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级4G路由器地震监测系统方案

合集下载

e-lins H685系列3G 4G 5G 路由器规格说明书.pdf

e-lins H685系列3G 4G 5G 路由器规格说明书.pdf

H685系列3G/4G/5G路由器规格说明书H685系列路由器,超迷你机身适合嵌入应用,是伊林思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无线网络需求,采用最新硬件系统平台,使用Linux软件系统引用最新技术研发出来的一款全新的,性能更为优异的物联网无线通信路由器产品。

采用工业级设计标准,它主要应用于行业用户的数据传输业务。

该产品采用高性能的32位嵌入式处理器,内嵌完备的TCP/IP协议栈,同时提供RS串口和10/100/1000M以太网接口。

集成IO端子座,提供串口或者GPIO接口。

串口分别提供RS-232、RS-485、TTL电平接口的透明传输模式,支持的VPN通信功能,采用IPSec/PPTP/L2TP/GRE/OpenVPN等VPN技术,企业级VPN隧道技术和防火墙技术,保证高安全性行业的数据安全,支持自动在线检测,实时动态刷新网络状态,保持链路畅通,产品以性能稳定、体积小、易于安装嵌入、抵抗环境能力强等优点,深受用户欢迎。

支持WEB/Telnet/Console/TR069/NMS管理系统等多种配置方式,其中用户面对的是WEB图形化管理配制界面,管理方便简单。

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产业链中的M2M/IoT行业,如物流快递柜、充电桩、金融、邮政、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环保监测、消防监控、安防监控、水利监测、公共安全、广告发布、供应链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工业控制、地震监测、气象监测、数字化医疗、遥感勘测、仪表监测、农业、林业、水务、煤矿、石化等领域。

公共服务:物流快递柜、充电桩金融:银行储蓄点机房监控,移动性证券交易和信息查询,ATM机通信:电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通信维护人员线路资料查询交通:GPRS/SMS/GPS以及北斗机动车辆监控调度系统;银行运钞车,邮政运输车监控调度公安:公安、110、交警车辆监控调度,公安移动性数据(身份证、犯罪档案等)查询,交警移动通信数据(车辆、司机档案等)查询热力:热力系统实时监控和维护电力:电力系统城市中电网实时监控和自动补偿,远程自动抄表;铁塔监控等;公司:移动办公及管理,其他外勤人员移动性数据查询工业:工业遥感,遥测,遥控信息回报气象:气象数据采集与传输水利:水文监测生活:煤气调压站实时数据采集自动控制,自来水;快递柜;污水管道,闸门、泵站与水厂实时监控维护电子商务:支持B2B、B2C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股票交易等监控: 视频监控, CCTV>>| 主要功能特性>>| 技术参数>>| H685系列路由器型号与版本定义注:1. 在选配DTU功能时,请注明需要RS232口,或者RS485口。

映翰通公司InRouter900系列工业LTE路由器应用方案说明书

映翰通公司InRouter900系列工业LTE路由器应用方案说明书

面向大规模设备联网安全的、可靠的高工业等级InRouter900 系列工业 LTE 路由器应用方案IR900 系列高工业等级路由器是映翰通公司面向工业领域推出的新一代 3G/4G 无线VPN 路由器。

该设备凭借 3G/4G 无线网络和多种宽带服务,提供随处可得的不间断的互联网接入,以其全面的安全性和无线服务等特性,实现多达万级的设备联网,为真正意义上的设备信息化提供数据的高速通路。

IR900 系列路由器具有完备智能的软件功能和全工业级硬件平台,为远端设备提供高可靠、高速、安全的网络接入,支持企业客户快速、轻松完成大规模设备网络的部署和管理。

