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3完善)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市区地下空间利用和房地产登记暂行办法的通知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市区地下空间利用和房地产登记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7.23•【字号】芜政办[2013]13号•【施行日期】2013.07.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市区地下空间利用和房地产登记暂行办法的通知(芜政办〔2013〕1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芜湖市市区地下空间利用和房地产登记暂行办法》已经2013年7月4日市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7月23日芜湖市市区地下空间利用和房地产登记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规范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登记行为,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土地登记办法》、《房屋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设用地使用权根据规划利用空间界限,除设立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外,可分层设立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本办法所称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经依法批准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并对该地下空间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通过水平投影坐标、竖向高程和水平投影最大面积确定其权属范围。
第三条前款所称地下空间,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开发建设后三维权属界线组成的封闭空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包括结合地面建筑一并开发建设的地下建筑物(以下简称结建地下空间)和独立开发建设的地下建筑物(以下简称单建地下空间)。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集体土地上房屋、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的通知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集体土地上房屋、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2.10•【字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政其他规定正文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集体土地上房屋、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全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的通知》(皖政〔2020〕32号)和《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被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标准报备工作的通知》(皖自然资耕函〔2020〕128号)精神,现将《芜湖市集体土地上房屋、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印发给你们,并就芜湖市集体土地上房屋、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县(市)、区政府要做好新旧征地补偿标准的衔接工作,加强政策宣传解释,妥善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确保新补偿标准顺利实施。
二、芜湖市集体土地上房屋、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
2020年1月1日以前,经依法批准征收的集体土地,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已经批准的,按已批准的方案执行;未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按照新补偿标准执行。
2020年12月10日芜湖市市区(不含江北区域、湾沚区、繁昌区)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标准二、住宅房屋区位价格三、住宅房屋成新系数四、住宅房屋楼层系数注:总层数八层(含八层)以上的住宅房各楼层系数均为0。
五、住宅房屋征收补偿计算公式基准价格=重置价格×(成新系数+楼层系数)+区位价格被征收房屋补偿金额=基准价格×房屋建筑面积六、鸠江区沈巷镇、二坝镇、汤沟镇、白茆镇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标准另行制定。
本标准由市住建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同解释,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芜湖市地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芜政〔2017〕72号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芜湖市地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正文:----------------------------------------------------------------------------------------------------------------------------------------------------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芜湖市地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芜政〔2017〕7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国发〔2017〕7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安徽省地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皖政〔2017〕49号)精神,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激发市场主体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和创新创业的活力,现发布《芜湖市地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企业投资建设本目录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须按照规定报送项目核准机关核准。
项目核准机关包括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和政府行业管理部门。
本目录所称的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是指发展和改革部门。
企业投资本目录外的项目,原则上按照属地原则实行备案管理。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投资建设的项目,按照本目录执行。
原油、天然气(含煤气层)开发项目由具有开采权的企业自行决定,并按规定报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具有开采权的相关企业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无序开采。
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省制定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总量控制目标、技术政策、准入标准、用地政策、环保政策、信贷政策以及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企业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依据,是项目核准机关和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乡规划、行业管理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对项目进行审查的依据。
芜湖市国土空间规划文本
《芜湖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主要内容简介一、总则1、规划目的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优化空间组织和结构布局、提高发展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空间,探索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统一管控和高效利用空间资源,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订《芜湖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
2、规划年限本次规划年限为2016-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3、规划范围本规划分为市域和市区两个层次。
市域:即芜湖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和南陵县,总面积约6026.05平方公里。
市区:即芜湖市辖区范围,包括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及三山区的行政区范围,面积1495平方公里。
二、市域规划1、市域发展定位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2、市域主要城市职能芜湖市及所辖县的主要职能依据各市县至 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而确定。
