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
丰子恺的写作艺术特点
丰子恺的写作艺术特点
丰子恺《山中避雨》是一篇典型的丰子恺小品散文,既抒情又叙事(既抒情又叙事与单独抒情、单独叙事的区别)
丰子恺的散文从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
①探究人生和自然的奥秘,带有玄思的色彩。
②描写儿童的情趣。
③回忆自己的创作历程。
④取材于日常生活见闻,反映世态人情。
这一类的散文也是丰子恺散文创作的主体部分,能够代表其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
名篇有《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儿女》、《作父亲》、《车厢社会》等。
艺术特点:
丰子恺的散文只用平常的字句,务求明白,不喜欢装修粉饰,文字有一种朴讷而又明亮的味道,是典型的随笔体散文,其《缘缘堂随笔》融童心和禅趣为一体,既真率自然,又妙趣横生。
抗战前,丰子恺的作品转而接触社会,开始写灾难性的现实,但文字仍然处处浸润着那种疏淡隽逸的调创作子,于细微处发掘宏旨精义,如《肉腿》、《半篇莫干山游记》。
俗话说,“诗画总相通”,丰子恺先生的随笔与漫画在创作实践中是相通的,他自己就曾说,“在得到一个主题以后,宜于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于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这样便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如此也可以贴切地说明丰氏创作的艺术特点。
俞平伯先生这样评价丰子恺的漫画“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这样的评语用在他的散文小品上同样合适。
那些文字或许只是以一种看来平淡的方式表达一些看来亦平淡的感想,未必字字珠玑,却是句句含情。
丰子恺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
——朱自清。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丰子恺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美术家、评论家,他的散文作品广受欢迎,被公认为中国当代短篇散文的开拓者和偶像。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独特而哲思深邃,反映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独到的思考方式。
他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并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故事,使人们产生共鸣和思考。
他尤其擅长以平实的语言描述生活琐事,却能引发深沉的思考。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以文字简洁明了、直白易懂为特点,不过多修饰,力求表达清晰。
他经常运用夸张、夸张和夸张的手法,用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刻画人物形象,使人耳目一新。
他注重人物的塑造,能够捕捉到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通过描写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人生际遇,让读者对他们产生共鸣。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常常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暗示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他常常通过一些奇特的人物和事件,揭示社会现实的荒诞和人性的弱点。
他以一种戏谑的态度,描写平凡的人和事,表达出对时代状况的关切和批判。
他的作品中也透露着他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对人生苦难的关切和对人性的赞美。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除了幽默诙谐的风格外,还表现出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对文学的热爱。
他常常用生活中的艺术作品或者艺术家的形象来进行借鉴,并通过这些形象来展示艺术和文学的魅力。
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使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深度的思考,也具有艺术的享受。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以平实、幽默、讽刺为特点,他善于运用夸张和诙谐的手法,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荒诞,同时也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艺术的热爱。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的文学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丰子恺的白鹅散文
丰子恺的白鹅散文引言丰子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漫画家,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幽默风趣的作品而广为人知。
其中,他的《白鹅散文》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丰子恺的白鹅散文,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一、白鹅散文的背景与特点1. 白鹅散文的创作背景丰子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白鹅散文》,当时中国正处于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既充满了战争和贫困,又有着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丰子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白鹅散文》,用他独特的视角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描绘了一幅幅真实而感人的画面。
2. 白鹅散文的特点白鹅散文以其朴实、真实的写作风格打动了众多读者。
它以平常的生活为素材,展示了普通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这些散文故事既温暖又感人,让读者产生共鸣。
而丰子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善于运用幽默手法,使得这些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二、白鹅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1. 温暖的故事情节《白鹅散文》中的故事情节多以平凡的人们和他们身边的事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例如,在《白衣女子与柳树》中,丰子恺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一位躲避风雨的白衣女子和她与柳树之间的互动,这个简单的情节通过作者的描写变得异常温暖和感人。
