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发展史

合集下载

黎锦织造流程

黎锦织造流程

黎锦织造流程黎锦是中国传统的织造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黎锦织造流程繁琐而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匹精美的黎锦面料。

下面将详细介绍黎锦织造的流程。

一、选线黎锦的选线是整个织造流程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选线需要根据所要织造的黎锦图案的复杂程度和色彩搭配来选择合适的线材。

传统的黎锦线材有丝线、金线、银线等,现代的黎锦线材则更加多样化。

二、绞线绞线是将选好的线材按照一定的规格进行绞合,以增加线材的强度和稳定性。

绞线需要注意线材的均匀和紧密程度,以及线材的拉力和弹性,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织造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图案设计黎锦的图案设计是整个织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设计师需要根据黎锦的传统图案和纹样,结合现代时尚元素,进行创新设计。

图案设计需要考虑黎锦的织造工艺和线材的特性,以确保最终织造出的黎锦面料具有良好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四、织造准备在进行实际的织造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将绞好的线材放入织机的纬纱筒中,然后根据设计图案的要求,调整织机的参数,包括纬密度、经密度和织布速度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织造所需的辅助工具和设备。

五、织造织造是整个黎锦织造流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织造过程中,织机根据设计图案的要求,通过上下往复移动的织机梭子,将经纬线交织在一起,逐渐形成黎锦面料的图案和纹理。

织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织布的张力和速度,以及线材的供给和调整,以确保织出的黎锦面料质量优良。

六、整理织造完成后,需要对织出的黎锦面料进行整理。

整理包括切割、熨烫、翻边等工序,以使黎锦面料更加平整、光滑,并提升其质感和品质。

七、检验织造完成的黎锦面料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检验包括对面料的色彩、纹理、强度等方面进行检查,同时还需要进行洗涤和耐磨测试等。

只有通过了检验的黎锦面料才能进入后续的加工和销售环节。

八、加工和销售织造完成的黎锦面料可以进行各种加工,如裁剪、缝制、印染等,制成各种黎锦制品,如服装、家纺等。

编织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编织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编织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广州搬家公司【内容摘要】编织艺术有着独特的韵味,展现了超群的技术,饱含了民族文化气息。

在中国平面设计寻求本土特色发展之路的今天,其无疑可以提供丰富而宝贵的图形资源以借鉴。

因此,在现代创新背景下,懂得汲取其精华,才能更好地继承、发扬传统,使之与现代设计、现代社会更好地共存。

【关键词】编织艺术包装设计图形文化传承编织艺术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种利用多种材料与手工艺相结合来体现美的形式。

包装设计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艺术,为社会文明发展带来前进的动力,并注入新的力量。

在各国文化交流更为密切的同时,包装设计也因民族文化交流呈现出多种形式,所以不能忽略本民族传统文化,应使之具有传承性,代表民族时代特征。

一、编织艺术与包装设计(一)什么是编织艺术古人将编织视为一种技术,更视为一种母与子、夫与妻之间表达感情的方式,编织的是女人心。

“男耕女织”一词便是最贴切的体现。

如今,经过了千年的传承,编织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工艺,也因越来越丰富的材料种类成就了多元化的风格,并且在不断的创新中与现代生活节奏相融合。

(二)什么是包装设计包装,最初的意义是指对产品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包装设计是为了让产品在受保护的同时看起来更加美观,增加消费者购买使用的欲望,从而更好地实现商品价值。

这就要求现代包装的目的从单纯地保护商品,演变成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促进销售的有力手段,从而肩负起更多的使命。

[1]二、对编织艺术的了解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

据《易经?系词》记载,旧石器时代,人类即以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罟(网状兜物),内盛石球,抛出以击伤动物。

海南省黎族的黎锦拥有30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纺织史“活化石”。

早在春秋时期,《尚书?禹贡》中就有记载。

中国编织工艺品主要有竹编、藤编、草编、棕编、柳编、麻编6大类。

丰富多彩的图案大多在编织过程中形成,有的编织技法本身就形成图案花纹,如编织、包缠、钉串、盘结等。

有的还运用布贴、刺绣、蓝印花布、绒绣等工艺,使之更为多彩。

介绍海南黎锦,简单的句子

介绍海南黎锦,简单的句子

介绍海南黎锦,简单的句子
海南黎锦是一种具有浓郁南国风情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绝伦、图案丰富、色彩鲜艳而享誉海内外。

下面简要介绍海南黎锦,共计10条:
1.海南黎锦是海南省本地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黎锦的图案十分丰富多样,大都以花鸟、人物、器物等为主题,在这些主题之下,还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如祥云、莲花、小龙等。

3.黎锦织品字母密麻、花型纷繁,喜好红、黄、绿、蓝、紫这些鲜艳的颜色,并且采用锦线或绸缎、麻布等材料编织而成。

4.黎锦织物的样式也非常多样,千姿百态。

如铺盖、衣等随身用品,还有地毯、桌布等生活用品,还有壁挂、帷幔等陈设品。

5.在黎族的民间传说中,传统的黎锦织法由天女所传授,因此黎锦常被称为“天女织锦”。

这样的传说为黎锦增添了神秘而又美丽的色彩。

6.为传承和保护黎锦文化,海南省成立了黎锦艺术研究所,研究和保护海南黎锦文化。

7.黎锦织品可以为人们的家庭生活再添一份浓郁的文化气息,也可以为旅游者带
来独特的购物体验,让大家了解到海南本地的文化艺术。

8.黎锦是中国馆内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目前已经远销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极大推进了中国的手工艺品走向世界的发展。

