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抗氧剂的合成
新型抗氧剂2,4-二(正辛基硫亚甲基)-6-甲基苯酚的合成
![新型抗氧剂2,4-二(正辛基硫亚甲基)-6-甲基苯酚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f64d661876c66137ee0619d0.png)
新型抗氧剂2,4-二(正辛基硫亚甲基)-6-甲基苯酚的合成摘要:研究了以邻甲酚、正辛硫醇、多聚甲醛为原料,二甲胺乙醇溶液为催化剂,DMF为溶剂,合成2,4-二(正辛基硫亚甲基).6.甲基苯酚的方法。
考察了投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邻甲酚、正辛硫醇、多聚甲醛的摩尔比为1:2.20:4.20,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4.79%,回流反应8 h时,2,4-二(正辛基硫亚甲基).6.甲基苯酚的收率达到90%。
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2,4-二(正辛基硫亚甲基)-6-甲基苯酚;抗氧剂;合成1 实验部分1.1试剂及仪器二甲胺溶液(35%)、硅胶、乙酸乙酯:化学纯;无水乙醇、无水氯化钙、浓盐酸、碳酸钠、N,N-二甲基甲酰胺、多聚甲醛、溴化钾、无水乙醇、正己烷、正丁醇:分析纯;邻甲酚、正辛硫醇、活性炭:工业品。
FT IPJBaman红外光谱:美国Thermo Nicolet公司;DBX500型核磁共振谱仪:德国Bruker公司。
1.2催化剂的制备在装有温度计、球形冷凝管的两口烧瓶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5%的二甲胺溶液,以无水乙醇为吸收剂,加热,控制温度不超过90℃,使吸收瓶中气泡缓慢逸出。
利用酸碱滴定,测得二甲胺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8%。
1.3实验方法1.3.1 2,4-二(正辛基硫亚甲基).6.甲基苯酚的合成在装有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6 g(0.15mol)邻甲酚、18 g(0.60 m01)多聚甲醛、3.5 g(相当于0.03 mol二甲胺)二甲胺乙醇溶液(质量浓度38%)和22 mL Ⅳ,J7、r.二甲基甲酰胺,从恒压滴液漏斗滴加44 g(O.30 mol)正辛硫醇,通人N2保护,加热搅拌,回流8 h。
1.3.2粗产品的初步提纯将粗产品倒入分液漏斗,加入反应液双倍体积的正己烷,充分混合。
用沸水反复洗涤,直至水层透明。
常压蒸馏,除去溶剂(DMF、正己烷)。
抗氧剂168合成工艺
![抗氧剂168合成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d22f4b8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e.png)
抗氧剂168合成工艺
抗氧剂168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塑料、橡胶、化纤等聚合物中,以起到抗氧化和延长材料使用寿命的作用。
它是通过对苯酚、甲醛和氨的化学反应合成的。
以下是抗氧剂168的合成工艺流程:
1. 制备苯酚甲醛缩合物:苯酚和甲醛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苯酚甲醛缩合物。
2. 合成中间体: 在催化剂存在下,将苯酚甲醛缩合物与氨进行缩合反应,生成N-(1,3-二甲基丁基)-N’-苯酚甲酰基-1,6-六氢-6-哌啶胺(168的中间体)。
3. 进行羟基化反应:将中间体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羟基化反应,生成羟甲基N-(1,3-二甲基丁基)-N'-(2,4,6-三甲基)苯酰基-1,6-六氢-6-哌啶胺。
4. 化学还原:再将羟甲基N-(1,3-二甲基丁基)-N'-(2,4,6-三甲基)苯酰基-1,6-六氢-6-哌啶胺在催化剂和还原剂的存在下,进行化学还原反应,生成抗氧剂168。
5. 反应后的产物,通过过滤、分离、洗涤等工艺进行纯化和干燥,最终制得抗氧剂168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抗氧剂168的一个典型合成工艺流程,实际生产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工艺流程,具体工艺及反应条件也可能会因生产厂家或地区等原因而略有不同。
抗氧剂330的合成
![抗氧剂330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da3b0d4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a.png)
抗氧剂330的合成一、引言抗氧剂330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品等高分子材料的防老化领域。
由于其优良的抗氧化性能和稳定性,抗氧剂330在保护材料免受热、光、氧等因素引起的老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氧剂330的合成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以及结论,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合成原理抗氧剂330的合成原理主要基于取代基的氧化偶合反应。
其核心反应是通过氧化偶合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自由基连接起来,形成更稳定的大分子结构。
该过程涉及的化学键包括C-C键、C-H键等,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如水、醇等。
根据合成原理,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原料和条件来控制抗氧剂330的结构和性能。
三、合成工艺流程抗氧剂330的合成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准备:根据合成原理,选择适当的原料和试剂,如烷基苯酚、溴化物等,确保原料的纯度和干燥状态。
2.氧化偶合反应:将选择的原料和试剂加入反应容器中,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氧化偶合反应。
该步骤是合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以确保反应顺利进行。
3.分离纯化:在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去除副产物和未反应的原料。
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过滤、萃取、蒸馏等。
4.产品质量检测:对分离纯化后的抗氧剂330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质量检测包括化学组成、纯度、颜色、熔点等方面的检测。
5.包装储存:将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储存,以便后续使用或运输。
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阻隔性和耐腐蚀性,以确保产品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影响因素分析在抗氧剂330的合成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合成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料质量、反应条件、设备因素等。
1.原料质量:原料的纯度和干燥状态对合成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原料中含有杂质或水分,会导致反应不完全或产生副产物,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选用高质量的原料是合成抗氧剂330的重要前提条件。
抗氧剂-双酚A的合成
![抗氧剂-双酚A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201aea054a7302768e9939f0.png)
实验一抗氧剂-双酚A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掌握抗氧化剂双酚A的合成原理和方法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方法3. 了解抗氧化剂双酚A的化学特性及主要用途二、实验原理双酚A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种,但大多数为苯酚与丙酮的合成,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的催化剂有差别。
本实验采用苯酚和丙酮作为主要原料,以硫酸作为催化剂合成抗氧剂双酚A。
存在问题:1.高温利于除水,但副反应增加2.丙酮过量利于有效利用苯酚,提高收率,但易发生乳化现象(如何破乳——加热,加表面活性剂:豆油,加盐:NaCl)主要试剂的理化性质名称分子量比重熔点沸点溶解性水乙醇乙醚苯酚94.11 1.0576 43.0 181.7 溶溶易溶丙酮58.08 0.7899 -95.4 56.2 ∞∞∞甲苯92.15 0.8669 -95.0 110.6 不溶∞∞双酚A 228.29 1.195 155.6 250-252 微溶溶溶三、主要仪器和药品烧杯、锥形瓶、分液漏斗、球形冷凝管、吸滤瓶、布氏漏斗、玻璃水泵、电热水浴锅、电子天平苯酚、甲苯、硫酸、巯基乙酸、丙酮四、实验内容1.在反应瓶中依次加入苯酚、甲苯和79%的硫酸;2.将三口瓶放入冷水浴中冷却到28℃以下;3.搅拌下加入巯基乙酸;4.在30分钟内滴加完丙酮,在此期间控制温度在32-35℃之间,不得高于40℃;5.36-40℃间搅拌2小时;6.移入分液漏斗中,用热水洗涤三次;7.将上层液移到烧杯中,冰水冷却,搅拌,结晶。
8.抽滤,用水洗涤滤饼,得到粗双酚A;9.按双酚A:水:二甲苯=1:1:6的质量比进行重结晶,烘干得到双酚A精制产品;10.称重,计算产率。
五、注意事项1.双酚A溶于丙酮,甲苯,微溶于水(在冷热水中均不溶)2.苯酚溶于水(热溶,冷不溶)3.苯酚的凝固点很低。
