰 竭
高原救灾的特点及救援人员高原病防治的探讨
高原救灾的特点及救援人员高原病防治的探讨古往今来,意外疾病、灾难事故一向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的现代文明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灾难事故的阴影笼罩在我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而我国又地处自然灾害的高发区,能否及时、高效地救治各类或成批受灾患者,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力量,而且它是直接关系到病员生命安危的大事。
在倡导“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今天,更加彰显出了它的强大感召力。
今年4月14日,我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房屋倒塌及人员伤亡。
回顾这次玉树抗震救灾的每时每刻,面对救灾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不得不冷静的思考一个问题:高原救灾的特点及如何科学施救,这是我们今后所要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1 高原救灾的特点据有关专家说:“这是世界上最高海拔地震,其中最高震点达到4400米。
”科学家们将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称之为高原。
海拔达到这一高度时,气候特点与平原明显的不同。
人到了这样的环境,体内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才能适应。
灾情就是命令,由于很多救援人员来自平原地区,短时间内到达高原救灾现场之后立即投入到强劳动中,有些救援人员经历了长途跋涉,初次进入高原后,没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从震后第二天开始,外地救援人员陆续出现高原反应症状。
而在灾区的外地志愿者和媒体记者大多数也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玉树地区平均海拔3900米,具有典型的高原气候特点:低气压、缺氧、高辐射、高寒、昼夜温差大。
由于气压低,空气中氧的浓度也低,容易导致人体缺氧,故在这样的高原地区救援很容易出现心悸、胸闷、气短、轻度呼吸困难、头痛、头昏、肌肉酸痛等高原反应,重者还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明显的呼吸困难。
尤其是初次进入高原的救援人员,甚至因受凉感冒而引发急性肺水肿和急性呼吸衰竭等急性高原病。
2 高原反应症状初入高原有一部分人可能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包括头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口唇紫绀,失眠,多梦,血压亦可能升高。
玉树抗震救灾中高原病防治的经验
中华医学会 高原 医学分会候任 主任委 员, 中国病理 生理 学
会 缺 氧 与呼 吸 专 业 委 员会 主 任 委 员 , 军 环 境 医 学 专 业 委 全 员会 副 主 任 委 员 , 太 国 际 高 原 医 学 会 常 务 理 事 , 庆 市 亚 重 第一 届 政 协 委 员 , 重庆 市 学 术技 术 带 头人 。
高原军事 医学 系主 任 , 高原 医学教 育部重 点 实验 室主任 ,
全 军 高原 生 理 与 高 原 病研 究 重 点 实验 室主 任 , 庆 市 高 原 重
医学研 究所所长。19 9 3年 5月至 19 9 6年 l 1月先后 在 美
国 T l e大 学 医学 院 、 易斯 安 那 州 立 大 学 医 学 院 和 纽 约 ua n 路
州立大学 医学院做 博士后 和 高级访 问学者。 获得 国 家科
技 进 步 一 等 奖 1 , 新世 纪 百 千 万 人 才 工 程 国 家级 人 选 项 是
和 首届 军 队 高层 次科 技 创 新 人 才 工 程 领 军 人 才 培 养 对 象 , 被 中 央 军委 荣记 一等 功 。任 中 国 病 理 生 理 学会 副 理 事 长 、
高钰琪 徐 迪雄 黄朝 晖 陈 , , ,
403 ) 0 0 8
高钰 琪 , 授 ,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 现 任 第 三 军 医 大 学 教 博
建。蒋春 华 李潇潇 , , 40 3 ;. 三军 医大学科研 部 , 庆 00 8 2 第 重
(. 1第三军 医大 学高原 军事医学 系高原 医学教育 部重点 实验室 , 重庆
Pr v n i n a e t e t S r t g e o i h A liude Die e n Y u hu Ea t ua eif e e to nd Tr a m n t a e i sf r H g tt s as s i s r hq ke R le
青海玉树地震救灾工作的回顾与思考(一)
政 策文件,规范 了捐赠款物摆
放 程 序 , 实 行 统 一 归 口 管理 、 计 表 册 、 统 一 接 收 程 序 、统 一
笔 中央 、国务 院、青海 省委省政府
赴火车站 、飞机 场、救灾物 资储备 中
强领导下 ,在 民政部和有关部委 长 支持 下, 力 青海 省 民政 厅和 各级 复 门认真履行职 能,及时启动 自 部
资 导运 中心,有 序向灾区调运各类救 纪检监 督、审计监督 、社会监
灾 物 资 。玉 树 州 及所 属 各 县 民政 部 门
众监督 ,确 保 了捐赠款物管璃
公 开 透 明 、 安 全 运行 。
在 人 员少 、时 间紧 、 任务 重 的 情况 下 ,主动 克服 困难,动员各方力量 ,
手 中。震 后第五天 ,基本实 群 众 有饭 吃 、 有干 净 水 喝 、 住 、有病 能医治、御寒有棉
有 ” 目标 。 三 是 以 最 严 的 要 求 做 好
急救助预案 ,第 一时间组成工作组赶
