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选修四化学第一章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选修四化学第一章测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94670b524de518974b7d32.png)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能是二次能源B . 水力是二次能源C .天然气是二次能源D .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 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 )①C(s)+O 2(g)=CO 2(g) △H 1 C(s)+12O 2(g)=CO(g) △H 2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 ③H 2(g)+12O 2(g)=H 2O(l) △H 1 2H 2(g)+O 2(g)=2H 2O(l) △H 2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 A .①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5.已知H 2(g)+Cl 2(g)=2HCl(g) △H =―184.6kJ·m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2Cl 2(g)的△H为 ( )A .+184.6kJ·mol -1B .―92.3kJ·mol -1C .―369.2kJ·mol -1D . +92.3kJ·mol -1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7.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H 2(g)+O 2(g)=2H 2O(1) △H =―285.8kJ /molB .2H 2(g)+O 2(g) =2H 2O(1) △H =+571.6 kJ /molC .2H 2(g)+O 2(g)=2H 2O(g) △H =―571.6 kJ /molD .H 2(g)+1/2O 2(g)=H 2O(1) △H =―285.8kJ /mol 8.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O 2(g)SO 3(g) △H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A . 196.64kJB . 196.64kJ /molC . <196.64kJD . >196.64kJ 9.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1) △H =―Q 1 kJ/mol2H 2(g)+O 2(g)=2H 2O(g) △H =―Q 2 kJ/mol 2H 2(g)+O 2(g)=2H 2O(1) △H =―Q 3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 (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多少kJ ( )A . 0.4Q 1+0.05Q 3B . 0.4Q 1+0.05Q 2C . 0.4Q 1+0.1Q 3D . 0.4Q 1+0.1Q 2 10.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285.8 kJ/mol 890.3 kJ/mol 、2800 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C(s)+1/2O 2(g)=CO(g) △H =―393.5 kJ/mol B .2H 2(g)+O 2(g)=2H 2O(l) △H = +571.6 kJ/mol C .CH 4(g)+2O 2(g)=CO 2(g)+2H 2O(g) △H =―890.3 kJ/mol D .C 6H 12O 6(s) +6O 2(g)=6CO 2(g)+6H 2O(l) △H =―2800 kJ/mol 1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 . Q 1>Q 2>Q 3B . Q 1>Q 3>Q 2C . Q 3>Q 2>Q 1D . Q 2>Q 1>Q 3 12.在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31体积,CO 2占32体积,且 C(s) + 12O 2(g) = CO(g) △H =-110.5 kJ/mol CO(g) + 12O 2(g) = CO 2(g) △H =-283 kJ/mol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A .172.5 kJB . 1149 kJC .283kJD . 517.5 kJ1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 2O(g)=H 2(g) + 12O 2(g) △H =+241.8kJ /mol ; H 2(g)+ 12O 2(g) = H 2O(1) △H =-285.8kJ /mol当1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 )A .吸热88kJB . 吸热2.44kJC .放热44kJD . 吸热44kJ 14.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C(s)+O 2(g)=CO 2(g) △H =―393.5kJ/mol ;2H 2(g)+O 2(g)=2H 2O(g) △H =―483.6kJ/mol 现有炭粉和H 2组成的悬浮气共0.2mol ,使其在O 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 的热量,则炭粉与H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B .1:2C .2:3D .3:215. 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 ,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 2,并使之生成正盐Na 2CO 3,消耗掉0.8mol /L NaOH 溶液500mL ,则燃烧1mol 酒精放出的热量是 ( ) A . 0.2Q B . 0.1Q C . 5Q D . 10Q 16.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12O 2(g)=H 2O(l) △H =-285.8kJ/mol CO(g)+12O 2(g)=CO 2(g) △H =-283.0kJ/molC 8H 18(l)+225O 2(g)=8CO 2(g)+9H 2O(l) △H =-5518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0.3kJ/mol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 A . H 2(g) B . CO(g) C . C 8H 18(l) D . CH 4(g)二.非选择题 (共52分)17.(14分)用50mL0.50mol/L 盐酸与50mL0.55mol/L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08b5a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46.png)
人教版化学选修 4 第一二章测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反响必定陪伴有热量的变化B.活化能越大的化学反响其反响热数值也越大C.反响热的产生是因为生成物与反响物的总能量不一样D.放热反响是因为反响物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键能总和2.有关化学反响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自觉反响都是放热反响B.自觉反响都是熵增大的反响C.能自觉进行的吸热反响必定是熵增大的反响D.非自觉反响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以实现3.以下不属于自觉进行的变化是A .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B.冰在室温下消融成水C .石墨变为金刚石D.铁器在湿润的空气中生锈4.依据相应的图像,判断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B)(C)(D)A.密闭容器中反响达到均衡,t 0时改变某一条件犹如图变化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只好是加入催化剂B.反响达到均衡时外界条件对均衡影响关系以下图,则正反响为放热反响,且a> bC.物质的量和温度关系以下图,则该反响的正反响为放热反响D 反响速率和反响条件变化关系以下图,则该反响的正反响为放热反响,且A、 B、C、 D 均为气体5.在必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内(早先加入催化剂)通入2mol NH3,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开端时的倍。
则NH3的转变率为A. 25% B .20%C. 10% D . 80%6.以下反响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响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焚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响D.煤的气化7.已知 C( 石墨, s) = C(金刚石,s)△H>0,P( 白磷, s) = P(红磷,s)△ H<0。
