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合集下载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研究进展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是放线菌和广谱抗生素产生的半合成衍生物[1]。

作为环境中最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

四环抗生素作为一种广谱药物,其广泛用于畜牧、医药和水产养殖等领域,但由于其稳定的特性,需要复杂的过程才能降解,往往被认为是难以消除的污染物。

近年来,在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四环素,这些残留在环境中的四环素通过迁移和转化,最终将危害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关键词:四环素;迁移;残留;进展引言四环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广谱抗生素,主要包括天然抗生素和半合成衍生物。

其在土壤环境和生态行为中的残留物受到了各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的目的是了解土壤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和迁移行为,为今后研究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态行为提供研究基础,在为人们今后在安全使用抗生素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2]。

1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来源及迁移1.1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来源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在上世纪中叶被发现,因为它价格低廉,抗菌效果突出的特点,TCs在发展中国家很受欢迎。

我国每年生产约21万吨抗生素,其中大部分用于畜牧业,并且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占据生产和使用比例都较高的抗生素。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TCs生产最多的国家,也是TCs消费最多的国家。

2013年TCs消耗接近7000吨,而且近年来TCs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升高。

中国许多省份土壤中TCS含量已经超过了欧盟规定的风险阈值。

1.2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迁移1.2.1水环境中的迁移水环境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来自制药废水、医疗废水和兽用废水。

对这些废水的环境监测过程如果不到位不完善,TCs就会通过各种渠道排放到水中,从而破坏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环境,继而影响生态平衡,最终威胁我们的健康。

排放的制药废水以及使用抗生素后产生的垃圾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水质。

我们在一些养猪场附近的水中发现了浓度较高的TCs,并在主要水流中采集了这些四环素类抗生素。

《2024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对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s, TC)污染已成为环境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

这种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和人类疾病治疗中,然而,大量未经充分代谢的药物及其代谢物随污水、粪便等排放至环境中,导致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去除环境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就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问题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制药废水、农业活动、家庭医疗废物等。

这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难以被自然环境所降解,长期累积后对土壤、水体等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四环素类抗生素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耐药性细菌的滋生和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针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者们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进展。

以下将主要介绍几种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1.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技术,包括吸附法、混凝沉淀法、氧化法等。

其中,活性炭吸附法因其良好的吸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

此外,一些新型的吸附材料如纳米材料、生物炭等也在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 生物法生物法是一种环保、经济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吸附和生物积累等。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一些微生物能够通过代谢作用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这为生物法处理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3.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方法,包括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湿式氧化法等。

这些技术能够产生强氧化性的自由基,有效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

其中,光催化氧化法因其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4. 土壤修复技术针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土壤的污染问题,研究者们也开展了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引言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医学领域的重要药物,对于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在自然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研究表明,水体中通常可以检测到多种类型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等,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浓度最高。

抗生素的浓度和种类在不同地区和水体中存在差异,主要受到排放源的影响。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自然水环境中都存在抗生素的污染问题。

在中国的各个河流和湖泊中都可以检测到抗生素的存在,其中以农业和养殖活动为主的地区受到的污染程度较高。

同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监管的不健全,抗生素的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二、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抗生素在自然水环境中的来源主要包括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农业和养殖活动的废水以及医疗废水。

人类和动物排泄物中含有未被吸收的抗生素和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和尿液的排泄进入到自然水环境中。

此外,农业和养殖活动中使用的大量抗生素也会随着废水的排放进入到自然水体中。

医疗废水中的抗生素主要来自于治疗和预防用药的废水排放。

这些源头的排放导致了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广泛分布。

三、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危害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存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可能造成潜在危害。

首先,抗生素在水体中的存在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免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

其次,抗生素的存在还可能促进细菌的耐药性发展。

水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可能通过水中的抗生素浓度低但持续存在的压力下逐渐形成抗药性,这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将带来严重的隐患。

