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件66页PPT
limD(X)0 X为X~的严格一致性估计
n
第四讲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有效性:若 的无偏估计量不唯一,若D(ˆ1)D(ˆ2) 则 ˆ1 比 ˆ2 有效,若 D(ˆ) min 则ˆ 为 的最有效估计量—称 为最优无偏估计量 在测量平差中,参数的最佳估值要求是最优无偏 估计量 最小二乘估计与极大似然估计是最优无偏估计, 因为他们的估计原则是使 的估计量V VTPVmin
情况、数字特征、误差的传播规律。用一个公式表示 即
(1) (2)
XK LK0
测量平差:就是按一定的平差原则处理一个几何—物
理关系模型中由于观测误差引起的不闭合问题,估计 关系模型中观测值和未知量的值,评价它们的精度
第四讲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平差原则和任务 平差的原则:
①估计的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②最大概率原则; ③最小二乘法则。 平差的任务:对测量得出的观测值的统计特性进行检验, 按一定的准则——最小二乘原理,求出数学模型中待 定参数的最佳估计值,并研究这些估值的统计特性。
第四讲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二、参数估计方法 (1)矩法:用子样矩的函数,作为相应的每体矩的同样
函数的估计。 子样样均的值一x阶 1n原in1点xi是矩母。体数学期望的最优无偏估计,它是子 矩法的特点是方法直观,不必知道母体的分布类型。
第四讲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2)最大似然法:使子样出现的概率为最大时的未知参 数估计方法。 设母体的分布函数为f(x;θ),θ为未知参数, 对χ 抽 得 到 的 子 样 为 ( x1,x2,…xn), 则 χ 落 在 χi(1≤i≤n) 邻域dx上的概率为f(xi;θ)dx,因子样观测值互相独 立,所以子样观测值同时出现的概率为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课件》第六讲05-22页精选文档
m仪 3".0
m读6".0
m照 2".4 m外 3".0
m 方m 仪 2 m 照 2 m 读 2 m 外 2
3 " .0 2 2 " .4 2 6 " .0 2 3 " .0 2 7 " .7
第六讲 误差传播律在测量中的应用
6、极限误差的确定
极限误差是真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通常取2或者3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的值。
第六讲 误差传播律在测量中的应用
2、一个量独立等精度观测算术中数中误差
mx
m n
n1
4
10
30
100
mx 1.0m 0.5m 0.32m 0.18m 0.1m
提高算术中数精度的关键是提高观测值的精 度,而不能单纯的依靠增加观测次数!
第六讲 误差传播律在测量中的应用
3、水准测量的精度
标尺
标尺
hab
mh K S
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与水准 路线长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K的含义:当S=1时
mh K
说明:K是单位距离高差的中误差。水准测量高
差中误差等于单位距离观测高差中误差与水准
路线全长的平方根之积 。
第六讲 误差传播律在测量中的应用
4、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测站和照准点间的高差为
h S ta n i a
2、Some forms about the UVAM XYBT
第六讲 误差传播律在测量中的应用
1、测角中的应用(菲列罗公式) 2、算术中数中误差计算 3、水准测量的精度 4、三角高程测量精度 5、若干独立误差的联合影响 6、限差的确定
第六讲 误差传播律在测量中的应用
mW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五章条件平差ppt课件.pptx
5-2 条件方程的列立
故有:
dA
1 ha
(dSa
cos CdS b
cos BdSc
)
将微分换成改正数,并将弧度换
成角度,得:
vA
ha (vSa
cos CvSb
cos BvSc
)
上式称为角度改正数方程。它具有明显的规律:
任意角度的改正数,等于其对边的改正数分别减去两邻 边的改正数乘以其邻角的余弦,然后再除以该角至其对边的
3、几种非线性条件方程的线性形式
极条件: 在图5-4中,极条件为 线性化得:
sin aˆ1 sin aˆ2 sin aˆ3 sin bˆ1 sin bˆ2 sinbˆ3
1
sin(a1 va1 )sin(a2 sin(b1 vb1 )sin(b2
va2 )sin(a3 va3 ) vb2 )sin(b3 vb3 )
dV
dV
dV
VTP VTP
2V T P
5-1 条件平差原理
2.2 求偏导
2.3 法方程 改正数方程
d 2V T P 2K T A 0 dV
AP1 AT K W 0
V P1 AT K
举例
水准网如右图:观测值及其权阵如下:
L 0.023 1.114 1.142 0.078 0.099 1.216 T m
m1
yA yˆi yB 0 i 1
5-2 条件方程的列立
➢GIS数字化数据采集中,折角均为90度的N边形的条件 方程
1、观测值
观测值为N个顶点的坐标,其个数为n=2 N。
2、必要观测个数
t=N+1
h
3、多余观测个数
r=n-t=2N-N-1=N-1 4、条件方程的类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课件-第五讲06
firstly; 3. 3)Applying the Law of Propagation of
Errors; 4. 4)Substituting standard error for variance.