2. 丰富的人物形象丰子恺的白鹅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既有普通人物,也有历史人物。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不同的性格和情感。
例如,在《秋月春风》中,丰子恺通过对一位书生与一位卖胡麻饼的老人的对话和互动,展示了二者在不同生活境遇下的态度和情感。
三、白鹅散文的艺术手法与思想内涵1. 幽默风趣的艺术手法丰子恺在白鹅散文中广泛运用幽默风趣的艺术手法,通过调侃和讽刺,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用幽默的语言和形象来展示人们的生活态度。
例如,在《唐宫栏》中,丰子恺通过搞笑的对话和场景,让读者在欢笑之中思考人情世故。
2. 深刻的思想内涵白鹅散文并非只有笑料和轻松的内容,丰子恺在其中也渗透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丰子恺是一位诗人、书法家、绘画家和散文家,其散文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创意和幽默。
在丰子恺的散文中,他不仅描绘了自然和人情,还阐释了他对生活、艺术和文学的看法。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可以概括为深情、现实、幽默和富有启发性。
首先,丰子恺的散文风格深情而真挚。
他擅长运用流畅的语言,将自己深深的感受表现出来。
在他的散文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大自然和人们的热爱,看到他通过文字表达出的内心世界。
例如,他在《天涯的一餐》中描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晚餐,通过对简单生活场景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以及家庭温馨的氛围。
其次,丰子恺的散文风格现实而有启发性。
他所写的散文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事、物的书写。
他习惯以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为素材,将其提炼出来,进行审视和思考,从中获取灵感并加以阐释。
例如,他在《蚕织》中描绘了蚕丝的生产过程,不仅展现了劳动的神韵,还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领读者关注这个看似平凡的产业。
此外,丰子恺的散文风格幽默而又深刻。
他在散文中常常设立情境,通过比喻、夸张和反讽等手法,搞笑又寓教于乐。
例如,《地球是我的》一文中,他通过一个想象故事告诉人们,其实地球没有人类也可以自然运转,提醒人类应该爱护自然,保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最后,丰子恺的散文风格注重艺术性和文学性。
他的散文通常极富诗意,既注意情感表达,又重视画面感和语言美感。
例如,《丹田的海洋》中的一句话:“有时候,我在每当星星都已闪亮,遥不可及的天空接触下,那就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通过这句话,读者可以感受到丰子恺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感悟,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
综上所述,丰子恺的散文风格独特,深情真挚,现实启发,幽默深刻,注重艺术和文学性。
他通过散文,不仅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还引领人们关注生活、自然和文化的美好,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
论丰子恺散文语言风格
论丰子恺散文语言风格
丰子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语言风格以朴实、传神、直抒己见而著称。
他的文字极具朴素之美,仿佛运用了朴素乡贤的语言,表达出了清新淡然的气韵;也深得赞赏,尤其是他文笔中自然、淡雅、悦耳感人,把自己对于生活的深刻体悟,生动写照出来,令读者赞叹不已。
他的文字就像细流,清澈纯净;以及这三言两语,朴实多情的语言就能给我们写出一幅绚丽的景色,倡导大家就此继续思考,反思精巧..
丰子恺的散文以自然简洁的语言和传神的字句,富有文采但又不失古典风尚,他的散文将理想、情感、美学、哲理充分融合,胸有成竹,表情细腻,层次丰富,既有让人品读的浅笔,又有引人深思的精言。
丰子恺的散文叙述风格,也是令读者赞叹不绝的,他把生活中的乐趣,尤其是山水和心情,妙趣横生、幽耘蕴含,富于意境,使人着迷。
他更善于将日常小事写得淋淋尽致,穿着景物,令人产生深切的共鸣。
总之,丰子恺的散文语言风格丰富、多彩,使我们一眼就可以
从中感受到简洁淡然、抒情自然、现实生活中最温暖、淳朴的乡贤心境。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丰子恺(1903年-1989年),字三石,号散木,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画家、书法家等多重身份。
丰子恺一生笔耕不辍,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方面。
他的散文风格非常独特,被誉为“瀑布式散文”的代表,其作品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启迪。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极富韵律感。
他对语言的运用非常娴熟,经常使用诗意的句子,以及富有节奏感的句式。
丰子恺擅长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心理情感和自然景色,使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他在《平山堂散步》中写道:“日落了,老道一边走,一边摩挲那些埋没进阶前楼面板下的阳阳吧!负满而归之后,灯明了,在这琉璃片三五临窗,可因窗抧雁凌寒。
”这样的句子让读者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沉淀,令人陶醉其中。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善于联想和思考。
他在作品中经常以一种联想自由的方式,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联结,以此唤起读者的思考。
他从一个细节展开,引起读者与之相关的思考和情感。
例如他在《水乡阿堪卖苹果记》中写道:“穷人喜欢透明的东西,无论是透明的雨水,透明的湖水,透明的泉水,透明的深山小溪,还是透明的苹果。
”这种联想思维的方式,使得他的散文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深度。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具有幽默和独特的幽怨情调。
他的作品中常常带有幽默的元素,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一些人性中的普遍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轻松愉悦的感受。
他的散文中也常常流露出一种幽怨的情感,对于生活的抱怨和思考,对于时代的反思和追忆,给人以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感伤。
例如他在《竹片小品续写》中写道:“雾只有苏花那山才有。
我竟有点怀疑,雾是有意缠绵于山林者。
”这种幽默与幽怨的交织,更加增添了丰子恺散文作品的独特魅力。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自成一体,韵律感极强,善于联想和思考,具有幽默和独特的幽怨情调。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描绘了人性和自然的美与哀,寄托了他对世界的独到思考和情感表达。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摘要】丰子恺是一位备受推崇的作家,他的散文风格独具特色。