赴 地 震 灾 区 , 与 玉 树 州 、 县 民政 干 部
造成重大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 霞共造 成 6个 县 1 个乡镇 1 8 行 9 4个 寸的2 . 7 人受灾 ,紧急转移安置 23/
之 害救助应急预案 ,迅 速投入抗震 之 第一线 ,确保 了受灾群众基本生 为夺取抗震救 灾全 面胜利做 出了
及 献。 贡
一
心 ,争分夺 秒,昼夜抢运救 灾物 资,
并 协 调 军 地 有 关 部 门 成 立 军 地 地 面 物
门,强 化了捐赠款物监督管竭
道 公布 捐 赠 款 物 接 收 信 息 , 自
灾情发生后 ,青海 省民政厅在第
救治高原地震伤员的护理体会(一)
救治高原地震伤员的护理体会(一)【关键词】高原;抗震救灾;护理高原是一个特殊环境,这种环境对人们生理、心理及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在高原患病或创伤时,对由低海拔进入高海拔的人,对从事军事活动的人,有着身心威胁〔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6.7级地震,当天我院组建的卫生所随同成都民兵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在为期17天的救治中,救治护理伤员共728人次,积累了高原地区救治及护理伤员的经验。
1临床资料728人次中,成都民兵416人次,当地地震灾民312人次;男性607名,女性121名。
平均年龄12~59岁。
外伤41人次;内科病人687人次,其中呼吸系统疾病531人次,消化系统疾病104人次,其他疾病52人次。
门诊728人次中卧床休息620人次,吸氧130人次,饮食护理376人次,留观输液76人次,降温106人次,健康教育704人次。
728人次中,有6名民兵因过度疲惫及缺氧,只能一直保持休息状态,接命令提前返回成都休整。
722人次经过卧床休息、吸氧、饮食护理、留观输液、降温、健康教育等措施,经过4小时~6天痊愈。
没有发生一例高原肺水肿与脑水肿病人。
2护理要点2.1卧床休息由于民兵连日参加抗震救灾活动,过度疲劳,加之高原环境的特点:缺氧、寒冷、湿度低,极易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玉树地区海拔高、气压低缺氧,患病后耗氧量增加,机体更加缺氧,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可减少耗氧量,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2吸氧护理患病后耗氧量增加,通过吸氧可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强抗病能力,故留观患者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4升/分)。
2.3饮食护理高原缺氧,胃液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功能,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减退、腹泻,有的发生应激性溃疡,故应给予高糖、多种维生素、易消化之饮食。
2.4严格控制液体量及输液速度输入大量液体或输液速度过快,极易导致肺水肿或诱发心衰,输液速度一般以20~30滴/分为宜,24小时液体量不超过1500ml。
玉树地震抗震救灾中高原病防治经验与体会
・经验交流・玉树地震抗震救灾中高原病防治经验与体会高钰琪1 徐迪雄2 陈 建1 蒋春华1 黄朝晖1 邓志宽3 林科雄3 胡明冬3第三军医大学:1高原军事医学系,全军高原生理与高原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2高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训练部 3第二附属医院(重庆:400038) 摘要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各地救援人员火速赶往灾区,但高原低氧环境严重影响救灾人员身体健康。
为有效防治高原病,我校组建“高原病防治专家组”,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通过对救援人员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了急性高原病的防治方案,采取门诊、收治、巡诊、体检、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急性高原病的救治和预防工作,为及时控制急性高原病,尤其是急性重症高原病的发病率做出了贡献。
本文总结了此次玉树地震医学救援中高原病防治的成功经验,并对高原病的防治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提高我国高原自然灾害医学救援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玉树 地震 抗震救灾 高原病 防治经验 中图分类号 R594.3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各地救援人员火速赶往灾区。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给抗震抢险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救援人员从平原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时,由于低压缺氧,天气寒冷,加上救灾任务紧迫,工作繁重,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原反应,严重时还可导致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等急性重症高原病,危及生命。
