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解名解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解名解整理公开 2013-01-12 04:41 | (分类:默认分类)
(本文适合想上85+的童鞋,其实感觉有时间不如先背背好19页。
)
膜拜学霸邦基——献上最崇高的敬意,小弟只是借花献佛,做了一个合集。
神经系统
1.Cacuda equine(马尾):由于脊柱比椎管短,腰、骶、尾的脊神经前后根要在椎管硬膜囊内下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各自的椎间管,称这些在脊柱末端下行的神经根为马尾。
2.Pontocerebellar trigone(脑桥小脑三角):指位于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延髓、脑桥、小脑的交界区,此处恰有前庭蜗神经根。
3.Medial lemniscus(内侧丘系):起始-对侧延髓薄束核和契束核,终止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传导对侧上下肢和躯体的深感觉(意识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4.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脑束):起自对侧脊髓后角Ⅰ 和Ⅳ-Ⅶ板层,交叉至对侧1-2个节面上行,传到对侧的浅感觉(痛、温、压、触觉)。
5.Trigeminal lemniscus(三叉丘系):起自对侧脑桥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传到对侧头面部的浅感觉。
6.Lateral lemniscus(外侧丘系):起自起自神经核发出的听觉纤维,终止于后丘脑的内侧膝状体,一侧外侧丘系传到双侧耳的听觉冲动。
7.Trapezoid body(斜方体):由蜗神经核发出的听觉纤维大部分在中脑下部,经被盖腹侧部横行越边到对侧形成斜方体,听觉纤维经斜方体交叉后成为外侧丘系。
8.Tonsil of cerebellum(小脑扁桃体):位于小脑半球下部的前内侧突出部分。
当颅内压升高的时候,小脑扁桃体可能被挤压到枕骨大孔,压迫延髓,从而影响了呼吸和心跳,危及生命。
9.Cerebellar nucleic(小脑核):位于小脑髓质内,从内到外,由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构成。
10.basal nucleic(基底核):位于大脑白质内,主要有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体组成,对随意运动起稳定作用,调节肌张力,以及本体感觉传入信息的处理。
11.Corpus striatum(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构成椎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躯体的运动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12.Fornical commissure(穹窿联合):连接海马和丘脑乳头的弓状纤维称为穹窿,两侧穹窿在胼胝体下方前行,同时发出纤维连接到对侧海马。
称之为穹窿联合。
13.Internal capsule(内囊):属于投射纤维的一部分,位于豆状核,丘脑和尾状核之间的白质板。
分为前肢,膝和后肢(豆丘部、豆状核后部,豆状核下部)膝部发出皮质核束,豆丘部接受皮质脊髓束,豆状核后部接受视束,豆状核下部接受听辐射。
一侧内囊损伤产生三偏症状(对侧偏身觉丧失,对侧偏瘫,双眼对侧同性性偏盲)。
14.The anterior root(前根):与脊髓前外侧沟相连,为运动性神经纤维。
15. The posterior root(后根):与脊髓前外侧沟相连,为感觉性神经纤维。
前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成一条脊神经。
16.spinal ganglion(脊神经节):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处的椭圆状膨大,其中含有假单极神经元。
17.nervous point(神经点):颈丛皮支深面浅出的点,位于胸锁乳突肌中点附近,是临床上颈部浅层结构进行浸润麻醉的重要阻滞点。
18.lumbosacral trunk(腰骶干):由部分第4腰神经前支,全部第5腰神经前支汇合而成,下行入小骨盆,加入骶丛。
19.sympathetic trunk(交感干):由交感神经的椎旁神经节借其间的节间支相连形成,上达颅底,下至尾骨,位于脊柱两侧,每侧含有19-22个椎旁神经节,并于尾骨处汇合。
20.White/gray communicating branches(白/灰交通支):连接于交感干神经节和相应的脊神经之间的节前纤维,一共含有15对(T1-L3),含有髓鞘,呈白色,故称为白交通支。
/几乎无髓鞘,切成灰色,含有31对的称为灰交通支。
21.Greater splanchnic nerve(内脏大神经):起始于T5-T9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终止于腹腔神经节。
22.lesser splanchnic nerve(内脏小神经):起始于T10-T12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终止于主动脉肾神经节,支配肝、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脏器。
23.lumbar splanchnic nerve(腰内神经):起始于L1-L4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终止于腹主动脉丛,肠系膜下丛内的椎前神经节,支配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盆腔内脏器。
24.Pelvic splanchnic nerve(盆内神经):起始于脊髓骶部S2-S4骶副交感核,
伴随骶神经出椎间孔,然后汇合成盆内脏神经,终止于盆神经节,其节后神经支配结肠左曲以下,盆腔内脏器。
25.Epidural space(硬膜外隙):由椎管内面的骨膜和硬脊膜围成的间隙,其间有结缔组织,血管,淋巴,有脊神经根通过,临床上硬膜外麻醉就是往该处注入药物。
