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数学《探索性问题》复习课件
中考数学复习 专题2 规律探索型问题数学课件
2.解图形规律探索题的方法: 第一步:标序号:记每组图形的序数为“1,2,3,…,n”; 第二步:数图形个数:在图形数量变化时,要记出每组图形的表示个数; 第三步:寻找图形数量与序号数 n 的关系:针对寻找第 n 个图形表示的数量时,先将后 一个图形的个数与前一个图形的个数进行比对,通常作差(商)来观察是否有恒定量的变化, 然后按照定量变化推导出第 n 个图形的个数; 函数法:若当图形变化规律不明显时,可把序号数 n 看作自变量,把第 n 个图形的个数 看作函数,设函数解析式为 y=an2+bn+c(初中阶段设二次函数完全可以解决),再代入三组 数值进行计算出函数解析式(若算出 a=0 就是一次函数)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仔细读题,找到图形内和图 形外格点的数目.
[对应训练] 4.在由 m×n(m×n>1)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网格中,研究它的一条对角线所穿过的小 正方形个数 f, (1)当 m,n 互质(m,n 除 1 外无其他公因数)时,观察下列图形并完成下表:
[对应训练] 2.(2015·咸宁)古希腊数学家把数 1,3,6,10,15,21,…叫做三角数,它有一定的规 律性.若把第一个三角数记为 a1,第二个三角数记为 a2…,第 n 个三角数记为 an,计算 a1+ a2,a2+a3,a3+a4,…由此推算 a399+a400=__1.6×105 或 160_000__.
1.(2015·德州)一组数 1,1,2,x,5,y…满足“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等于它前面的 两个数之和”,那么这组数中 y 表示的数为( A )
A.8 B.9 C.13 D.15 2.(2015·河南)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 1 个单位长度的半圆 O1,O2,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 探索问题ppt精品课件
7.(2011·菏泽中考)我市一家电子计算器专卖店每只进价13 元,售价20元,多买优惠;凡是一次买10只以上的,每多买1 只,所买的全部计算器每只就降低0.10元,例如,某人买20 只计算器,于是每只降价0.10×(20-10)=1(元),因此,所买 的全部20只计算器都按照每只19元计算,但是最低价为每只 16元.
【自主解答】(1)如图所示:连接OH,过点H作HP⊥y轴于点P, 则根据题意可知OP=4,PH=3,则OH=5. ∵AH为⊙O的切线,∴OH⊥AH. 又∵∠AOP=90°,∴∠HAO=∠HOP. 因此sin∠HAO=sin∠HOP= 3 .
5
(2)当E、F两点在OP上运动时(与点P不重合),sin∠CGO的值 不变. 过点D作DM⊥EF于M,并延长DM交⊙O于N, 连接ON,交BC于点T. 因为△DEF为等腰三角形,DM⊥EF, 所以DN平分∠BDC, 所以 BN CN,所以OT⊥BC, 所以∠CGO+∠GOT=∠GOT+∠MNO=90°,
(3)点P在BC边上运动的过程中,以P、A、D、E为顶点的四边 形能否构成菱形?试说明理由.
【解析】(1)3或8 (2)1或11 (3)能,理由如下:由(2)知,当BP=11时,以点P、A、D、E为顶 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EP=AD=5. 过D作DF⊥BC于F,∵∠C=45°,CD= 4 2 , ∴DF=FC=4, ∴EF=EC-FC=6-4=2, ∴FP=EP-EF=5-2=3, ∴DP= FP2 DF2 32 42 5.
【例2】(2010·泰安中考)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90°,点P、Q分别是AB、AC上的一动点,且满足BP=AQ, D是BC的中点.
(1)求证:△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PDQ是正方形,并说明 理由. 【思路点拨】(1)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PD=QD和∠PDQ=90°. (2)结合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以及题目的已知条件,探索当点P 运动到何处时,满足正方形的条件.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开放探索题
开放探索型试题在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条件或结 论的不确定性,使得解题的方法与答案呈多样性.学生犹如八仙 过海,各显神通.
探索性问题的特点:问题一般没有明确的条件或结论,没 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需要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 推理、判断等探索活动来确定所需的条件、方法或结论.这类题 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1)解:△ADE≌△BDE,△ABC∽△BCD. (2)证明:∵AB=AC,∠A=36°, ∴∠ABC=∠C=72°. ∵BD为∠ABC的角平分线, ∴∠ABD=12∠ABC=36°=∠A.