9.黎锦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认为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之一,受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10. 黎锦织品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海南黎族民间文化艺术,更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历史和文化传统。

黎族服饰

黎族服饰

海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黎族服饰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

黎族妇女精于纺织,黎族家庭手工业纺织技术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代其棉纺织就领先于中原,“黎锦”、“黎单”闻名于世,黎族服饰体现了南太平洋区域服饰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黎族服饰文化。

黎族服饰,主要利用海岛棉、麻、木棉等原料织缝而成。

有些地方用“树皮”(野生麻类),作为纺织原料,这种“树皮”从山上采剥回来,先放在河里浸数天,将表皮用薄竹片刮除再放到锅里煮熟,晒干后再拆成丝,然后搓成细线,用来织布。

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远远领先于中原汉族,元朝黄道婆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掀起了被海内外学者称誉的持续数百年的“棉花革命”,使棉织品取代麻织品成为生活必需品,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

古称"吉贝"布、"崖州被"、"棉布",是黎族的一种特色花布,远在春秋时期就盛行,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

黎族服饰,过去绝大部分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

其染料以采集植物为主,矿物为辅。

青、绿、蓝等颜料多用植物叶子制成,黄、紫、红等色彩利用植物花卉加工而成,棕色是利用树皮或者根块切成碎片后投入少量石灰(溪河螺自烧而成的石灰)煮水制成。

着色时,将布料、线团放在染缸中浸数回,使其均匀,料身染上色彩后,变得坚挺,因为植物颜料,自身都含有胶质,既是染料,又是浆料。

、黎族民间的纺织工具有轧花机、弹棉弓、捻线纺轮、脚踏纺车、绕线架、撷染架、踞织机等。

虽不复杂,但所生产的棉织工艺品却驰名中外。

尤其是“双面绣”最为出色,多作为上衣的装饰,如衣侧花,后背花等。

也有的为了突出织花的花纹,在它的沿边加绣彩线。

图案多是信手绣出,不用摹描。

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平日喜闻乐见的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以及几何纹等。

但不同地区有所侧重。

黎族文化

黎族文化

符号与记忆--黎族文化在五指山酒店的体现与表达一.黎族文化的概述黎族是一个聪颖、智慧的民族。

要了解他们的历史和现状,就必须走向田野,因为这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有很好的记忆力,往往是通过口耳相传的记忆来传承生活经验的历史。

黎族是海南岛的先住民族,黎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最绚烂夺目者即为黎族织锦。

二.黎锦概述传统意义上的黎锦是长期以来人们对黎族棉纺织工艺品约定俗成的尊称,指的是黎族妇女使用原始纺织工具和天然原料经过纺、染、织。

绣工序而织成的一种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的棉纺织品。

根据制作用途的不同,黎锦可分为筒裙、龙被、黎单等大件,以及头巾、腰带、挂包等小件。

三.黎锦制作技艺黎族织锦图案的工艺制作,主要以纺、织、染、绣四大工艺组成。

纺包括错纱、配色、综线、攀花等;织是指用踞腰织机采用通经断纬的纺织方法织出各种花纹图案,利用纬线色彩的变化使得图案丰富多彩;染主要是指纹纱染线,然后用彩色纬线编织出色彩斑斓的筒裙图案,绣是指黎族妇女用彩色线在棉、麻等布料上所刺绣出来的各种图案。

1、纺织原料:主要是麻类和棉类,黎族妇女一般使用当地盛产的海岛棉、木棉、麻纤维等。

2、染色原料:黎锦染料以野生植物类染料为主,动物类、矿物类染料为辅。

四.黎锦纹样研究黎锦分润、哈、杞、赛、美孚五大方言介绍了黎族男女服饰的基本情况,各方言服饰及其纹样的差异,认为润、赛黎纹最为丰富、美孚黎服饰“平凡而没有风趣”、杞方言纹样多为“几何形图案”,哈方言纹样“最简单的”。

五.润方言黎锦筒裙纹样润方言妇女织锦图案,主要以人形纹、龙纹、鸽纹为主,其他动物纹、植物纹以及花卉纹为辅。

他除了筒裙织制有丰富多彩的花纹图案外,上衣的图案最为普遍,一般以白布做底,然后绣上红、黄、黑色做垂直线,把黎锦图案重发现,重创造、追求情趣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润方言黎锦筒裙在黎族各方言中最短,素有“超短裙”之称,上下长短一般在18厘米—30厘米之间,群围(腰围半径)30厘米—40厘米左右。

黎族织锦社会调查报告

黎族织锦社会调查报告

黎族织锦社会调查报告摘要: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黎族,自称“赛",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岭南民族的一支。

黎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海南岛的中部和西南部,也有黎族汉族杂居的。

黎族的工艺美术,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纺织工艺了。

海南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对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纺织尤其独具匠心。

我的学校在海南国兴中学,那是少数民族学校,再次,我就通过暑假的社会实践以及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海南黎族的纺织工艺-—黎族织锦。

关键词:黎族黎族织锦海南一、调查情况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海南大学生返乡支教活动,这次返乡支教,主要是去比较海南比较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支教,而我在的支教地点是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

在那里我接触了黎族本地居民,在我的学生中也有好几位是当地黎族居民。

由于我的高中学校是少数民族学校,每年农历三月三都会举行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对此,我也对黎族文化产生很大兴趣。