在取出使用之前必须先将整个试剂瓶放在70℃热水中熔融;4.整个反应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注意不要使反应温度高于规定温度;5.在加浓硫酸和冷却结晶时最好使用冰水冷却。
抗氧剂300的复配及配方在松香酯化中的应用
![抗氧剂300的复配及配方在松香酯化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c54ec27cfc789eb172dc867.png)
大 量研究 结 果 表 明 ,不 同类 型 ,或 同一 类 型 、不 同种 类 的抗 氧剂 之 间有 可能存 在协 同作 用或 对抗 作 用 J。抗 氧剂 的 复 配 研 究 就 是 根 据 不 同类 型 的抗 氧剂 的作 用机 理 找到 能够 搭配 起来 从而 起 到提 高产 品性 能 、增强 抗 氧效果 、或 降低 使用 成本 的两 个 或多 个 品种 的组合 配 方 。 目前 国 内外应 用较 广 的代表 性 品种 有 汽 巴公 司 的 IRGANOX B系 列 ,LC.LM;通 用 公 司的 ULTRANOX 815A,817A;国 内助剂 企业 的复 配产 品有 DF-5、1076与 168系列 等 ¨ 。抗 氧 剂 300 是 一种 具 有 主辅 抗 氧 双重 功 能 的受 阻 酚类 抗 氧剂 , 以抗氧效果好 、热稳定性高 、低毒等诸多优点广泛应 用 于 聚 乙烯 的改性 和松 香 的脂 化 生 产 中 ,本 文 从 进 一 步提高抗氧剂 300的应用效果 、降低其使用成本 等 方 面考 虑 ,介绍 抗 氧 剂 300在 有机 材 料 中的 作用 机 理 和不 同 种 类 的抗 氧 剂 与 抗 氧 剂 300 的协 同作 用 ,并 考 察 了两种 抗 氧 剂 300的 复 配配 方 在 松香 脂 化 中的应 用 。
收 稿 日期 :2013—05—18
54
陈兰辉 等 抗氧 剂 300的复 配及 配方 在松香 酯化 中的应用
ROOH,使 它生 成稳定 的 化合 物 ,以进 一 步阻 止链 式 反应 的发 展 。除此 之 外 ,抗 氧 剂 300能 与一 些 光 稳 定 剂 、紫 外线 吸收 剂并 用 ,也 能大 幅 提 高应 用 效 果 。 目前,酚类抗氧剂与亚磷酸酯复配体系是复合抗 氧 剂 发展 的主流 。
一锅法合成抗氧剂412S生产工艺研究
![一锅法合成抗氧剂412S生产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022e7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3.png)
一锅法合成抗氧剂412S生产工艺研究
孙召;韩海峰;梁霄;袁永霞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24(52)1
【摘要】抗氧剂412S是一种含多个硫原子、耐热、耐水解性优异的塑料抗氧。
本文以正十二硫醇、丙烯酸甲酯、季戊四醇为主要原料,在催化剂催化下正十二硫醇与丙烯酸甲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体3-十二烷基硫基丙酸甲酯;再加入季戊四醇与中间体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抗氧剂412S,收率82%。
本方法实现一锅法合成抗氧剂412S,有效的减少实验操作,节约反应时间,节省人力和物力,为优化现有生产工艺提供一种方法。
【总页数】3页(P205-206)
【作者】孙召;韩海峰;梁霄;袁永霞
【作者单位】江苏极易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14.24
【相关文献】
1.硫代酯抗氧剂412S的合成研究
2.绿色加氢合成新戊二醇的一锅法合成
3.功能化烯胺的合成(II):一锅法由缺电子烯烃合成相应的α-脱氢氨
4.一锅法一次性合成片状羟基磷灰石及其对废水中铀的去除性能及机理研究
5.一锅法全细胞催化合成胞苷三磷酸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氧剂-双酚A的合成
![抗氧剂-双酚A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67d356c8c5da50e2534d7f5e.png)
实验一抗氧剂-双酚A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掌握抗氧化剂双酚A的合成原理和方法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方法3. 了解抗氧化剂双酚A的化学特性及主要用途二、实验原理双酚A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种,但大多数为苯酚与丙酮的合成,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的催化剂有差别。
本实验采用苯酚和丙酮作为主要原料,以硫酸作为催化剂合成抗氧剂双酚A。
存在问题:1.高温利于除水,但副反应增加2.丙酮过量利于有效利用苯酚,提高收率,但易发生乳化现象(如何破乳——加热,加表面活性剂:豆油,加盐:NaCl)主要试剂的理化性质溶解性名称分子量比重熔点沸点水乙醇乙醚苯酚94.11 1.0576 43.0 181.7 溶溶易溶丙酮58.08 0.7899 -95.4 56.2 ∞∞∞甲苯92.15 0.8669 -95.0 110.6 不溶∞∞双酚A 228.29 1.195 155.6 250-252 微溶溶溶三、主要仪器和药品烧杯、锥形瓶、分液漏斗、球形冷凝管、吸滤瓶、布氏漏斗、玻璃水泵、电热水浴锅、电子天平苯酚、甲苯、硫酸、巯基乙酸、丙酮四、实验容1.在反应瓶中依次加入苯酚、甲苯和79%的硫酸;2.将三口瓶放入冷水浴中冷却到28℃以下;3.搅拌下加入巯基乙酸;4.在30分钟滴加完丙酮,在此期间控制温度在32-35℃之间,不得高于40℃;5.36-40℃间搅拌2小时;6.移入分液漏斗中,用热水洗涤三次;7.将上层液移到烧杯中,冰水冷却,搅拌,结晶。
8.抽滤,用水洗涤滤饼,得到粗双酚A;9.按双酚A:水:二甲苯=1:1:6的质量比进行重结晶,烘干得到双酚A精制产品;10.称重,计算产率。
五、注意事项1.双酚A溶于丙酮,甲苯,微溶于水(在冷热水中均不溶)2.苯酚溶于水(热溶,冷不溶)3.苯酚的凝固点很低。
在取出使用之前必须先将整个试剂瓶放在70℃热水中熔融;4.整个反应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注意不要使反应温度高于规定温度;5.在加浓硫酸和冷却结晶时最好使用冰水冷却。
聚烯烃用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聚烯烃用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af79e3058f5f61fb6366611.png)
聚烯烃用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王玉如,闫义彬,吴双,牛娜,任鹤(中国石油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4)摘要:综述了聚烯烃用受阻酚类抗氧剂在合成和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传统受阻酚类抗氧剂㊁高相对分子质量受阻酚类抗氧剂和复合型受阻酚类抗氧剂等,指出了每类抗氧剂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为聚烯烃用受阻酚类抗氧剂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聚烯烃㊀受阻酚㊀高相对分子质量㊀复合抗氧剂中图分类号:T Q317.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聚烯烃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惰性,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1G2].但在其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光㊁热㊁氧㊁机械剪切和重金属离子等作用,发生老化降解,直至丧失使用价值[3G4].对于大多数聚烯烃材料来说,采用添加抗氧剂的方法来提高其抗氧化性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途径,其中受阻酚类抗氧剂是应用最广泛的主抗氧剂[5G7].传统的受阻酚类抗氧剂主要包括烷基单酚㊁烷基多酚及硫代双酚等,随着人们对高端聚烯烃材料需求的增加,传统受阻酚类抗氧剂无法满足生产和使用的需求,因此受阻酚类抗氧剂向着高相对分子质量及复配使用的方向发展[8G10].本文主要对聚烯烃用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合成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传统型受阻酚类抗氧剂㊁高相对分子质量受阻酚类抗氧剂及复配型受阻酚类抗氧剂,目的是为新型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开发以及在聚烯烃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1㊀传统型受阻酚类抗氧剂早在1870年,研究者就将苯酚㊁甲酚等这类简单的酚类化合物作为聚合物的抗氧剂使用,但对其作用机理上不明确,随着聚合物应用领域的拓宽,对其老化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自动老化机理别提出和认可.1937年,第1个受阻酚类抗氧剂2,6G二叔丁基苯酚(B H T)被成功开发,结构如图1所示[11].随后,以2,6G二叔丁基苯酚为基本结构的新型受阻酚类抗氧剂被广泛开发,如抗氧剂2246㊁抗氧剂300㊁抗氧剂736以及抗氧剂1076等,考察其在聚烯烃材料中应用性能的研究大量涌现.1973年,K o t o v a等[12]将抗氧剂2246(图2)添加到聚甲醛塑料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对抗氧剂2246分别在水㊁盐水和乙醇体系下的耐抽提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氧剂2246在乙醇体系下的耐抽提性最差,在水体系下的耐抽提性较好.图1㊀2,6G二叔丁基苯酚(B H T)结构示意图2㊀抗氧剂2246结构示意2005年,L u n d bäc k等[13]将抗氧剂300(图3)添加到聚乙烯材料中,分别在氮气㊁氧气和水介质中对抗氧剂的迁移行为进行研究.