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作用分析
五苓散的配方与功能主治
五苓散的配方与功能主治一、配方五苓散是由五种中药材组成的经典中药方剂,包括:1.茯苓2.泽泻3.粳米4.神曲(炒白术)5.泽令(炙甘草)二、功能主治五苓散是一种温和的中药方剂,其主要功能和主治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利湿渗透五苓散的成分中,茯苓和泽泻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此外,五苓散还能增加尿液的排出量,促进尿液的渗透排泄,有助于治疗湿热和水肿引起的疾病。
2. 强化脾胃消化功能粳米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膳食纤维,可以帮助调整脾胃功能,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吸收。
神曲(炒白术)则可以健脾和胃,提高脾胃的消化能力。
五苓散中的粳米和神曲共同发挥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和消化不良引起的症状,例如食欲不振、腹胀和泄泻等。
3. 缓解脾肾阳虚引起的水肿五苓散加入了泽令(炙甘草),其含有的甘草酸和甘草甜素,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尿液排泄量的作用。
甘草还可以健脾和胃,补益体虚,帮助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五苓散中的泽令可以增加方剂的补充,缓解脾肾阳虚引起的水肿症状。
4. 调理体液平衡五苓散的成分茯苓和泽泻都具有调理体液平衡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体内的液体平衡,防止水分滞留导致的水肿和湿热症状。
三、适应症五苓散适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湿热引起的水肿、浮肿、尿少•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和泄泻•脾肾阳虚引起的水肿症状,例如下肢浮肿、腹水、尿少等•体液平衡失调引起的水湿症状,例如浮肿、疲倦、口干等四、用法用量五苓散的常规剂量为每次服用6~9克,可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将五种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细粉,然后加入适量热水冲泡,煮沸15分钟后即可。
建议每日3次,温热时服用。
五、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五苓散。
•在使用五苓散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和油炸食物。
•遵医嘱使用,不宜自行调整剂量或停止服用。
以上是有关五苓散的配方与功能主治的详细介绍。
如果您对五苓散的使用有进一步的疑问,请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五苓散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组成用量】泽泻15g,茯苓、猪苓各12g,白术、桂枝各9g。
【服用方法】水煎服。
【功效作用】方中泽泻、茯苓、猪苓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畅通无阻;白术健脾除湿,运化水湿;桂枝温阳化气。
全方共呈通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太阳蓄水症及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
本方具有利尿,调节水液代谢,护肝,增强免疫功能,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辨治病证】中医临床运用以表证发热,烦渴欲饮,或饮水即吐,以及水肿小便不利,无热象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肾炎、渗出性胸膜炎、尿潴留、颅内压增高、耳源性眩晕、脑水肿、青光眼、视网膜脉络膜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胃扩张、胃无力、三叉神经痛、膝关节积血、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慢性荨麻疹、心力衰竭、梅尼埃综合征等病证。
而必须症见小便不利,舌苔白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急性病毒性肝炎(湿热型)治宜清热、化湿、解毒。
以本方去猪苓、桂枝,加茵陈、生山楂、陈皮、鸡内金为主治方。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肺脾气虚,水湿泛滥型)治宜健脾宣肺,利尿渗湿。
以本方加防己、车前子各10g,陈皮、生姜皮各4g为主治方。
若体倦乏力者,加炙黄芪,党参。
咳喘气急者,加麻黄、杏仁。
大便溏薄,苔腻者,加苍术,炒薏苡仁。
3.慢性肾小球肾炎(脾阳不振,气不化水型)治宜温振脾阳,利水消肿。
以本方加薏苡仁,车前子(包)各10g,生姜5g为主治方。
*若气虚乏力者,加黄芪、党参。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
饮食不香者,加苍术、焦山楂。
尿蛋白高者,加芡实,山药。
4.脑积水(脾阳不升,水饮上泛型)治宜健脾祛湿,通阳利水。
以本方加川芎10g,车前子(包)12g,干姜5g为主治方。
,若倦怠乏力者,加黄芪、党参。
青筋浮露者,加丹参、川芎。
呕吐者,加半夏、陈皮。
痰多、苔腻者,加僵蚕,白芥子。
四肢不温者,加附子,巴戟天。
腹胀脘满,大便溏薄者,加焦山楂、木香。
5.妊娠合并肾炎(脾虚型)治宜健脾利水,佐以养血安胎。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用量一、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茯苓、白术、赤苓、泽泻以及猪苓组成。
它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水消肿:五苓散的主要作用是利尿排湿,可以有效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从而缓解水肿症状。
它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减少体内的水分潴留,对于水肿引起的浮肿、肢体困重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健脾开胃:五苓散含有的白术和泽泻等成分有助于健脾开胃,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清热利湿:五苓散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对于湿热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它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除,改善湿热引起的发热、口渴、尿短黄等症状。
4.调节水盐代谢:五苓散可以平衡水盐代谢,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它可以减轻体内的水钠潴留,防止水钠代谢紊乱带来的不适症状。
5.缓解泌尿系统疾病:五苓散还可以缓解泌尿系统疾病,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引起的症状。
它可以促使尿液排出,改善尿路炎症症状。
二、五苓散的用量五苓散的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遵循以下用法用量:1.成人通常每次口服6g~12g,一日2次,分2次服用。
2.儿童用量较成人减少,一般为成人用量的一半。
