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

位于山海关外的“关东第一重镇”沈阳,清代称为“盛京”。在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中心,坐落着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清盛京故宫。

许多人都知道,在北京辉煌的紫禁城里有一座故宫,通常称之为“北京故宫”,而按照比较正规的叫法应是“明清故宫”。那么,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简单地说,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全国性政权的皇帝宫殿,而沈阳故宫则是清统一全国之前在东北建立的地方政权宫殿,也是清入关后的“陪都宫殿”。北京故宫建于明朝初年而沈阳故宫建于明朝末年,就明朝说沈阳故宫要晚于北京故宫;但沈阳故宫的皇帝是清朝北京故宫皇帝的祖先,就清朝而论沈阳故宫又要早于北京故宫。

当然,两座故宫在建筑规模、宫殿样式、装饰艺术、使用制度、典藏文物等方面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沈阳故宫绝不是北京故宫的简化或缩小,而是在不同地域条件、不同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宫殿建筑体系,在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中具有自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下面,就让我们穿过三百多年的历史烟云,仔细地领略这座“关东汗王宫”的独特风采。

一、沈阳故宫的创立和发展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至今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沧桑岁月。其间有清朝开基创业的金戈铁马、康乾盛世的太平笙歌、清末民初的风云动荡和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获新生,透过这里的红墙绿瓦,可以找寻到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1、满族的崛起和建国

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生活着一个以精于骑射狩猎著称的古老民族,从远古到明代,他们先后以肃慎、挹娄、勿吉、末曷、女真为本民族的名称。建立沈阳故宫的满族就是由明代末年女真人为主体的发展而成的。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原本处于“各部蜂起、互争雄长”分裂衰落状态的女真人,在本民族杰出首领努尔哈赤领导下,逐渐走向统一,在明朝辽东地区重新崛起。当时的女真人分作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分,都置于明朝政府的管辖之下。其中的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分别居住在今辽宁省东北部和吉林省东南部山区,除传统的渔猎、采集外,由于受临近的汉人和朝鲜人先进文化影响,农耕经济也相当发达:而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的“野人女真”,则仍处于比较原始的社会状态。努尔哈赤的家族属于建州女真宁古塔部,往在今新宾永陵镇一带。公元1583年,25岁的他因父亲和祖父被明朝军队误杀,起兵攻打帮助明军的苏克苏浒河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在

后来的征战中势力由小变大、从弱到强,逐渐使复仇战争演变为兼并、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在30多年中,先是征服了建州各部,然后又征服海西女真的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和野人女真的一部分,成为统辖各部的最高首领。

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在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顺利进展的过程中,努尔哈赤以辽宁新宾赫图阿拉(今老城)为都城,建立“大金”地方政权,即位称“汗王”,建年号“天命”,成为以辽东山区为中心的女真族地方政权。因公元十二世纪──十三世纪中国北方曾有过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创立的“大金”政权,所以历史上称努尔哈赤建立的这个政权为“后金”。

三年后,努尔哈赤指挥后金军队以少胜多,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打败明朝二十余万大军的进攻,取得在辽东地区的战略优势。1621年,后金大军进入辽东汉人居住区,数日内连克沈阳、辽阳、海城等七十余座大小城池堡寨,此后不久便将统治重心西移,把国都迁到明朝辽东首府辽阳城,又在距旧城不远之处另建新城,名为“东京城”,做为经营新的统治区域的政治中心,形成与明朝对峙的新态势,伺机进取。

2、沈阳城肇建新宫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初一日,努尔哈赤经过深思熟虑,向属下的诸贝勒大臣宣布,要将国都迁至位于辽阳以北二百里的沈阳。当时辽阳东京城和城内宫殿刚刚建成不久,诸将对放弃这座新都城而另迁他处都很不理解,努尔哈赤向他们解释了迁都的三个理由:第一,沈阳处于四通八达的“形胜之地”,西征明朝由都而鼻(在今彰武境内)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即可到达,又可取道清河(今本溪县境内)南通朝鲜,军事进取十分方便。第二,沈阳城紧靠浑河北岸,在河的上游有茂密的树林,伐木顺河道水运即可得到大量木材,用以盖造宫殿十分便利。第三,沈阳靠近辽东山区,出城狩猎山近兽多,而且又可以从浑河中捕鱼,很适合具有渔猎生活习惯的女真人居住。其实,据历史学家们分析,当时努尔哈赤决定迁都,除上述理由外,还应有更深一层的原因。辽阳是明辽东都司衙门所在地,汉族人口众多,对于刚刚进入这一地区的后金国来讲,以此做都城将面临着尖锐的民族矛盾,而沈阳只是明朝的一个中卫城,方圆百里内无汉人较多的城池,在这方面面临的困难则要小得多。同时,沈阳东距抚顺仅数十里,骑马当日即可到达新宾,既利于进攻,又便于退守,确实具有比辽阳优越的战略地位。

无论理由如何,努尔哈赤的迁都旨意当天就已付诸实施,三月初三日,他已经率领着贝勒大臣和八旗官兵,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新都沈阳。

既然是都城,就要有供汗王居住的宫殿。沈阳在历朝历代从未做过任何政权的都城,并无现成宫殿可供使用,因此必须重新盖造。从当时的文献记载中得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居住在靠近城北门的“汗宫”里,这座“汗宫”规模很小,只有前后两进院落,几座建筑,很可能是临时性的。至于用来举行国家大典的殿,则是选择城中心的地方另行建造,这就是后来沈阳故宫最早的建筑──大政殿和十王亭。宫殿尚未最后完工,努尔哈赤便于1626年农历八月十一日病逝,由他的儿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初一日,皇太极御殿举行新春典礼,则成为见于记载的沈阳故宫建筑的首次正式使用。因此现在通常认为,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开始兴建的,至于其建筑规模的完备,则是清太宗皇太极继承汗位以后的事了。

3、大清开国帝王宫

沈阳故宫建筑分为清入关前和入关后两个部分。其中入关前宫殿的建成和使用基本上都是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

自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承汗位后,皇太极便继续修建努尔哈赤时期没有完成的宫殿。除原有的大政殿、十王亭外,又在其西侧另建供汗王日常临朝理政和饮食起居的宫殿主体部分──大内宫阙。至天聪六年(1632年)宫殿基本建成,因尚未正式命名,只按其位置和用途称为大殿、内殿、中宫、东宫、西宫、内楼等,但各宫殿的使用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制度。在此前一年,皇太极命将沈阳原有城池按都城规制加以改建,改四座城门为八座城门,城内主要街道也随之由十字街变为井字街,故宫则正好处于城中心的区域。天聪八年(1634年),又命名沈阳为“天眷盛京”,所以沈阳宫殿也被称为“盛京皇宫”。

