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全等三角形三四五教案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1一、引言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具体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提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理性思考、大胆猜测,合理推断,从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
此案例就构造三角形全等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全等三角形体现的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保距变换,许多图形中线段之间,角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常通过三角形全等来判断、得出,三角形全等还是基本尺规作图的根本依据。
由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对全等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处理涉及推理,因此通过学习全等三角形知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例子假设情景:某次组织学生参加生日聚会,需要裁剪小旗帜,如何让小旗帜和第一个剪裁的大小完全相同呢?由学生尝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怎样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同学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可能会提出:测出参照三条边的长度,或量出三个角的度数,或测量一条边、一个角的方案等。
对于这些方案教师不急于评价,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方案的共同特点:都是先通过已知三角形的边、角的条件画出一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不同点是所需条件的个数不同。
学生的思维在此产生碰撞:谁的想法可行呢?要使两个三角形全等到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研究的方向,引出课题。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利用“几何画板”作图探究,举出反例来说明已知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出的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这时教师鼓励学生画出尽可能类型的反例,并引导学生将举出的反例进行分类,初步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为下一步已知三个条件画出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打下基础。
新人教版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全章)
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第2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第3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目标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它在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
2、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难点规范使用尺规,规范使用作图语言,规范的按照步骤作出图形。
教学互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前面我们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和画一个已知角∠AOB的平分线OC,怎样用尺规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和作已知角的平分线呢?由具体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问题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AOB求作:∠A’O’B’,使∠A’O’B’=∠AOB教师在黑板上作图,同时写出作法:①作射线O’A’。
②以O点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
③以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④以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
⑤过点D’作射线O’B’,∠A’O’B’ 就是所求作的角。
只用无刻度的直尽和圆规作图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
问:你能验证你所作的角与已知角相等吗?【问题2】作一个已知角∠AOB的平分线OC。
分析:假如∠AOB的平分线OC已经画出,在前面角的平分线的研究中,我们用折线的实验发现:如果有OE=OD,那么CE=CD.这个实验也启发我们:如果有OE=OD,CE=CD,那么OC平分∠AOB吗?用“SSS”公理易证△OEC≌△ODC,∠EOC=∠DOC,即OC平分∠AOB.于是容易看出,要作∠AOB的平分线OC,在于怎样才能找到起关键作用的点C?怎样确定点C呢?不难看出,为了确定C点,必须先找点E、D.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D、E,那么OD=OE吗?再分别以D、E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作弧,设两弧交于点C,那么CD=CE吗?而D、E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有一交点时,怎样的长度才“适当”呢?已知:∠AOB,如图学生探索作图方法通过示范,使学生明白如何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4.2-4.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判定(教案)
同时,我也注意到,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和例题较为单一,未能涵盖所有判定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增加更多类型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全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举例: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4)几何直观与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能力。
举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几何直观;在讲解过程中,强调逻辑推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全等三角形相关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探讨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整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但在实际应用时,部分学生仍然会混淆对应角和对应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这一知识点的巩固,通过更多实际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加强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提高学生选择合适判定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
人教版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教案——最新版
§12.1 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1B 1CABA 1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2.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3.获取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概括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请同学们类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理解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含义.仔细阅读课本中“全等”符号表示的要求. Ⅱ.导入新课利用投影片演示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将△ABC 沿BC 翻折180°得到△DBC ;将△ABC 旋转180°得△AED .甲DCABFE 乙DCAB 丙DCABE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不难得出: △ABC ≌△DEF ,△ABC ≌△DBC ,△ABC ≌△AED . (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观察与思考: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例1]如图,△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DCABO问题:△OCA ≌△OBD ,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形重合?将△OCA 翻折可以使△OCA 与△OBD 重合.因为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所以C 和B 重合,A 和D 重合.∠C=∠B ;∠A=∠D ;∠AOC=∠DOB .AC=DB ;OA=OD ;OC=OB .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例2]如图,已知△ABE ≌△ACD ,∠ADE=∠AED ,∠B=∠C ,•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DCABE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ABE 和△ACD 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常用方法有:(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解:对应角为∠BAE 和∠CAD . 对应边为AB 与AC 、AE 与AD 、BE 与CD .[例3]已知如图△ABC ≌△ADE ,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由学生讨论完成)DC ABEO借鉴例2的方法,可以发现∠A=∠A ,•在两个三角形中∠A 的对边分别是BC 和DE ,所以BC 和DE 是一组对应边.而AB 与AE 显然不重合,所以AB•与AD 是一组对应边,剩下的AC 与AE 自然是一组对应边了.再根据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可得∠B 与∠D 是对应角,∠ACB 与∠AED 是对应角.所以说对应边为AB 与AD、AC与AE、BC与DE.对应角为∠A与∠A、∠B与∠D、∠ACB与∠AED.做法二:沿A与BC、DE交点O的连线将△ABC•翻折180°后,它正好和△ADE 重合.这时就可找到对应边为:AB与AD、AC与AE、BC与DE.对应角为∠A与∠A、∠B与∠D、∠ACB与∠AED.Ⅲ.课堂练习课本练习1.课本习题12.1Ⅳ.课时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从运动角度看1.翻转法: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2.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3.平移法: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Ⅴ.作业课后作业:顶尖板书设计§12.