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共识

合集下载

2020年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完整版)

2020年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完整版)

2020年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完整版)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食品工业健康转型及技术创新的多方驱动下,益生菌产业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增长较快、创新密集的产业,同时,益生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增多。

2019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汇集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智慧,于5 月23日发布了《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19 年版)》(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对益生菌行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在此共识的基础上,2020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再次组织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根据益生菌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共识内容进行了更新,形成《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

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01益生菌的安全性已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根据国际上对益生菌菌株安全性评估的新进展和我国对益生菌安全性评价的需求,2018年国家卫健委立项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程序》工作,标准的制定将参考国际安全性评价的原则,用于指导我国益生菌市场使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

已有文献显示,益生菌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其可引起的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健康风险,且多发生于已有疾患的个别消费者,而这种风险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通常认为正常人群食用益生菌是安全的。

针对新属种的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评估,应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分析,阐述待评价的益生菌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致病性基因和环境抗性基因的特征,结合体外微生物学检测和体内动物毒理学评价,以及人群和临床试验的安全评价等作为关键标准,判断菌株的安全性。

目前国际上高度关注的是益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对于益生菌耐药性的研究应基于菌株水平。

现有研究表明,益生菌的耐药基因大部分位于染色体上,但至今尚无确切证据表明这些耐药基因可转移给其它肠道的致病菌。

基于此,欧洲食品安全局制定了在食品中使用菌种的抗生素耐药标准。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益生菌菌株主要分离自健康人体和具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的发酵食品,大多数菌株被认为无致病性的共生微生物。

2020年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完整版)

2020年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完整版)

2020年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完整版)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食品工业健康转型及技术创新的多方驱动下,益生菌产业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增长较快、创新密集的产业,同时,益生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增多。

2019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汇集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智慧,于5 月23日发布了《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19 年版)》(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对益生菌行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在此共识的基础上,2020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再次组织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根据益生菌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共识内容进行了更新,形成《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

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01益生菌的安全性已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根据国际上对益生菌菌株安全性评估的新进展和我国对益生菌安全性评价的需求,2018年国家卫健委立项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程序》工作,标准的制定将参考国际安全性评价的原则,用于指导我国益生菌市场使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

已有文献显示,益生菌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其可引起的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健康风险,且多发生于已有疾患的个别消费者,而这种风险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通常认为正常人群食用益生菌是安全的。

针对新属种的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评估,应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分析,阐述待评价的益生菌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致病性基因和环境抗性基因的特征,结合体外微生物学检测和体内动物毒理学评价,以及人群和临床试验的安全评价等作为关键标准,判断菌株的安全性。

目前国际上高度关注的是益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对于益生菌耐药性的研究应基于菌株水平。

现有研究表明,益生菌的耐药基因大部分位于染色体上,但至今尚无确切证据表明这些耐药基因可转移给其它肠道的致病菌。

基于此,欧洲食品安全局制定了在食品中使用菌种的抗生素耐药标准。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益生菌菌株主要分离自健康人体和具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的发酵食品,大多数菌株被认为无致病性的共生微生物。

益生菌与12种疾病的治疗,你知道多少?

益生菌与12种疾病的治疗,你知道多少?

孩子的身体在趋于成熟期会受到不可预估的相关性疾病困扰,以下是美赋佳儿营养讲师整理而得,仅供参考。

1.益生菌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临床症状可轻可重。

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益生菌有乳杆菌GG株,干酪乳杆菌DN114 G01,保加利亚乳杆菌,布拉酵母菌散,嗜热链球菌复方制剂。

2.益生菌与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指由于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梭状芽孢杆菌增殖,其毒素导致发病。

大部分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应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可以得到控制,但重度或者复发性病例需要联合包括益生菌在内的其他治疗。

共识推荐的预防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复发的益生菌有布拉酵母菌散乳杆菌GG株,粪菌移植。

我们应用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并且我们做的的荟萃分析显示,粪菌移植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预防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益生菌有布拉酵母菌散,乳杆菌GG株。

3.益生菌与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已经逐渐成为消化科常见病,由于肠道菌群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和维持中起一定作用,已经有应用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和报道。

共识推荐诱导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的益生菌制剂有益生菌合剂,尼氏大肠杆菌。

研究证实,酪酸梭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慢性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应用美沙拉嗪效果好,且具有更好的费用效益比。

4.益生菌与储袋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可能出现储袋炎,从而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可能与菌群失调有关。

共识推荐的益生菌有益生菌合剂,尼氏大肠杆菌。

研究提示联合甲硝唑和环丙沙星诱导缓解4周,随机接受益生菌合剂或安慰剂每日一次,疗程一年或直到复发,益生菌组85%维持缓解,安慰剂对照组6%维持缓解。

说明益生菌在预防和维持储袋炎方面循证证据充分。

5.益生菌与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益生菌“量效关系”的科学综述重磅发布

益生菌“量效关系”的科学综述重磅发布

益生菌“量效关系”的科学综述重磅发布作者:来源:《科学大观园》2022年第17期益生菌对人体的健康作用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但由于益生菌健康作用具有菌株差异性,在国内外标准法规中对益生菌的摄入量尚未有统一的要求。

