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专题探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朝花夕拾专题探究ppt课件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朝花夕拾专题探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df395bff00bed5b9f31d40.png)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 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 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 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 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 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人物形象简析3
范爱农——一位觉醒 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 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 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 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 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 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 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人物形象简析4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 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 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 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 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 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 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 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 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 烈的爱。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朝花夕拾》专题探究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 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 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 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 品作深入的了解。
4、 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 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阿长是个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 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 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 厚、仁慈的美德。
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 织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 际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课文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 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人物形象简析3
范爱农——一位觉醒 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 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 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 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 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 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 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人物形象简析4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 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 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 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 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 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 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 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 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 烈的爱。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朝花夕拾》专题探究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 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 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 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 品作深入的了解。
4、 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 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阿长是个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 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 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 厚、仁慈的美德。
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 织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 际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课文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 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朝花夕拾PPT讲课课件
![朝花夕拾PPT讲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51d86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d.png)
篇章组成
《朝花夕拾》由十篇散文组成,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 野先生》、《范爱农》。
时间线索
以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为线索,通过回忆和怀念,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 人情世态。
主题思想
03
06
中世纪骑士教育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 义教育,关注品格培养和个性发展。
05
古希腊哲学和罗马法律为基础,注重逻 辑思考和公民教育。
04
西方教育起源
不同文化背景下童年教育观念异同
相同点
01
02
都重视基础教育,如语言、数学、科学等。
都强调品德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道 德品质。
03Leabharlann 04不同点中国教育更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西 方教育更关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02
采用倒叙、插叙等叙事手法,打破传统的时间顺序,增 强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
03
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和 故事情节。
语言风格特点
运用朴实自然、贴近生活的语言 ,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和共鸣。
注重语言的节奏和韵律,通过长 短句、排比等手法增强语言的音
乐性和感染力。
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
作品风格与特点
作品风格
鲁迅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幽默,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批 判精神。
特点
《朝花夕拾》以回忆为主线,通过对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的描绘,展现了 鲁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作品中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批 判和反思。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朝花夕拾》由十篇散文组成,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 野先生》、《范爱农》。
时间线索
以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为线索,通过回忆和怀念,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 人情世态。
主题思想
03
06
中世纪骑士教育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 义教育,关注品格培养和个性发展。
05
古希腊哲学和罗马法律为基础,注重逻 辑思考和公民教育。
04
西方教育起源
不同文化背景下童年教育观念异同
相同点
01
02
都重视基础教育,如语言、数学、科学等。
都强调品德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道 德品质。
03Leabharlann 04不同点中国教育更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西 方教育更关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02
采用倒叙、插叙等叙事手法,打破传统的时间顺序,增 强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
03
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和 故事情节。
语言风格特点
运用朴实自然、贴近生活的语言 ,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和共鸣。
注重语言的节奏和韵律,通过长 短句、排比等手法增强语言的音
乐性和感染力。
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
作品风格与特点
作品风格
鲁迅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幽默,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批 判精神。
特点
《朝花夕拾》以回忆为主线,通过对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的描绘,展现了 鲁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作品中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批 判和反思。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专题01《朝花夕拾》导读课件
![专题01《朝花夕拾》导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a41ca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9.png)
内容全解
《狗·猫·鼠》 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在文中,鲁迅整理猫的恶行:第一,猫对它捉到的猎物,总 是纵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 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民气烦;第四,它 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固然厥后证明并非猫 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发生好感的,况且它厥后的确吃 了小兔子!
《范爱农》 【人物形象】范爱农:热爱祖国,为人孤傲,倔强耿直, 不满黑暗现实,追求革命。 【阅读体验】此文通过描述范爱农的悲剧遭遇,既揭露了 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又对辛亥革命的 不彻底性,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进行了深刻的揭 露和批判。
内容全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 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 园”。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 “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 的读书生活。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七年,他对当年三 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 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内容全解
③睡相不好,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 ④令人烦恼的规矩。⑤讲长毛的故事。 ⑥给“我”买《山海经》。
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 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到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 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 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内容全解
《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藤野先生:为人正直,诲人不倦,治学严谨, 对我无保留,没有民族偏见。 【阅读体验】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 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47张ppt)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82037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f.png)
种弊端,批判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分篇梳理
《 思考探究:你认为衍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琐
记 从她冬天怂恿孩子们吃冰,让“我”看不健康的 》
书,唆使“我” 偷拿母亲的钱,然后又放出流言
说“我”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的事可以看出
她是个表里不一,喜欢搬弄是非、造谣生事的人。
分篇梳理
《 五 内容概括:本篇记叙了我儿时盼望到东关看迎神 猖 赛会前,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故事,表现了 会 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含蓄地批 》
中考链接
(1)《狗·猫·鼠》中有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 ”的充满童趣的“我”。 (2)《藤野先生》《范爱农》中有一个苦苦寻求 救国救民真理爱国的“我”。
中考链接
4.(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 》和《藤野先生》两文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看 电影事件”,这两个事件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
受民众的喜欢。在夹叙夹议中国对打着“公理”“正
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分篇梳理
《
思考探究:为什么无常受到民众的喜欢?