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2.2.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投影片,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 已知△ABC ≌△A ′B ′C ′,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C 'B 'A 'C B A图中相等的边是:AB=A ′B 、BC=B ′C ′、AC=A ′C . 相等的角是:∠A=∠A ′、∠B=∠B ′、∠C=∠C ′.展示课作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提出问题: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怎样画?(可以先量出三角形纸片的各边长和各个角的度数,再作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边、角分别和已知的三角形纸片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样作出的三角形一定与已知的三角形纸片全等).这是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来作图.那么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Ⅱ.导入新课出示投影片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①三角形一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②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50°.③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cm、6cm.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最后以组为单位出示结果作补充交流.结果展示:1.只给定一条边时:只给定一个角时:2.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①3cm3cm 3cm30︒30︒30︒②50︒50︒30︒30︒③6cm4cm4cm6cm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 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归纳:有四种可能.即: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有一边. 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三内角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cm 、8cm 、10cm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 1.作图方法:先画一线段AB ,使得AB=6cm ,再分别以A 、B 为圆心,8cm 、10cm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点记作C ,连结线段AC 、BC ,就可以得到三角形ABC ,使得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6cm ,AC=8cm ,BC=10cm .2.以小组为单位,把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都能够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都是全等的.3.特殊的三角形有这样的规律,要是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 ,根据前面作法,同样可以作出一个三角形A ′B ′C ′,使AB=A ′B ′、AC=A ′C ′、BC=B ′C ′.将△A ′B ′C ′剪下,发现两三角形重合.这反映了一个规律: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用上面的规律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所以“SSS ”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依据.请看例题. [例]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 .[师生共析]要证△ABD ≌△ACD ,可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因为D 是BC 的中点 所以BD=DC 在△ABD 和△ACD 中(AB AC BD CD AD AD =⎧⎪=⎨⎪=⎩公共边)所以△ABD ≌△ACD (SSS ).生活实践的有关知识:用三根木条钉成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而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它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日常生活中常利用三角形做支架.就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屋顶的人字梁、大桥钢架、索道支架等. Ⅲ.随堂练习如图,已知AC=FE 、BC=DE ,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AD=FB .要用“边边边”证明△ABC ≌△FDE ,除了已知中的AC=FE ,BC=DE 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F DCBEA2.课本练习. 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探索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发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规律SSS .并利用它可以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Ⅴ.作业1.习题12.2复习巩固1、2.课后作业:《顶尖》板书设计§12.2.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教学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4.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指出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并说明通过怎样的变换能使它们完全重合:图(1)中:△ABD≌△ACE,AB与AC是对应边;图(2)中:△ABC≌△AED,AD与AC是对应边.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Ⅰ的内容是什么?二、导入新课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1)全等三角形具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那么,怎样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也就是说,具备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能全等?是否需要已知“三条边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现在我们用图形变换的方法研究下面的问题:如图2,AC、BD相交于O,AO、BO、CO、DO的长度如图所标,△ABO和△CDO是否能完全重合呢?不难看出,这两个三角形有三对元素是相等的:AO=CO,∠AOB=∠COD,BO=DO.如果把△OAB绕着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因为OA=OC,所以可以使OA与OC 重合;又因为∠AOB =∠COD,OB=OD,所以点B与点D重合.这样△ABO与△CDO就完全重合.(此外,还可以图1(1)中的△ACE绕着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CAB的度数,也将与△ABD重合.图1( 2)中的△ABC绕着点A旋转,使AB与AE重合,再把△ADE沿着AE(AB)翻折180°.两个三角形也可重合)由此,我们得到启发: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需要三条边对应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而且,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引起我们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不妨按上述条件画图并作如下的实验:(1)读句画图:①画∠DAE=45°,②在AD、AE上分别取B、C,使AB=3.1cm,AC=2.8cm.③连结BC,得△ABC.④按上述画法再画一个△A'B'C'.(2)把△A'B'C'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A'B'C'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3.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三、例题与练习1.填空:(1)如图3,已知AD∥BC,AD=CB,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C≌△CDA,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CB(已知),二是___________;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2)如图4,已知AB=AC,AD=AE,∠1=∠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D ≌ACE,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2、例1 已知:AD∥BC,AD=CB(图3).求证:△ADC≌△CBA.问题:如果把图3中的△ADC沿着CA方向平移到△ADF的位置(如图5),那么要证明△ADF≌△CEB,除了AD∥BC、AD=CB的条件外,还需要一个什么条件(AF=CE或AE =CF)?怎样证明呢?例2已知:AB=AC、AD=AE、∠1=∠2(图4).求证:△ABD≌△ACE.四、小结: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五、作业:1.已知: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F.2.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AF=CE,BE∥DF,BE=DF.求证:△ABE≌△CDF.课后作业:<<顶尖>>§12.2.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教学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2.三角形全等条件小结.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 4.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教学重点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复习:(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三种:①定义;②SSS;③SAS.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Ⅱ.导入新课问题1: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问题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cm ,•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问题3: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三角形ABC ,•能不能作一个△A ′B ′C ′,使∠A=∠A ′、∠B=∠B ′、AB=A ′B ′呢? ①先用量角器量出∠A 与∠B 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 的边长.②画线段A ′B ′,使A ′B ′=AB .③分别以A ′、B ′为顶点,A ′B ′为一边作∠DA ′B ′、∠EB ′A ,使∠D ′AB=∠CAB ,∠EB ′A ′=∠CBA .④射线A ′D 与B ′E 交于一点,记为C ′即可得到△A ′B ′C ′.