在△ADE 和△BDE 中,
∠A=∠DBA, ∠AED=∠BED, ED=ED, ∴△ADE≌△BDE(AAS). ∵AB=AC,∠A=36°,∴∠ABC=∠C=72°. ∵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DBC=12∠ABC=36°=∠A. 又∵∠C=∠C,∴△ABC∽△BCD.
[解题技巧]寻找全等三角形时,注意形状和大小必须相同; 寻找相似三角形时,注意形状相同.此类题目可能结论唯一,也 可能结论有多种可能.
条件开放与探索 例2:(2015年山东东营)如图Z2-2,在△ABC中,AB>AC, 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F在BC边上,连接DE, DF,EF,则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断△FCE与 △EDF全等( )
解:由题意,考虑圆心在顶点、直角边和斜边上,设计出 符合题意的方案示意图如图 Z2-3 所示四种方案:
图 Z2-3 半径分别为 r1=2 2,r2= 24+1,r3=2,r4=4. [思想方法]策略开放题要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来解题,先选 择一个分类的标准,再进行讨论解题,做到不重不漏.
开放探索题常见的类型有:(1)条件开放型,即问题的条件 不完备或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唯一;(2)结论开放型,即在给定的 条件下,结论不唯一;(3)综合性开放型,一般没有明确的条件 和结论,需要运用信息发现规律并解答;(4)策略开放型,即思 维策略与解题方法不唯一.
5.1探索性问题复习课件
已知正方形ABC1D1的边长为1,延长C1D1到A1,以A1C1为
边向右作正方形A1C1C2D2,延长C2D2到A2,以A2C2为边向右作 正方形A2C2C3D3(如图所示),以此类推…,若A1C1=2,且 点A,D2,D3,…,D10都在同一直线上,则正方形A9C9C10D10 的边长是________.
2.结论探索性问题
这类问题的结论一般都不唯一,常需由特殊出发,归纳、引 伸、推广到一般情况,由浅入深,灵活运用归纳、类比、分类 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多角度地进行探索.---综合法
3.存在性问题
存在性问题是探讨是否存在点,使其满足某种特殊关系或图 形状态的问题。常以函数为背景,结合动点、动线,考查分类、 画图、建等式计算.大致可分为两类: (1)图形状态:平行、垂直、角度定值、线段倍分、面 积成比例等;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 梯形等。 (2)图形间关系: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
----假设存在→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一、条件探索型问题
如图所示,直线y=x+1与y轴相交于点A1,以OA1为边作正方
形OA1B1C1,记作第一个正方形;然后延长C1B1与直线y=x+1
相交于点A2,再以C1A2为边作正方形C1A2B2C2,记作第二个正 方形;同样延长C2B2与直线y=x+1相交于点A3,再以C2A3为边 作正方形C2A3B3C3,记作第三个正方形;…,依此类推,则第 2017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
一、探索性问题的概念
探索性问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整,结论不确定的数学 问题。
二、探索性问题的类型
1.条件探索性问题 条件探索性问题包括条件未知、条件不足、条件有余、 条件有误四种类型,常以前两种居多.一般需执果索因, 分析倒推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有时也可以先根据条件, 列出满足题设要求和题目结论的等量关系,通过解方程 (组)、求最值等手段加以解决.