无
常
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公
》
正的裁判在阴间,无常句代表了公正的裁
判这一形象;同时无常也讲人情味儿。
教育思想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儿时在百 草园得到的乐趣,借此表达了教育应当尊重孩子天性, 保护并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在接受教 育的同时,也要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
怀念师长故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五猖会》 《无常》
分篇梳理
《
内容概括:本文追忆了童年时救养了一只隐鼠 狗
且遭到迫害的经历,集中探讨了猫和鼠的不同秉
分篇梳理
《 思考探究:你认为衍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琐
记 从她冬天怂恿孩子们吃冰,让“我”看不健康的 》
书,唆使“我” 偷拿母亲的钱,然后又放出流言
说“我”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的事可以看出
她是个表里不一,喜欢搬弄是非、造谣生事的人。
分篇梳理
《 五 内容概括:本篇记叙了我儿时盼望到东关看迎神 猖 赛会前,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故事,表现了 会 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含蓄地批 》
中考链接
(1)《狗·猫·鼠》中有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 ”的充满童趣的“我”。 (2)《藤野先生》《范爱农》中有一个苦苦寻求 救国救民真理爱国的“我”。
中考链接
4.(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 》和《藤野先生》两文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看 电影事件”,这两个事件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
受民众的喜欢。在夹叙夹议中国对打着“公理”“正
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分篇梳理
《
思考探究:为什么无常受到民众的喜欢?
无
常
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公
》
正的裁判在阴间,无常句代表了公正的裁
判这一形象;同时无常也讲人情味儿。
教育思想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儿时在百 草园得到的乐趣,借此表达了教育应当尊重孩子天性, 保护并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在接受教 育的同时,也要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
怀念师长故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五猖会》 《无常》
分篇梳理
《
内容概括:本文追忆了童年时救养了一只隐鼠 狗
且遭到迫害的经历,集中探讨了猫和鼠的不同秉
《朝花夕拾》ppt课件
![《朝花夕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84e38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d.png)
从《朝花夕拾》看双重叙事视角
回忆性散文中的双重视角——过去视角和现在视角。结合 文章的创作背景可知,鲁迅之所以交替着运用两种视角,那是 因为他当时处境非常糟糕,内心甚是凄凉,他本希望从儿时的 回忆中获得一些心灵上的温暖和慰藉,但是,事实上,在回忆 的过程中,现在的“我”总是时不时地跳出来,打破美好的回 忆,这种心情上的矛盾纠结投影在作品中,便是儿童视角(过 去视角)和成人视角(现在视角)的交织使用。换言之,这种 视角的转换,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写作时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朝花夕拾》
——从叙述视角看小鲁迅与大鲁迅
拾忆成珠
下面是某同学阅读《朝花夕拾》时以时间轴画的思维导图,请你补全 空缺处。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学习目标
1.能结合相关语段,通过圈画与批注的方式,评析童年的 “我”和成年的“我”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印象与态度 2.体悟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往事的温馨回忆与理性批判
回忆“背《鉴略》”事件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 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回忆“背《鉴略》”事件
1. 阅读《五猖会》节选部分,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童年的“我” 和成年的“我”对“背《鉴略》”事件的不同印象与态度,划 出原文的依据,完成下面的表格。
要求:用黑笔圈画出童年的“我”对“背《鉴略》”的印象 与态度的关键词,用红笔圈画出成年的“我”对“背鉴略”的 印象与态度的关键词,并从旁批注自己的感受
回忆“背《鉴略》”事件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 叫我来背书。
“那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五猖会对于童年的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回忆“背《鉴略》”事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课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11032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2.png)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十篇回忆性 散文,通过描绘他童年的生活和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展现了 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 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生活和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创作了这十篇回忆性散文。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 荡时期,民族危机深重,人民生活困苦。鲁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新生活的期望。
人物形象
01
人物形象
02
03
描述了多个鲜活的人物 形象,如善良的保姆阿 长、严格的父亲、慈爱 的母亲以及求学时期的 老师等。这些人物形象 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 的风土人情和人际关系。
具体人物
04
05
阿长:一个没有文化、 粗俗的农村妇女,但心 地善良,对鲁迅有深厚 的感情。她为他买来了 《山海经》,成为鲁迅 一生中难以忘怀的人。
04
作品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提供了散文创作的新范式
促进了文学的普及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 文学风格,影响了后来的散文创作, 使散文更加注重个体情感和人文关怀。
《朝花夕拾》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 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广大读 者,促进了文学的普及和推广。
丰富了现代文学的题材
《朝花夕拾》涉及的题材广泛,从社 会批判到文化反思,从家庭琐事到人 生哲理,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对社会的影响
