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考前冲刺材料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考前冲刺材料第一章:教师职业概述一、教师职业的形成:1教育活动的出现是基础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必要条件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历史前提4学校教育的存在是现实前提二、到了西周时期,全国的学校可以分为“官学”和“私学”两大类,“官学”又包括“国学”和“乡学”。
近代教师职业的发展始于师范教育的兴起,我国的师范教育兴起于19世纪末。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概念产生并成为国际通用的教育语言,这标志着教师终身教育体制的建立。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1复杂性(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内容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能力要求的复杂性)2创造性(传授知识需要具有创造性、培养学生需要具有创造性、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机智)3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决定、学生的模仿性决定、教师品德言行的示范性决定、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示范性决定)4长期性(培养人才周期长、职业劳动见效慢)四、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1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传递人类社会物质财富、为社会造就进行物质财富生产的人才)2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传递人类精神文明、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劳动“再生产”人类精神文明)3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4教师职业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开发人的智力资源、培养人的思想品德、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五、德、智、体全面发展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我们国家对教育工作者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一、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广泛的渗透性3更大的稳定性4显著的实践性二、教师职业道德特点:1较高的责任性(教书育人)2独特的示范性(为人师表)3高度的自觉性4鲜明的独特性5广泛的继承性功能:调节功能、教育功能、示范功能作用:1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促进作用2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3对社会生活发挥广泛的影响作用第三章:教师的职业理想一、理想的特点:1客观必然性2社会性3阶级性二、职业理想的特点:1差异性2发展性3时代性作用:导向作用、调节作用、激励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作用三、教师职业理想:核心: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祖国利益高于一切)2坚持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3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要求:1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2切实遵循教育规律(热爱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统一、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统一、教育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统一、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统一)3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书育人的基本途径是争当班主任、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是上好每一堂课、教师的榜样作用在育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教师如何树立正确职业理想:1确立榜样,自我激励2扎实业务,自我提升3坚定信念,迎接挑战第四章:教师的职业纪律一、纪律的特征:历史性、阶级性、强制性二、教师职业纪律:意义:1是依法执教的必然要求2是体现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3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4是约束教师行为的重要准则5是履行职业责任的重要保证作用:1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2有利于维护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提高学校工作效率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5有利于学校改革的推进主要内容:1遵守国家法律,依法执教(包括《宪法》、《教师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的自治法规、教育规章)2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3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纪律、教学纪律、劳动纪律、群众纪律)要求:1树立职业纪律意识2系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4提高依法从教的自觉性5不得做违反职业纪律的行为第五章: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内容:1知识素养(牢固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2能力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素养、学习与科研能力素养)3人文素养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其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要求:1学校的支持(构建凸显人文性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提供针对性强的校本培训)2教师个体的改进(新观念,新风格、多读书,爱学习、会思考,勤实践)第六章:教师的职业作风内容:1实事求是,坚持真理2工作积极,认真负责3忠诚坦白,平等待人4发扬民主,团结互助具体体现和具体要求: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关心爱护学生、了解研究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耐心教导学生)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仪表端庄,言行得体、品行端正,道德高尚、严于律己,言传身教)3严谨治学,敢于创新(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改革创新)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团结协作,妥善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与教师与校领导与家长第七章:教师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没有心理疾病2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稳定的心理状态二、教师心理健康:标准:1必须热爱教育事业2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3能够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4在教育教学中应有独创性5应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自我认识6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意义:1对自身(增进教师自身生活的幸福感、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2对学生(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问题:1心理疲劳2情绪不稳定3职业枯竭(工作倦怠)4人格缺陷5人际关系紧张6社会适应不良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人格因素(自我认知、自我效能感、控制点、自尊、信念)家庭原因及生活原因(对子女的关爱、家务负担沉重、