四、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问题,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2024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对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s,TCs)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些药物进入环境中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微生物和人体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的处理技术来减少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紧迫任务。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现状及原因,同时梳理近年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污染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概况四环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和人类医疗中,但由于其广泛使用和不合理处置,使得四环素类抗生素大量进入环境。

它们不仅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三、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一)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改进吸附材料和优化膜分离技术,提高了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效率。

例如,利用纳米材料、活性炭等作为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吸附和去除水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

(二)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光催化氧化法、高级氧化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将其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的化合物。

其中,光催化氧化法利用光催化剂(如TiO2)在光照条件下产生强氧化性物质,从而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

(三)生物法生物法主要包括微生物降解法、植物修复法等。

微生物降解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四环素类抗生素转化为无害物质。

植物修复法则利用植物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收和转化作用,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浓度。

此外,生物强化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提高生物处理的效果。

(四)组合法组合法是将上述几种方法进行组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处理方法。

例如,物理法和化学法的组合、物理法和生物法的组合等。

这种组合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提高处理效果和效率。

四环素在环境中的行为及生态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环素在环境中的行为及生态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环素在环境中的行为及生态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生产、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环境中饱受污染的物质也越来越多。

其中,四环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防止和处理动物疾病。

主要用途包括预防和治疗畜牧业生产中的各种传染病,以及促进生长等。

由于使用广泛,四环素很容易进入环境中并造成污染。

四环素污染对环境和生物系统的影响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土壤和水体中,四环素会与其它有机物质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影响环境质量,引起生态危害。

此外,四环素还可以通过进食受污染食物来进入生物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对四环素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效应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文拟从四环素在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态效应两方面入手,分别阐述其分布特征、化学性质、生物降解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探究其对环境和生物系统的影响。

具体内容如下:1.四环素的来源及环境污染现状介绍四环素的来源及其在环境中的化学性质,探究其污染来源和分布情况,分析环境中四环素的分布特征。

2.四环素的生物降解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四环素在环境中的生物降解机制,探究影响降解的因素,如环境pH、温度、微生物等。

同时,通过对四环素和其代谢产物的分析,从生物降解的角度研究其对环境的影响。

3.四环素对环境和生物的生态效应介绍四环素污染对环境和生物系统的生态效应,包括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水生生物的生长状况等。

同时,对四环素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也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四环素在环境中的行为,探讨其对环境和生物系统的影响,为保障环境安全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在本文中,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四环素在环境中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2. 现场调查法:通过采集土壤、水体等样品,收集有关四环素污染的现场数据。

3. 实验法:利用实验室技术对四环素的生物降解以及对环境和生物系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山 东 化 工 收稿日期:2020-07-07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0742084);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XBMU-BYL19037)作者简介:王静松(1997—),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与防治。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王静松,姚一凡(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甘肃兰州 730124)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一种广谱性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家畜养殖和水产养殖行业中,但因其性质稳定、难降解等特性常常被视作难以去除的污染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中检测到四环素类抗生素超标存在,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会在环境中迁移转化最终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生态环境的稳定。

本文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四环素类抗生素;迁移;转化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15-0240-02MigrationandTransformationofTetracyclineAntibioticsinEnvironmentWangJingsong,YaoYifan(CollegeofChemicalEngineering,NorthwestMinzuUniversity,Lanzhou 730124,China)Abstract:Asabroad-spectrumdrug,tetracyclineantibioticsarewidelyusedinmedicine,livestockbreedingandaquacultureindustries.However,theyareoftenregardedaspollutantsthataredifficulttoremoveduetotheirstablepropertiesandharddegradation.Inrecentyears,moreandmoretetracyclineantibioticshavebeendetectedinsoil,surfacewaterandgroundwater,andtheresidualtetracyclineantibioticswillmigrateandtransformintheenvironment,ultimatelythreateninghumanhealthandthestabilityofecologicalenvironment.Inthispaper,themigrationandtransformationoftetracyclineantibioticsinwaterandsoilenvironmentwerereviewed.Keywords:tetracyclineantibiotics;migration;transformation 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antibiotics,TCs)种类较多,其中四环素(Tetracycline)、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和土霉素(Oxytetracycline)是由放线菌直接产生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它们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相继被发现,随后应用最为广泛。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和人类医疗领域的一类重要抗生素,然而,其广泛使用和排放导致了环境中的污染问题。