26.subarachnoid space(蛛网膜下系):由脊髓蛛网膜和软脊膜围成的较宽的间隙,其间有结缔组织小梁以及脑脊液,临床上常于第3、4腰椎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穿刺,抽取该处蛛网膜下系的脑脊液。
27.terminal cistern(终池):指蛛网膜下系的下部,自脊髓末端指第2骶椎之间马尾周围的蛛网膜下系。
28.sinuses of dura mater(硬脑膜窦):指硬脑膜在有些部位两层之间形成的腔隙,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其将脑脊液回流如静脉。
29.cavernous sinous(海绵窦):位于两层硬脑膜之间的不规则腔隙,其内侧部有颈内动脉以及展神经通过,其外侧部含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以及上颌神经通过。
30.arachnoid granulations(蛛网膜颗粒):指蛛网膜在上矢状窦处的绒毛状突起,其将脑脊液渗入上矢状窦然后经静脉回流。
31.cerebral arterial circle/willis环(大脑动脉环):位于端脑底部,蝶鞍上部,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以及乳头体;由大脑前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末端,以及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相连组成。
感觉器
32.sinus venous sclera(巩膜静脉窦):位于巩膜近角膜交界处的内面,呈环状,其间充满了房水,是房水流出的通道。
33.optic disc(视神经盘):指视网膜后方视神经起始处的白色隆起(papilla nerve optici),又称视神经乳头,一般情况下不突出,故称是神经盘,其间有视神经,网膜中动脉、静脉通过,为生理性盲点。
34.macula lutea(黄斑):位于是神经盘颞侧偏下约3.5mm,有密集的视锥细胞组成,为视觉最敏感的部位,其中央的凹陷成为中央凹(fovea centralis)。
35.屈光系统:只能够起屈光作用的结构,包括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
36.conjunctival sac(结膜囊):指当上下眼睑闭合式,所有结膜,包括睑结膜,球结膜以及上下结膜穹窿组成,其通过睑裂与外界相通。
37.Chain of auditory ossicles(听小骨链):锤骨,砧骨和镫骨借关节和韧带相连形成,并且锤骨与鼓膜相连,镫骨底与前庭窗相连,能够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传入内耳。
38.cone of light(光锥):指位于鼓膜紧张部下的三角反光区。
39.macula utriculi and macula sacculi(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指位于椭圆囊和球囊上的感觉上皮,为位觉感受器,能够感受头部静止的位置和直线变速运动引起的刺激。
40.crista ampullaris(壶腹脊):膜半规管腹壁上的隆起,为位觉感受器,能够感受头部变速旋转运动的刺激。
41.spiral organ(螺旋器或Corti器):位于蜗管内蜗管膜上,是听觉感受器,能将蜗管内淋巴传来的听觉信息传入前庭蜗神经。
脉管
42.Vichow淋巴结:左侧的斜角肌淋巴结称为Vichow淋巴结,患胸、腹、盆部的肿瘤,特别是食管腹部癌,胃癌时,癌细胞栓子极易经胸导管转移至该淋巴结,肿大后可以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和斜角肌上缘的夹角处触摸到。
43.cisterna chiyli(乳糜池):位于第12胸椎下缘或第1腰椎前面,为胸导管的起始,有肠干和左右腰干注入。
44.atrioventricular crux(房室交点):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以及冠状沟的交点,为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在心后面接近处,此处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45.fassa oralis(卵圆窝):位于房间隔上的卵圆形陷窝,此处最为薄弱,为胚胎时期的卵圆孔闭合后发育而来的。
46.Koch 三角:位于右房室口,冠状窦口,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房室束起始处穿过该部位。
47.tricuspid valve complex(三尖瓣复合体):位于右房室口,由三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
48.mitral valve complex(二尖瓣复合体):位于左房室口,有二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
49.coronary sinus(冠状窦):位于膈面,左右心房之间的冠状沟内,从左心房斜静脉和心大静脉汇合处作为起点,注入冠状窦口。
50.pericardial cavity(心包腔):指心浆膜的脏壁两层在心大血管出入处相互移行,存在于其间的潜在腔隙,内含少量浆液,其润滑作用。
51.percardium sinus(心包窦):存在于心包腔中,包括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和心包前下窦,其中心包前下窦为临床上心包穿刺的安全部位
52.cardiac opex(心尖):由左心室构成,圆钝,游离,朝向左前下方。
其体表投影位于第五肋间隙内,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
并可摸到搏动。
53.artrioventricular junction region(房室结区):由房室结,房室结扩展区以及房室束近侧部构成,其功能是协调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为重要的次级起搏点,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此。