在他生动幽默的文字表达中,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反思,同时也传承着历史文化的精髓。
他的情感表达温暖感人,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丰子恺的语言简洁明快,但又寓意丰富,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更深层的意义。
由于这些特点,丰子恺的散文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与文学情怀,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丰子恺,散文风格,幽默风趣,温暖感人,现实生活观察,历史文化传承,语言简洁,寓意丰富,独具特色,读者喜爱,推崇,中国文学影响。
1. 引言1.1 介绍丰子恺丰子恺(1903年-1983年),原名朝鸣,字叔卿,号绮园,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书法家、评论家、文学家。
他以其犀利的文字和生动的插图,被誉为“中国漫画大王”。
丰子恺在文学方面也成就斐然,其散文作品以其幽默风趣的文字表达和温暖感人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他广泛涉猎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对于现实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挖掘也颇有心得。
丰子恺的语言简洁明快,寓意丰富,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在中国文学史上,丰子恺的散文风格独具特色,对中国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他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之下,丰子恺也成为了一代文化名人,为中国文学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2 探讨散文风格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作品在文学界广受好评。
他的散文风格独具特色,通过独特的文字表达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反思,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挖掘。
丰子恺的语言简洁明快,寓意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他的作品中,幽默风趣的文字表达常常使人捧腹大笑,温暖感人的情感表达则让人感受到人文关怀和温暖。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既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又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深受读者喜爱与推崇。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不仅在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丰子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学者,其文学作品被视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天辟地者,至今影响深远。
他的散文以其空灵、雅逸、自然、简练、超凡脱俗的特点,直抵人心,深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那么,丰子恺的散文有哪些突出的风格特点呢?第一,清新自然,意境与情感统一。
丰子恺的散文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
他习惯描写大自然,通过对自然山水、植物和动物等的细致观察,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感受。
在他的笔下,一草一木、一滴露水、一只小鸟都能被透彻而细腻地描写出来,读者仿佛能听到小草低声呢喃,雨滴轻轻敲打窗户的声音,这让人感到十分清新、自然、舒适。
同时,他富于感情,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自然的描写中,让人在阅读中不仅能看到一幅画面,还能感受到作者那深深的感情。
第二,语言简练,艺术效果强烈。
丰子恺的散文语言简练,不喜欢繁琐冗杂的文字和句式,他非常注重语言的艺术效果。
他善于运用艺术手法,通过各种形式烘托气氛,营造氛围,从而达到形象传神的效果。
他的散文如同画一样,不仅注重画面的内容和气氛,还注重画面的整体美感及构图,从而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表达。
第三,引经据典,涉猎广泛。
丰子恺的散文文化底蕴极其深厚,他不仅涉猎广泛,掌握了杂学、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精髓,而且他还能够准确地运用、引用其中的名言警句,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四,写实与想象相结合,层次深远。
丰子恺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他在写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想象,使作品不仅具有写实性,还有极高的艺术性。
他的文章中有着很多具象化的描写,但也不乏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但是这些想象不是胡子、牛角,而是来源于真实生活,这样更能够升华文章的境界,从而表达深刻而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观点。
总之,丰子恺的散文风格独特、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引经据典、写实与想象相结合,层次深远、艺术效果极强,在当今读者中仍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对于现代的散文创作,值得借鉴和学习。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丰子恺是著名的文化艺术家,他的散文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他的散文写作中分析他的写作风格及其特点。
一、幽默风趣丰子恺的散文风格以幽默风趣见长。
他多以幽默的口吻和诙谐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轻松快乐。
例如他在对人性进行深入剖析时,总是穿插着很多俏皮幽默的语句,让人读来感受到一种轻松的氛围。
在他的《一盏灯》中,他让一支灯成为了一个生动的主角,形象地描绘了一盏灯的生命历程,令人不禁发笑。
二、清新自然丰子恺的散文风格具有清新自然的特点,他的文字流畅自然,字里行间波澜不惊。
他用朴实无华的辞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一种素雅之感。
在他的《残桃》中,描写了一株梅花树怒放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他的文字简洁明快,极具文学美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美。