本文对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进行了介绍,并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吸附和膜分离技术,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高级氧化技术,生物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降解和植物修复技术。

各种技术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开发高效、环保的污染处理技术,以减少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环境的危害。

关键词:四环素类抗生素,环境污染,处理技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1. 引言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来源广泛,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和人类医疗领域的重要抗生素。

然而,其大规模使用和排放导致了环境中的污染问题。

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长期存在和难降解等特性,对环境和生物产生潜在的危害。

因此,研究和开发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牧业和人类医疗活动。

畜牧业是主要的源头,因为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家禽和畜牧业动物的疾病。

同样,人类医疗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源头,因为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抗生素。

3.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处理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中,吸附技术是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通过吸附剂吸附抗生素分子来实现去除。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沸石等。

另外,膜分离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方法,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四环素类抗生素分离出来。

4.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高级氧化技术。

氧化还原技术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四环素类抗生素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用的氧化还原剂包括臭氧、过氧化氢等。

高级氧化技术利用高级氧化剂产生的自由基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降解。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第49卷第12期2020年12月应用化工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12Dec.2020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肖磊1,王海芳2(1.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51;2.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51)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因具有预防疾病与促生长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与养殖业中,进而会通过各种途径(有机肥施用、污水灌溉)进入土壤,并在土壤环境中长时间累积。

在介绍此类抗生素基本性质及结构的基础上,针对此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状况及各种环境行为(吸附和解吸、降解、迁移)进行了论述,并简要概括了其对土壤微生物、动物、植物的危害,重点介绍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吸附、降解和淋溶行为及影响因素,以期为这类抗生素带来的生态风险评估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环境行为中图分类号:TQ46;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206(2020)12-3178-07Tetracycline residue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in soil:A reviewXIAO Lei,WANG Hai-fang(1.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Safety Engineering,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030051,China;2.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Safely Engineering,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030051,China)Abstract:The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ar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and aquaculture industries due to their prevention of disease and growth promotion,these antibiotics enter the soil through various routes(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s,sewage irrigation)and accumulate in soil environment for a long time.On the basis of summary of the tetracycline antibiotic types and structures,the remaining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s(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degradation,migration)of the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were discussed.The harmful effect of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on soil microbes,animals and plants was also sum­marized.The absorption,degradation and leaching behaviors and correspond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in soil were highlighted.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assessment and the ecological risk control of such antibiotics.Key words:tetracylines;residues;environmental behavior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广谱抗生素,主要包括天然类(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及半合成衍生物(美他环素、强力霉素、米诺霉素)[1]O 其作为最常见的新型环境有机污染物而备受关注,其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及环境行为(吸附-解吸、降解、迁移)受到各行业人士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抗生素残留分析报告

抗生素残留分析报告
荧光免疫分析法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度来判断样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检测复杂样品中微量组分的方法, 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重复性等优点。通过与不同的检 测器联用,可以实现多种抗生素残留的同时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一种将气 相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与质谱的 定性鉴别能力相结合的方法,适 用于检测具有挥发性的抗生素残 留。通过质谱分析,可以获得抗 生素分子量、结构等信息,有助 于确定抗生素的种类和浓度。
04
抗生素残留的检测结果
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
牛奶与奶制品
在牛奶和奶制品中检测 到四环素类、青霉素类、 磺胺类等抗生素残留。
肉类与肉制品
在牛肉、猪肉、鸡肉等 肉类及其制品中检出氟 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残 留。
蛋类
在鸡蛋、鸭蛋等蛋类中 检测到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尼考、磺胺 类等抗生素残留。
耐药性
长期摄入含有抗生素残留的食物, 可导致人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 降低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可能对抗生素残留物产 生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呼吸急 促等症状。
生态风险
抗生素残留进入环境后,可能对 土壤、水体等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破坏生态平衡。
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标准
检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检测技术对动物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进行 定量和定性分析。
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微生物检测法
微生物抑制法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抗生素残留,通常用于肉类、禽类和乳制品的检测。
微生物鉴定法