芜湖市城市职能: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无为县城市职能:皖江北岸区域次中心城市、沿江产业基地、交通物流中心、宜居宜业的生态滨江新城。
繁昌县城市职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镇,沿江客货集散与交通物流的重要廊道;以循环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物流、旅游及现代服务业基地;具有多元文化和山水特色的宜居城市。
芜湖县城市职能:皖江示范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芜马城市组群东部门户交通枢纽;芜湖市域综合功能完备的宜居城市。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现状已有合杭高速,新建徐福高速(含长江二桥)与合芜杭城际铁路,规划 预留过江通道两处。
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文本总目录
第一部分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 文 本 第二部分 芜湖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文 本
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部分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 文本
第二章 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九条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第一阶段:2006~2010 年,GDP 年增长率为 17%,2010 年 GDP 达 1000 亿元, 人均 GDP 超过 5000 美元,城镇化水平达 64%。 第二阶段:2011~2020 年,GDP 年增长率为 13.4%,2020 年 GDP 达 3500 亿 元左右,人均 GDP 超过 13000 美元,城镇化水平超过 80%,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 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
பைடு நூலகம்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第一部分: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 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满足芜湖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落实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促进芜湖市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和谐、持续发展,加速城镇化和城 乡一体化进程,特制定《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本 规划”)。文本中带有下划线标识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内容。
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二○一○年四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区域概况 (2)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3)第三节未来土地利用形势 (5)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 (7)第一节指导原则 (7)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8)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 (9)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1)第一节农用地 (11)第二节建设用地 (13)第三节未利用地 (15)第四章土地利用分区调控 (16)第一节土地利用分区 (16)第二节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 (20)第三节市级土地利用调控 (21)第五章土地利用重点任务 (23)第一节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23)第二节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 (24)第三节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5)第四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26)第五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6)第六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27)第一节基本农田建设 (27)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28)第三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31)第七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3)第一节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用地保护与建设 (33)第二节推进土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34)第三节区域土地生态建设 (35)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 (36)第一节法律手段 (36)第二节行政手段 (36)第三节经济手段 (37)第四节社会手段 (39)第五节技术手段 (39)前言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安徽跨越式发展,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奋力崛起,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为依据,在《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基础上,编制《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芜湖县城乡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芜湖县城乡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目录1 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 (1)1.1地理区位及用地特征 (1)1.2行政区划 (1)1.3历史沿革 (1)1.4资源条件 (2)1.5行政区划沿革 (2)2 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资料 (4)2.1社会经济历史演变资料 (4)2.22009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5)3 人口 (10)3.1人口概况 (10)3.2城镇人口情况 (11)3.3现状城镇化率 (12)3.4人口从业状况 (13)3.5总人口变化情况 (13)3.6城镇人口变化情况 (14)4 土地利用及城镇建设用地 (15)4.1城乡土地利用现状 (15)4.2城镇建设用地现状 (19)5 市域综合交通基础资料 (26)5.1市域综合交通运输现状概述 (26)5.2铁路 (26)5.3公路 (26)5.4水运交通规划 (27)6 公共设施 (28)6.1文化设施 (28)6.2体育设施 (28)6.3医疗卫生设施 (28)6.4教育设施 (29)7 环境基础资料 (30)7.1县域概况 (30)7.2县城概况 (30)7.3自然保护区 (31)8 市政基础资料 (32)8.1水资源 (32)8.2给水工程 (34)8.3排水工程 (35)8.4电力工程 (36)8.5电信工程 (38)8.6燃气工程 (39)8.7环卫设施 (39)9 防灾设施 (41)9.1防洪工程 (41)9.2消防工程 (42)10 旅游发展基础资料 (43)10.1旅游发展概述 (43)11 相关规划资料 (45)11.1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5)11.2芜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46)11.3芜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7)11.4芜湖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48)11.5芜湖县各镇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51)11.6专项规划编制情况 (54)11.7相关工程规划 (56)11.8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相关规划编制情况 (56)11.9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情况 (57)1 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1.1 地理区位及用地特征芜湖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6年-2010年)的通知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6年-201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7.03•【字号】芜政[2006]59号•【施行日期】2006.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6年-2010年)的通知(芜政〔2006〕59号二00六年七月三日)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驻芜各单位:《芜湖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6年-2010年)已于2006年6月12日经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