三、富有思想性丰子恺的散文风格富有思想性。
他不只是写生活中琐碎的事物,而是从这些琐碎的事物中发掘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开阔了读者的思想。
例如他的《树》中,以种树护林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他还通过对美好人性的探讨,阐述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具有哲理意味。
四、情感丰富丰子恺的散文风格也富有情感,他深刻描绘了自己的感情世界,体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他在《空山夜雨独听》中借助雨夜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表现出浓烈的情感。
他的散文中时而温情脉脉,时而悲壮激昂,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总之,丰子恺的散文风格在幽默风趣、清新自然、思想性和情感丰富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他的笔调婉约、气质高雅、人格清高,是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艺术家。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丰子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散文家、美术家、传媒人。
他是近代中国文坛上具有“万象更新、独具风韵”的文化名流,被誉为“百年难得一丰子恺”。
他的散文作品同样流传至今,深受广大读者和学者的喜爱和研究。
本文将从丰子恺文如其人的角度出发,分析其散文风格。
一、幽默风趣的风格特色丰子恺的散文作品,往往以幽默、风趣著称,这也是他历史地位伟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的作品处处充满了机智和幽默感,如《家庭教师丁世骧》一文中,他以幽默风趣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生活在奉天(今沈阳市)的家庭教师丁世骧的生活,幽默地描绘了丁世骧在文化层面上的“寂寞”和孤独感。
此外,他在一些文章中用一种风趣、轻松的语气来感染读者,例如他在《少年同盟会第一次大会》中写道:“ 欢声笑语,不啻群龙无首的雄士,状如春风里鲜花的女孩,富贵特胜的富家子弟,不论宠坏的捣鼓家庭或完满的门第,都冲破了教化裹脚带束缚,各显神威”。
这种幽默、风趣的风格特色,让丰子恺在文坛上的地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二、情感真挚的风格特色丰子恺的散文作品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这一点刻画出了他文学创作的深厚基础。
他善于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感人的情感来表达人间百态,如《我的兄弟文生》一文,丰子恺用感人至深的笔触,表达了兄弟六人穷困潦倒却彼此相依相伴的感人故事,勾勒出一幅温馨而真挚的生活画卷。
另外,他的《别了,我亲爱的父亲》更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散文佳作,通过写自己在父亲去世前后的感受和思考,展现出一种无比深沉、真诚的家庭情感,不断打动着读者的心弦。
三、文化批判的风格特色丰子恺的散文作品,还有一个特别鲜明的风格特色,就是其强烈的文化批判色彩。
他在散文中时常运用夸张手法,通过对明显荒唐愚蠢的文化现象的抨击,表达出他对社会文化开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看法。
例如在《睡美人的秘密》一文中,他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对“鼓吹梦想”的一些流行文化现象展开了无情的批判,以中肯明确的言语揭露了这种种虚无、愚昧、荒唐的文化蔓延,反映出一种善良、正义的心灵风貌,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散文家:丰子恺(中国)人物简介
03
丰子恺的代表作品与影响
丰子恺的散文代表作品介绍
《阿咪》是丰子恺描写动物生活的作品
• 以猫阿咪为主人公,讲述了一系列温馨有趣的故事
• 散文充满爱心和童趣,受到广泛喜爱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的代表性散文集
• 收录了作者在1930年代创作的散文作品
• 散文风格成熟,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车厢社会》是丰子恺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反映社会现实
• 散文题材广泛,包括家庭、亲情、友情等
丰子恺散文中充满对人性的关爱和关注
• 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人物的性格和生活
• 对人性的善良、美好充满赞美和向往
⌛️
丰子恺散文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 对艺术情有独钟,强调艺术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ATC H I N G
CREATE TOGETHER
DOCS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丰子恺(中国)散文家人物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丰子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丰子恺的出生、成长与家庭背景
1898年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石门镇
• 父亲是丰绶,母亲是钟云芳
• 从小家境殷实,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 出版了多部散文集,如《缘缘堂随笔》等
• 散文风格趋于成熟,受到广泛好评
1949年后,丰子恺的散文创作进入新阶段
• 创作了多部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 散文风格更加严谨,思想深度加深
丰子恺的散文主要以日常琐事为题材
丰子恺的散文主要以日常琐事为题材丰子恺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日常琐事为主题,以其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叙述方式而著称。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以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为切入点,展现了他对细微之处的敏感和独特的观察力。
他将平凡的日常场景和细节化为文学的艺术表达,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入生活的感受。
丰子恺的散文常以身边的人和事为素材,他以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周围的小事物,发现其中的独特之处。
他将这些琐碎的片段串联起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娓娓道来的叙述,呈现出一个个独特而真实的生活场景。
他的散文作品通常以故事的形式呈现,通过一个小小的事件或者一个细节,展示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他善于运用幽默和讽刺,将日常生活中的荒诞和滑稽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在阅读中发出会心的笑声。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简洁明快,语言质朴自然,不加修饰,直抒胸臆。
