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基础

合集下载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数据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依赖于各类不同的网络技术、传输媒介以及各种通信设备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数据通信作为计算机网络的一个分支领域,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于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员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指的是通过各种可以传输数据的设备或网络工具将数据以特定的格式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通信过程。

数据本身是以二进制编码方式来存储和传输,这种编码方式只包括数字0和1。

在数据通信领域,每一个0和1被定义为一个比特,也就是二进制信息位。

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之间连接的基础,我们是通过数据通信技术将计算机与其他设备和网络连接起来。

二、数据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1.信源:信源指的是产生和发送信息的物理设备。

比如计算机、手机等都是信源的代表。

信源产生的数据信号可能是按照数字或者模拟信号来产生。

2.编码器:在数据信号经过信源后,信源产生的信号不一定是经过处理的二进制码流,因此需要对信源产生的信号进行编码操作,将原始信号转换为正确的数码形式,这就要用到编码器。

3.信道:信道就是传输信息信号的传输媒介,信道的种类很多,例如: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等。

4.解码器:按照收发双方协议规定,收到的信息信号需要进行解码操作,将数码形式转换为指定的信号形式并还原原始信息。

5.信宿:信宿是指接收信息的物理设备,例如计算机、手机等。

三、数据通信的传输模式在数据通信中有两种主要的传输模式: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串行传输是指每一个二进制数位依次流动地发出,它的传输速度比并行传输要慢很多,但是传输的反差强度高。

串行传输通常应用在一些要求传输距离较远、传输速度较慢但是信号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电子标签、传感器等。

并行传输:并行传输就是将多个二进制数同时传输,它的传输速度比串行传输要快,但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也比串行传输严重。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传输以信号传输为基础,数据传输质 量的好坏,除了与发送和接收设备的性能 有关外,还取决于: • 传输信号本身的质量 • 传输信道的特性
2.1.3 通信方式
2.1.3.1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按照计算机系统各部件之间同时传送的 位数,可以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
• 串行传输
2.1.3.2 信道的通信方式
冗余(校验码)产生方法 ----即已知k(x)求R(x)的过程 生成多项式G(x):根据多项式理论求得的具 有某种特殊属性的多项式 生成多项式的国际标准: CRC-12=x12+x11+x3+x2+x+x0 CRC-16=x16+x15+x2+1 CRC-CCITT=x16+x12+x5+1 利用生成多项式,就可以通过k(x)求得R(x)
2.3 数据传输技术
2.3.1 多路复用技术
当信道带宽大于各路信号的总带宽时,可 以将信道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 道用来传输一种信号。 1.频分多路复用----FDM:频分多路复用要通 过频谱搬移技术,保证各路信号的频谱在 传输过程中在传输过程中不相干扰
2.时分多路复用----TDM 将使用信道的时间分成一个个的时间片, 每一路信号只能在自己的时间片内独占信 道进行传输。 · 同步TDM:时间片的分配是事先约定的,且 固定不变。 · 异步TDM:时间片是按需分配,事先申请。
5. 误码率:传输出错的码元数占传输总码元 数的比例。用来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 作情况下传输的可靠性。 Pe=Ne/N 意义:决定传输数据单元大小的一个重要依据。
6.吞吐量:单位时间传输的总信息量(bps) • 受网络拥挤程度影响 7.延迟时间:网络中相距最远的两个节点的 传输时间。 如:500m的同轴电缆,延迟时间是2.5us 卫星信道延迟时间是270ms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基础
按照所用传输媒介和相关技术分类
有线通信 传输线缆 电话、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
无线通信
电磁波
无线广播、无线电视、卫星通信
蜂窝无线通信 基站、PSTN结合 手机、移动通信
• 数据通信按照通信者的移动性分类
• 固定通信 • 移动通信
2、按允许通过的信号类型分类 (1)模拟信道 能够传输模拟信号的信道称为模拟信道。一般 来说,各种传输媒体都可以传输模拟信号。利用模 拟信道进行模拟信号传输的方式称为模拟传输。
数据通信模型
数据通信系统 数字比特流 模拟信号 公用电话网 调制解调器 源系统 传输系统 传输 系统 调制解调器 目的系统 PC 机 模拟信号 数字比特流 正文
正文
PC 机
输 入 信 息
源点
输 入 数 据
发送器
发送 的信号
接收 的信号
接收器 输 出 数 据
终点 输 出 信 息
二、 数据通信方式的分类
数字信号通过实际的信道
• 失真不严重
实际的信道 (带宽受限、有噪声、干扰和失真) 输入信号波形 输出信号波形 (失真不严重)
• 失真严重
实际的信道 (带宽受限、有噪声、干扰和失真)
输入信号波形
输出信号波形 (失真严重)
数据通信模型
• 信息是人类所创造的各种声、像、图、文形式的知识。 数据是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现形式。数据传输过程是将 信息从源站传到目标站。首先需要将信息用二进制代码 来表示,其次还要将二进制代码以一定的信号方式(如 电压、电流、脉冲等)来表示。然后将信号由信道进行 传输。到达接受方后,再根据这些信号恢复为数据代码, 从而使目标站得到源站发送端的信息。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基础一.基础概念1.信号(signal)信息(information)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它是对不确定性的消除。