3.口服时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将药粉冲成糊状或加水煎煮后饮用。
4.五苓散属于中药复方剂,不适合长期连续使用,一般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治疗周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五苓散在服用期间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症状,如口干、口苦、恶心等,这些反应一般是暂时的,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并停止使用。
此外,五苓散是一种中药复方,其中的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服用五苓散时,应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三、总结五苓散是一种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开胃、清热利湿等功效的传统中药方剂。
它可以缓解水肿、改善消化不良、调节水盐代谢,以及缓解尿路感染等症状。
五苓散的方证表达
五苓散的方证表达五苓散证的特点,一是口渴而不喜饮,或喜热饮,或喝水以后胃内不适或有振水声;二是小便不利,多指小便量少,或次数少,甚至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吐泻的疾病中,在慢性病证中则为小便次数偏少,并多见浮肿倾向;三是或然证,如汗出、呕吐、口干燥、悸动等,不一而足。
五苓散能治畏光,畏光就是古人所说的“眩”,许多眼病患者大多表现为畏光、头晕、步履不稳等。
五苓散能治头痛,特别是伴有浮肿的头痛。
白术证:面色黄白、黄暗、无油光;眼袋大(注意,局部蓄水)。
口渴但饮水不多,否则腹胀不适。
胃中振水音。
舌淡胖有齿痕,舌面水润而滑(水舌)。
体内水多:易浮肿,面目虚浮貌;下肢水肿;腹水;胸水;盆腔积液;心包积液;脑积水;睾丸鞘膜积液;大便不成形;脂肪肝;小便不利(次数多、量不多,尿色清白)。
附:1、胖五苓散人:(1)虚胖的五苓散人:肌肉松软+水舌+浮肿。
(2)实胖的五苓散人:肌肉充实+水舌+腹泻(无痛性水泻,虽久泻但体重不减少、体力不衰退)。
2、瘦五苓散人:身体困重疲乏、面目虚浮、水舌、头痛、头晕、心悸(水证)。
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
五苓散加减法:(1)低热、食欲不振、胸闷、淋巴结肿大恶心:合小柴胡汤(2)腹胀、嗳气、咽中异物感、舌苔厚腻:合半夏厚朴汤(3)腹中疼痛、月经不调:合当归芍药散(4)面黄、乏力、多汗、多食易饥、腹大松软如棉:合黄芪桂枝五物汤(5)精神萎靡、脉沉(附子证)肝硬化腹水、肾病水肿:合真武汤(6)多汗、乏力、易感冒:合玉屏风(7)暑天多汗、烦渴:加生石膏、寒水石;小便涩痛:加滑石、甘草(桂苓甘露饮)(8)头痛、颈项肩背不适:加葛根(9)血压高:加葛根(10)嗜酒:加葛根(11)腰腿疼痛:加怀牛膝(12)黄疸或胆红素偏高、出黄汗:加茵陈(13)眼病、小便不利:加车前子。
中药黄芪五苓散联合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
( 3 7 / 4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7 7 . 5 %( 3 1 / 4 0 ) ( P < 0 . 0 5 ) ; 且不 良反 应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 p < 0 . O 5 ) 。结论 相比单纯西药治疗来说 , 采用 中药黄 芪五 苓散联 合西药治疗 效果 更佳 , 且 不良反应 少, 因此其具有较 高安 全性及有 效性 , 值得推 广。 【 关键词 】黄 芪五苓散 ; 肝硬 化腹水 ; 西医
1 资料和方法
注: 与 对 照组 相 比 。 ★ P < O . 0 5 。
2 . 2 不 良反 应
1 . 1 一 般资料
6 0 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均为我院2 0 1 1 年1 月 2 0 1 3 年4 月期 间收 治; 均确诊为肝硬化腹水。 排除患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而致腹水 、 肝
对照组 : 呕吐 1 例, 腹泻 2 例, 头痛2 例; 观察组 : 呕吐2 例; 观察
中医 药 探 索2 0 1 4年第 1 0 期
中药 黄 芪五苓 散联 合西 医治 疗 肝硬 化腹 水 临床疗效
张柏 盛
(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湖南 衡 阳 4 2 1 0 0 1 )
【 摘 要 】目的 观察与分析肝硬化腹水采用中药黄芪五苓散联合西医治疗疗效。方法 8 o 例肝腹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
对 照组 :复 方氨基酸 1 5 - A A静脉滴 注 ,还原 型谷胱 甘肽针
1 . 2 g + 生理盐水 1 0 0 mL 静脉 滴注 ,促肝细胞生长素 1 2 u g + 1 0 %葡 补气利水 , 增强气化作用 , 为行 气 、 利水提供 动力 , 气行则水行 。 使 萄糖液 l O 0 mL 进行静脉滴注 ; 1 次, d 。 1 3 1 服螺 内酯2 0 a r g , 3 次, d ; 呋 用黄苠 、 西洋参能够有效地改 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同时能够预 防 塞米2 0 a r g , l  ̄ . / a 。治疗2 个 月。 和治疗肝 硬化患者 的出血发生 。经过此次研究发 现 , 观察组治疗 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 中药黄芪五苓散治疗 。 组方 为 黄芪 3 0 g 、 茯苓 1 5 g 、 猪苓 1 5 g 、 泽泻 1 5 g 、 白术 l O g 、 桂枝6 g 、 茵 陈 1 0 g 、 西洋参5 g 。加水至9 0 0 m l 煎煮 , 取汁液3 0 0 r r d U服 , 3  ̄ . / d , 早中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一、五苓散的概述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常用于治疗水湿引起的病症。
它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和白术等五味药材组成,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
二、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五苓散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功能和主治: 1. 祛湿利水:五苓散是一种常用的利尿药物,可通过增加尿量来排出体内的湿气,治疗水肿、尿频等症状。
同时,它还具有排除体内湿湿的功效,可舒缓湿气困扰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等。
2. 健脾益气:五苓散中的白术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引起的食欲不佳、腹部胀闷等症状。
白术还可以增强脾脏的功能,提高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3.调理肠胃:五苓散中的猪苓、茯苓和白术等药材具有舒缓肠胃、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
它们可以缓解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对于一些肠胃不适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4. 缓解湿热症状:五苓散中的桂枝和泽泻有清热功效,可以缓解湿热病症,如口渴、尿黄、便秘等症状。