依据上述信息推论正确的选项是A.前者为放热反响B.红磷的能量比白磷低C.红磷比金刚石稳固D.上述变化都为物理变化8.关于某均衡系统,以下举措必定会使均衡挪动的是A.高升温度B.使用催化剂C.改变系统压强D.改变各组分浓度9.必定条件下反响2AB(g)A2(g) + B2(g)达到均衡状态的标记是A. 2υ正 (AB)=υ逆(A2)B.容器内三种气体AB、A2、 B2共存C.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D.单位时间内耗费n mol A 2,同时耗费2n mol AB1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需要连续加热才能保持的化学反响必定是吸热反响B.中和反响放热说明水和盐的总能量高于酸和碱的总能量C. C(s) + 1/2O 2 (g)= CO(g)△H =-kJ/mol,则石墨的焚烧热为kJ/molD. 1 mol/L醋酸和 1 mol/L NaOH溶液中和所放出的热量小于1mol/L 盐酸和 1 mol/L NaOH 溶液中和所放出的热量11.在四个同样的容器中,在不一样的温度下 ( 其余条件同样 ) 进行合成氨的反响,依据以下在同样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响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A 、 v(NH 3 )= mol /(L ?min)B 、 v (H 2)= mol /(L ?min)C 、 v (N 2 )= mol /(L ?min)D、v (H 2)= mol /(L?min)12、以下方法中能够说明2HI(g)H 2(g)+I 2(g) 已达到均衡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 2 的同时生成 n mol HI ;②一个 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 H – I 键断裂;③百分构成ω (HI)= ω (I ) ;2④反响速率υ (H )= υ (I 2)=1/2 υ (HI) 时;⑤ c(HI):c(H):c(I2)=2:1:1 时;⑥温度和体积一准时,22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准时,某一世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⑧条件必定,混淆气体的均匀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准时,混淆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准时,混淆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新课标人教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测试题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新课标人教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测试题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https://img.taocdn.com/s3/m/0714ee17ff00bed5b9f31dd9.png)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燃烧液化石油气B.燃烧管道煤气C.燃烧氢气D.燃烧木材2.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汽油B.焦碳C.天然气D.氢气3.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106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
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A.温室效应和酸雨B.赤潮C.白色污染D.破坏大气臭氧层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个别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无关C.化学反应都要放出能量D.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需任何条件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6.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铝和盐酸反应B.焦碳和二氧化碳共热C.石灰石的分解D.氢气还原氧化铜7.将煤处理后变为气体燃料的目的是A.提高煤的价格B.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大气污染C.方便存放D.方便运输8.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对大气污染程度最小是A.煤油B.柴油C. 木材D.液化气9.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使水温显著降低的是A.固体氢氧化钠B.生石灰C.无水乙醇D.固体硝酸铵10.目前我国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是A.CO2、Cl2、N2、酸雨B.NH3、CO2、NO、雾C. HCl 、SO2、N2、粉尘D.SO2、NO2、CO、烟尘11.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已知12克石墨完全转化成金刚石时,要吸收1KJ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固体煤变成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更低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更多12.X、Y两元素的原子,它们分别获得一个电子后,都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此过程中X放出的能量大于Y,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X-的还原性大于Y-B. X-的还原性小于Y-C.X、Y是金属元素D.Y的氧化性大于X13.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14.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量越多越好B.应通入适量的空气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雾状喷出15.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着火,在灭火工作中,下列措施中不能考虑用于灭火的是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降低火焰温度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D.设法让火焰隔绝空气16.电解质电离要吸收热量。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80d1fda80eb6294dd886c2d.png)
第一章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选题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下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一定能发生反应C.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D.当△H<0时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5.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1 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 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 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6.1g 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 和H 2,需吸收10.94kJ 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C + H 2O == CO + H 2 ΔH = +131.3 kJ·mol -1B. C(s)+ H 2O(g) == CO(g) + H 2(g) ΔH = +10.94 kJ·mol -1C. C(s)+ H 2O(l) == CO(g) + H 2(g) ΔH = +131.3 kJ·mol -1D. C(s)+ H 2O(g) == CO(g) + H 2(g) ΔH = +131.3 kJ·mol -17.已知:H 2(g)+F 2(g)===2HF(g) ΔH = -270 kJ· 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 氢气和1 L 氟气吸收270 kJ 热量B .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反应生成2 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 kJ 热量8.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反应,前一个反应放出的热量比后一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的是(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均按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计算)①2H 2(g)+O 2(g)===2H 2O(g) 2H 2(g)+O 2(g)===2H 2O(l)②C(s)+O 2(g)===CO 2(g) C(s)+12O 2(g)===CO(g)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①②D .