2020/3/21
No.5 Propagation of Variance-Covariance Matrix
Some special cases: [1]观测值不相关时
z2Biblioteka n i1f xi2i2
0
[2]线性函数
n
z ki xi i 1
n
2 z
ki2
2 i
i 1
2020/3/21
X
2121
12
2 2
1n 2n
n1 n2
2 n
X
012
0
2 2
0
0
0
0
2 n
No.5 Propagation of Variance-Covariance Matrix
m2 xn
No.5 Propagation of Variance-Covariance Matrix
2.Variance and standard error of functions of random variable
Step of Solution:
1. 1)Construct the Mathematical model; 2. 2)If the model is no-linear, linearizing it
x n
dY dYdX dY—雅克比矩 m阵 n阶 ,
dX
dX
补充知识
4.向量的微分
y1 y1
dY dX
Errors; 4. 4)Substituting standard error for variance.
2020/3/21
No.5 Propagation of Variance-Covariance Matrix
Some special cases: [1]观测值不相关时
z2Biblioteka n i1f xi2i2
0
[2]线性函数
n
z ki xi i 1
n
2 z
ki2
2 i
i 1
2020/3/21
X
2121
12
2 2
1n 2n
n1 n2
2 n
X
012
0
2 2
0
0
0
0
2 n
No.5 Propagation of Variance-Covariance Matrix
m2 xn
No.5 Propagation of Variance-Covariance Matrix
2.Variance and standard error of functions of random variable
Step of Solution:
1. 1)Construct the Mathematical model; 2. 2)If the model is no-linear, linearizing it
x n
dY dYdX dY—雅克比矩 m阵 n阶 ,
dX
dX
补充知识
4.向量的微分
y1 y1
dY dX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课件-第十三讲
(i1,2,,r)
ai ( L fˆ1i)L ˆL, bi ( L fˆ2i)L ˆL, ri ( L fˆri)L ˆL,
(i1,2,,n)
b1j (x ˆf1j)X ˆX0, b2j ( x fˆ2j)X ˆX0, brj( x fˆrj)X ˆX0, (j1,2,,t)
表示成矩阵形式
式中
3、Principle of Adjustment
第四步,联立条件方程(法方程)
BP 1BTK BXX ˆW 0
BT XK
0
令
NBP1BT
rr
N BT X
B0XKXˆW 00
第十三讲 具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Conditional Least-Squares Adjustment With Parameters
N BT X
B0XKXˆW 00
求解:
K N
XˆBT X
BX1W 0 0
请记住:
Xˆ
M
B 1 T X
N 1W
K N 1(BXXˆ W
)
V P1BT K
容易验证:
B N T X B 0 X 1 N 1 N M 1 1 B B X T X M N 1 1 B T X N 1 N 1 B M X M 1 1
A12
A22
B
B11 B21
B12
B22
如果A、B互逆,则
A11 A21
A12B11 A22 B21
B B1 22 2 Ik
Ink
展开,得到
A11B11 A12 B21 I k
A11B12 A21B11
A12 B22 A22 B21
0 0
(1) (2) (3)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课件》第十九讲48页PPT
f(2)221()(2)21e2
2 0
2 0 2 0
第六章 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1.服从 2分布的随机变量
f ( 2)
0.2
1
4
0.1
10
2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2
第六章 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2.服从 2 分布的随机变量
1.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第六章 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1.服从正态分布的~N(0, 1)
如果 P (yC ) C f(x)d x1
则 C 为正态分布的概率为a的侧分位点
第六章 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1、参数估计的概念
P ˆ 1 ˆ2 1
1 置信度
[ˆ1,ˆ2 ] 置信区间
ˆ1 ˆ2 置信限
第六章 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二、参数的区间估计
1、参数估计的概念 1)为什么我们表示平差值及其精度时总写成
Xˆ mX
2)极限误差的确切含义又是什么?