同时,它们还具有舒缓疼痛、消肿的作用,对于湿热引起的炎症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三、五苓散的用量五苓散的用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5-10克,一日3次。
儿童的用量一般为成人用量的一半。
具体用法可参考以下几点:- 可以将五苓散用开水烫一下,取10克左右的药粉,加入300毫升的开水中,冲泡后分2-3次饮用。
- 也可以将五苓散用开水煮沸,取10克左右的药粉,加入500毫升的开水中,煮沸后慢慢喝完。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五苓散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调整用量和用法。
同时,不宜连续大剂量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四、五苓散的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五苓散,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使用五苓散过程中,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过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如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总之,五苓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祛湿利水、健脾益气、调理肠胃、缓解湿热症状等功能主治。
常占杰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
・老 中医经 验 ・
常 占杰用五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
李 晓 ,宋春荣 ,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杰 ( 指导 ) ( 1 . 陕西中医学院2 0 1 2 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成阳7 1 2 0 4 6 ;2 .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 医院肝病科,陕西成 阳7 1 2 0 0 0 ) [ 中图分类号 ] R 2 4 9 . 7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2 8 1 4( 2 0 1 4) 1 2 — 1 1 5 2 — 0 1
为臌胀 。辨证 为脾 肾阳虚 ,寒 湿内阻 ,气滞血瘀 。治 以疏肝健脾 ,活血化瘀 ,温肾利湿。药用茯苓2 0 g ,桂 枝2 0 g ,白术2 0 g ,泽泻2 0 g ,猪苓2 0 g ,山茱萸 1 5 g ,山 药1 5 g ,鳖甲2 0 g ,砂仁9 g ,党参1 2 g ,茵陈1 5 g ,大腹皮 9 g 。水 煎两遍 ,分两次温服 。另用三七粉6 g ,分2 次冲 服 。服药9 剂 ,恶寒身冷 已除 ,腹胀减 ,小便增多 。大 便还稀 ,右胁 尚痛 ,食 欲 、睡眠仍差 。舌苔 薄 白,脉 沉细弱 。药用炒 酸枣仁3 0 g ,泽泻1 5 g ,白术 1 5 g ,茯苓 1 5 g ,猪苓1 5 g ,大腹皮 1 5 g ,山茱萸1 0 g ,山药 1 0 g ,枳壳 1 0 g ,黄 芪 1 5 g ,鸡 内金 1 5 ,鳖 甲 1 5 g( 先 煎 ),巴戟 天 6 g ,茵陈1 5 g ,赤小豆9 g ,大枣3 枚 ,西洋参3 g ,三七粉 4 g( 分2 次 冲服 )。生 姜 汤调 服 。服 药 6 剂 ,食 欲 增加 , 腹胀减轻 ,小便量多 ,睡眠可 ,大便 日3 次 ,稍稀 ,仍 有少量腹水 ,舌苔薄白,脉沉细弱。原方去茵陈 ,加青 皮9 冬瓜皮1 5 g 、茯苓皮1 2 g 、海藻1 2 g ,水煎服 ,煎服 法 同前 。服药1 1 剂 ,尿量每天2 5 0 0 — 2 8 0 0 m L 。原方加 白 芍9 厚朴6 黄豆饼1 2 g ,继服。服2 O 剂 ,食欲正常, 右胁已不痛,大便稍稀 ,小便每 日2 0 0 0 ~3 0 0 0 m L ,腹水 全 消 ,腹 围7 7 c m。 按 :嗜酒过度 ,损伤脾 肾 ;并 因情志郁 结 ,怒气 伤肝 ,肝气横逆 ,克伐脾土 ,肝脾受病既久 ,必累及 肾 脏 ,肾 阳 不 足 无 以温 养 脾 土 , 肾 阴亏 虚 ,肝 木 不 得 滋 荣,而使肝脾益惫 ,木土不和 ,肝 、脾 、肾三脏受病 , 导致气 、血 ,水等运行失调 ,瘀积于腹 内,以致腹部 日 渐 胀 大 而 成 臌 胀 。尿 少 、腹 胀 ,脉沉 为湿 邪 困脾 , 三焦气化不利 ,予五苓散加大腹皮 、枳壳 、健脾利湿 , 行水除满 ;巩膜轻度黄染 ,为湿热阻止肝胆气机 ,胆汁 疏泄外溢所致 ,加茵陈清热利湿退黄。身体消瘦 ,面色 枯 黄 而 黯 ,口唇焦 黑 ,面部 及 手背 有 蜘蛛 痣 数枚 ,身体 消瘦 ,面色枯黄而黯 ,舌质紫红,苔 白少津 ,脉沉细而 弱为 阴 津 亏虚 ,用 鳖 甲、三 七 活血 滋 阴 。不 欲饮 食 ,胸 胁胀 闷,微痛为肝郁气滞 ,大枣、西洋参 、山茱萸 、山 药 、鸡 内金 、枳壳培补中焦 、疏肝行气助化气行水 。大 便稀溏 ,经常失眠、多梦 ,脉沉细而弱为 肾阳虚 ,用巴 戟天 温 。 肾阳 。表证 未 解 ,用 赤 小豆 利 水兼 解 郁 除烦 ,酸 枣仁安神滋肝 肾阴。随病情好转 ,热去黄退 ,去茵陈加 青皮 、冬瓜 皮 、茯 苓 皮 、海 藻 助利 水 之功 。继加 白芍 、 厚朴 、黄 豆饼 柔肝 行气 ,渐 至病情 控制 。 [ 参考文献 ] [ 1 ] S u n g J J ,T s o i K K,W o n g V w ,e t a 1 . Me t a — a n a l y s i s :t r e a t 一[ 3 7 ] me n t o f h e p a t i t i s B i n f e c t i o n r e d u c e s r i s k o f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J ] . A l i m e n t
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简介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由五味子、猪苓、茯苓、泽泻和桂枝组成。
它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常用于中医治疗和调理身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2. 作用五苓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利湿除湿五苓散可通过激发人体的代谢功能,促进排尿和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它可以有效地治疗湿热引起的水肿、泛酸、尿频和尿痛等症状。
2.2 祛风散寒五苓散中的五味子和桂枝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它们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改善寒性病症,如风寒感冒和风湿关节痛。
2.3 调理脾胃五苓散中的泽泻和茯苓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
它可以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和腹泻等问题。
2.4 清热解毒五苓散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湿热内蕴所引起的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它可以治疗湿热性病症,如湿热黄疸、湿疹、疮疡溃烂等。
3. 功能主治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1 尿频尿痛五苓散具有利湿除湿的作用,对于尿频尿痛的症状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所引起的尿频尿急、尿道灼痛等症状。