将△A ′B ′C ′与△ABC 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C 'A 'B 'D C A B E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思考: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角确定,第三个角一定确定.我们是不是可以不作图,用“ASA ”推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呢?探究问题4:如图,在△ABC 和△DEF 中,∠A=∠D ,∠B=∠E ,BC=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D C AB F E证明:∵∠A+∠B+∠C=∠D+∠E+∠F=180°∠A=∠D ,∠B=∠E∴∠A+∠B=∠D+∠E∴∠C=∠F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 C F ∠=∠⎧⎪=⎨⎪∠=∠⎩∴△ABC ≌△DEF (ASA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例]如下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 .求证:AD=AE .[分析]AD 和AE 分别在△ADC 和△AEB 中,所以要证AD=AE ,只需证明△ADC ≌△AEB 即可.证明:在△ADC 和△AEB 中A A AC ABC B ∠=∠⎧⎪=⎨⎪∠=∠⎩所以△ADC ≌△AEB (ASA )所以AD=AE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1、2.(二)补充练习DCA B E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50︒50︒45︒45︒DC A B (1)29︒29︒DC A B (2)E答案:图(1)中由“ASA ”可证得△ACD ≌△ACB .图(2)由“AAS ”可证得△ACE ≌△BDC .Ⅳ.课时小结至此,我们有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判定定理:边边边(SSS ) 边角边(SAS ) 角边角(ASA ) 角角边(AAS ) 推证两三角形全等时,要善于观察,寻求对应相等的条件,从而获得解题途径.Ⅴ.作业1.课本习题12.2─5、6题.板书设计§12.2.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5篇
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5篇更多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把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认识和熟悉生活中的全等图形,认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在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来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理解并把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教学难点正确查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教学关键通过拼图、对三角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全等三角形图形变换中的对应元素的变化规律,以查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课前预备:老师——————课件、三角板、一对全等三角形硬纸版学生——————白纸一张、硬纸三角形一个教学过程设计一、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一)导课:老师————(演示课件)庐山风景,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出大自然中庐山的唯一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把庐山的美景拍下来,可以洗出千万张一模一样的庐山相片。
(二)全等形的定义象这样的图片,样子和大小都相同。
你还能说一说自己身边还有哪些样子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吗?[学生举例,集体评析] 动手操作1———在白纸上任意撕一个图形,观察这个图形和纸上的空心部分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的? [板书:能够完全重合]命名:给这样的图形起个名称————全等形。
[板书:全等形] 刚才大家所举的各种各样的样子大小都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也都是全等形。
(三)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动手操作2———制作一个和自己手里的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2022人教版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精品)4》配套教案(精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比较中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过程,掌握数学方法,提高合情推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几何推理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感悟几何思维的内涵.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利用“斜边、直角边”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难点:培养有条理的思考能力,正确使用“综合法”表达.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领会知识.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迁移拓展【问题探究】图1是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的条件,还要满足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才能全等?【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由三角形全等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媒体使用】投影显示“问题探究”.【教学形式】分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情境导入】如图2所示.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思路点拨】(1)学生可以回答去量斜边和一个锐角,或直角边和一个锐角,•但对问题(2)学生难以回答.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工作人员提出的办法及结论进行思考,并验证它们的方法,从而展开对直角三角形特殊条件的探索.【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验证.【学生活动】思考问题,探究原理.做一做如课本图11.2─11: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B′C′=BC,A′B′=AB,把画好的Rt△A′B′C′剪下,放到Rt△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画图分析,寻找规律.如下:规律: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4】如课本图12.2─12,AC⊥BC,BD⊥AD,AC=BD,求证BC=AD.【思路点拨】欲证BC=•AD,•首先应寻找和这两条线段有关的三角形,•这里有△ABD和△BAC,△ADO和△BCO,O为DB、AC的交点,经过条件的分析,△ABD和△BAC•具备全等的条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分析例4.证明:∵AC⊥BC,BD⊥BD,∴∠C与∠D都是直角.在Rt△ABC和Rt△BAD中,AC=BD,AB=BA∴Rt△ABC≌Rt△BAD(HL).∴BC=AD.【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评析】在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要防止学生使用“SSA”来证明.【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例4.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43第练习1、2题.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比较中共同发现问题,培养直观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反思中发现新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和对前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求,可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有五种方法.(教师让学生讨论归纳)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44习题12.2第7,8题.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三份,重复使用,左边部分板书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等有关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探究”,右边部分板书例题.第1课时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有一块长方形的大型画布,它的长为5×103cm,宽为3×102cm,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画布的面积是(5×103)×(3×102)cm2,你能计算出它的结果是多少吗?2.学习目标:(1)能叙述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2)灵活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3.学习重、难点:重点:单项式乘单项式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应用.难点:单项式乘单项式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的应用.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采用“计算、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获取结论.(4)自学参考提纲:①怎样计算(5×103)×(3×102)?计算过程中用到哪些运算律及运算性质?(5×103)×(3×102)=5×3×103×102运用了乘法交换律.=(5×3)×(103×102)运用了乘法结合律.=15×105=1.5×106.运用了乘法的运算.②如果将上式中不是指数的数字改为字母,能得到怎样的算式,写出试试看.计算ac5·bc2=ab·c7; 3a2b·2ab3=6a3b4.③通过刚才的尝试,能归纳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吗?④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第2题.2.自学:学生结合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主探究.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抽查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学生完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②差异指导:引导学困生复习回顾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法则及运算律.(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解决疑难问题.4.强化:(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2)计算:(1)2c5·5c2;(2)(-5a2b3)·(-4b2c).解:(1)10c7;(2)20a2b5c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4.(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观察例4解题的过程,注意符号变化和运算顺序.