IR900 系列路由器以其卓越的硬件性能,易于部署和完善的远程管理功能在设备信息化建设浪潮中熠熠生辉。

IR900 系列路由器特别适合大规模的机器联网, 例如:● 智能制造 ● 工业自动化 ● 智慧电力 ● 智能医疗 ● 智能交通 ● 安防刑侦 ● 石油、天然气能源 ● 工业机器人 ● 野外大数据 ● 智慧农业● 数字化生产设备等特性和优势InRouter900 规格书+ 支持4G LTE+ 支持高效完成大规模设备网络部署 + 冗余设计,双SIM 卡,双链路备份,保障 设备网络通信不间断 + 多种动态路由协议 + 支持多端口,可划分VLAN + 支持WLAN + 支持GPS+ 支持 SNMP 及映翰通 Device Manager 云平台,实现高效的远程集中网管 + 用户体验计划,优化服务协助管理 + 全工业化设计,无惧恶劣条件的挑战产品尺寸 (mm)针脚 定义 说明1 RXD 串口 RS232 接收 2 TXD 串口 RS232 发送3 GND 串口 RS232 信号地4 A 串 口 RS485 + 5 B 串口 RS485-6 IN 数字量输入信号7 COM 数字量输入接地 8NC 数字量输出信号 9COM数字量输出接地产品规格InRouter900 规格书CE 、FCC 、UL 、PTCRB 、CCC 、V erizon 、A T&T 、E-MARK 、IC 、IMDA 、RCM订购信息InRouter900 规格书型号编号: IR91X-<WMNN>-<W>-S-<GPS><N1>:模块<WMNN>:无线通讯类型 & 模块<W/空>:WLAN (仅IR915)S:串口类型(仅IR915)<G/空>:GPS(仅 IR915)型号IR912L-TL01IR915L-TL01-<W>-S-<GPS>L:含 4G LTE 模块(For China, LTE CAT4)LTE-FDD Band 1/3/5/8LTE-TDD Band 34/38/39/40/41TD-SCDMA Band 34/39WCDMA Band 1/8GSM 900/1800MHzW: Wi-Fi<空>: 无 Wi-FS: RS232RS485G: GPS<空>: 无 GPSIR912L-FQ58IR915L-FQ58-<W>-S-<GPS> L:含 4G LTE 模块(For Europe, Asia & Pacific area, China, ,LTE CAT4 )LTE-FDD Band 1/3/7/8/20/28LTE-TDD Band 38/40/41WCDMA Band 1/2/5/8GSM 850/900/1800/1900MHzW: Wi-Fi<空>: 无 Wi-FS: RS232RS485G: GPS<空>: 无 GPSIR912L-FS18IR915L-FS18-<W>-S-<GPS> L:含 4G LTE 模块(For North America, AT&T,LTE CAT3)LTE-FDD Band 2/4/5/17UMTS(HSPA+) Band 2/4/5EDGE/GPRS/GSM 850/900/1800/1900MHzW: Wi-Fi<空>: 无 Wi-FS: RS232RS485G: GPS<空>: 无 GPSIR912L-FQ39IR915L-FQ39-<W>-S-<GPS> L:含 4G LTE 模块(For North America, T-Mobile, Verizon, AT&T, LTE CAT6)LTE-FDD Band 2/4/5/7/12/13/25/26/29/30/66WCDMA Band 2/4/5W: Wi-Fi<空>: 无 Wi-FS: RS232RS485G: GPS<空>: 无 GPSIR912L-FQ78IR915L-FQ78-<W>-S-<GPS> L:含 4G LTE 模块(For Australia & South America, LTE CAT4)LTE-FDD Band 1/2/3/4/5/7/8/28LTE-TDD Band 40WCDMA Band 1/2/5/8 GSM Band 2/3/5/8W: Wi-Fi<空>: 无 Wi-FS: RS232RS485G: GPS<空>: 无 GPSIR912P-EN00IR915P-EN00-<W>-S-<GPS> 无 3G/4G 模块无 3G/4G 模块W: Wi-Fi<空>: 无 Wi-FS: RS232RS485G: GPS<空>: 无 GPS例子: IR915L-TL00-W-S-G 5口工业无线路由器,支持FDD网络、GPS定位、WLAN、RS232&RS485、I/O接口注:设备初次登录会提示是否加入用户体验计划,同意后默认接入映翰通云平台,用户可在设备服务>用户体验计划菜单中修改。

4G-LTE工业路由器qca9531 mini V2.0规格书v1.2

4G-LTE工业路由器qca9531 mini V2.0规格书v1.2

用户规格参数手册版本:V1.2概述本文档主要YLX720 工业4g路由器的电气特性、机械尺寸、引脚定义、适用场景本模块适合场景众多,如以下场景:●路由产品●物联网●无线通信●中继●4G-LTE修订记录修订记录累积了每次文档更新的说明。

最新版本的文档包含以前所有文档版本的更新内容。

修订日期版本修订说明2017-05-07 V1.0 第一次发布2019-06-01 V1.1 产品更新修改部分目录1、产品概述 (1)1.1模块简介 (1)1.2主要应用领域 (1)1.3模块特点 (1)1.4模块基本参数 (2)2、硬件介绍 (3)2.1引脚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电气特性 (3)2.3 封装尺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产品概述1.1简介●深圳市云联芯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开发工业应用4G-LTE路由器。

该产品采用QCA9531/4531高通SOC芯片.支持Linux和OpenWRT操作系统及自定义开发,是一体化的802.11 b/g/n WIFI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地适用于智能设备和云服务应用等,包括有线转无线、4G转WIFI、无线摄像头、硬AP、路由器、DTU工业4G路由器、无人售卖机等。

1.2主要应用领域●物联网应用●WIFI智能家居●WIFI 安防监控●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有线转无线●4G转WIFI共享●无线摄像头●硬AP●4G LTE路由器●无人售卖机●便携式WIFI热点1.3特点采用QCA9531/4531方案,尺寸小,性能稳定。

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地震局•【公布日期】•【文号】•【施行日期】2009.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为加强地震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建立安全、稳定、健康的网络工作环境,保障网络运行质量,提高网络服务水平,依据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中震测发〔2008〕140号),组织制订了《地震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办法》,现予印发。

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附件:1.《地震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办法》2.地震信息网络运行日报、月报模板附件1:地震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震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建立安全、稳定、健康的网络工作环境,保障网络运行质量,提高网络服务水平,依据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对各单位网络维护、网络安全、网络服务和网站管理等项工作提出基本任务和要求,各级网络管理和运行单位应统一遵照执行。

各级地震信息网络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地震信息网络运行管理的工作细则。

第三条网络日常运行与维护实行属地化管理。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负责全国地震信息网络运行管理;中国地震局信息学科技术协调组负责网络运行的技术协调与指导;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负责全国地震信息主干网运行的监督、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省级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局直属单位负责本单位辖区内地震信息网络节点的运行管理。

第四条各单位应配备适量的专职技术人员,负责系统管理、数据管理、网站管理、节点维护等工作,保证地震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条通过各级主管部门验收的各级地震信息节点均需按照本办法纳入中国地震信息网络运行和管理,如有增减,需要由本单位网络主管部门向中国地震局信息网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各单位不得擅自停止已纳入运行管理的信息节点的运行。