抗生素的环境残留 生态毒性及抗性基因污染

抗生素的环境残留 生态毒性及抗性基因污染

抗性基因污染
抗性基因是指能够使细菌等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抗性的基因。抗生素的大量 使用会筛选出具有抗性基因的细菌,使其逐渐成为优势种群。这些抗性基因可能 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在环境中传播,导致其他微生物也获得抗性。这种现象称为抗 性基因污染。随着抗性基因的传播,可能导致抗生素治疗效果下降,甚至失效, 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参考内容二一、引言 Nhomakorabea随着人类医疗、畜牧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已经对全球水 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抗生素残留和抗性基因的扩散上, 这些物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对水环境中抗生素和抗 性基因污染特征的理解,以及寻找有效的控制措施,成为了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 重要课题。
引言: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畜牧业。然而,抗生 素的滥用和不当处置导致土壤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和抗性基因污染的问题 日益严重。了解土壤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及抗性基因污染的来源、传输、 累积过程及其潜在危害,对于采取有效的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现状:
3、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知识的认识,让公 众了解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减少抗生素的滥用现象。
4、强化废水处理和废物管理: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和废物管理措施,严格 控制抗生素的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减少抗生素对环境的排放和污染。
参考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及抗性基因污染的研究现状, 讨论了这一领域存在的研究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归 纳和总结,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水环境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 污染的特征
1、抗生素残留与扩散:大量的研究显示,污水处理厂、养殖业和农业活动 是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主要来源。这些抗生素通过废水排放进入水体,对水生 生物产生影响,并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

四环素的副作用

四环素的副作用

四环素的副作用
四环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四环素副作用包括:
1. 消化系统影响:四环素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胃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

2. 光毒性反应:四环素容易导致光毒性反应,即皮肤对阳光或紫外线过敏。

这可能引起晒斑、红肿、瘙痒等皮肤问题。

因此,使用四环素期间应避免暴露于阳光下,尤其是避免日晒。

3. 儿童牙齿变色:四环素在儿童牙齿的发育过程中会沉积在牙齿上,使牙齿呈现黄褐色或灰色。

因此,四环素不适合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

4. 肝肾损害: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四环素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

患有肝肾疾病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四环素。

5. 过敏反应:四环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瘙痒、面部肿胀等。

6. 持续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如果频繁或过度使用四环素,细菌可能会逐渐产生耐药性,减少药物对感染的效果。

请注意,这里列举的副作用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且四环素的副作用和风险因个体情况和用药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使用四环素之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师,遵循正确的用药指导。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自然水环境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自然水环境中出现了抗生素的污染现象。

这种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潜在的危害,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其危害。

首先,自然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现状让人担忧。

研究发现,自然水体中普遍存在多种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

这些抗生素来源于农业、养殖业、医院废物水等渠道。

抗生素进入自然水环境后,可能会被微生物装载,形成抗生素耐药基因,进而传播给其他微生物。

此外,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部分患者或动物在排泄过程中会将未经代谢的抗生素直接排放至水体中,导致水体中抗生素残留水平升高。

其次,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来源多样。

农业是重要的抗生素污染源之一。

农民在养殖过程中常常滥用抗生素,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

这些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未完全代谢,经由排泄物或废弃物进入水体。

此外,农林渔业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可能通过水流和降雨进入水体,进而造成抗生素的污染。