2021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正式立项“益生菌‘量效关系’的科学综述”研究项目,以期为我国标准法规中益生菌的健康作用剂量指标及产业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经过近8个月的研究与完善,形成“益生菌‘量效关系’的科学综述”并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举办的第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正式发布。

“足够数量”是益生菌的三大核心特征之一,研究发现益生菌与对宿主的健康作用存在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益生菌到达人体作用靶点,需要经过多个生物屏障,满足一定数量的活菌是其发挥健康作用的关键因素。

益生菌相关产品中的活菌数量成为行业研发及创新过程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在益生菌相关产品的标签上标示益生菌在保质期内的活菌数量,已成为行业共识。

根据益生菌原料的稳定性状况与生产过程中菌株的实际添加量,可初步判断产品中益生菌菌株的活菌数。

采用多技术联用的菌株水平活菌精准计数,是度量益生菌剂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我国市场监管益生菌相关产品保质期内活菌数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依据。

益生菌的核心功能是改善人体肠道健康,其对肠道健康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益生菌应用指南、临床研究文献及国际相关标准法规对益生菌的推荐摄入量主要集中在 107~108CFU/d。

随着益生菌在多元化产品中的创新应用及下一代益生菌的出现,明确益生菌的推荐摄入量,有利于推动益生菌行业规范化发展。

由于益生菌功效的发挥具有菌株和人群特异性,每株益生菌的有效剂量具有差异性,有些菌株在较低剂量情况下也可以发挥健康作用,因此在益生菌菌株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目标菌株在产品中的健康作用剂量,避免陷入益生菌添加量越高越好的误区。

采用多技术联用的菌株水平活菌精准计数,是度量益生菌剂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我国市场监管益生菌相关产品保质期内活菌数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依据。

临床用益生菌的五个金标准

临床用益生菌的五个金标准

临床用益生菌的五个金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益生菌制剂所含菌种及其数量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

世界胃肠道组织(WGO)、国际益生菌与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美国营养协会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共识都指出,在临床选择优质益生菌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参考标准,以提高临床疗效。

一、菌株活性是最低标准指南和共识均提出,菌株活性是益生菌产品所必需的最低标准。

此外,益生菌还需经得起胃液、胆汁和胰酶的消化,在经消化道到达肠道后仍维持活性。

这就对益生菌制剂的加工、生产、流通及保存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研究表明,与液体保存相比,冷冻干燥技术可在长时间内更好地保持益生菌活力,是最安全可靠的菌株保存方法之一。

二、有足够数量才能起作用剂量依赖性是益生菌制剂作用的特点之一。

益生菌到达肠道前会经过胃酸、胆汁等的消化,大量损耗,到达肠道的并具有活性的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即“漏斗效应”。

因此,选择高浓度活菌产品以保证益生菌在肠道维持足够数量也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

高菌量益生菌较低菌量益生菌可更好地缓解多种肠道不适症状。

例如,在给予受试者抗生素后的36小时内,与安慰剂相比,补充益生菌可有效降低AAD和CDAD的发生率,而高菌量益生菌(10×1010)较低菌量(5×1010)益生菌可进一步降低AAD和CDAD的发生。

三、多菌株疗效优于单菌株不同益生菌菌株所执行的功能不同,单一使用一种菌株效果有限。

多菌株可引发“协同效应”,这使得菌株生存能力增强,发挥更稳定有效的作用。

研究表明,多菌株益生菌对改善肠道功能、免疫功能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等有良好的效果。

有16项研究对比了多菌株益生菌与其包含单一菌株的治疗效果,其中有75%显示多菌株益生菌较单一菌株更加有效。

四、儿科临床更看重“安全”我国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指出,微生态制剂是比较安全的一类药物,无耐药性,至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严重毒副反应的报道。

五、有确切的临床验证结果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产品均有改善肠道健康的良好功效。

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2019年)

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2019年)

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2019年)来自益生菌研究和应用领域的专家,分别从益生菌的定义与种类、特性、健康益处、安全性评价、消费者建议等五个方面,遵循科学和临床证据的原则,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达成科学统一共识。

本共识制定的目的是为广大居民健康消费提供指导,为益生菌产品的健康效应和安全评价提供依据,也为监管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本次发布的共识概要全文如下:1、定义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充足的数量时,对宿主产生健康益处。

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能直接称为益生菌,肠道中的有益菌、粪菌移植物及相关制品也不属于当前益生菌概念。