地震勘探系统设计方案

地震勘探系统设计方案

地震勘探系统设计方案1、数据传输部分根据数据传输量,最大采样时间长度为6秒,最大采样频率为2000Hz,采用24位AD采样,获得每个采样点3个字节数据,按照最大矩阵8000个地质检波器计算,起爆一次记录数据的位数为:6×2000×24×8000=2.304Gbits,要求一分钟之内数据传输完成,其传输有效波特率为:2.304Gbits/60s=38.4Mbps/s。

按照最高传输效率0.8计算,实际传输波特率至少为48Mbpd/s。

如此高的速率的高速传输,不能采用CAN,232,485等低速总线。

必须采用高效率的调制来传送数据。

数字调制有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三种基础形式。

当然也可由这三种基本形式组合成联合键控,例如mQAM调制就是幅度和相位的联合键控。

此外,还有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

mQAM监控利用幅度和相位联合建控,充分利用了波形空间,若采用64QAM,相比来说,一次可以传送6个位的数据,相当于提高6倍。

而对于256QAM则一次可以传送8个位的数据,只需6M的带宽即可传送48Mbps的数据。

故而,高速数据传输采用QAM调制方式传输。

此外,在检波器的电源管理上,通过485总线进行低速通讯,控制处理器管理检波器的工作与否,这样就可以避免高速通讯带来的大功耗。

2、系统整体规划因为整个地震测量系统中,需要连接很多检波器,其排列范围可达到10km,有线通讯很难再10km的长度上达到8M的带宽,所以在整个系统中需要多个“中继站”来传递数传信号,两个中继站之间的连线不超过100m,这样可以保证高速通讯。

当然,QAM调制需要电路将为复杂,并且成本也较高,在几十个至上百个检波器的数据采集,可以采用一个小网络来采集数据,采用其他速度较低的编码类型,电路简单可靠。

将一个小网络的数据汇总,再通过高速通讯,传给车载总控制器。

在整个系统中,系统的供电时最大的问题,检波器阵列较为庞大,如果采用集中供电,总电流将很大,所以得分开采用蓄电池供电。

映翰通InRouter615-S系列增强型工业路由器说明书

映翰通InRouter615-S系列增强型工业路由器说明书

1InRouter615-S 系列支持3G/4G 、Wi-Fi 和链路备份的增强型工业路由器InRouter615-S(简称IR615-S)系列产品,是集3G/4G 网络、虚拟专用网等技术于一体的物联网无线路由器产品,是映翰通公司IR6x5系列路由器的增强版。

该设备凭借3G/4G 无线广域网以及Wi-Fi 无线局域网等技术,提供不间断的多种网络接入能力,以其全面的安全性和无线服务等特性,实现多达万级的设备联网,为真正意义上的设备信息化提供数据的高速通路。

该产品的设计完全满足了无人值守现场通信的需求,采用软硬件看门狗及多级链路检测机制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支持映翰通Device Manager “设备云”管理平台,方便用户远程管理,充分保证了设备管理的智能化。

多种VPN 技术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恶意访问或篡改。

人性化的WEB 配置界面设计,方便用户配置,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使用难度。

多种网络接入、易于部署和完善的远程管理功能在物联网建设浪潮中熠熠生辉。

应用方案IR615-S 系列路由器特别适合大规模的设备联网,应用众多领域,例如快递柜终端分支机构联网商业联网市政供热、燃气阀室水处理安防刑侦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制造光伏新能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应用工业LTE 路由器2导轨安装示意图,可选壁挂和挂耳安装,请参照“快速安装手册”+ 支持4G LTE CAT4高速网络和LTECAT1、CATM 低速网络 + 支持WLAN+ 5个以太网口,WAN/LAN/VLAN + 支持多种VPN 功能+ 多种链路冗余设计,保障设备网络通信不间断+ 负载均衡,有效提升带宽 + 支持SNMP 及映翰通Device Manager 云平台,实现高效的远程集中网管+ 支持高效完成大规模设备网络部署 + 尺寸小巧紧凑,便于安装+ 全工业化设计,无惧恶劣条件的挑战 +● 提供不间断的多种网络接入能力提供快速的LTE 广域网链路,实现业务的连续性和广域网的多样性。

适合地震队的网络管理方案

适合地震队的网络管理方案

另外 , 由于 3个路 由器 同时 工作 , 需 要将 其频 道 分 别设 置 为 1 、 6和 1 1 , 这 样 可以避 免频道 干扰 。 通过上 述设 置 , 获 取密码 后 连接无 线路 由器 , 由 海蜘 蛛动态 分配 I P和 D NS后就 能实 现上 网 。 由于 开启 了负 载均 衡 , 所 以可 以看 到 3条 外 网 线路 对上 网流量 进 行 了分 配 , 各 端 口的 下行 流 量 也
比较 一 致 。 实 际 效 果 如 图 6所 示 。
4 结 束 语
3 其 它 功 能
海 蜘蛛路 由系 统 网络管理 方案 实现 了网络资 源 海蜘蛛系统还有很 多实用 的功 能可供我们使用 。 ( 1 )I P — MAC绑 定功 能 。可 以严 格 控 制局 域 网 主机 , 防止局 域 网用户 随意 改变 自己的 I P地址 来 获 得 非 法权 限或导 致 I P冲突 ; ( 2 )DNS / I P过滤 功 能 。可 以限 制对 一 些 特 定
具有 更好 视 图效 果 的 Go o g l e E a r t h打 开 , 尤 其 当部 署底 图叠合 成具 有 地形 起 伏 的立体 图 时 , 更 能 直 观 地反 映 出 工 区 的 概 况 , 如 图 9所 示 ; 而 在 Go o g l e E a r t h中根 据 影像 图人 工 描 绘 的公 路 、 河 流 等 地 物 特征 的矢量 图形 可 以保 存 为 k ml / k mz 文 件 后 应 用 到 Gl o b a l Ma p p e r中 , 通 过修 改 投 影 得 到各 图形 相
了工 区踏 勘成 本 , 大 大提 高 了施工部 署 和设计 效率 。
参 考 文 献
1 美国 G l o b a l Ma p p e r公 司 . G l o b a l Ma p p e r软 件 操 作 手