54.Arterial ligament(动脉韧带):连接于主动脉弓下部和肺动脉分支处的纤维结缔组织索,为胚胎时期的动脉导管闭索后形成,若动脉导管未闭合,会造成先天性心脏病。
55.ascending aorta(升主动脉):起自左心室,上升至第2胸肋关节高度,分支出左右冠状动脉,并延续为主动脉弓。
56.aortic arch(主动脉弓):为升主动脉的延续,向左后放到达第四胸椎椎体下缘,从右道左分支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从右到左分支为右锁骨下动脉和右颈总动脉。
57.dscending aorta(降主动脉):第四胸椎椎体下缘延续于主动脉弓,向下穿第12胸椎前的主动脉裂孔至第4腰椎椎体下缘分支为左右髂总动脉。
58.carotid sinus(颈动脉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颈总动脉末端的膨大结构,为压力感受器,能感受血压的变化。
59.caroid glomus(颈动脉小球):为一扁圆的小球,通过结缔组织附着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为化学感受器,能够感受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
60.Superficial palmar arch(掌浅弓):由尺动脉的末端以及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分出三支指掌侧总动脉和一支小指尺掌侧动脉,前者各分出两支指掌侧固有动脉。
61.deep palmar arch(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以及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发出三条掌心动脉。
62.celiac trunk(腹腔干):指主动脉裂孔前下方腹主动脉短而粗的分支,其又迅速分支为肝总动脉,脾动脉和胃左动脉。
63.pterygoid venous plexus(翼静脉丛):位于翼内肌与翼外肌之间,接受所有来自颞浅静脉的血,并于海绵窦相通。
64.danger area(面危险三角):指从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该区的静脉无静脉瓣,故发生炎症或感染时,可以经眼静脉传至海绵窦,也可以通过面深静脉传至翼静脉丛,继而传至海绵窦。
65.venous angle(静脉角):左锁骨下静脉在第1肋外侧缘延续于腋静脉,然后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为头臂静脉,两者汇合处为静脉角。
为淋巴导管注入的部位,也是临床上抽血、输血以及插管的重要部位。
66.Hepatic poral vein system(肝门静脉系):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位于胰腺后部,肠系膜上部,此处的静脉无静脉瓣,回收盆腔消化管齿状线以下的肛管除外,胰腺,及胆囊的血液。
内脏
67.omental bursa(网膜囊):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扁窄间隙,又称小腹膜腔。
68.hepatorenal recess(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和右肾后的凹陷,属于腹膜腔,为仰卧位时腹膜腔的最低位。
69.rectoresical pouch(直肠膀胱凹陷):男性直肠与旁观之间的凹陷,为男性直立位时腹膜腔最低位。
70.rectouterine pouch(直肠子宫凹陷):女性直肠与子宫之间的凹陷,为女性直立位时腹膜腔最低位。
71.Isthmus of Uterus(子宫峡):位于子宫体和子宫颈阴道上部之间的狭窄部分,临床上剖宫术常与此进行,妊娠期变为子宫体下端。
72.fornix of vagina(阴道后穹):子宫颈阴道部和阴道上端形成的凹陷,临床上常于阴道后穹进行直肠子宫凹陷的引流。
73.veginal vestibule(阴道前庭):指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裂系,其上有四个开口,分别为前端的尿道口,两侧的前庭大腺管口以及后方的阴道口。
74.Renal region(肾区):指肾的体表投影,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所形成的夹角处,肾病患者叩击此处的时候会有压痛感。
75.renal hilum(肾门):位于肾内侧缘的四边形凹陷,此处为肾的血管,神经,肾盂,淋巴管的出入处,这些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成为肾蒂renal pedicle。
76.renal sinus(肾窦):指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为血管,神经,肾小盏,肾大盏及脂肪组织所占据。
77.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指位于膀胱底部的三角区,位于左右输尿管口以及下部的尿道内口之间,此处的粘膜直接与肌层相连,无粘膜下层,始终平滑,为肿瘤、结核好发部位,镜检时要注意。
78.interureteric fold(输尿管间襞):指位于膀胱三角底,左右输尿管之间的皱襞,膀胱镜下为一条苍白带,为手术时寻找输尿管的标志。
79.costadiagphragmatic recess(肋膈隐窝):由肋胸膜与膈胸膜反复折叠形成的间隙,在所有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深度可达两肋间隙,胸膜腔积液时最先积与此。
80.pleural cavity(胸膜腔):指胸膜的脏壁两层反复折叠形成的封闭、狭窄、呈负压的间隙。
81.Bronchopulmonary segments/pulmonary segment(支气管肺段/肺段):指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肺组织的总称,呈圆锥形,临床上常以肺段为单位进行手术切除。