(4)自学参考提纲:①请你回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法则.②计算(2x)3·(-5xy2)时,先算(2x)3,再与(-5xy2)相乘.为什么?因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为:①先算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③如有括号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③计算:3x2·5x3=15x5;2ab·5ab2·3a2b=30a4b4;4y·(-2xy2)=-8xy3;(a3b)2·(a2b)3=a12b5.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研读课本例题.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抽查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情况,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②差异指导:对理解运算顺序的确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交流与总结:①运算顺序;②运算符号.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99页到教材第100页例5上面.(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看书,重要的内容打上记号,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4)自学参考提纲:①等式p(a+b+c)=pa+pb+pc,是根据矩形的面积关系得出来的,你能根据分配律得到这个等式吗?②等式p(a+b+c)=pa+pb+pc提供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方法,你是如何理解的?③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应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律?乘法分配律.④试标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中的关键字词.⑤试一试:-2x(x+y)=-2x2-2xy;3ab(a+b)=3a2b+3ab2;-(m-n+2)=-m+n-2.2.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采取交谈、抽查方式了解自学进度及存在的问题.②差异指导:强调法则要点:“乘多项式的每一项”,“把所得的积相加”,并注意符号法则.(2)生助生:生生互相交流帮助解决疑难.4.强化:(1)运算法则:①文字表达: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②式子表达:p(a+b+c)=pa+pb+pc.(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不要漏掉任何一项,并要注意符号的确定,合并同类项之前的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3)计算:(-2a2)·(3ab2-5ab3).=-6a3b2+10a3b3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00页例5.(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观察例5的计算过程的依据,要注意去括号后的符号变化.(4)自学参考提纲:①标出例5题目中的单项式和多项式.②通过例5尝试归纳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计算步骤.③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就是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问题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问题.④思考:结合例5,你能说说当式子中含有负号时的简化方法吗?2.自学:结合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领会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方法和依据.②差异指导:重点对第(1)、(2)小题符号问题进行指导.(2)生助生:学生之间互助交流解决疑难.4.强化:(1)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乘法,将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2)计算:①(-2a)·(2a+1) ②2x2(3x2-5y) ③3a(5a-2b)=-4a2-2a =6x4-10x2y =15a2-6ab(3)根据提示填空:计算:(12ab2-13a2b-6ab)·(-6ab)方法一:原式=12ab2·(-6ab)+(-13a2b)·(-6ab)+(-6ab)·(-6ab)=-3a2b3+2a3b2+36a2b2方法二:原式=12ab2·(-6ab)-13a2b·(-6ab)-6ab·(-6ab).=-3a2b3+2a3b2+36a2b2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各小组组长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总结经验、收获和不足.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收效及不足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应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如乘法分配律法则等)自主推导出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再结合具体问题的解答,由学生间互相交流,体会法则计算的本质,以便灵活应用于解题之中.一、基础巩固(第1题25分,第2题20分,第3题15分,共60分)1.细心填一填.(1)(-2a2b3)(-3ab)=6a3b4;(2)(4×105)·(5×104)=2×1010;(3)(-2ab2)2·(-a2b)3=-4a8b7;(4)(x2-2y)·(-xy)=-x3y+2xy2;(5)(-a2)·(ab+abc)=-a3b-a3bc.2.认真选一选.(1)化简x(2x-1)-x2(2-x)的结果是(B)A.-x3-x 3-x C.-x2-1 3-1(2)化简a(b-c)-b(c-a)+c(a-b)的结果是(B)A.2ab+2bc+2ac -2bc D.-2bc(3)如图是L形钢条截面,它的面积为(B)A.ac+bcB.ac+(b-c)cC.(a-c)c+(b-c)cD.a+b+2c+(a-c)+(b-c) (4)下列各式中计算错误的是(C)A.2x·(2x3+3x-1)=4x4+6x2-2xB.b(b2-b+1)=b3-b2+bx(2x2-2)=-x3-xC.-12D.23x(32x3-3x+1)=x4-2x2+23x3.计算:(3x2+12y-23y2)·(-12xy)3解:原式=(3x2+12y-23y2)·(-18x3y3)=-38x5y3-116x3y4+112x3y5.二、综合应用(每题10分,共20分)4.某地有一块梯形实验田,它的上底为m (m),下底为n (m),高是h (m).(1)用m、n、h表示这块梯形的面积S;(2)当m=8m,n=14m,h=7m时,求S.解:(1)S=12(m+n)h(2)S=12×(8+14)×7=77(m2)5.某商家为了给新产品做宣传,向全社会征集广告用语及商标图案,结果下图商标中标,求此商标图案阴影部分的面积.解:S阴影=14πa2+2a·a-12·3a·a=1 4πa2+12a2三、拓展延伸(每题10分,共20分)6.已知:单项式M、N满足2x(M+3x)=6x2y2+N,求M、N. 解:2x(M+3x)=6x2y2+N,2x·M+6x2=6x2y2+N∴N=6x22x·M=6x2y2M=3xy27.若(a m+1b n+2)·(a2n-1b2m)=a5b3,求m+n的值.解:(a m+1b n+2)(a2n-1b2m)=a5b3a m+2n b2m+n+2=a5b3m+2n=52m+n=3-2∴3m+3n=6∴m+n=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角平分线的画法、角平分线的性质1.(二)能力训练要求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1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利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讲练结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图中哪条线段的长可以表示点P到直线l的距离?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如果老师手里只有直尺和圆规,你能帮忙设计一个作角的平分线的操作方案吗?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探究1想一想: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 ,BC=DC .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 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 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教师活动: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角平分仪器的操作过程,使学生直观了解得到射线AC 的方法.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课件,讨论操作原理.[生1]要说明AC 是∠DAC 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 .[生2]∠CAD 和∠CAB 分别在△CAD 和△CAB 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生3]我们看看条件够不够.AB AD BC DC AC AC =⎧⎪=⎨⎪=⎩所以△ABC ≌△ADC (SSS ).所以∠CAD=∠CAB .即射线AC 就是∠DAB 的平分线.[生4]原来用三角形全等,就可以解决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一些问题.看来温故是可以知新的.试一试:老师再提出问题: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讨论结果展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已知:∠AOB .求作:∠AOB 的平分线.(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点拨: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2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讨论结果总结:1.去掉“大于12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探究2:[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折纸与剪刀,自己动手,剪一个角,把剪好的角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把纸片展开,你看到了什么?把对折的纸片再任意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又看到了什么?[生]我发现第一次对折后的折痕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再折一次,又会出现两条折痕,而且这两条折痕是等长的.这种方法可以做无数次,所以这种等长的折痕可以折出无数对.[师]你的叙述太精彩了.这说明角的平分线除了有平分角的性质,还有其他性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做一做2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已知角的平分线,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操作:1.折出如图所示的折痕PD、PE.2.你与同伴用三角板检测你们所折的折痕是否符合图示要求.画一画: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一个角的三条折痕,并度量所画PD、PE是否等长?拿出两名同学的画图,请大家评一评,以达明确概念的目的.[生]同学乙的画法是正确的.同学甲画的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角平分线的垂线,而不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两边的垂线段,所以同学甲的画法不符合要求.