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程度)2职业因素(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角色过度负荷、学生的不良行为、自主权的限制、教育改革和变化)3工作环境因素(工作环境较闭塞、教学工作评价的单一)4社会因素(公众不切实际的期望、权威地位的丧失、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如何促进:1教师方面(放松训练、时间管理技巧、认知重建、反思)2学校方面(正确认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学校参与式管理、了解教师深层次需求、制定合理的评价和奖惩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3社会方面(通过媒体提升教师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给予学校一定的自主权、做好教师筛选和培训工作、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充足的资源等)第八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教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意义:1是促进年青一代健康成长的保证2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象征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特点:内省性、自主性、实践性、持恒性意义(必要性):1是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2是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3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目标体系:1公民道德目标(最低目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2教师职业道德目标(更高要求):全心全意热爱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不断更新知能结构,终身学习、对待生命健康要做到身心和谐内容:1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意义的认识、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判断力)2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自豪感、满足感、责任感、荣誉感等)3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4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内驱力)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途径和方法:1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自省、慎独、防微杜渐2新时期教师的新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学习(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学习、善于向他人学习)、投身实践(投身于教育实践、投身于生活实践、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第九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意义:1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2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3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原则:1引导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4差异性原则5连贯性原则一、职前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定位:1准教师应该具备较高水准的师德意识2准教师应对教育劳动的特点和价值有深刻的认识3准教师应对师德的原则、规范有较高的认同4准教师应养成从事教育职业的个性心理品质途径和方式:1“显性课程”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大学通修课程、专业课程、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活动课程)2“隐性课程”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科研活动、课余生活等)二、职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1强化教师角色意识(教师对角色地位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对角色规范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对角色扮演的认识和体验)2培养教师职业情感(事业感、爱生感、责任感、乐业感、创造感、自尊感、美感)方法:校本培训模式需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教师的主体性发展2注意教师教育观念向行为的转化3采用榜样学习与反面事例相结合4师德教育与培养和一般道德教育相结合5师德教育的过程要坚持重复性、渐进性和长期性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一、道德评价的特点:价值倾向性、稳定性、非逻辑性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特点:道德评价的一般特点+思想的深刻性、空间的广泛性、时间的持久性类型: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2绝对评价(目标参照评价)、相对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自己同自己相比)3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4诊断性评价(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动态的)和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5具体评价与元评价意义:1是维护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保障2是师德规范转化为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的“指向标”3是良好教育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原则:1实践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3责任明确性原则4自我评价原则5发展性原则标准:1一般标准(善)2最高标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至善”)3具体标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主要问题:1对象扩大化、泛责任化2评价标准层次不够系统化3评价标准缺乏质性标准和量化标准的有机统一依据:1动机论2效果论3动机与效果统一论4动机、实践态度、行为过程、效果统一论方法: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主体分析:1自我评价(实践性评价、客观性评价、发展性评价)2他人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环节:1教师职业道德信息的采集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运用与评价理论的形成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结果的反馈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具体方法:1行为观察法2等级评定法第十一、十二、十三章:一、教师专业发展内涵:1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己主动发展的过程2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能力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3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本人综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我国的推进轨迹:1重视职前教育和培训,提升教师的职前素质2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教师任职条件3加强职后培训,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1费朗斯·富勒的理论:任职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景关注阶段关注学生阶段2伯顿的理论:生存阶段适应阶段成熟阶段3费斯勒的理论:职前教育阶段学习导入阶段能力建设阶段热心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隐退阶段与教师教育改革的关系:1新课改的实施和深入迫切要求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