3.2 水肿泛酸五苓散可通过促进排尿和消除体内水分,减轻水肿和泛酸的症状。
它常用于治疗肾脏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四肢沉重、面部浮肿等病症。
3.3 脾胃不适五苓散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可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不适症状。
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相关病症。
3.4 风寒感冒五苓散中的五味子和桂枝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可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症状。
常用于治疗头痛、鼻塞、咳嗽、寒战等风寒病症。
3.5 湿疹疮疡五苓散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湿热内蕴所引起的湿疹、疮疡溃烂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性皮肤病症。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4.1 使用方法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五苓散,一般来说,每次服用5-10克,一日2-3次,可以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4.2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五苓散加味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
doi:10.3969/j.issn-1005-0264.2020.01.025五苓散加味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何俊余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关键词五苓散加味方;肝硬化腹水;戯胀;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657.3+1;R442.5文献标识码B肝硬化腹水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
首次诊断为肝硬化后超过50%的患者10年内会出现腹水,一旦出现腹水,3年生存率不足50%,其中5%-10%将发展为难治性腹水,难治性腹水患者1年病死率超过50%[1'2],西医治疗除针对病因治疗外,主要是如利尿、输白蛋白、放腹水等对症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不佳,且副作用较多[3-5]o中药治疗毒副作用小,患者的耐受程度高,能够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减少复发,优势突出记"。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臓胀”范畴,属中医内科四大顽疾(风、虏、臓、膈)之一,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剧;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以辨证论治为主,笔者临床上运用五苓散加味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五苓散加味方组成及方解五苓散加味方由白术15~20g,泽泻15~20g,猪苓15~20 g,茯苓15~20g,桂枝10-15g,牵牛子10-15g,益母草20~ 30g,石菖蒲10~15g组成。
五苓散源于《伤寒论》,原方组成为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
方中猪苓、泽泻淡渗利水,茯苓、白术燥湿健脾行水、培土制水,桂枝辛温通阳化气行水冈,诸药合用,脾气健运,气化水行,蓄水停饮可除皿)。
五苓散证治的主要病机在于三焦气化不利,重在通阳化气,适用于阳气不通,津凝不化之证,它不只是传统概念的利水渗湿、利水消肿之剂;肝硬化患者表现为本虚标实,故应用五苓散虽然较为契合脾肾阳虚的病机,但肝硬化腹水患者常常表现有气滞血瘀水停,以标实为急,本着急则治标的原则,急需利尿消肿,但五苓散的主要功效在于通阳化气利水治本U",因此,单用五苓散虽有疗效但起效慢,治疗周期长,故临床上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常用五苓散加减治疗。
黄煌:五苓散运用经验讲解
黄煌:五苓散运用经验讲解1减肥这是我的病案。
病人五十多岁,主诉是减肥后身体不舒服,受凉即腹泻,腰背不适,睡觉时必须侧卧,眠差。
检查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糖接近临界值,心电图提示S-T段改变,心肌缺血,舌头暗淡胖大,伴有脂肪肝。
家族史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
病人的要求是调理体质。
临床上有很多病人找我们调体,因为他们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行的。
当时我看病人受凉容易腹泻,血脂高,故用了五苓散;因为后背不适,同时出现心肌缺血,所以合用了葛根、川芎。
葛根、川芎合用,能够改善心-脑供血。
葛根,可以用于治疗项背强,张仲景说过,项背强几几,指的就是项背部肌肉的僵硬,但是不能理解为是大椎部疼痛,项背,指的是头项腰背这部分不舒服。
强,就是沉重感,无力感,拘急感,僵硬感。
在表述上,有的病人会说,身体重;有的会说我拖不动身体;有的会讲,身体疲劳。
凡是那些粗壮的人出现这种症状,我必用葛根。
川芎是止痛药,张仲景用它来治疗胸痛。
在《金匮要略》中,白术散下有八个字:“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下出现毒痛,就是让人置于死地的疼痛,指的就是心绞痛、真心痛,张仲景这个时候就要把川芎加倍。
加倍的川芎治疗胸痛很有效,所以我就晓得速效救心丸为什么有用了。
速效救心丸里面2味药,一味是冰片,还有一味就是川芎。
川芎也能治疗头痛,散偏汤,川芎一两治疗偏头痛;川芎也能治疗肚子痛,当归、川芎、白芍,张仲景经常用来治疗妇人肚子痛的三姐妹药。
现在看来,川芎就是止痛药,它有解除痉挛、扩张血管、改善心脑供血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我经常使用葛根、川芎再配上五苓散,芍药可以用赤芍,也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他后来在2009年2月份四诊的时候告诉我,吃了这个药,全身都很舒服,胸闷、心慌、心痛的感觉没有了,而且腰也不痛了。
大家注意,其实很多的腰痛是葛根汤证。
更令人可喜的是,他的体重下降了10斤。
五苓散确实有减肥作用,现在很多女孩子、胖妞减肥就可以用这个来减。
五苓散在肝胃肠病中的应用举隅
五苓散在肝胃腸病中的應用舉隅黃賢樟(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摘要】五苓散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臨床上常用的經方。
該方經現代藥理及臨床研究證實有利尿、抗脂肪肝、保肝、降血壓、抗結石形成、抗潰瘍、增強胃腸動力、抵制大腸桿菌對尿道細胞的粘附等作用。
現代中醫學者將其應用於眾多疾病的治療均取得較好的療效。
筆者根據有關的文獻資料及個人的臨床體會,以肝胃腸病為例,闡述了該方可用於治療肝硬化腹水、慢性乙型肝炎、脂肪肝、慢性腹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功能性便秘等,不僅可使患者的症狀得以消除或緩解,還可改善某些疾病引起的化驗或檢查結果異常。
【關鍵詞】五苓散肝胃腸病應用五苓散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臨床上常用的經方。