①②都不符合题意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12O 2(g) SO 3(g) △H = -98.32 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1molSO 2和0.5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A .98.32 kJB .196.64kJ /molC .<98.32 kJD .>98.32 kJ10.已知H 2(g)+Cl 2(g)=2HCl(g) △H = -184.6 kJ·m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2Cl 2(g)的△H 为:A .+184.6 kJ·mol -1B .-92.3 kJ·mol -1C .-369.2 kJ·mol -1D . +92.3 kJ·mol -111. 已知:2Zn (s )+O 2(g )=2ZnO (s ) △H =-701.0kJ·mol -12Hg (l )+O 2(g )=2HgO (s ) △H =-181.6kJ·mol -1则反应Zn (s )+ HgO (s )=ZnO (s )+ Hg (l )的△H 为A . +519.4kJ·mol -1B .+259.7 kJ·mol -1C . -259.7 kJ·mol -1D . -519.4kJ·mol -112.已知:2CO(g)+O 2(g) 2CO 2(g) △H =-566kJ·mol -1N 2(g)+O 2(g) 2NO(g) △H =+180kJ·mol -1则2CO(g)+2NO(g) N 2(g)+2CO 2(g) 的△H 是A .-386 kJ·mol -1B .+386 kJ·mol -1C .-746 kJ·mol -1D .+746 kJ·mol -113.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S(g) + 3O 2(g) = 2SO 2(g) + 2H 2O(l) △H =-Q 1 kJ/mol2H 2S(g) + O 2(g) = 2S (s) + 2H 2O(l) △H =-Q 2 kJ/mol2H 2S(g) + O 2(g) =2S (s) + 2H 2O(g) △H =-Q 3 kJ/mol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 . Q 1>Q 2>Q 3B . Q 1>Q 3>Q 2C . Q 3>Q 2>Q 1D . Q 2>Q 1>Q 3 14.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l Q 、2Q 均为正值):22H (g)+Cl (g)2HCl(g)+Q H (g)+Br (g)2HBr(g)+Q →→ △H =-Q 1 kJ/mol 22g )2H C l (g )+QH (g )+B r (g )2H B r (g )+Q →→ △H =-Q 2 kJ/mol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12Q >QB .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 .生成1molHCl 气体时放出l Q 热量D .1mol HBr(g)具有的能量小于1mol HBr(1)具有的能量15.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i) I 2(g) + H 2(g)2HI(g) △H = -9.48 kJ/mol (ii) I 2(S) + H 2(g)2HI(g) △H = +26.48 kJ/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254g I 2(g)中通入2gH 2(g),反应放热9.48 kJB .1 mol 固态碘与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C .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D .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16.在298K 、100kPa 时,已知:2222()(g)2()H O g O H g =+ ⊿1H 22(g)(g)2l(g)Cl H HC += ⊿2H 2222(g)2(g)4l(g)(g)Cl H O HC O +=+ ⊿3H 则⊿3H 与⊿1H 和⊿2H 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3H =⊿1H +2⊿2HB ⊿3H =⊿1H +⊿2HC. ⊿3H =⊿1H -2⊿2HD. ⊿3H =⊿1H - ⊿2H17.已知: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Na 2O 2(s)+CO 2(g)=Na 2CO 3(s)+ 21O (g)2ΔH =-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 的燃烧热为283 kJB .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 .2Na 2O 2(s)+2CO 2(s)=2Na 2CO 3(s)+O 2(g) ΔH >-452 kJ/molD .CO(g)与Na 2O 2(s)反应放出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二、填空题18.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 水蒸气放热241.8kJ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 。
2019-2020年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3(有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3(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53ac4b5f0e7cd18425369b.png)
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测试题3第一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A.利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B.在指定状态下各物质的焓值都是确定且是唯一的C.当同一个化学反应以不同的过程完成时,反应的焓变是不同的D.如果一个化学方程式通过其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可由相关化学方程式的焓变相加减而得到2、已知298 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ΔH=-92.0 kJ·mol-1,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
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A)A.一定小于92.0 kJB.一定大于92.0 kJC.一定等于92.0 kJD.无法确定3、下列反应可能属于吸热反应的是(B)A. 甲烷与氧气反应B. 碳酸钙分解反应C. KOH与稀硫酸反应D. 铁丝与氯气反应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反量变化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5、“嫦娥奔月”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中国神话故事.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由长三甲火箭送入预定的轨道.长三甲火箭第三级推进剂采用低温液氧/液氢.已知在298K时,2g氢气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放热285.8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 )A. 2H2(g)+O2(g)==═2H2O(l)△H =﹣571.6KJ•mol﹣1B. 2H2(g)+O2(g)==═2H2O(l)△H=﹣285.8KJ•mol﹣1C. 2H2(g)+O2(g)═==2H2O(l)△H=+285.8KJ•mol﹣1D. 2H2(g)+O2(g)═==2H2O(l)△H =+571.6KJ•mol﹣16、根据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B.该反应的焓变大于零C.该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D.由该反应可推出凡是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7、天然气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C)A.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B.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8、已知:(l)H2(g)+1/2O2(g)=H2O(g)△H1=a kJ•mol﹣1(2)2H2(g)+O2(g)=2H2O(g)△H2=b kJ•mol﹣1(3)H2(g)+1/2O2(g)=H2O(l)△H3=c kJ•mol﹣1(4)2H2(g)+ O2(g)=2H2O(l)△H4=d 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C)A.a<c<0 B.b>d>0 C.2a=b<0 D.2c=d>09、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10、25℃、101kPa下:①2Na(s)+12O2(g)=Na2O(s) △H= -414kJ mol-1②2Na(s)+O2(g)=Na2O2(s) △H= -511kJ 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D. 25℃、101kPa 下:Na 2O 2(s)+2Na(s)=2Na 2O(s) △H= -317kJ mol -111、已知1 mol 白磷(s)转化为红磷(s)时放出18.39 kJ 的热量,又知:P 4(白,s)+5O 2(g)===2P 2O 5(s) ΔH 14P(红,s)+5O 2(g)===2P 2O 5(s) ΔH 2则ΔH 1和ΔH 2的关系正确的是( C )A .