二00六年七月三日芜湖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6年-201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计委等三部委《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预防保健为重点,以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调整结构,优化资源,充实内涵,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把我市建成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第三条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一)从实际出发,与我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按照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调整服务方向和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重视和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皖政秘[2011]91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皖政秘〔2011〕91号)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芜湖市、市辖三县及其县城所在地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芜政〔2010〕84号)悉。
经研究,现就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三、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切实保障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民生工程、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用地。
到2020年,你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3992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17735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1280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1128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6391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四、加强土地利用统筹和管控。
加大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力度,合理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优化产业用地结构和布局。
创新土地利用模式,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居住集中、城乡协调的建设用地空间格局。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9.02•【字号】芜政〔2016〕87号•【施行日期】2016.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芜政〔2016〕8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已经2016年6月17日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6年9月2日1 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等顺利实施,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为国有土地使用和建设开发提供规划管理依据,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芜湖市城乡规划管理实际,特制定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以下简称控规通则)。
1.2 编制依据控规通则以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等为编制依据,衔接各专业规划中的设施配建要求。
1.3 适用范围芜湖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和建设开发的规划管理和各项工程设计和建设,除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各项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外,同时应符合控规通则。
1.4 控规体系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由控规通则和地块图则两部分组成。
控规通则是国有土地使用和建设开发的一般性通用管理规定;地块图则是明确各地块的使用性质、控制指标、配套设施等具体规划建设要求的管理规定。
控规通则和地块图则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文件,经依法审批并公示后,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对于已组织编制地块图则的,地块相关控制指标以地块图则中确定的指标为准,未编制地块图则的地块,按本通则规定合理确定。
芜湖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基本情况—城市规划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布局
“一心四区”城市总体空间结构
中部城市核心区 该区为市级商业、金融设施所在地和城市行政管理中 心、文化、体育中心所在地,积极发展区域服务性商 贸金融业和文体娱乐业。 北部产业区 该区以工业用地为主体,适度配置居住、商业金融用 地。该区内的凤鸣湖生态保护区为城市主要的文化休 闲和观光旅游生态绿地。 东部产业拓展区 该区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工业和大型物流用地为主 体,适度配置居住、商业金融、科技研发用地。 城南高教、高新技术区 该区位于城南纬五路以南,由高教园区与高新技术开 发区组成,适当发展生活居住用地。 西部(江北)产业拓展区 该区位于长江对岸,目前仅有裕溪口约2平方公里属 芜湖市辖区,其余均属巢湖市无为县辖区,从城市跨 江发展的必然趋势考虑,将该片纳入城市发展利用空 间,规划以重化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为发展方向。
50000
20.00%
300 250 200 150 18.00% 100 50 0 17.00% 16.00% 20.00%
40000 15.00% 30000
19.00%
10.00% 20000 5.00%
10000
0
0.0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增幅
2008年
2009年
人均GDP (单位: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2008年
2009年
地方财政收入 (单位:亿元)
2010年
2011年
增幅
450 400 350
08-11年 芜湖市社会消费品总额及增速
23.00% 22.00% 21.00%
60000
08-11年 芜湖市人均GDP及增幅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3完善)
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六、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七、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土地利用控制
(一)江北产业集中区土地利用控制 (二)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土地利用 控制 (三)二坝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土地利用控 制 八、土地整治 (一)土地整治目标 (二)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项目 九、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附表
设力度的加大,新增建设用地空间有限,用地形势十分紧张,保障压 力进一步增大。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任务艰巨。城镇工矿用地中绿 地、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偏小,闲置、空闲、批而未用和低效利用土地 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偏大,结构松散,布局不合理。 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 调整任务艰巨。
20 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和《国
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 012〕2 号)等有关规定,在《现行规划》基础上,修改形成《芜湖
芜湖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芜湖市政府令第50号