現代的中醫學家在歷代醫家運用該方的基礎上,又再進一步深入探討了該方應用於現代醫學所診斷的各種疾病上的療效,包括對肝胃腸病的療效,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隨着時代的進步,市民求診於中醫的時候,不僅只是訴說不適的症狀,還經常告訴中醫師其所患的現代醫學疾病名稱及有關的檢查結果。
在確認療效時,不僅要求原有的不適症狀能消失,還經常要求治療前異常的檢查結果能恢復正常,因此,我們有需要掌握仲景經方在治療現代肝胃腸病中的應用規律及其療效。
有鑑於此,筆者特根據有關的文獻資料及個人的臨床體會,以五苓散為例,對該方在治療某些肝胃腸病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歸納,以供同道指正。
1 五苓散概述1.1 藥物組成與功用主治五苓散由澤瀉15g,茯苓、豬苓、白朮各9g,桂枝6g所組成,全方共奏利水滲濕,溫陽化氣,兼以解表之功。
用於①外有表證,內停水濕。
症見頭痛發熱,煩渴欲飲,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脈浮。
②水濕內停的水腫、腹水、泄瀉、嘔逆、痞滿、小便不利等。
③痰飲。
症見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眩,或短氣而咳者。
1.2 方義分析君藥:澤瀉—以其甘淡並重用,以直達腎與膀胱,利水滲濕。
臣藥:茯苓、豬苓—以其性之淡滲,增強利水滲濕之力。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
功能主治
•五苓散是一种中医药方,由中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创制,以荷叶、猪苓、茯苓、泽泻和白术为主要组成部分。
五苓散具有以下功能主治:
–利湿利水:五苓散主要起到利湿利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湿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水肿、腹泻、尿频等。
–渗湿健脾:五苓散可以渗湿健脾,对于脾胃健运不足,导致湿气停滞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化痰止咳:五苓散可以化痰止咳,对于因湿痰引起的咳嗽和痰液多的情况有一定的疗效。
–补益气血:五苓散有一定的补益气血的作用,对于气血虚弱导致的症状,如乏力、面色苍白等有所改善。
–清热解毒:五苓散对于热病引起的湿润证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火热病等。
用量及用法
•五苓散的用量和用法如下:
–成人:一次9g,一日3次。
–儿童:按年龄酌减。
–五苓散一般以水煎或煎服,也可以研粉为末,用适量水冲服。
禁忌
•五苓散有一定的禁忌情况,以下是一些禁忌:
–孕妇禁用:五苓散对于孕妇不宜使用,特别是孕妇早期或者有流产史的情况下应禁用。
–有严重脾肾虚弱的人:五苓散具有渗湿健脾的作用,但对于严重脾肾虚弱的人来说,可能会导致脾肾更加虚弱,因此应避免使用。
–肝功能不良:五苓散可以增加肝脏负担,因此对于肝功能不良的人来说,不宜使用五苓散。
–高血压患者:五苓散具有利水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因此应慎用。
以上是关于五苓散的功能主治、用量及禁忌的相关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苓散加减治肝硬化腹水医案、配方
五苓散加减治肝硬化腹水医案、配方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
在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为肝硬化。
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部分患者伴有胸水,多见于右侧,系腹水通过膈淋巴管或经瓣性开口进入胸腔所致。
【临床应用】唐氏应用金甲五苓散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22例,取得良好疗效。
基本方:甲25g,鸡内金15g,郁金12g,茯苓25g,猪苓15g,白术12g,泽泻10g,桂枝15g,丹参30g,泽兰15g水煎服,1.5天1剂,1个月为1疗程。
治疗结果:经2~3个疗程后,临床治愈18例,占81.9%;显效2例,占9.1%;有效1例,占4.5%;无效1例,占4.5%。
总有效率为97.7%。
宋氏36等应用茵陈五散、大黄?虫丸治疗肝硬化腹水42例,取得良好疗效。
69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
治疗组42例,对照组27例。
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低盐半流质饮食,禁酒,卧床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活动;治疗组药物组成及用量:茵陈30g,桂枝6g,茯苓20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0g。
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大黄?虫丸,每次6g,每日2次,30日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保肝药,肝泰乐片0.1g,3次/天益肝灵片77mg,3次/天;利尿药,氢氯噻嗪25~50mg,2次天,安体舒通20~40mg,2次/天,降低门脉压,心得安10mg,3次/天,营养支持给予静脉滴注多种氨基酸等,疗程同治疗组。
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分别为5例、10例、12例,总有效率55.5%。
五苓散的功效主治_五苓散的功效与禁忌
五苓散的功效主治_五苓散的功效与禁忌关于《五苓散的功效主治_五苓散的功效与禁忌》,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清楚大伙儿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见过五苓散这类中药材,这类中药材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有很多人会出来吃这类关键的方法用于减肥瘦身,实际上这类中药材的减肥办法是有很多副作用的,由于是药三分毒,并且他针对我们一些创伤发烧感冒风寒感冒这类的都是有实际效果,那麼五苓散的关键作用是什么呢?五苓散是一种國家基本类目地中草药材,是一种十分普遍的中药方剂。
五苓散的功效是啥丰富多彩的,主要是用以医治化气利湿、健脾养胃。
还能够用以医治风寒、伤风头痛、发热发烧、身体急火的症状。
因此五苓散的功效在许多的中医药学成份中是十分重视的。
五苓散标准秘方五苓散的标准秘方是十分简易的,只需要五味的中草药材成份,关键就包含:薏苡仁180g、泽泻300g、猪苓180g、肉桂粉120g、白术茯苓180g。
这一就构成了五苓散的标准秘方了。
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1、五苓散能够有淡渗利湿的作用,可以合理的医治由于水液内停和小便堵塞的病症。
合理的给病人减轻因为以上的症状产生的身体不舒服,提升身体机能的抵抗能力,因此对人体有非常大的协助。
2、由于五苓散是由五味中草药材构成的,因此五苓散的作用是许多的,它可以把全部的中药材成份彻底的显现出来。
因此针对化气利湿、健脾养胃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值得一提的是,还可以医治全身水肿和过多肥胖症所产生的症状。
3、五苓散还能够去除人体中不必要的水份,随后具有紧致皮肤的功效。
也有理气利湿、去湿气和胃的作用。
针对调整人体而言是有非常好的功效的。
五苓散的服食忌讳一切一种中药方剂都是有它与众不同的作用,都需要根据自身的病况去挑选适合的,相匹配的药品。
因此我们最先要了解自身的病况,随后方能服药。
因此尽管五苓散的作用许多,我们也应当了解五苓散的服食忌讳有什么。
从总体上五苓散的作用是协助身体医治体内湿气调解寒症的功效较为大。
五苓散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乙肝肝硬腹水的疗效观察