师德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让教师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2教育考评机构的健全和实施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职业水准、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育质量)3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教育体系、努力改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实施教师专业评估制度)4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积极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要着力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与能力、教师教育要注重教师自身经验的价值、教师教育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全程支持)二、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关键因素:1自我反思是基础2成长目标制定是核心3成长阶段设计是关键内容:1适应阶段(第一年)2基本功阶段(第3-5年)3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第5-8年)4徘徊阶段(“高原现象”)5成名阶段(第8-12年)6成家阶段三、职前教师教育(教师的资格教育)内容:1普通教育2专门学科教育3专业教育4教育实践课程目标:1打下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2掌握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能够承担起教学任务3掌握从事教学工作所需的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专业的判断能力4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并发展初步的专业能力主要模式:1以高校为本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师范院校)2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模式(PDS)政策保障:1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2建立教师教育课程鉴定制度3严格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四、教师的入职辅导意义:1有利于构建教师专业化建设体系2有利于新教师进入职业角色3有利于新教师尽快形成归属感基本原则:1入职辅导与中小学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原则2突出以第一线教师辅导为主的原则3辅导活动的系统性和新教师“轻负荷”原则4职前教育机构与中小学进行合作的原则模式:1导师指导模式2岗前集中培训模式质量保障:1政府部门制度的制定和经费保障2加强对入职辅导的监督与支持3强化入职辅导的评价五、教师的在职教育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3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4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5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技能培训6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培训原则:1主体性原则2校本原则3发展性原则4制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模式:1“学校本位”模式2“教师本位”模式3“课程本位”模式4“短期进修”模式5网络培训模式六、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实施需要考虑的因素:1学员反应2参与者的学习3组织和支持的变化4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5学生学习结果我国的实施:1确定教师作为专业发展主体的基本理念2注重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周期性3强调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过程性4倡导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的个性化5坚持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激励性原则:1教育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协商性原则5多元化原则标准1专业知识:通用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基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审美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书写能力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如何培养和提升?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相结合3自我反思与教学实践相结合4科学研究和实验探索相结合依据:1我国需要专业化教师队伍2教师应提升自己的职业理想3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4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5教师应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6教师应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方法:1质性评价方法(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评语)与量化评价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统一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PPT课件
二、厚实的科学文化底蕴
• (三)宽厚的数学文化与一般 科学文化知识
•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懂 得数学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 识,同时,还要具有与数学学 科相关的一般文化科学知识。
三、完善的能力结构
小学数学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 • 基础能力; • 数学能力; • 数学教学能力; • 教学研究能力。
二、厚实的科学文化底蕴
• (三)宽厚的数学文化与一般科学文化知识
二、厚实的科学文化底蕴
• (三)宽厚的数学文化与一般科学文化知识 • 教师引导学生向数学家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数学思想、方
法和技巧,尤其是热爱数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我们要大力继 承和发扬华罗庚、陈省身等老一代学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学习他们热爱科学、服务社会的崇高品格, 一丝不苟、严谨 求实的治学精神, 不断探索、勇于钻研的创新勇气。
• (二)系统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 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是一个教师成功教
学的重要保障,包括一般教育学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知识、小学生身心发 展的知识和数学学习心理的知识,以及 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等。
二、厚实的科学文化底蕴
• (二)系统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 教师具有“读懂儿童”的意识。 • 真正的“读懂”,是应该细腻地、科学地去
和发展
第三节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内容、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论的内容
• 小学数学教学论是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 • 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师范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素
养; • 让学生掌握未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师职业所必须的教学实
践技能。
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