初三数学第二轮总复习(7)探索性问题
(1)如图①,延长△ABC的边BC到点D,使CD=BC,连接DA.若△ACD的面积为S,则S1=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②,延长△ABC的边BC到点D,延长边CA到点E,使CD-BC,AE=CA,连接DE,若△DEC的面积为S,则S2=(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并写出理由;
(3)在图②的基础上延长AB到点F,使BF=AB,连接FD,FE,得到△DEF(如图③),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3,则S3=______(用汗a的代数式表示)
发现:象上面那样,将△ABC各边均顺次延长一倍,连接所得端点,得到△DEF(如图③),此时,我们称△ABC向外扩展了一次,可以发现,扩展后得到的△DEF的面积是原来△ABC面积的____倍。
(1)我们知道图(a)的正方形木块有8个顶点、
12条棱、6个面,请你将图(b)(c)(d)
(e)中木块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填入下表:
(2)根据上表,各种木块的顶点数、棱数、面数
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归纳出一定的规律,
请你试写出顶点数x、棱数y、面数z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3.如图①②③中,点E,D分别是正三角形ABC、正四边形AB-CM、正五边形ABCMN中以C为顶点的相邻两边上的点,且BE=CD,DB交AE于点P
(1)图①中∠APD的度数为________;
(2)图②中∠APD的度数为________,
图③∠APD的度数为_______;
(3)根据前面的探索,你能否将本题推
广到一般的正n变形情况?若能,写出推广的题目和结论: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一只青蛙在如图8×8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网格的
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跳跃,青蛙每次所跳的最远距离为 ,
2015年辽宁省地区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课件 专题一 规律探索型问题(共19张PPT)
1.(2014· 兰州)为了求 1+2+22+23+„+2100 的值,可令 S=1+2+ 22+23+„+2100,则 2S=2+22+23+24+„+2101,因此 2S-S=2101-1, 所以 S=2101-1,即 1+2+22+23+„+2100=2101-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 1+3++3 +„+3
【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应用与作图,是规律探究题,难度中等, 注意观察图形及表格,总结规律.
2.(2014· 丹东)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两点分别在 x 轴和 y 轴 上,OA=1,OB= 3,连接 AB,过 AB 中点 C1 分别作 x 轴和 y 轴的垂线, 垂足分别是点 A1, B1, 连接 A1B1, 再过 A1B1 中点 C2 作 x 轴和 y 轴的垂线, „„ 1 3 照此规律依次作下去,则点 Cn 的坐标为__(2n, 2n )__.
专题一 规律探索型问题
规律探索型问题也是归纳猜想型问题,其特点是:给出一组具有某
种特定关系的数、式、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的操作变化过程,或 某一具体的问题情境,要求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
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类型有“数列规律”“计算规律”“
图形规律”与“动态规律”等题型. 1.数字猜想型:数字规律问题主要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发现题目 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先猜想,然后通过适当的计算回答问题.
5.(2014· 铁岭)将(n+1)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排列,点 A, A1,A2,A3,„,An+1 和点 M,M1,M2,„,Mn 是正方形的顶点,连接 AM1, AM2,AM3,„,AMn,分别交正方形的边 A1M,A2M1,A3M2,„,AnMn-1 于点 N1,N2,N3,„,Nn,四边形 M1N1A1A2 的面积是 S1,四边形 M2N2A2A3 的面积是 2n+1 S2,„„四边形 MnNnAnAn+1 的面积是 Sn,则 Sn=__ __. 2n+2
中考数学(人教版)总复习课件:专题三+探索性问题(共50张)
专 题 二
专 题 三
专题视点· 考向解读
重点解析
真题演练
例2
(2013·南平中考)在矩形 A B C D 中, 点 E 在 B C 边上,
专 题 一
过 E 作 E F ⊥A C 于 F , G 为线段 A E 的中点, 连接 B F 、F G 、
AB G B . 设 BC = k.
专 题 二
( 1) 证明: △B G F 是等腰三角形; ( 2) 当 k 为何值时, △B G F 是等边三角形? ( 3) 我们知道: 在一个三角形中, 等边所对的角相等; 反过来, 等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事实上, 在一个三角形中, 较大的边所对的角也较大; 反之也成立. 利用上述结论, 探究: 当△B G F 分别为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时, k 的取值范围.
重点解析
真题演练
专 题 一
专 题 二
专 题 三
∴△A B C ≌△D E F (SA S) . 也可选择条件③.
专题视点· 考向解读
重点解析
真题演练
专题考点 0 2 结论探索问题
专 题 一
结论探索问题主要是指根据条件, 结合已学的相关知识、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 归纳分析逐步得出结论, 或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等方法求解; 这类问题的 解决特别强调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专 题 一
专 题 二
则△B G F 为等腰三角形. ( 2) 解: 当△B G F 为等边三角形时, ∠B G F = 60°. ∵G F = G B = A G , ∴∠B G E = 2∠B A E , ∠F G E = 2∠C A E . ∴∠B G F = 2∠B A C . ∴∠B A C = 30°.
专 题 三
第四课时证明及探索性问题课件
将点1, 23代入椭圆的方程得a12+43b2=1, 联立a=2b,解得a=2且b=1. ∴椭圆 E 的方程为x42+y2=1. ∴F( 3,0),∵PF⊥x 轴,∴P 3,±21, ∴圆 F 的半径为21,圆心为( 3,0), ∴圆 F 的方程为(x- 3)2+y2=41.