本定义特指食品中的有益微生物,只有在进行分离鉴定、安全评价及功能试验后且符合益生菌概念的,才能称为益生菌。

2、我国常用益生菌种类根据国家卫生管理部门颁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有可能符合“益生菌”定义的菌株主要来自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也可能是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片球菌属、明串球菌属、酪酸梭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

上述菌株是否能称为益生菌,需经过益生菌系统评价来认定。

二、益生菌的特性根据益生菌的定义,益生菌评价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益生菌必须是活的。

第二,益生菌必须是安全的,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价。

第三,益生菌的作用与其剂量有关。

第四,必须有足够证据证明益生菌对人体是有益的。

第五,益生菌的作用具有菌株特异性。

三、益生菌安全性评价菌株的安全性评价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几个方面:菌株的鉴定、安全性的体外评价、安全与功能的动物模型评价、人体的相关临床实验中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菌株的安全性不等于上市终产品的安全性。

四、益生菌的健康益处益生菌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和改善健康,以及降低某些疾病风险。

益生菌发挥健康益处的机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与肠道共生菌或致病菌的相互作用;影响粘膜免疫机制;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对宿主的影响。

益生菌的这些作用机制有助于抑制潜在的病原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抑制炎症及调节免疫反应。

国内外关于益生菌法规基本情况

国内外关于益生菌法规基本情况

世界益生菌及相关产品的立法和管理发布时间:2009-09-24点击:576次作者:张勇张和平来源:本站益生菌是指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活菌[1]。

在这个定义中包含了3个关键点:首先是活菌;其次是有效剂量;最后是能产生有益健康的作用。

前两点属于质量标准的范畴,第3点属于健康声称的范畴。

所有益生菌的立法和指导准则都是围绕这3点进行细化的。

此外,需要关注的是可作为益生菌株的名单。

这与益生菌的安全性密切相关。

其中最常使用的是乳酸菌,还有一些芽孢菌、酵母和藻类也归入益生菌的定义范围。

很多国家列出了各自可用作益生菌的菌属名单。

对于活菌的剂量,不同的研究得出不同的使用剂量。

一般小肠中活菌数量≥106 cfu/g,结肠中活菌数量≥108 cfu/g[2]。

而对于健康声称,益生菌被研究证实的功效主要包括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缓解乳糖不耐症,降低胆固醇,缓解胃肠道炎症和过敏,抑制癌症和刺激免疫系统[3-4]。

目前对益生菌功效的认证,很多国家仅限于改善胃肠道功能食品,而其它功效认证,如改善妇女阴道健康,保持口腔健康和皮肤健康尚未立法。

目前几乎所有国家的益生菌相关法律、法规都归于功能性食品法律、法规范畴。

功能性食品被定义为除提供基础营养外,含有某种功能性特殊成分的食品[5]。

尽管很多益生菌都被做成片剂使用,其管理部门还是倾向于将益生菌当作食品而非药品来看待。

1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FAO/WHO对益生菌出台了一个指导性原则。

益生菌株必须先得经过准确鉴定(包括表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并保存于国际性的菌种保藏机构。

然后用各种体外和动物试验对其进行安全性和功能性评价。

比如耐酸耐胆盐特性和肠道定殖活性。

接下来就是做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以评价益生菌或其产品的功能性。

FAO/WHO推荐做3期临床试验,包括初步、标准和比较试验。

同时规范了益生菌产品的标签,如菌株组成、种属、货架期后最少活菌数、适合的贮藏条件等等都应该标注[6]。

你吃的益生菌为什么无效

你吃的益生菌为什么无效

益生菌无效原因
• 菌株特异性 • 核心特征不满足
足够数量&活菌
• 菌株个体差异
定植&功能
菌株特异性
• 菌株决定功效: 动物双歧杆菌Bb12 动物双歧杆菌HN019
可用于食品中食品中菌种名单
菌群数量
• 中国目前对于含有活性食品菌种的产品中,活菌数的要求均为活菌数总数 不得少于106CFU/mL(g)。
[1]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公 开 征 求 《 益 生 菌 类 保 健 食 品 申 报 与 审 评 规 定 ( 征 求 意 见 稿 ) 》 意 见 [EB/OL].(2019-03-20)[2020-04-10]. http://www.samr.gov.cn/hd/zjdc/201906/t20190622_302678.html
菌株个体差异
• 益生菌在宿主体内的定植程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 益生菌功能的发挥具有人群特异性
[1]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 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
总结
• 众多研究显示益生菌有效,但实际应用中因种种原因无效。 • 既需要在菌株水平上进行相关益生功能的确认,又要依据不同宿主的个体
• 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 益生菌专论》中,对于益生菌的每日食用量要求 为不得少于107CFU/天。
• 意大利《益生菌及益生元指南》中,对于益生菌的每日食用量推荐为不少 于109CFU/天。
活菌状态
• 益生菌功效发挥应以活菌为先决条件, • 虽然不排除死菌或及代谢产物有一定功效,但仍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1
你吃的益生菌 为什么无效?
2021/6
背景
关于益
目录