• (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学习数学教育理论 • (二)小学数学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第一章绪论1.教师专业发展概念: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霍益尔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关系:☆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非专业人员转变为专业人员的过程,由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强调立足于教师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
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对教师队伍整体而言,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3. 1966年,国际劳动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说明。
4.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
第二章教师与社会1.教师的经济收入(社会阶层的中下层)与职业声望(社会阶层的中上层)。
2.教师的作用(教师在社会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1.教师以社会赋予的合法权力分配文化资本#2.教师以学校教育代理人身份促进学生社会化#3.教师以权威者角色引领学生职业取向#4.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学生社会化:学生社会化意味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处于支配地位的文化价值、社会规范和信念体系内化到学生的人格形成之中,向学生提供为准备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并融入社会。
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1.教师专业知识(舒尔曼的观点):☆在舒尔曼看来,教师的知识结构至少包含七个方面:1学科内容知识,包括具体的概念、规则和原理,尤其之间的联系。
2一般教学法知识,是特指不依赖于特定学科内容的课程管理与组织吃的一般性原则和策略。
3课程知识4教学法——内容知识,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法的结合,是教学领域内的专门知识,也是教师这一职业特有的知识形式。
5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6教育情境的知识,包括小组或班级活动状况,学区管理与资助,社区与地域文化的特点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重点(1)
第一章教师角色一、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观的创新;课程结构观的创新;课程内容观的创新;课程资源和课程管理观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课程评价的创新。
(二)适应新课程的教师角色转换1.教师必须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2.教师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现代知识传授者转变;3.由“单一学科型教师”向“跨学科型”教师转变;4.由“知识的搬运工”转变为“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员”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一)基本假设教师的教学实践背后有特定的知识作为支撑,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生的实践本身是具体的、繁杂的、零散的、流动的,但是作为它的理智基础的知识却是稳定的、简洁的、结构化的,因而也是容易把握的:即使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改变教师的实践,从改变支撑实践的知识入手,也是一种容易操控的、可靠而经济的选择。
芬斯特迈彻认为“教学”的过程:(1)有一个人,P,他拥有一些(2)内容(content),C,而且(3)意图将C传递给(4)另一个初时缺少C的人,R,如此(5)P和R介入一种以R之获得C为目的的关系教学实践的知识基础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舒尔曼提出教学专业之知识基础的七个范畴:(1)内容知识(2)一般教育知识(3)课程知识(4)学科教育知识(5)关于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6)教育背景知识(7)教育的目的、价值、哲学和历史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来源:①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②教育教材和结构;③正规的教育学术研究;④实践智慧(二)基本内容专业知识(教学艺术或教学智慧)专业实践(三)评析问题:①“教学实践存在理智的基础”这一假设常不能“完全”成立;②理智取向对于结构化的公共知识的依赖,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被证明是过分的;③将“教师”当做一个“统一的”整体,容易忽视这个群体内部事实上存在着的分化。
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引言概述: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适应教育改革和教学需求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还包括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本文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的目标、发展的途径、发展的障碍以及发展的策略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1.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1.2 适应教育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1.3 促进个人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2.1 提高学科知识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是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不断更新知识,保持与学科前沿的接轨。
2.2 增强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还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评估与反馈等方面的能力。
2.3 建立专业发展体系: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还包括建立完善的专业发展体系,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促进其不断成长。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3.1 参加专业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2 进行教学研究: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与同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3.3 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教师可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升。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4.1 时间压力:教师工作繁重,时间紧张,常常无法抽出时间进行专业发展。
4.2 资源不足:有些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
4.3 缺乏激励机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缺乏积极性和动力。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5.1 建立健全的支持体系: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提供培训、资源和指导。