[生甲]噢,对,我知道了.[师]同学甲,你再做一遍加深一下印象.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观察操作得到的结论有时并不可靠,你能否用推理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呢?证一证:引导学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1,分清题设、结论,将文字变成符号并加以证明(一生板演)说一说: 引导学生结合图形从文字和符号的角度分别叙述问题1: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问题2:(出示)能否用符号语言来翻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学生通过讨论作出下列概括:∵ OC平分∠AOB,PD⊥OA,PE⊥OB,∴PD=PE.于是我们得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三、用一用:1、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此例放到第二课时讲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师生共析]点P到AB、BC、CA的垂线段PD、PE、PF的长就是P点到三边的距离,•也就是说要证:PD=PE=PF.而BM、CN分别是∠B、∠C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等式的传递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证明:过点P作PD⊥AB,PE⊥BC,PF⊥AC,垂足为D、E、F.因为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所以PD=PE.同理PE=PF.所以PD=PE=PF.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巩固所学及时点拨四.丰收乐园学生充分交流、各抒己见教后反思:本节知识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距离把握不到位,点到直线的垂线段长才叫距离2、不会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是使用全等将性质再证一3、采用角平分线性质解题强调三个条件。
全等三角形教案
全等三角形教案教案:全等三角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3页至85页,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何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三角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都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在三角形中剪出一个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等呢?2. 概念讲解:3. 性质讲解:(1)全等三角形的边长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角度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4. 判定方法讲解:(1)SS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S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ASA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例题,让学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例题: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AB=DE,AC=DF,∠B=∠E,求证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全等。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几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以及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7. 板书设计:全等三角形:性质:1. 边长相等2. 角度相等3. 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判定方法:1. SSS判定法2. SAS判定法3. ASA判定法8. 作业设计:1. 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教案
全等三角形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变化》中的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是指在平面内,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
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3. 性质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4. 判定方法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判定方法。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全等三角形:1.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2. 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 判定方法:SSS、SAS、ASA、AAS。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SA、AAS。
()2. 选择题:(1)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相等。
A. 对应边B. 对应角C. 对应边和对应角(2)下列哪个条件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A. SSB. SASC. ASAD. AAS3. 解答题:(1)已知:如图,△ABC≌△DEF,AB=DE,AC=DF,BC=EF。
全等三角形教案6篇
全等三角形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全等三角形教案6篇我们的教案需要定期更新以反映新的教育趋势,教师编写教案不仅促进了自我管理,还增强了他们的教育专业素养,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全等三角形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HL》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HL》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HL》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之一——HL(Hypotenuse-Leg)判定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HL判定法的含义及其应用,能够运用HL判定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并学习了SSS(Side-Side-Side)、SAS(Side-Angle-Side)和ASA(Angle-Side-Angle)三种判定方法。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HL判定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HL判定法的含义,掌握HL判定法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HL判定法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HL判定法及其应用。
2.难点:灵活运用HL判定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运用HL判定法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HL判定法的含义、应用和例题的教学课件。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三角形全等的案例和练习题。
3.教学工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等教学工具,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角形全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SSS、SAS和ASA判定方法。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HL判定法。
2.呈现(10分钟)介绍HL判定法的含义: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过课件展示HL判定法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HL判定法。
全等三角形教案(5篇)
全等三角形教案(5篇)全等三角形教案(5篇)全等三角形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娴熟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力量目标:(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同学数学概念的辨析力量;(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育同学的识图力量。
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同学喜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2)通过自主学习的进展体验猎取数学学问的感受,培育同学勇于创新,多方位端详问题的制造技巧。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用具:直尺、微机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教学过程: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问题:你能发觉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奇妙的关系吗?一般同学都能发觉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同学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协作,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猎取概念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发觉:(1)电脑动画显示: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由同学观看动画发觉,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1)投影显示题目:D、AD∥BC,且AD=BC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
至于D,由于AD 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
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简单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简单的图形中分别出来说明:依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四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教案