地震速报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平台搭建与实现

地震速报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平台搭建与实现

REGION INFO 数字地方摘要:地震速报信息网络系统是地震监测、地震应急的基础,对于即时信息收集、数据采集、地震信息发布等都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论文根据目前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系统与地震速报信息网络系统的关系与现状进行阐述,结合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发布等新思路进行地震速报信息网络系统对外发布结构分析,提出目前地震速报信息网络系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模式,为地震速报信息网络系统奠定了信息发布基础。

整体方案将更高效、更合理、更经济地适用于防震减灾信息发布系统,及时有利地保障民生、经济等各个行业与领域。

关键词:地震速报;信息网络;数据共享一、地震速报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现状(一)什么是地震速报?地震速报是地震监测工作的首要任务,直接体现了地震部门业务工作的成效。

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与繁荣,地震速报信息的显示度和影响面也越来越广[1]。

地震速报是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将发生地震时的地震信息三要素(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快速、及时、准确地进行发布,能够有效地减少相关行业损失,降低广大民众的恐慌心理,更加合理地为各行各业提供可靠保障。

(二)地震速报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计算机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以及各个领域。

防震减灾事业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也与时俱进,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从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从纸质资料到数字资料,从信息滞后到即时信息的报送等,将智能化、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新兴技术手段充分运用于地震信息网络系统中,无时无刻都体现着现代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高效性、客观性和合理性[2]。

目前,我国共有地震监测台站3000多个,这些监测台站实时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

当有地震发生时,能够在2~3分钟内自动判断与计算地震三要素,后期需要人工校正后进行正式发布。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工业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但与此同时,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如火灾、泄漏、爆炸等,工业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工业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系统需求分析1. 实时监测:工业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以及设备状态和工作环境,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2.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功能,通过传感器对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或云端服务器,以备后续数据分析和预警处理。

3. 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应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和算法,预测和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4. 多级预警机制:系统应具备多级预警机制,根据不同的安全风险等级,灵活地设置不同的预警阈值和预警方式,以确保及时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5. 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应支持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使相关人员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对工业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三、系统设计与实现1. 硬件设备:系统的核心是传感器和控制装置。

传感器负责实时采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和算法发出预警信号。

2. 网络架构:系统应采用分布式的网络架构,以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

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将传感器和控制装置连接起来,同时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

CMG-40TDE说明书

CMG-40TDE说明书

CMG-40TDE一体化地震仪培训资料目录1. CMG-40TDE总体介绍 (3)1.1 开箱检查 (5)1.2 接口介绍 (5)1.3 CMG-40TDE初始化 (6)1.3.1 通过网页初始化IP地址设置 (6)1.3.2 通过超级终端初始化IP地址设置 (9)1.3.3 SCREAM软件设置 (11)1.3.3 GPS信号检查 (14)1.3.4 数据存储介质 (15)2. CMG-40TDE安装 (18)2.1山洞安装环境 (18)2.1.1 地点选择 (18)2.1.2 温度稳定性 (19)2.2坑体式安装环境 (20)2.3其他安装环境 (21)2.4具体安装步骤 (23)3. CMG-40TDE传感器部分 (30)3.1 地震计标定 (30)4. CMG-40TDE数据采集器部分 (35)4.1 数据采集器使用 (35)4.1.1 配置窗口 (35)4.1.2 控制窗口 (37)4.2 数据采集器升级 (38)5. CMG-40TDE通信单元部分 (40)5.1 IE浏览器控制和配置数据采集器 (41)5.2 NTP方式对数据采集器授时 (42)5.3 CMG-EAM在线远程升级 (45)6. SCREAM软件 (47)6.1 SCREAM软件主窗口 (47)6.2 波形显示窗口 (49)6.3 SCREAM文件设置 (50)7.问题及解决 (53)8. 接口定义 (55)1. CMG-40TDE总体介绍CMG-40TDE是便携式一体化地震仪,其密封的不锈钢外壳内包含了一个三分向宽频带负反馈地震计、一个24位数据采集器以及一个功能灵活的数据通信和存储单元。

仪器接上电源就是一个完整的测震系统。

图 1CMG-40TDE坚固防水的不锈钢外壳设计非常方便野外安装。

由于传感器内部采用轻便耐用的部件,地震计不需要锁摆,只需要加电,地震计就可以马上记录地面的运动。

此外,地震计在水平平面3度以内不需要重新调零。

地震监测项目无线解决方案

地震监测项目无线解决方案

GPRS地震监测项目无线解决方案
背景描述:
•地震局需要大力发展台网监测信息化、设备的远程监测、监控,从而实现地震数据的快速汇聚,为地震数据后期的分析提供基础。

•大量分布在现场的地震采集器多分布在没有有线网络的无人环境,需要依靠无线通信系统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常年工作。