他以深情的笔触描绘细节,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和内心活动,展示出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文字流畅而富有韵律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他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对日常琐事的描述,更是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传递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作品常常使人产生共鸣,让人在琐碎的日常中发现美好和温暖。
总之,丰子恺的散文作品以日常琐事为题材,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呈现出生活中细微而真实的场景。
他的文字简洁而富有情感,打动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文化评论家,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
丰子恺的作品既有温婉细腻的一面,也有犀利深刻的一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温婉细腻。
他常常运用细腻而翩然的笔触,描绘一些细微的事物或场景,给人一种温暖而愉悦的感觉。
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通过描述细节来传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例如在他的散文《石可心水》中,他以细腻温情的笔触描述了一块被雨水洗净的小石头,让读者感受到了这块小石头的纯净与宁静。
这种温婉细腻的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动人的情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犀利深刻。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他善于用简洁而犀利的语言直击问题的本质,揭露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弱点。
他的批判常常是直接而尖锐的,毫不留情地点出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让人痛切地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例如在他的散文《生命》中,他用生动而犀利的笔触描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状况,通过个案展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漠视和漠然态度,引发人们对社会关怀和反思。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兼具幽默和讽刺。
他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和讽刺的手法来揭示社会和人性的荒谬之处。
他通过讽刺来批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偏见观念,同时也带给读者一种欢乐和轻松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他的散文《童趣》中,他以幽默和讽刺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城里人对乡村的困惑和不解,通过轻松诙谐的语言展现了城乡之间的差异和交流的困境,给人以欢乐和思考的空间。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独特而丰富多样。
他的作品既有温婉细腻的一面,又有犀利深刻的一面,同时兼具幽默和讽刺,使得他的作品别具一格。
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生活和社会,以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触动了读者的思绪和情感。
他的作品对于珍视人性的思考和社会的关心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使得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重要代表之一。
论丰子恺散文的创作风格
论丰子恺散文的创作风格
丰子恺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他的创作风格极具特色,在抒情的基础上加入了
深刻的道理,融入了他的观点。
丰子恺的散文,注重回归本源,看似空灵却极具内涵,他把精雅的语言抛弃而
深入民间文学,不断穿行于新鲜与旷古之间。
他把独立个性、亲近自然、淳朴自得作为一个生活的最高理想,无需迎合任何牢笼,返璞归真,弃其浮华。
他的文章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记忆,不仅有周易,还有古书诗词,把思想融入
文字中,调和出一种明快而时尚的文字表达,让读者体会到文学与境界合一的文学趣味。
他的文字里不仅有传统文字的丰富,还有贴近现代生活的调调,对于人们的生
活情景多有点灵,他用幽默的口吻让文字充满活力,让读者感受到无限释怀与宁静。
丰子恺以其独特而抒情的文字吸引读者眼球,用感人肺腑的文字表达出他优雅
的大家风范,永远让人快乐难忘,其文采温文尔雅,以营构文学形态而闻名天下,堪称一绝。
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
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学年论文题目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年月日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丰子恺既是着名的漫画家,音乐家,又是一位富有个性和才情的散文家,着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率真集》等。
他的散文在艺术上颇具特色,目前对于他的散文艺术已有部分研究,如江苏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型的《文学与绘画的结合的范例》,他以《两场闹》为例,分析了丰子恺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具体的画面,重点阐述了丰子恺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所融入的绘画技术。
又如北京师范大学陈亚丽,毋霞的《丰子恺散文浅论》从丰子恺散文的佛学思想,文质的纯真方面对其散文做了一系列论证,以其代表作《秋》,《剪网》,《大帐薄》为列做了具体而充分的描述。
再有福建师范大学的张胜璋的《丰子恺散文的艺术风格》一文,对丰子恺散文中的童真和自然作了简明的介绍现将从丰子恺散文中的音乐美,绘画美,朴实美三个方面做进一步补充。
一音乐美音乐美:原指诗歌创作中对格律和韵律有很好的把握,引申到散文,指散文的文字中流动出让人能产生听觉美感的文章。
作为音乐家的丰子恺,在其散文创作中大量的穿插了对声音的描绘以及运用了声乐的比喻,这种无形的渗透使其散文在静态中有了灵动感,比如在《闲居》一文中,把春比喻成门德尔松,将无声的春天赋予门德尔松乐的明澈,文雅而不失热情奔放。