1 玉树地震救援人员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与原因分析 急性高原病分为急性高原反应(又称急性轻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多发生于进驻高原后数小时或(1~7)天之内。
急性高原病发生率与进驻高原的海拔高度、进入高原的方式和速度,人员的劳动强度及心理、身体状况等有关[1]。
此次玉树地震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地震,施救地域位于3800m~4400m高海拔地区。
由于绝大多数救援人员来自平原地区,到达地震现场后,一方面要紧张施救,劳动强度很大,另一方面,还面临高原恶劣的气候环境。
玉树地震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实践启示
玉树地震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实践启示4.14玉树地震发生后,我院敏锐反应,迅即行动,在第一时间派出医疗分队采用摩托化急行军方式连夜赶赴灾区,为在“黄金时间”内尽快开展灾区伤员救治、最大限度地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赢得了宝贵时间,圆满完成了阶段性抗震救灾任务。
4月16日,我院成批接收从玉树地震灾区空运来的77例伤员。
所有伤病员救援工作组织得当,确保了入院伤病员“零死亡”。
此次实战,极大的提高了我院卫勤保障能力,获得了一些十分宝贵的卫勤保障启示。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近几年,多起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卫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各医院对卫勤保障预案都进行了调整,有的还制定了许多应对方案,但存在不少问题,即针对性差,与担负任务脱节;实用性差,与实战需求脱节;应变性差,设难设险不足。
启示:一是卫勤保障计划应力争周密细致,重点突出,各有侧重。
我们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卫勤保障需求进行预测,并按照部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相关卫勤保障预案,并适时根据情况补充完善,从而达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到“拉得出、跟得上、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得目标。
二是搞好方案对接。
应急行动基本是部队和平时期配合地方政府进行处置突发事件的救援行动,军地双方要密切协作,共同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紧密衔接的方案。
避免双方职责不清,程序不顺的“两层皮”现象。
三是要进行应急方案实案化演练,在“实战”背景下检验应急方案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及时发现,立即整改,使应急方案内容翔实,编配合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次玉树地震,我院接到派出医疗分队赶赴灾区以及成批接收后送伤员的命令时间都不足半天,不但没有充足时间进行卫勤准备,而且要承担一线救援和院内救治两部分的卫勤保障任务,卫勤保障难度可想而知。
启示:一是注重收集资料及畅通信息渠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历次救灾行动卫勤保障相关文献资料,查找、归纳其特点规律,为应急行动卫勤保障提供参考及借鉴;另外通过多种方式与本级军事、后勤、上级卫生部门及地方政府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任务情况及保障要求,有针对性的准备确保效益最大化。
对玉树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思考
的灾 难突 然来 临 以后 ,祖 国上下 共 同关 注 ,千里 大 爱 , 里援 助 , 援 人员 、 资 等源 源 不 断 地 到 了灾 万 救 物 区 。为 完成 好 灾 后救 援 和 卫 生 防疫 这 两 大 任务 , 卫 生部 迅速 成立 了国务 院抗震 救 灾 总指挥 部卫 生 防疫 组 。 动 了 自然灾 害 卫 生应 急 一 级 响 应 , 启 : 了“ 确定 高
毒 事件 发 生 。 无 重 大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发 生 , 汶 川 也 继 地震 后 再次 实 现 “ 大灾 无 大 疫 ” 目标 , 的 为更 好 地 做
力支 援地 震灾 区卫 生 防疫 工作 。在 大力 推进 灾 区伤
员救 治工 作 的 同时 ,卫生 部也 十分 重视 灾 区卫 生 防
一
9 5—
一
、
Hale Waihona Puke 灾后 卫生 防疫 部 门所 采取 的措 施
到 临时安 置点 的灾 民突然 增多 .又 因强烈 地震 破坏
( ) 一 加强 灾 区传 染性 疾病 的监测 和 预警 。要 实 现灾 后无 大疫 的 目标 ,首先要 加强 对灾 区疫情 的监 测 和评估 。 S R 在 A S以后 , 国迅速 建立 起传染 病 疫 我 情 和突发 公 共卫生 事件 的 网络 直报 系统 , 是 , 震 但 地 灾 区 由于缺 电 。网络直 报系 统不 能按正 常情 况按 部 就 班 地运 行 , 此 , 为 卫生 部 启动 了应 急监 测 系 统 , 每
好 突发 事件 的救 治工 作 积 累 了宝 贵 的经 验 。但 是 , 也有 一 些教 训 需要 记 住 , 例如 在合 理 利 用 与调 度 这 支 庞 大 的公 共 卫 生 防疫 队伍 上 还 是 没有 达 到 最 佳
抗震救灾人员如何预防高原病的发生.