芜湖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正文:----------------------------------------------------------------------------------------------------------------------------------------------------芜湖市人民政府令(第50号)《芜湖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已经11月11日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2012年11月28日芜湖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办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镇、乡和村庄,镇、乡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不单独划定规划区。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关系;(二)注重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三)妥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四)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加强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五)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一、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未来支柱产业的选择1、近期(2006-2010年),芜湖市的支柱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有: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等。
2、远期(2011-2020年),芜湖市的支柱产业以科技产业、技术密集型的加工组装类和高加工度产业为主,主要有: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装备制造、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第一阶段:2006~2010年,GDP年增长率为17%,2010年GDP 达1000亿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达64%。
第二阶段:2011~2020年,GDP年增长率为13.4%,2020年GDP达3500亿元左右,人均GDP超过15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超过80%,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市域空间利用与城镇功能分区芜湖市域城镇功能片区划分为“一带、一环、一主、一副”。
沿江经济带强化岸线资源的管理,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有效利用岸线资源。
重点发展电能、船舶、建材、造纸、化工、非金属加工等产业,为城市重要的产业发展带。
环形生态廊带环形生态廊带为生态优先发展区,主要包含南陵县域西南部、西部、北部与东部,繁昌县域的东部,芜湖县域西部。
该片区以都市农业、生态林业、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适度发展无污染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各类观光休闲与生态旅游,区域面积约1330平方公里。
城镇发展主片区为市域城镇发展的主要片区,2020年规划城镇人口约300万人,远景可达520万人。
城镇发展主片区以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可进一步划分为“一体两翼”。
(1) “一体”:即中心城区,为芜湖市域政治、商贸、文化中心与重点产业基地,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195平方公里,居住城市人口195万,远景上述指标可分别达300万人与30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芜政[2005]89号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5.12.02施行日期2005.12.10文号芜政[2005]89号主题类别机关工作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正文:----------------------------------------------------------------------------------------------------------------------------------------------------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芜政〔2005〕89号二00五年十二月二日)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本市市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在编制或调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控制老城区建设规模,合理发展近郊城镇和建制镇,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各项建设必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任何建设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城市风貌,影响各项功能的协调。
第四条城市规划的编制应依据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newsinfo.php?id=1845
2/18
12-5-19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芜湖市城乡规划局 -- 芜湖市城乡规划局主办
芜湖因水而兴,规划 “以山为骨、以水为脉”,建设拥江魅力都市。江北新城商务文化核心区、江南城区现代服务核心区及龙湖都市生 态休闲区遥相呼应,两江三城共同构建水清山秀、宜居宜业的大芜湖。
按照国家、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建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活力迸发、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文化繁荣发 展、社会和谐有序的现代化大都市。到2030年左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完全建立,全面实现现代化。
3、城市规划策略 (1)区域联动芜马同城,打造安徽省域核心 积极构建宁合芜城市群,与南京“战略合作”、与合肥“并进引领”。加快推动芜马都市圈建设,与合肥都市圈共同实现安徽省双核引 领目标。 (2)自主创新加速转型,确立核心竞争优势 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先发展五大服务业。努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贸易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3)提升江南舞动江北,开启都市跨越篇章 坚持组团发展与产城融合理念,举全市之力,加快实施跨江发展,形成城市两岸共同繁荣的拥江发展格局。突出综合集聚、高端引领, 完善城市各组团服务配套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4)江湖溢彩山水同城,建设拥江活力之城 凸显“山水”、“文化”特色,本着显山露水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拥江魅力都市。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打造皖江明珠、创新之城。 4、城市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2030年市域总人口530万左右,城镇人口450.5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5%。市区(不含江北集中区,下同)城镇人口290万。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203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28平方公里,市区城镇建设用地350平方公里。 三、区域协调措施 1、构建宁合芜城市群 坚持“区域联动、组群发展”思路。按照长三角城镇体系规划要求,与南京“战略合作”,与合肥“并进引领”,积极构建宁合芜城市 群。 2、打造芜马都市圈 整合城际铁路系统,协调跨江通道的建设与跨江交通系统的网络化,促进芜马都市圈内交通设施的共建共享。整合芜湖、马鞍山的比较 优势,强调品牌创新,突出自主品牌汽车和精品钢产业优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 中心。 四、市域城镇体系 1、规划思路 按照市域一体、城乡统筹的思路,坚持“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两个延伸”(基 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 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丽乡村。 2、空间结构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为“两带两轴”,“两带”为北沿江城镇发展带和南沿江城镇发展带;“两轴”为合芜宣城镇发展主轴和滁黄城镇发 展次轴。构建“1、4、7”组团式市域空间架构,以市区为主城,四个县城为副城(无城、湾沚、繁阳和籍山),打造七个新市镇(白茆、 石涧、襄安、许镇、弋江、荻港和六郎)。 3、副城职能与规模 (1)无城 由现状无城和高沟组成。定位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市域西部综合型滨江生态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40~60万。 (2)湾沚 皖江城市群机械制造和加工业基地,市域东南部综合型滨水园林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5~35万。 (3)繁阳 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市域西南部综合型山水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0~30万。 (4)籍山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市域南部综合型生态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5~35万。 