黎族三月三在汉族地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跳竹竿舞,我也经常参加竹竿舞比赛.但是,这次调查我最感兴趣的是黎族织锦。

原因很简单,我高中学校与俄罗斯某校交流,校长互换的礼物不是竹竿二十黎族织锦.所以,我把我在学生之间了解的黎族织锦和所查的资料整理所得这篇报告。

二、黎族织锦黎族织锦,一般包括挑花、刺绣、扎染(古称绞缬染)和蜡染等民族工艺。

在海南黎族地区,无论走到哪一个村寨,都可以见到一件件出自黎族妇女之手的筒裙、上衣、头帽、花帽、花带、胸挂、围腰、挂包、龙被和壁挂等精美的织绣艺术品,丰富多彩的图案,美不胜收。

这些工艺精巧的作品,集中反映了南国乡土的独特风韵,因而驰名古今中外。

黎锦不仅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其中更蕴涵着浓厚的古老原始的中华文化. 图一:黎族少女穿着黎锦服饰我这次的社会调查就是研究黎锦的文化内涵、历史起源及其发展前景。

三、黎锦的历史黎族织锦(简称“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

黎族织锦工艺存续了二千多年。

海南黎族黎锦开题报告

海南黎族黎锦开题报告

海南黎族黎锦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海南黎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

其中,黎族黎锦作为黎族文化的一部分,被公认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

黎锦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鲜艳的色彩,闻名于世。

然而,由于现代工业化的影响,黎锦的生产和传承面临严重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对黎锦进行深入研究。

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海南黎族黎锦的深入研究,探索黎锦的历史渊源、传统工艺和文化内涵,以及其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研究黎锦的独特之处和传统技艺,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黎族文化、传统工艺和海南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深入了解黎族黎锦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工艺,包括纺织、染色以及纹样的织造过程;(2)了解黎锦在文化和宗教方面的内涵,以及黎锦与黎族社会生活的关系;(3)探索黎锦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情况,包括现代设计和销售渠道的创新。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和访谈等,以获取全面而准确的研究数据。

具体方法包括:1.文献资料收集: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历史文献、民俗资料以及相关研究论文,对黎锦的历史、工艺和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

2.实地调研:前往海南黎族聚居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深入了解黎族黎锦的生产和传承现状,同时与相关从业者和传承人进行访谈,获取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3.数据分析:对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总结黎锦的传统工艺、文化内涵以及当代传承的问题和挑战。

4.研究成果展示: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并通过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分享研究成果。

4. 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将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结果:1.对黎族黎锦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工艺进行系统的梳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2.揭示黎锦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探讨其与黎族社会生活的关系。

3.分析当代黎锦传承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发展建议。

黎锦

黎锦

黎锦歌声嘹亮,舞步动人,几千年前,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部落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海南岛这块富饶的土地,从此一部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便开始在动人的歌声中上演、流传。

生活如同种子,在海南岛的每一个角落,都顽强地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从最初的安身立命到千年不绝的繁衍生息,一个古老的民族——黎族,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生命之路。

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天地自然相濡以沫,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历史。

黎锦的历史至少在3000年前,黎族妇女就已经掌握植物柔韧纤维加工和纺织技术,成为黎族纺织工艺的源头。

千百年来,黎族先民利用植物纤维纺织经历了从无纺布(树皮布)到麻纺织品最后到棉纺织品的过程,黎族的纺、染、织、绣技艺到了宋元时代更是突飞猛进,从自然的素服到五色彩服,直到朝廷贡品龙被的出现,将黎锦技艺推向巅峰。

黎锦的概念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些灿若云霞的织品就是黎锦,它是海南黎族人民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花或其他种类的棉花做纬线,苎麻纤维做经线,以纺、染、织、绣为主要四大工艺,用天然植物色素作颜料,纺织而成的一种特色花棉布。

黎锦特点在全国众多的纺织品中,如果说蜀锦用丝绸把自己表现的富贵华丽,那么黎锦可以说是用棉纺线把自己的精美推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

黎锦制作精美,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粗放,配色调和,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

黎锦的图案黎族是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聪明的黎族人民采用图画描述的方式来记录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黎锦在这里不单单是绚烂的纺织品,它更大的意义是充当着黎族史诗的角色,记载着黎族的繁衍变化。

它们犹如形象具体的文字,纪录了黎族的历史,堪称黎族文明的活化石。

您看,这幅黎锦描绘的是新娘出嫁,再现了黎族结婚的场面。

而这幅黎锦描绘的是舂米,表现了黎族妇女舂米的情景。

还有这幅黎锦描绘的则是黎族百姓的家园,展现了黎族人民的生活环境。

另外,它的图案除了反映黎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情景外,还可以展现出黎族人民信奉万物有灵,盛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意愿,表达了黎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暑期社会实践黎锦

暑期社会实践黎锦

随着暑假的到来,我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的热情,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探寻黎锦文化,传承民族瑰宝”,旨在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深入了解黎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民族艺术。

一、活动背景黎锦,又称黎族织锦,是黎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古老的手工织锦技艺。

它以其独特的图案、绚丽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被誉为“东方的刺绣艺术”。

黎锦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黎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民族文化的象征。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机器生产取代,黎锦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采取措施,加强黎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活动过程1. 学习黎锦制作技艺在活动开始,我们首先参观了黎族织锦工艺展示馆,了解了黎锦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图案寓意。

