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运用阅读策略。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全文2.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3. 学习材料:生字词卡片、练习题等4.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大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1.2 播放石头形成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石头形成的原理。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3.1 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3.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4. 互动环节4.1 学生表演课文情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4.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巩固5.1 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5.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7. 课后作业7.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锻炼表达能力。
7.2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生字词书写练习,提高书写水平。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生字词,掌握了课文的重点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优质教案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李四光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
THANKS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李四光童年时的疑问入手,抓住“奇 怪的大石头”这一线索,通过理解“独立成块”、“庞大的石块”、“是谁把它 搬到这儿的呢?”、“这么重的大石头从何而来?”等句子,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
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石头的奇怪及李四光的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敬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 头》优质教案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大石头的喜爱之情,理解李四光是如何围绕大石头提 出问题的。
教学策略
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准备
资料搜集
学生需要在课前搜集有关李四光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和在地质学领域的贡献,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预习课文
学生需要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课堂上的 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导入方式
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关于李四光发现 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故事,引起学生的 兴趣。
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思考“奇怪的大石头”中的 “奇怪”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带着 疑问阅读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整体感知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4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4篇1今天,我在班里公开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并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发现,为中国人争光。
__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一读便知,关键是要让孩子们体会李四光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不一般的,他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持的恒心是令人动容的,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经历那么长时间,他的痴心不改,他的执着依旧,这是怎样一种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呀!李四光提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与众不同的,他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
所以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从该文中受到启发。
我想:教学__,惟有让学生多读读课文,学生才会从中受益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整节课学生们听得很有味。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许多问题: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
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前松后紧,一开始我让同学们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的时候,我总怕指导不到位,叫了许多同学发言,结果浪费了时间,致使在最后体会李四光精神这一环节上时间不够充裕,重点不突出了。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由于以往教学总是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
尤其是语文技能性目标定的不够准确、全面,课堂上注重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但是段的训练还有些欠缺,没有做好语文低段和中段的衔接。
仔细地反省一下,课堂上出现了这些问题,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
2023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6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6篇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
最后,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
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轮读词语: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2)质疑问难,解难。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大石头的描绘,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颗大石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颗大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教学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如“奇怪”、“巨大”、“形态各异”等。
4.课文讲解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讲解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提问:“你们觉得大石头为什么奇怪?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5.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石头的认识和理解。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大石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
7.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找出一个你觉得奇怪的事物,写一篇短文介绍它的奇怪之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课堂氛围。
4.课后作业设计,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公园,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
2.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大石头的性质。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通用6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在玩耍时对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李四光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
这个故事所体现的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学生通过读课文也不难理解。
学生通过读课文也能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我在教学本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时做了一定的尝试。
在教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对巨石产生的兴趣,我就在第二段的捉迷藏的语言描写中下了一定的功夫。
在起初读课文时,我并没有把李四光捉迷藏这个片段作为重点来思索,我甚至感觉这里的描写有些多余,仔细读来,我便读出了其中的意味,这里把李四光捉迷藏时的过程写得那么真实、具体,更突出巨石的存在能够引起李四光的注意,更能说明李四光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可见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并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本文中所涉及的捉迷藏的事情,所有的学生又有所体验,因此,这不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点吗?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同学们有过捉迷藏的经历吗?”学生顿时来了兴致,都争先恐后的说起来。
我引导学生要把自己做迷藏的地点说清楚,怎么藏的,当别人快要找到你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说得津津有味,为了让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走入文本,我有引导学生,假如现在你就是李四光,你正在捉迷藏,把文中的李四光换成你来把这一段文字读一读,学生很投入地读了起来;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你平时捉迷藏时经常藏在哪里,把文中的地点再换一换读出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奇怪的大石头》是一篇描述自然界中奇怪现象的短文。