(2)若直线 l:y=k(x- 3)(k>0)与圆 F 交于 A,B 两点,与椭圆 E 交于 C,D 两点,其中 A,C 在第一象限,是否存在 k 使|AC|=|BD|?若存在,求 l 的方 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不存在满足题意的k,理由如下: 由A,B在圆上得 |AF|=|BF|=|PF|=12. 设点C(x1,y1),D(x2,y2). |CF|= (x1- 3)2+y12=2- 23x1,
即 kx-y- 2k=0.
由直线 MN 与曲线 x2+y2=1(x>0)相切可得 |k22+k|1=1,解得 k=±1, y=±(x- 2),
联立x32+y2=1, 可得 4x2-6 2x+3=0, 所以 x1+x2=322,x1·x2=43, 所以|MN|= 1+k2|x1-x2|= 1+1· (x1+x2)2-4x1·x2= 3, 所以必要性成立;
训练1 (202X·合肥模拟)如图,圆C与x轴相切于点T(2,0), 与y轴正半轴相交于两点M,N(点M在点N的下方),且 |MN|=3. (1)求圆C的方程; 解 设圆C的半径为r(r>0),依题意知,圆心C的坐标为(2,r).
因为|MN|=3,所以 r2=322+22=245, 所以 r=25,圆 C 的方程为(x-2)2+y-252=245.
高考难点突破课二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内容 索引
核心突破 题型剖析
分层训练 巩固提升
九年级数学数学规律探索性问题 优秀课件1
3×4 = 1(3×4×5-2×3×4),…
3
10×11 = 1(10×11×12-9×10×11),
3
1
∴1×2+2×3+3×4+···+10×11= ×10×11×12=440.
3
〔2〕 1 n(n 1)(n 2) . 〔3〕1260.
3
题目2:与坐标有关规律:如图,Al〔1,0〕,A2〔1, 1〕,A3〔-1,1〕,A4〔-1,-1〕,A5〔2,- 1〕,….那么点A20xx的坐标为______.
B.第502个正方形的右下角 D.第503个正方形的右下角
分析:题目要求什么.
我发现或想到了:
A2
分析:要求点的坐标.应想到这个点落在什么位置。发现下标是2.6.10…的点在第 一象限,3.7.10…的点在第二象限,4.8.12…的点在第三象限,5.9.13…的点在第 四象限。根据〔A1除外〕第一.第二.第三象限各个点分别位于这三个象限的角平分 线上,逐步探索出下标和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规律,根据规律推理点A20xx 的坐标. 解答:第一象限点的坐标为〔n,n〕,第一象限角平分线的点对应的字母的下标是2, 6,10,14,即4n-2〔n是自然数〕 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为〔-n,n〕.第二象限内点的下标是4n-1 第三象限内点的坐标为〔-n, -n〕.第三象限内点的下标是4n 第四象限内点的坐标为〔n+1, -n〕.第四象限内点的下标是1+4n A20xx中下标数20xx能披4整除,那么该点应落在第三象限内。20xx=4n那么n=503, 当.故点A20xx在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即坐标为〔-503,-503〕. 故答案填〔﹣503,﹣503〕.
(2) 1×2+2×3+3×4+···+n×(n+1) = ______________;
中考数学(要点 自测 题型 易错)复习课件:第40课 探索型问题
解析 第 1 个图形中,有 4 个直角三角形; 第 2 个图形中,有 4 个直角三角形; 第 3 个图形中,有 8 个直角三角形; 第 4 个图形中,有 8 个直角三角形; …… 依次类推,当 n 为奇数时,三角形的个数是 2(n+1), 当 n 为偶数时,三角形的个数是 2n 个, 所以,第 2012 个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2×2012 =4024 个.