医院废物水是另一个重要的抗生素污染来源。

在医院环境中,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手术消毒等过程中。

这些抗生素在使用后会被排入污水系统,最终进入自然水体。

最后,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可能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抗生素在水体中的存在可能破坏水生生物的生物学平衡,降低生物多样性。

此外,抗生素对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可能改变水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导致微生物解毒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中有毒物质的存在。

对于人类健康而言,自然水体中存在的抗生素和耐药菌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食物中。

长期摄入抗生素残留物可能对人体产生抵抗力,并导致人体对抗生素的效果降低。

综上所述,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严峻,其来源多样且复杂。

自来水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及其影响

自来水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及其影响

自来水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及其影响抗生素是一类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畜牧养殖业。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存在着通过环境和食物链途径将其残留物排放到自来水中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自来水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及其可能的影响。

一、抗生素残留问题1. 抗生素残留源头抗生素残留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机构的排放:医院和诊所的污水处理系统无法完全过滤掉抗生素,在排放到环境中的过程中,抗生素残留物被进一步释放。

(2)农业使用:农业领域广泛使用抗生素,如畜牧业中常用的抗生素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

这些抗生素可能会通过养殖废水和农田灌溉水排入自来水系统。

(3)家庭废弃物:人们在家中使用抗生素时,残留物可能通过污水系统流入自来水处理厂。

2. 抗生素残留物的检测和浓度目前,科学家们使用各种方法来检测自来水中的抗生素残留物,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分析法等。

根据相关研究,不同地区自来水中存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残留物,如青霉素、四环素、氟喹诺酮类等。

而且,这些残留物的浓度不容忽视,可能高达微克/升级甚至毫克/升级,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二、抗生素残留的潜在影响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抗生素残留物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以下影响:(1)抗生素耐药性:长期暴露于抗生素残留物,细菌有可能通过基因突变或水平基因转移等方式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效果大打折扣。

(2)过敏反应:某些人对抗生素过敏,即使在微量残留物接触下,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对健康造成危害。

2. 对环境的影响(1)生态系统失衡:抗生素残留物进入水体后,可能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殖、免疫系统等,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2)环境细菌多样性降低:抗生素对抗菌作用不仅会杀灭病原菌,也会对环境细菌产生影响,降低环境细菌多样性。

三、应对措施鉴于抗生素残留问题带来的潜在风险,以下是几个应对措施:1. 加强监管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和排放的监管,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规定,确保医疗、农业领域的抗生素排放符合规范。

《2024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畜牧业的广泛规模化,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使用量显著增加。

然而,这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与不恰当处置导致其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介质中,尤其是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等。

这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质量,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环境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问题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议题。

本文旨在阐述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及其处理方法的技术研究进展。

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问题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和持久性,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首先,这些抗生素在排放到水体后,通过地表径流、渗滤等途径进入地下水系统,进而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其次,这些药物成分被植物吸收后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三、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为了有效解决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问题,科研人员提出了多种处理技术。

1. 物理法: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生物炭等材料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吸附去除。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截留和分离。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但往往需要与其他技术结合以提高处理效果。

2. 化学法:包括氧化法、还原法等。

氧化法利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臭氧等将四环素类抗生素分解为低毒或无毒的产物。

还原法则通过还原剂将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破坏或转化为其他形态。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物。

3. 生物法:包括微生物降解、植物修复等。

微生物降解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将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碳源进行降解。

植物修复则是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共同作用去除四环素类抗生素。

这些方法具有环保、成本低等优点,但处理速度较慢,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四、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处理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被广泛应用于吸附法和膜分离法中,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吸附容量。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中污染物的研究备受关注。

抗生素污染物作为一类严重污染环境的物质,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梳理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抗生素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医学发现,其广泛应用在保护人类免受细菌感染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问题。