3)我们可以得到的置信区间到底是谁的可 能取值的范围?
一、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2.服从 2 分布的随机变量
如果 x~N(0,1)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2x1 2x2 2 x2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平方和。
v——自由度,当v趋于无穷大时, 2 分
布趋于正态分布
第六章 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2.服从 2 分布的随机变量
密度函数
2 0
2 0 2 0
第六章 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1.服从 2分布的随机变量
f ( 2)
0.2
1
4
0.1
10
2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2
第六章 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2.服从 2 分布的随机变量
1.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第六章 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1.服从正态分布的~N(0, 1)
如果 P (yC ) C f(x)d x1
则 C 为正态分布的概率为a的侧分位点
第六章 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1、参数估计的概念
P ˆ 1 ˆ2 1
1 置信度
[ˆ1,ˆ2 ] 置信区间
ˆ1 ˆ2 置信限
第六章 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二、参数的区间估计
1、参数估计的概念 1)为什么我们表示平差值及其精度时总写成
Xˆ mX
2)极限误差的确切含义又是什么?
3)我们可以得到的置信区间到底是谁的可 能取值的范围?
一、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2.服从 2 分布的随机变量
如果 x~N(0,1)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2x1 2x2 2 x2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平方和。
v——自由度,当v趋于无穷大时, 2 分
布趋于正态分布
第六章 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2.服从 2 分布的随机变量
密度函数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课件》第十六讲共24页
PX
AT
A P
合二为一
( P X A T P ) 1 A P X 1 P X 1 A T ( P 1 A X 1 A T ) P 1 A X 1 P ( P X A T P ) 1 A P X 1 P X 1 A T ( P 1 A X 1 A T ) P 1 A X 1 P
补充:矩阵反演公式
(二)矩阵反演公式
( A 1 A 1 A 2 1 2 A 2 ) 2 1 1 A 1 1 A 1 1 1 A 1 1 ( A 2 2 A 2 2 A 1 1 A 1 1 1 ) 1 A 2 2 A 1 1 1
A 1 1 A 1 1 ( A 2 2 A 2 2 A 1 1 1 A 1 1 ) 1 2 ( A 1 A 1 1 A 2 1 2 A 2 2 ) 1 A 1 1 A 2 1 2 2
设 A 1 , A 2 均 可 逆 , 则 1 2
( A 1 A 1 A 2 1 2 A 2 ) 2 1 1 A 1 1 A 1 1 1 A 1 1 ( A 2 2 A 2 2 A 1 1 A 1 1 1 ) 1 A 2 2 A 1 1 1 1
A 1 1 A 1 1 ( A 2 2 A 2 2 A 1 1 1 A 1 1 ) 1 2 ( A 1 A 1 1 A 2 1 2 A 2 2 ) 1 A 1 1 A 2 1 2 2
A11,A22均为方阵。
若 A 1可 1逆 , 则 A 1 A 1 11 A Z 1 1 1 A 1 1A 12 Z 2A 1 1 1 1 A 11 2A 11 11 A 1 Z 1A 1 1 1 1Z 21 1
其 中 Z 1A 2 2A 2A 1 1 1A 112
Q Xˆ以k 1 及当前观测值Lk和Pk,求解新的 和Xˆ k
第5章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ppt课件
四.测量误差处理
2 系统误差
对系统误差,通常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 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例如:在水准测量中采用前后视距相等来消除 视准轴不平行横轴误差、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
在水平角观测中采用盘左盘右观测来消除 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照准部偏心差;
在钢尺量距时,加尺长改正来消除尺长误差, 加温度改正来消除温度影响, 加高差改正来消除钢尺倾斜的影响等。
.
一.中误差
拐m
中误差的几何意义为偶然误差分布曲线两个拐点的横坐标
.