ΔH 1=ΔH 2B .ΔH 1>ΔH 2C .ΔH 2>ΔH 1D .无法确定12、已知:①CO(g)+12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1②H 2(g)+12O 2(g)===H 2O(g) ΔH =-241.8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通常状况下,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1 B.由①可知,1 mol CO(g)和 12mol O 2(g)反应生成 1 mol CO 2(g),放出283.0 kJ 的热量 C.可用下图表示2CO 2(g)===2CO(g)+O 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D.分解1 mol H 2O(g),其反应热为-241.8 kJ13、用CH 4催化还原NO x ,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选修4第1章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化学反应和反应热测试题
![选修4第1章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化学反应和反应热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dc526d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5.png)
选修4第1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化学反应和反应热测试题1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干冰升华时要吸收热量,所以这是吸热反应B. 浓硫酸可用来干燥SO2、CO、Cl2等气体C.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不可用铝罐盛装D. 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会显著放热的是()A. 蔗糖B. 食盐C. 生石灰D. 硝酸铵3.下列能源组合中,均属于新能源的一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 ①②③④B. ①⑤⑥⑦⑧C. ③④⑤⑥⑦⑧D. ③⑤⑥⑦⑧4.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形成产物C和D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高于断开反应物A和B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B.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D.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5.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
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己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A. 硫酸与水B. 氯化钠与水C. 熟石灰与水D. 生石灰与水6.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污染物的能源,如一级能源中的水能、地热、天然气等;二级能源中电能、氢能等。
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①太阳能②风能③石油④煤⑤潮汐能⑥木材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④⑤⑥D. ①②⑤7.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使用环形玻璃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B.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 用0. 5 mol • L-1NaOH溶液分别与0. 5 mol • 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D.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简、烧杯、滴定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 Na投入到水中,有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C. 液态水转变为气态水需要吸热,说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D. N2和NCl3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9.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图甲表示某可逆反应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且在t时刻达到平衡状态B. 图乙表示CH3COOH溶液中通入NH3至过量的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C. 图丙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D. 图丁表示一定浓度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生成CO2与逐滴滴加盐酸物质的量的关系10.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 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 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 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11.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应大力提倡的发电方式是( )A. 潮汐发电B. 风力发电C. 火力发电D. 水力发电12.早期火箭发动机使用的推进剂为液氧和汽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2021年整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7d906ec6c85ec3a86c2c5cf.png)
(完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45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 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C.利用潮汐能发电 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 浓H2SO4稀释④ 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 弱酸电离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 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 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B.2H2(g)+ O2(g) == 2H2O(1) △H= +571。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211446cf84b9d528ea7a43.png)
一.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C.放热反应,使体系的温度升高;吸热反应,使体系的温度降低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2.在一化学反应中,其产物的总能量为60kJ,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那么反应物的总能量应当是()A.50kJ B.20kJC.30kJ D.80kJ3.反应热是()A.专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的热量B.特指1mol反应物燃烧时放出的热量C.不论多少物质反应放出的热量都是反应热D.热化学方程式中标注的“±××kJ/mol”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由C(s,石墨)===C(s,金刚石)Δ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5.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