18.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4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 了解SSS SAS、ASA、AAS都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探索和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3. 会运用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问题.(二)学习重点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学习难点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证明.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 •预习任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判断题(1) 一个锐角和这个锐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V )(2) 两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V )(3) 两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 两锐角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X2•预习自测(1)如图,BC=BD, BC丄AC, BD 丄AD,贝U Rtz\ABC^ Rt△ABD 的理由是( )A.SSSB.ASAC.SASD.HL【知识点】三角形全等•【思路点拨】抓准条件,分清判定方法.【答案】D(2)如图,△ ABC中,AB=AC, AD是高,则△ ADB与厶ADC _____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_______ (用简写法)【知识点】三角形全等.【思路点拨】抓准条件,分清判定方法.【答案】全等HL(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⑴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 SAS、ASA、AAS⑵如图,Rt A ABC中,直角边是BC> AC,斜边是AB .(3)如图,AB丄BE于B,DE丄BE于E,①若/ A=Z D,AB=DE,则△ ABC与厶DEF全等(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ASA (用简写法)②若/ A=Z D, BC=EF,则△ ABC与厶DEF全等(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AAS (用简写法)③若AB=DE, BC=EF,则△ ABC与^ DEF全等(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SAS (用简写法)④若AB=DE ,BC=EF,AC=DF贝9厶ABC 与^ DEF全等(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SSS(用简写法)【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2•问题探究探究一整合旧知,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舌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显示图片)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学生举手抢答•方法一: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AS).方法二:测量没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SA或AAS).老师提出问题: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设计意图】设境激趣,在问题中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说明所有判定方法都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并通过提问,弓I出作为特殊三角形的直角三角形有特殊的判定方法.探究二探究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定理★▲•舌动①大胆猜想,探究新知识.上述问题中,猜想一下工人的结论是否正确呢?动手试一试【设计意图】问题引领,激发兴趣.•舌动②集思广益,寻找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问题1:任意画一个Rt△ ABC,使 C =90°求作:Rt A A'B'C',使C' =90°,B'C'=BC,A'B' =AB,作法:①画MC N 90o;②在射线C M上截取BC BC ;③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 ;④连接A B。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HL)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4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HL)1.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重点)2.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难点)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定理SSS,SAS,ASA和AAS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做准备.二、新知探究知识点“HL”证全等【提出问题】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的条件,还要满足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学生思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可同桌之间讨论.提醒学生可以结合刚才复习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想一想!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四种情况,学生对照自己的思考结果,对不同的结果举手发言,教师给予纠正.1.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满足一直角边及其相对的锐角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你的判定依据是什么?全等,依据“AAS”.2.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满足一直角边及其相邻的锐角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你的判定依据是什么?全等,依据“ASA”.3.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满足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你的判定依据是什么?全等,依据“SAS”.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满足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你的判定依据是什么?全等,依据“AAS”.【提出问题】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学生回答】学生根据图示,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不全等”,因为没有“SSA”,教师接着追问,以求探索.【提出问题】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得∠C'=90°,B'C'=BC,A'B'=AB.把画好的Rt△A'B'C'剪下来,放在Rt△ABC上,它们全等吗?【动手操作】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准备好的卡纸上作图,试一试作出来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教师可提醒学生:如果两个三角形能够重合,那么两者就是全等三角形.【学生回答】教师点名学生回答是如何制作△A'B'C'的,对于回答不完整的,请另一名学生补充.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画△A'B'C'的作法,学生检查自己的作法是否正确:作法:(1)画∠MC'N=90°;(2)在射线C'M上截取B'C'=BC;(3)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4)连接A'B'.【提出问题】△A'B'C' 与△ABC 全等吗?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画△A'B'C'与△ABC 的重合过程.很明显两者是全等的.【提出问题】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满足的是哪三个条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满足的三个条件,从而得到答案:直角、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归纳总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该判定定理的几何语言:在Rt △ABC 和Rt △A'B'C'中,{AC =A 'C ',BC =B 'C ',∴Rt △ABC ≌Rt △A'B'C'(HL ).用“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注意事项:①应用“HL” 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②书写时两个三角形符号前面要加上“Rt”;③书写条件时,先写斜边(H ) ,再写直角边(L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以下例题:例 如图,AC ⊥BC ,BD ⊥AD ,垂足分别为C ,D ,AC =BD .求证:BC =AD .证明:∵AC ⊥BC ,BD ⊥AD ,∴∠C 与∠D 都是直角. 在Rt △ABC 和Rt △BAD 中,{AB =BA ,AC =BD ,∴Rt △ABC ≌Rt △BAD (HL ).∴BC =AD .【跟踪训练】如图,∠ACB=∠BDA=90°,要证明△ABC≌△BAD,还需一个什么条件?把这些条件都写出来,并在相应的括号内填写出判定它们全等的理由.(1)BC=AD (HL);(2)AC=BD(HL);(3)∠CBA=∠DAB(AAS);(4)∠CAB=∠DBA(AAS).三、课堂小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HL){内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注意事项➡{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书写时两个三角形符号前面要加上“Rt”书写条件时,先写斜边(H),再写直角边(L)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合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隐含条件:两直角相等四、课堂训练1.已知在△ABC和△A'B'C'中,AB=A'B',AC=A'C',下列条件中,不一定能得到△ABC≌△A'B'C'的是(C)A. BC=B'C'B.∠A=∠A'C.∠C=∠C'D.∠B=∠B'=90°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B,CD上,且AE=CF,分别过点A,C向EF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G,H,且AG=CH.求证:AB∥CD.证明:∵AG⊥GH,CH⊥GH,∴∠G=∠H=90°.在Rt△AGE和Rt△CHF中,{AE=CF,AG=CH,∴Rt△AGE≌Rt△CHF(HL).∴∠AEG=∠CFH.又∠AEG=∠BEF,∴∠BEF=∠CFH.∴AB∥CD.提醒学生:“HL”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很多,判定时,应抓住“直角”这个隐含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证.。
5.4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
5.4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
标题: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 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SSS, SAS, ASA, AAS)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法: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2. 实例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看起来一样大?