课文通过讲述一块大石头的奇特形态,引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探索。
2.2 生字词学习:石头、奇怪、大石头、形状、奇特、大自然、观察、思考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分析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
3.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课文中的一些科学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图片展示: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实物展示:展示大石头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石头的奇特形态。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石头,引发学生对石头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5.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5.4 分析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奥秘。
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石头,提问:你们见过奇怪的石头吗?它奇怪在哪里?(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中的角色情感。
(三)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大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3.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块大石头为什么会移动呢?(四)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并指导。
2.学生朗读生字词,教师纠正发音。
3.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五)积累好词好句1.教师挑选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让学生朗读并背诵。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并简要解释其意义。
(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背诵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3.观察身边的石头,尝试找出它们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奥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生字词和积累好词好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今后需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1.在朗读课文时,指导学生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来体现大石头移动的神奇和科学家探究的认真。
对话示例:“同学们,你们觉得大石头移动时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很缓慢、低沉?而科学家的发现是不是充满了惊奇和激动?让我们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这些情感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学习他思考和提问的方式。
●理解李四光探索精神的内涵。
2.难点●体会作者如何将探索过程和人物品质写得具体生动。
三、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人物导入,激发兴趣1.利用课件展示李四光的头像,简要介绍他的生平成就。
2.引导学生思考:今天要学习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猜猜他是怎样的一个人?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分节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3.让学生谈谈对小李四光的初步印象,教师板书。
4.鼓励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三)再读课文,小组研讨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划出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
2.小组内交流观点和相关句子,记录员做好记录。
(四)写字指导重点指导“藏、卧、旅、考”等字的书写,强调笔画和结构。
第二课时(一)词语复习认读上节课学习的词语。
(二)全班交流,深入理解1.探讨“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一部分,思考李四光对石头感兴趣的原因,感知巨石的奇特和李四光的好奇心。
2.创设情境,进行李四光问老师的说话练习,通过同桌和指名表演对话,体会李四光的好问。
3.分析老师的回答是否令李四光满意,进行说话练习,感受李四光善于质疑的品质。
4.师生表演李四光与爸爸的对话,思考李四光在请教多人无果后的想法。
5.理解“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用“直到……才……”进行说话,体会李四光的执着。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让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与策略,理解课文,感受石头的奇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石头的奇特。
2. 教学难点: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粉笔。
2. 与课文相关的大石头图片或实物。
3.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与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大石头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
3. 学习课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石头的奇特之处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石头的奇特。
4. 理解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石头与周围景物关系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石头的奇特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五、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特别是石头的奇特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2. 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石头图片,发挥想象力,画出石头周围的景物,并写一段话描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石头的奇特。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语文教案是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材料。
下面就不妨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人教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过程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质疑、解惑,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词语,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理解、探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文所描写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写具体的。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自然现象,能向同学老师展示一下你的疑惑吗?(学生自由表达)当你心中有疑惑时你会怎么做呢?(生回答)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小孩遇到了疑惑,他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困惑的呢?我们先来走进《奇怪的大石头》中听一听李四光的疑惑,看一看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疑惑的吧。
(二)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1.出示自学建议。
(1)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画出有关词句。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大石头;(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石头的形成过程;(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大石头。
2. 教学难点:(1)大石头的形成原因;(2)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了解大石头的相关知识;(2)准备大石头的图片或实物;(3)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观察身边的石头;(2)了解石头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大石头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石头现象。
2. 探究活动一: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1)教师讲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大石头的形成原因。
3. 探究活动二:观察比较不同石头(1)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不同石头的大小、形状、质地等;(2)小组讨论:这些石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 探究活动三:分析石头的形成条件(2)小组分享: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些形成条件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惑。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2. 学生反思:(1)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2)是否掌握了石头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3)自己在学习中有没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案编写注意事项:1. 教案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2. 教学过程要清晰明了,步骤要详细;3. 教学反思要真实、客观,能够反映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4. 教案语言要简练、准确,便于教师理解和操作。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图片和文字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奇怪的大石头》是一篇描述一群小朋友在户外活动中发现一块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