数据(data)是携带信息的载体。

信号(signal)是数据的物理表现,如电气或电磁。

根据信号中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1)模拟信号:连续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2)数字信号:离散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2.频率(frequency)物理学中的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是描述振动物体往复运动频繁程度的量。

信号通信中的频率往往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

频率常用符号f或v表示,单位为赫兹(秒-1)。

常用单位换算:1kHz=1000Hz,1MHz=1000kHz,1GHz=1000MHz。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约为20~20000Hz,超声波不为人耳所觉察;人的视觉停留大概是1/24秒,故影视帧率一般为24~30fps;中国电源是50Hz的正弦交流电,即一秒钟内做了50次周期性变化;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WiFi(802.11b/g)和蓝牙(bluetooth)的工作频段为2.4GHz。

3.信号带宽(Signal Bandwidth)信号带宽即信号频谱的宽度,它是指信号中包含的频率范围,取值为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例如对绞铜线为传统的模拟电话提供300~3400Hz的频带,即电话信号带宽为3400-300=3100Hz。

4.数据通信系统(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数据通信系统实现信息的传递,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组成部分:(1)信源(源系统:发送端、发送方)(2)信道(传输系统:传输网络)(3)信宿(目的系统:接收端、接收方)5.信道带宽(Channel Bandwidth)信道是指通信系统中传输信号的通道,信道包括通信线路和传输设备。