•由于地震监测数据属于保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加密。

众山RTU
地震采集器
通信服务器
众山
RTU
地震采集器
•高安全性,高可靠性。

•降低成本及风险。

•便于统一管理和维护。

•实现与银行网络的无缝接入。

•支持运营商VPDN专网,保证数据安全性。

•支持VPN(IPSEC/PPTP/L2TP)技术,保证数据安全性。

•支持多种中心段VPN接入设备。

如:CISCO/NETSCREEN/华为等多品牌多型号VPN中心端。

•支持系统扩容,对原有银行生产系统不产生影响。

•支持IPSec、国密、证书导入等。

•兼具有线和无线备份功能,保证可靠性。

•支持RIP、SNMP便于管理。

•强大的网管系统,使所有您想关心的无线设备状态一目了然。

•采用运营商专网+VPN的方式充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支持多种网络接入,供用户自由选择。

•支持系统的扩容与升级。

•软硬件看门狗,自动恢复。

•硬件成本降低,提高系统可靠性。

•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大大减少安装、维护等工作量,节省成本。

•产品工业化设计,工作温度:-20~75 ℃。

SLK-R4008 工业级 4G 路由器使用说明书

SLK-R4008 工业级 4G 路由器使用说明书

SLK-R4008工业级4G路由器使用说明书产品介绍简介:SLK-R4008是一款工业级高速无线4G路由器,基于GPRS/CDMA/WCDMA/EVDO/LTE蜂窝移动网络为用户提供高速无线上网以及无线数据传输功能。

该产品采用工业级32位专用通信处理器,工业级无线模块,LINUX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支持1个SIM卡接口,4个LAN口,1个WAN口,1个USB2.0接口,以及300M WIFI接口,可同时为LAN口设备或者WIFI设备提供上网或者数据传输功能。

同时采用宽温,宽电压输入,并通过电磁兼容性EMC测试,稳定可靠。

已经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产业链中的M2M行业,如自助终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金融、移动POS终端、供应链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智能建筑、消防、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气象、数字化医疗、遥感勘测、军事、空间探索、农业、林业、水务、煤矿、石化等领域。

特征:✓采用高性能全频段蜂窝无线模块✓高性能专用路由芯片✓采用金属外壳设计,保护等级达到IP30,专用于工业级环境✓宽电压输入支持DC6-28V,宽温设计支持-35+75摄氏度工作环境✓采用看门狗设计保证24小时在线✓丰富的频段,支持移动联通电信4G3G网络可选✓丰富的接口,提供1个10/100M WAN口,4个100M LAN口,80211bgn WIFI接口以及1个USB 接口目录第一章参数配置 (4)1.1路由器配置前准备 (4)1.1.1自动获取ip地址(推荐使用) (4)1.1.2设置静态ip地址 (4)1.2登录配置页面 (4)1.3网络配置 (5)1.3.1修改静态登录页面地址 (5)1.3.2SIM卡2/3/4G方式上网 (6)1.4APN设置表 (8)1.4.1国内物联网卡APN参数 (8)1.4.2普通流量4G卡APN,一般无需任何设置都可以正常上网: (8)1.4.2通用3G网络APN参考如下:(如果您是3G卡必须按照如下表格设置) (8)1.5DHCP服务器 (9)1.6WAN口设置 (9)1.6.1DHCP客户端 (9)1.6.2PPOE拨号 (10)1.6.3静态地址 (11)1.6.4关联Lan(将WAN口转化为LAN口) (11)第二章防火墙 (12)2.1防火墙开启与关闭 (12)2.2DMZ设置 (12)2.3端口转发 (14)2.3内网穿透(frp) (16)2.3.1添加TCP代理协议 (21)2.3.2添加STCP代理协议 (23)2.3.3添加UDP代理协议 (30)2.3.4添加HTTP代理协议 (31)第三章VPN(虚拟专用网) (33)3.1PPTP VPN (33)3.2L2TP VPN (34)3.3OPENVPN (35)第四章基本管理(设备管理) (37)4.1诊断 (37)4.2时间同步 (38)4.3语言设置 (39)4.4升级固件 (39)4.5恢复出厂设置 (40)4.6设备重启 (41)4.7页面退出 (41)第五章无线WIFI (42)5.1WIFI无线AP (42)5.2WIFI无线客户端 (43)第一章参数配置1.1路由器配置前准备完成硬件安装后,在登录路由器的Web设置页面前,您需要确保管理计算机已安装了以太网卡。

微地震监测方案

微地震监测方案

微地震监测方案1. 简介微地震是指地震震级小于2.0的小型地震活动,这种地震活动虽然震级较低,但是对地下结构的变化可以有敏感的反应。

微地震监测方案旨在通过监测和分析微地震活动,了解地下构造的变化和相关地质过程,为地质灾害预测、资源勘探和地下工程提供依据。

2. 微地震监测原理微地震监测基于地震学原理,主要利用地震仪器记录微量地震活动。

地震仪器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组件:地震传感器、数据记录仪和数据通信系统。

地震传感器用于感知地面的微动,将地震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送至数据记录仪。

数据记录仪负责记录和存储地震事件的数据,通常以数字形式进行存储。

数据通信系统用于传输地震数据到地震监测中心,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微地震监测流程微地震监测流程主要包括地震台网布置、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和解释等步骤。

3.1 地震台网布置地震台网布置是微地震监测的第一步,合理的台网布置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监测效果。

布置地震台网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台站间距:合理的台站间距可以确保覆盖监测区域的地震活动;•台位选择:选择地形开阔、地质稳定的地点,避免干扰;•台网密度:根据监测需求和地质背景确定台网密度。

3.2 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是微地震监测的核心环节,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和数据质量控制等步骤。