1636年、皇太极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在国内政治、经济、文化都进一步封建化的基础上,参照中原汉族封建王朝制度,举行隆重的登基称帝典礼,把国号“大金”改为“大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在此前一年(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已将“女真”族名改称“满洲”,即后来所称的满族。从“大金汗国”到“大清帝国”不仅只是名称的变化,而且标志着清入关前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正式与明朝分庭抗礼,进而争夺天下。在皇太极改元称帝的这一年,吸收中原文化重新制定了许多典章制度,其中之一就是对宫殿的正式命名并完善了相应的制度。当时确定的各宫殿名称如下:中宫为清宁宫、东宫为关雎宫、西宫为麟趾宫、次东宫为衍庆宫、次西宫为永福宫、台东

楼为翔凤楼、台西楼为飞龙阁、正殿为崇政殿、大门为大清门、大殿为笃恭殿;这些名称,除笃恭殿后来改称为大政殿,翔凤楼、飞龙阁位置有所变化外,其他都一直沿用未改,建筑至今犹存,由此即可以知道当年宫殿的基本面貌,而且正式命名之后,史书和档案中有关宫殿的各项记载都十分明确,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相关的使用情况和建筑的变化,我们对沈阳故宫准确、具体的了解实际上是从这时开始的。

崇德二年(1637年)正月,大清门前两侧的文德坊、武功坊竣工,清入关前沈阳故宫主要建筑就此全部完成,一座建筑和名称都自成完备体系的帝王宫阙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3、陪都城的开国胜迹

沈阳故宫自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兴建,皇太极即位后续建完成,直至顺治元年(1644年)清入主中原之前,始终是后金(清)政权的统治中心。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极病逝于清宁宫,其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因他时年仅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辅政。次年四月,明镇守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十月,顺治皇帝正式迁都北京,定鼎中原,开始了清王朝对全中国的统治。

由于皇帝住进了北京的紫禁城,原有的盛京宫殿就变成了“故宫”。但是,东北地区是清朝的“根本重地”,而盛京(沈阳)又是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清朝入关后仍然十分重视对这一地区的经营。顺治初年,封盛京为国家的“陪都”,又陆续设盛京户、礼、兵、刑、工五部和盛京将军、奉天府、承德县等各衙门于城内,负责管理这一地区的相关事务。盛京宫殿做为清朝的“开国圣迹”,自然更受到特殊保护。

清入关后,沈阳故宫仍像以前一样,是外人不得擅自靠近的皇家禁地,其日常的管理、守卫和修缮由盛京内务府和盛京工部负责。从康熙年间开始,这座本已无人居往的“旧宫”又有了新的用途,即做为皇帝回东北祭祀新宾永陵和沈阳福陵、昭陵三座祖陵期间瞻仰和驻跸之处。康熙十年、二十一年、三十七年,清圣祖玄烨(即康熙皇帝)三次祭陵都曾来到这里,顶礼膜拜其祖先肇基创业的开国宫殿。既入崇政殿、清宁宫追思太祖、太宗时的丰功伟绩,又在大政殿前宴赏盛京的文武官员和八旗父老,在大清门前检阅官兵射箭比武,并以祖先宫殿的俭朴规模教育自己的皇子不可贪图奢靡。由于这处昔日的皇宫仍要供当朝皇帝东巡祭陵时所用,就更加促进了对沈阳故宫建筑的保护和维

修,所以直到乾隆初年,这座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宫殿仍基本完好地保持着清朝入关前的原貌。

4、乾隆盛世的增修和扩建

公元1743年(清乾隆八年),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第一次回到故乡盛京祭祀祖陵,驾临沈阳故宫。在观瞻开国宫殿,缅怀先皇创业历史之余,乾隆皇帝很想凭借当时国家充裕的财力,把这座祖先宫殿再变得整齐美观一些,在对原有主要建筑进行修缮的同时,还要通过改建和新建,使这里增加供皇帝东巡期间驻跸和贮藏宫廷文物的功能。经过一番筹划,一年多后正式传旨动工,开始了对盛京宫殿的增修扩建工程。

这项工程从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1746──1748年)共用了二年多时间,修缮和新建房屋二百三十五间、垣墙二百九十丈。竣工后沈阳故宫“大内宫阙”部分发生了很大变化。除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处于建筑中轴线上的主要宫殿仍保持清入关前旧貌外,其两侧的原有附属建筑都被新建或改建的宫殿所取代。崇政殿前两侧成为东西对称的飞龙阁、翔凤阁的东西七间楼,殿后左右则为协中斋、师善斋、日华楼、霞绮楼,也是两两对称地均衡排布。这些建筑都是在旧有附属建筑的基址上按照式样、位置统一对称的原则改建而成的。凤凰楼高台宫区的两侧,则各新建一组狭长的院落,东侧是供东巡祭陵时皇太后使用的行宫,俗称“东所”,包括颐和殿、介祉宫等主要建筑;西侧是供东巡祭陵期间皇帝后妃驻跸使用的行宫,称为“西所”,包括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等主要建筑。东、西所最北边的院落里还各建一座二层楼阁,分别称为敬典阁、崇谟阁,是专供存放《玉牒》(清皇室族谱)和《实录》、《圣训》等国史秘籍所用。此外,还新修了大清门前的五龙影壁,宫内的井亭等一些配套建筑。经过这样一番改造,沈阳故宫在保留原有主体建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供皇帝东巡时居住的宫殿和日常收贮宫廷文物的楼阁,具有明显的现实使用功能。所以,此后它既称为陪都宫殿,也称为盛京行宫,地位更加重要。

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十三年(1778年)和四十八年(1783年),皇帝又先后三次东巡祭陵,在盛京期间都住在新建的行宫之内,并在崇政殿、大政殿、清宁宫等处举行庆典、筵宴和祭祀活动,还将其列入国家典制之中,成为东巡期间的固定礼仪。

这几十年间,乾隆还命从北京运送数十件宫廷文物至盛京宫殿陈设和收藏,使这里成为与北京、承德宫殿并存的清代皇家文物宝库。

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沈阳故宫又增添了一批新建筑。先是皇帝命将原在城外的盛京太庙移建于大清门东侧的三官庙旧址,乾隆四十六年竣工。随后,又于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1781──1783年),为适应贮藏《四库全书》和东巡期间皇帝读书、赐宴、赏戏的需要,在“大内宫阙”之西建造了文溯阁、仰熙斋、嘉荫堂、戏台等共160多间,构成了西路建筑群。至此,沈阳故宫最后形成东、中、西三路并列,有清入关前后建筑一百余座、五百余间的现存面貌。

5、岌岌可危的“宫阙禁地”