氧化诱导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聚乙烯材料中的抗氧剂由材料内部向材料表面迁移,与抗氧剂发生氧化损失相比,抗氧剂的迁移损失是抗氧剂失去作用的主要因素,并且抗氧剂300在水体系中的迁移损失大于氮气和氧气体系.图3㊀抗氧剂300结构示意㊀㊀收稿日期:20190829;修改稿收到日期:20191225.作者简介:王玉如(1991),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聚烯烃树脂及助剂研究.EGm a i l:654789123@q q.c o m.77第37卷第1期2020年1月精 细 石 油 化 工S P E C I A L I T Y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 S ㊀㊀相对于抗氧剂2246和抗氧剂300,抗氧剂1076结构中具有烷基长链,可以增强其在聚烯烃材料中的溶解性和抗迁移性,使其具有更加优异的抗氧化效果,仍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聚烯烃抗氧剂.C h a k r a b o r t y等[14]将抗氧剂1076㊁紫外线吸收剂H O B P和辅助抗氧剂N i D E C/Z n D E C添加到聚丙烯材料中,结构如图4所示.考察在光老化和热老化条件下,各助剂间的协同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在热老化过程中,助剂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尤其是I r g a n o x1076和辅助抗氧剂Z n D E C联合使用时聚丙烯的氧化诱导期高达330m i n.在光老化过程中紫外线吸收剂H O B P和辅助抗氧剂Z n D E C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而I r g a n o x1076和辅助抗氧剂Z n D E C 几乎没有协同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在光老化过程中紫外线吸收剂H O B P能够与老化产生的活性物质反应,保护辅助抗氧剂Z n D E C,而I r g a n o x 1076却不具有这种特性.图4㊀助剂结构示意表1㊀不同助剂对察丙烯老化的影响助剂热老化氧化诱导期(O I T)/m i n光老化脆化时间/m i n 未添加助剂101200H O B P102200I r g a n o x10761101800Z n D E C1101400I r g a n o x1076+Z n D E C3301250H O B P+Z n D E C130>4000I r g a n o x1076+H O B P 3500㊀㊀G h a n i a等[15]考察I r g a n o x1076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中的迁移行为,同时对纳米黏土对I rGg a n o x1076迁移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I r g a n o x1076的迁移扩散动力学满足菲克第二定律,同时随着纳米黏土的加入量的增加,抗氧剂1076的迁移损失不断降低,当纳米黏土的加入量为3%时,I r g a n o x1076的迁移损失降低78%,性能满足食品包装的需求.2㊀高相对分子质量受阻酚类抗氧剂由于传统受阻酚类抗氧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多在300~1000,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挥发和迁移,造成较大的物理损失,使其抗氧化效果大幅度降低[16G18].为了有效抑制抗氧剂的迁移,充分发挥其抗氧化作用,具有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受阻酚类抗氧剂成为研究热点.早在19世纪60年代,具有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元受阻酚类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330(图5)就被开发和使用.1977年,O h k a t s u等[19]对I r g a n o x1010㊁I r g a n o x 1330和I r g a n o x1076在聚丙烯材料中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3种抗氧剂的速率常数I r g a n o x1330>I r g a nGo x1076>I r g a n o x1010,而氧化诱导期I r g a n o x 1076>I r g a n o x1010>I r g a n o x1330,说明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与捕获自由基的快慢无关.图5㊀I r g a n o x1010㊁I r g a n o x1330的结构示意表2㊀不同抗氧剂的速率常数和氧化诱导期抗氧剂速率常数K i n h氧化诱导期O I T/m i n I r g a n o x10108.75125I r g a n o x133013.0121I r g a n o x107610.4129㊀㊀近年来,有关I r g a n o x1010和I r g a n o x1330的研究也较多.2015年,D a m o d a r a n[20]将如表3配比的抗氧剂加入到聚丙烯材料中,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了不同老化试样的红外谱图,结果见图6.从图6可以看到,随老化时间的增长,两体系在波束1600~1700c m-1之间的红外吸收强度均发生变化,但老化后的P P2体系在1745㊁1640和1620c m-1处的红外吸收强度大于P P1体系,这主要是由于I r g a n o x1010结构中存在酯基,在水中水解成小分子,会从材料中迁移出来,从而导致含有较多I r g a n o x1010的P P1的抗氧化性降低,红外吸收增强.表3㊀P P1和P P2中各抗氧剂的含量样品w(I r g a n o x1010),%w(I r g a n o x1330),%P P10.23ʃ0.010.25ʃ0.01P P20.17ʃ0.010.43ʃ0.03㊀㊀2015年,Y u等[21]分别将C y a n o x1790㊁I r g a n o x1330和I r g a n o x1010加到聚乙烯材料中,在C l O2水介质中进行老化.结果发现,3种抗氧剂均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老化后具有分别含有3种抗氧剂的聚乙烯材料的氧化诱导期分87 精 细 石 油 化 工2020年1月别为C y a n o x 1790和I r g a n o x 1330的氧化诱导期分别为85㊁60和50m i n .Y u 还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大分子抗氧剂的研究,为大分子抗氧剂在聚乙烯管材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22G23].图6㊀P P 1和P P 2的红外光谱随着高相对分子质量受阻酚类抗氧剂需求的增加,新型高相对分子质量受阻酚类抗氧剂不断被开发.W a n g 等[24]以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和2,4G二叔丁基对羟基苯硫酚为原料合成大分子抗氧剂S A O (图7),并将其添加到聚丙烯材料中,在150ħ烘箱老化考察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S A O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与商用I r g a n o x1035相当.图7㊀抗氧剂S A O 合成路线B e e r 等[25G26]分别通过二烯复分解聚合反应和硫醇烯逐步加聚反应合成了如下大分子受阻酚抗氧剂A O G1和A O G2(图8),将其与具有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I r g a n o x1010分别加入到聚丙烯材料中,考察其抗氧化性能.结果发现两种大分子受阻酚抗氧剂都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性能,且优于I r g a n o x1010.这是由于大分子抗氧剂具有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同时抗氧剂结构中存在烷基长链,使抗氧剂与聚烯烃材料的相容性提高,降低了抗氧剂的物理损失,使大分子抗氧剂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图8㊀抗氧剂A O G1和A O G2结构示意K a s z a [27]等以超支化聚乙亚胺为骨架,通过酰胺化反应在大分子骨架上接枝抗氧化活性基团和增容烷基长链,得到系列超高相对分子质量受阻酚类抗氧剂(图9).图9㊀以超支化聚乙亚胺为骨架合成超高相对分子质量受阻酚类抗氧剂㊀㊀并将合成的一系列抗氧剂加入到聚丙烯材料中,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未添加抗氧剂的聚丙烯材料老化抑制时间仅为2000s,而添加系列大分子抗氧剂的聚丙烯材料老化抑制时间提高至2500s ,同时高于I r g a n o x 1010,说明该抗氧剂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同时发现大分97第37卷第1期王玉如,等.聚烯烃用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子抗氧剂中含有的烷基侧链越多抗氧化效果越好.这是由于聚丙烯材料在老化过程中产生过氧自由基,更容易在烷基侧链处停留并发生氧化的,发生终止自由基反应,抑制材料的老化.3㊀复配型受阻酚类抗氧剂在聚烯烃材料发生老化过程中,受阻酚类抗氧剂可以快速的提供氢质子,终止自由基,抑制材料的老化[28G29].然而,受阻酚类抗氧剂在捕获自由基时生成的氢过氧化物对热氧老化降解具有自动催化作用,而受阻酚本身不能分解氢过氧化物,所以单独使用受阻酚类抗氧剂时,难以达到理想的抗氧化效果.