教师专业发展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本篇文章目录导航:【题目】中职院校专业教师培养问题探究【绪论】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相关因素研究绪论【第一章】教师专业发展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第二章】中职物流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第三章】中职学校物流教师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第四章】中职学校物流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参考文献】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一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概念。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一词的提出,还不到半个世纪,虽然如此,教师专业发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已经呈现出活跃多元的样态。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专业训练获得专业技能、具备专业素质,从非专业教师到专业教师的成长过程。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从普通人变成普通教师,从普通教师到专业教师,从一个职业新手到一个成熟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贯穿于教师教育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教师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不断努力的过程。
本论文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侧重于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来展开论述。
2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有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所有内涵,又有着中职教育特性带来的与普通教师专业发展不同的内涵。
具体说来,中职教师的基本特征有几个方面:(1)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是中职教师的目标;(2)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因此中职教师具有高度的职业前瞻性和敏感性;(3)着眼于职业活动的完整性而不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中职教育与现有职业密不可分,一般来说,中职学校是根据当下的需求设置专业,培养的人才依赖于当前的需求,而且当下的需求变化,专业教育也要相应改变,一般变化周期短。
综上所述,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中职学校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能力,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方法为依托,全面完善"双师型";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职业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总结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研究
第一章教师职业概述★第三节教师职业的基本特性1、教师职业的社会关系特性: 紧密联系首先,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部门及其职业活动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而教师职业必然受到它们的影响与制约。
其次,教师职业必然受到家长等社会个体的普遍关注。
2、教师职业的目标特性: 全面、持续发展教师职业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包含如下特性:第一,目标的全面性首先,教师的职业目标必须同时综合地反映社会和人的两方面的需求;其次,必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目标的发展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3、教师职业的对象特性: 多样而复杂一是,对象的多样性这并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对象所具个性的多样性,还包括学生的经历、经验、文化基础、认知方式、思维特点、个性等的差异。
二是,对象的复杂性人是宇宙中最复杂最神秘的存在。
三是,对象的不可选择性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可选择性4、教师职业的职责特性: 无边界首先,教师的劳动具有多样性参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学、课外学习辅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其次,教师的劳动时空具有模糊性是指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上的限制。
教师职业的时空界限是相当模糊的,具有“无边界性”。
5、教师职业的道德特性: 要求高教师不仅在学校中要“为人师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期望成为“道德的象征”“行为的楷模”。
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一般职业道德的要求,而成为了一种职业与生活合一的高度人格化的职业道德。
这种人格化职业道德要求也是由教育的内在需要决定的。
6、教师职业的劳动价值特性: 交换价值小教师职业劳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教师劳动的外在的物质回报;二是教师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内在精神与情感体验。
教师从劳动中所获得的物质回报可以看作是其劳动的交换价值。
教师的劳动具有价值大但交换价值较低的特点。
第一章理想教师的专业形象第二节行走在“低洼湿地”的教师1、教师是时时处于“复杂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独特性和价值冲突性”的“低洼湿地”中的实践者。
(完整版)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内容概要
第一章教师职业概述第一节职业与教师职业1.了解职业的含义含义:所谓职业,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由于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活动。
2.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认识:其一,教师职业是“培养造就下一代”的职业;其二,教师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其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含义:所谓教师职业,是指人们终身或较长时期所从事的、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
第二节教师职业的形成与发展1.教师职业的形成教师职业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教育活动的出现和学校教育的存在是其前提条件,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此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也都是教师职业形成的必要条件。
2.教师职业的发展教师职业,在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得不充分的条件下形成,又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同时,学校是教师劳动的主要阵地,与学校共始终的教师职业也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
具体来讲,教师职业经历了古代教师职业的发展、近代教师职业的发展和当代教师职业的发展第三节教师职业的特点1.复杂性。
教师职业的复杂性是由四个方面决定的: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内容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能力要求的复杂性。
2.创造性。
教师职业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教师传授知识需要具有创造性;教师培养学生需要创造性;教师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机智;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需要创造性。
3.示范性。
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是由以下四点决定的: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学生的模仿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教师品德言行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
4.长期性。
教师职业劳动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即教师职业劳动培养人才的周期长;教师职业劳动见效慢。
教师专业发展期末复习资料
教师专业发展期末复习资料第⼀章:基本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什么:1.教师专业发展:根据相应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主动在职业道德⽔平与职业信念,专业知识涵养,专业技术熟练程度等⽅⾯取得提升的过程和结果。
2.教师专业发展有⼴义、狭义之分。