2. 新知识讲解
- 定义全等三角形,解释什么是全等。
- 解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讲解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四种方法:SSS,SAS,ASA,AAS。
3. 实例解析
- 挑选几个典型例题,详细解析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来解题。
4. 小组讨论
- 分组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一些题目,然后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
5. 课堂总结
-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
-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遇到实际式子能够判断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2、使学生掌握化简一个二次根式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3、使学生了解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能够把所给的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难点:正确运用化一个二次根式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三、教学方法通过实际运算的例子,引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再通过解题实践,总结归纳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四、教学手段利用投影仪、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0.5m 2,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能不能求出它的近似值?了、这样会给解决实际问题带来方便、(二)新课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遇到一个二次根式将它化简,为解决问题创这两个二次根式化简前后有什么不同,这里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被开方数的因数化简后是否是整数了,另一方面被开方数中还有没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总结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是最简二次根式、即: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例1?指出下列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并说明为什么、分析:说明:这里可以向学生说明,前面两小节化简二次根式,就是要求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前面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也都是最简二次根式、例2?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说明:引导学生观察例2题中二次根式的特点,即被开方数是整式或整数,再启发学生总结这类题化简的方法,先将被开方数或被开方式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然后把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例3?把下列各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说明:1.引导学生观察例题3中二次根式的特点,即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分式,再启发学生总结这类题化简的方法,先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2.要提问学生问题,通过这个小题使学生明确如何使用化简中的条件、通过例2、例3总结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两种情况,并引导学生小结应该注意的问题、注意:①化简时,一般需要把被开方数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②当一个式子的分母中含有二次根式时,一般应该把它化简成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的式子,也就是把它的分母进行有理化、(三)小结1、满足什么条件的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2、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主要方法、(四)练习1、指出下列各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2、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六、作业教材P、187习题11、4;A组1;B组1、七、板书设计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全等三角形》教案
《全等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能运用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过程,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2、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正确选择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如两张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讲授新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给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强调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并通过图形让学生进行识别。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重合的全等三角形,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如已知两个全等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边和角的大小。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依次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2节内容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通过学习后,学生将能够准确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学目标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1. 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判断条件;2.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4. 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需提前准备以下教具和材料: - 教学投影仪; - 教学PPT; -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1.老师出示一张含有几个三角形的图形,并请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三角形的特点。
2.学生自由讨论一分钟,然后叫几组同学报告他们讨论的结果。
步骤2:引入1.老师通过示意图和示例向学生引入三角形全等的概念。
2.老师解释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并强调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的重要性。
3.在黑板上写下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几个条件,并解释每个条件的含义。
步骤3:判定方法1.老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情况下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并逐一讲解每一种情况的判定方法。
2.老师对每个判定方法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并请学生思考和讨论。
步骤4:练习1.老师出示几个带有图形和数据的题目,并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判定方法判断这些三角形是否全等。
2.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并互相讨论解答过程。
3.老师选几道题目进行讲解,并与学生一起核对答案。
步骤5:拓展应用1.老师出示一些有关全等三角形的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完成拓展应用题,并互相讨论解答过程。
3.老师选几个问题进行讲解,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解题方法。
步骤6:总结与归纳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应用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复习:(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三种:①定义;②SSS;③SAS.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Ⅱ.导入新课问题1: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问题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问题3: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三角形ABC,•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A′B′呢?①先用量角器量出∠A与∠B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②画线段A′B′,使A′B′=AB.③分别以A′、B′为顶点,A′B′为一边作∠DA′B′、∠EB′A,使∠D′AB=∠CAB,∠EB′A′=∠CBA.④射线A′D与B′E交于一点,记为C′即可得到△A′B′C′.将△A′B′C′与△ABC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C 'A 'B 'DCAE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思考: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角确定,第三个角一定确定.我们是不是可以不作图,用“ASA ”推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呢? 探究问题4:如图,在△ABC 和△DEF 中,∠A=∠D ,∠B=∠E ,BC=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D CABFE证明:∵∠A+∠B+∠C=∠D+∠E+∠F=180°∠A=∠D ,∠B=∠E ∴∠A+∠B=∠D+∠E ∴∠C=∠F 在△ABC 和△DEF 中B EBC EF C F ∠=∠⎧⎪=⎨⎪∠=∠⎩∴△ABC ≌△DEF (ASA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例]如下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 .求证:AD=AE .[分析]AD 和AE 分别在△ADC 和△AEB 中,所以要证AD=AE ,只需证明△ADC ≌△AEB 即可.证明:在△ADC 和△AEB 中D CABEA A AC ABC B ∠=∠⎧⎪=⎨⎪∠=∠⎩所以△ADC ≌△AEB (ASA ) 所以AD=AE . Ⅲ.随堂练习Ⅳ.课时小结至此,我们有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判定定理:边边边(SSS ) 边角边(SAS ) 角边角(ASA ) 角角边(AAS ) 推证两三角形全等时,要善于观察,寻求对应相等的条件,从而获得解题途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Ⅰ.提出问题,复习旧知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斜边是3、如图,AB⊥BE于C,DE⊥BE于E,(1)若∠A=∠D,AB=DE,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2)若∠A=∠D,BC=EF,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3)若AB=DE,BC=EF,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4)若AB=DE,BC=EF,AC=DF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Ⅱ.导入新课(一)探索练习:(动手操作):已知线段a ,c (a<c) 和一个直角α利用尺规作一个Rt△ABC,使∠C=∠α,AB=c ,CB= a1、按步骤作图: a c①作∠MCN=∠α=90°,②在射线CM上截取线段CB=a,③以B 为圆心,C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α④连结AB2、与同桌重叠比较,是否重合?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二)巩固练习:1. 如图,△ABC 中,AB=AC ,AD 是高,则△ADB 与△ADC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2. 如图,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 (1)若AC//DB ,且AC=DB ,则△ACE ≌△BDF ,根据(2)若AC//DB ,且AE=BF ,则△ACE ≌△BDF ,根据(3)若AE=BF ,且CE=DF ,则△ACE ≌△BDF ,根据(4)若AC=BD ,AE=BF ,CE=DF 。