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通信基础)课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通信基础)课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通信 基础)课件
• 数据通信概述 • 数据传输方式 • 数据交换技术 • 数据链路控制 • 数据通信协议 • 数据通信网络安全
01 数据通信概述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数据通信定义
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 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 端之间以及终端与终端之 间信息交换的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分为对称加密和公钥加密两种类型, 各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用于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的一种 安全技术。
防火墙可以阻止来自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和攻击,同时也 可以限制内部网络用户对外部网络的访问。
防火墙技术可以分为包过滤防火墙和应用层网关防火墙两 种类型。
IP协议通过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每个设备, 并使用路由算法来确定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IP协议还提供了数据报文分片和重组功能,以 适应不同大小的数据报文在网络中传输。
06 数据通信网络安 全
数据通信网络安全概述
01
数据通信网络安全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的过程。
02
01
02
它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支持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等功能。
HDLC协议具有简单、高效和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通
03
信领域。
05 数据通信协议
数据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协议是一组规则和标准,用于规范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
它规定了数据如何在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包括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传输顺序 以及控制信息等。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包 括物理层、数据链路 层和网络层协议。
它负责建立、维持和 终止通信链路,确保 数据的可靠传输。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数据是装载信息的实体,信息则是数据的内 在含义或解释。
数据有两种类型:数字数据和模拟数据,前者的值是离散,如电 话号码、邮政编码等;而后者的值则是连续变化的量,如身高、体重 等。
3、信号
信号简单地说就是携带信息的传输介质。数据通信中信号是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的表示形式。根据信号参量取值不同, 信号有两种表示形式: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与数字信号 (Digital Signal)
(2)调制速率 调制速率又称为码元速率,所谓码元是承载信息的基本
信号单位。码元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信号波形的变换次数, 即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若信号码元宽度为T,则码元 速率B=1/T。码元速率也叫波特率,通常用来表示调制解调 器之间传输信号的速率。
R=Blog2n (bps)
其中:R表示信号速率,B表示调制率,n为一个码元所携带的 信息量。当在二元调制方式中,码元所携带的信息量n =2, 即只有0和1两个离散值时,信号速率和调制速率相等( R=B)。
2.2 数据传输 介质
一般的,物理介质可大致分为有线介质(铜 线和光纤)和无线介质(电波和光波)。
有线介质是最常用也最简便的通信介质,一 直有大量的铜线和光纤应用于电话系统中。在广 域网领域,利用现成的电话系统线路进行通信传 输几乎是最实际也最简便的方式,而在局域网领 域,利用改进的专用线缆进行通信传输也简便易 行。常见的有线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等。
光纤和同轴电缆外形相似只是没有网状屏蔽层,光 纤由纤芯、封套及外套组成。纤芯由一玻璃或塑料组成, 封套是玻璃的,使光信号可以反射回去,沿着光纤进行 传输,外套则由塑料组成,用于防止外界的伤害和干扰。
根据传输点模数的不同,光纤分为单模 光纤(single-mode fiber)和多模光纤 (multi-mode fiber)两种(“模”是指以 一定角速度进入光纤的一束光)。单模光 纤采用激光二极管LD作为光源,而多模光 纤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为光源。

《数据通信基础》课件

《数据通信基础》课件

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Web浏览器 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内容。
03
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一种传统的通信交换 方式,通过建立电路连接来实现 数据传输。
电路交换的优点是数据传输稳定 、可靠,但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
在电路交换中,通信双方在通信 过程中始终占用通信资源,无论 是否传送数据。
数据通信的原理
通过传输信道,利用各种通信设备传输二进制数据,并在终 端设备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
数据通信的特点
数据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大、可靠性高、灵活性强 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商业、科研等领域。
数据通信的分类
有线数据通信
通过有线信道传输数据,如光纤、同轴电缆等 。
无线数据通信
通过无线信道传输数据,如无线局域网、移动 通信等。
5G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5G技术将不断演 进和完善,未来将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 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 感器设备,实时采集物理世界的 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 庞大的网络。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场景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交 通、智能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能够实现设备的远程 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生 活的便利性。
流。
02
数据传输技术
有线传输技术
光纤传输
利用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数据,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铜线传输
利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等传输数据,适用于短距离传输,成本较低。
专线传输
通过专用线路直接连接两个地点,传输质量较高,但成本也较高。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基础
分类: 3类线、4类线、5类线和超5类线
UTP非常适合于楼宇内部的结构化布线
屏蔽双绞线(STP)
优点: 传输质量较高 电缆尺寸和重量与UTP相当
缺点: 安装不合适有可能引入外界干扰
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铜质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屏蔽 层以及保护塑料外层所组成,如图所示。
图 【同轴电缆】
§2.1.2通信系统模型
通信系统模型 通信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信源是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端 ➢信道是信息传输的介质 ➢信宿是接受信息的一端
数据通信系统的实例
2.1.3 数据的传输方式
1、并行传输 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条并行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 方式:将构成1个字符代码的几位二进制比特分别通过几个并
2.4数据交换
3、分组交换方工式
将报文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分组(Packet)进行存储转发。
优点: 1)存储量要求较小,可以用内存来缓冲分组——速度快; 2)转发延时小——适用于交互式通信; 3)某个分组出错仅重发该分组——效率高; 4)各分组可通过不同路径传输,可靠性高。 特点: 1)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 2)有强大的纠错机制、流量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
电话机
例如,现实生活中的电话机通话就是一个全双工的通信过程。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综合比较
传 通信方 输
式方 向