抗生素不仅存在于医疗废水中,还通过农业用药、养殖业等途径进入环境。

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物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对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首先,抗生素污染物对水体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水体中含有抗生素的多个种类,这些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不断积累,对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抗生素污染物还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产生抗生素耐药菌株,进而威胁人类健康。

其次,土壤中的抗生素污染物也日益引起关注。

研究显示,通过废水灌溉、施用含抗生素的肥料等途径,抗生素污染物进入土壤系统,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造成负面影响。

抗生素污染物还可能通过生物链转运到植物体内,最终影响人类的膳食安全。

抗生素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需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物可能破坏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此外,抗生素污染物还会干扰环境内的自然循环过程,如碳循环和氮循环,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针对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严重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来解决。

一方面,应加强废水处理和农业用药的管理措施,减少抗生素排放和使用量。

另一方面,要开展抗生素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

此外,研发新型的环境友好型抗生素药物和环境修复技术,有助于减少抗生素污染物的生成和迁移。

总之,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显示了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强对抗生素污染物的相关研究,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2024年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范文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并成为环保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重点讨论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主要来源及危害,并对当前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二、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医疗、农业、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大量抗生素通过废水排放、雨水冲刷、农业活动等途径进入自然水环境。

研究表明,全球各大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水体中均检测到抗生素的存在。

这些抗生素在自然水环境中难以降解,长期积累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三、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1. 医疗废水: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是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来源。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抗生素残留物,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

2.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导致含有抗生素的畜禽粪便随雨水冲刷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

3.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业为提高养殖密度和预防疾病,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养殖废水中的抗生素含量较高。

4. 城市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主要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部分未达标排放的污水仍会对自然水环境造成污染。

四、抗生素污染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自然水环境中的抗生素可能通过饮水、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长期摄入低剂量的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增加治疗难度。

2.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抗生素对水生生物具有毒性和致畸作用,可能影响其生长、繁殖和行为。

此外,抗生素还可能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破坏生态平衡。

3.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抗生素的长期积累可能导致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的改变,降低生物多样性。

此外,耐药菌株的传播也可能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

五、研究进展1. 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抗生素污染的监测,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技术,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类对养殖业的需求增加,四环素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中,以控制和预防动物疾病。

然而,由于畜牧业废弃物的直接排放和土壤、水体的污染,四环素类抗生素进入环境系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因此,研究和发展高效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

目前,针对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早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修复、物化处理和酶降解等。

生物修复方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其中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微生物被广泛研究。

物化处理方法则是通过吸附、氧化还原和高级氧化等物理化学反应来去除四环素类抗生素。

而酶降解方法是利用酶的催化性质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

尽管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去除环境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效率低、成本高和废物处理等方面的不足。

近年来,新型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逐渐兴起。

其中,高效可控的光催化降解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光催化降解是利用光催化材料通过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的能量来激发电子转移反应,从而降解有机物。

许多光催化材料,如二氧化钛、二氧化硫等,已经被广泛研究用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

同时,一些改性的光催化材料也不断涌现,如负载二氧化钛纳米颗粒、改性二氧化硫等。

这些新型光催化材料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和更好的稳定性,能够更有效地去除环境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

另外,基于协同降解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协同降解技术将不同的污染物处理方法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处理效果。

例如,将物化处理和生物修复相结合,通过吸附和氧化还原反应去除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同时利用微生物降解其降解产物。

这种协同降解技术可以实现高效去除四环素类抗生素,并减少废物产生。

此外,一些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协同降解方法也值得期待,如纳米吸附材料与纳米催化剂的联合应用。

虽然研究和应用新型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在不断进行,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和人类医疗,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和高级氧化技术。

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治理技术;物理化学法;生物法;高级氧化技术1. 引言四环素类抗生素因其广谱抗菌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和人类医疗,改善了生物健康水平。