五苓散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乙肝肝硬腹水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对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拟定五苓散+六味地黄丸方案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06月~2019年05月收治的76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拟定每组用药方案;参照组(38例):拟定西医方案展开疾病治疗;实验组(38例):拟定西医方案+五苓散+六味地黄丸展开疾病治疗;就组间症状总改善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展开对比。
结果:实验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症状总改善率(97.37%)高于参照组(81.58%)明显(P<0.05);治疗前,实验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参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明显(P<0.05)。
结论: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于临床接受五苓散+六味地黄丸治疗后,利于症状总改善率提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最终促进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早期转归。
标签:五苓散;六味地黄丸;乙肝肝硬化腹水;临床效果乙肝肝硬化腹水作為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之一,主要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表现为长时间反复发作导致,临床需拟定有效方案展开此类患者的针对性治疗,以使得患者预后效果显著改善[1-2]。
本次研究将针对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探究拟定五苓散+六味地黄丸用药方案治疗的可行性,以利于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早期转归。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06月~2019年05月收治的76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拟定每组用药方案;参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2岁~77岁,平均年龄为(52.59±2.59)岁;病程分布范围为2年~8年,平均病程为(3.82±1.52)年;实验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分布范圍为33岁~79岁,平均年龄为(52.63±2.62)岁;病程分布范围为2年~9年,平均病程为(3.89±1.54)年;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表现出食欲减退以及疲倦乏力症状;②对患者实施B超检查,发现其腹腔内部呈现出程度不同腹水症状;③对患者实施肝功能检查,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降低;④知情同意书签署;⑤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表现出意识障碍;②合并表现出肿瘤;③腹水因为其他原因导致;观察对比两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黄芪五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黄芪五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钟燕斌;邓石雄;温承远【摘要】目的:分析黄芪五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8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五苓散加减方进行治疗.评判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下肢水肿、尿少、腹胀、乏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五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化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肝损伤起着保护性作用,临床疗效良好.%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uangqi Wuling powder on liver cirrhosis and its protective effect on liver injury .Methods:86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Huangqi Wuling powder plus and minus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e-valuated .The clinical symptom improvement ,liver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index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edema ,oliguria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fatigu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Huangqi Wuling powder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protect liver injury and has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7(038)011【总页数】3页(P1501-1503)【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药疗法;@黄芪五苓散【作者】钟燕斌;邓石雄;温承远【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广州511300;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广州511300;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广州5102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1腹水作为肝硬化患者较为突出的表现形式,可依据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将肝腹水纳入臌胀范畴[1]。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腹水44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腹水44例临床观察
高珩;杨伟明
【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5(11)7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22例。