则△ACE ≌△BDF ,根据(5) 若AC=BD ,CE=DF (或AE=BF ),则△ACE ≌△BDF ,根据3、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 ) (A )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4、如图,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F ⊥BC 于F ,DE ⊥BC 于E , AB=DC ,BE=CF ,你认为AB 平行于CD 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理由:∵ AF ⊥BC ,DE ⊥BC (已知)∴ ∠AFB=∠DEC= °(垂直的定义) 在Rt △ 和Rt △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如图,广场上有两根旗杆,已知太阳光线AB与DE是平行的,经过测量这两根旗杆在太阳光照射下的影子是一样长的,那么这两根旗杆高度相等吗?说说你的理由。
课时小结至此,我们有六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边边边(SSS)3.边角边(SAS)4.角边角(ASA)5.角角边(AAS)6.HL(仅用在直角三角形中)§13.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教学重点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作图方法的提炼.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三角形中有哪些重要线段.问题2:你能作出这些线段吗?Ⅱ.导入新课在学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做过这样一个题:在∠AOB的两边OA和OB上分别取OM=ON,MC⊥OA,NC⊥OB.MC与NC交于C点.求证:∠MOC=∠NOC.通过证明Rt△MOC≌Rt△NOC,即可证明∠MOC=∠NOC,所以射线OC就是∠AOB的平分线.受这个题的启示,我们能不能这样做: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M=ON,再分别过M、N作MC⊥OA,NC⊥OB,MC•与NC交于C点,连接OC,那么OC就是∠AOB的平分线了.思考:这个方案可行吗?(学生思考、讨论后,统一思想,认为可行)议一议: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要说明AC是∠DAC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CAD 和∠CAB 分别在△CAD 和△CAB 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 看看条件够不够.AB AD BC DC AC AC =⎧⎪=⎨⎪=⎩所以△ABC ≌△ADC (SSS ). 所以∠CAD=∠CAB .即射线AC 就是∠DAB 的平分线.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 .求作:∠AOB 的平分线. 作法:(1)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 、OB 于M 、N . (2)分别以M 、N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C . (3)作射线OC ,射线OC 即为所求.议一议: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2MN 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 的内部吗? 总结: 1.去掉“大于12MN 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2.若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 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 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 的平分线了.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练一练:任意画一角∠AOB,作它的平分线.探索活动按以下步骤折纸1、在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个顶点上标好字母;A、B、C。
把角A对折,使得这个角的两边重合。
2、在折痕(即平分线)上任意找一点C,3、过点C折OA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CD,其中,点D是折痕与OA的交点,即垂足。
4、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OB边交点为E。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下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发现:如图,已知AO平分∠BAC,OE⊥AB,OD⊥AC。
求证:OE=OD。
Ⅲ.随堂练习课本P22练习.练后总结:平角∠AOB的平分线OC与直线AB垂直.将OC反向延长得到直线CD,直线CD与AB•也垂直.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中我们利用已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探究得到了角平分线仪器的操作原理,由此归纳出角的平分线的尺规画法,并进一步探究到角平分线的性质.Ⅴ.课后作业1.课本P22习题11.3─1、2.课后作业:<<课堂感悟与探究>>思考1.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练习一道题,题目的图形如图所示,•图中的BD是∠ABC的平分线,在同学们忙于画图和分析题目时,小明同学忽然兴奋地大声说:“我有个发现!”原来他自己创造了一个在直角三角形中画锐角的平分线的方法.他的方法是这样的,在AB上取点E,使BE=BC,然后画DE⊥AB交AC于D,•那么BD•就是∠ABC的平分线.有的同学对小明的画法表示怀疑,你认为他的画法对不对呢?请你来说明理由.板书设计§13.3.2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会叙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能应用这两个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两个性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折纸与剪刀,剪一个角,把剪好的角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把纸片展开,看到了什么?把对折的纸片再任意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又看到了什么?分析:第一次对折后的折痕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再折一次,又会出现两条折痕,而且这两条折痕是等长的.这种方法可以做无数次,所以这种等长的折痕可以折出无数对.Ⅱ.导入新课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已知角的平分线,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折出如图所示的折痕PD、PE.画一画: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一个角的三条折痕,并度量所画PD、PE是否等长?投影出下面两个图形,让学生评一评,以达明确概念的目的.结论:同学乙的画法是正确的.同学甲画的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角平分线的垂线,而不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段,所以他的画法不符合要求.问题1: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问题2:能否用符号语言来翻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请填下表:已知事项:OC平分∠AOB,PD⊥OA,PE⊥OB,D、E为垂足.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PD=PE.于是我们得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师]那么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是否在角的平分线上呢?(出示投影)问题3:根据下表中的图形和已知事项,猜想由已知事项可推出的事项,并用符号语言填写下表:[生讨论]已知事项符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所以Rt△PEO≌△PDO(HL).于是可得∠PDE=∠POD.由已知推出的事项: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性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两个性质有什么联系吗?分析:这两个性质已知条件和所推出的结论可以互换.思考:如图所示,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m,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000)?1.集贸市场建于何处,和本节学的角平分线性质有关吗?用哪一个性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比例尺为1:20000是什么意思?结论:1.应该是用第二个性质.•这个集贸市场应该建在公路与铁路形成的角的平分线上,并且要求离角的顶点500米处.2.在纸上画图时,我们经常在厘米为单位,而题中距离又是以米为单位,•这就涉及一个单位换算问题了.1m=100cm,所以比例尺为1:20000,其实就是图中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的意思.作图如下:第一步:尺规作图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P.第二步:在射线OP上截取OC=2.5cm,确定C点,C点就是集贸市场所建地了.总结: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以省去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步骤,•使问题简单化.所以若遇到有关角平分线,又要证线段相等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性质解决问题.III例题与练习例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分析:点P到AB、BC、CA的垂线段PD、PE、PF的长就是P点到三边的距离,•也就是说要证:PD=PE=PF.而BM、CN分别是∠B、∠C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等式的传递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证明:过点P作PD⊥AB,PE⊥BC,PF⊥AC,垂足为D、E、F.因为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所以PD=PE.同理PE=PF.所以PD=PE=PF.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练习:1.课本P107练习.2.课本P108习题13.3─2.强调:条件充足的时候应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无须再证三角形全等.IV.课时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它们具有互逆性,随着学习的深入,解决问题越来越简便了.像与角平分线有关的求证线段相等、角相等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不必再去证明三角形全等而得出线段相等.Ⅴ.课后作业1、课本习题13.3─3、4、5题.2、《课堂感悟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