然而,这种广泛应用也引发了在环境中大量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问题。

四环素类抗生素通过动物排泄物和医疗废水进入环境,造成了地下水、土壤和表面水体等环境介质的污染。

长期以来,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

因此,寻找高效且经济可行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治理技术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2. 物理化学法2.1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常见的吸附材料,具有高度孔隙结构和大比表面积,能够有效吸附四环素类抗生素。

活性炭吸附技术简单易行,对环境无二次污染。

然而,活性炭吸附容易受到水质条件和控制参数的影响,同时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处理也成为一个难题。

2.2 氧化还原技术氧化还原技术包括光催化氧化、电化学氧化和催化氧化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将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为较为简单的物质,从而消除其毒性。

然而,氧化还原技术在处理大规模污染问题时受到设备体积大、能源消耗高、操作费用高等问题的限制。

3. 生物法3.1 微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是一种天然、环境友好的处理技术,可以将四环素类抗生素分解为无害物质。

目前,已经分离出一些具有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能力的菌株,但微生物降解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中还面临微生物培养、营养条件和降解产物处理等方面的挑战。

3.2 植物吸收植物吸收是一种生物吸附技术,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和转运四环素类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作者:————————————————————————————————日期: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013级七年临床周博洋指导教师公共卫生学院施致雄副教授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进入人体后,难以被肠胃吸收,约75%以母体化合物的形式被排入污水。

然而,现有的工艺只能部分去除四环素类抗生素,从而导致仍有相当数量的活性成分进入自然环境中。

进入到环境中的抗生素会发生降解反应(抗生素的降解是指抗生素通过生物或非生物的过程使其从大分子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化合物,并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但很难得到完全降解,而是产生一系列代谢及降解中间产物,这些产物往往具有更大的毒性。

同时,环境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普遍残留还会诱导微生物逐渐对其产生抵抗性,造成抗药性菌群的富集及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 genes,ARGs)的产生。

作为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潜在环境生态危险源,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研究日益增多。

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抗生素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四环素类抗生素),阐明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探讨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人体健康合理用药Abstract:For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TCs) ,itis difficult tobe a bsorbed bythe stomach,which leads to a result that about 75%of TCswill bedischarged into the sewagein the formof parent antibiotics.However, the sewageprocess can only partiallyremovethe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whichleads to aconsiderable number of activeingredients into the natural environme nt.Antibiotics inthe environment will producedegradationrea ction, however,insteadofbeingcompletelydegraded, aseries of metabolism andthe degradationintermediate areproduced,which tend to have greatertoxicity.Moreo ver,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intheenvironmentwillgradually inducemicroorganism to possess resistance,which cause towbadeffects:drug-resistant bacteria enrichmentand resistance gene(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As a potential environmentalhazard,TCs haveattracted increasing a 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summary of related res earch,thispaperanalysis theusageof antibiotics(i ncluding,but not limited toTCs), clarify thetetracyclineantibiotics pollution status, and investigate the tetracyclineantibi otics’harm to human health,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administrationof drug(antibiotics)Key words:Tetracycline antibiotics(TCs); pollution ;human h ealth ; rational administrationofdrug近年来,PPCP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PPCPs,全称是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Care Products,即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不仅包括处方药和生物诊断试剂,而且还包括营养品、香水和防晒剂等[1]。

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们在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其中,抗生素是一种环境中典型的PPCPs残留污染物[2]。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

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是由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广谱抗生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及半合成衍生物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基四环素等,其结构均含并四苯基本骨架。

四环素类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被广泛用于细菌感染疾病的治疗。

当四环素类抗生素进入人体后,难以被肠胃吸收,约75%以母体化合物的形式被排入污水。

然而,现有的工艺只能部分去除四环素类抗生素,从而导致仍有相当数量的活性成分进入自然环境中[3]~[4]。

进入到环境中的抗生素会发生降解反应(抗生素的降解是指抗生素通过生物或非生物的过程使其从大分子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化合物,并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但很难得到完全降解,而是产生一系列代谢及降解中间产物,这些产物往往具有更大的毒性[5]。