2组均给予西药护肝、利尿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黄芪五苓散口服及艾灸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36%,对照组为63.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组肝功能(ALT、ALB、TBIL)及B超(腹水深度)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腹水具有护肝、利尿作用,疗效比单用西药显著,且对控制病情的反复发作有明显优势。
【总页数】2页(P28-29)
【关键词】顽固性腹水;中西医结合疗法;黄芪五苓散;艾灸
【作者】高珩;杨伟明
【作者单位】江门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2.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三联法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郑继昌;
2.中西医结合三联法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50例的临床观察 [J], 付军
3.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郭志勇;赵龙凤
4.中西医结合辅以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30例临床观察[J], 申燕;王玉珍;高军;艾萍
5.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J], 唐红;李海鸥;陈翠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苓散合五皮饮治疗肝硬化腹水58例疗效观察
五苓散合五皮饮治疗肝硬化腹水58例疗效观察作者:张帆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观察五苓散合五皮饮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
方法:将89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氢克尿噻 25mg 口服,每天3次,安体舒通口服20mg 每天3次治疗;治疗组单纯口服五苓散和五皮饮基础方加减,观察患者症状分级与评分情况。
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83.7%。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五苓散;五皮饮;肝硬化腹水;疗效【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26—01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鼓胀”、“水蛊”等范畴,为中医四大难证之一。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
中医认为,多由情志所伤、酒食不节、劳欲过度、邪毒感染或黄疸、胁痛、积聚等失治所致,临床表现以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且易复发。
我科从2010年3月-2013年3月采用五苓散合五皮饮治疗肝硬化腹水58例门诊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共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29~71岁,平均4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
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0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5年。
两组临床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符合2011年《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①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腹胀明显、大便溏薄或便秘。
②体征:可见全腹隆起或呈蛙状腹,出现液波震颤,可并发脐疝。
并可伴见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
③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有贫血,血小板、白细胞降低明显;肝功能试验转氨酶可升高,胆红素常升高,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球比例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增高。
黄芪五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
黄芪五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摘要】目的:探析肝硬化患者应用黄芪五苓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对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肝硬化患者予以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8)。
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黄芪五苓散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肝损伤保护作用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7.1%),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下肢水肿、腹胀、尿少、乏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肝硬化患者应用黄芪五苓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且有助于保护肝损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黄芪五苓散;临床疗效;肝损伤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突出表现形式为腹水,属于膨胀范畴;常见表现形式为肝、肾、脾损伤,特征为气滞、血瘀、水畜,属于本虚标实之症,患者预后不佳,且生活质量下降。
在临床中,肝硬化西医常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理想。
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的日益广泛,黄芪五苓散在肝硬化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此,本文现对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肝硬化患者予以研究,分析黄芪五苓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肝硬化患者予以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8)。
对照组中,女20例,男28例;年龄26~65岁,平均为(51.2±6.4)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为(7.1±1.6)年。
观察组中,女19例,男29例;年龄27~65岁,平均为(51.5±6.1)岁;病程7个月~12年,平均为(7.2±1.4)年。