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D.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6.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需要吸收能量7.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kJ B.557kJC.436kJ D.188kJ8.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能量一定高于CB.B的能量一定高于DC.A和B的能量总和一定高于C和D的能量总和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自动进行9.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ΔH为“-”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已知C(s)+12O2(g)===CO(g)的反应热为110.5kJ·mol-1,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1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③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④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⑤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C.②③⑦D.①④⑤⑥1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H 2SO 4稀释 ④KClO 3分解制O 2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⑥CaCO 3高温分解 ⑦CO 2+C=====高温2CO ⑧Ba(OH)2·8H 2O与固体NH 4Cl 混合 ⑨C +H 2O(g)=====高温CO +H 2⑩Al 与HCl 反应A .①②④⑥⑦⑧⑨B .②④⑥⑦⑧⑨C .①④⑥⑧D .①②④⑧⑨1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C 和B +C ―→A 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 .A ―→B +C ΔH <0C .A 具有的能量高于B 和C 具有的能量的总和D .A ―→B +C ΔH >0,则B +C ―→A ΔH <013.(10分)已知:H 2(g)+12O 2(g)===H 2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问:(1)a 、b 、c 分别代表什么意义?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dcab610722192e4436f617.png)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4分,共24分) 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 . Q 1>Q 2>Q 3B . Q 1>Q 3>Q 2C . Q 3>Q 2>Q 1D . Q 2>Q 1>Q 3 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 2(g)=CO 2(g);△H 1 C(s)+1/2O 2(g)=CO(g);△H 2 ②S(s)+O 2(g)=SO 2(g);△H 3 S(g)+O 2(g)=SO 2(g);△H 4 ③H 2(g)+1/2O 2(g)=H 2O(l);△H 5 2H 2(g)+O 2(g)=2H 2O(l);△H 6④CaCO 3(s)=CaO(s)+CO 2(g);△H 7CaO(s)+H 2O(l)=Ca(OH)2(s);△H 8A .①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3.已知H 2(g)+Cl 2(g)=2HCl(g) △H = ―184.6kJ ·m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2Cl 2(g)的△H 为 ( )A .+184.6kJ ·mol -1B .―92.3kJ ·mol -1C .+92.3kJD . +92.3kJ ·mol -1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O (g ) +21O 2 (g )=CO 2 (g ) ΔH=-283.0kJ ·mol -1②H 2(g ) +21O 2 (g ) =H 2O (g );ΔH=-241.8 kJ ·mol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 2的燃烧热为241.8kJ ·mol -1B .由反应①、②可知右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 (g )+H 2O (g )=CO 2(g )+H 2(g ) ΔH=-41.2 kJ ·mol -1C .H 2(g )转变成H 2O (g )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H 2(g ) +21O 2 (g ) =H 2O (l ); ΔH >-241.8 kJ ·mol -15.已知:H 2(g)+F 2(g)===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 的氢气和1L 的氟气吸收270kJ 热量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6.已知:(1)Zn(s)+1/2O 2(g) = ZnO(s)△H =-348.3 kJ/mol (2)2Ag(s)+1/2O 2(g) = Ag 2O(s) △H =-31.0 kJ/mol 则Zn(s)+Ag 2O(s) = ZnO(s)+2Ag(s)的△H 等于( ) A .-317.3 kJ/mol B .-379.3 kJ/mol C .-332.8 kJ/mol D .+317.3 kJ/mol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590d370066f5335a81219c.png)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周考卷《热化学方程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 水蒸气放热241.8kJ ,则反应2H 2(g)+O 2(g)=====点燃2H 2O(g)的ΔH 为( ) A .-483.6kJ·mol -1B .-241.8kJ·mol-1C .-120.6kJ·mol -1D .+241.8kJ·mol -1答案:A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 .由C(石墨)===C(金刚石);ΔH =+1.90kJ·mol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在101kPa 时,2g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 2O(l);ΔH =-285.8kJ·mol -1D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ΔH =-57.3kJ·mol -1,若将含0.5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解析:A 中S(s)―→S(g)需要吸热。
B 中ΔH >0石墨稳定,因为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C 中2g H 2为1mol H 2,热化学方程式应为H 2(g)+12O 2(g)===H 2O(l);ΔH =-285.8kJ·mol -1。
答案:D3.分析下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A(g)+B(g)===2C(g);ΔH =a (a >0)B .2A(g)+B(g)===2C(g);ΔH =a (a <0)C .2A +B===2C ;ΔH =a (a <0)D .2C===2A +B ;ΔH =a (a >0)解析:由图可知A 和B 的总能量高于C 的总能量,则2A +B 转化为2C 时,要放出热量,则ΔH <0,即B 正确,C 、D 中无状态,不正确。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4ada5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2.png)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高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这也是高中化学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高中化学学习指南课堂认真听化学课新知识的学习、化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高一化学课的听课效率,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的有哪些不同。
在新学期要上好每一节课,上有关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概念课时,要重视教学过程,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理解高一化学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并且账务基础知识,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高一化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
在听课时要注意老师展示的解题思维过程,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尝试,发现创造性的证法及解法,学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把这些小题、简单问题想通、想透,找出规律,然后再来一个飞跃,进一步升华,就能凑成一个大题,把学习到的高一化学基础知识应用到解题中。
如果有了这种分解、综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实的基础还有什么题目难得倒我们。