⼴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切在职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式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的专业化⽔平持续提⾼,不断完善,相当于把教师摆在终⾝学习的体系中。
狭义的教师专业发展,特指初任教师的培训、教育,以帮助初任教师更快更好地进⼊⾓⾊,适应教师专业化⼯作,并且敬业乐业。
3.包括静态素质的发展,持续的⾃我⾰命,群体关系的发展4.群体专业化外部:⼯会趋向;内部:专业主义;个体被动专业化;个体主动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基于个体内在素质提升需要的专业学习)⼆为什么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职业与专业的认识:1职业往往是基于⼯作特点,收⼊状况、地理位置等特点对个体或群体从事的主要⼯作的描述。
(农民、⼯⼈、司机、裁缝)2职业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职业发展到更加专门化程度的产物,当某⼀职业专门化之后,逐渐具备了“专业”的意蕴,⽽被认定为专业(如律师、医⽣)。
3是否具有专业标准是区分职业与专业的重要标志4早在20世纪30年代,卡·桑德斯就指出:专业化的发展⼰成为时代中充满希望的信号。
分⼯——⽣产⼒发展——技术进步——专门技术——社会分⼯——职业的专业化1.教师职业发展历程:1.教师长者化原始社会,经验丰富的长者为⼉童传授社会⽣活、劳动⽣产等经验。
(以⼝⽿相传、实践模仿的形式展开)2.教师职业化(内傅——外傅)进⼊阶级社会,学校教育的出现,产⽣了教师。
古代中国的以吏为师,西⽅的僧侣为师(官学体系下)。
3.教师半专业化:师范学校的建⽴与升格;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组织;4.教师(发展)专业化1955年召开的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最早提倡教师专业化。
联合国教科⽂组织和国际劳⼯组织(196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的报告,报告中强调“教育⼯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Teaching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profession)1986年,美国卡内基⼯作组和霍姆斯⼯作组相继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明天的教师》,这两份报告明确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并将其视为提⾼公共学校教育质量的惟⼀途径。
老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自考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教师职业概述识记职业: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由于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相对稳定的社会活动。
教师职业:是指人们终身或长期从事的,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
职业的基本特征:基础性、广泛性、同一性、时代性、差异性、层次性领会教师职业形成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教师职业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教育活动的出现和学校教育的存在是其前提条件,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此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也都是教师职业形成的必要条件。
教师职业的特点:1.复杂性。
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由四个方面决定的: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容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能力要求的复杂性。
2.创造性。
教师职业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教师传授知识需要具有创造性、教师培养学生需要具有创造性、教师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机智、教师在教学容和方法上需要具有创造性。
3.示性。
教师职业的示性是由以下四点决定的:学生的“向师性”、学生的模仿性、教师品德言行的示性、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示性。
4.长期性。
教师职业劳动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即教师职业劳动培训人才的周期长,教师职业劳动见效慢。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1.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教师劳动传递人类社会物质财富、教师为社会造就进行物质财富生产的人才。
2.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教师劳动传递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再生产”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为社会造就进行精神财富生产的人才。
3.教师职业促进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教师通过自身的劳动,传播社会制度及文化,传递社会制度文明的思想,使人们对不同的社会制度产生一定的认识,从而形成评价社会制度优劣的能力;——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思想凝结为个体的政治信仰,促使人们维护合理的现行社会制度;——在某种历史条件下,教师还可以塑造超越现行社会制度的信仰,推动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从而引导人们不断追求和创造人类社会的制度文明。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电子书完整版
第一章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被普遍认可与自觉建设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从教时间有关,却又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从社会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保证。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而且体现在专业素质的内涵要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上。
因此,只有清楚地认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建立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体系,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科教兴国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从教育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和要求。
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才能担当起教育改革的重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带有阶段性特征。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和应对路径,既有助于教师根据发展阶段特点去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提供促进专业发展的辅助性条件。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导论第一章教师专业发展概述第一节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演进试论述教师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2009 B卷论述题2.P2-10)一、教师职业的原始阶段二、教师职业的泛专业化阶段三、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初级阶段1.教师职业逐渐脱离经验化和随意化,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2.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但总体水平不高。
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阶段1.教师呈现高学历化2.教师聘用证书化3.教师培养专业化4.教师培养终身化第二节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特点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一)职业1.职业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指出,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职业须同时具备:①目的性②社会性③稳定性④规范性⑤群体性。