82.lung hilum(肺门):指肺的纵隔面中部椭圆形的凹陷,此处为肺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支气管出入的地方,这些结构为结缔组织所包裹,称为肺根lung root。
83.apex of lung(肺尖):钝圆,位于锁骨中内1/3交界处,向上距离锁骨约2~3cm。
84.carina of trachea(气管隆嵴):位于气管杈处的半月形的矢状隆嵴,略偏左,作为镜检时判断支气管分叉的标志。
85.upper respiratory tract(上呼吸道):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道。
86.superior digestive tube(上消化道):指从口腔到十二指肠这一段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87.isthmus of fauces(咽峡):指位于口腔与咽交界处狭窄的部分,由腭垂,腭帆游离面,两侧腭舌弓以及舌根组成。
88.papilla of parotid duct(腮腺管乳头):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颊粘膜上,腮腺管开口于此,大量唾液由此分泌。
89.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以及牙周膜,对牙起支持、稳定和保护作用。
90.牙组织:包括牙质、牙釉质、牙髓和牙骨质。
91.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鼻烟上的咽鼓管扁桃体,两侧腭扁桃体以及舌扁桃体围成。
92.Treitz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作为空肠起始的标志,包括十二指肠悬肌以及腹膜皱襞。
93.Mcburney点(麦氏点):指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右髂前上嵴与脐连线中外1/3。
94.fissure of glottis(声门裂):位于左右声襞、勺状软骨底,声带突之间的
裂隙,为整个呼吸道中最狭窄的部位。
95.calot 三角:指由胆囊管,肝总管以及肝脏面围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于calot三角起自肝右动脉,为临床上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96.vater 壶腹(肝胰壶腹):胆总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后内侧壁汇合成的一膨大的共同管道,借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
97.dendate line(齿状线):直肠与肛管交界处,肛柱下端与肛瓣所谓成的环形锯齿状线,为粘膜和皮肤的交界线,其上下的供血来源以及神经支配都不同,其上的静脉曲张称为内痔,其下的则称为外痔。
运动
98.sternocleidomastoid(胸锁乳突肌):属于颈外侧肌,起自胸骨柄前以及锁骨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一侧收缩,头偏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头后仰。
99.scalene fissure(斜角肌间隙):指前中斜角肌以及第一肋之间的间隙,锁骨下动脉以及臂丛神经通过。
100.intervetebral disc(椎间盘):连接于两个椎体之间的软骨盘,成人共23个,由中央的髓核以及周围的纤维环组成,能够传递重力,富有弹性,起保护作用,同时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
101.pubic symphysis(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其间的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接而成,且有耻骨上韧带和耻骨弓状韧带加强,间盘有矢状裂孔。
102.terminal line(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将骨盆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103.epiphysial line(骺线):干骺端幼年是保留一块软骨,称为骺软骨。
骺软骨时骨不断延长,成年的时候,骺软骨骨化并于骨干融为一体,其间残留的线称为骺线。
104.red bone marrow(红髓):指含有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血细胞的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股骨的骺内终身都是红骨髓。
105.vertebral canal(椎管):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各椎孔上下相通,形成椎管,其内容纳脊髓。
106.intervertebral foramen(椎间孔):椎弓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穿过。
107.sacral hiatus(骶管裂孔):骶管下端的开口,会阴部手术麻醉部位,开口两侧的突起为骶角,常作为麻醉时的标志。
108.Costal arch(肋弓):第8-10肋骨前段借肋软骨与上位肋骨相连,形成肋弓,两侧肋弓中点连线的平面平对第8对胸神经前支的分布区。
109.Pterion(翼点):位于颧骨弓中点上两横指处,额、颞、顶、蝶四骨在此汇合成H型的缝。
此处为颅骨最为薄弱的部分,其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拳击时易骨折,并造成动脉破裂,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110.sternal angle(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的地方微向前突,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椎体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