手脑并用勤做笔记学好高一化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
而做好化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化学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
那么,化学笔记究竟该记些什么呢?一、内容提纲。
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一堂课的线索脉络、重点难点等,简明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
同时,教师会使之富有条理性和直观性。
记下这些内容提纲,便于课后复习回顾,整体把握高一化学知识基础框架,对所学知识做到胸有成竹、清晰完整。
二、思路方法。
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高一化学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也应及时记下,课后加以消化,若有疑惑,先作独立分析,因为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及时与老师商榷和探讨。
高二化学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选修4
![高二化学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afc0deb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d.png)
嘴哆市安排阳光实验学校2008级高二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人教版选修4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漏选2分,共50分。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3.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B.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D. 实验室制备氢气4.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
且氧气中1 mol O =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5.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小的是A.2A ( l ) + B ( l ) = 2C (g ) △H1 B.2A ( g ) + B ( g ) = 2C(g ) △H2C.2A ( g ) + B ( g ) = 2C ( l ) △H3 D.2A ( l ) + B ( l ) = 2C ( l ) △H4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l)△H=-57.3KJ·mol-1。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93d56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d.png)
第一章单元测试(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能源是当今社会进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有专家指出:假如对燃料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让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下图所示循环,那么不仅可以消退燃烧产物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省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质能D.电能【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肯定发生能反量变化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答案】C【解析】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肯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项错误;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当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Δ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该反应需要吸取热量,则ΔH>0,C项正确;反应热不仅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有关,还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D项错误。
3.依据如下图所示的反应推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B.该反应的焓变大于零C.该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取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D.由该反应可推出凡是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答案】D【解析】由于碳酸钙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必有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焓变大于零,故A、B两项正确。
CaCO3中Ca2+和CO2-3之间存在离子键,CO2-3中C与O之间存在共价键,故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取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C正确。
0402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版
![0402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2fc56827d3240c8447ef6d.png)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30分。
)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能是二次能源B . 电能是二次能源C .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D . 水煤气是可再生能源 2.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 .硝酸铵 B .氯化镁 C .生石灰 D .食盐3.已知H 2(g)+Cl 2(g)=2HCl(g) △H = ―184.6kJ·m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2Cl 2(g)的△H 为 ( )A .+184.6kJ·mol -1B .―92.3kJ·mol -1C .+92.3kJD . +92.3kJ·mol -14. 已知在1×105Pa ,298K 条件下,2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H 2O(g) === H 2(g)+21O 2(g) △H =+242kJ•mol -1 B. 2H 2(g)+O 2(g) === 2H 2O(l) △H =-484kJ•mol -1C. H 2(g)+ 21O 2(g) === 2H 2O(g) △H =+242kJ•mol -1D. 2H 2(g)+O 2(g) === 2H 2O(g) △H =+484kJ•mol -1 5.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 . Q 1>Q 2>Q 3B . Q 1>Q 3>Q 2C . Q 3>Q 2>Q 1D . Q 2>Q 1>Q 36. 已知:(1)Zn (s )+12O 2(g )=== ZnO(s),ΔH= -348.3 kJ·mol -1, (2)2Ag(s)+ 12O 2(g )=== Ag 2O(s),ΔH= -31.0 kJ·mol -1,则Zn (s )+ Ag 2O(s) === ZnO(s)+ 2Ag(s)的ΔH 等于( ) A .-379.3 kJ·mol -1 B .-317.3 kJ·mol -1 C .-332.8 kJ·mol -1 D .317.3 kJ·mol -1二、选择题(每小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漏选2分,每小题5分,共20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检测题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检测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7c67f5cc17552706220876.png)
第一章检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一些诗句、成语、谚语等包含吸热反应过程的是()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⑥火树银花;⑦死灰复燃;⑧凿壁偷光。
A.②③⑤B.③④⑤C.⑤⑦⑧D.只有③答案:D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答案:B3.下列图示关系不正确的是()答案:B4.航天燃料从液态变为固态是一项技术突破。
铍是高效率的火箭材料,燃烧时放出巨大的能量,每千克的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 700 kJ。