辅助抗氧剂如亚磷酸酯类㊁硫代酯类抗氧剂能够有效分解氢过氧化物,与受阻酚类抗氧剂复配使用时具有更加优异的抗氧化效果,成为聚烯烃用抗氧剂的研究热点[30G31].G r a b m a y e r等[32]将I r g a n o x M D1024㊁I rGg a n o x1010㊁I r g a n o x1330和I r g a f o s168按照表4的比例加入到聚乙烯材料中,在115ħ条件下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结果如图10所示,两聚乙烯试样在加速老化818h后荧光强度开始显著增加,材料发生老化,并且试样P E1的抗老化效果更好,说明主辅抗氧剂复合使用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效果.表4㊀P E1和P E2样品中各抗氧剂含量P E样品I r g a n o xM D1024,%I r g a n o x1330,%I r g a n o x1010,%I r g a f o s168P E10.100.220.020.09P E2P E20.130.170.10图10㊀聚乙烯试样荧光发生强度谁老化时间变化曲线G r a b m a y e r等[33]又考察了I r g a n o x1010㊁I rGg a n o x1330与3种辅助抗氧剂I r g a f o s168㊁I rGg a n o xP SG800和I r g a n o x P SG802的复配使用.按表5配比将抗氧剂添加到聚乙烯试样中,在135ħ热空气条件下进行老化试验.结果表明,试样P E1在老化183d后发生脆化,丧失力学性能,而试样P E2在老化230d后才发生脆化,说明I r g a n o x1010㊁I r g a n o x1330与辅助抗氧剂I r g a nGo xP SG802复配使用时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效果.表5㊀P E1和P E2样品中各抗氧剂含量%P E样品I r g a n o x1010I r g a n o x1330I r g a f o s168I r g a n o xP S-800I r g a n o xP S-802P E10.360.380.16P E20.390.38 0.41P E30.330.34 0.28图11㊀I r g a n o xP SG800㊁I r g a f o s168和I r g a n o xP SG802结构示意㊀㊀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活性受阻酚结构和辅助抗氧剂结构的分子内复合抗氧剂也被开发.L i 等[34]将具有抗氧化基团的3G(3,5G二叔丁基G4G羟基苯基)丙酰氯接枝到树状聚酰胺上,合成了一类含有多个受阻酚单元的酚胺复合型树状抗氧化剂,该抗氧化剂在聚丙烯和聚乙烯中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且其抗氧化性能优于单一受阻酚类抗氧剂1010和3114.王鉴等[35]以具有酚羟基抗氧化基团3G(3,5G二叔丁基G4G羟基苯基)丙酸甲酯(M P C)和具有分解氢过氧化性能的亚磷酸二乙酯以及具有良好相容性的十八碳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分子内复合型抗氧剂3G(3,5G二叔丁基G4G羟基苯基)丙酰基磷酸双十八酯,该抗氧化剂不仅具有主抗氧化剂的结构特点,而且还具有辅助抗氧化剂的结构特点.该类复合型抗氧化剂在聚丙烯材料中抗氧化性能是抗氧剂1076的1 3倍,并且能够很好的改善聚丙烯的加工流动性.4㊀结㊀语将受阻酚类抗氧剂添加到聚烯烃材料中,能够有效抑制材料的老化.随着我国聚烯烃行业的飞速发展,受阻酚类抗氧剂向着高相对分子质量㊁复配使用方向发展.虽然传统受阻酚类抗氧剂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但由于其易挥发,使其抗氧化性能受到限制.高相对分子质量受阻酚类抗08 精 细 石 油 化 工2020年1月氧剂能够有效减少抗氧剂的挥发损失,大幅度提高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主辅抗氧剂的复合使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各抗氧剂的优势,而将其劣势减小到最低,将是今后受阻酚类抗氧剂发展的重要趋势.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A m m a l aA,B a t e m a nS,D e a nK,e t a l.A n o v e r v i e wo f d eGg r a d a b l e a n d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 p o l y o l e f i n s[J].P r o g r e s s i nP o lGy m e r S c i e n c e,2011,36(8):1015G1049.[2]㊀R i t t e rA,M i c h e l E,S c h m i d M,e t a l.I n t e r l a b o r a t o r y t e s t o n p o l y m e r s: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a n t i o x i d a n t s i n p o l y o l e f i n s [J].P o l y m e rT e s t i n g,2005,24(4):498G506.[3]㊀Föl d e sE,M a l o s c h i k E,K r i s t o nI,e ta l.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 m e c h a n i s mo f p h o s p h o r o u s a n t i o x i d a n t s i n p h i l l i p s t y p e p oGl y e t h y l e n e[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t y,2006,91(3):479G487.[4]㊀M e n g X,G o n g W,X i nZ,e t a l.S t u d y o n t h e a n t i o x i d a n ta c t i v i t i e s o fb e n z o f u r a n o n e s i n m e l t p r oc e s s i n g o f p o l y p r oGp y l e n e[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t y,2006,91(12):2888G2893.[5]㊀P o s pís㊅i l J,H a b i c h e r W D,P i l a r㊅J,e t a l.D i s c o l o r a t i o no f p o l y m e r sb yp h e n o l i ca n t i o x i d a n t s[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G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t y,2002,77(3):531G538.[6]㊀王俊,王玉如,李翠勤,等.聚烯烃中受阻酚类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评价方法[J].中国塑料,2015,29(11):17G25.[7]㊀W a n g J,W a n g Y,S o n g L,e t a l.S y n t h e s i s a n d a n t i o x i d a n tc a p a c i t y o f aC12Gn a p h t h y l a m i n e a n t i o x id a n t i n p o l ye t h y l e n e[J].P o l y m e rB u l l e t i n,2017(1):1G17.[8]㊀P o d e s㊅v a J,K o vár㊅o váJ,H r d l i c㊅k o váM,e t a l.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o f p o l y u r e t h a n e sb a s e do n l i q u i dO HGt e l e c h e l i c p o l y b u t a d iGe n e s:c o m p a r i s o nof c o m m e r c i a l a n d p o l y m e rGb o u n d a n t i o xGi d a n t s[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t y,2009,94(4):647G650.[9]㊀M o s nác㊅e kJ,C h m e l a S㊅,T h e u m e rG,e t a l.N e wc o m b i n e d p h e n o l/h i n d e r e d a m i n e p h o t oa n d t h e r m a l s t a b i l i z e r sb a s e d o n y o l u e n eG2,4Gd i i s o c y a n a t e[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a n d S t a b i l i t y,2003,80(1):113G126.[10]㊀V i g l i a n i s i C,M e n i c h e t t i S,A s s a n e l l iG,e t a l.E t h y l e n e/h i n d e r e d p h e n o l s u b s t i t u t e dn o r b o r n e n ec o p o l y m e r s:s y nGt h e s i sa n d NM Rs t r u c t u r a l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J].J o u r n a lo fP o l y m e rS c i e n c e P a r t A P o l y m e r C h e m i s t r y,2012,50(22):4647G4655.