把夏比作贝多芬,将夏日那难以描绘的热烈用贝多芬音乐的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区的对置、切分音以及强有力的渐强表达更加“强烈的情感”,其“炽热表达”的方式给了夏一个完美的诠释,将秋说成是肖邦,舒曼,无以言说的悲凉之感顿时深入读者的心身,冬天就是舒伯特的曲子,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中欲罢不能的歌唱性透露出柔情简约的格律,在这样的比喻中抽象而难以捉摸的四季在作者笔下成了一首首不同风格的曲子,此起彼伏的在耳畔缠绕,如果不是这样的比喻,那么文中的表达将不再生动而富有灵气。
又如《作父亲》这篇文章中写道:“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就变成了咫尺天涯”写出了小鸡的咿哟,咿哟的叫声和孩子们好来,好来的赞叹声,将买小鸡的场面生动活泼的显现出来,让人可以在这些简单明了的声音描写中感受到孩子们看到小鸡时的那份欢快和兴奋之态,又如一曲活泼爽朗的童歌,将天真烂漫的孩童化作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这音符中诞生着欢快美的音乐美。
丰子恺的散文
丰子恺的散文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作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作品既有深刻的思考,又充满了幽默和艺术感。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主要以生活琐事为题材,通过对普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对于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描摹,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温暖和幽默感。
他善于将普通事物与深刻的思考相结合,从而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独特的比喻和隐喻,这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他的散文作品中既有对人性的剖析,也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平凡的细节,呈现出丰富的思考和感悟。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中还常常出现一些幽默风趣的笑话和讽刺,使他的作品更具阅读的乐趣。
他善于运用幽默的手法,通过讽刺和夸张来揭示现实中的荒谬和丑恶。
他的作品不仅能让人思考,还能给人带来一种轻松的愉悦感。
总的来说,丰子恺的散文作品既有深刻的思考,又充满了幽默和艺术感。
他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既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又能给人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丰子恺的写作特点
丰子恺的写作特点
丰子恺是后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学者,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他的作品写作特点如下:
一、思想性强
丰子恺在他的文章中,融合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各种思想,融会贯通,具有鲜明的观点、高屋建瓴的思想范畴。
他以深沉的思想和见解贯穿他的文章,著作成为一种思想体系,引领读者深入思考,从而探索人生意义和价值。
二、文字生动
丰子恺注重文章内容的表达,他乐于用生动的文字来描述事物,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情感表达力。
他善于借助象征性的文字和比喻性的语言,使文章逼真而活泼,使读者情不自禁的感受到文章的美妙和内涵。
三、节奏感强
丰子恺在写作中特别注重文章的衔接和节奏感,每一句话都能衔接上一句话,表现出统一的语调,使文章连贯而有节奏感,从而起到烘托情绪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加感人至深。
四、关联性强
丰子恺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而他又是一位精于关联的作家,他能将两者结合起来,以含蓄玄奥的文字,引申出深刻的意义,让读者在联想中探索精神之趣。
丰子恺 散文 特点
丰子恺散文特点
1、丰子恺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中独具特点,究其缘由在于其艺术创作与对童真的寻求、对佛理与艺术的探求密不可分,其中又以“童心”为最根本之要素。
2、丰子恺屡屡自称“儿童崇拜者”、“老儿童”,因此应从童真之心入手分析其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3、丰子恺对童真的向往深受佛禅追究本性本心的感染,继而与他作为“现代最象艺术家的艺术家”对艺术“真”的寻求相契合,终究构成其散文真淳自然的艺术风格及真即善即美的审美内涵。
《月到天心》赏析
《月到天心》赏析《月到天心》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夜晚的月亮之美,以及人们对家庭、友情和生活的美好向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主题思想《月到天心》以中秋夜晚的月亮为切入点,通过对家庭、友情和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生活的观察,将中秋夜晚的月亮与人们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家庭团聚、友情真挚和生活美好的感慨。
同时,文章也传递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种主题思想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想性,能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二、艺术特色1.独特的视角丰子恺先生在文章中运用了独特的视角,将中秋夜晚的月亮与人们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独特的视角让文章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月亮之美。
这种视角转换的技巧展示了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生动的描写文章中对中秋夜晚的月亮、家庭聚会、友情交往和生活细节的描写都非常生动,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
这种生动的描写让文章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立体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例如,作者通过对月亮的细腻描绘,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个明亮、圆润的月亮挂在夜空中,感受到那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这种生动的描绘使读者更深入地感受到作者对中秋夜晚月亮之美的赞美和对家庭、友情的感慨。
3.富有哲理的语句文章中出现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语句,例如“人生如梦,梦中何求”“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等等。
这些语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也给读者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感悟。