单工
定 单


半双工
时 双

全双工
双 向

道 个
收发方的限制

优缺点
应用
1
一方只能发送,一 方只能接收
结构简单、效 率低、只能单 向传输信息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PPT课件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PPT课件
的信号传输。
.
11
3 传输介质
有线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无线介质
无线电 微波(大地微波、卫星微波) 红外线(毫米波) 激光
.
12
3.1 双绞线
双绞线(TP)--由螺旋状扭在一起的两根绝缘导线组成。
屏蔽双绞线STP(IBM)
Type 1或Type 2
非屏蔽双绞线UTP( EIA/TIA)
电压范围
量化 编码
( V) (十进制)(二进制)
0.5~0.7 t 0.3~0.5
3 011 2 010
t 0.1~0.3
1 001
110
101 -0.1~0.1
0
000
-0.3~-0.1 -1 111
t -0.5~-0.3 -2 110
-0.7~-0.5 -3 101
-0.9~-0.7 -4 100
∵ 10log10(S/N)=30 ∴S/N=10(30/10)=1000
∴Rmax=3k log2(1+1000)≈30kbps
.
8
Nyquist公式和Shannon公式的比较
C = 2B log2N 用于理想信道 数据传输率随信号抽样的离散值个数增加而增加。
C = B log2(1+S/N) 用于有噪声信道(实际的信道总是有噪声!) 无论信号抽样的离散值个数增加到多少,此公式给出了 有噪声信道可能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上限。 原因:噪声的存在将使抽样的离散值个数不可能无限增 加。
.
6
(1)无噪声下的信道容量(奈奎斯特定理)
Nyquist证明,无噪声下的信道的最大信号传输速率Rmax与
信道带宽B的关系,即奈奎斯特--无噪信道容量公式: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的知识点整理3篇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的知识点整理3篇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的知识点整理第一篇:物理层基础一、数据通信基础概念1. 数据通信:指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2. 信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采用的电、光等物理形式。

3. 信道:数据通过的传输媒介。

4. 带宽: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5. 波特率:信号每秒钟变化的次数。

6. 编码:将数据转换为特定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二、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 模拟信号:连续的信号,可以取得任意一连串数值。

2. 数字信号:离散的信号,只能取到有限的数值。

三、调制与解调1. 调制: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2. 解调:将模拟信号重新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四、常见的调制方法1. 幅度调制(A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中的幅度上。

2. 频率调制(F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中的频率上。

3. 相位调制(P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中的相位上。

五、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方式1. 非归零编码:0对应低电平,1对应高电平。

2. 归零编码:每个位周期的中间都有一次电平变化,0对应低电平,1对应高电平。

3. 曼彻斯特编码:每个比特都由一个位周期内两次电平跳变组成。

4.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每个比特的位周期内第一次电平跳变表示1,否则表示0。

六、常见传输介质1. 双绞线:应用广泛,可分为UTP和STP两种。

2. 同轴电缆:常用于有线电视和以太网。

3. 光纤:传输速度快,适用于远距离传输。

4. 无线电波:适用于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

七、多路复用技术1. 时分复用(TDM):将时间分成若干时隙,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隙进行传输。

2. 频分复用(FDM):将频率带宽分成若干频道,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频道进行传输。

3. 波分复用(WDM):利用光的不同波长来实现频分复用。

4. 码分复用(CDM):每个用户分配唯一的码,所有用户共用相同频率带宽,通过解码来实现分离。

八、数据的传输方式1. 单工传输:只有一个方向的传输,如广播电视。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以成组方式在多个并行信道上 同时传输,如:计算机中的总线
并行通信信道
9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的比较
1、在相同的发送时钟下,并行通信的数据传输速 率将大于串行通信。
2、并行通信需要多个并行信道,实现昂贵。 3、并行通信方式适合于近距离通信(如计算机中)
而在远程通信中一般采用串行通信方式。
10
二、数据通信的系统模型
信号(signal)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 表示形式。
3
模拟信号与数据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信号 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因
的因变量随时间连
变量不随时间连续变化的
续变化的信号,又
信号,通常表现为离散的
被称为连续信号。
脉冲形式,因此也被称作
离散信号。
4
模拟的和数字的数据、信号
模拟数据 模拟数据 数字数据
13
三、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速率(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信道上所能传输 的数据量,其基本单位是比特每秒(bit per second,简写为bps)。
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又被称为信道容量,它是指单 位时间内在信道上所能传输的最大比特数。
信道带宽是指信道的频率宽度,即信道所能传输信 号的频率范围,其单位为Hz。
数据通信系统
数字比特流 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 数字比特流
PC 机 调制解调器 源系统
公用电话网 传输系统
调制解调器 PC 机 目的系统
输 源点 输 发送器
发送
传输 系统