益生菌-嗜酸乳酸杆菌在胃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全文)

益生菌-嗜酸乳酸杆菌在胃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全文)

益生菌-嗜酸乳酸杆菌在胃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全文)肠道微生态失衡与肠道疾病和多种肠外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使用微生态调节剂改善各种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和合生素(synbiotics)是目前主要的三种微生态调节剂。

所谓益生菌就是活的微生物,在给予足够剂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

益生菌的种类很多,我国卫健委批准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7大类: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酵母菌属。

2020年中国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更新发布了《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

共识基于现有证据,对益生菌应用给出了建议。

其中常用的嗜酸乳酸杆菌被推荐用于以下四大胃肠道疾病:1. 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随着Hp耐药率的增高和根除率的下降及胃内微生态的组成逐渐明确,益生菌的应用为辅助根除Hp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发现,一些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胃内菌群,产生抗Hp物质,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通路、竞争黏膜粘附、增强胃黏膜屏障等机制来抑制Hp生长。

共识指出,单用益生菌进行抗Hp治疗的根除率较低,目前益生菌主要被推荐用于Hp根除的辅助治疗。

多数随机对照研究或荟萃分析均显示,包括嗜酸乳酸杆菌在内的部分益生菌在提高Hp根除率和(或)降低不良反应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而服用益生菌14d已被一些研究确认为最佳选择。

共识建议,临床上为辅助根除Hp选择益生菌种类时,以疗效确切为选择依据。

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伴随抗生素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目前主要认为与抗生素使用引发的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

其发病率一般介于5%~25%。

25%~30%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由于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如不及时医治可导致严重的伪膜性肠炎和脓毒血症,病死率高达15%~24%。

益生菌ppt课件

益生菌ppt课件

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非致病性酵母菌,主要分布在肠道和口腔中。它们
可以维持肠道和口腔的健康,抵御有害菌的入侵。此外,布拉氏酵母菌
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对抗一些疾病。
02
益生菌的作用
维护肠道健康
益生菌可以抑Biblioteka 有害菌的生长, 从而保持肠道内的生态平衡,改
善肠道问题如便秘和腹泻等。
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 肠道吸收功能,有利于营养物质
益生菌相关产业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益生菌研究和应用的深入,相关产业也将不断扩大和发展。例如, 益生菌检测试纸、益生菌原料提取物、益生菌制剂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益生菌也将成为农业和食品加工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一些 新的研究发现,一些益生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未来可能在一
胆固醇
益生菌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改善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
如何选择和食用益生菌的注意事项
根据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益生菌种类:例如,经常出现便秘问题的人可以选择乳酸菌等益生 菌种类。
注意益生菌的活性:只有活性的益生菌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在选择益生菌时要注意其保存 方式和有效期。
按说明书上的建议食用量来食用益生菌: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不适。
益生菌研究和应用的深入
益生菌的功能将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 探索。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新的益生 菌种类被发现,并证明它们对人体的 益处。
益生菌产品的制备技术和保存方式也 将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以确保 益生菌的活性和稳定性。
益生菌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如帮 助改善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此外,益生菌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 各种感染性疾病。
益生菌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益生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健康食品,其市

《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2024要点

《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2024要点

《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2024要点肠道菌群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过程,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众多,并在塑造肠道微生物群组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破解“健康肠道菌群”缺乏统一认识的科学问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汇集多领域专家智慧,形成《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

共识1、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对宿主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肠道菌群以其错综复杂的方式与宿主相互作用,不仅影响宿主胃肠道生理和消化功能,而且对人体血糖、血脂、免疫力和心理健康等方面也有作用。

人体肠道菌群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不仅受到宿主基因型、年龄、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膳食结构、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的影响。

共识2、特定菌种丰度及代谢物等可作为评价与调节肠道菌群的重要指标高丰度的双歧杆菌被认为是婴儿肠道中“更健康”的指示性菌种。

对于健康成年人,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被认为是调节肠道菌群的目标菌种。

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以及肠道转运时间、排便频率、粪便形态等也常被作为人体健康肠道菌群的重要衡量指标。

共识3、健康肠道菌群对外来扰动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与稳定性健康人体的肠道菌群是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石物种对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肠道基石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度可作为评估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人体健康状态下,肠道菌群受到外界扰动后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恢复能力,以此保障肠道微生态的稳定性,从而维持宿主健康。

共识4、肠道菌群失衡与人体免疫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体肠道菌群的失衡主要体现在其丰度、组成与功能的显著变化,特别是有益菌群的大幅减少和病原微生物的增多,同时伴随着微生物多样性的明显减少。