4、产业布局 规划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445”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光电光伏、新材料、智能家电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和旅游五大服务 业;努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区域贸易物流中心、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坚持“节约集约、腾笼换鸟、整合提升”原则,引领城市重要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将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予以重点培育, 到2015年,力争将汽车及装备制造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销售收入达5000亿元级的大产业。 五、中心城区规划 1、空间结构 芜湖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为:“龙湖为心、两江三城”。 “龙湖为心”:以龙湖生态环境敏感区为自然本底,构筑城市生态绿核,同时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区域; “两江三城”:以长江、青弋江-漳河为轴线,形成“江南城区、龙湖新城和江北新城”三大主城区,实现两岸共同繁荣。 2、人口与用地规模 2030年芜湖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9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350平方公里。 3、景观文化特色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市区拆迁安置房管理办法的通知-芜政[2006]37号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市区拆迁安置房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市区拆迁安置房管理办法的通知(芜政〔2006〕37号二OO六年四月十六日)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现将修订后的《芜湖市市区拆迁安置房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芜湖市市区拆迁安置房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拆迁安置房建设和销售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拆迁安置房,是指在市人民政府实施土地储备地块、非经营性公益性项目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设施建设等行政划拨用地的拆迁过程中,以确定的价格、套型面积向具有本市市区户口(含农业职业)的被拆迁人定向销售的住宅房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拆迁安置房的建设和销售管理。
第四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拆迁地块上住宅房的被拆迁人,可以根据《芜湖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规定,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购买拆迁安置房。
非住宅房的拆迁安置适用《芜湖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五条市房地产管理局(以下称“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市区拆迁安置房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房屋拆迁管理机构负责拆迁安置房的具体管理工作。
市建设、发展改革、规划、国土、物价、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民政、税务、工商、审计、监察、信访等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协同实施本办法。
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受市政府委托,负责全市拆迁安置房建设的统一实施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7.7。全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8413 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入 21561 元。
4 (二)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1.土地利用现状 2005 年,全市土地总面积 602481.08 公顷。农用地 462648.2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6.79%,其中:耕地 264378.96 公顷、园地 4 822.18 公顷、林地 86746.89 公顷、牧草地 199.49 公顷、其他农用 地 106500.69 公顷;建设用地 78110.7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9 6%,其中:城乡建设用地 63160.38 公顷(城镇用地 9289.92 公顷、 农村居民点用地 45078.66 公顷、采矿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8791.80 公顷)、交通水利用地 12973.89 公顷、其他建设用地 1976.45 公顷; 其他土地 61722.1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0.25%,其中:水域 434 80.00 公顷,自然保留地 18242.15 公顷。 2.土地利用特点 ——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耕地主要分布在市域西部、东南部 及东部;城镇工矿用地集中分布在市域北部;林地主要分布在市域西 南部与东南部。 ——农用地比重大,垦殖率高。农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76. 79%,其中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 57.14%,土地垦殖率 43.88%,高于全 省平均水平。 ——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建设用地由 1996 年的 67544.41 公顷增 加到 2005 年的 78110.72 公顷,年均增加 1174.03 公顷。
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改)
(2006-2020 年)
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一三年八月
目录
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一)市域概况 (二)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三)土地利用主要问题 (四)面临机遇与挑战 (五)规划修改必要性与主要内容 二、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一)发展定位 (二)指导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基本策略 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四、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一)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二)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农村居民点占地大,分布零散。农村居民点户均占地面积大, 点多、分散、布局乱,亟待整理。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2005 年全市地均 GDP 为 1 1.97 万元/公顷,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局部农业生态环境失调,耕地质量下降。受耕作方式、工业 污染、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局部农业用地生态环境失调,耕地质 量不同程度下降。
6 (四)面临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芜湖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工业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步加快推进,用地供需矛盾将更 加突出,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任务更加艰巨。
1.机遇
——“中部崛起”和“东向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拓展发 展空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中部地区粮食 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 交通运输枢纽地位。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安徽省“东向发展”战 略的实施,有利于我市发挥综合优势,提升区域经济地位,增强整体 竞争力。
1总 则
2011 年以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芜湖市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在落实最严
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方面发挥了重 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但因行政区划调整引起《现行规划》范围、用地规划规模和
布局等变化,为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 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芜湖 市跨江联动、拥江发展,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对《现行规划》进 行修改。