乾隆以后,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又分别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十三年(1818年)和道光九年(1829年)先后三次东巡祭陵,驾临沈阳故宫。鸦片战争后,由于清王朝的统治日渐衰落,内忧外患此伏彼起,皇帝不但再也没有举行东巡祭陵典礼,甚至连祖先宫殿的尊严也无力维持。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沙皇俄国以保护铁路和教堂为借口,派兵入侵我国东北,十月进占沈阳城,并将故宫也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占踞近三年之久,昔日庄严神圣的大政殿庭成了俄军的操场,宫殿藏品也受到很大损失。1903年沙俄军队撤出后,负责管理宫殿的盛京内务府查点宫中物品,结果发现缺失、损坏宫内藏品达上万件,仅丢失的金器、金锭、金条等即重一万两以上,缺失官窑瓷器达六千三百多件,可见损失之严重。

1905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中获胜后,以“随军新闻记者”身份来东北搜集情报的日本人内藤虎次郎借日军淫威进入故宫,以“调查学术资料”的名义,将宫中秘藏的《汉文旧档》、《蒙古源流》等珍贵文献复制带走。1912年,他又乘清、民交替管理松驰之机,再次进入故宫,以欺骗和威吓等手段,将记载清入关前历史的《满文老档》拍成四千余张照片携归日本。

总之,清朝末年的沈阳故宫已不再是壁垒森严的“宫阙禁地”,一些洋人可以很容易地进入这里,甚至可以向管理官员索要宫内藏品据为己有,宫殿的威严随着国家的尊严一起一步步地丧失。

民国成立以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的规定,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内廷部分一样,归逊位的宣统小朝廷管理。1914年至1915年初,时任奉天督军的段芝贵为讨好袁世凯,将沈阳故宫所藏清宫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兵器、服饰,书画、家具等共十余万件连同文溯阁《四库全书》,一同运往北京“古物陈列所”,使这座清代皇家文物宝库所藏精品被劫运一空。日后除《四库全书》于1927年运归外,其余绝大多数文物都再未能回归,成为沈阳故宫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

在此期间,许多宫殿建筑也受到严重的破坏。东路的大政殿于1924年被东北无线电收发报台占用,室内满布电线和设备,原有的屏风宝座下落不明;该电报台还在大清门前修建了两座二层楼房,对宫殿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中路大部分宫殿则被军队用作兵营,室内精美的装修被拆毁盗卖一空。此外,还有许多宫殿由于年久失修,屋顶杂草丛生,房木糟朽、墙垣倒塌,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可以说,清末民初短短二十多年中经历的磨难,使这座宫殿建筑群满目疮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6、从皇宫到博物馆

1925年、冯玉祥在北京政变后,废除皇室优待条件,将逊帝溥仪赶出紫禁城,沈阳故宫也不再是逊清皇室的产业,而归属一于地方政府管辖。它将以什么形式继续存在下去,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一年的10月10日,民国政府在北京故宫内廷部分成立“故宫博物院”,为沈阳故宫前途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益的借鉴。1926年,奉天地方当局也就在故宫创立博物馆进行评论,最后经省议会做出决定,于本年11月16日正式在沈阳故宫内设立“东三省博物馆筹备处”,委任前国会议员仇玉廷为馆长,下设管理、文牍、会计、庶务等机构,开始进行筹办工作,这也是国内开办较早的公立博物馆之一。

当时属于博物馆的仅有大清门至清宁宫一线的十几座宫殿,而大政殿和所在的东西两路和中路的东西所、太庙等建筑均不属博物馆管辖范围,在对馆舍做初步整饰后,筹

办工作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展品缺乏,为此省政府特行文各县,为博物馆征集文物,但收效甚微。

1928年冬,鉴于博物馆筹备工作面临的困境,省政府决定对原有机构加以改组,成立由仇玉廷等人任委员的筹备委员会,聘请清末曾于沈阳故宫任职的满族进士金梁为委员长,并制定了以整理清代盛京宫殿遗物以供陈列之需的筹备方针。金梁上任后,因其对故宫文物情况十分熟悉,制定了以点查、修理、陈列、开放、编审、调查为内容的筹备大纲,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至1929年4月,东三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经历了三百年苍桑的沈阳故宫古建筑群,变为以“搜存古物、阐扬文化”为宗旨的社会教育机构,开始了新的历史。

博物馆开馆之初,共有崇政殿、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六处陈列室,按宫廷陈设、文房四宝、御用武备等分类展出清宫遗物100多件(套)。此后又陆续开放协中斋、翔凤阁等展室,并制定了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日渐兴旺。可惜好景不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馆务被迫中止。

1932年4月,伪满奉天省政府将东三省博物馆改名“奉天故宫博物馆”,6月20日重新开放,其展览分为11个陈列室,内容基本上与事变前相同。至1936年4月,又将该馆关闭,其部分文物移至伪“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余者及宫殿建筑划归伪“奉天陵庙承办事务处”,致使沈阳故宫内已开办十年的博物馆被迫停顿。1937年,伪满当局还将沈阳故宫所藏内府书籍和《清实录》、《满文老档》等档案,分别划归伪“国立图书馆奉天分馆”及“旧记整理处”,使清代盛京故宫文物再遭分割。

1945年东北光复后,沈阳故宫成为“辽宁省立民众教育馆”。1947年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成立“国立沈阳博物院”,院址设于沈阳故宫,任命著名学者金毓黻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由于当时政局动乱,经济危机,除对一些房屋进行简单修缮和于当年10月举办过一次“东北文物展览会”之外,工作并无明显进展。至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博物院的筹备也自行中止。

7、沈阳故宫的新生

新中国的成立,给沈阳故宫带来了新生。1949年3月,人民政府设立“沈阳故宫陈列所”,开始以展出工农业产品为主,不久即在整理充实文物、全面维修古建筑的基础上,重新开办历史陈列,并且很快就超过了东三省博物馆鼎盛时期的水平。1954年,正式成立了清代历史、艺术性质的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馆,至1986年又改称沈阳故宫博物院,真正实现了这座昔日皇家古建筑群新的社会职能。

清末至民国年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沈阳故宫古建筑在近百年间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维修,直至解放后才开始改变这种状况。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整修古建筑,使之逐渐恢复了清代盛世的历史风貌。1985年以后,经过全面维修,过去一直封闭的东西所、太庙、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全部开放,使来到这里的游人得以了解清代沈阳故宫建筑的全貌。