a3= 2=5, 1+3
3
1
15
将
a3=5代入
an=1+an-1,得到
a4= 3=8. 1+5
基础自测
3.(2012·绍兴)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边,有一些树和路灯,每相 邻的两盏灯之间有 3 棵树,相邻的树与树,树与灯间的距离 是 10m,如图,第一棵树左边 5 cm 处有一个路牌,则从此路
牌起向右 510m~550m 之间树与灯的排列顺序是 ( B )
第40课 探索型问题
要点梳理
11.. 规 规律 律探 探索 索型 型问 问题 题: :是 是指 指数 数学 学对 对象 象所 所具 具备 备的 的状 状态 态或 或关 关 系 系不 不明 明确 确, ,需 需对 对其 其本 本质 质属 属性 性进 进行 行探 探索 索, ,从 从而 而寻 寻求 求、 、发 发现 现其 其所 所 服 服从 从的 的某 某一 一特 特定 定规 规律 律或 或具 具有 有的 的不 不变 变性 性. .规 规律 律探 探索 索问 问题 题的 的解 解题 题 方 方法 法一 一般 般是 是利 利用 用特 特殊 殊值 值((特 特殊 殊点 点、 、特 特殊 殊数 数量 量、 、特 特殊 殊线 线段 段、 、特 特 殊 殊位 位置 置等 等))进 进行 行归 归纳 纳、 、概 概括 括, ,从 从特 特殊 殊到 到一 一般 般, ,从 从而 而得 得出 出结 结论 论. .
中考数学总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复习课探索性问题的研究 课件
时,两三角形相似?
A
a
C
解:⑴∵ ∠1=∠D=90°
∴当
AC BC 时,即当
a b
b BD
时,
1b B
D
BC BD
△ABC∽ △CDB,∴
BD
b2
a
⑵∵ ∠1=∠D=90°
∴当 AC AB 时,即当 a a2 b2 时,
BC BD
b BD
△ABC∽ △BDC, ∴
b a2 b2 BD
a
这类题型结论是明确的,而需 要完备使结论成立的条件.解题 思路是:从给定结论出发,通过
这类题型的特征是有条件而 无结论,要确定这些条件下可 能出现的结论.解题思路是: 从所给条件出发,通过分析、 比较、猜想、寻求多种解法和 结论,再进行证明.
பைடு நூலகம்
3、存在探索型
1、 如图, DE是△ABC的中位线, AF∥BC,∠B=90°,
在射线AF上是否存在点M,使△MEC与△ADE相似,
若存在,请先确定点 M,再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若不
C 1 2E D
G
F
2.△在ABC中,AB>AC,过AB上一点D作直线
DE交另一边于E,使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
似,A 画出满足条件A的图形.
A
A
E
D
D
B
CB
D E CB E
D
CB
EC
3、在∆ABC中,AB=8cm,BC=16cm,点P从点A开始沿
AB边向B点以2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
∴ ∠1= ∠ 3 ,
∴ ∠3= ∠2 ,
∵ ∠ADE= ∠MEC=90 ° ,
∴ △ADE ∽△MEC.
中考数学探索性问题复习
y
设过M、N、B的解析式为 :y
且过点M(O,-2)得 a =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 = a( x - )(x-4) 1 2
3
A
P
N B C x
1 y = - (x - 3
3 )(x- 4) 2
O M
例2 如图 已知圆心A(0,3)⊙A 与x轴相切,⊙B的圆心在x轴的 正半轴上,且⊙B与⊙A外切于点P,两圆的公切线MP交 y轴于点M,交x轴于点N; y (2)若⊙ A的位置大小不变,⊙ B的圆心 在x轴正半轴上,并使⊙B与⊙A始终外切 过M作⊙B的切线,切点为C,在此变化过 A 程中探究: P 1 四边形OMCB是什么四边形? 2 经过M、N、B三点的抛物线内是否 O N B 存在以BN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表 M C 示出来,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1 ∵OP =OA ∠OAB =∠ PAM ∴Rt△ AOB≌ Rt△ APM ∴MP =OB AM =AB 又MP = MC (?) ∴MC = OB OM=BC ∴四边形MOBC是平行四边形;∠ BOM=90° ∴MOBC是矩形
(二)
(一) :引言:
上课时学习了探索型问题(一),即条件探索与结论探索,
解决这 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是:(1)特殊值代入法,(2)反演推理法,
(3) 类讨论法,(4)类比猜想法。
本课时学习存在型探索与规律型探索
(二) 学习目标
掌握存在型探索与规律型探索问题的解 题方法与策略
(三) 例题剖析
例1 如图 已知直线MN与以AB为直径的半圆相切于点C,∠ A=28° (1)求∠ ACM的度数: (2) 在MN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AB· CD =AC· BC?为什么? M D C N A B
中考数学《探索性问题》复习课件
2
m5
m=-1
1 A
QB
2或
(舍) -3 -2 -1 O 1 2 3
x
n7 4
∴点P1(
n=0 5, 7 )
-1
N
-2C -3
M
24
2)当Rt△ PAC以PA为斜边时 则 PA2=PC2+AC2 即(m+1)2+n2=m2+(n+2)2+5 把n=m2-m-2代入得
m3
2
或
n5
4
m=0
(舍)
y
n=-2
解(2)设过B(2,0) M( 1 ,- 9 )
2
4
的解析式为:y=kx+b
y 5 4
则 k= 3
b=-3
3
2
∴直线BM的解析式为:
2
y= 3 x-3
1 A
QB
∵QN=t 2 ∴把y=t代入直线
MB的解析式,
2
得x=2- 3 t
-3
-2 -1 O 1 2
-1
N
-2C -3
M
3
x
∴S= 1 ×2×1+ 1(2+t)(2- 2 t)