设力度的加大,新增建设用地空间有限,用地形势十分紧张,保障压 力进一步增大。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任务艰巨。城镇工矿用地中绿 地、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偏小,闲置、空闲、批而未用和低效利用土地 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偏大,结构松散,布局不合理。 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 调整任务艰巨。
——行政区划调整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奠定了基础。2011 年 8 月,我省实施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原巢湖市无为县与和县沈巷镇划归 芜湖市管辖。2012 年初,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的管理体制调整为“省 市共建、以市为主”,委托芜湖市管理。2013 年 3 月安徽省政府同 意将无为县二坝镇、汤沟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行政区划的调整, 使得芜湖市城市体量明显扩大,综合区位、资源与环境、发展潜力等 优势更加凸显,为芜湖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率先崛起,实施跨 江联动、拥江发展,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的新芜湖,打造长 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创造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8 二、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9 (一)发展定位
规划期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 学发展为主题,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 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机遇,实施创新驱动、 产业强市、统筹城乡、开放合作、和谐发展五大战略,不断推动产业 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全面推进跨江联动、拥江发展, 着力建设长江流域最具创新能力的经济文化强市、最为优美和谐的生 态园林城市,将芜湖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 枢纽、现代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科技教育卫生中心。
全市地形以平原为主,临江近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 明。生态环境良好,山峦叠嶂,湖泊纵横。
2011 年,全市总人口 385.36 万人,城镇化率 54.3%(江南片 68%、 江北片 43.5%)。目前已培育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 电缆四个支柱产业,正在培育汽车及高端装备、光电光伏、新材料、 智能家电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 包、旅游五个现代服务业,形成了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2011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58.24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6.4:65.
——美好乡村建设为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提供了动力驱动。城乡一 体化发展是新型城市化的本质特征,而建设美好乡村正是城乡一体化 的重要载体。我市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同时,加快农业
现代化建设步伐。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坚持村庄整治与农用地整治相 结合、与宅基地流转相结合,积极稳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 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实现了城乡生产力要素的自然流动和 优化组合,优化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庄整洁美观,农民生活富 裕舒适,城乡发展更为协调,为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提供了动力。
20 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和《国
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 012〕2 号)等有关规定,在《现行规划》基础上,修改形成《芜湖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
2.挑战 ——人地矛盾尖锐,耕地保护形势严峻。规划期内,随着人口增 长、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后备土地资源匮乏,人均 耕地将进一步减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土地供给矛盾突出。到 2015 年和 2020 年,我市城市化水平 将分别达到 66.7%和 73.3%,城镇工矿用地需求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 持高水平;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将进一步增加;生态建 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用地保障。由于耕地保护和生态建
规划修改包括以下主要方面:一是合理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 基础设施用地;二是适应土地利用试点政策的需要,包括城乡建设用 地增减挂钩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开发区存量建设用地二
次开发利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三是根据《芜湖市城市总体 规划(2012-2030 年)》,对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及用地布局作出调整, 重点确保到 2015 年用地需求、尽可能保障到 2020 年用地布局;四是 优先保障中心城区发展需要,对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方案进行 调整。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突出。由于资源型产业 结构一时难以转变,节能减排、耕地生态功能保护以及矿山地质环境、 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任务将十分繁重,土地利用与生态环 境保护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7 (五)规划修改必要性与主要内容
2011 年以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芜湖市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 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行政区划调整 引起《现行规划》范围、用地规划规模和布局等变化,为抢抓皖江城 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新一轮 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芜湖市跨江联动、拥江发展,经 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对《现行规划》进行修改。
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六、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七、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土地利用控制
(一)江北产业集中区土地利用控制 (二)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土地利用 控制 (三)二坝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土地利用控 制 八、土地整治 (一)土地整治目标 (二)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项目 九、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附表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芜湖市加快发展提 供了机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确立了芜湖在皖 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核心城市地位,赋予了“科学 发展、先行先试”的政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进入了国家 发展战略,有利于争取国家、省政策和资金支持,创新承接产业转移 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在区域竞争中占据制高点,为加快工业化、 城市化以及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机遇。
《规划》范围为芜湖市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包括市区(镜湖区、 鸠江区、弋江区、三山区)、四县(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南陵 县),土地总面积 6024.81 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