这些富有哲理的语句让文章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启发性,能够让读者深刻地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语句也展示了作者的智慧和人生经验,使得读者能够从中汲取到有益的启示。
三、文化内涵1.中秋文化《月到天心》以中秋夜晚的月亮为切入点,展现了中秋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
浅析丰子恺文如其人的散文风格丰子恺(1903年-1989年),原名丰懋宾,字笔山,出生于湖南长沙。
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学者和散文家,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比较文学,1919年赴美深造,留学期间受到了现代派文学和西方思想的影响,深刻地反思中国文学传统,并形成了独特的散文风格。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独具特色,不同于传统的辞章运用和修辞技巧。
他的散文简洁明快,语言流畅,富有韵律感,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他以平实、平和的口吻记录生活细节,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他关注平凡的人和事,从微小的细节中发现人性的智慧和美好。
丰子恺的散文以文人的目光观察社会,以幽默的笔调嘲笑人生的荒谬。
他善于用世俗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触动,以讽刺、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现象的荒诞和矛盾。
他通过富有启示性的故事和幽默的对话,展现了人性的善恶、荣辱、悲欢的方方面面。
丰子恺的散文还富有诗意和哲理性。
他以感性的方式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他从生活中领悟到的智慧和哲理,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丰子恺的散文具有强烈的传统文化氛围。
他不拘一格地借用了古代诗词和典故,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
他尊重传统文化,同时也对传统的束缚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试图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传统进行对话和沟通。
丰子恺的散文融合了东西方的优秀元素,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他在散文中展示了对西方文学思潮的深入思考和借鉴,将西方的艺术观念和个性表达方式融入中国传统散文的思想和格调之中,形成了独特的丰子恺式散文风格。
丰子恺的散文风格简洁明快,富有诗意和哲理性,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
他的散文作品以平实、平和的口吻记录生活的细节,以幽默、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现象的荒谬和矛盾。
他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触动。
丰子恺的散文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给人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他无疑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瑰宝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学年论文题目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年月日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丰子恺既是着名的漫画家,音乐家,又是一位富有个性和才情的散文家,着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率真集》等。
他的散文在艺术上颇具特色,目前对于他的散文艺术已有部分研究,如江苏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型的《文学与绘画的结合的范例》,他以《两场闹》为例,分析了丰子恺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具体的画面,重点阐述了丰子恺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所融入的绘画技术。
又如北京师范大学陈亚丽,毋霞的《丰子恺散文浅论》从丰子恺散文的佛学思想,文质的纯真方面对其散文做了一系列论证,以其代表作《秋》,《剪网》,《大帐薄》为列做了具体而充分的描述。
再有福建师范大学的张胜璋的《丰子恺散文的艺术风格》一文,对丰子恺散文中的童真和自然作了简明的介绍现将从丰子恺散文中的音乐美,绘画美,朴实美三个方面做进一步补充。
一音乐美音乐美:原指诗歌创作中对格律和韵律有很好的把握,引申到散文,指散文的文字中流动出让人能产生听觉美感的文章。
作为音乐家的丰子恺,在其散文创作中大量的穿插了对声音的描绘以及运用了声乐的比喻,这种无形的渗透使其散文在静态中有了灵动感,比如在《闲居》一文中,把春比喻成门德尔松,将无声的春天赋予门德尔松乐的明澈,文雅而不失热情奔放。
把夏比作贝多芬,将夏日那难以描绘的热烈用贝多芬音乐的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区的对置、切分音以及强有力的渐强表达更加“强烈的情感”,其“炽热表达”的方式给了夏一个完美的诠释,将秋说成是肖邦,舒曼,无以言说的悲凉之感顿时深入读者的心身,冬天就是舒伯特的曲子,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中欲罢不能的歌唱性透露出柔情简约的格律,在这样的比喻中抽象而难以捉摸的四季在作者笔下成了一首首不同风格的曲子,此起彼伏的在耳畔缠绕,如果不是这样的比喻,那么文中的表达将不再生动而富有灵气。
又如《作父亲》这篇文章中写道:“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就变成了咫尺天涯”写出了小鸡的咿哟,咿哟的叫声和孩子们好来,好来的赞叹声,将买小鸡的场面生动活泼的显现出来,让人可以在这些简单明了的声音描写中感受到孩子们看到小鸡时的那份欢快和兴奋之态,又如一曲活泼爽朗的童歌,将天真烂漫的孩童化作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这音符中诞生着欢快美的音乐美。
再如《晨梦》,其中“天一亮,小孩子就醒来,小鸟儿在我耳边喧聒,又不绝的催我起床。
”这一句写出了孩子们一早起来的吵闹声,以及来到父亲耳畔叽叽喳喳唤父亲起床的场景,将一群可爱的精灵化作一群清晨从窗外飞来的小鸟,那份清新,宁静在这曲清晨的欢歌中跃然纸上,这是孩子们的吵闹声,却是父亲心里似烦却喜的天籁,在这样一个晨光中,听着如此心悦的歌声从梦里醒来,感受到的是人生的无限幸福与知足,由此,作者笔下的晨梦不仅由文字映入我们的眼睛,更化作一缕旋律飘入我们的耳朵,在这样的双重美感呼应下,使丰子恺的散文不经意间铺满了声音的美妙感,即音乐美。
二绘画美绘画美:是指在描写一些景物与事物时,把事物的棱角与状态形容的非常的美.在散文中表现为无意中勾勒的完整的图画,使作者要表达的抽象而虚幻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让读者能够毫不费力的感觉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且这个内容在这种表达中有一种极充实的美感。