解放初期,沈阳故宫可供陈列的文物不足千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增加到数万件,其中清代书画、服饰、家具、武备、宫廷陈设等类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居于全国各博物馆中的上乘水平,为开办丰富多彩的文物展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有宫廷史迹复原、清代兵器、宫廷乐器、满族风情、清宫文物精品等几大类数十处陈列展览长年开放,游人即可以看到清代各主要宫殿内当年的面貌,又能欣赏到珍贵精美的各类清宫文物和工艺品,既增长了历史知识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如今的沈阳故宫,已成为东北地区最著各的历史名胜旅游景观,每年有数以十万计的中外游客来到这里,领略关东汗王宫的独特风采。2000年,国家旅游局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AAAA级旅游景区(点)。同时,沈阳故宫博物院还应邀赴欧洲、北美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举办过文物展览,使这座具有独特风格的宫殿及其藏品赢得了更多世人的了解和赞誉。

故宫介绍 文档

北京站----故宫 线路1:从北京站出发,乘坐地铁2号线(西直门-西直门),在建国门换乘地铁1号线(苹果园-四惠东),抵达天安门东. 约5.19公里 线路2:从北京站东出发,乘坐10路下行(北京站东-南菜园),抵达天安门东. 约3.75公里 线路3:从北京站东出发,乘坐20路下行(北京站东-北京南站),抵达天安门东. 约3.73公里线路4:从北京站口东出发,乘坐1路下行(四惠-马官营),抵达天安门东. 约2.95公里 线路5:从北京站口东出发,乘坐120路上行(左家庄-天坛南门),抵达天安门东. 约2.95公里线路6:从北京站口东出发,乘坐126路上行(青年路小区-前门),抵达天安门东. 约2.94公里线路7:从北京站口西出发,乘坐728路下行(武夷花园-古城南街),抵达天安门东. 约2.83公里 线路8:从北京站口西出发,乘坐728路(刘)下行(通州刘庄-古城南街),抵达天安门东. 约2.81公里 北京西站—故宫 直达,全程约10.33公里 从北京西站南广场,乘坐109路上行(北京西站南广场-东大桥路口东),抵达故宫 方案2 换乘1次,全程约9.02公里 从北京西站,乘坐387路上行(北京西站-慧忠路东口),到阜成门北下车,在阜成门内换乘101路下行(百万庄西口-红庙路口东),抵达故宫 方案3 换乘1次,全程约9.03公里 从北京西站,乘坐387路上行(北京西站-慧忠路东口),到阜成门北下车,在阜成门内换乘103路下行(动物园(枢纽站)-北京站西),抵达故宫 方案4 换乘1次,全程约9.33公里 从北京西站,乘坐694路上行(宝隆公寓小区-嘉铭园),到阜成门北下车,在阜成门内换乘101路下行(百万庄西口-红庙路口东),抵达故宫 方案5 换乘1次,全程约9.34公里 从北京西站,乘坐694路上行(宝隆公寓小区-嘉铭园),到阜成门北下车,在阜成门内换乘103路下行(动物园(枢纽站)-北京站西),抵达故宫 北京南站—故宫 方案1:换乘1 次 第1步:北京南站乘坐 381路到菜市口西下车 第2步: 菜市口西乘坐 109电至故宫下车 方案2:换乘1 次

超详细的沈阳故宫导游词范文.docx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也是举世仅存的满族风格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篇关于介绍沈阳故宫的导游词范文,内容十分详细,希望你 们喜欢。 【欢迎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姓x,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大家叫我“x 导”好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全体员工向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的是沈阳故宫,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带来独特的体验。 【简介】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也是举世仅存的满族风格宫殿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200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沈阳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老城中心,即沈河区沈阳路。初建时叫“盛京宫阙”。清迁都北京后又称“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并被尊为“国初圣迹”。它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 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 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过的宫殿。清世祖福临也在这里继位称帝,改元“顺治”,并于当年入关,统治全中国。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10 次“东巡”盛京祭祖,都到此“恭瞻”,或驻跸处理朝政和举行盛大庆典,并有所扩建。沈阳故宫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前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中心,也是清统一全国后东北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现占地面积 6 万多平方米,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部分。东路建筑,为努尔哈赤时期所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路建筑,主要是皇太极时期所建,曾演绎过许多历史故事;西路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以储藏《四库全书》而闻名。我们按照时间顺序自东向西游览。

智慧树知到《走进故宫》2018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走进故宫》2018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一共有()年? 491 2.清代紫禁城内主要的宗教形式是? 藏传佛教 3.故宫博物院成立多久? 90 4.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吗? 对 5.“正大光明”牌匾是由哪位皇帝御笔亲书? 顺治皇帝 第二章 1.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学名是: 掐丝珐琅 2.横梁和立柱一层层组合成的建筑骨架用术语讲叫什么? 框架结构 3.紫禁城现有四所花园分别是? 建福宫花园、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后称乾隆花园)4.斗拱有以下哪几个构件? 斗#拱#翘、昂#木方 5.镏金斗拱只能用在庑殿和歇山屋顶下。

对 第三章 1.珍贵文物占在国所有文物94%。 错 2.收藏大家张伯驹,捐的是以下哪副作品。 《平复帖》#《游春图》# 3.乾隆皇帝对宗教画进行了编目,叫《石渠宝笈》。 错 4.皇家的家谱叫玉牒。 对 5.陶瓷、玉器这两种藏品必须存放再恒温恒湿的环境下。错 第四章 1.下面哪些是国画的分类方式? 画科#技法#装潢# 2.平远和平视属于绘画的哪个要素? 构图 3.清亡时,紫禁城藏有多少书画? 6万余件 4.《苦瓜鼠图卷》表现的内容为: 明宣宗庆贺“三十”得子 5.《千里江山图》表现的内容为:宋徽宗鄱阳湖看庐山

第五章 1.关于殷墟妇好墓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殷墟妇好墓没有被盗掘过,保存非常完整 2.楚王问鼎的故事中,王孙满的答词表明了什么态度?() 周王室依旧是正统 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青铜器器类丰富,各有用途 4.“国之重器”指的是这个器物的尺寸大,重量大。 错 5.周代时,九鼎只有王侯贵族可以使用。 错 第六章 1.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它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思想。 五行思想 2.以下吉祥图案的寓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牡丹寓意富贵、桃子寓意长寿、鹿寓意福寿= 3."五大名窑”瓷器和唐、宋官窑瓷器堪称故宫博物院所藏陶瓷器中的强项。 错 4.孙瀛洲先生主张坚持的“三心”和“三多”分别指() 虚心、恒心、信心#多看、多比、多问 5.2008年“陶瓷馆”改陈完整呈现了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陶瓷发展历史。 对