故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分析和团队合作,揭示了石头的奇特之处。
2.2 生字词学习教学重点:石头、奇怪、户外、观察、分析、团队等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奇怪石头的看法和经验。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通过课文找出生字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
3.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孩子们的行为和思维过程。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果是他们遇到了奇怪的大石头,他们会如何处理?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编写一个类似的短篇故事。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学生抄写生字词,并进行朗读练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更多奇怪石头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其形成的原因。
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和理由。
6.2 科学小知识教师简要介绍一些关于奇怪石头的科学知识,如岩石的形成、地质变迁等。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七章:课堂小结7.1 回顾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故事情节和孩子们的行为。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7.2 情感教育教师强调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奇怪的⼤⽯头》为⼈教版语⽂三年级上册及⼭东版语⽂第五册的课⽂,讲述了李四光的轶事。
作者是李晓明、刘凤东,朗读⼈是晓澄。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奇怪的⼤⽯头》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奇怪的⼤⽯头》原⽂ 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时候,他喜欢和⼩伙伴⼀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块⼤⽯头的后⾯。
这块巨⽯孤零零地⽴在草地上。
⼀听到⼩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头躲闪。
⼤⽯头把他的⾝影遮得严严实实的,⼩伙伴围着⽯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头发⽣了兴趣:这么⼤的⼀块⽯头,是从哪⼉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师,⽼师想了想,说:“这块⽯头恐怕有⼏百年的历史了,我⼩的时候它就在那⼉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头从天上掉下来,⼒量⼀定⾮常⼤。
它应该把草地砸⼀个很深很深的⼤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 李四光⼜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地,没有⼀块⽯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冰川可以推动巨⼤的⽯头旅⾏⼏百⾥甚⾄上千⾥。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头。
他终于弄明⽩了,这块⼤⽯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来的。
经过进⼀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篇⼆】⼩学三年级语⽂《奇怪的⼤⽯头》教案 【学习⽬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
2、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
4、读懂课⽂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二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第一章:引言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品德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创新的方法和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而综合地发展。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奇怪和令人困惑的教学现象。
本文将以一个奇怪的教学案例——“大石头教学”为例,探讨教育中的一些反思和思考。
第二章: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在某个小学的一堂科学课中,老师带着学生们来到操场上,目的是向他们展示地球由岩石构成的事实。
老师指着一个放在操场中央的巨大的石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球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这个石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学生们兴奋地围了过去,然后老师就结束了这堂课程。
第三章:教育反思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教育反思的问题。
首先,这个教学案例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们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说,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来。
这种传统的“坐而论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无法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第四章:教学策略探讨针对这个教学案例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教学策略的探讨。
首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一起观察和探索这个大石头。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形成小组,用放大镜观察石头的表面结构,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感受不同的声音等等。
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地球地壳的构成。
第五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生们应该有机会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答案。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加强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教育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多元性和包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潜能和学习方式。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尊重和支持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并提供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的教学方法。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身的潜能。
小学《奇怪的大石头》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

小学《奇怪的大石头》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奇怪的大石头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奇怪的大石头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奇怪的事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课文,看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三、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四、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2.回顾课文内容,引导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观察与讨论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奇怪的大石头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特点。
三、推理与判断1.教师提问:为什么说这块大石头奇怪?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2.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创作关于奇怪事物的故事。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
六、课后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七、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2.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提高自信心。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朗读课文时,注意指导学生把握语气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大石头的描述中所蕴含的惊奇和好奇。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在讲述奇怪的大石头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呢?学生:惊奇、好奇的语气。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线索,推测事件的发展和原因。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讲述了一个关于大自然奥秘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
故事中,一个孩子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头,引发了村民们的猜测和讨论。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奇怪”、“巨大”、“猜测”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出课题《奇怪的大石头》。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语音的准确性。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填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知识点,如“奇怪的大石头_____在村庄的广场上。
”4.2 连线练习:教师设计一些词语连线的题目,如将“奇怪”、“巨大”、“猜测”等词语与相应的句子连线。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知识点。