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01
《朝花夕拾》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引发了社会对传统
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促进了思想解放
02
《朝花夕拾》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打破封建束
缚、推动思想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创作背景
• 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生活和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创作了这十篇回忆性散文。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 荡时期,民族危机深重,人民生活困苦。鲁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新生活的期望。
人物形象
01
人物形象
02
03
描述了多个鲜活的人物 形象,如善良的保姆阿 长、严格的父亲、慈爱 的母亲以及求学时期的 老师等。这些人物形象 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 的风土人情和人际关系。
具体人物
04
05
阿长:一个没有文化、 粗俗的农村妇女,但心 地善良,对鲁迅有深厚 的感情。她为他买来了 《山海经》,成为鲁迅 一生中难以忘怀的人。
04
作品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提供了散文创作的新范式
促进了文学的普及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 文学风格,影响了后来的散文创作, 使散文更加注重个体情感和人文关怀。
《朝花夕拾》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 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广大读 者,促进了文学的普及和推广。
丰富了现代文学的题材
《朝花夕拾》涉及的题材广泛,从社 会批判到文化反思,从家庭琐事到人 生哲理,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对社会的影响
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01
《朝花夕拾》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引发了社会对传统
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促进了思想解放
02
《朝花夕拾》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打破封建束
缚、推动思想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课件完整版-2024鲜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课件完整版-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74f62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f.png)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 课件完整版
2024/3/27
1
目
录
2024/3/27
•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 内容概述与篇章结构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手法与审美特征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阅读策略与学习方法建议
2 contents
01 作品背景及作者 简介
2024/3/27
3
鲁迅生平与创作背景
倡导进步思想
鼓励人们追求进步和创新, 反对守旧和倒退,推动社 会不断向前发展。
14
04 艺术手法与审美 特征
2024/3/27
15
独特叙事方式和抒情技巧
回忆性叙事
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故 事串联起来,形成独特的 叙事风格。
2024/3/27
情感渗透
在叙事过程中,作者的情 感自然流露,使读者产生 共鸣。
21
当代价值: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01
弘扬民族精神
《朝花夕拾》作为一部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 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2024/3/27
02 03
促进文化创新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来 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 和发展。
通过长妈妈的形象,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意。
2024/3/27
02 03
藤野先生
他是一位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教育家。作者通过藤野先 生的形象,歌颂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并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 切怀念之情。
范爱农
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作者通过范爱农 的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2024/3/27
1
目
录
2024/3/27
•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 内容概述与篇章结构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手法与审美特征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阅读策略与学习方法建议
2 contents
01 作品背景及作者 简介
2024/3/27
3
鲁迅生平与创作背景
倡导进步思想
鼓励人们追求进步和创新, 反对守旧和倒退,推动社 会不断向前发展。
14
04 艺术手法与审美 特征
2024/3/27
15
独特叙事方式和抒情技巧
回忆性叙事
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故 事串联起来,形成独特的 叙事风格。
2024/3/27
情感渗透
在叙事过程中,作者的情 感自然流露,使读者产生 共鸣。
21
当代价值: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01
弘扬民族精神
《朝花夕拾》作为一部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 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2024/3/27
02 03
促进文化创新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来 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 和发展。
通过长妈妈的形象,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意。
2024/3/27
02 03
藤野先生
他是一位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教育家。作者通过藤野先 生的形象,歌颂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并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 切怀念之情。
范爱农
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作者通过范爱农 的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名著朝花夕拾主要知识点梳理教学PPT演示课件