(2)当结论不唯一时,要 分门别类进行讨论去求解, 将不同结论进行归纳综合, 得出正确结论。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2022/2/272022/2/272022/2/27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2月2022/2/272022/2/272022/2/272/27/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2/272022/2/27February 27,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2/272022/2/272022/2/272022/2/27
2015年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二---规律探索性
2015年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 规律探究【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数与式变化规律通常根据给定一列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写出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比较各式子中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规律的形式。
知识点二、点阵变化规律在这类有关点阵规律中,我们需要根据点的个数,确定下一个图中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变化的的规律是什么,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出变化规律是此类题目中的难点。
知识点三、循环排列规律循环排列规律是运动着的规律,我们只要根据题目的已知部分分析出图案或数据每隔几个图暗就会循环出现,看看最后所求的与循环的第几个一致即可。
知识点四、图形生长变化规律探索图形生长的变化规律的题目常受到中考命题人的青睐,其原因是简单、直观、易懂.从一些基本图形开始,按照生长的规律,变化出一系列有趣而美丽的图形.因此也引起了应试人的兴趣,努力揭示内在的奥秘,从而使问题规律清晰,易于找出它的一般性结论。
知识点五、与坐标有关规律这类问题把点的坐标与数字规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加大了找规律的难度,点的坐标不仅要考虑数值的大小,还要考虑不同象限的坐标的符号。
最后用n 把第n 个点的坐标表示出来。
【典型例题】类型一、数与式变化规律例1、有一组数:13,25579,,101726,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n (n 为正整数)个数为 . 举一反三1、阅读下列材料:1×2 =31(1×2×3-0×1×2),2×3 = 31(2×3×4-1×2×3), 3×4 = 31(3×4×5-2×3×4),由以上三个等式相加,可得1×2+2×3+3×4= 31×3×4×5 = 20. 读完以上材料,请你计算下列各题:(1) 1×2+2×3+3×4+···+10×11(写出过程);(2) 1×2+2×3+3×4+···+n ×(n +1) = ______________;(3) 1×2×3+2×3×4+3×4×5+···+7×8×9 = ______________.2、我们知道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组是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完成下列填空:一般地,如果⎩⎨⎧>>dc b a , 那么a +c b +d .(用“>”或“<”填空) 你能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上述关系式吗? 类型二、点阵变化规律例2、如图,在一个三角点阵中,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各行点数依次为2,4,6,…,2n ,…,请你探究出前n 行的点数和所满足的规律、若前n 行点数和为930,则n =( )A .29B .30C .31D .32举一反三3、观察图给出的四个点阵,s 表示每个点阵中的点的个数,按照图形中的点的个数变化规律,猜想第n 个点阵中的点的个数s 为( )A.3n ﹣2B.3n ﹣1C.4n +1D.4n ﹣3类型三、循环排列规律例3、观察下列图形,并判断照此规律从左向右第2007个图形是( )A .B .C .D .举一反三4、下列一串梅花图案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你仔细观察,在前2012个梅花图案中,共有 个“”图案.类型四、图形生长变化规律例4、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a ,BD =b ,且AC 丄BD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1B 1C 1D 1,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 1B 1C 1D 1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2B 2C 2D 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四边形A 2B 2C 2D 2是矩形;②四边形A 4B 4C 4D 4是菱形;③四边形A 5B 5C 5D 5的周长是4a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5年中考数学专题精选知识点备考复习PPT课件(8)
A
18
4.(1)(2014·深圳)如图,双曲线 y=kx经过 Rt△BOC 斜边上的点 A,且满足AAOB=23,与 BC 交于点 D,S△BOD =21,求 k=__8__.