•数据收集:通过地震传感器采集地震事件的数据,并传送至数据记录仪;•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分段等预处理步骤,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性;•数据质量控制:检查数据质量,剔除采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异常数据。

3.3 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分析和解释是微地震监测的最终目标,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地下结构的变化和相关地质过程。

•数据分析:利用地震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地震活动的震级、震源参数等重要信息;•数据解释: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地质背景和相关资料,解释地震活动与地下构造的关系,深入了解地下构造和相关地质过程。

基于4G网络的无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工程勘察现场管理中的应用项目总结报告

基于4G网络的无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工程勘察现场管理中的应用项目总结报告

《基于4G网络的无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工程勘察现场管理中的应用》项目总结报告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 基于4G网络的无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工程勘察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立项时间:项目编号:BY2015070-07项目负责人:主持单位:合作企业:项目经费:60万元,其中省拨专项经费30万元,单位自筹30万元。

主要研究内容:1、研发服务于工程勘察现场工作的无线智能视频监控设备。

2、研发工程勘察现场视频智能分析软件系统,实现工程勘察现场视频的智能分析。

3、实现工程勘察现场视频的云端储存与异地共享。

4、开发工程勘察视频智能分析客户端。

二、项目实施情况本项目组成了由东南大学教师和研究生以及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

东南大学主要负责智能视频监控设备的架构、分析软件编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工作,与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合作,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应用。

项目组成员分工明确,定期召开交流讨论会,按照既定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有序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并对研究生、企业员工等相关研发人员开展交流与培训,并在学术年会和相关行业协会会议上进行宣讲,为新技术、新方法在传统的工程勘察领域的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项目的各项指标顺利完成。

- 1 -经过校企双方联合攻关,本项目开发出了无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工程勘察现场管理系统,并实现了设备优化选型及相关配套技术研制;给出了关键设备的技术指标,解决复杂环境条件下,高清视频的采集问题;提出了现场移动施工条件下,视频的前端储存、云存储方案,构建了使用方便的视频存储设备,实现了工程勘察现场视频的云端储存与异地共享;研究了现场视频现场实时巡查系统,能有效及时发现工程勘察工地的与视频分析;研发出了钻孔视频采集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图像畸变等,为进一步的视频智能分析奠定基础;开发了工程勘察现场视频智能分析软件系统,实现工程勘察现场视频的智能分析,能通过对视频的智能分析,获取钻孔深度等工程勘察现场跟踪关键质量控制参数。

地震监测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震监测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震监测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及时准确地监测地震活动并提供预警,地震监测网络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地震监测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我们将讨论地震监测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仪的工作原理和数据采集方法。

然后,我们将介绍地震监测网络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和存储、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最后,我们将讨论地震监测网络系统的实现过程和实用性。

1. 引言地震是一种突发自然灾害,具有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地震监测方法主要依靠地震仪和专业人员的观察,但其有时效性不足和观察范围有限。

因此,地震监测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地震监测和预警。

2. 地震监测的原理和方法地震监测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地震仪测量地震波的传播和强度。

地震仪通常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组成。

传感器负责感知地震波的震动,并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数据采集单元负责采集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和传输。

数据处理单元则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地震监测网络系统的架构设计地震监测网络系统的架构设计关键在于确定合适的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和存储策略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传感器网络是地震监测网络系统的基础,可以通过地震仪的布设实现。

数据传输和存储策略可以选择有线或无线方式,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可以借鉴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自动化的地震监测系统。

4. 地震监测网络系统的关键技术地震监测网络系统涉及到多个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等。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地震波的感知能力和数据采集的精度。

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的选择需要考虑网络带宽和数据容量的需求,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地震监测的准确度和预警能力。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能力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能力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能力时刻:2020-01-19 10:48:48 来源:秦飞2020年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地域的8级特大?震灾害,牵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地震灾害给汶川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庞大的损伤,6万多鲜活的生命离开了咱们,无数栋衡宇变成瓦砾,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地震造成的伤痕可能需要中国人民花费十数年的时刻去抚平。

痛定思痛,在捐钱捐物,尽一份一般人的微薄之力之余,如何能够更有效的奉献出自己的能力成为围绕于作者脑海,久久挥之不去的念头。

作者效劳于无线传感器行业连年,对其技术及应用小有心得。

在将连年与地质灾害相关项目整理以后,终于有此篇文章问世。

技术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最初是美国军方提出用以进行战场环境监测的新技术,将大量的廉价传感器节点遍及指定区域,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回监控中心,监控区域内的所有信息就会尽收观看者的眼中了。

该打算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承担研究任务,在初期产品完成后由美国Crossbow科技公司负责民用推行。

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于传统的网络,其最明显的特色能够用六个字来归纳,即“自组织,自愈合”。

自组织是指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不像传统网络需要人为指定拓扑结构,其各个节点在部署以后能够自动探测邻居节点并形成网状的最终汇聚到网关节点的多跳路由,整个进程不需人为干与。

同时整个网络具有动态灵活性,在任何节点损坏,或加入新节点时,网络都能够自动调剂路由,随时适应物理网络的转变。

这确实是所谓的自愈合特性。

这些特点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去监测人力难以抵达的恶劣环境。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所有通信设施中断,在后期只能依托人力对余震、山体滑坡、堰塞湖等进行检测,效率低下,且缺乏量化数据进行科学分析预测。