的信号




接收器
终点
接收


的信号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它涵盖了很多与数据传输和通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通信的定义和作用数据通信通常是指通过某种通信媒介(如电缆、光纤、无线电波)传输数字数据的过程。

它可以使得不同的设备(如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并使得人们能够访问远程网络。

数据通信的作用在于促进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程度。

2.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在数据通信中,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是两个基本概念。

数字信号是由一系列离散的数字来表示的信号,它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而模拟信号则是由连续的模拟波形来表示的信号,容易受到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3.编码和解码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编码和解码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编码技术是将数字信息转换为某种信号格式的过程,常见的编码技术有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解码技术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解析成原来的数字信息的过程,常见的解码技术有线性解码、非线性解码等。

4.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点对点传输、广播传输和多播传输三种方式。

点对点传输是指数据只能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传输,所需的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较高。

广播传输则是指数据可以在网络中的所有设备之间进行传输,但会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

多播传输则是指数据可以在网络中的一个组中的所有设备之间进行传输,而不影响其他设备。

总的来说,了解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网络技术以及保障信息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数据通信的知识,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传输速率
1.4
信道容量
1.5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6 1.7
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式 数字数据信号的编码
1.8
多路复用技术
目录
1.9
数据传输介质
1.10 数据通信网
1.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4
数据是信息的表示形式,是信息的物理表现。所有信息都要用某种形式的数据表 示和传播。例如,“汽车”可以使用文字、声音、图画等数据形式表示。信息是 数据表示的含义,是数据的逻辑抽象。信息不会因数据的表示形式不同而改变。 但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严格地区分信息与数据,比如把数据帧也叫信息帧,传递数 据也叫传递信息。
代码在顺序传输过程中一般以b1为第一位,b7为最后一位。 为了提高可靠性,常在b7之后附加一位b8用于奇偶校验。
ASCII是当前在数据通信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代码,我国在 1980年颁布的国家标准GBl988-80“信息处理交换用的七位编 码字符集”也是根据ASCII制定的,它与ASCII的差别只在于2/4 位置上,将国际通用货币符号“¤”改为“¥”,在国内通用。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
第1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 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2
掌握数据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传输方式、信道容量 和性能指标。
学习目标
3 掌握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复用技术和数字编码。 4 了解数据传输介质、数据通信网的构成和分类。
1.1
数据通信概述
1.2
数据传输代码
1.3
2.国际电报2号码
17
国际电报2号码(ITA2)是一种5单位代码,又称波多码,是 起止式电传电报通信中的标准代码。目前在采用普通电传机作为 终端的低速数据通信系统中,仍使用这种代码。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数据通信是指通过传输介质将数据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数据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通信的定义、传输介质、数据传输方式、数据通信的协议以及常见的数据通信技术。

一、数据通信的定义数据通信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在数据通信中,数据被转换成电信号或光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

数据通信可以是在同一地点内的设备之间进行,也可以是在不同地点之间进行。

二、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

常见的传输介质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1. 有线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是指通过物理线缆进行数据传输的介质。

常见的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 双绞线:双绞线是一种由两根绝缘导线以一定的规则缠绕在一起的传输介质。

双绞线通常用于传输较短距离的数据信号,适用于局域网和电话线路等。

-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是一种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外护层组成的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适用于传输较长距离的高频信号,常用于电视信号和宽带网络等。

- 光纤:光纤是一种由光导纤维组成的传输介质。

光纤通过光的全内反射来传输数据信号,具有高带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常用于长距离的高速数据传输。

2.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传输介质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介质。

