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心理学 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庄子——纯粹的审美人格 儒家崇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家崇尚的审美人格形成了中国古代 人格理想的基本分野,但在特定时代,二者也互相补充的共 同存于特定的审美主体和创作主体。
(三)中西人格理论的差别
1、西方偏重于生理和性格方面的把握;中国古代偏重精神层面 的探索。
2、西方偏重于不同人格的区分;中国古代则偏重理想人格标准 的确定。
(二)创作心理定势的“正作用”和“副作用”
(三)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逐渐完 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Baidu Nhomakorabea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第二节 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结构
人格即个性,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区别于他人的各种主要、 持久、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外显的行为特征、 内在的心理倾向以及身体的生理特征等方面的综合。 一、中西方人格结构理论述评 (一)西方主要的人格结构理论 1、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体液说 2、德国E.克雷奇默——体型说 上述只注重了人体的生理因素忽略了心理因素,十分偏颇。 3、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人格中的生物成分 自我——人格中的心理成分 超我——人格中的社会成分 4、荣格——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人的个性——“外倾型”“内倾型”
3、西方研究人格的目的在于认识人本身;中国古代人格理论在 于确立一种精神,一种使人类的道德自我得以完善的至高境 界。
二、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类型 (一)享乐型、理智型、理想型 1、本我占主导地位——享乐型 2、自我占主导地位——理智型 3、超我占主导地位——理想型 (二)道德自我完善型与审美型之差别 (三)内倾型与外倾型之别 一个人的人格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基本底色不变。 三、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二重性 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判若两人;不同创作者身上的表现不同 四、人格与创作风格 风格即人格 (一)文如其人——人格与风格的一致。 (二)人格与风格的不一致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上述理论都具有片面性,需要结合讨论
(二)我国古代主要的人格理论
1、孔子——仁、智、勇
2、孟子——善、信、美、大、圣、神 孟子理想人格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理想的人格必须具有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理想的人格 应是在全人格中充盈着浩然之气的人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四)创作主体的性格、旨趣和文化素养 审美趣味的高尚和低俗制约着其他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向,文化
素养的高低更决定着作品的质量 (五)创作之初,主体的需要和动机
艺术心理定势的要素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 制约和互相促进。
三、创作心理定势的特性 (一)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的统一 (二)持续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 (三)群体相似性与个体差异性的统一 四、创作心理定势的功能和作用 (一)皮亚杰“图式”——同化和顺应
二、创作心理定势的构成
(一)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
1、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影视创作主体的创作起着形而上的指 导作用。
2、社会历史观——选择取舍的标准和尺度。
3、人生观——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二)创作主体先前的各种社会经验,尤其是童年时代的人生 体验
被创作主体深切感受过、真切体验过、并付出了强烈感情 的社会经验——沉淀在创作主体心灵深处的那些情绪记忆, 尤其是同年难忘的人生体验。
能为,也非自由自觉的创作,而是目的性和功利性很强的集 体创作。
第一节 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
一、何谓“创作心理定势” (一)德国心理学家G.E.缪勒和舒曼提出“定势”——内在的,
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结构。 (二)皮亚杰“图式”——同化和顺应 (三)影视艺术领域创作心理定势:影视创作主体在过去长期
的社会生活、学习和艺术实践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较为 确定而又稳固的艺术心理形态
影视艺术心理学 PPT
导论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学科坐标和研究对象
从心理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影视艺术创作和接受心理现象和心理 规律的学科。
影视艺术与心理学相交叉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研 究
一、影视创作主体是指所有参与影视创作的人员 二、影视创作与文学创作及其他艺术创作等不同,它非一人所
情绪记忆——古老的、原始的、感性的、新鲜的、可塑的、变 形的、无意的、不自禁的。
(三)创作主体的艺术观、艺术个性和艺术创作经验
1、艺术观——对艺术创作目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等问题所 持的态度。
2、艺术个性——在艺术观的指导下表现出的独特个性特征和创 作风格
3、创作经验——创作知识、创作手段、创作能力等方面的经验 积累。
(一)缺乏性动机——基于人在生存中的某种缺乏和痛苦而产 生,它以一种要求重新取得平衡的内驱力而起作用,随着缺 乏和痛苦的消解而降低或消除。司马迁《报任安书》
第三章: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研 究
鲁枢元《创作心理研究》
(一)感受系统。包括感觉、知觉、统觉、联觉乃至错觉等心 理机能。
(二)动力系统。包括欲望、需要、动机、兴趣、热情、激情、 冲动等心理功能。
(三)思维系统。包括人的语言活动及概括、分析、判断、推 理、综合、联想、想象、幻想等心理机能。
(四)控制系统。其主要心理机能表现为意志活动、技能活动、 注意活动,其相应的神经器官主要是大脑脑干及其网状结构。
影视创作的动机:创作主体从事创作活动或创作一部特定作品 的内在需要或驱动力,它是与影视创作主体一定的主观愿望 或创作目的相联系的。
影视创作动机的形成是影视创作过程的起点
一、促动创作动机形成的内部因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强烈的需要与需要的不能满足, 会使创作主体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 驱力或张力,导致创作动机的发生。
(五)整合系统。其心理要素包括气质、能力、性格、习惯等, 即被人称作人的个性和人格的那种东西。
文学创作是上述多个心理系统合力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包 括了文学家自己的需求、欲望、感觉、知觉、思维、情感、 注意、记忆、直觉、想象等心理功能在内的复杂过程,影视 创作与此相仿。
第一节 影视创作动机的形成
动机:一种需要或欲望,它是和达到适当目的的意向相联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