若是在灾区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体积大多小巧,Crossbow公司的Mica 系列节点仅为两节五号电池大小,电池供电能够保证数月工作时刻,不需现场拉线供电,超级方便在应急情形下进行灵活部署监测并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形。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方案厦门四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目录一、概述 (3)1.1 设计背景 (3)1.2 需求分析 (3)二、系统总体设计 (3)2.1系统组成 (4)1)数据采集系统 (4)3)数据传输系统 (4)4)数据处理系统 (4)5)监测预警系统 (4)7)其它辅助系统 (5)2.2系统拓扑图 (5)三、监测基本内容和方法 (6)3.1 监测内容 (6)3.2 监测方法 (7)3.3 监测周期 (7)3.4 监测频率 (7)四、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7)4.1自动雨量监测站 (7)4.2深部位移监测站 (9)4.3地表位移监测 (10)4.4地下水位监测 (11)4.5 地声传感器监测 (12)五、平台软件系统 (13)1、数据采集软件功能模块 (14)2、数据处理软件功能模块 (14)3、数据展示功能模块 (14)4、预警信息发布功能模块 (16)一、概述1.1 设计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

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1.2 需求分析随着现代化测绘仪器和技术的出现,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取得一些进步,但与这种设备配套的随机软件较少,且不太合乎我国的测量规范,实际使用非常不便,使得很多地质灾害监测单位依然采用人工操作、全站仪自动精密照准、人工记录、人工计算这种传统方式,外业观测完成后,内业整理数据往往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使得监测的数据不能够实时反映地质灾害的状态。

另外,地质灾害发生前,往往是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传统的变形监测不能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不以保障。

在此背景下,需要建立一套集远程测量、远程数据自动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预测预报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水平、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能力、分析和预测预报效果。

防震减灾中心智能化建设方案

防震减灾中心智能化建设方案

物联网技术
实现地震监测设备的实时数据 采集和远程控制,提高监测效 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于地震预警、灾害评估、 应急指挥等领域,提升防震减
灾的智能化水平。
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数据加密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 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访问控制
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对不同用 户和数据设置不同权限,防止数据泄 露和非法访问。
数据中心服务器
用于存储、处理和分析地震数 据,具备高性能计算和存储能 力。
备用电源设备
确保在电力中断情况下,硬件 设备能够持续运行。
网络拓扑图展示及解析
核心交换机连接各个区域交换机,构 建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实现数据的高 速传输。
地震监测仪器和数据采集器通过无线 网络或有线网络接入区域交换机,实 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指挥调度平台
建立可视化的指挥调度平 台,实现对应急救援行动 的实时监控和指挥调度。
协同会商机制
建立多部门、多机构之间 的协同会商机制,提高应 急救援的协同效率。
灾害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
1 2
灾害快速评估
利用遥感、GIS等技术手段,对地震灾害进行快 速评估,为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辅助决策支持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指挥员提供 辅助决策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验收流程
组织专家对设备进行验收,检查设 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满足使 用需求等,确保设备能够正常投入 使用。
软件系统开发与集
05
成实施方案
软件系统开发计划安排
需求调研与分析
深入了解防震减灾中心业务流程,明确 用户需求,形成详细的需求文档。
系统开发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地震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自然灾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地震监测对于预防这种灾害的发生至关重要。

传统的地震监测方式主要依赖于地震仪等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往往需要铺设连续的电缆和进行复杂的安装工作,难以实现对全区域的监测。

现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有效的地震监测手段,具有简单易用、省时省力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和优势。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又称传感器阵列,是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每个节点都有感知、处理和通信的能力,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协议相互连接。

传感器节点可以同时感知多种参数,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等,可以对目标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冗余性和分布式结构的思想。

在传感器节点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可以传输或者接收数据,相互之间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相互协作,构成一个自主的adhoc网络。

当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自动接手任务,保证网络的健壮性和稳定性。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地震监测系统,主要是通过布置许多传感器节点在地面上,监测地震发生时的相关参数,包括地震波、烈度、地表运动等。

传感器节点之间的信息可以通过自主协调进行传输和处理,实现对整个地区的地震情况的实时监测。

在地震监测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地震监测提供了以下的应用:1、实时监测地震信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地震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地震发生的各个指标,如震源位置、震级等等。

通过传感器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关于地震的准确、详细的信息,实现及时发布和预警。

2、远程和离线控制传统的地震监测设备通常依赖于人员在设备现场进行操作和监控,难以实现远程和离线控制。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地震监测系统利用蜂窝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实时、远程和离线控制。

运用这种技术,即使站在地区远离设备的操作终端,也可以对地震监测设备进行远程和离线操作,使地震监测更加方便和高效。

基于GPRS网的地震前兆地声监测系统的研究

基于GPRS网的地震前兆地声监测系统的研究

全球每年耍发生 50万次地震 , 0 绝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小地霹 , 大地震相对较少 ,其中 6 以上强震每年发生 1 次一0 次 , 级以上大 级 O 20 7 震平均每年 l 次 。 8 达到 8 级或 8 级以上的巨大地 震每年 平均 12 次。 中 国是全球大陆地震灾害最严重的 国家之一 ,地震和地震灾害问题是我国 减轻 自然灾害 、 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发展 , q 特另是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严重 的地震灾害给社会公众带来 了对防震减 灾的强 烈社会需求 。而通过地震预报和在预报基础上的震灾防御是实现 地震减灾 的最基本途径 。因此 , 地震预报是人类面临的最古老的问题 , 也
水平或最终实现地震预报的有效途径可能还是持 续地 寻找地 震前兆。必 须在主震发生前观测到可识别的地震前兆 , 地震 预报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 根据 ISE 地震预报分 委会 ( . s,91的定义 。 API MWy 19 ) s 地震 前兆是在 主震 发生前在环境参数 中能定= 最观测到的变化 , 并认 为是 与这 个主震 的孕育 过程有联系的。 由于地 震监测台站大多地处偏僻, 有线传输 网络无法全部覆盏 , 同时 有线网络费用较高。 目前 , 绝大多数地震监测 台站在记录采集方面采用 电 话拨号传输地震波的传输模 式 , 样无法实现地震记录 的 自 实时传输 , 这 动 无法实现及 时确定震源和震级 , 法采用大 容量 自动存储技术 , 无 也无法实 现实时数据共享和移动监测。 十五” “ 规划里 。 中国地震局明确要求所属监 测台网必须实现实时 、 录不 间断传输 , 全记 并将建立与地震记录采集相适 务员 的计算机则采用在计算机中配置 双硬盘 , 一个硬盘用于连 接政务 内
维普资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业级4G路由器地震监测系统方案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4G网络的地震监控系统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案,简要介绍了4G技术的基本知识,描述了4G无线传输应用于地震监控系统的实现方法。