外界环境的扰动和宿主生理因素的变化等也可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弹性和恢复能力。

肠道菌群的失衡与人体免疫和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方式及补充益生菌等是调节肠道菌群的主要途径。

共识5、健康肠道菌群的精准识别与调控亟需多种新技术的集成与突破目前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粪便样品的分析结果。

2015耶鲁哈佛研讨会“益生菌的应用共识意见”解读

2015耶鲁哈佛研讨会“益生菌的应用共识意见”解读

官。一些针对肠道微生物群组分、细菌易位或细菌 代谢物的干预手段可能有助于治疗肥胖以及肥胖相 关的疾病。未来的研究可关注通过抗致病菌的靶向 疫苗、使用益生菌恢复肠道微生物多态性,或用分子 技术影响代谢产物等手段探究特定微生物组分的作 用。这些新的治疗手段可能有助于调节代谢过程及
肥胖’7 J。此外,在寻找代谢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益生菌的释义
技术前瞻陛地分析了298份密歇根州新生儿(平均
35日龄)粪便的细菌组成,应用狄利克雷过程模型 对新生儿肠道菌群(neonatal
gut
microbiota,NGM)
进行分组(NGMl~3组),并随访评估这些儿童2岁 时的过敏情况及4岁时的哮喘发生率。结果显示肠 道菌群模式为NGM3的新生儿患过敏和哮喘的风 险明显高于其他组。高危婴儿粪便上清与外周 T细胞共培养的体外试验提示新生儿期肠道菌群失 调可能造成CD4+T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儿童期 的免疫状态。因此,益生菌也许能作为产前干预手
段预防哮喘的发生。
益生菌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微生态制剂。人 们对益生菌认识源于俄国微生物专家Metchnikoff 提出的“肠道菌有益论”。2001年10月世界卫生组 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益生菌定义 为:“摄人一定数量时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
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6.12.004
表1耶鲁/哈佛研讨会益生菌使心S/.(20乳杆菌、嗜乳酸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唾液链球菌嗜热
亚种组成的益生茵混合制剂
乏证据推荐具体的菌株、剂量及疗程∞j。对于没有 高危家族史的家庭并不作为常规推荐∞j。
(二)NEC

《中国营养学会益生元与健康专家共识》概要及解读

《中国营养学会益生元与健康专家共识》概要及解读

《中国营养学会益⽣元与健康专家共识》概要及解读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健康中国⾏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重要措施,2021年5⽉15⽇,第七届全民营养周拉开了帷幕。

在全国营养科普⼤会上,益⽣菌益⽣元与健康分会发布了《中国营养学会益⽣元与健康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由分会秘书长向雪松博⼠作了“共识”解读报告。

制定本“共识”的⽬的,是为消费者、营养师、临床医⽣、科研⼈员、⾷品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促进益⽣元产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应⽤,改善全民健康⽔平。

来⾃益⽣元研究和应⽤领域的专家,分别从益⽣元的定义与种类、特性、如何评估和证实⼀种物质是益⽣元、健康益处、消费者建议等五个⽅⾯,遵循科学和临床证据的原则,在⼤量⼯作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制定了该科学共识。

本次发布的是“共识”的概要,详细内容将按计划陆续公布。

本次发布的“共识”概要全⽂如下:⼀、益⽣元的定义和种类定义根据全球益⽣元科学研究证据现状和我国益⽣元产业发展现状,本次共识的益⽣元定义特指⼀般不能被⼈体所消化吸收但可被⼈体微⽣物选择性利⽤,能够改善肠道微⽣物组成和/或活性从⽽益于⼈体健康的⾷物成分。

种类⽬前证据等级较⾼,得到公认的益⽣元⼏乎都属于碳⽔化合物,包括低聚果糖、菊粉、低聚半乳糖等。

还有些⾷物成分虽然已在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中进⾏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在⼈体研究中却仍然很少。

随着益⽣元相关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的不断深⼊,越来越多的⾷物成分会得到认可,益⽣元的种类也会更加丰富。

⼆、益⽣元的特性1.物质属性不是微⽣物或者药物;可以进⾏化学定性和定量分析;通常是⼀种⾷物成分,不在⼩肠内消化吸收;可以是某类膳⾷纤维,但不等同于膳⾷纤维。

2.益⽣(健康)属性益⽣元依赖微⽣物代谢,可被⼈体微⽣物选择性利⽤⽽增进⼈体健康。

尽管许多特定物质也可被微⽣物分解利⽤,但如果这种作⽤不能给宿主带来健康益处,这种物质也不能被称为益⽣元。

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

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

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1. 什么是肠道菌群?说到肠道菌群,大家可能会问,啥玩意儿啊?其实,肠道菌群就是我们肚子里那些小小的微生物大军。