5.2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重新演绎课文中的情节,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如“课文中的孩子是如何发现奇怪的大石头的?”、“村民们对大石头的猜测是什么?”等,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2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果我发现了奇怪的大石头”的想象作文,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_1

2024年《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2024年《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奇怪的大石头》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
这篇课文讲诉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我在教学时,抓住“奇怪”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我们二年级学过《黄山奇石》,知道黄山的石头奇形怪状,那这篇课文石头奇怪在哪?请同学们到课文寻找答案。
”学生听了都认真地阅读课文后纷纷举手,“孤零零”、“遮得严严实实”、“有几百年的历史”、“答不上来、说不清楚”等关键词句被他们找出来了。
接着我就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么一块奇怪的石头,李四光是怎么做的?”经过反复读课文,学生也体会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这篇课文中有些比较专业的词语:“地质学、冰川、长江流域、第四季冰川”课前带着学生到百度去寻找答案,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些知识,学起课文更有兴趣。
2024年《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2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__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在教学第二课时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李四光提出了哪些疑问?李四光是如何解决自己的疑问的?通过以上三个关键问题统领全文的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目标、有重点、有任务、有兴趣,汇报起来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觉得语文课我们不管课怎么上,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任务,让孩子学会、会学,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学生的回答角度,其实跟着学生走、跟着孩子学也未尝不可。
2024年《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3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已经上了两课时了。
昨天,我着重进行了生字、新词和将课文读通顺、流利的教学。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学习目标】1、熟悉“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闻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畅朗诵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和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功效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熟悉好奇心在发明制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备】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预备生字卡片。
3、预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汇报预习成效:⑴《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⑵请同窗们展现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适才同窗们的介绍超级出色。
李四光是怎么成为闻名的地质学家,大伙儿想不想明白?此刻就请同窗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1、循序渐进读课文: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不是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若是不警惕忘了还能够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合作学生字: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教师,率领大伙儿一路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指名逐段朗诵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楚的熟悉4、呼应导语解疑惑:此刻你以为李四光之因此成为闻名的大伙儿的缘故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讲解说。
三、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而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式。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看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学习目标】1、熟悉“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闻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畅朗诵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和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功效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熟悉好奇心在发明制造中的重要意义。
(三年级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案例与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案例与反思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简析:《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文章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是文章的教学难点.二,教学设想及切入点.1,课文中涉及到一些地质学知识,如:陨石,冰川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但不能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地质学知识的渗透上,偏离本文主旨.2,理解课文时,可在学生课前对课文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后,本文可抓住三个主要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①"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②"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③"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他是怎么解开的"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质疑,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即提出一个小问题,就会有小进步,提出一个大问题,就会有大进步.提出的问题越多,进步就越大.没有问题的同学可能是你全懂了,呆会儿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由你来答或者是你没有一点进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划出你的疑问,批出你的感受,比比谁的进步最大,好吗读课文,认真批注.师巡视.(二)梳理问题并归纳师:哪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先来发言1,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2,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生交流,课件出示5个问题:(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4)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5)为什么它的周围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3,仔细读读这5个问题,你从中读出了什么4,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还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我们来看看他和老师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3-7小节.从他和老师的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5, 是呀,老师的回答并不能解开李四光心中的疑团,他又去问爸爸,还是……这些问题他是不是随便问问就算了他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在心中一直问了很多年,从(他小时候)一直到(他长大再次回到家乡),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被李四光遗忘,反而这些问号变得越来越大!(板书5个问号,一个比一个大.)6,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这块石头是怎么来的他是怎么弄明白的7,师:如果前面的疑惑用五个大大的问号来表示,那么这个石头之谜解开了该用什么号说说理由.生:"."因为问题的答案已经揭晓生:"!"因为这些问题困扰了李四光很久,今天终于有了答案,他很激动,很兴奋所以用"!"师:同学说的都有道理,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
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
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
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
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
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
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
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
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
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3)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在不断地思索和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精神。
因此,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