抗震救灾人员如何预防高原病的发生地震灾区玉树县属高原地区,救灾工作中,救援人员应特别注意防治急性高原病,同时还要注意防紫外线辐射。
救援人员进入高原的数小时至3天内,会出现急性高原反应,如头痛、胸闷、心慌、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发生口唇青紫、呼吸加深、心跳加快、血压波动、记忆力和劳动能力下降、睡眠障碍等,轻症不需要特殊处理,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可自行缓解,重症应吸氧并及时就医。
高原病的防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从心理上消除恐慌、紧张的情绪,轻松面对。
初入高原的救援人员,大都会发生高原反应,不必恐慌。
通过一个习服期后可以适应;心理反应越激烈的人越容易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
对于平时身体较强壮的人也不能有麻痹心理,体格强壮的人往往耗氧量较大,可能越容易出现一些不适反应。
2.注意休息,刚到高原的人员,要调整好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减慢速度,不做剧烈活动,救援人员要充分重视保护好自身健康,才能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3.要注意营养摄入到高原地区,有些人会出现恶心、厌食现象,吃不下东西会降低人体的抵抗力,所以尽可能要进食优质蛋白质和蔬菜,保证营养供给。
4.要注重防护急性高原病的主要诱因有上呼吸道感染、寒冷、过度疲劳。
(1)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度疲劳。
(2)做好局部防护:高原地区气温偏低、干燥多风、紫外线很强,最好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局部皮肤冻伤和紫外线损伤。
高原眼病的预防:在高原野外作业时,应尽量配戴适宜的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防止眼部损伤或雪盲。
(3)预防急性肺水肿高原肺水肿起病急、进展快、危害大。
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应立即就医。
高原肺水肿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尽早吸氧,口服氨茶碱、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
(4)预防急性脑水肿高原脑水肿是高原病中另一个严重的疾病,起病急、进展快。
初入高原者一旦出现剧烈头痛、记忆力减退、频繁呕吐、烦躁、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等症状,应绝对卧床休息,尽早吸氧,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青海玉树地震高原医疗救援体会
21 00年 4月 1 日7时 4 4 9分 , 国青 海 玉 树 藏族 自治 州 玉树 县 发 生 我 了 7 1 地震 , 中烈度 9度 , 9% 的房 屋 倒 塌 , .级 震 约 o 导致 大 量 人 员 伤 亡 。 震后 1 时 , 小 四川省 人 民医 院迅 速派 出第 一支 医疗 救援 队伍 、 时也 是代 同 表 国家 的 医疗救 援 队 , 奔赴 现场 参 与 7 2小 时 的黄 金 救 援 , 现场 救 援 伤员 23例 。现 将 四川省 人 民医 院医疗 救 援 队在 玉树 开 展 紧急 救 援情 况 及 特 4 点 报告 分 析如 下 。 1 救援 区域 基本 情况 11 地 质与 环境 情况 : 海 省玉 树县 位 于青海 省境 南部 、 . 青 州境 东 部 , 东与 四川 省和 西藏 自治 区毗 邻 。总 面积 142平方 千米 , 36 总人 口 8万 人 , 以藏族 为 主 , 占总 人 口的 9 % 。 县 人 民 政 府驻 结 古镇 。地 形 以 山地 为 3 主, 平均 海拔 49 4 3米 。属 典 型的高 原 高寒气 候 , 气含 氧量 较 低 、 候 条 空 气 件 恶 劣 , 年 无 四季 之 分 , 均 气 温 2 9 , 均 温 一7 5C, 全 年 . ℃ 1月 . a 7月 均 温
2 3例 。从现 场 医疗救 援 工作 及 灾 区特 定 高原 环境 总结 分析 出如 下特 点 : 4 由于地 理环境 恶劣 , 救援 难度 大 ; 黄金 7 2小 时仍是救 援 焦点 ; 次 医疗救 援 仍 本 然依 存 于 灾难分 级救 治展 开 ; 援物 资储 备是 医疗救援 的 重要保 障 ; 救 建立 合理 的 高原救援 阶梯 , 立专业 化 医疗救 援 队伍 , 能有 效应 对 灾难给 我 们 带 建 才 来 的挑 战 。
推动青海灾后重建,守护青藏高原的美好——青海玉树演讲稿