现在一般认为,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职业既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又是一个社会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
这一定义至少包括四层涵义。
2.职业的基本特征(1)产业性(2)行业性(3)职位性(4)组群性(5)时代性(二)专业(2009 A卷名词解释题1. P13)1.专业的含义:一般认为,专业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
2.专业的特征:第一,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第二,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
第三,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第四,专业人员需经过长期、严格的专业培养与发展。
(三) 专业化: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指职业专门化。
一种职业要真正成为专业,需经历一个专业化过程。
其主要条件包括:形成一套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实施专业教育和专业资格认证制度,规范职业伦理,建立专业组织等。
那些被社会认可为专业的职业群体一方面对社会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从业人员被赋予极大的责任并提出了很高要求;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履行社会职责过程中要花费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专业群体拥有更多的社会地位和资源。
教师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第一章 教师职业生涯概述
在剩下的生活时间里达到目标、接受 并适应变老的过程
情感与人际关系的成 熟、配偶显得日益重 要、自娱自乐
退休、体力下降、经济发生变化、 追求真诚、抵抗沮丧、接受自我、生 新的生活安排、朋友或配偶的死 活空闲、反复讲述配偶的死 亡、日常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评价各种成熟、渴望 每天分享人们的欢乐 与悲伤、家庭重要
第一章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谢员
本章内容
• 成人发展思考 • 教师发展思考 • 组织环境思考 • 个性化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
如何成为一名教师
• 学习教与停滞 – 自信与怀疑
成人发展思考
• 26岁 36岁 46岁 56岁 •男 女
成人
孩子入学、专业进步或考虑换职 业、可能分居、离婚或再婚、可 能重回学校
重新评价人际关系、评估现有义务、 为成功而努力、追求稳定、安全和控 制、追求个人价值、设立长期目标、 接受成长中的孩子
关注秩序和稳定,力 求做到、渴望设立长 期目标,并实现它们
重要的提升、摆脱职业导师、负 起三代人的家庭责任。
标志性事件
离家、做出新的生活安排、上大 学、开始第一份全职工作、求偶
精神任务
脱离家庭自立、确定同一性、建立新 的同伴关系
典型状态
“在家”和“离家”之间 的平衡
结婚、建立家庭、成为父母、被 聘或被解雇或放弃工作
建立成人感、发展和异性的亲昵关系、 做该做的事、为未来
改变最初的生活结构、建立梦想
而生活和建设、像个
创造generatively对停滞 stagnation
家庭与工作伙伴
圆满integrity对绝望despair 「人类」气味相投者
生活阶段理论(Gross)
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引言概述: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师角色的不断拓展,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重要性、发展路径和支持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1.1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过程。
1.2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全面提升。
1.3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而终身的过程,需要教师持续学习和反思,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需求。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2.1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2.2 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
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教师具备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帮助教师适应这些变化。
2.3 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专业荣誉感。
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专业荣誉感。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路径3.1 学习和研究。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研修、进修等方式,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3.2 反思和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3 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与同行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互相学习和支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措施4.1 政策支持。
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
4.2 学校支持。
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供培训和研修机会,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3 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可以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提供支持和资源,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第一章-教师专业发展概述-幻灯片
有组织能力 对学生有耐心
百分比 56% 52% 52% 44% 43% 41% 39% 37% 34% 3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编号 A02 A01 A06 A05 A10 A40 A22 A16 A17 A28
优秀教师素质(校长、教师问卷) 项目
有责任感 有组织能力
知识面广 重视品德教育 教法生动有越,容易领悟 敢于创新,有进取心 教学能抓重点,突出关键 注意教与学的及时反馈 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百分比 86% 64% 59% 53% 47% 43% 38% 37% 34% 32%
教师专业化在当今中国有其自身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同时 也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一个由专业程度较低 到专业程度较高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的最终表现形式是, 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两个方面同时到达想当高程度的专业 化。
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与途径
通过三年专科或者四年本 科的师范教育,课程涵盖 师范类教育理论《例如教 育学、心理学等。
著名学者查有梁教授其《教育人才素质研究》一书中,呈示了三份对学生、
家长以及校长和教师的“优秀教师素质调查结果表”,较好地反映丁人们心 目中好教师形象的全貌。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编号 A02 A15 A35 A10 A27 A20 A28 A37 A01 A04
优秀教师素质(学生调查问卷) 项目
业发展的需要; 6、 接受专门机构或团体监控教学
质量和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兴起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为什么来学校学习? 学生观 学生需要什么?
教师能给学生什么?
为什么当教师? 自我发展观 对教师工作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对自己的发展期望是什么?