它们有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则像老顽童,悠哉游哉。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这些家伙在我们身体里可是大有作为,跟我们维持健康息息相关。

你想想,咱们每天吃的东西,要是没有它们的帮助,简直就像一条无头苍蝇,四处乱撞。

肠道菌群不仅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还能对抗那些潜在的“敌人”,保护我们的身体。

1.1 肠道菌群的组成说到组成,这肠道菌群可不简单,里面的成员可谓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

有的菌种是我们的好朋友,比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它们可喜欢在肠道里开party,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

还有一些菌种,则是狡猾的小家伙,比如大肠杆菌。

乍一听名字,大家可能觉得不太好,但有些大肠杆菌其实对身体也有益。

不过,别忘了,肠道里的“坏家伙”也不是完全没有的。

比如某些致病菌,如果数量过多,可能就会让你肚子不舒服。

所以,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1.2 肠道菌群的功能那么,肠道菌群到底有什么功能呢?就好比一个万能的工具箱,能应对各种问题。

首先,它们负责消化那些我们自己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营养。

其次,它们能合成一些重要的维生素,比如维生素B和维生素K,这可是咱们身体运转的必需品。

最重要的是,肠道菌群还能促进免疫系统的健康,抵御细菌、病毒的侵袭,简直是我们身体里的“守护神”。

总之,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就像小草在大地上,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忽视。

2. 如何维护肠道菌群的健康?当然了,了解了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咱们也得好好维护它们。

怎么做呢?首先,饮食要均衡,少吃垃圾食品。

俗话说“病从口入”,所以,咱们要对肚子里的小伙伴负责,多吃点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给它们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比如,香蕉、洋葱和大蒜都是它们的最爱,简直就像给小伙伴们送去美味的“饕餮盛宴”。

关于盏生菌的那些事儿

关于盏生菌的那些事儿

健康百科健康博览健康/解惑疾病关于益生菌的那些事儿□文/钟建荣杭州民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健康博览2023/1128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的孩子胃口不好、拉肚子或便秘时,有些医生会建议使用益生菌来调理;在秋冬季交替时期,孩子上呼吸道感染了,医生除了可能会开抗生素外,也可能会开点益生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品种多样的益生菌产品,那么,益生菌对人体有哪些益处?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益生菌产品呢?一个成年人体内含有的总细菌数约为100兆亿个,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从口腔到肛门,这些细菌总的重量约1~1.5千克。

它们中有些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还有一些细菌对人体的影响尚不清楚。

益生菌的定义只有那些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我们才称其为“益生菌”。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将“益生菌”定义为“活的微生物,当摄取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

2019年5月《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中指出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充足数量时,能够对宿主产生健康益处,包括维持和改善健康,降低某些疾病风险等。

益生菌的种类除了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传统益生菌之外,新一代益生菌的概念已经被提出,不但包括乳酸菌,还包括一些球菌和酵母菌等。

益生菌的三个核心特征:足够的含菌数量,活菌状态,对人体有益的健康功能。

益生菌的健康益处从益生菌应用的历史和循证医学的文献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抑制肠道内的有害菌生长,减少腐败物质的产生,帮助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刺激肠道免疫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

●治疗便秘与腹泻,特别是肠易激综合征(IBS )。

●合成维生素,促进钙的吸收。

●减少乳糖不耐受的发生。

●吸附或分解有毒物质,并促进其排除体外。

●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

●缓解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

关于益生菌产品的常见误区误区1:益生菌产品含菌数量越多越好益生菌的益生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与含菌数量有关,摄入足够剂量的益生菌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但这个足够剂量需要依据循证医学,如临床试验或者人体食用历史的文献。

益生菌共识黄瑛

益生菌共识黄瑛

证据级别
菌种和菌株
A VSL#3
C VSL#3 植物乳酸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 杆菌、嗜酸性乳杆菌、 鼠李糖乳杆菌、双 歧杆菌、嗜热链球菌、 长双歧杆菌的混合 制剂
儿童非酒精性 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
C VSL#3 LGG
C VSL#3 LGG 嗜酸性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双歧杆 菌、长双歧杆菌与低聚糖组成的合生元
选择性抑制 革兰阴性菌LPS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
Caco-2细胞 +IBS-D(腹泻)血浆
通透性增加 程度减轻
肠道菌群 免疫因素
Ringel Y,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肠易激综合征
样本量小、研究终点不同、益生菌不同:难以比较结果 长期疗效 ? 适宜的菌株,剂量,配伍,疗程 ,仍是挑战 确定益生菌敏感的治疗对象 益生菌对IBS的机制研究 疾病对死菌、细菌成分或细菌产物的治疗反应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预防
A
布拉氏酵母菌 ;干酪乳杆菌DN114 G01、 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混合制剂
复发性艰难梭菌 相关性腹泻预防
B/C LGG;布拉氏酵母菌 ;粪菌移植
艰难梭菌感染 相关性腹泻预防
B/C LGG;布拉氏酵母菌 结论较前基本没有改变
Floch MH , et al.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成人(证据较多,但有争议) 儿童(病例报道)
Guarino A,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炎症性肠病
表11 炎症性肠病使用益生菌建议
疾病
贮袋炎 预防和维持缓解 诱导缓解
证据级别
A VSL#3 C VSL#3