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20T11:40:39.59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作者:邓永燕
[导读] 黄芪五苓散对肝硬化腹水病患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达到远期治疗效果,对病患后期病情的改善有较好的作用,且有利于病患生活质量的提高。
(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中心卫生院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探究黄芪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作用分析。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110例病患,根据病患入院时间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
实验组采用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增加黄芪五苓散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
结果两组数据两组病患前后治疗症状情况及临床疗效及腹水复发率两大数据相比,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芪五苓散对肝硬化腹水病患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达到远期治疗效果,对病患后期
病情的改善有较好的作用,且有利于病患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医疗法;黄芪五苓散;肝硬化腹水;生活质量
近几年来,有研究显示肝硬化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小幅度增加,腹水作为其临床表现中最为常见的表现深受医护研究者的关注[1]。
目前,医护研究者在研究方面不仅关注纯西医治疗手段,还逐渐增加了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对该疾病进行治疗[2]。
本次研究对病患在原本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两组进行比对治疗研究。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110例病患,根据病患入院时间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110例病患,根据病患入院时间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
其中男性病患60例,女性50例。
病患年龄在51-78岁之间,平均年龄(61.23±2.92)岁。
病患病程在12-30月之间,平均病程(17.23±2.72)月。
所有患者均属自愿参加,并与我院签署相关协议。
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黄芪五苓散,药剂中有黄芪、白术、泽泻、桂枝等药材,各位病患依据其具体情况遵医嘱进行药材的增减。
经制药室统一煎制,分发。
遵医嘱进行定时定量服用。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的治疗。
在所有病患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病患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肝脏、血液等进行监测、记录、分析。
本次研究以12周为完全的治疗周期,六个月后为一次全面身体复查期。
期间随时做好随访工作,包括电话询问及定时复查。
同时,针对病患的病症讲解日常生活的作息规律及饮食情况,并叮嘱家属对其进行监督,保证每日遵医嘱进行服药,保证生活的良好规律。
另外,病患在日后发生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不可拖延时间。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的评价标准可以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方面。
其中,显效指腹水及肢体水肿大部分消退,腹胀明显减轻;有效指腹水及肢体水肿有所消退;无效指腹水及肢体水肿无任何改善。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对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选取P<0.05为置信区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两组病患在治疗后病症均有缓解,但实验组在改善病患乏力、腹胀、尿少方面效果更加显著,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另外,实验组总有效率92.72%,对比组78.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六个月病情复发率实验组为5.45%,对照组为21.81%。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病患前后治疗症状情况[例(%)]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腹水复发率(例)
3 讨论
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为肝脏、脾脏、肾脏都受到损害,气滞血瘀及水蓄为其临床表现。
黄芪作为中药材中的常见药材,从古至今广为使用,在我国种植面积广大,价格适中便于获取。
黄芪是豆科植物,属中药材中常见药物,因其疗效显著被古今中外医者广为使用。
黄芪对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对人体免疫能力的提高有较好作用。
中医学认为,肝硬化是由湿、热、毒、淤相互盘结所致,肝郁气滞,肝脏长期处于疾病状态导致其他肾脏也逐渐出现问题。
东汉末年
张仲景的《伤寒论》里,对黄芪五苓散的药材、疗效等有详细记载[3]。
肝硬化腹水患者体质虚弱,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弱,此时服用黄芪五苓散能有效提高病患的免疫能力,疏通人体代谢,调养脾胃,健胃健脾,使人身体状态有较好改观。
本次研究就对黄芪五苓散对肝硬化腹水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研究,采用两组对比分析,实验组在各项记录数据显示中均好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
综合上观点来看,黄芪五苓散对肝硬化腹水病患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达到远期治疗效果,对病患后期病情的改善有较好的作用,且有利于病患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菲霞,赵琦,刘燕,杨艳银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临床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7,1(02):111-113.
[2]周艳雪,方玉仙,楼航航.宽中活血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3(02):23-25.
[3]张先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6例[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2008,12(0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