随后,我们跟随黎族织锦传承人学习黎锦的制作技艺。

从选材、纺线、染色到织造,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在传承人的指导下,我们亲自动手体验了黎锦的制作过程。

虽然一开始手法生疏,但在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中,我们逐渐掌握了织造技巧,感受到了黎锦的魅力。

2. 走访黎族村落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黎锦文化,我们来到了黎族村落进行实地考察。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了解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和传统信仰。

我们还与黎族妇女进行了交流,学习她们如何运用黎锦制作服饰和生活用品。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黎锦在黎族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日常衣物到节庆装饰,黎锦无处不在。

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黎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黎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3. 举办黎锦文化展览为了更好地宣传黎锦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黎锦文化展览。

展览展出了我们亲手制作的黎锦作品,以及黎族织锦传承人带来的精美黎锦。

我们还邀请了一些黎族艺术家现场展示黎锦制作技艺,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在展览过程中,我们通过讲解和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黎锦文化,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黎锦介绍300字

黎锦介绍300字

黎锦作为黎族棉麻纺织、染色、织造、刺绣技艺的物质表现,在浓缩黎族悠久历史与文化方面独树一帜。

体现了黎族妇女卓越的艺术创造才华。

历史价值: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存续至今超过三千年。

文化价值:由于黎族缺乏本民族的文字,黎锦的图案成为了各地言语的特定符号。

科学价值:黎锦在中国纺织业发展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其纺、染、织、锈等工艺技术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之一,对古代纺织业的贡献至关重要。

艺术价值:黎锦的图案采用夸张变形的几何式样,以及想象丰富的抽象构图。

图案根据人型、自然界、动物、植物、生产生活以及文字符号等方面进行创作。

收藏价值:黎锦因其巨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为中外收藏家所珍视。

经济价值:黎锦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展现其独特之美。

浅谈黎锦的图案用色特点

浅谈黎锦的图案用色特点

浅谈黎锦的图案用色特点黎族织锦,始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

其“质朴中不失优雅,厚重而又不失灵动”的艺术气息,酣畅淋漓的体现出了海南黎族妇女娴熟的织布技艺和独到的艺术造诣。

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涤荡,黎锦形成了样式繁缛、图案缤纷的艺术特质,然而,它依然好比“养在深闺”的妙龄少女一般,散发着灿若云霞的特殊光芒。

一、黎锦概述综合而言,黎锦的形式主要包括:色彩疏淡有致的织被,华美艳丽的服饰,以及头巾、花带、背带、腰带等各种风格淋漓、做工精美的织绣艺术品。

至于黎锦的图案纹样,其主要有人物、动物、植物、生产工具、几何和汉字(福、禄、寿、喜)等六种主要形式。

作为人类纺织品的活化石,黎锦通过“通经断纬”的织造工艺,形成了一幅幅巧夺天工的人间极品。

通常,黑色或深蓝色纱线作为经纱,是黎锦布面的基调,与此同时,红、黄、蓝、白、绿等常见颜色及紫色、粉红、棕色等辅助颜色的纱线作为纬纱与经纱交叉“编织”,从而形成了经纬纱对比强烈且艳丽的织锦艺术。

一般情况下,黎锦的图案是织造而成的,但是部分作品会采用主体部位织造,若干局部进行“单面绣”或“双面绣”予以完成。

譬如说在宋、元、明、清时期供奉朝廷的“崖州龙被”,以及响彻全球的著名作品“双凤朝阳”就是采用这两种工艺的典范。

虽然说黎锦的制作方法存在着些许差别,然而作为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常用颜色和图案色彩搭配要素却是相同的。

二、黎锦的常用色彩黎锦染料是以植物为主、矿物为辅加工而成的。

所以和颜色齐全的工业织布相较而言,其色彩品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可是,通过黎族妇女“殆犹天马星空而步骤非凡”的神奇创造能力,这些简单的色彩却形成了落英缤纷、繁花似锦的艺术珍品。

作为凝聚黎族人民民族气质的艺术瑰宝,其主要色彩的应用也从侧面反映了黎族人民的某种心理。

一般而言,黑色是黎族织锦的常见基调。

在黎族人看来,黑色象征着庄重、永久,并且,作为具有“驱魔降妖”功效的黑色,它还被爱美的黎族妇女看作为永恒的“时尚”;同时,在黎族人眼中,作为“仙人之色”的红色,其更是权贵和品味的象征;此外,象征纯洁、吉祥、美好的白色,象征繁衍、新生、姣好的绿色也都是诸如筒裙、腰带等服饰和其它形式黎锦的常用色彩。

美丽的黎锦

美丽的黎锦

美丽的黎锦作者:黄喆来源:《新教育(下旬)》 2020年第12期海南省乐东县实验小学黄喆黎锦是海南黎族的传统服饰、锦织。

我喜欢黎锦,是因为它独特而历史悠久。

黎锦所用的材料主要是海岛棉、麻、木棉。

有些地方也用“树皮”作为纺织原料。

而早在宋朝以前,黎族的纺织技术早已领先于汉族。

著名纺织业始祖黄道婆将黎族纺纱、织布技术推动,使黎族锦织业得到快速发展。

黎锦主要以红、黑、白三种颜色作为底色。

通常都是自编、自缝的。

所以,织黎锦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有些黎锦甚至需要三年五载才能完成。

黎锦上的图案也很讲究,大部分黎族人喜欢用黎族图腾当作花纹,还有些人则用动物纹、植物纹。

而深山老林里的黎族人,喜欢用一些寓意团结一致、齐心携力的图案,黎族人民用线条勾织出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图案,如同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