沈阳故宫简洁导游词

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这里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中路。从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即续建皇宫,形成沈阳故宫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院落三进,独成一体。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形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 穿过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 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上尊号“宽温仁圣”,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 各位朋友,古代宫殿建筑布局讲究“前朝后寝”。看过了皇帝上朝的金銮殿,请大家随我去参观帝后的寝宫。 穿过崇政殿两侧的左右翊门,举目可见位于3.8米高台之上的凤凰楼。楼后为帝后寝居的后宫——台上五宫。与崇政殿对比又形成了沈阳故宫不同于北京故宫的特点——“宫高殿低”。而北京故宫则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 凤凰楼为宴饮、议事之所,是当年沈阳城的最高建筑,诗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谓十分贴切。登上凤凰楼俯瞰四周,万般景物尽收眼底,可饱览盛京全景,也可观赏日出。“凤楼晓日”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凤凰楼门洞上方悬有“紫气东来”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而乾隆皇帝则是借用这个典故寓意大清的国运兴起于东方。 各位朋友,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道后,我们就进入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台上五官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现在请大家随我参观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清宁宫。

【生活导航走进沈阳】了解沈阳走进沈阳

了解沈阳走进沈阳 沈阳,辽宁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特大城市,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东北地区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2010年4月,沈阳经济区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我国第三大经济圈)之内,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部。 沈阳,辽宁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特大城市,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东北地区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2010年4月,沈阳经济区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我国第三大经济圈)之内,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部。 馆及英国签证中心。 沈阳市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9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100万,包括流动人口和各个区县,户籍人口810余万,人口根据《沈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8106171人。其中,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095172人,占50.52%;女性人口为4010999人,占49.4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10;0-14岁人口为791982人,占9.77%;15-59岁人口为6074327人,占74.93%;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39862人,占15.3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40446人,占10.37%;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65290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46571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34325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21364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 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对新乐遗址考证,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母系氏族社会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战国时期燕国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2300余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现今仅存最完整的两座皇宫建筑群之一。 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最重要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14200个,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533家。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以振兴东北大环境为背景,以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为主线,提出“东北大振兴,沈阳要先行”的口号,在坚持改革开放和工业立市方略的同时,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外资和民营经济迅速成长壮大;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和拓展;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软环境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沈阳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沈阳经济和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崭新时期。与此同时,沈阳还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

辽宁一宫三陵介绍

辽宁一宫三陵介绍 序号950 96年 96-3《沈阳故宫》首日公函封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老城中心,沈河区沈阳路171号,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营建和使用的宫殿,清世祖福临也曾在这里即皇帝位,改元“顺治”。始建于后金天命(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全部建筑计300多间,共组成20多个院落。按其布局,可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大部分。以中路为主体,东、西路为两翼。 中路建筑以崇政殿为主体,南起大清门,北止清宁宫,建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崇政殿又称正殿,位于沈阳古城的中心部位上,是清太宗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边疆少数民族代表的地方。殿为五间出廊硬山式,前后有出廊,周围石雕栏杆,望柱下有吐水螭首。屋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内彻上明造,饰以彩绘,内设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宝座,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殿前有大月台,东设日晷,西有嘉量亭。崇政殿后一个院落。从左右翊门进去,东有师善斋、日华楼,西有协中斋、绮霞楼。均为硬山布瓦顶。北面是一个四米高的青砖高台,有砖砌台阶可供上下。高台正南是凤凰楼,原名翔凤楼,是皇太极的御书房,凤凰楼建造在

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也是当时沈阳城内最高的建筑。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凤楼晓日”被誉为沈阳八景之一。正北面是清宁宫,这是皇太极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清宁宫的两侧有东西配宫。东配宫有关雎宫、永福宫,西配宫有: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是顺治帝福临的生母、才智过人的庄妃的寝宫。麟趾宫、永福宫在乾隆年间换匾,互换了名称。在崇政殿和高台两侧各有一组建筑,东侧的建筑主要有: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西侧的建筑主要有: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 东路建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主要建筑是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原名笃恭殿,重檐八角攒尖式,八面出廊,,均为“斧头眼”式隔扇门。下面是一个高约1.5米的须弥座台基,绕以雕刻细致的荷花净瓶石栏杆。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殿内有精致的斗拱、藻井和天花,殿前的两根大柱上雕刻着两条蟠龙,气势雄伟。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大政殿前,八字形东西排列着10座方亭,俗称“十王亭”。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自北而南,东部依次为:左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蓝旗亭、镶白旗亭;西部依次为:右翼王亭、镶黄旗亭、镶红旗亭、正蓝旗亭、正白旗亭。 西路建筑为清入关后续建,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文溯阁是西路建筑的主体,辅助建筑有仰熙斋、嘉荫堂。文溯阁建于1782年,是专为贮存《四库全书》所建成的全国七阁之一,面阔六间,内部三层,外观为两层重檐硬山式,前后有出廊。阁顶铺黑琉璃瓦,镶绿剪边。阁东有一碑亭,内立乾隆撰写的《御制文溯阁记》石碑,记录了文溯阁修建的经过和《四库全书》的收藏情况。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的两座帝王宫殿建筑群之一,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导游词(中英文对照)

沈阳故宫导游词(中英文对照) 门作为古代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等级制度直观体现。如我们常听说的“柴门”,柴门是用柴木搭建的一个只有门框的门,这也是等级地位最低的门。再有单开门,**门。有钱有势人家的门要高出地面修建在台基上。我们眼前这座大清门是五间硬山顶的屋宇式的大门,中间三间为门,南北都设有台阶,两梢间有槛墙木窗,皇家的大门明显异于常人。大清门虽然只是出入宫殿的通道,但作为皇宫的门面装饰也力求华丽美观。除黄绿两色的琉璃瓦屋顶和檐下的雕梁画栋外,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墙体四角的琉璃“墀头”,每组都由上下相联的四部分组合而成,黄、蓝色调为主,间以红、白、绿等色,浮雕云龙飞凤,瑞兽奇花,鲜艳多彩,烧造精致,虽然不处于建筑的中心部位,却成为最亮丽斑斓的艺术杰作。这座门为什么叫做“大清门”哪?正统的说法是清朝的国号为“清”,宫殿的门又叫国门,所以叫“大清门”。还有个传说:这座宫门在建成以后并没有名称,只是叫做“大门”。后来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以后,听说明朝北京皇城的正门叫做“大明门”,为了针锋相对,克其锋芒,就把这座大门命名为“大清门”。古时上朝之时文武大臣按照文东武西排列站在大清门前两侧侯朝议事。在大清门的东侧有一座封闭的院落——太庙。所谓“太庙”即皇帝奉祀祖先的宗庙。清朝有太庙制度始于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元称帝之时,前殿供奉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后。叶赫纳拉氏(皇太极生母)神位,后殿则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代祖先,即猛哥帖木儿、福满、觉昌安、塔克世及其妻的神位。太庙建成后,每年逢