益生菌知识培训PPT课件

益生菌知识培训PPT课件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第三,益生菌能促进 肠道蠕动,加快对 粪便中有害的致癌 物的排出。
Click to add Text
肠易激综合征
Title
•研究证实,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存在着异常。
Title Title
•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这种长期困扰患者的慢性病有着很 好的疗效。益生菌可以产生抗菌素和占位作用来排除有害 菌的攻击,保持肠道正常菌群。
辅助治疗
谁是益生菌产品的消费群体?
婴幼儿 各年龄女性
中年男性 老年人
特殊病症人群
•消化不良,吃饭不香,免疫力低下 •美容养颜、体态轻畅 •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大量应酬,少不了烟酒,身体易疲劳
3 益生菌调理
益生菌不仅能抗幽门螺杆菌感染, 而且还能调节机体的 免疫机能, 改善胃肠道微生态环境, 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 治疗的依从性等多种作用
益生菌与益生元 益生菌的安全性 益生菌与健康 益生菌与人群
益生菌与人群
婴幼儿
各年龄层女性
中年男性
老年人
特殊病症人群
提高免疫力 美容养颜
身体疲劳
机能衰退
能在消化道 表面定植
保持活性
无毒性作用
益生菌的生产流程 (一)
益生菌的生产流程 (二)
益生菌的生产流程 (三)
均乐原力素运用的四大技术
益生菌与益生元 益生菌的安全性 益生菌与健康 益生菌与人群
肠道菌群的平衡
精力充沛
皮肤光泽
无口臭体臭
排便顺畅
肠道菌群 平衡
积极乐观 适应环境
睡眠良好
体重得当
用。 促进营养的吸收,尤其是钙的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
肠道微生物群平衡被打破,细菌丰度减少, 致病菌增多的直接结果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艰难梭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 引起成人和儿童AAD的病原菌;也可以引起分泌性腹泻、 伪膜性肠炎、中毒性巨结肠或高危人群肠穿孔(IBD、移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预防
A
布拉氏酵母菌 ;干酪乳杆菌DN114 G01、 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混合制剂
复发性艰难梭菌 相关性腹泻预防
B/C LGG;布拉氏酵母菌 ;粪菌移植
艰难梭菌感染 相关性腹泻预防
B/C LGG;布拉氏酵母菌 结论较前基本没有改变
Floch MH , et al.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益生菌应用建议 -- 2015耶鲁/哈佛研讨会共识意见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消化科 黄瑛
2016.9 泉州
第四届耶鲁/哈佛益生菌共识工作组会议
(2006,2008,2011,2015年)
J ClinGastroenterol. 2015; 49 14篇全文文献,S2 - S73 页
概述
肠道微生物 与代谢(肥胖、DM)
肠易激综合征
肠内脏感觉
IBS粪便
无菌大鼠
肠道运输功能 肠内脏感觉出现 类IBS改变(尤内脏
感觉,如疼痛反应加剧)
健康粪便
正常
无菌大鼠
Ringel Y,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肠道屏障
IBS粪便上清
肠易激综合征
Caco-2 细胞
ZO-1表达减少 肠道通透性增加
遗传因素
肠道菌群失调
IBS
食物异常反应
轻度粘膜炎症
异常的肠道免疫
Ringel Y,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胃肠动力
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动力增加
无菌大鼠
肠道运输显著延迟 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异常
胃肠动力延迟
不同正常肠道微生物群对肠道动力有不同的影响
Ringel Y,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粪菌移植 艰难梭菌感染
成人(证据较多,但有争议) 儿童(病例报道)
Guarino A,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炎症性肠病
表11 炎症性肠病使用益生菌建议
疾病
贮袋炎 预防和维持缓解 诱导缓解
证据级别
A VSL#3 C VSL#3
菌种和菌株
溃疡性结肠炎 诱导缓解 维持缓解
有益于 生命的制剂
2001年
摄入一定数(量WHO / FAO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 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 活的 微生物制剂
理念更新
菌株特异性
菌群协同
subsp.
genus genus
不同的菌株在特定的微环境中,通过类似的机理,共同发挥作用 not all probiotic effects are necessarily strain specific
Sanders ME.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安全性问题
夺命的肠道毛霉菌病 早产儿服用含机会致病菌的 益生菌制剂
根霉菌 Rhizopus oryzae
Sanders ME.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安全性问题
对于质量合格的益生菌制剂,也要考虑摄入方式 及使用人群
证据级别
菌种和菌株
A VSL#3
C VSL#3 植物乳酸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 杆菌、嗜酸性乳杆菌、 鼠李糖乳杆菌、双 歧杆菌、嗜热链球菌、 长双歧杆菌的混合 制剂
儿童非酒精性 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
C VSL#3 LGG
C VSL#3 LGG 嗜酸性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双歧杆 菌、长双歧杆菌与低聚糖组成的合生元
结论
强推荐
弱推荐 强推荐
证据 菌种和菌株 剂量和疗程
++ LGG 酵母菌
1010CFU/d ATC(C55-75天73)0 250-750 mg/d DSM(51-779天38)
+ 罗伊氏乳杆菌 乳酸杆菌LB