黎锦服饰样式也很特别,短的上衣短如披肩,长的筒裙长及脚面。

黎锦最初的款式不多,且带土气,色彩俗素。

如今的黎锦在色彩和款式上都有了突破,不少流行服饰中加入了黎锦图案或花纹就显得与众不同。

在山里长大的黎族人,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

他们喜欢用银饰点缀黎锦,可是在深山老林中,哪来这么多银饰呢?智慧帮助了他们。

这些可爱的黎族人用铝箔、铝等,与银色泽和质地相似的东西镶挂到衣服上,便不仅耀眼,而且发出碰撞之声。

爱美是每个人的追求,直到今天这种装饰一直流传且没有更改。

每逢“三月三”黎族的传统节日,各地的黎族同胞们就会穿上美丽的黎锦相聚一堂,载歌载舞,饮酒欢唱,庆祝节日!现在,黎锦已被列入“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了,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这些瑰宝,并爱护它们吗?指导老师:吉才任上期答案揭晓咬伤的证据答案:如果是狗咬伤了玛莉,她伤口附近的裤子不可能完好无缺。

说明她在说谎。

智力44答案:第一关:外面是个圆,里面也是个圆,当然是“表里如一”了。

第二关:应填48。

因为从18开始,相邻两数之差分别为2、4、8、16。

第三关:从算式看出,五角星是1;菱形只有是8才能满足题意的要求。

黎族古老纺织工具与工序

黎族古老纺织工具与工序

黎族古老纺织工具与工序在黎村里,你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图景,在房前屋后、树荫下,妇女们坐在草席上,脚蹬绕线木棍,微躬着腰在飞快地穿梭着织布。

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绚丽多彩的黎锦就从此诞生。

黎族妇女自七八岁开始学习纺织,人人都擅长纺织,每个妇女都有一套加工棉花、纺纱、染色、织布工具。

纺纱织布是妇女从事家庭手工业的主业之一,白天除了田间劳动、家务之外,主要从事纺纱织布。

在黎村里,你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图景,在房前屋后、树荫下,妇女们坐在草席上,脚蹬绕线木棍,微躬着腰在飞快地穿梭着织布。

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绚丽多彩的黎锦就从此诞生。

据考证,采用腰织机织布,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因而被誉为纺织的活化石。

黎族传统纺织工具是腰织机,也称踞腰织机、腰上织布机,在黎族各方言区都广泛使用。

腰织机看起来不像我们平常见到的机器那么复杂,只是由几根木棒、木刀、小竹杆等组成,用绳子、草席或布一卷,体积仅一小捆,携带方便。

织机虽然结构简单,但它包含了现代织机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由腰带、卷布轴、撑经杆、打纬刀、梭子、挑花刀、综杆、提花综杆、蹬线棍等组成,都是由竹木材料制作,构造、形制也比较简单。

腰带,是织布者腰间系的带子,用动物皮、白藤或树皮制成。

其两端有绳索分别绑在卷布轴的两头,控制卷布轴,拉紧经线,织布活动才能在平整的经面上操作。

卷布轴,亦称腰力棍,是用来套住经线,卷已织好的布,使经线在水平面上平整的展开。

卷布轴由三根木棍组成,其中一根的两端削成“凹”字形口,便于捆绑腰带,此棍与一头尖的圆木棍将布幅夹住,织布时不易滑动。

第三根棍是协助前二根棍将布幅夹紧。

卷布轴固定在织布者的腹部前,利于边织边卷织好的布,其长度比织布者的腹部宽度长些。

撑经杆,亦称蹬线棍,由两根圆棍组成,一根长约65厘米两头平的木棍,另一根为长约50厘米一头尖的木棍。

撑经木供撑紧经线之用,织者两脚蹬其两端,张紧经线,使经线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综杆,由综杆和综眼组成,综杆可以是木杆,也可以是竹杆,长度视布幅的宽度而定,一般长约45厘米,直径0.5~0.6厘米,以细绳系于杆上为综眼。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
直线、平行线和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构成
1 在色彩上,黎族妇女善于运用明暗间色,青、 红、黑、白等色互相配合,形成色彩对比强 烈的艺术效果
2 "黎锦光辉艳若云"就是古人对黎族织锦工艺 发出的由衷赞美。 黎族织锦艺术充分显现 了黎族妇女的创造才能和艺术造诣。一件艺 术珍品的完成,可以说是黎族妇女的心血和 结晶,也是黎族妇女智慧的集中表现




世界非物质文
白 鹿 情 , 仗 笔 天 涯 写 人 生 , 飞 雪 连









化遗产——黎
驾 鹤 行 。

目录
黎锦 (Li Brocade),在春秋时期就有盛名,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号称中国纺织的"活化石"。在
1 2009年,我国的黎锦进入了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黎锦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黎族织锦图案是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其内
2 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或美好形象物等,所以黎锦
也被学者们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黎族百科""黎族史诗"等
黎族的纺织技术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序。绣花是黎锦制作工艺之一,黎族刺绣两种,可根据针法、绣法和面料分为三个层次,将绣法、色彩、图案三者结合为一体,
工艺精湛,形成图案自然、富有独特的民族艺术
黎锦大量出现在黎族妇女桶裙、上衣、裤料、被单、头巾、腰带、挂包、披肩、鞋帽等。黎锦的图案
4 有马、鹿、斑鸠、蛇、青蛙、孔雀、鸡以及竹、稻、花卉、水、云彩、星辰等100多种,大多由简单的