丰子恺,是散文家,同时也是漫画家,他的文章并不因为作为画家而刻意去实现文与画的结合,他所写的是毫无雕琢的文画的和谐统一,是来自于作家本身的修养及一种相辅相成的审美观,这样一种写作的构思不是经过刻意安排的,而是流露于心,《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中有这样一段话:“坐在校旁的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刻,许多小孩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进”其中的意象江边,青草堤上,孩子,花,帆船,使人幻想出无数的诗篇,在历史的滔滔江河中流淌,把静的意象和动的节奏两成一条伸入远方的线,在这静与动,远与近的结合中,一副思乡的惆怅图与一副童真无暇图形成鲜明的对照,远方的故居在成人的眼中露出忧愁,而眼前的花草,帆船在孩子的眼中却是金金闪闪的新奇,忧中带喜,喜中杂忧,这不仅是一副难以描绘的山水图,更是一幕满是情思的人间生活图。
这样的描写是文的画,更是画的文,使得文章的绘画美明亮而突出。
“秋天,芭蕉的长大的叶子高出墙外,又在堂前盖造一个重叠的绿幕,葡萄架下的梯子上不断的有孩子们爬上爬下。
窗前的几上不断的供着一盆本产的葡萄。
夜间明月照着高楼,楼下的水门汀好像一片湖光。
四壁的秋虫齐声合奏,在枕上听来浑似管弦乐合奏。
”《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这一段文字写了作者回忆中的缘缘堂秋天的景致,芭蕉的长大的叶子高出墙外,这句话中长大和高出两个词用的极妙,若写成长大了的芭蕉的叶子比墙还高就将完全失色,作者的这种写法,将芭蕉赋予了生命力,这“长大”将芭蕉写成了个孩子,在岁月中慢慢的成长着,再用“高出”一词将芭蕉超过围墙。
露出枝叶在墙外的动作有一跃而出之意,又似“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灵巧,这么两个动作将芭蕉这一景物洒在了水墨中,不仅是一幅芭蕉图,更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在这动态的生长中不远处又搭有静态的葡萄架,是一个重叠的绿幕,安静处,又有孩子在葡萄架下不断的爬上爬下,这两动一静,层层往下的结构使眼前的画面十分的和谐,这些是看的到得景象,也是实的事物,接着为这幅丹青洒了一丝月光,照着高楼,也照着这和谐的图景,四起的虫鸣此时又如锦上添花般得将这个场面缓缓托出,如此看来,在丰子恺的散文中,不仅句子中闪现出灵活的画面,句与句和成的段落又成了一幅整体的图,这些图与图之间不是拼凑而成,竟是达到了自然的融合,从而形成一幅更大的有机画,作者的这种文字不是水彩画绘成,却胜似水墨泼成的天然之作。
又有《自然》一文中“伛偻的老丐,像一幅米勒的木炭画,充满着哀怨之情,施与同情的人又买得一幅充满感激之情的画”,“普通的照相中的人物,都装着在舞台上演剧的优伶神气,或者南面而朝的王者的神气,或者庙里的菩萨像的神气,或好像正在摆步位的拳教师的神气。
”前一段写街上伛偻的老乞丐,作者不着一墨,没有写老丐的神态外貌,也没有写他的可怜之状,却说像一幅米勒的木炭画,将读者的思维拉入米勒的画作中,顿时联想到《拾穗者》一画中的妇人那隐忍、谦卑,使人产生可怕的忧虑,借用名家画作来写眼前的老丐是在是比画作本身更令人心生沉重之感,而施与同情的人又买得一幅充满感激之情的画,没有将施与者得细小恩赐和老丐的感激涕零指装实写出来,但老丐的卑微却极易审视,后一段写照相之人的形态,几个比喻将各色各样的pose 幽默的道出,有南面而朝的王者神气,有庙里菩萨像的神气,有摆步位拳教师的神气,将人物的动作,姿态浓缩与一个框架中,一个舞台中,一张照片中,实在是直观而又不乏生动。
作者这一个个的形象比喻,一处出的景象铺写,构成的一幅幅无声却胜有声的画无不彰显着其散文中的绘画美。
三朴实美朴实美:质朴,无文饰。
《庄子·天道》:“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成玄英疏:“夫淳朴素质,无为虚静者,实万物之根本也。
”在丰子恺的散文中,无论选材方面,还是语言方面都极其的朴质,毫无修饰,无需用华丽的词澡,也无需借用奇特的意象,总是能在自然界中发现极简单普遍的事物,写出深刻而巧妙的见解,使其文章中飘逸着淡淡的,真真实实的美。
在《吃瓜子》这一名篇中,写到中国人吃瓜子这一事件,其中“这种吃法不但‘的,的’的声音清脆可听,那手和头得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
”这几句,在毫无色彩渲染中将中国的少爷小姐吃瓜的模样写得入木三分,又写到外国人吃瓜子“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无处寻找了。
”“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的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将不懂吃瓜子之法的人所闹的笑话写得有趣而滑稽,从而看出吃瓜子这小事中也有大学问,最后升华到:“试看糖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便可想见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将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得出了作者的思考,将作者从平淡的小事中看出的大道理写得有理有据,是在让人感觉到这支普通的笔中写出的不显眼的字却有莫大震撼力。
而在《沙坪小屋的鹅》一文中,又选取了鹅这极不起眼的物来写,让人在不以为意中发现新景象,如写鹅的叫声:“其‘轧轧‘然的与鸭的大体相似,然却不同于鸭的琐碎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其声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喝叱。
写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的,颇似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正是它傲慢性格的表现”将鹅身上不同于其它家禽的细微之处得体的描绘了出来,而对鹅吃食的抒写更是细致入微,鹅是要吃冷饭的,需要水,泥,草三样东西下饭,吃的时候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到某地方吃一口草及泥,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一口饭,倘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的大踏步前去吃一口水,再踏大步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
旁边还必须有一个人守候,像饭馆里的侍者一样。
将鹅吃食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在这几个简单的动作中道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富有朴实感,一幅乡间质朴图画又出现在读者的眼帘。
再如《杨柳》,《蜜蜂》,《炒爆米花》,《楼板》等篇目都是以最普通的事物入题,写了杨柳虽是“最贱的”随处可栽,只需阳光,泥土和水就能生活,不比牡丹,葡萄藤,许多花木娇贵,但它却有下垂的特点,不像其它花木,只一心向上爬,爬到高处却忘了跟,只有杨柳它是最普通却又最懂得感恩的植物,又如蜜蜂,写蜜蜂被困在房内,总想从关闭的玻璃窗处飞出,平常蜜蜂在人的眼里是不善的动物,它会蜇人,但作者却从这个侧面写了蜜蜂为了生活频频碰到钉子后的不屈不挠,不管阻力多大,不管能不能出头,它都执着的坚持着,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生存需要的精神毅力,再如炒爆米花,将硬年糕爆过后原本质地致密,不易嚼碎,不易消化的爆米花就变得松脆易消化了,又从这个浅显的事理中得出一个道理,即有些事情只需转个弯或稍作加工,原本不够好的东西就能有质的突变。
还有楼板的描写中,由一块普通似乎没什么用的楼板写出了这一楼板的差别中,隔出的冷淡的人世间的情感关系。
这一系列的普通选材,平淡语言组织构成的一篇篇朴实的文章,看似无美,却处处流动着简单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