二.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中误差的绝对 值与观测值之比
化成分子为1的分数式
m k
D
1 D
m
例:用钢尺分别丈量了100米及200米两段距离, 观测值中误差均为±0.01米,则相对误差为
T1=
0—.0—1 100
= —1 — 10000
n
n n
.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
四.测量误差处理 y
3 偶然误差
正态分布曲线
yf()
1
2
e22
2
lim 2
n
n
-21 -15 -9 -3 +3 +9 +15 +21
x=
-24 -18 -12 -6 0 +6 +12 +18 +24
.
第二节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精度:是指在对某一量值的多次观测中,各个观测值之间的 离散程度。
偶然误差分别出现在一倍、二倍、三倍中误差区 间内的概率为:
大于一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32% 大于两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5% 大于三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0.3%
2 系统误差
对系统误差,通常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 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例如:在水准测量中采用前后视距相等来消除 视准轴不平行横轴误差、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
在水平角观测中采用盘左盘右观测来消除 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照准部偏心差;
在钢尺量距时,加尺长改正来消除尺长误差, 加温度改正来消除温度影响, 加高差改正来消除钢尺倾斜的影响等。
.
一.中误差
拐m
中误差的几何意义为偶然误差分布曲线两个拐点的横坐标
.
二.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中误差的绝对 值与观测值之比
化成分子为1的分数式
m k
D
1 D
m
例:用钢尺分别丈量了100米及200米两段距离, 观测值中误差均为±0.01米,则相对误差为
T1=
0—.0—1 100
= —1 — 10000
n
n n
.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
四.测量误差处理 y
3 偶然误差
正态分布曲线
yf()
1
2
e22
2
lim 2
n
n
-21 -15 -9 -3 +3 +9 +15 +21
x=
-24 -18 -12 -6 0 +6 +12 +18 +24
.
第二节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精度:是指在对某一量值的多次观测中,各个观测值之间的 离散程度。
偶然误差分别出现在一倍、二倍、三倍中误差区 间内的概率为:
大于一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32% 大于两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5% 大于三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出版社
3
❖ 怎样学好测量平差
Ch1 绪论
预习、复习加习题练习 独立思考并推导公式 平差思想和解题思路 高数 线代 概率
习题练习
习题练习
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
平差思想
平差思想
数学基础
数学基础
4
Ch1 绪论
❖ 为什么要学测量平差? 1. 测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
照错目标 读错数
如何避免错误或及时发现错误? 解决方法:增加多余观测。
采用测量平差的方法
系统误差 Systematic
error
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表 现出系统性,或按一定 规律变化,或为常数
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 校正仪器 计算加改正
粗差 Gross error
即大的偏差或错误
重复观测 严格检核 发现舍弃或重测
举例
照准误差 对中误差 估读误差
尺长误差 i角误差
大数读错 输入错误 照错目标
0 0.505
(K/n)/d△ 0.630 0.560 0.460 0.320 0.235 0.180 0.085 0.055 0
个数K 46 41 33 21 16 13 5 2 0 177
+△ 频率K/n
0.128 0.115 0.092 0.059 0.045 0.036 0.014 0.006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Errors Theory and Foundation of Surveying Adjustment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Ch7 Ch8 Ch9 Ch10
课程结构
2
Ch1 绪论
❖ 教材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2. 有多余观测,如何消除不符,求出最优值?
5
Ch1 绪论
测量平差的任务和意义 任务
1)消除不符值,寻求未知参数的最佳估值; 2)评定结果的精度。
意义
所有观测数据只有通过平差才能使用,即测量平差是测 绘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和灵魂。
6
Ch1 绪论
❖ 测量平差的作用和地位
1)解决测量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求 出最佳估值。
Ch1 绪论
主要内容 绪论
平差基础知识 平差基本原则 四种经典平差方法 平差方法总结 点位精度讨论 统计假设检验 近代平差简介
8
Ch1 绪论
❖ 基本概念 • 误差
对未知量进行测量的过程称为观测,测量所得的结果 称为观测值。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 测量误差或观测误差,通常称真误差,简称误差。
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平差计算 模型及精度评定公式,各种平差方法的概括及联系。 (4)测量平差中的统计假设检验方法。
15
本章结束!