解析:过 A 作 AE⊥x 轴于点
E.∵S△OAE=S△OCD,∴S 四边形 AECB=S △BOD=21,∵AE∥BC,∴△OAE
专题一 规律探索型问题
A
1
专题一 规律探索型问题
A
2
规律探索型问题也是归纳猜想型问题,其特点是:给出一 组具有某种特定关系的数、式、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 的操作变化过程,或某一具体的问题情境,要求通过观察分 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 结论.类型有“数列规律”“计算规律”“图形规律”与 “动态规律”等题型.
A
9
3.(2014·温州)如图,直线AB,CD被BC所截,若AB∥CD, ∠1=45°,∠2=35°,则∠3=__70__度.
4.(2012·嘉兴)已知△ABC中,∠B是∠A的2倍,∠C比∠A大20° ,则∠A等于( A )
A.40° B.60° C.80° D.90° 5.(2013·湖州)把15°30′化成度的形式,则15°30′=__15.5__度 .
A
10
线段的计算
【例1】 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3∶4三部分,M是 线段AD的中点,CD=16 cm.求:(1)MC的长;(2)AB∶BM的 值.
解:(1)解:设 AB=2x,BC=3x,则 CD=4x,由题意得 4x=16,∴x=4,∴AD=2×4+3×4+4×4=36(cm),∵M 为 AD 的中点,∴MD=12AD=12×36=18(cm),∵MC=MD- CD,∴MC=18-16=2(cm) (2)AB∶BM=(2×4)∶(3×4- 2)=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设过M、N、B的解析式为 :y
且过点M(O,-2)得 a =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 = a( x - )(x-4) 1 2
3
A
P
N B C x
1 y = - (x - 3
3 )(x- 4) 2
O M
例2 如图 已知圆心A(0,3)⊙A 与x轴相切,⊙B的圆心在x轴的 正半轴上,且⊙B与⊙A外切于点P,两圆的公切线MP交 y轴于点M,交x轴于点N; y (2)若⊙ A的位置大小不变,⊙ B的圆心 在x轴正半轴上,并使⊙B与⊙A始终外切 过M作⊙B的切线,切点为C,在此变化过 A 程中探究: P 1 四边形OMCB是什么四边形? 2 经过M、N、B三点的抛物线内是否 O N B 存在以BN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表 M C 示出来,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zxxk 解 1 ∵OP =OA ∠OAB =∠ PAM ∴Rt△ AOB≌ Rt△ APM ∴MP =OB AM =AB 又MP = MC (?) ∴MC = OB OM=BC ∴四边形MOBC是平行四边形;∠ BOM=90° ∴MOBC是矩形
AB BC AC CD
∴AB· CD=AC· BC ∴存在这样的点D
例2 如图 已知圆心A(0,3)⊙A 与x轴相切,⊙B的圆心在x轴的 正半轴上,且⊙B与⊙A外切于点P,两圆的公切线MP交 y轴于点M,交x轴于点N;
4 (1)若sin∠ OAB= 5
求直线MP的解析式及经过 y
M、N、P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m
n
5 2
∴点P1( 5 , 7 )
7 4
或
m=-1 (舍) -3 n=0
2
4
Q B A -2 -1 O 1 2 3 -1 N -2C M -3
x
2)当Rt△ PAC以PA为斜边时 则 PA2=PC2+AC2 即(m+1)2+n2=m2+(n+2)2+5 把n=m2-m-2代入得
5 n 4
的解析式为:y=kx+b 则 k=
1 9 ,- ) 2 4
y 5 4 3 2 Q B A -2 -1 O 1 2 3 -1 N -2C M -3 1
3 2
b=-3
∴直线BM的解析式为: y=
∵QN=t ∴把y=t代入直线 MB的解析式, 2 得x=2- t
3 x-3 2
-3
x
∴S=
1 即S=3
1 1 2 ×2×1+ (2+t)(2- t) 2 2 3
t2
3
1 + t +3 3
其中 0<t<
9 4
例3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2)若点N为线段BM上的一点,过点N 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Q, 当点N在线段BM上运动时(不与点B、点M重合)设NQ的长为t,四边 形NQAC的面积为S,求S与t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 PAC为Rt△ ?若 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设P(m,n)则n=m2-m-2 1)当Rt△ PAC是以PC为斜边时 有PC2=PA2+AC2 即m2+(n+2)2=(m+1)2+n2+5 把n=m2-m-2 代入得 y 5 4 3 2 1
3 2
1
-3
Q B A -2 -1 O 1 2 3 -1 N -2C M -3
x