一、前言
地震监测行业具有网点多、布局分散的特点,将各采集点的数据实时上传到中心监控端进行分析预测是地震监测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对于突发事件的预测及震后的监测都至关重要,而对于每监测点数据的采集通过有线网络传输来实现是不切实际的,根据地震监测行业的特点,依托
4G/3G网络和INTERNET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先进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进行建设,为地震局提供完善的远程、实时、交互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监测设备状态及数据分析功能。

下面我们以4G为例,根据该项目的要求,我们厦门才茂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为该项目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网络结构
下图为整个系统方案的网络结构图:
如上图:各个台站的测震设备通过以太网口与无线路由器CM520连接,CM520-8上电后按照监控中心网络管理员的生成的vpn配置,向监控中心internet上的VPN Router发起VPN连接,当中心端路由器通过认证检测后,会为下端的CM520-8分配一个私有IP地址、在vpn建立后,各个台站监测数据自动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自动生成数据文件并存入数据库;监测中心通过远程设置各台站数字采集器的工作状态和参数,监测各台站数据的接收情况及运行情况,实现了对各台站的统一管理;并且为地震前兆监测数据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

vpn隧道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随时对收集到的测震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等。

三.主要功能简介
中心监控,震波采集当厦门才茂路由器C M 520-8与中心端VPN Router成功建立vpn后,中心端可以与下端测震设备实现点到点的通讯。

如下图:
假设中心网络IP地址网段为监测点1的IP地址网段为CM520的IP地址为此时中心端监控站可直接采集到测震设备(本例中为中的数据,同时中心端的工作人员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
远程维护功能位于中心在Internet上的VPN Router具有VPN接入功能.负责维护此网络的管理工程师可设置不同的配置和访问权限,通过这些配置可以让各个网络间互相通信.利用其功能,我们可以让出差在外的技术工程师或管理员通过internet使用VPN连接至监控中心、并通过中心的VPN Router访问下端的测震设备.
维护此网络的管理工程师按照要求为需要的人员分配帐号,密码、路由策略,身份有效期等、即可保证安全性.
这种模式为我们提供一种灵活,安全的机制随时监测现场设备.假设这么一种情况,当工程师出差在外,此时需要采集监测点1的震波数据时,监控中心的网络管理工程师可临时为该工程师生成一个vpn策略,允许其拨入vpn到监控中心、并设置到监测点1的路由.生成配置后,该工程师收到配置,通过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或PC先拨号到Internet,然后以vpn方式接入到监测中心、运行配套的震波采集软件就可以收到监测点1设备采集的数据.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后,工程师拆掉vpn连接,监控中心的网络管理工程师删掉该工程师的临时设置。

四.特点及优势
本方案必须具备的环境和设备及软件如下:中心能接入Internet,具有公网IP;具有已开通数据业务的中国移动SIM卡:1张现场点、开通短信的中国移动SIM卡一张;中国移动4G网络信号覆盖现场;CM 520-8 1台现场点;VPN Router 1台(中心端;推荐使用Cisco或Netscreen等中高级vpn接入防火墙及路由器)数据采集站,配套的采集软件(根据客户监控需求而定)。

技术参数如下:4G网络接入,通信速率上行平均20Mbps ,下行60~70Mbps;Icmp平均延迟600ms;PPTP+MPPE和IPSEC+L2TP vpn接入。

五.总结:
依托运营商4G网络,无线接入Internet,无须铺设接入Internet通信电缆,无须维护网络测;PPTP+MPPE和IPSEC+L2TP VPN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设备统一性:对于不同的采集设备使用相同的通信设备CM 520R避免了不同设备可能带来的兼容性问题以及以过多的通信设备操作及维护;
2、无需二次开发:为客户节约了成本,减小技术难度,缩短建设周期,提高了竞争力;
易用性,可操作性强:WEBTELNET串口界面方便用户的配置和管理,降低了日常维护人员的操作难度;
3、方案领先性:以太网数据传输是一种发展趋势,而VPN技术将很大程度的替代掉传统专线技术;将串口通信转换为以太网通信是串口设备实现远程通信的一个优选方案;
4、通信设备一次性投资:由于CM 520R是标准以太网通信设备,支持当前流行的路由协议及vpn 标准,因此完全满足以太网通信功能。

如果有以太网通信功能的扩展,通过具有本地及远程升级的功能,只需升级CM 520R内部firmware即可完成通信设备的功能扩展;
5、本地扩展性强:当现场增加采集设备,只需将其接入已有CM 520R 4G Router即可完成网络通信,无须再为新增的采集设备添加通信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