同时,环境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普遍残留还会诱导微生物逐渐对其产生抵抗性,造成抗药性菌群的富集及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产生[6]。

作为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潜在环境生态危险源,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研究日益增多。

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抗生素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四环素类抗生素),阐明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探讨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一、抗生素的使用状况抗生素除了用于人类和动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也被作为促长剂添加于饲料中在养殖业中大量应用,因此抗生素用途广泛,用量巨大。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美国2014年用于畜牧业的抗生素达到15.4万吨[7]。

欧盟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要求严格,2006年起禁止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添加于饲料中[8]。

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在我国,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情况普遍存在。

据WHO资料显示,我国抗生素使用率中,门诊感冒患者达75%、外科手术高达95%、住院患者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应用的患者占58%,远高于国际上规定的抗生素使用率不超过30%的标准[9]。

某医院对其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抗生素使用率达到了48.98%。

其中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儿科,达到100%[10]。

四环素类抗生素由于价格低廉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量使用。

美国2014年用于畜牧业的15.4万吨抗生素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占43%[7]。

我国是世界上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产、使用和销售大国,2008年四环素类药物仅出口量就达1.34万吨[11]。

二、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四环素类抗生素使用量巨大,同时其相对稳定,因此其易在环境中残留。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环境中残留大量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水体、土壤中甚至动植物体中均可被检测到。

1.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水体中的残留水环境中抗生素的主要污染来源包括医用抗生素、农林牧渔用抗生素(包括畜用抗生素、水产养殖业用抗生素和林业用抗生素等)、企业废水中的抗生素等[12]。

水中大量存在的抗生素会导致水体的污染,使水体中细菌产生耐药性。

近年来,关于水体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报道已经比较普遍。

对上海某养殖场废水中磺胺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定量检测的结果显示,2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总量为294.0~376.1μg/L,3种磺胺类抗生素总量为197.7~323.0μg/L[13]。

那广水等[14]对我国北方地区水体中抽取13个样品进行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检测,结果显示,四环素类抗生素普遍检出,浓度分别达到四环素1114.27μg/L、土霉素2175.65μg/L、金霉素149.09μg/L 和强力霉素187.45μg/L。

刘冲等[15]检测了2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中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菌,结果显示,2家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中均能检出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耐药菌,3种耐药菌的浓度均在加氯消毒出水中为最小,为0~103 CFU/mL,在外排污泥中最大,为105~107 CFU/mL (CFU,即Colony-Forming Units,为菌落形成单位,CFU/mL指每毫升液体中含有的微生物群落总数)。

Zha ng[16]等对四环素在水中的生物利用度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激活与细胞内四环素类抗生素浓度成线性关系。

2.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残留抗生素进入机体后,大部分以原体形式排出体外,从而进入土壤环境中。

在浙北地区畜禽粪便和农田土壤中进行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最终发现,施用畜禽粪肥的农田表层土壤中土四环素的检出率分别为88%,残留量为0.107mg/kg。

施用畜禽粪肥农田表层土壤四环素的平均残留量为未施畜禽粪肥农田的13倍[17]。

土壤中的抗生素会对陆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氧四环素会对土壤呼吸和硝化作用产生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呼吸实验中,氧四环素在初始阶段对土壤呼吸其最高抑制率为20.7%;在实验后期则出现一定激活作用,最高激活率为218%。

在硝化实验中,氧四环素在土壤中对微生物硝化作用的抑制率为50%[18]。

申龙[19]等研究了四环素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四环素随着浓度的升高,显著的抑制土壤细菌的数量。

3.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植物体及动物制品中的残留植物会通过吸收作用聚集土壤中的抗生素。

常见的蔬菜,如小白菜、白萝卜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有吸收作用,作物组织中抗生素的浓度随土壤中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当粪肥中抗生素浓度由20 mg/kg增加到50 mg/kg时,两种蔬菜体内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