浅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天工|2022年第11期[摘 要]手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品区别于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工艺美术品。

默默坚守在这一行当的手艺人用他们的双手与执着的匠心,在乡村文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工艺;黎锦;传承;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11-000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秀丽.浅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J].天工,2022(11):8-10.浅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王秀丽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门类众多、涵盖面广,涉及衣食住行,遍及各族各地,是中国传统造物体系、造型体系、观念体系的集成。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黎锦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从远古时期起,在海南岛这个美丽富饶的热带岛屿上就有黎族人民繁衍生息。

时至今日,黎族人民通过世世代代的积累,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光彩夺目的黎锦文化。

黎锦文化不仅与黎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水乳交融,还与他们世代生存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是黎族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高度体现。

黎族人民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物化于美轮美奂的黎锦之中。

海南黎锦的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被称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它是黎族人的心灵史诗,是当地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及艺术积累的生动体现。

黎族人民把对日月星辰、雷电水火等自然现象的崇拜都体现在黎锦图案之中,来自大自然的色彩,再加上纺、染、织、绣等纯手工工艺,让黎锦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各界人士的目光。

黎锦的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地区1000多年,海南岛也因独特的黎族织锦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

早在汉代,黎族织锦已成为朝廷的岁贡之极品。

2009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政府间委员会常规会议批准,黎锦织绣工艺正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的纺、染、织、绣传统技艺列入联合国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锦研究报告

黎锦研究报告

黎锦研究报告1. 引言本研究报告旨在对黎锦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黎锦是中国传统的古代织锦技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黎锦的历史、特点、制作工艺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2. 黎锦的历史黎锦起源于中国南方的黎族传统手工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黎锦源于古代黎族人民对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的表达,后来发展成一种重要的贸易商品。

黎锦在唐代和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皇宫和寺庙中的重要装饰品。

然而,在明清时期,黎锦的生产逐渐衰落,直到近年来得到重新发展和推广。

3. 黎锦的特点黎锦是一种由手工编织而成的织锦,以其细腻、饱满、色彩鲜艳等特点而著称。

黎锦通常运用丝线、金银线等材料进行编织,纹样丰富多样,常见的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神话传说等。

黎锦在设计上注重 sym2_ref_Controlled 、sym4_ref_Constructed ,符合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

黎锦还以其高度的纺织和织锦技艺而闻名,编织密度高,手感细腻异常。

4. 黎锦的制作工艺黎锦的制作工艺繁琐且需要多道工序。

首先,制作黎锦需要从丝绸生产开始,通过采用天然植物纤维和传统染料的方式,制作出优质的丝绸线。

然后,根据设计图稿,织锦工匠需将线材穿织于织布机上,进行图案的编织,整个过程需要非常耐心和精确的操作。

最后,完成的黎锦会经过整理、修整和加工等多个步骤,以获得最终的艺术品。

这些制作工艺保证了黎锦的独特性和高品质。

5. 黎锦的艺术表现形式黎锦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黎族的审美情趣。

黎锦在织锦工艺上展现了中国古代手工艺的精湛技巧,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纹样、明亮的色彩和优雅的装饰,传达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审美理念。

黎锦常被用于制作各种装饰品,如衣物、挂毯、帷幕等,并被视为一种艺术品和收藏品。

黎锦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融入了民间文化和黎族的传统信仰,呈现出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

6. 黎锦的保护与传承黎锦是中国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黎锦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至关重要。

黎锦的故事

黎锦的故事

黎锦的故事
黎锦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

她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家境贫寒,但她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梦想。

黎锦从小就对艺术充满了兴趣。

每当她有空闲时间,她就会拿起画笔,在纸上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她的画虽然简单,但每一幅都充满了她内心深处的独特想法和感受。

然而,黎锦的父母并不认同她的艺术梦想。

他们认为艺术是一种不稳定的职业选择,而更希望她能够选择一个更稳定的工作。

尽管如此,黎锦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黎锦在学校里表现出色,她总是努力学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她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她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最终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黎锦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而自信的少女。

她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展示了自己的画作,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这些赞赏使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大学毕业后,黎锦得到了一份艺术家助理的工作机会。

尽管工资并不高,但这个机会让她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她努力工作,并在业内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声誉。

经过多年的努力,黎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她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艺术家,她的画作展览在各个城市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对自然和对人性的独特解读,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黎锦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梦想的可行性。

她的故事鼓舞着许多有梦想的人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阻碍,只要心怀梦想,坚持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族艺术发展史》学习体会作者:陈小璐指导老师:熊红丽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摘要:通过对黎锦坊的实地考察与老师的讲解,本文就海南黎族艺术发展的背景及海南艺术进行阐述,分别讲述了黎族的历史、民族概况、风俗习惯以及黎锦服饰、建筑等基本情况,其中会加入一些个人的想法和见解,全面地表达了整个海南黎族艺术的发展历史与方向,最后总结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黎族历史五方言黎锦艺术黎锦服饰黎族是个富于智慧的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黎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的丰厚的文化积淀,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黎族艺术。

下面我们通过了解黎族的历史民族概况和风俗深入思考黎族的艺术形式。

一、黎族历史及民族概况据说考古学家的考证和史料记载,至少在二三千年以前,古百越的一部分人便从两广(广东、广西)大陆上不止一次地横渡琼州海峡来,就这样到达本岛东北部,然后才逐渐向全岛扩散了。