推动青海灾后重建,守护青藏高原的美好——青海玉树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讲述一件关于守护青藏高原美好的事情,那就是青海玉树的灾后重建。
自2010年发生玉树地震以来,青海玉树一直在用行动诠释着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精神,推动着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展开,赢得了广泛赞誉。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这个话题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玉树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2010年4月14日,一场里氏7.1级地震震动了青海玉树,造成2000多人死亡,2.7万人受伤。
这场地震是近50年来青藏高原地震史上最大的一次,给当地人民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冲击。
灾后,各方力量迅速汇聚到玉树,开始了一场紧急的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由于地震发生在一个高原、寒冷的地区,给救援和重建带来了诸多困难与挑战。
二、青海玉树的凛然精神面对灾难,青海玉树人民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勇直前的凛然精神,他们并没有因为灾难的降临而失去信心,相反,他们寻找希望,努力抢救生命财产,守护家园。
当地民众分秒必争地疏散被困人员,救助伤员,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场灾难里,青海玉树人民表现出的不屈不挠,在“力戒浪费、勤俭节约、珍爱生命、守望相助”的新风尚中继续闪烁。
三、灾后重建的艰难而有序灾难之后,青海玉树开始进入到灾后重建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青海省委、省政府牢记了责任和使命,以青藏铁路沿线特别是玉树县范围为重点,全力以赴实施灾后重建。
他们将重建作为一个立竿见影的切入点,积极筹措资金和物资,并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灾后重建打下了扎实而有序的基础。
通过陆续完成了道路、民房、水利、医疗等一系列灾后重建项目,让灾后重建工作既有序又有力,最终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灾后重建,让青藏高原恢复了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让那个曾经鲜血淋漓的地方再次充满生机和希望。
四、推动青海灾后重建的原因青海玉树灾后重建的成功,其原因并不单一。
其在沿袭和继承了青藏高原珍贵文化的同时,更融入了新时代的思想和理念,也正是这样才注定了这个地方在灾后重建中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路子。
玉树地震灾区医疗救援的组织与体会
1 34 恢复期促康复 原则 建立 质量监控 体系 , .. 制定 治疗
护理计划 , 格操 作流程 , 效进 行心 理 干预 , 严 有 促进 伤员 康 复。每位患者都有 固定 的小 组专 门管 理 , 括伤员 的诊 断、 包 术前检查 、 准备 和术后 观察等 , 医护人员 凭借精 湛的救 治技 术, 准确估计伤者可能 出现的问题 ,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避免 造成漏诊和术后观察不 细引起各种并 发病 的发生 。恢 复期 要随时注意地震 给患 者带来 的心 理创 伤 , 以高度 的责 任 并 心、 同情心安慰关心患者 , 促进其树立康复信心 , 帮助其尽快
病 员 须 紧 急处 置 , 疗 队成 员 边 处 置 , 鼓 励 民 众 进 行 自救 医 边
只要伤 口没有明显 的感染迹象 , 仍可进行清创缝合术 。彻底
清创是防治高原创 伤感 染的重要 措施 。( ) 理 已感 染 的 4处 伤 口。对 超过 7 2h以上 的伤 口, 保持通 畅 的引 流是基 本原 则; 定时更换敷料 , 清洗创面 , 清除脓 液和坏死组 织。( ) 5 严 格执行无 菌操作 。进行 操作治疗 时 , 毒时 间相 应延 长 , 消 反 复洗消 , 严密 观察 手 术切 口及 创 面情 况。 ( 全身 支 持治 6) 疗。补充足够 的热量 , 维持水 、 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 , 纠正代谢 紊乱 、 纠正贫血和低蛋 白血症 , 使用免 疫调节剂 改善免 疫功 能, 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和营养支持等 。
[ 关键词 ] 地震 ; 医疗救援
R 8 14 2 .