[11]㊀X u eB,O g a t aK,T o y o t aA.S y n t h e s i so f p o l y m e r i ca nGt i o x i d a n t s b a s e d o n r i n gGo p e n i n g m e t a t h e s i s 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R OM P)a n d t h e i r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b i l i t y f o r p r e v e n t i n gp o l yGp r o p y l e n e(P P)f r o mt h e r m a lo x i d a t i o nd e g r a d a t i o n[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 a n d S t a b i l i t y,2008,93(2):347G352.[12]㊀K o t o v aV N,K o v a l C h u kV M,Él t s e f o nBS.J o i n tS p e cGt r o p h o t o m e t r i c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d i c y a n o d i a m i d ea n da nGt i o x i d a n t2246i ne x t r a c t s f r o m p o l y f o r m a l d e h y d e p l a s t i c s[J].M e t h o d so fA n a l y s i sa n d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1972,6(6):397G400.[13]㊀L u n d bäc k M,S t r a n d b e r g C,A l b e r t s s o nAC,e t a l.L o s s o f s t a b i l i t y b y m i g r a t i o n a n d c h e m i c a l r e a c t i o no f s a n t o n o x(R)R i nb r a n c h e d p o l y e t h y l e n e u n d e r a n a e r o b i c a n d a e r oGb i cc o nd i t i o n s[J].P o l y me r D e g r a d a t i o n a n d S t a b i l i t y,2006,91(5):1071G1078.[14]㊀C h a k r a b o r t y KB,S c o t tG.M e c h a n i s m s o f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cGt i o n:s y n e r g i s mb e t w e e n a n t i o x i d a n t s a n dU.V.a b s o r b e r s[J].E u r o p e a n P o l y m e rJ o u r n a l,1977,13(12):1007G1013.[15]㊀G h a n i aAC,A b d e l h a k i m K,T o u f f i kB,e t a l.I n v e s t i g aGt i n g t h e d i f f u s i o n a l b e h a v i o u r o f I r g a n o x1076a n t i o x i d a n ti n H D P E/c l o i s i t e15A n a n o c o m p o s i t eGb a s e df o o dc o n t a c tp a c k a g i n g f i l m s:e f f e c t o f n a n o c l a y l o a d i n g[J].P a c k a g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S c i e n c e,2018,31:621G629.[16]㊀M i nB,M c c l u n g A,C h e n M H.E f f e c t so f h y d r o t h e r m a l p r o c e s s e s o na n t i o x i d a n t s i nb r o w n,p u r p l ea n dr e db r a nw h o l e g r a i nr i c e(o r y z as a t i v aL.)[J].F o o dC h e m i s t r y,2014,159:106G115.[17]㊀M a r c a t oB,G u e r r a S,V i a n e l l oM,e t a l.M i g r a t i o n o f a nGt i o x i d a n t a d d i t i v e s f r o mv a r i o u s p o l y o l e f i n i c p l a s t i c s i n t o oGl e a g i n o u s v e h i c l e s[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P h a r m aGc e u t i c s(K id l i n g t o n),2003,257(1G2):217G225.[18]㊀L u n d bäc k M,He d e n q v i s tMS,M a t t o z z i A,e t a l.M i g r aGt i o nof p h e n o l i c a n t i o x i d a n t s f r o ml i n e a r a n db r a n c h e d p oGl y e t h y l e n e[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t y,2006,91(7):1571G1580.[19]㊀O h k a t s uY,H a r u n aT,O s aT.K i n e t i c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r e a cGt i v i t y o f p h e n o l i cd e r i v a t i v e sa sa n t i o x i d a n t sf o r p o l y p r oGp y l e n e[J].J o u r n a lo f M a c r o m o l e c u l a rS c i e n c e:P a r t AGC h e m i s t r y,1977,11(10):1975G1988.[20]㊀D a m o d a r a nS,S c h u s t e rT,R o d eK,e t a l.M o n i t o r i n g t h ee f f e c t o f c h l o r i n eo nt h ea g e i n g o f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p i p e sb yi n f r a r e dm i c r o s c o p y[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Gt y,2015:7G19.[21]㊀Y uW,R e i t b e r g e rT,H j e r t b e r g T,e t a l.C h l o r i n e d i o x i d e r e s i s t a n c eo fd i f f e r e n t p h e n o l i ca n t i o x i d a n t si n p o l y e t h yGl e n e[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t y,2015,111:1G6.[22]㊀Y uW,A z h d a r B,A n d e r s s o nD,e t a l.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o f P o l yGe t h y l e n eP i p e sE x p o s e d t o W a t e rC o n t a i n i n g C h l o r i n eD i o xGi d e[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t y,2011,96(5):790G797.[23]㊀Y u W,R e i t b e r g e rT,H j e r t b e r g T,e t a l.A n t i o x i d a n t c o nGs u m p t i o n i n s q u a l a n e a n d p o l y e t h y l e n e e x p o s e d t oc h l o r i n aGt e d a q u e o u sm e d i a[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 a n dS t a b i l i t y,2012,97(11):2370G2377.18第37卷第1期王玉如,等.聚烯烃用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24]㊀W a n g X,W a n g B,S o n g L,e t a l.A n t i o x i d a n t b e h a v i o r o fa n o v e l s u l f u rGb e a r i n g h i n d e r e d p h e n o l ic a n t i o x id a n tw i t h ah i g hm o l e c u l a rw e i g h t i n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J].P o l y m e rD e gGr a d a 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t y,2013,98:1945G1951.