++ LGG
热灭活制剂
酵母菌

罗伊氏乳杆菌
Guarino A,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过敏或哮喘家族史,孕后期及宝宝生后6个月服用益生菌 ➢但结论并不一致;具体的菌株、剂量及疗程 ? ➢无高危家族史的,不常规推荐
表1 免疫性疾病使用益生菌建议(2015)
疾病
免疫反应
证据级别
菌种和菌株
A LGG;嗜酸性乳杆菌LAFT1;植物乳 杆菌;乳双歧杆菌;约氏乳杆菌
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 治疗 预防
疾病易感性人群 比如艾滋病儿童 接受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和 极低出生体重儿
Sanders ME.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肠道微生物与免疫
肠道微生物信号 刺激肠道免疫发育 出生、疾病过程中的 微生物免疫调节 NEC、过敏、哮喘
Houghteling PD, Walker WA.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Guarino A,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急性感染性腹泻
益生菌是除补液外,对急性胃肠炎性腹泻有确切效果的疗法 腹泻是儿童益生菌的主要适应证,且有大量理论基础
表9 急性感染性腹泻指南中益生菌的使用
国家 指南
欧洲 ESPGHAN
秘鲁 SalazarLindo等
虽然使用的证据级别多为C,但无疑可以作为推荐方案之一
Floch MH ,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腹泻病
表8 腹泻病使用益生菌建议
疾病
儿童感染性腹泻治疗
感染性腹泻预防
证据级别 菌种和菌株
A
LGG;布拉氏酵母菌; 罗伊氏乳杆
SD2112
B
LGG;布拉氏酵母菌
或肿瘤患者)
Guarino A,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美国儿科学会CDI治疗指南中,没有提到益生菌治疗AAD 现有证据不支持益生菌(主要是酵母菌)在CDI中常规使用
抗生素种类、患儿的年龄及状态 AAD治疗中益生菌?
酵母菌或LGG
急性感染性腹泻
社区
预防
医院
统计学意义 vs 临床意义 欧洲和北美儿科学会: 缺乏证据(含益生菌的配方奶)
欧洲儿童胃肠和营养学会: 证据缺乏说服力
美国儿科学会:特殊情况推荐 洗手、隔离(一线预防方案) 轮状病毒疫苗:高成本限制推广 LGG:有效(2RCT,n=823,危险比 0.37) 双歧杆菌:能预防 罗氏乳酸杆菌 DSM 17938:NS
2. selecting targets based on the individuals’ specific endogenous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f these correlate with clinical response (靶向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
*LGG:鼠李糖乳杆菌
A LGG;B. lactis乳双歧杆菌 A LGG;B. lactis乳双歧杆菌
Houghteling PD, Walker WA.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肠道微生物与代谢:肥胖、糖尿病
体重增减可能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
Bakker GJ,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表16 肠易激综合征使用益生菌建议
疾病
证据级别
菌种和菌株
肠易激综合征
B
婴儿双歧杆菌 B 35624,VSL#3
C
动物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299V
Floch MH , et al.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Ringel Y,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RCDI: 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
Brandt LJ.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粪菌移植(FMT)
现今是FMT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点 推荐FMT作为复发性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方法
肠道微生物与肝病
肠改变能量产出道改肠道通透性肝炎症微
调节胆碱代谢
And/or
产生内源性乙醇

调节胆汁酸代谢
纤维化

调节脂类代谢
肠-肝轴
Brenner DA,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新增肝病内容
表4 肝病患者益生菌使用建议
疾病 肝性脑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粪菌移植
炎症性肠病
保罗·埃尔利希
伊力亚·梅契尼科夫
Paul Ehrlich 和 Elie Metchnikoff(俄罗斯生物学家)
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908年)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某些产乳酸的细菌可增加人的寿命
益生菌的概念
1906年 肠道菌有益论(Dr Metchnikoff) 65年 probiotics (Prof.Lilly和Stillwell,《Science》)
选择性抑制 革兰阴性菌LPS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