这就是现今黎族的先民们。

但是在东汉时代,他们被称为“里”,隋代则“俚”、“僚”并称。

可是一到了唐德宗年间称为“黎”,但普遍以“黎”、“代”、“僚”则在宋代以后。

可能是黎族先民长期在这块孤岛上开拓、繁衍、直至今天。

他们在披荆斩棘开拓荒岛的过程中,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努力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丰富的物质条件。

1988年,海南岛被批准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以后,其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黎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黎族,自称“赛”,主要聚居于海南省的乐东、东方、白沙、陵水、昌江等五个黎族自治县和保亭、琼中两个黎族苗族自治县,以及三亚、通什二市;少数散居于万宁、屯昌、澄迈、定安四县。

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中国南方的壮、布依等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

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五个方言分布为:1、哈方言:主要分布于海南省乐东、陵水两个黎族自治县和东方、三亚两市。

昌江、白沙两个黎族自治县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使用人口占黎族总人口数的58%。

2、杞方言: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五指山市和保亭、琼中两个黎族苗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东方市的东南部。

使用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24%。

3、美孚方言: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东方市和昌江黎族自治县部分地区。

使用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4%。

4、润方言:亦称本地方言,只要分布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

5、赛方言: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加茂、六弓乡和什玲镇的介村、什胜村,陵水黎族自治县的隆广镇、本号镇和三亚市海棠湾镇东北部的龙头菜村、协配村和毛喉村等。

使用人口约占黎族人口的7%。

二、风俗习惯(一)、放寮黎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放寮”的习俗。

每个村都有一个至几个“寮房”,黎语称“布隆闺”,女儿长大了便到那里居住。

凡是不同血缘集团的男子,都可到“布隆”找寻情人,吹箫唱歌,倾诉爱慕,这体现了黎族未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黎族地区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相当普遍,非婚生子女一般不受歧视,离婚和寡妇改嫁比较自由。

(二)、称谓和姓氏黎族的亲属称谓和姓氏很有特点。

黎族人民都按照宗教关系论辈互相称呼,例如伯父的子女不管岁数多么小,叔父的子女无论岁数多么大,都得称呼伯父的子女为哥或姐。

因此,在黎族社会中,往往会听到年岁大的人称一个一二岁的人为哥或姐。

在社交中呼唤某人时,只能呼其名字,不把姓氏同名字一起呼叫。

(三)、丧葬丧葬仪式各地不同,合亩地区遇有人死便鸣枪报丧,全村或全峒的人都来吊唁,三天不吃主粮,不做重工。

一般都用独木棺,不停棺,当天埋葬,不建墓塚。

死者如果是男人,葬于本村公共墓地,外村嫁来的女子,则须抬回其娘家由娘家料理丧事,并葬于其父方的公共墓地。

其他地区有迷信风水、停棺、打斋、择地建墓的习惯。

(四)、宗教信仰黎族传统社会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处在原始宗教阶段。

黎族信奉万物有灵,盛行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从事宗教活动的巫师称为“道公”、“娘母”,他们一般不脱离生产,在需要时才主持送鬼、占卜等活动。

除道教在黎族社会中影响较大外,佛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影响有限。

黎族普遍相信巫术,认为巫术能使人害病死亡。

被诬指行使这种巫术的人,男性叫“禁公”,女性叫“禁母”。

新中国建立前,“禁公”、“禁母”往往受到别人的歧视和惧怕。

黎族传统禁忌很多,涉及生活、生产、生育、节日、丧葬、婚姻、宗教、狩猎等方面,新中国成立后,这方面的情况已发生较大的改变。

(五)、“三月三”黎族特有节日。

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具有敬老美德的黎於同胞带上自家腌制的山菜、酿好的米酒、做好的糕点去看望寨内有威望的老人;年青的男子则结伙外出狩猎、打鱼,姑娘们烤鱼、煮饭。

夜幕降临,小伙子们跳起了传统的黎族舞蹈,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互诉衷情,。

青年男女要穿戴着美丽的民族服装,到传说中的娘母洞前祭拜祖先,然后共同娱乐,相看意中人。

三、黎族艺术形式作为少数民族的一个,黎族的艺术形式十分丰富,各具特色,主要包括黎锦、黎锦服饰、建筑、舞蹈、音乐、乐器等。

下面主要对黎锦服饰做详细介绍,因为黎锦服饰中所包含的文化最具黎族艺术代表性。

(一)、黎锦服饰图1 哈方言女子服饰 图片摄于海南黎族坊 图2 杞方言女子服饰图片摄于海南黎族坊黎锦是黎族的一种特色织布,也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

它是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毛或其它种类的棉花做纬线,苎麻等纤维傲经线,再用天然植物色素为颜料染色,然后织成的一种特色花棉布。

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远远领先于中原汉族,元代棉纺专家黄道婆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并传播到内地,迅速推动了长江下游棉纺业的发展,使棉织品取代麻织品成为生活必雨品,黄道婆也成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

黎锦配色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一百二十多种。

黎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均有本民族特色。

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

这些染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

代表作有《婚礼图》《狩猎纹》《纺织纹》《青蛙纹》《龙纹》。

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胸无纽扣麻衣,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

妇女的装饰一般穿对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下身穿桶裙,再加上头发扎成球形,再加上插上个银簪或者骨簪。