![名著朝花夕拾主要知识点梳理教学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7d84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8.png)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
的奠基人。代表作: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
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
的奠基人。代表作: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
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a382a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a.png)
也表现出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七
/
年
/
级
/
上
/
册
写作时间《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 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 《旧事重提》。
PART-03
01
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也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
语言、神态 的描写
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 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 旋……”
衍太太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很不受 少年作者的喜爱。
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 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对比的 手法
言行不一
用心险恶
此外,《琐记》还写道封建的“评论家”“正人君子”以及老一辈教育 家。
• 正面或侧面地写出了他们的封建守旧,还极为顽固。 • 同时,还写了大摇大摆的学生和政府官员。 • 体现了旧社会的腐败。还着重写了进步青年如饥似渴地看
进步书籍的场面,给阴暗的社会带来了几丝希望的光芒。
七
/
年
/
级
/
鲁迅
1926年9月
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 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 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 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七
/
年
/
级
/
上
/
七
/
年
/
级
/
上
/
册
写作时间《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 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 《旧事重提》。
PART-03
01
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也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
语言、神态 的描写
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 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 旋……”
衍太太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很不受 少年作者的喜爱。
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 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对比的 手法
言行不一
用心险恶
此外,《琐记》还写道封建的“评论家”“正人君子”以及老一辈教育 家。
• 正面或侧面地写出了他们的封建守旧,还极为顽固。 • 同时,还写了大摇大摆的学生和政府官员。 • 体现了旧社会的腐败。还着重写了进步青年如饥似渴地看
进步书籍的场面,给阴暗的社会带来了几丝希望的光芒。
七
/
年
/
级
/
鲁迅
1926年9月
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 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 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 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七
/
年
/
级
/
上
/
朝花夕拾ppt课件
![朝花夕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adc3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6.png)
心得2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鲁迅独特的文学才华所吸引,他的文字简练而 富有力量,能够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产生共 鸣。
心得3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对鲁迅的思想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1
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鲁迅独特的文学表现手法和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应用到我们 自己的写作中,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揭露社会黑暗
《朝花夕拾》通过揭示封建社会的腐 朽和黑暗,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 束缚和摧残,有助于人们认清历史真 相,激发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呼唤民众觉醒
《朝花夕拾》以犀利的笔触和深邃的思 想,呼唤民众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 出来,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对于推 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
朝花夕拾ppt课件
目录
• 朝花夕拾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散文内容与思想内涵 • 艺术手法与特色分析 • 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探讨 • 知识拓展:鲁迅其他代表作品简介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朝花夕拾背景与 作者简介
鲁迅生平及时代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 学的奠基人。
艺术特色 鲁迅的短篇小说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注重人物塑造和情节 安排,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使读者产 生强烈的共鸣。
《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创作
《故事新编》简介
鲁迅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集,收录了《补天》、《奔月》等作品,以古代神话和历史故事为题材,通过独特的艺 术构思和想象,揭示了历史的本质和人性的和笔触, 开拓了散文创作的题材和领域,为后 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源泉。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鲁迅独特的文学才华所吸引,他的文字简练而 富有力量,能够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产生共 鸣。