则铍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Be+12O2===BeOΔH=-564.3 kJ·mol-1B.Be(s)+12O2(g)===BeO(s)ΔH=+564.3 kJ·mol-1C.Be(s)+12O2(g)===BeO(s)ΔH=-564.3 kJ·mol-1D.Be(s)+12O2(g)===BeO(g)ΔH=-564.3 kJ答案:C5.已知反应:①2C(s)+O2(g)===2CO(g)ΔH=-221 kJ·mol-1,②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答案:A6.如图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充分燃烧,红磷放出的热量多B .红磷比白磷稳定C .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吸热反应D .红磷比白磷更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P 4O 10答案:B7.已知:①CO(g)+12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1 ②H 2(g)+12O 2(g)= ==H 2O(g) ΔH =-241.8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状况下,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1B .由①可知,1 mol CO(g)和12mol O 2(g)反应生成1 mol CO 2(g),放出283.0 kJ 的热量C 可用下图表示2CO 2(g)===2CO(g)+O 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D .分解1 mol H 2O(g),其反应热为-241.8 kJ答案:B8.H 2和I 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 2(g)+I 2(g)2HI(g)ΔH =-a kJ ·mol -1。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测试(含答案)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41020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b.png)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其次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C6H12O6(葡萄糖aq)+6O2 6CO2+6H2OB. CH3COOH+KOH CH3COOK+H2OC.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假如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B.上升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更学反应的反应热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肯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物质发生化学变更肯定伴随着能量变更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O(g)=H2(g) + 1/2O2(g) △H= +241.8kJ/molH2(g)+ 1/2O2(g) =H2O(1) △H= -285.8kJ/mol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更是()A.吸热88kJ B.吸热2.44KJ C.放热44kJ D.吸热44KJ4.已知:H2(g)+F2(g) === 2HF(g) △H=-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放出270kJ热量5.在肯定条件下A与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更如图:下列有关反应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肯定不变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肯定变更C.反应物的总能量E1与生成物的总能量E2肯定相等D.此反应肯定有热量的变更6.相同温度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1)2H2(l)+O2(g)=== 2H2O(l)△H1= -Q1 kJ• mol-1(2)2H2(g)+O2(g)=== 2H2O(l)△H1= -Q2 kJ• mol-1(3)2H2(l)+O2(g)===2H2O(g)△H1= -Q3 kJ• mol-1则Q1、Q2、Q3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 Q1=Q2<Q3B. Q2> Q1>Q3C. Q3> Q2> Q1D. Q1=Q2=Q3二、选择题(每小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酶漏选2分,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b1407c24431b90d6c85c7e7.png)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
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是()A.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B.用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C.用Fe跟HCl反应制取氢气D.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2.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1,下列关于中和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热指的是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B. HCl和NaOH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 kJ·mol-1C.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2NaOH(aq)===2H2O(l)+Na2SO4(aq)ΔH=-57.3 kJ·mol-13.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向3份同体积0.2 mol ·L-1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A. ΔH1>ΔH2>ΔH3B. ΔH2>ΔH3>ΔH1C. ΔH2>ΔH1>ΔH3D. ΔH1>ΔH3>ΔH24.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A.增加煤的用量B.粉碎煤块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D.减少空气的通入量5.已知葡萄糖(C6H12O6)的燃烧热是2 804 kJ·mol-1,当它氧化生成1 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 26.0 kJB. 51.9 kJC. 155.8 kJD. 467.3 kJ6.某同学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的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
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34090c5da38376baf1fae2c.png)
第一章练习题: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A .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 .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C .利用潮汐能发电D .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2.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乙醇燃烧B .碳酸钙受热分解C .氧化钙溶于水D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B .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C .不自发的化学反应就不能进行D .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4.某同学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 mL 0.50 mol/L 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 的NaOH 溶液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B .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C .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D .若将盐酸体积改为60 mL ,理论上所求中和热不相等5.