清明、除夕等日,皇太极都要亲自前往焚香祭祀。顺治迁都北京后,先是把太祖朝的神位移往北京太庙,原来的盛京太庙因为只剩下四祖神位,改称为“四四祖庙”。清朝历代皇帝东巡祭祖陵的皇帝在进入沈阳故宫之前,都要先到庙中向自己祖先的玉宝玉册上香行礼。 (中路)我们走进大清门,在右侧有一个沈阳故宫的微缩,可以领略沈阳故宫的全貌。穿过大清门我们来到了沈阳故宫中路的头道院落。我们正面的建筑就是沈阳故宫的“金銮殿”——崇政殿。兴建之初名字叫做“正殿”。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其中请各位游客注意的是殿顶的琉璃瓦,有去过北京故宫的朋友一定会清楚地记得北京故宫的琉璃瓦是黄色的,而沈阳的琉璃瓦是黄色镶绿剪边。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重要差别之一。我们走上台基。在台基两侧分别有用于计时的日晷,和存放标准计量单位的嘉量亭。此外台基上四口盛满清水的大缸大家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吗?当然不是皇帝养金鱼的鱼缸。这四口缸被称作是“吉祥缸”古代称它是“门海”,是古代皇宫中重要的防火设施。那又有朋友问了,冬天北方的天气很冷,水都会结冰。没关系,缸下可以点燃炭火既可以化冰,又可取暖。我们走上须弥座。头上牌匾用满文和汉文书写的“崇政殿”,请看左边的满文,我们有个形象的比喻“中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加上圈和点,就是满文字儿”。沈阳故宫的牌匾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而北京故宫的牌匾都是汉文在左,满文在右。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差别之二。崇政殿内现在的陈设是乾隆东巡后按照北京故

沈阳故宫之旅游纪念品文化

沈阳故宫文化之旅游纪念品Tourism souvenir culture of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 小组成员:乔忍、刘思佳、张小君、张娇娇、李思敏 2017年4月

内容摘要 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商品的一个重要代表,其收入在旅游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显示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程度。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将是沈阳故宫旅游业发展的新契机。我国大部分的旅游纪念品缺乏个性,缺失地域和文化特色。忽略消费者的差异化,失去了纪念品的基本价值。开发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时代的旅游纪念品,对于完善中国旅游市场、宣扬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拉动中国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沈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辉煌的岁月,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胜地景观,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 旅游纪念品所代表的是当地的一种文化象征和特殊体验,是对一段回忆的纪念,也是对一种地域文化的浓缩留念。沈阳故宫的旅游纪念品使游客不仅可以从旅游纪念品中得到慰藉和纪念,同时也可以映射出一种地域文化。我们采用了以田野调查为主的调查方法来进行研究,本报告所提出的地域文化对旅游纪念品的影响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传承传统文化

目录 内容摘要 (2)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假设 (4)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4)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析 (4) (三)问题假设 (5) (四)研究方法 (6) 二、沈阳故宫旅游纪念品现状分析 (6) 三、沈阳故宫旅游纪念品与地域文化 (7) 四、关于促进故宫旅游纪念品发展,传承历史传统文化的建议 (8) (一)设计者:设计创新化、个性化、系列化 (8) (二)参观者:素质化 (11) (三)销售者:现代化 (11)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2) 附录一访谈提纲 (13) 附录二调研剪影 (14)

沈阳故宫社会实践报告

沈阳故宫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沈阳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沈阳市社区服务调查报告。。12号 沈阳市社区服务调查报告 ---以百花社区为例 社会本111班 12号董方也摘要 社区服务作为一种面向全社区成员、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社会福利服务,在广东省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在广州,社区服务有一定的资金保障与专业人员,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在东莞,社区服务更多地顾及外来工群体;在普宁,社区服务兼顾老人服务就再就业服务;在阳江,资金来源相对缺失,专业人员相对较小。在社区服务比较中可以看出,资金问题是基础,专业人员是关键,党的作用是核心。加强社区间的合作,加强社区间的资源共享,将有助于将来服务型社区的建设。 关键词:社区服务;比较;资金;老年人 abstract 前言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指导与扶持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

和组织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为基础,关注弱势群体,面向全体居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活动。 但是,社区服务在呈现我国国情下应有共性的同时,服务的方方面面均存在这差异。在不同的社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社区服务资金投入差异明显,社区服务水平差异明显,社区服务方式差异明显,社区服务特色也有所不同。研究探讨社区服务问题,如果单单对单一社区进行调查研究,由于单一社区具有若干的特性,因此并不能全面反映社区服务问题。 1、一、沈阳社区服务的现状 (一)、总体概况 就沈阳社区而言,社区服务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从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要求出发,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区服务发展经验,应该承认,目前其发展尚处于启动阶段,社区内的大量资源还没有被发掘出来,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困境。从有关资料来看,这些困境在我国其他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1、老年人服务

以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沈阳的建筑

专业:-------- 班级:-----------姓名---------学号: --------- 以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沈阳建筑 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

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819.6万人,市区人口615.4万人。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9℃~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183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对新乐遗址考证,在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近2300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后由皇太极更名为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 沈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要数沈阳故宫和昭陵了。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 城中心。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始建于后金天命 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年),初成于 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7年)。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移都北京 后,成为“陪都宫殿”。从康熙十年(1671 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间,清朝皇 帝11次东巡祭祖谒陵曾驻跸于此,并有 所扩建。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 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 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以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和布局为主,兼备了蒙、满等民族风格和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26年以后,其建筑群陆续辟作博物馆(现称沈阳故宫博物院)。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项目。 沈阳故宫博物院虽然也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但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相比,仍然有他独特的特色,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色吧。

沈阳名胜古迹情况介绍

沈阳名胜古迹情况介绍 一、沈阳名胜古迹基本情况 沈阳故宫、沈阳世博园、沈阳棋盘山、沈阳怪坡、沈阳昭陵、沈阳福陵、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七星山、沈阳张氏帅府、沈阳冰川动物乐园、辽宁省博物馆、沈阳莲花净土实胜寺、沈阳东北大学旧址、沈阳东北解放纪念碑、沈阳叶茂台辽墓、沈阳苏家屯三块石、沈阳苏家屯地藏寺、沈阳天后宫、沈阳中山公园、东关教会、南关天主教堂、南清真寺、清初四塔四寺、实胜寺、慈恩寺、太清官、新乐遗址、无垢净光舍利塔、永安桥、蒸汽机车陈列馆、郑家洼子遗址中山公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长安寺、般若寺、太平寺、古陨石山森林公园、志愿军烈士陵园、东北解放纪念碑(和平广场)、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中共满洲省委旧址、辽滨古城和辽滨塔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北塔法轮寺、赵一荻故居、卧龙禅寺。 二、部分名胜古迹简介 1、新乐遗址是距今 7200 多年前新石器时期早期的一处母系氏族社会部落遗址 , 出土石器、骨器、陶器、木器、煤制精品等重要文物千余件和古房址遗迹。其中“ 木雕鸟” 是沈阳地区出土年代最久的珍贵文物 , 也是世界上唯一保存最久远的木雕工艺品。