常见的无线传输介质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和移动通信网络。

- 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的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适用于在有线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提供无线网络连接,常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场所等。

- 蓝牙: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在个人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蓝牙常用于手机、耳机、键盘和鼠标等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

-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进行移动通信的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包括2G、3G、4G和5G等不同的技术标准,适用于移动电话和移动互联网等。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基础什么是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指通过网络或其他通信介质,将消息、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数据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还是通过移动电话上网浏览网页,数据通信都在支持着人们的日常活动。

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数据的发送、传输和接收。

下面详细介绍每个步骤:1. 数据发送数据发送是指源设备将要发送的数据转换为能在通信介质上传输的信号。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编码:将源数据转换成二进制形式,使其能够通过通信介质传输。

•数据分段:将较大的数据分成多个较小的数据块,以便更高效地传输。

•错误检测: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传输,通常在发送数据之前会附加一些冗余信息,用于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2.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指通过物理介质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数据传输的过程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信号衰减、传输介质的噪声等。

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传输,常常采取以下措施:•信号放大: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信号衰减而导致信号变得非常微弱,因此需要使用信号放大器来增大信号的强度。

•信号调制:为了适应传输介质的特性,常常会对数据信号进行调制,使其能够在特定频率范围内传输。

•多路复用: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常常会将多个数据流合并在一个物理传输介质中,这就需要使用多路复用技术。

3. 数据接收数据接收是指接收设备将传输过来的数据转换为能够被目标设备理解的形式。

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解码:将传输过来的二进制数据转换为目标数据的形式。

•数据重组:将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块重新组合成完整的数据。

•错误检测和纠正:接收设备会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检测,并尝试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常见的数据通信协议为了能够在网络中进行数据通信,需要定义一系列的协议来规定数据的传输方式和数据格式。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数据通信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数据通信的基本协议。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它涉及到信息的传输、交换和接收。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探讨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帮助读者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原理。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是指通过通信系统传输数字信号的过程。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通信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信息交换的关键。

它包括数据的编码、传输、接收和解释等环节。

2.2 数据通信的模型数据通信模型是描述数据传输过程的抽象模型,它将数据通信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实现。

常用的数据通信模型包括OSI模型和TCP/IP模型。

2.3 数据通信的介质数据通信介质是数据传输的物理载体,它可以是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不同的介质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和抗干扰能力等特点。

选择合适的通信介质对于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2.4 数据通信的协议数据通信协议是规定数据传输过程中各环节操作和行为的规则。

它包括数据编码、传输控制、错误检测和纠正等内容。

常见的协议有TCP、IP、HTTP等。

协议的选择和实现对于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2.5 数据通信的安全数据通信安全是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未授权访问、篡改或泄露的关键。

常用的数据通信安全技术包括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

保障数据通信安全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为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2.6 数据通信的拓扑结构数据通信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和网状型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了解和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对于构建高效、稳定的计算机网络至关重要。