16
Ch2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1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2
正态分布
3
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
4
本章总结及习题
17
2.1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基本假设:系统误差已消除,粗差不存在,即观测 误差仅为随机误差。 i L ~i Li
• 测量平差
测量平差是测量数据调整的意思。其定义是,依据某 种最优化准则,由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测量数据,求定 未知量的最佳估值及精度的理论和方法。
9
一、误差来源
1.1 观测误差
测量仪器:仪器精密度;仪器轴线关系引起。 观测者:操作水平,工作态度,使用习惯。 外界环境: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
10
1.1 观测误差
二、误差分类 • 偶然误差
在相同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表现出偶然性
• 系统误差
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 粗差
即错误
11
1.1 观测误差
误差名称
偶然误差 Random
error
误差特点
消除或削弱的办法
单个误差没有规律性, 整体具有统计规律,服 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0 0.495
(K/n)/d△ 0.640 0.575 0.460 0.295 0.225 0.180 0.070 0.030 0
偶然误差:单个误差在误差大小及符号上没有明显 的规律,表现出随机性,称为偶然误差。但对大 量误差进行统计具有明显的规律。
寻找偶然误差之规律性的方法(统计分析): 1、统计表 2、直方图
3、误差分布
18
例1: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观测了358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三角形内角 和应为180度,但由于误差的影响往往不等于180度,计算各内角和的真 误差,并按误差区间的间隔0.2秒进行统计。
2)是测绘学科的基础理论,是对仪器操作和基本测量方法 的主要补充。
3)其核心知识是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如大地测量、 GPS测量原理、变形监测等。
4)是测绘工程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是硕士和博士阶 段的重要课程。
7
❖ 课程结构
参见目录
章节 Ch1 Ch2- Ch3 Ch4 Ch5- Ch8 Ch9 Ch10 Ch11 Ch12
统计表
误差 区间
0.00~0.20 0.20~0.40 0.40~0.60 0.60~0.80 0.80~1.00 1.00~1.20 1.20~1.40 1.40~1.60
>1.60
和
个数K 45 40 33 23 17 13 6 4 0 181
—△ 频率K/n
0.126 0.112 0.092 0.064 0.047 0.036 0.017 0.011
❖ 1806年,A.M. 二乘法
Legendre从代E(数) 角lim度提出 了0, E最(L小)
n n
AX
❖1809年,Gauss在《天体运动的 02理Q 论 02》P1一文中发
表,称为Gauss- Legendre方 法
❖1912年,A.A. Markov,对最X小二( A乘T P原A理)1进AT行P了L
12
1.2 测量平差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带有误差的观测值 经典测量平差:只含有偶然误差的观测值 近代测量平差:观测值除了含有偶然误差,还含有系统误
差或粗差,或两种兼有。
平差问题的解决思路:
13
1.3 测量平差简史及发展
❖1794年,C.F. Gauss从概率统计角度提出了最小
二乘法
L AX
证明,形成数学模型(函数模型+随机模型)
❖ 近代发展
❖ 现在的国内相关专家
14
1.4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 本书主要为经典测量平差内容,即只讨论带有偶 然误差的观测值。
(1)偶然误差理论。偶然误差特性,传播;精度指标及估 计;权。
(2)测量平差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最小二乘原理。 (3)测量平差的基础方法。条件平差,附有未知参数的条
3
❖ 怎样学好测量平差
Ch1 绪论
预习、复习加习题练习 独立思考并推导公式 平差思想和解题思路 高数 线代 概率
习题练习
习题练习
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
平差思想
平差思想
数学基础
数学基础
4
Ch1 绪论
❖ 为什么要学测量平差? 1. 测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
照错目标 读错数
如何避免错误或及时发现错误? 解决方法:增加多余观测。
采用测量平差的方法
系统误差 Systematic
error
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表 现出系统性,或按一定 规律变化,或为常数
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 校正仪器 计算加改正
粗差 Gross error
即大的偏差或错误
重复观测 严格检核 发现舍弃或重测
举例
照准误差 对中误差 估读误差
尺长误差 i角误差
大数读错 输入错误 照错目标
0 0.505
(K/n)/d△ 0.630 0.560 0.460 0.320 0.235 0.180 0.085 0.055 0
个数K 46 41 33 21 16 13 5 2 0 177
+△ 频率K/n
0.128 0.115 0.092 0.059 0.045 0.036 0.014 0.006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Errors Theory and Foundation of Surveying Adjustment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Ch7 Ch8 Ch9 Ch10
课程结构
2
Ch1 绪论
❖ 教材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2. 有多余观测,如何消除不符,求出最优值?