[25]㊀B e e rS,T e a s d a l eI,B r u e g g e m a n n O.I m m o b i l i z a t i o no fa n t i o x i d a n t s v i a A D M E T 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 f o r e n h a n c e dl o n gGt e r m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o f p o l y o l e f i n s[J].E u r o p e a nP o l yGm e r J o u r n a l,2013,49(12):4257G4264.[26]㊀B e e r S,T e a s d a l e I,B r u e g g e m a n nO.M a c r o m o l e c u l a r a nGt i o x i d a n t sv i at h i o lGe n e p o l y a d d i t i o na n dt h e i rs y n e r g i s t i ce f f e c t s[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S t a b i l i t y,2014,110:336G343.[27]㊀K a s z aG,K a t a rín a M,A t t i l aN,e t a l.S y n t h e s i so fh yGp e r b r a n c h e d p o l y(e t h y l e n e i m i n e)b a s e d m a c r o m o l e c u l a ra n t i o x i d a n t s a n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t h e i r e f f i c i e n c y i ns t ab i l iGz a t i o n o f p o l y o l e f i n s[J].E u r o p e a n P o l y m e r J o u r n a l,2015,68:609G617.[28]㊀I n t a r a k a m h a n g S,S c h u l t eA.A u t o m a t e d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f r e er a d i c a ls c a v e ng e rs c r e e n i n g i n d i e t a r y s a m p l e s[J].A n a l y t i c a l C h e m i s t r y,2012,84(15):6767G6774.[29]㊀S h a h i d i F,Z h o n g Y.L i p i dO x i d a t i o n a n d i m p r o v i n g t h e o x i d aGt i v es t a b i l i t y[J].C h e m i c a lS o c i e t y R e v i e w s,2010,39(11):4067G4079.[30]㊀R i c h a u dE,F a y o l l eB,V e r d uJ.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s t a b i l i z aGt i o nb y h i n d e r e d p h e n o l sGk i n e t i c a s p e c t s[J].P o l y m e rD e gGr a d a 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t y,2013,96(1):1G11.[31]㊀S t a g n a r oP,M a n c i n iG,P i c c i n i n iA,e t a l.N o v e l e t h y lGe n e/n o r b o r n e n ec o p o l y m e r sa sn o n r e l e a s i n g a n t i o x i d a n t sf o r f o o dGc o n t a c t p o l y o l e f i n i cm a t e r i a l s[J].J o u r n a l o f P o l yGm e r S c i e n c eP a r t BP o l y m e r P h y s i c s,2013,51(13):1007G1016.[32]㊀G r a b m a y e rK,W a l l n e rG M,B e iβM a n nS,e t a l.C h a r a cGt e r i z a t i o no f t h e a g i n g b e h a v i o ro f p o l y e t h y l e n eb yp h o t oGl u m i n e s c e n c e s p e c t r o s c o p y[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t y,2014,107:28G36.[33]㊀G r a b m a y e rK,B e iβm a n nS,W a l l n e rG M,e t a l.C h a r a cGt e r i z a t i o no f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s p e c i m e n t h i c k n e s s o n t h e a gGi n g b e h a v i o ro fa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b a s e d m o d e lc o m p o u n d[J].P o l y m e rD e g r a d a t i o na n dS t a b i l i t y,2015,111:185G193.[34]㊀L i CQ,W a n g J,N i n g M M,e t a l.S y n t h e s i s a n d a n t i o x iGd a n t a c t i v i t ie s i n p o l y o l ef i no fd e n d r i t i ca n t i o x i d a n t sw i t hh i n d e r e d p h e n o l i c g r o u p s a n d t e r t i a r y a m i n e[J].J o u r n a l o fA p p l i e dP o l y m e r S c i e n c e,2012,124(5):4127G4135.[35]㊀王鉴,纪巍,张学佳,等.新型分子内复合型抗氧剂的合成及性能[J].化工进展,2008,27(7):1114G1121.P R O G R E S S I NS Y N T H E S I S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H I N D E R E D P H E N O L I CA N T I O X I D A N TI NP O L Y O L E F I N SW a n g Y u r u,Y a nY i b i n,W uS h u a n g,N i uN a,R e nH e(D a q i n g 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o f P e t r o c h i n a,D a q i n g163714,H e i l o n g j i a n g,C h i n a)A b s t r a c t:P r o g r e s s i ns y n t h e s i s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h i n d e r e d p h e n o l i ca n t i o x i d a n t i n p o l y o l e f i n sw a s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h i n d e r e d p h e n o l i c a n t i o x i d a n t s,h i g hm o l e c u l a r h i n d e r e d p h e n o l i c a n t i o x iGd a n t s a n d c o m p o s i t e a n t i o x i d a n t s e t cw e r e i n c l u d e d.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t a t u s o f e a c ha n t i o x i d a n tw e r e p o i n t e do u t i n t h i s p a p e r,w h i c h c a nb e p r o v i d e d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s y n t h eGs i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n e wh i n d e r e d p h e n o l i c a n t i o x i d a n t s i n p o l y o l e f i n s.K e y w o r d s:p o l y o l e f i n;h i n d e r e d p h e n o l i c;h i g hm o l e c u l a r;c o m p o s i t e a n t i o x i d a n t s28 精 细 石 油 化 工2020年1月。
抗氧剂168的合成研究
![抗氧剂168的合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2d062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e.png)
抗氧剂168的合成研究一、合成方法1.1正位叔丁醇法该方法的合成步骤如下:(1)将对苯二酚和对甲苯基丙酮酸酯按摩尔比混合反应,使其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双酮。
(2)将双酮与叔丁醇按摩尔比混合反应,经过酯化反应生成叔丁酯。