心得3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对鲁迅的思想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1
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鲁迅独特的文学表现手法和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应用到我们 自己的写作中,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揭露社会黑暗
《朝花夕拾》通过揭示封建社会的腐 朽和黑暗,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 束缚和摧残,有助于人们认清历史真 相,激发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呼唤民众觉醒
《朝花夕拾》以犀利的笔触和深邃的思 想,呼唤民众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 出来,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对于推 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
朝花夕拾ppt课件
目录
• 朝花夕拾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散文内容与思想内涵 • 艺术手法与特色分析 • 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探讨 • 知识拓展:鲁迅其他代表作品简介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朝花夕拾背景与 作者简介
鲁迅生平及时代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 学的奠基人。
艺术特色 鲁迅的短篇小说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注重人物塑造和情节 安排,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使读者产 生强烈的共鸣。
《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创作
《故事新编》简介
鲁迅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集,收录了《补天》、《奔月》等作品,以古代神话和历史故事为题材,通过独特的艺 术构思和想象,揭示了历史的本质和人性的和笔触, 开拓了散文创作的题材和领域,为后 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源泉。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专题《朝花夕拾》课件(共37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专题《朝花夕拾》课件(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7234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b.png)
2.活动二:同学们在班会中设立了杰出女性奖,以下人物被提名,你更 希望谁能获得这个奖项?请你为她写一段推荐辞。 提名人物:长妈妈、达雅、简·爱 【示例】长妈妈。长妈妈虽没有文化,有点粗俗、迷信,但善良、热心、 真诚。她照顾“我”时尽心尽力,给“我”讲述了很多奇闻逸事增长“我”的 见识,又在不识字的情况下主动为“我”苦苦寻找并买回“我”心心念念的 《山海经》。
(四)难忘恩师 人生路上总有老师的陪伴。班级以“难忘恩师”为主题探究名著里的 那些老师们。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名著中的许多人物也有着自己的老师,请根据表格提示将表格空白处 补充完整。
人物
他/她的老师
老师的品质
鲁迅
寿镜吾老先生
① 严而不厉 _
鲁迅
② 藤野先生 _
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
③ 简·爱 _ 谭波尔小姐
【示例一】鲁迅:一开始我以为鲁迅可以永远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那 个天真的儿童,他追云雀、拔何首乌,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后来才知道,面对国家的贫弱、民众的麻木,鲁迅弃医从文,积极寻找 治国的良方。我明白:成长就是告别天真,承担社会的责任。 【示例二】祥子:一开始我以为祥子能一直像初来北平时那样勤奋,有 梦想,成功买车后能够继续努力拉车,坚守初心。后来才知道,祥子在 小福子自杀之后希望破灭,走向堕落,行尸走肉般活着。我明白:成长 要秉持初心,百折不回。
_
遇见心地善良的保姆、 严而不厉的先生
求知不倦,感念师恩
红孩儿
生活在妖魔鬼怪群体中, 每天想吃唐僧肉
②
心狠手辣,桀骜不驯
_
因课堂上问神甫不喜欢
的问题被神甫刁难,后
③保尔 _
来他在神甫家将烟灰偷 力求上进,勇于反抗
偷撒在面团上进行报复,
名著《朝花夕拾》ppt课件
![名著《朝花夕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fd898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d.png)
《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二十四个 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重点描述“老莱娱 亲”“郭巨埋儿”和“卧冰求鲤”三个孝道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 的虚伪和残酷,同时也揭露了中国儿童的可怜处境。
老 莱 娱 亲
郭 巨 埋 儿
卧冰求鲤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 中是一个节日。本文记述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而又 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时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 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当堂练习
1.《朝花夕拾》中的___长__妈__妈__(_或__“__阿__长__”_()人名)是鲁迅幼时的保姆, 鲁迅因她踏死了自己的隐鼠而对其敬意消失,后来又因她为自己买来《 _____山__海__经_》(填书名)而产生新的敬意。(2分)
关系:“我”的邻居。
衍太太
人物相关情 节及形象
怂恿孩子们冬天吃冰
鼓励孩子们“打旋子”,孩子摔倒了又推卸 责任 给“我”看不健康的画
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谣言
在父亲弥留之际让“我”在旁大声喊叫 父亲,增加了父亲临终的痛苦
喜欢使坏、 自私自利
表里不一 品质低劣 爱搬弄是 非
封建迷信
老师形象
作 品 简 介
➢回忆散文集,共10篇 ➢原名《旧事重提》 ➢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少年、
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温馨的回忆 理性的批判
目录
《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圆而胖的名医----姚芝轩 陈莲河--原名何廉臣 衍太太----教唆鲁迅迫害自己的长辈
《朝花夕拾》ppt课件完整版
![《朝花夕拾》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9a58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7.png)
你认为鲁迅在《朝花夕拾》中 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你如何理解鲁迅在《朝花夕拾》 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你认为《朝花夕拾》中的哪些 篇章最具代表性和感染力?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所揭示的社会 现实和人性弱点,对我们今天有何启 示?