2.7 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是指数据在通信介质上的传输方式。

它可以是串行传输或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是指数据按位顺序传输,而并行传输是指数据同时传输多个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声道立体声每秒钟需要传送44100字节。
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将对数据通信系 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它关心的是信息用什 么样的编码体制表示出来。例如,如何用ASCII码 表示字母、数字与符号,如何用双字节去表示汉
字,如何表示图形、图像与语音。
对于数据通信技术来说,它要研究的是如何将 表示各类信息的二进制比特序列通过传输介质,
按照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信号类型,可以相应 地将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
两种。
1.2 数据通信系统
信息的传递是通过通信系统来实现的,通信系统的基 本模型共有五个基本组件,即发送设备、接受设备、发送 机、信道和接收机。其中,把除去两端设备的部分叫做信 息传输系统。信息传输通信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信源
的完整的方法。莫尔斯电报系统的某些术语,如传号 (marker)、空号(space),至今仍在使用。
莫尔斯电报码只适用于电报操作员手工发报,而不适用于 机器的编码与解码。1870年,法国人Emile Baudot发明了适 用于机器编码、解码的博多(Baudot)码。由于博多码采用 5位信息码元(即5位0、1比特序列),只能产生32种可能的 组合,因此在用来表示26个字母、10个十进制数字、标点符 号与空格时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博多码不得不 增加两个转义字符。尽管博多码并不完善,但是博多码及其修
为“NETWORK”。
对于数据通信来说,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称之为“数据” (data);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涉及对事物的表示形式, 信息涉及对数据所表示内容的解释。数据通信的任务就是要传 输二进制代码比特序列,而不需要解释代码所表示的内容。在 数据通信中,人们习惯将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的0、1称为码
与文本、图形信息传输相比较,语音、图像信 息传输的特点是:要求数据通信系统具有高速率 与低延时的特性。以图像信息传输为例,如果每 帧图像由1024×768个点阵组成,图像颜色有 256种,每个点阵用1字节二进制数表示,每秒钟 传送30帧图像,那么每秒钟需要传送23592960 字节。如果传送数字化的语音信号,每秒钟对语 音信号进行22050 次取样,每次取样值用1字节 表示,那么单声道每秒钟需要传送22050字节;
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 (multimedia)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媒体 (media)在计算机领域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 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例如磁盘、光盘、磁带与 半导体存储器;二是指信息的载体,例如数字、 文字、语音、图形与图像。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 是指后者。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就是要研究计算机 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 像与语音)。利用数字通信系统来实现多媒体信 息的传输,是通信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的编码标准。
ASCII码采用7位二进制比特编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 字符分为图形字符与控制字符两类。
二进制编码按高位到低位(b6 b5 b4 b3 b2 b1 b0)的顺 序排列,而b7位一般用于字符的校验。那么,英文单词 NETWORK(大写)的ASCII码编码的二进制比特序列(不考 虑校验位)应该是“1001110 1000101 1010100 1010111 1001111 1010010 1001011”。如果要从主机A将这样的 二进制比特序列准确地传送到主机B,并且主机A、B都使用 ASCII编码,那么主机B就可以将接收的二进制比特序列解释
1.1 数据、信息与信号
通信的目的是交换信息(information), 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数字、文字、语音、图形或图 像。计算机产生的信息一般是字母、数字、符号 的组合。为了传送这些信息,首先要将每一个字 母、数字或符号用二进制代码表示。数据通信是 指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送表示字母、数字、符号
的二进制代码0、1比特序列的过程。
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传送的问题。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的表示形式。 电话线上传送的按照声音的强弱幅度连续变化的
电信号称为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
计算机所产生的电信号是用两种不同的电平去 表示0、1比特序列的电压脉冲信号,这种电信号
称为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
(发送机)、信宿(接收机)和信道。
1 信源和信宿 信源就是信息的发送端,是发出待传送信息的人或 设备;信宿就是信息的接收端,是接收所传送信息的 人或设备。 2 信道 信道本身也可以是模拟的或数字方式的,用以传输 模拟信号的信道叫做模拟信道,用以传输数字信号的 信道叫做数字信道。
3 信号变换器
信号变换器的作用是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 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订版在数据通信中几乎使用了半个世纪。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编码ASCII码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ASCII 码本来是一个信息交换编码的国家标 准,后来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接受,成为国际标准ISO 646,又 称为国际5号码。因此,它被用于计算机内码,也是数据通信
由于网络中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双向传输的,所以在 大多数情况下,信源也作信宿,信宿也作信源;编码 器也具有译码功能,译码器也应能编码,因此合并通 称为编码译码器;同样调制器也能解调,解调器也可
数据通信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是在19世纪中期。美国人 Samuel F.B. Morse完成了电报系统的设计,他设计了用一 系列点、划的组合表示字符方法,即莫尔斯(Morse)电报 码,并在1844 年通过电线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送了第一条
报穿大西洋的电缆,电报将 世界上的不同国家连接起来。莫尔斯电报的重要性在于它提出 了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方法,即包括数据通信设备与数据编码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技术是网络技术发展 的基础。学习本章的内容将会对 最基本的数据通信技术、广域网 中数据传输原理与实现方法的理 解有很大帮助。
主要内容 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通信方式 3 多路复用技术 4 数据交换技术 5 数据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 6 传输媒体 7 总结与习题
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