(2)若点N为线段BM上的一点,过点N 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Q,当 点N在线段BM上运动时(不与点B、点M重合)设NQ的长为t,四边 形NQAC的面积为S,求S与t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2)设过B(2,0) M(
x
2 存在 ∵Rt△MON≌Rt△ BPN ∴BN=MN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点M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 M’也满足条件 ∴这样的三角形有两个:△ MNB与△ M’NB
例3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2)若点N为线段BM上的一点,过点N 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Q,当 点N在线段BM上运动时(不与点B、点M重合)设NQ的长为t,四边形 NQAC的面积为S,求S与t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 PAC为Rt△ ?若存 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 由图象看出A(-1,0),B(2,0) C(O,-2)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 2)(x+1) C在抛物线上,∴a=1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2 (2)(分析:四边形NQAC的面 积可分为S△ AOC和S梯形OCNQ的两部 分来求,问题的关键是利用直线 BM的解析式来确定NQ。) y 5 4
∴点P2(
3 m 2
或
m=0 (舍) n=-2 y 5 4 3
3 2
, 5 4
)
2
Q B A -2 -1 O 1 2 3 -1 N -2C M -3 1
∴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为 ∴点P1( 5 , 7 ) 4 2 P2(
-3
x
3 2
,
5 4
)
(四)小结
(1)存在型探索,可以先 假设存在,然后由题中条件 进行推理看能得出矛盾得结 果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的 结果。 (2)当结论不唯一时,要 分门别类进行讨论去求解, 将不同结论进行归纳综合, 得出正确结论。
(二)
(一) :引言:
上课时学习了探索型问题(一),即条件探索与结论探索,
解决这 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是:(1)特殊值代入法,(2)反演推理法,
(3) 类讨论法,(4)类比猜想法。
本课时学习存在型探索与规律型探索
(二) 学习目标
掌握存在型探索与规律型探索问题的解 题方法与策略
(三) 例题剖析
例1 如图 已知直线MN与以AB为直径的半圆相切于点C,∠ A=28° (1)求∠ ACM的度数: (2) 在MN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AB· CD =AC· BC?为什么? M D C N A B
解 (1)∵AB是直径, ∴∠ ACB=90° 又 ∵∠ A=28° ∴∠ B=62° 又MN 是切线 ∴ ∠ ACM=62°
(2) (分析:先假设存在这样的点D,从 这个假设出发,进行推理,若能得出结论,假设 正确。反之,不存在。) 证明:过点A作AD⊥MN于D ∵MN是切线∠B=∠ ACD ∴Rt△ ABC∽Rt△ ACD ∴
例2 如图 已知圆心A(0,3)⊙A 与x轴相切,⊙B的圆心在x轴的 正半轴上,且⊙B与⊙A外切于点P,两圆的公切线MP交 y轴于点M,交x轴于点N;
M、N、P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又△ NPB∽△ AOB 解 : (1) 在Rt△ AOB中 y OA = 3, Sin∠ OAB = ∴AB = 5 OB = 4 BP = 5 – 3 = 2 在Rt△ APM中 4 A Sin∠OAB = AP = 3 P 5 ∴AM = 5 OM = 2∴点M(O ,- 2) B x O N BN AB 又△ NPB∽△ AOB M C
(2)若⊙ A的位置大小不变,⊙ B的圆心 在x轴正半轴上,并使⊙B与⊙A始终外切 过M作⊙B的切线,切点为C,在此变化过 程中探究: 1 四边形OMCB是什么四边形? 2 经过M、N、B三点的抛物线内是否 存在以BN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表 示出来,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A O M
P N B C x
4 (1)若sin∠ OAB= 5
求直线MP的解析式及经过
BP OB
∴ BN =
5 2
ON = OB – BN =来自3 2∴ 点 N(
设MP解析式 y = kx + b
代入 M(O ,- 2)
3 , O) 2 3 N( , O) 2
b = -2 ∴
4 K= 3
4 MP的解析式:y = x -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