“学生眼中的四类教师”
判断教师的优劣—— 除了看他怎样教书(How)外,就是看他为什么要当教
师(Why)。被迫去做和自愿去做的结果不同。
——摘自2004年6月16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 作电视电话会议周济讲话《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加 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实施 —关键在教师、在学校
理念——纲要 标准——教材 教案——课堂
学生收获
教师 专业 发展
理想 课程
现实 课程
据江南晚报2006年3月28日报道,无锡市声讯热线“”工作组 对锡山区几所小学的200多名教师进行了调 查。 据了解,参与本次调查的教师年龄一 半在30岁左右,其余基本在40岁以下,且 女教师占了大部分。问卷从教育制度、社 会期望、学生情况及社会期待等几个方面 对教师进行调查。
怎么做? 研究-实践
一. 追问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过程: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 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如: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 度、自我发展需要等方面。
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培养过程中 职前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开放性。
教师专业品质之一: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什么? 教育观 教育是为了什么?
“奶酪哲学”给我们的启示:
1.总在变化——他们总是在不断地拿走你们的奶酪。 (不要固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2.预见变化——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检讨自 己,认识现状)
3.追踪变化——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看一看它什么 时候开始变质了(不断适应新课程的学习需要)
4.适应变化——尽早丢弃旧奶酪,赶紧去寻找新奶酪。 (抛弃“落后”,领先一步)
5.享受变化——尝试冒险,去享受满变革与挑战的世纪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世纪,世界范 围内的教育变革浪潮也风起云涌,各国不断地 在相互学习、交流与借鉴各种成功教育变革经 验,也在不断思考着不同的教育变革中的共性: 教师与教育变革的关系非常密切。 为什么? 一方面,教师是教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另一方面,教育变革的不断进行,为教师的专 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契机。
唧唧,当他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够及时 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些不同的方面,不论我们的年龄、 性别、种族和国籍如何。
变化使社会上流行奶酪哲学——《谁动了我的奶酪》故事 里的“奶酪”是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追求目标的一种比 喻,它可以是一个目标,一份工作,一种人际关系,可以 是金钱,一幢豪宅,还可以是自由、健康、社会的认可等 等。
教师专业发展
• 主讲:陈其全 • 电话: • 邮箱: • 微信: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第一讲 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
故事中虚构的四个角色: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 哼和唧唧。
嗅嗅,他能够及早嗅出变化的气息;
匆匆,他能够迅速行动;
哼哼,他因为害怕改变而否认和拒绝变化,这会使事 情变得更糟;
高中新课程实验推进规划
时间 2004年秋季 2005年秋季 2006年秋季 2007年秋季
实验省区数 4
起始年级学生所占 比例
13%
8~10
25%~30%
15~18
50%~60%
原则上起始年级全部进入
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认真做 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推广工作
提高认识,进一步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抓住关键,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水平 加强管理,严格规范教材选用行为 分类指导,加大对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支持 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新课程推广机制
2004年秋季:全国范围内有2576个县(市、区)实施义 务教育新课程,约占全国总县数的90%。
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将全面进入新课程。
从2001年起,国家启动的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 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 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 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 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 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 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部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 订完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 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 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 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在教育制度方面,约48%的教师认为教育 改革无从做起。另有47%的教师认为统一 教材、进度和命题使教学没有灵活性,大
深入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什么? 职业-专业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
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专业: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
具有较高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 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 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 获得相应报酬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 为什么? 社会-教育-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推进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2001年9月:29个省(市)42个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 动新课程实验,47万(0.5%-1%)中小学生进入新课 程。
2002年9月:实验规模扩大到570个县(区)、市(其 中省级实验区528个),895万(18%-20%)中小学 生进入新课程。
2003年9月:实验规模扩大到1642个县(区)、市, 3500万中小学生实验新课程。
以谋生为目的的教师 以自傲为动力的教师 以教育为己任的教师 以爱为根本的教师
——摘自《放飞美国》
“细节造就专业”
关注细节-细小、关节、外显 复杂
—教师自身(穿戴、表情、动作、语言) —师-生、师-师、生-生互动、反应与连续行为 —学生及其他人做出的反应(现场、延后) 价值 -情境性、指示性、教育性 -多义性、丰富性、潜在性 研究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