2、慈恩寺始建于唐代 , 座西朝东 , 寺内建筑分三路 , 包括山门、天王殿、大堆宝殿、比丘坛、藏经楼、如意僚、方丈室、念经堂等。慈恩寺是东北佛教四大道场之一 , 是 沈阳最大的佛教寺院 , 是辽宁省和沈阳市佛教协会所在 地。历史悠久 , 所藏经典佛像、礼器、法器数量之多 , 保存之完整居全市之首 , 为中国重点寺庙。 3、太清宫始建于 1663 年 , 座北朝南 , 包括灵官殿、僚房、关帝殿、念经堂、老君殿、玉皇楼、吕祖殿、三官殿、邱祖殿等。太清宫是历史上东北道教活动的中心 , 现为辽 宁省和沈阳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 是中国重点道观。 4、实胜寺始建于1636 年, 为清大宗皇太极赐建, 又称皇寺, 是沈阳市最早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寺院座北朝南, 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玛哈噶喇佛楼、塔院、钟鼓楼、碑楼、僚房等建筑。其中玛哈噶喇佛楼, 曾供奉着“ 玛哈噶 喇金佛”, 1946年“金佛”神秘失踪, 至今下落不明, 成为沈阳一桩历史疑案。“皇寺鸣钟”为古“沈阳八景”之一。 5、清初四塔四寺即东塔永光寺、南塔广慈寺、西塔延 寿寺、北塔法轮寺, 始建于 1643 年 , 距老沈阳盛京城皆 五华里左右 , 与城内官阙相辉映, 有“ 皇图一统大, 佛 塔四门全” 之气。四塔样式相同, 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全塔通高 26 米多。四塔四寺中, 仅北塔法轮寺

游览美丽的沈阳故宫作文

游览美丽的沈阳故宫作文 本文是关于美丽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故宫,不仅有北京故宫,也有沈阳故宫,你是否去过沈阳故宫,看过沈阳故宫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游览美丽的沈阳故宫作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游览美丽的沈阳故宫作文1 在我的记忆长河里,翻腾着生活一个个小小的浪花。忽然一个浪花拍打在岸边,原来是我那次游沈阳故宫的旅行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们一家人去沈阳故宫游览。刚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几个苍劲有力大字刻在一块古朴大方的棕色巨石上,上面刻着“清故宫博物院”几个字,下面还有英文翻译。再往上看,哟,这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呢!一棵翠绿欲滴的苍松立在它的后面,更显得这巨石无比壮观。 我们再往里走,一个金碧辉煌的古代建筑矗立在这里。从外形看像一个飞檐斗拱的亭子。我走近了看,亭子间还刻着别具一格的扶手,中间还精致地刻上了花鸟鱼虫等图案,显得栩栩如生,我不由得赞叹古人的工艺技术高超。从台阶走上去,两个火红的大柱子立在地上,两条金色的龙盘旋在上面,威风凛凛,张着大嘴,仿佛要把楼宇吞掉似的。红色的木门上刻着金色的图案。金色的琉璃瓦顶盖显得它更加气派! 这时,我着见两个“古人”站在不远处,我心头一惊紧忙跑过去看,哈哈……他们的牛仔裤暴露了身份,原来是参观游客一个扮皇上,

一个扮随从,还真挺像,游人的笑声在空旷的庭院里回荡。 随后,我们走到皇上住的宫廷后面。这里同样也是富丽堂皇。青灰色的光洁的地砖,一片绿草如茵,许多生机勃勃的树,许多奇形怪的大石头......真是个美丽的后花院。在这里能隐约看到宫廷一角,金色的屋顶。闪烁着光芒的琉璃瓦,六只从大到小排列的麒麟,翠绿的边缘,一切都是那么的古香古色,典雅大方。 最后,我们一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沈阳故宫。曾经的灿烂,现在的辉煌,我永远美好的记忆还是这次难忘的旅行! 游览美丽的沈阳故宫作文2 我和我的妈妈、姑姑、姑父一起去游了沈阳故宫。 远远望去高大的宫门金碧辉煌、巍峨壮观。进了大门,里面的景色非常美丽,各种花儿都有,白的、红的、黄的、淡紫的……漂亮极了。广场中间还有大炮,那炮管很粗很粗。一会儿,就到了皇上的宫殿,远远的就看见了龙椅,我想那龙椅大概是用纯金做的吧?因为我看到龙椅闪着金光。龙椅的旁边有两个大花瓶,花瓶上雕刻着美丽的花纹。大概是锦泰蓝的吧?那工艺非常精美。大殿里到处是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看着大殿里的一切,我仿佛看到了那威严的皇帝坐在龙椅上,底下的臣子在那里三呼万岁。 宫殿外面的两个大柱子上也雕刻着两条飞舞的龙,那龙在云雾里翻滚,金色的龙鳞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们再去了后宫,那里是皇后的寝宫,那里也是非常富丽,各种摆设还是照原来的样子摆放。有桌子、椅子还有床,那床据说是用名

沈阳故宫作文三篇

沈阳故宫作文三篇 游览沈阳故宫作文(一) 今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到沈阳旅游的我们有幸参观了这座工业城市中的“中国第二故宫”。 沈阳的故宫实际上是清朝入关前由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6万平方米,与北京故宫72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简直是天差地远。但比起北京故宫的殿宇巍峨,富丽堂皇,沈阳故宫则更显玲珑有致,风格独特,结构紧凑,比北京故宫千篇一律的雕梁画栋更具特色。 沈阳故宫最独一无二的宫殿就是大政殿。这个宫殿是一个融和了四种族元素的建筑。它的屋顶是八角攒尖顶,屋顶和屋檐组合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皇帝头上戴的帽子一般。表姐开玩笑地说:“如果我们去和这个大政殿合张影,就相当于把清朝皇帝的帽子带回家啦!”这一妙言反大家逗得捧腹大笑。随后,我们进入大政殿内部参观。只风宫殿正中央有一个金碧辉煌的高台,高台上设有一个雕刻着龙凤、祥云等图案的精美龙椅,龙椅在阳光的映射下,表面的镀金层闪着金光,异常耀眼,恍惚中我似乎看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坐在龙椅上,目光炯炯,野心勃勃,那锐利的眼神如同刀锋一般,他遥望京城,仿佛又在酝酿着一个新的作战计划…… “喂,我刚才听了导游讲解,很有意思哦!”表妹的一声“呼唤”把我从无限沉思中拉回现实世界。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不由分说地拉着我,带我去听导游讲解。“你们看,”导游指着大殿内环绕着龙椅并支撑着大殿屋顶的几根琉璃柱。“这几根装饰着精细、华美且具有象征性图案的琉璃柱,是典型的满族风格。”随后,她又领着我们来到大殿门前,“大家知道这座宫殿的哪个地方是按汉族的建筑风格来建造的呢?”于是,众人冥思苦想,却得不到答案。导游见状,便揭开谜底:“答案就是大殿门前的两根高大、刻有巨龙的红漆木柱。中国古代有‘以龙为天’的说法,所以在两根擎天柱上分别刻上一条巨龙。大家注意门前汉白玉台阶和栏杆上的花纹,这就是藏传佛教的图案了。”“还有一种族元素呢?”我不禁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会不会觉得大政殿的结构有点像蒙