如何将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所表达 的情感和思想,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 工作中?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01
02
03
04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 表达了哪些主题和情感?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 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 如何表现童年记忆和成 长经历?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 如何描绘社会现实和人 性弱点?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01
02
03
04
鲁迅的《朝花夕拾》给你留下 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影响
《朝花夕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创了散文创作的 新领域,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同时,它也深刻地影响了读 者的思想和审美观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以回忆为主线,通过叙述、描写、 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将童年、青 少年时期的生活片段串联起来,形 成有机的整体。
文学经典
分析《朝花夕拾》作为文学经典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 位,以及其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启示意义。
社会批判
阐述《朝花夕拾》中所体现的社会批判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 现实意义,包括对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等问题的揭示和反思。
人文关怀
探讨《朝花夕拾》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 价值体现,包括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人 类精神世界的思考。
《朝花夕拾》PPT幻灯片课件
![《朝花夕拾》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e3145c4a7302768e993960.png)
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
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 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 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 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 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年, 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出版 《彷徨》。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 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 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 风》。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 败。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 一直没有考上举人。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 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 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 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 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 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 第一集,1909年出版。
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 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 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 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 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 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 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 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 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 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 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朝花夕拾》专题探究 ppt课件
![《朝花夕拾》专题探究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39d2f24431b90d6d85c702.png)
23
•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 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 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 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 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 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 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手法。如《五 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 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 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 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 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 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 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1
3.填空。
《朝花夕拾》作者
原名
,字
裁是
。
鲁迅
周树人
豫才
散文集
, 。体
32
4.分析《狗 猫鼠》。 《狗 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 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 “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 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 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 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 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 者的憎恨。
17
五.人物形象
❖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 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 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 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 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 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18
❖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 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 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 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 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 老师的伟大之处。
杂感体
27
,最典型的是《五猖会》、《无 常》、《父亲的病》、《琐记》。
•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 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 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 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 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 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 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手法。如《五 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 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 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 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 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 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 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1
3.填空。
《朝花夕拾》作者
原名
,字
裁是
。
鲁迅
周树人
豫才
散文集
, 。体
32
4.分析《狗 猫鼠》。 《狗 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 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 “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 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 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 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 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 者的憎恨。
17
五.人物形象
❖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 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 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 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 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 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18
❖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 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 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 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 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 老师的伟大之处。
杂感体
27
,最典型的是《五猖会》、《无 常》、《父亲的病》、《琐记》。
《朝花夕拾》PPT课件
![《朝花夕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7b02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5.png)
04 知识分子形象塑 造及其命运
刻画知识分子形象特点
多样性和复杂性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刻画了众多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具有不同的 性格、思想和生活经历,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矛盾性和挣扎
这些知识分子往往处于矛盾之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又有对 新思想的追求,他们在挣扎中探寻自己的道路。
悲剧性和命运的无常
THANKS
感谢观看
天。
秋天
冬天
硕果累累,金黄一片, 丰收的季节让人们喜悦
不已。
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
堆雪人。
传统节日习俗与民间活动
01
02
03
04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 拜年等,象征着新年的到来和
新的希望。
元宵节
吃元宵、猜灯谜等活动,寓意 着团圆和幸福。
清明节
扫墓、祭祖等活动,表达对先 人的怀念和尊重。
产生共鸣。
心理分析
03
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鲁迅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剖析,揭示
他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独特审美价值体现
时代背景
通过《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展现鲁迅所处的时代 风貌和社会现实,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文化内涵
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体现了鲁迅对于中国传 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艺术创新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将散文、诗、小说 等多种文学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06 思想内涵及现实 意义
对封建礼教批判和反思
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通过描述封建礼教对人们身心的摧残,表达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批 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目录
❖ 小引
❖ 狗·猫·鼠
❖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 五猖会
无常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 琐记
藤野先生
❖ 范爱农
后记
.
5
《小引》 《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
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对儿童的压制
.
10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
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
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
“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
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
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
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
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
安慰。
11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 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 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 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 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 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 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 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 “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 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 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
集》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虽然没有一个
坏形象,但是却间接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
残忍。
.
2
一.作者 简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 人;字豫山,后改豫才, 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 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
3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 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 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 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 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 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 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 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 〈山海经〉》收入了散. 文集《朝花夕拾》。4
.
15
五.人物形象
❖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 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 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 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 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 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凤阳县刘府初级中学 武保剑
.
1
鲁迅,原名 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
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
等。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
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
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
女的真诚的怀念。
.
9
❖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 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 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 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 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 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 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 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 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 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 的压制和摧残。
和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
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 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 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 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 和怀念,祝愿之情。
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
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
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
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
中与猫相似的人
.
8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
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
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
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
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
.
13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 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 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 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 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 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 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
14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 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 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 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 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 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 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 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
爱,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的学 习生活的感受。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 不认同。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 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
《藤野先生》——写让鲁迅感激的日本仙台医专 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主要)和弃医从文思想转
变的重要原因。
《范爱农》———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 故事。
《后记》
.
7
四.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
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
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
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
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
.
12
❖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 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 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 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 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 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 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 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 求真理的强烈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