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 )①C(s)+O 2(g)=CO 2(g) △H 1 C(s)+12O 2(g)=CO(g) △H 2 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③2H 2(g)+O 2(g)=2H 2O(l) △H 1 2H 2(g)+O 2(g)=2H 2O(g) △H 2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A .①B .④C .②④D .②③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A .C 2H 5OH (l )+3O 2(g )= 2CO 2(g )+3H 2O (g ) △H = -1367.0 kJ/mol (燃烧热)B .S (s )+O 2(g )= SO 2(g ) △H = -269.8kJ/mol (反应热)C .NaOH (aq )+HCl (aq )= NaCl (aq )+H 2O (l ) △H = +57.3kJ/mol (中和热)D .2NO 2 = O 2+2NO △H = +116.2kJ/mol (反应热)7.已知H 2(g) +21O 2(g) H 2O(l) ΔH = -285.8 kJ/mo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电能是二次能源B . 水力是二次能源C .天然气是二次能源D .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①C(s)+O 2(g)===CO 2(g) △H 1 C(s)+12O 2(g)===CO(g) △H 2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 ③H 2(g)+12O 2(g)===H 2O(l) △H 1 2H 2(g)+O 2(g)===2H 2O(l) △H 2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 A .① 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5.已知H 2(g)+Cl 2(g)=2HCl(g) △H =―184.6kJ·m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2Cl 2(g)的△H 为A .+184.6kJ·mol -1B .―92.3kJ·mol -1C .―369.2kJ·mol -1D . +92.3kJ·mol -1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7.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H 2(g)+O 2(g) == 2H 2O(1) △H = ―285.8kJ /molB .2H 2(g)+ O 2(g) == 2H 2O(1) △H = +571.6 kJ /molC .2H 2(g)+O 2(g) == 2H 2O(g) △H = ―571.6 kJ /molD .H 2(g)+12O 2(g) == H 2O(1) △H = ―285.8kJ /mol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12O 2(g)=H 2O(l) △H =-285.8kJ/molCO(g)+12O 2(g)=CO 2(g) △H =-283.0kJ/mol C 8H 18(l)+225O 2(g)=8CO 2(g)+9H 2O(l) △H =-5518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 H 2(g) B . CO(g)C . C 8H 18(l)D . CH 4(g)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O 2(g) 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A . 196.64kJB . 196.64kJ /molC . <196.64kJD . >196.64kJ10.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1) △H = ―Q 1 KJ/mol 2H 2(g)+O 2(g)==2H 2O(g) △H = ―Q 2 KJ/mol 2H 2(g)+O 2(g)==2H 2O(1) △H = ―Q 3KJ/mol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 (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多少KJA . 0.4Q 1+0.05Q 3B . 0.4Q 1+0.05Q 2C . 0.4Q 1+0.1Q 3D . 0.4Q 1+0.1Q 211.我国燃煤锅炉采用沸腾炉(注:通过空气流吹沸使煤粉在炉膛内呈“沸腾状”燃烧)的逐渐增多,采用沸腾炉的好处是A .增大煤燃烧时的燃烧热并形成清洁能源B .减少煤中杂质气体(如SO 2)的形成C .提高煤炭的热效率,并减少CO 的排放D .使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12.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已知把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B .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C .等质量的金刚石与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一样多D .等质量的金刚石与石墨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少13.25℃、101 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 、285.8 kJ/mol890.3 kJ/mol 、2800 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s)+12O 2(g)=CO(g) △H = ―393.5 kJ/molB .2H 2(g)+O 2(g)=2H 2O(l) △H = +571.6 kJ/molC .CH 4(g)+2O 2(g)=CO 2(g)+2H 2O(g) △H = ―890.3 kJ/molD .C 6H 12O 6(s) +6O 2(g)=6CO 2(g)+6H 2O(l) △H =―2800 kJ/mol 14.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 . Q 1>Q 2>Q 3B . Q 1>Q 3>Q 2C . Q 3>Q 2>Q 1D . Q 2>Q 1>Q 3 15.在36 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31体积,CO 2占32体积,且 C(s) + 12O 2(g) = CO(g) △H = -110.5 kJ/molCO(g) + 12O2(g) = CO2(g) △H = -283 kJ/mol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A.172.5 kJ B.1149 kJC.283kJ D.517.5 kJ16.已知化学反应2C(s)+O2(g)点燃2CO(g);2CO(g) + O2(g) 点燃2CO2(g)都是放热反应。
据此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相同条件下)A.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B.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比生成CO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1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O(g)=H2(g) + 12O2(g) △H = +241.8kJ/molH2(g)+ 12O2(g) =H2O(1) △H = -285.8kJ/mol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A.吸热88kJ B.吸热2.44KJC.放热44kJ D.吸热44KJ18.已知反应:①2C(s)+O2(g)=2CO(g) 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19.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使之生成正盐Na2CO3,消耗掉0.8mol/L NaOH溶液500mL,则燃烧1mol酒精放出的热量是A.0.2Q B.0.1QC.5Q D.10Q20.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C(s)+O2(g)==CO2(g) △H=―393.5kJ/mol2H2(g)+O2(g)==2H2O(g) △H=―483.6kJ/mol现有炭粉和H2组成的悬浮气共0.2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2C.2︰3 D.3︰2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9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本小题包括2小题,共33分)21.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2.有些盐的结晶水合物,白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能熔化(实质是溶于自身的结晶水中),同时吸收热量;在晚上又可缓慢凝固而释放热量,用以调节室温,称为潜热材料。
现有几种盐的水合晶体有关数据如下:(1)上述四种水合晶体盐中最适宜用做潜热材料的两种盐是(用化学式表示);。
(2)实际应用时最常采用的(由来源和成本考虑)应该是。
三、(本小题包括3小题,共27分)2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
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又已知H2O(l)=H2O(g) ΔH=+44kJ/mol。
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