10 0 8 ( 0 0 0 0 4— 18 2 1 )9—11 0 0 2—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树地震灾后救援过程中高原病防治的实践和思考(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青藏高原地震频发,是我国最活跃的一个地震带,近年来在这一地区连续发生多起大地震,给高原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
在高原地区开展抗震救灾与平原完全不一样,救援人员必须首先解决自身的急性高原病防护问题,才能保证在高原地区的劳动能力,才能取得抗震救灾的决定性胜利。
在这次玉树地震的抢险过程中通过科学组织,积极宣传,群防群治,合理救治,做好救援人员的高原病防治工作,保证了全体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劳动能力,为夺取玉树地震救援工作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对此次高原地震救治经验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玉树地震;高原病防治;群防群治医学上将海拔超过3000m地区定义为高原[1]。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
自有统计以来,在青藏高原发生的8级以上地震共有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 居全国之首。
该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2]。
举世瞩目的汶川特大地震除波及到都江堰、江油等平原地区外,也波及到理县、茂县等部分高原地区。
自汶川地震后,2008.10.6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发生6.6级地震,2010414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2010.4.16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发生5.1级地震。
以本次玉树地震为例,自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共有5万名人员快速进到灾区进行抢险救灾,其中2.3万为青海本省的救援力量,2.7万为外省的救援力量,在救援人员中军人1.2万余人,其中医护人员3032人。
当这些人员从平原快速进入高原后因受到了高原缺氧的严重威胁,急性高原病的发病人数突然增加,使进入高原后的劳动能力显著下降,一时成为制约高原救援的主要因素。
及时组织高原病防治力量,解决救援人员的高原反应问题,是保证本次玉树地震救灾胜利的前提。
我校主动请命,迅速拉动,全力做好高原病防治的做法得到总部和救援部队的肯定。
下面就我校在此次救援过程中做好高原病防治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科学组织,快速组织高原卫勤分队驰援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我校高原卫勤分队成立于2008年10月,成员主要包括本校的高原医学和临床内外科专家和中青年骨干。
自玉树地震发生后,学校快速组织高原病防治医疗专家组,于4月16日凌晨分别从成都和重庆乘军用和民航飞机出发,当天赶到灾区,医疗队到达灾区一线后立即依托自身组织现场救援,一方面按照已有预案,展开野战医疗救援实施地震伤员和急性高原病病员的紧急治疗[3];另一方面,合理分配救援力量,通过知识讲座,开通高原病防护知识热线等方式,到各救灾部队中宣讲高原病防护知识,发放高原病防护普及读物和预防药物,通过现场组织演讲和讲座,大大消除了广大救援人员的恐惧心理,提高了对高原病防护的认识,做到积极预防,科学防护,在较短时间内使重症高原病的发病率控制在0.045%以下。
为此医疗队员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共发放《高原防病手册》、《高原卫生防护须知挂图》、《高原防病手册》等资料10000余册,诊治各类高原病病人近1324 例,收治(留观)118人,进行高原病咨询20场,并发放了大量的抗高原反应药物,大大降低了救援人员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证了救援人员的高原劳动能力,提高了救援效率。
2抓紧时间,积极开展高原医学知识普及提高防护意识本次地震发生在高原地区,许多救援人员对高原医学知识了解甚微。
为做好在本次高原救援人员的高原病防治,一方面降低他们进入高原后的急性高原病发生率,另一方面提高他们急性高原病的防治水平。
在本次玉树地震中,我校组织专家进行了5次针对拟入高原参加救援人员的《高原病防治》知识讲座。
来自于本校和重庆市各大医疗卫生单位的1000余名人员参加了培训,在培训中重点对藏区的风俗习惯、高原气候特点、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高原环境,进驻高原前的卫生准备,进驻后的高原病防治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
与此同时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系统的为急进高原人员介绍了青海玉树高原地震抢险救灾四大注意事项:(1)注意做好进入高原前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2)注意做好进入高原后的防护;(3)注意做好高原常见疾病的防治及急性高原病的自我预防;(4)注意高原创伤及冻伤的防治救治要领。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高原病防治知识普及,提高了救援队人员对高原疾病的认识、救治水平和个人防护水平,为他们更好的适应高原环境,开展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3统筹规划,全面做好抢险救灾的各种卫生勤务工作在本次玉树的抗震救灾中共有数万名救援人员参与,在这些救援人员中包括:(1)一线搜救人员;(2)医疗防疫人员;(3)后勤保障人员。