黎族传统服饰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历史上曾成为区分不同血缘集团和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讲不同方言的黎族往往有着各自不同的服饰,各支系在服饰上虽有相同之处,但又各具特色。

1.“哈”方言在黎族中人数最多,服饰也最为丰富.该支系主要居住在乐东县,也有一部分散居在陵水、三亚、东方、昌江、保亭等市县。

哈方言的黎族妇女大多上穿黑色或深蓝色开襟无领衫,连袖无扣,下着短筒或中筒裙。

整体结构总的来说是上长下短,上衣宽大,前后边沿绣有几何花纹,衣的下沿多系有铜钱、铜铃或小钢珠,且前后不对称,一般前片要比后片长。

2.“杞”方言主要居住在琼中、保亭和通什,在乐东县的部分地区,昌江县的王下、陵水县的大里乡等地也有分布。

杞方言黎图3 润方言女子服饰图片摄于海南黎族坊图4 美孚方言女子服饰图片摄于海南黎锦坊 图5 赛方言女子服饰 图片摄于海南黎族坊族妇女传统服饰的结构特点是上衣对襟圆领或无领。

长袖开胸对襟。

在对襟两边各别上一搀铝质的扁形纽扣(有的是用穗须代替),衣下缘绣着色彩艳丽的方块花纹,后摆补绣一块长方形几何纹彩绣。

下穿色彩艳丽的短或中织花筒裙。

头缠黑色或有织绣的头巾。

3.“润”方言亦称本地黎。

意思是最早在海南岛上居住的黎族,居住在白沙县。

史记载最早的黎族穿“贯头衣”就是指润黎。

润方言黎族妇女头缠厚厚的黑头巾,上衣为宽松的黑色无领贯头式,领口前后均呈“V ”字形,或仅前呈“V ”字形。

下身穿色彩艳丽的紧身超短窄裙,裙长在30厘米左右,最短的仅有24厘米。

据说主要是考患到在大山里劳作的方便,因此才将裙子短了又短,直到能行动自如.润黎的织锦织工精细,图案多以祖先、龙、凤为题材。

4.“美孚”方言主要分布在昌化江下游两岸的东方和昌江两县,是黎族最小的一支。

美孚黎妇女头裹黑白相间的头巾。

上衣黑蓝色,平领、开襟,用红线系扣,衣背中间有一道横条几何形人纹图案:下身穿又宽又长的花筒裙,筒裙的合口摺在前面,长及足关节,花纹繁杂.用扎染或刺绣装饰。

以人纹为主要题材,兽类、蛙类、鱼类等动物花纹为辅助题材,也有几何图形。

5、“赛”方言主要分布在保亭、陵水、三亚等地。

由于与汉族交往频繁。

传统服饰发生较大变化。

妇女头系长黑巾飘于身后。

上农为中式领大襟的蓝色包胸衣,用白色或粉红色镶边,下穿长筒裙,达小腿部。

筒裙花纹简单,多为横条纹或水波纹。

穿时将宽简裙在臀部打一个褶,复杂精致的织绣图案集中在裙尾和裙身带处,以人纹、蛙纹和花草纹为主。

(二)、黎族神秘纹身纹身,黎语叫“打登”。

海南汉语叫“绣面”。

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黎族人民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的规矩,女人如不绣面、纹身,死后祖先不相认。

纹身时不仅图有定形、谱有法制,连施术年龄亦有所规定。

为区分氏系,黎族各方言区中绣面的图文会有所不同。

各族按祖传之图案进行纹身,绝不能假借紊乱。

所以黎族男青年看女性的文身图案就能知道是不是一个祖先的、能不能通婚。

从脸到脚的文身过程,都是用几年时间分段进行,这样做可以缓和或减少痛苦。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皮肤上刺文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刺方言文身在黎族传统中却是神圣而纯洁而神圣的。

关于纹身的起源有几个说法:1、图腾信仰说。

2、族群标志说。

3、成年婚姻符号说。

4、巫术说。

5、审美装饰说。

6、医疗保健说。

7、杀生说。

8、多元说。

黎族人纹身的意义:1、有社会组织之意,为各峒族之标记。

2、有婚姻之意,将嫁之前,必须行之。

3、有图腾之意,守祖宗之法。

4、可避怪邪,为护身符篆。

5、装饰之动机。

(三)、建筑1、船型屋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它是原始的干栏式的住宅,门开左右形如船而得名。

形状如船篷,当地人也称之为船形屋。

船形式住宅是黎族人民的传统住房,它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干栏”。

在汉族“金字塔”形屋尚未传入黎族地区之前,船形屋曾是海南岛黎族人民的主要住房形式。

由于这类房多呈斜向半架空或水平低架空状,故又可称之为干栏建筑的派生类型,是黎族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住宅类型。

船形屋的特点是,平面是纵长方形,整个屋子由前廊和居室两都分组成。

整个屋顶共如船只形,以竹木构架,藤条捆扎,茅草盖顶,接到地面,屋内不隔间,对头开门,门上屋檐伸展,檐下为休息、置物的场所,一般不设窗户,总之,船形屋有防风避雨,冬暖夏凉,还略可兼顾通风的优点。

2、三石灶黎族地区的炉灶--三石灶(亦称品字炉灶,马蹄形灶)设在室内,其主要原因是:黎族人民过去经济文化落后,生活困难,冬天只好在居室内生火取暖;黎族地区多蚊虫及疟疾病,室内烟熏火燎的作用有驱蚊避疫之效;还有照顾火种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