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一节汉语语音与语音教学
1.为什么说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
答: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声调是汉语语音教学的重要环节
声调是指整个音节高低升降的变化.。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基本调值,通常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它们可以归并为四个调类。声调在汉语的音节中,与声母、韵母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汉语的语音系统中,声调由于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也是汉语语音教学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2)现代汉语中存在语流音变的现象
同一个音节,在连续发音(语流)的情况下,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与单说时不同的地方,有的音改变了原有的发音部位,有的音改变了原有的发音方法,有的甚至连声、韵、调都全变了。这种现象就叫“连读音变”,也叫“语流音变”。现代汉语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包括连读变调、轻声、儿化等。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一种语言,如果仅仅把单个的音素或音节发准确,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音变化规律,这也是汉语语音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2。请用“洋腔洋调”现象说明第二语言学习中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关系。
答:(1)“洋腔洋调”的内涵
“洋腔洋调”是指外国学生在用汉语进行口头表达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语音语调错误。语音是语言系统的物质外壳,语言表达中的各种信息,诸如词汇的、语法的、语义的、语用的等信息,都会透过语音这个外壳表现出来。因此,语音、语调和语义是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体,只要其中任何一部分出现偏差,都会出现“洋腔洋调”。外国成年入学习汉语时的“洋腔洋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它表现在外国学生汉语口语表达的单字音节、语流音变、语调模式和音义配合关系等各个层面。
(2)第二语言学习中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关系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语音特征。一般说来,每个人只对自己母语里有区别意义的音位特别敏感并容易分辨、容易发出,而对本民族语言中没有的音位则很难发准。于是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他们便会忽略目的语某些音位中的一个或数个区别性特征,把目的语的音位与其母语的音位等同起来,并按照其母语音位的发音模式去发目的语的音位。这种用母语语音代替目的语语音的现象,便是“洋腔洋调”的最直接表现。
例如,汉语中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对立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但这种对立在英语中则不能区别意义。因此,英美学生便往往把汉语的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
3.你如何看待“音素教学”和“语流教学”各自的特点?
答:(1)“音素教学”
①音素教学的内涵
音素教学是指语音训练从汉语单字的音素(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单项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词组、句子和会话练习。
②音素教学的特点
音素教学强调打好语音基本功,即从音素入手,教好一个个音素的发音后再教词、句子。
在教学实践上,一般都是在汉语教学刚刚开始时的长期班安排一个相对集中的“语音阶段”,这一阶段大约10天到两周的时间。语音教学一般是按照语音系统的规律并根据音素和声调的难易,循序渐进地进行语音训练,使学生能够有一段专门的语音训练时间来基本掌握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并熟悉《汉语拼音方案》。
(2)语流教学
①语流教学的内涵
语流教学是指从会话人手,一开始就教句子,音素在会话练习中得到纠正。
②语流教学的特点
语流教学不设相对集中的语音阶段,而只在开始时用很短的时间快速介绍《汉语拼音方案》,将所有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先过一遍,然后再把语音教学与词汇、语法和课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在语流中学习语音,细水长流地进行语音教学。《初级汉语课本》基本采用的是这种思路。
第二节汉语词汇与词汇教学
1.如何看待汉语词汇的基本特征对词汇教学的影响?
答:汉语词汇研究与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中一个极为基础的环节。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外国学生识词、辨词、选词、用词的能力。围绕这一基本目标,我们应当深入研究汉语词汇系统和词义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基本特征,并从语言对比的角度把握汉语同其他语言在词汇和词义系统上的联系与区别。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切分和汉语词汇成分在切分上的困难。
(1)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切分对词汇教学的影响
①词和语素的复杂关系是汉语词汇教学首先遇到的难题。
②汉语庞大的词汇系统的区分对汉语词汇教学造成困难。
③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单纯词、合成词和单音词、多音词之间的交叉关系给外国学生的“识词”造成困难。
(2)汉语词汇成分在切分上的困难对词汇教学的影响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特殊性之一,是来自词汇成分在切分上的困难。
总之,对外国学生进行汉语词汇教学,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充分认识、理解和把握汉语词汇结构的基本特点,即以语素为基础,按照汉语短语结构的基本规则构词,从而使形成的复合词在结构上与短语保持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一方面给汉语词汇学习带来词义理解上的便利,另一方面它也给汉语词的辨识带来了困难。如何挖掘这种一致性特征的有利因素,如何克服它所带来的不利方面,是汉语词汇教学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
2.请谈一谈你对汉语与某一语言中的词汇关系的认识。
答:在外国人汉语学习的过程中,词语偏误的产生是大量的。由于外国人母语词汇系统与汉语词汇系统之间并非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因此外国人已经掌握的母语词汇系统,会对其目的语汉语的词汇系统的学习产生干扰作用,即学习者会把目的语的词汇同其母语的词汇作不恰当的比附,从而产生词语偏误。汉语与某一语言中的词汇关系主要包括:(1)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之间在词义上互有交叉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多义词中。一般来讲,两种语言中的某一对对应词,如果在词义上恰好等值,那往往是在某一个概念意义(义项)上等值,除此以外的概念意义(义项)并不等值。而外国学生并不了解这一点,而作了不恰当的扩大化的比附。比如,英语的to know 有“知道”、“会”的意思,但是反过来,汉语的“知道”与“会(有能力做某事)”却是两个词。当人们问“阿里今天为什么没来?”时,说英语的学生可能回答“我不会。”这就是把“I don’t know.”作了不恰当的比附的缘故。
(2)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各自的附加色彩不同
一个完整的词义,不仅只有概念意义,而且还包含一整套的附加色彩。词语的附加色彩是由这个语言社团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及语言传统决定的,它较之概念意义,是更为潜在的部分,也就更不易为外国学习者所体会和了解。英语中的“fat”在汉语中可对应“胖”和“肥”,但“胖”一般仅指人,为中性色彩;而“肥”可指衣物、动物和人,而指人时明显含贬义色彩。这种不同语言的对应词语之问在附加色彩上的差别是普遍存在的,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3)母语和目的语的对应词各自的搭配关系不同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对应词之间尽管概念意义相同,但是它们各自的词语搭配习惯不同。学习者不了解这种情况,便把母语的搭配关系套用到目的语中。例如,英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