世界遗产景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沈阳故宫为例

世界遗产景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沈阳故宫为例-旅 游管理 世界遗产景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沈阳故宫为例 李婉娜 作者简介:李婉娜,女,1977年5月,汉族,辽宁沈阳,硕士研究生,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景区管理、旅游地理课程研究。 项目来源:辽服院级教改课题《“项目教学法”在我院《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1004。 申遗成功后,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流量,如何在确保古建筑和文物安全的基础上,对景区进行保护,为游客提供更优越和轻松的游玩观光体验,成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实现智慧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沈阳故宫景区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对策建议。 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是大自然和人类文明的杰作,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有效的保护世界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生存环境。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掀起“申遗”热,截止到2014年6月,随着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成功申遗,我国共有47处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仅次于意大利,成为世界遗产的第二大国。沈阳故宫于2004年7月1日作为中国明清故宫扩展项目申遗成功,成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员。“申遗”成功十多年来,沈阳故宫游览人次由2004年的67万人次上升为2013年的128万人次,游客增长率为91%,接近翻番。2014年8月,沈阳故宫一个月内接待的参观人数达到26.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1%,创历史新高。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流量,如何在确保古建筑和文物安全的基础上,对景区进行保护,为游客提供更优越和轻松的

游玩观光体验,成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实现智慧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沈阳故宫景区发展概况 沈阳故宫又名盛京宫阙,是清入关前的帝王宫殿和入关后的留都宫殿,坐落于沈阳古城中心,紧邻中街繁华地带,是国内仅存的两座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群之一。“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清前文化背景下,沈阳故宫神秘而多彩,集满、汉、蒙等多民族文化于一体,是融合关东少数民族特色的古代建筑杰作。 上个世纪的沈阳故宫经历了四次大的劫难,从世纪之初沙俄侵略军对沈阳故宫的洗劫,到袁世凯政府强征珍宝,从日伪军队使国宝外流,到国民党政府秘密的转运,多灾多难的沈阳故宫到解放前夕基本已经成为一座“空城”。据了解,除了这几次“灭顶之灾”外,若干次小规模的破坏也使沈阳故宫雪上加霜。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故宫迎来了新生。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古建筑的保护,为维护和修缮故宫的古建筑连年拨出专款,使过去断壁残垣、野草丛生的故宫建筑群重新恢复了黄瓦朱墙、整洁庄严的昔日风采。沈阳故宫景区的修缮维护在妥善保护历史古迹的同时还为博物院的陈列展览提供了必要的场所。随后,北京故宫向沈阳故宫调拨了大批文物,使得沈阳故宫文物数量迅速增加,现已达到两万余件,为了解和研究清代历史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后随着轿马场、南朝房、奏乐亭等附属建筑的收回,东侧宫墙外消防队的迁移等使得故宫景区恢复了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 今日的沈阳故宫,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2000年沈阳故宫成为国家4A 级景区,200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沈阳故宫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是北京故宫的十二分之一,但是却集满、汉、蒙等多民族建筑特色于一体。东路建筑是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所建,以大政殿和呈八字形排列的十王亭为主

沈阳故宫英文导游词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 Hello, everyone! Please allow me to express a warm welcome on behalf of Shenyang citizens. I'm with great pleasure to be your tourist guide and from now on I will show you around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 where the founder of Qing Dynasty Nuerhachi and his son Huangtaiji lived.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 Fuling tomb and Zhaoling Tomb made in the early period of Qing Dynasty are the three famous historical sites in Shenyang.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 with a history of over 360 years started in 1625 and was roughly accomplished in 1636 during the reign of Nuerhachi and Huangtaiji. After them four emperors of Qing Dynasty had come back from Beijing to this palace for 10 times and enlarged its area and added its buildings. They were Emperor Kangxi, Qianlong, Jiaqing and Daoguang. Therefore, until 1783 the palace was finally finished.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 is one of the two royal palaces well kept in China. The other one is 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 was entitled "Historic Culture Relics Preserved Buildings" in 1961 by the State Council. This palace is an emperor museum combining the architectural styles of the minorities of Man, Han and Mongolia. This palace covers an area of 60,000 square meters, comprising over 20 courtyards, 300 houses and 70 buildings. The whole construc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First let's pay a visit to the buildings in the middle section. The layout of middle section is similar to a Chinese compound with three courtyards. The first courtyard is the office area. It starts from the Grand Qing Gate on the south and ends at Holy Administration Hall. From Phoenix Tower to Purity and Tranquility Hall is the residential area. They all lay out on the same line. The main entrance to the palace is the Grand Qing Gate, also called Meridian Gate because the emperor considered himself as the son of Heaven and the palace should be the center of universe .The Grand Qing Gate was built in 1632 and it was the place where the civilian officials and military ministers to present themselves before the emperor daily .The special feature of the gate is the tile color. They are all yellow tiles but engraved with green borders. Yellow symbolizes the ground and the royal right while green represents sea and mountains. The combination of them means controlling the vast areas on the earth. The building to the east of Grand Qing Gate is called Ancestor Temple (Taimiao)with yellow tile roof, where Nuerhachi's descendants offered sacrifices to their ancestors for blessings. So Ancestor Templ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lease follow me into the gate. This path in the middle links the gate to Holy Administration Hall with Flying Dragon Pavilion (Feilongge)and Flying Phoenix Pavilion (Xiangfengge)on each side. The Hall of Holy Administration is the main building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alace and it was the center of the military, administrative affairs in early Qing Dynasty and had witnessed many national ceremonies. Flying Dragon and Flying Phoenix Pavilions were for storing music instruments. Holy Administration Hall was Emperor Huangtaiji's office. In front of the hall are Rigui and Jiangliang, which were used as measure instruments and supposed to be the symbol of unity. In accident construction, office area is usually in the front part and residential area is in the rear. Since we have visited the place where the Emperors worked and now we'll pay a visit to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