(3)将叔丁酯与过氧化氢反应,使其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抗氧剂1681.2羟基苯乙酮法该方法的合成步骤如下:(1)将对苯二酚和对羟基苯乙酮按摩尔比混合反应,使其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咪唑环。
(2)将咪唑环与甲醛经过缩合反应,生成扩环体。
(3)将扩环体与杂环二亚甲基化合物反应,生成抗氧剂168二、合成工艺2.1原料准备原料准备一般包括对苯二酚、对甲苯基丙酮酸酯(或对羟基苯乙酮)、叔丁醇、过氧化氢、甲醛等物质的采购和储备。
同时,需要准备氮气、乙醇等反应溶剂和氢氧化钠等中和剂。
2.2反应条件控制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气和氮气的通气速率等。
一般来说,反应温度为50-80℃,反应时间为2-6小时,氧气和氮气的通气速率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进行控制。
2.3分离纯化合成反应结束后,需要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
一般采用溶剂萃取法、结晶法或柱层析法等。
同时,还需要通过旋转蒸发等手段去除残留的溶剂。
2.4产物检测对合成得到的抗氧剂168进行检测,主要包括物理性质测定、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及核磁共振谱等。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对合成产物的纯度和结构进行确定。
三、应用前景与挑战抗氧剂168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在食品、药物、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抗氧剂的安全性和合成成本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之一,因此,在合成抗氧剂168的研究中,需要继续优化合成方法,提高产率,并寻找更高效、低成本的合成路径。
总结起来,抗氧剂168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抗氧化剂,通过自由基捕获法合成,合成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反应条件控制、分离纯化及产物检测等。
它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解决其安全性和合成成本的问题。
这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星型高效复合主抗氧剂的合成与抗氧化性能
![星型高效复合主抗氧剂的合成与抗氧化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aaec41f1aef8941ea76e05f7.png)
石油 学报( 油加工 ) 石 A T E R L I I I A ( E R L UM P O E SN E T O C AP T 0 E I C P T 0 E R C SI GS C IN SN )
第 2 7卷 第 3 期
文 章 编 号 :1 0 —7 9 2 1 ) 3 0 4 — 7 0 18 1 ( 0 1 0 — 4 70
星 型 高效 复 合 主 抗 氧 剂 的合成 与抗 氧化 性 能
李 翠 勤 方 宏 王 俊 ,宁 萌 萌
, ,
。
( .东北 石 油 大 学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黑 : 1 眨江 大庆 6 3 8 .大 庆 化 工 研 究 中心 , 龙 江 大 庆 1 3 1 ) 1 3 1 ;2 黑 6 7 2
2 .Da i g Pe r c e c lRe e r h I s iu e,Da i g 1 3 1 ,Ch n ) q n t o h mi a s a c n tt t qn 6 7 2 i a
Ab t a t sr c :A t rhi hl fiintc mpl x p i a y a to d n t ov ls r c u e wa yn he ie s a g y e fce o e rm r n i xi a t wih n e t u t r s s t sz d
( .C l g f C e sr n h mi l r ie rn 1 o l e h mi y a d C e c , n ei g,No te s P toe m ie s y,Da ig 1 3 1 ,C ia e o t a Eg rh a t er lu Unv ri t qn 6 3 8 h n
一种抗氧剂1098的合成工艺
![一种抗氧剂1098的合成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ab28e56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2.png)
一种抗氧剂1098的合成工艺哎呀,说起抗氧剂1098的合成工艺,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
不过,别担心,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讲讲,让你也能明白这玩意儿是怎么做出来的。
首先,咱们得知道抗氧剂1098是个啥。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能防止塑料、橡胶这些材料氧化变质的神奇物质。
就像你买的水果,放久了会氧化变坏,抗氧剂1098就是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
好了,咱们开始说合成工艺。
这玩意儿的合成,得从原料说起。
咱们需要的主要原料有苯酚、甲醛和硫酸。
这些东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化学实验室的感觉?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咱们得把苯酚和甲醛混合在一起,然后加热。
这个过程中,苯酚和甲醛会反应生成一种叫做酚醛树脂的东西。
这个过程有点像你在家做蛋糕,把面粉和鸡蛋混合在一起,然后加热,让它们变成蛋糕。
接下来,咱们得把硫酸加进去。
硫酸的作用就像是催化剂,能加速反应,让酚醛树脂更快地变成我们需要的抗氧剂1098。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不然做出来的抗氧剂1098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然后,咱们得把反应好的混合物过滤,把没用的杂质去掉。
这个过程就像你做完蛋糕后,把蛋糕上的面粉渣渣擦掉,让蛋糕看起来更漂亮。
最后,咱们得把过滤好的抗氧剂1098干燥,然后包装起来。
这样,抗氧剂1098就做好了,可以拿去保护塑料、橡胶这些材料不被氧化了。
你看,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就跟做蛋糕差不多。
只不过,做蛋糕是为了吃,做抗氧剂1098是为了保护材料。
不过,这玩意儿可不能吃,不然你的肚子可就要遭殃了。
总之,抗氧剂1098的合成工艺就是这样,从原料到成品,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虽然听起来有点枯燥,但这就是科学的魅力,能把简单的原料变成有用的东西。
希望我这么一说,你能对这玩意儿有个大概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复合型抗氧剂的合成魏鑫(大庆石化公司实业公司,黑龙江大庆163714)摘要:以2,6-二叔丁基苯酚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叔丁醇钾为催化剂,在叔丁醇作溶剂的条件下合成酚类抗氧剂中间体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醇。
以双酚A和亚磷酸三乙酯为原料,无水碳酸钾为催化剂,合成另一个新的中间体,将2个反应的产品在苯作溶剂,无水碳酸钾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合成终产物。
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及用量、溶剂种类、反应时间、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复合型抗氧剂;合成;中间体;亚磷酸三乙酯中图分类号:TE6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亚磷酸酯类化合物是聚烯烃加工使用辅助抗氧剂的主要品种,酚类抗氧剂是塑料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主抗氧剂[1]。
同时具有亚磷酸酯与受阻酚2种基团的抗氧剂,既具有辅助抗氧剂的功能,又有主抗氧剂的作用。
此类由主、辅2种或2种以上抗氧剂复配而成的分子内复合抗氧剂,产生协同效应而发挥出优越性能,其抗氧化活性高,挥发性低,而且提高抗氧剂耐热性、耐光性、耐抽提性等其他性能,特别适用于高温加工,是优良的塑料抗氧剂和水解稳定剂。
加入少量复合抗氧剂即能有效地制止塑料降解,代表着当今抗氧化技术的最新水平。
据统计,近10年中在有关受阻酚类抗氧剂的专利报道中,60%为复合型抗氧剂,复合型抗氧剂将成为今后抗氧剂发展的趋势之一[2-4]。
实验过原理为:以2,6-二叔丁基苯酚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叔丁醇钾作催化剂,叔丁醇做溶剂通过酚醛加成反应合成中间体A(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醇);(2)反应以双酚A和亚磷酸三乙酯为原料,无水碳酸钾做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中间体B;(3)反应以中间体A和中间体B反应,碳酸钾做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终产物C。
通过实验确定该类抗氧剂合成中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催化剂,分析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类型及催化剂用量、物料配比及重结晶所用溶剂类型等对反应的影响。