5
Ch1 绪论
测量平差的任务和意义 任务
1)消除不符值,寻求未知参数的最佳估值; 2)评定结果的精度。
意义
所有观测数据只有通过平差才能使用,即测量平差是测 绘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和灵魂。
6
Ch1 绪论
❖ 测量平差的作用和地位
1)解决测量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求 出最佳估值。
Ch1 绪论
主要内容 绪论
平差基础知识 平差基本原则 四种经典平差方法 平差方法总结 点位精度讨论 统计假设检验 近代平差简介
8
Ch1 绪论
❖ 基本概念 • 误差
对未知量进行测量的过程称为观测,测量所得的结果 称为观测值。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 测量误差或观测误差,通常称真误差,简称误差。
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平差计算 模型及精度评定公式,各种平差方法的概括及联系。 (4)测量平差中的统计假设检验方法。
15
本章结束!
16
Ch2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1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2
正态分布
3
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
4
本章总结及习题
17
2.1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基本假设:系统误差已消除,粗差不存在,即观测 误差仅为随机误差。 i L ~i Li
• 测量平差
测量平差是测量数据调整的意思。其定义是,依据某 种最优化准则,由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测量数据,求定 未知量的最佳估值及精度的理论和方法。
9
一、误差来源
1.1 观测误差
测量仪器:仪器精密度;仪器轴线关系引起。 观测者:操作水平,工作态度,使用习惯。 外界环境: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
10
1.1 观测误差
二、误差分类 • 偶然误差
在相同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表现出偶然性
• 系统误差
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 粗差
即错误
11
1.1 观测误差
误差名称
偶然误差 Random
error
误差特点
消除或削弱的办法
单个误差没有规律性, 整体具有统计规律,服 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0 0.495
(K/n)/d△ 0.640 0.575 0.460 0.295 0.225 0.180 0.070 0.030 0
偶然误差:单个误差在误差大小及符号上没有明显 的规律,表现出随机性,称为偶然误差。但对大 量误差进行统计具有明显的规律。
寻找偶然误差之规律性的方法(统计分析): 1、统计表 2、直方图
3、误差分布
18
例1: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观测了358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三角形内角 和应为180度,但由于误差的影响往往不等于180度,计算各内角和的真 误差,并按误差区间的间隔0.2秒进行统计。
2)是测绘学科的基础理论,是对仪器操作和基本测量方法 的主要补充。
3)其核心知识是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如大地测量、 GPS测量原理、变形监测等。
4)是测绘工程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是硕士和博士阶 段的重要课程。
7
❖ 课程结构
参见目录
章节 Ch1 Ch2- Ch3 Ch4 Ch5- Ch8 Ch9 Ch10 Ch11 Ch12
统计表
误差 区间
0.00~0.20 0.20~0.40 0.40~0.60 0.60~0.80 0.80~1.00 1.00~1.20 1.20~1.40 1.40~1.60
>1.60
和
个数K 45 40 33 23 17 13 6 4 0 181
—△ 频率K/n
0.126 0.112 0.092 0.064 0.047 0.036 0.017 0.011
❖ 1806年,A.M. 二乘法
Legendre从代E(数) 角lim度提出 了0, E最(L小)
n n
AX
❖1809年,Gauss在《天体运动的 02理Q 论 02》P1一文中发
表,称为Gauss- Legendre方 法
❖1912年,A.A. Markov,对最X小二( A乘T P原A理)1进AT行P了L
12
1.2 测量平差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带有误差的观测值 经典测量平差:只含有偶然误差的观测值 近代测量平差:观测值除了含有偶然误差,还含有系统误
差或粗差,或两种兼有。
平差问题的解决思路:
13
1.3 测量平差简史及发展
❖1794年,C.F. Gauss从概率统计角度提出了最小
二乘法
L AX
证明,形成数学模型(函数模型+随机模型)
❖ 近代发展
❖ 现在的国内相关专家
14
1.4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 本书主要为经典测量平差内容,即只讨论带有偶 然误差的观测值。
(1)偶然误差理论。偶然误差特性,传播;精度指标及估 计;权。
(2)测量平差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最小二乘原理。 (3)测量平差的基础方法。条件平差,附有未知参数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