涉及的人员工种多、层次多,既有熟练掌握医疗知识的卫生人员,又有对医疗卫生知识不了解的救援人员,在这些人员中他们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对高原医学知识了解不多或完全不了解。
因而在此次抗震抢险救灾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人员对高原医学知识的需求,组织编写《高原卫生防护手册》、《高原卫生防护须知挂图》、《高原防病手册》、制作了《高原病防治光盘》等。
《高原卫生防护手册》主要是针对高原官兵的科普读物,但是由于本书不是针对玉树地震编写的,针对性不强。
《高原卫生防护挂图》通过漫画,顺口溜等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高原卫生防护口诀弥补了这一不足,非常适合广大非医学人员了解掌握高原医学知识,指导高原病防治工作。
《高原防病手册》简明扼要的介绍了高原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指导广大医生开展高原病的救治工作。
视听资料具有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等优点,受到广大救援人员的好评。
针对以往的视听资料针对性不强、内容庞杂,为此在本次编辑制作过程中,针对玉树地震中救援力量的分层次差别,分别录制了针对非医务人员的《高原卫生防护光盘》和医务人员的《高原病防治光盘》,解决了不同人员学习了解高原病的防护知识。
预防高原病的方法很多,如缺氧预适应,体能训练,药物预防等。
但面对像玉树地震这样的突发事件,药物预防仍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首选措施。
因为药物预防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需特殊的设备,耗时短。
为此,我校积极组织研发人员开发急性高原反应防护药物,并加大生产力度,并及时送到前线救援人员手中,以提高他们的劳动作业能力,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生。
通过高原医学知识讲座、通过书籍、光盘、挂图向救援人员普及高原病防治知识,向救援人员发放抗高原病的药物,全面做好抢险救灾的高原病防治工作,为夺取玉树地震抗震救灾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4玉树地震后医学救援过程中的不足和思考尽管此次玉树地震抗震救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在此次的玉树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1)绝大部分救援人员缺乏高原卫生防护知识,因为在高原地区开展救援工作与平原有显著的差别,不能仅凭热情就能够搞好救援工作,还需做好自身防护和劳动保护工作,除了在高原地区极易发生急性高原病以外,在高原地区劳动能力显著下降,劳动量不能按照平原地区计算,必须降低劳动负荷和缩短工作时间,才能保证连续工作的体力。
(2)缺乏完善的高原救援预案,例如有的救援人员从低海拔地区快速进入高原时,没有准备足够的抗高原反应药物,没有带足御寒衣物,部分救援人员一到玉树就发生急性高原病,因而不得不撤回到平原地区;在此次玉树地震的救援过程中不少医疗队对情况估计不足,主要携带了地震伤员需用的急救药品和器材,忽视了自身保障的重要性和高原医疗的特殊性[4],很多救援人员并没有带足氧气和供氧设备。
(3)高原特需药品品种较少,目前能用的高原特需药品仅有红景天冲剂、复方丹参滴丸、护肤霜等,缺少高效的高原特需药品。
通过此次玉树地震对我国高原病防治能力的检阅,提示我们在以后工作中应该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1)应加强高原医学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加速培养高原医学知识的全科医师。
通过此次玉树地震救援显示在我国高原地区高原病防治人才缺口较大,必须在今后工作中通过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普及高原医学知识,提高全民的高原病防护意识和防护水平。
(2)应加强高原病防治装备的研究,在本次地震救援中发现高原病防治的特殊装备缺少,需要进一步研制轻便、高效的卫生装备,例如轻便的供氧装置、新型救护车等。
(3)应加强高原病防治药物的研究,现有药物品种单一、不能满足高原病防治的需求,急需研制高效、使用方便的高原病防护药物或相应剂型。
总之,在高原地区的抗震救灾与平原地区的抗震救灾不一样,必须要加强高原病的防治,提高救援人员的自身防护,解决救援人员的高原反应问题,并做到科学救援、合理救援,才能保证抗震救灾取得决定性胜利,通过查找本次玉树地震中的不足,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高原医学知识的普及,加强高原病防护药物、器材的研发与推广,提高我国的高原病防治能力,才能保证高原突发事件时平原应急机动力量上得去、站得住、打得赢。
【参考文献】[1]高钰琪,高原军事医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 1-4.[2]尹光华,蒋靖祥,吴国栋.2008年3月21日和田7.4级地震的构造背景[J],干旱区地理,2008,31 (4) : 543-548.[3]石骥,陈亮,牛文忠.对我区医疗机构参加汶川大地震卫勤保障的几点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4): 469-471.[4]杨小东,高钰琪,郑然.军队医疗机构抗震救灾医学救援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3):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