1 实验过程1.1 药品和仪器实验原料为:2,6-二叔丁基苯酚;多聚甲醛;叔丁醇钾;叔丁醇;正己烷;双酚A;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乙酯;苯;无水碳酸钾,均为分析纯。
实验仪器为:DF-2型集热式磁力加热搅拌器;WRS-1A数字熔点仪;H110型电子天平;2X-4型真空泵;FT-IR430型红外光谱仪;DW-2加热套及搅拌器。
1.2 步骤(1)2,6-二叔丁基苯酚和多聚甲醛在叔丁醇钾作为催化剂条件下,合成中间体4-羟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2)双酚A与亚磷酸三乙酯在无水碳酸钾作为催化剂条件下,合成另一种中间体;(3)将2种中间体混合,在无水碳酸钾催化下用苯做溶剂合成终产物。
1.3 产品表征(1)熔点。
用WRS-1A型数字熔点仪测定产品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醇的熔点为140℃,熔程为0.2℃~0.8℃。
(2)红外光谱。
使用FT-IR 430型红外光谱仪对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醇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醇产品的主要官能团特征吸收峰位置归属如下:3568.70 cm-1(HO-Ar);1433.95 cm-1(-CH2-);1011.64 cm-1(伯醇震动);1236.82 cm-1(叔碳骨架振动);2954.32 cm-1、2873.05 cm-1、2915.30 cm-1(-CH3),与目的产物结构中的主要基团红外特征吸收峰值一致。
终产物C的主要官能团特征吸收峰位置归属如下:3568.70cm-1(HO-Ar);3272.33cm-1(H-Ar);1433.95 cm-1(-CH2-);1236.82 cm-1(叔碳骨架振动);2966.81 cm-1 (-CH3); 1012.21cm-1(P-O-C),与目的产物结构中的主要基团红外特征吸收峰值一致。
(3)磷含量。
用浓高氯酸、浓硫酸、浓硝酸法,测定出终产物C的磷含量为5.00%,理论含量为5.05%。
实验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2 实验结果分析2.1 中间体A的合成(1)催化剂的选择使用叔丁醇钾、二辛基氧化锡和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考察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叔丁醇钾作催化剂时,产率最高。
叔丁醇钾是有机碱,能很好地分散在有机反应物体系中。
二辛基氧化锡也是有机碱,但其催化效果没有叔丁醇钾的好,这是因为该催化剂只在石油醚中有很好的溶解度,而多聚甲醛在石油醚中不能充分解聚。
NaOH作催化剂时产率也不理想,因为无机碱不能够在有机反应物中很好的分散开,后处理也较复杂,需要用酸来中和。
此外,用叔丁醇钾作催化剂得到的产品熔程短,产品外观白、杂质少。
其他2种催化剂得到的产品熔程较长,产品外观呈现黄色。
(2)反应溶剂的选择反应使用叔丁醇、甲醇和石油醚作为溶剂考察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叔丁醇作溶剂时,产品收率远优于甲醇和石油醚作溶剂的情况。
这是因为本实验所用催化剂叔丁醇钾在叔丁醇中的溶解度要大于甲醇与石油醚,催化剂能在叔丁醇中得到很好的分散,更利于与反应物充分的接触。
石油醚作溶剂的效果非常差,主要是由于本实验的反应物之一多聚甲醛在石油醚中溶解度极低,不能够充分解聚,不能参加反应,使目的产物收率极低。
(3)溶剂用量的选择分别选取10 mL、20 mL、30 mL、40 mL、50 mL考察溶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由实验结果可知:溶剂用量逐渐增大,收率随之增大,溶剂用量达到40 mL后产率最大;超过40 mL后收率又逐渐降低。
上述现象是因为在开始反应中溶剂用量太少,体系分散不均导致收率较低;溶剂用量增加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收率持续增大;但当溶剂超过40mL后,反应物浓度减小,分子间碰撞几率降低,导致反应速度下降,收率降低。
(4)重结晶溶剂的选择使用正己烷、苯和石油醚作为重结晶溶剂,考察其对目的产物纯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作重结晶溶剂时产物收率较高,产品熔程短,纯度高,性状好。
苯作重结晶溶剂时产率可达50%以上,但是产物的熔程较长,外观呈黄颜色,表明产物不纯,含有较多杂质。
石油醚作重结晶溶剂时,产物的收率和纯度都较差。
(5)甲醛滴入时间的影响分别设定20 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考察甲醛滴入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由实验结果可知:二叔丁基苯酚分子得到充分接触,收率持续增大,但当时间超过60 min后,由于低温下甲醛再次聚合,滴液漏斗中单体甲醛的量反而减少,产物收率降低。
且滴入时间过长,使反应体系中带入越来越多的氧气,使目的产物氧化,大大降低产物收率。
(6)反应时间的影响保持其它反应条件一定,改变反应时间,考察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由实验结果可知:当反应时间由2 h逐渐增大时收率也逐渐增大,当反应时间达到4 h后产率达到最大,当超过这个反应时间以后收率又逐渐降低。
上述现象是因为在开始过程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反应物反应越来越充分,收率持续增大;但时间超过4 h后,由于反应时间过长导致目的产物发生聚合、氧化,导致产物发黄、收率逐渐下降。
(7)反应温度的影响保持其它反应条件一定,改变反应温度,考察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由实验结果可知:反应温度在10℃时,产物的收率比较低。
因为反应温度在10℃时,温度较低,溶剂部分凝固,反应物反应不充分,产物收率低。
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物反应的越来越充分,当温度达到20℃时,所得产物的收率达到最大,产物的熔点适合,熔程短。
随着温度升高,叔丁醇钾高温下极为不稳定,易于分解变性,失去催化作用,导致目的产物收率下降。
(8)催化剂用量的影响保持其它反应条件一定,改变催化剂叔丁醇钾的用量,考察催化剂的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由实验结果可知:当催化剂用量较少时,叔丁醇钾不能很好的在反应物中分散,其催化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收率较低。
随着催化剂量增加,其与反应物结合的越来越充分,收率逐渐上升。
但是随着催化剂用量的进一步增加,叔丁醇钾在高浓度下会与目的产物发生反应生成较为稳定的副产物,严重导致目的产物收率下降。
说明催化剂与2,6-二叔丁基苯酚的摩尔比为0.03是最佳催化剂用量,反应的收率达到最大。
(9)物料配比的影响保持其它反应条件一定,改变多聚甲醛的用量,考察物料配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由实验可知:随着甲醛不断增加,目的产物产率先急剧增加,当n(甲醛):n(2,6-二叔丁基苯酚)达到2:1时,随着甲醛量的继续增大,产率基本不再变化。
即n(甲醛):n(2,6-二叔丁基苯酚)>2时,酚醛比例对目的产物的产率基本无影响。
本实验中采用的酚醛摩尔比例为1:2.5。
2.2 中间体B的合成(1)催化剂的选择在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140℃、催化剂用量为中间体B质量的3%、亚磷酸三乙酯与双酚A的摩尔比为2.05:1的条件下,考察氢氧化钾、碳酸钾、有机锡对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钾作催化剂时,反应体系中的固体结块,搅拌停止,导致体系中反应物与催化剂间接触机会大大减少,产物收率较低。
无水碳酸钾和有机锡更好些,但有机锡比碳酸钾要昂贵得多,因此实验选择无水碳酸钾作催化剂。
(2)反应温度的影响在反应时间为2 h,催化剂无水碳酸钾的用量为中间体B理论质量的3%,亚磷酸三乙酯与双酚A的摩尔比为2.05:1的条件下,考察中间体B的合成反应中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温度是影响该反应速率及产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反应开始时,升高温度,应速率加快,收率增大;140℃时,产率达到最大值。
温度过高,亚磷酸三乙酯被蒸馏出来的乙醇带出,产率降低。
因此反应最佳温度为140℃。
(3)反应时间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140℃,催化剂无水碳酸钾用量为中间体B理论质量的3%,亚磷酸三乙酯与双酚A的摩尔比为2.05:1的条件下,考察中间体B的合成反应中,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由实验结果可知:产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时间大于2 h,产率增加不太明显。
反应时间短,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减小,但反应总体趋势向正方向进行,所以前一段反应产率一直是增加的。
反应时间为2小时,反应达到平衡,产率达到最大。
理论上,之后的产率不会发生变化,但由于反应时间过长,中间产物可能分解,也可能发生其他副反应,导致产率降低,纯度下降。
(4)物料配比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140℃,催化剂无水碳酸钾用量为中间体B质量的3%,反应时间为2 h 条件下,考察中间体B的合成反应中,物料配比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亚磷酸三乙酯适当过量有利于提高目的产物的收率。
开始阶段随着物料配比的增大,双酚A 反应充分,产物收率逐渐增大,当配比达到2.05:1时收率达到最大值,此配比为最佳值。
2.3 终产物C的合成将第二步一定量的产品中间体B,用溶剂苯溶解后,加入到恒压滴液漏斗中,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