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工作规范的)

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工作规范的)

附件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参考标准1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1.1 由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根据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地理条件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情况,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门诊,或按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实施。

1.2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预防接种门诊时,应明确其责任区域、接种服务内容。

1.3 城镇地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应当设立一个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半径不超过 5 公里,实行按日(每周≥ 3 天)预防接种。

1.4 农村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应当设置 1 个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半径不超过 10 公里,实行日、周(每周 1 ~2 天)预防接种。

2预防接种服务频率2.1 城镇地区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预防接种。

2.2 农村地区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日、周预防接种。

2.3 提倡预防接种门诊在周末提供半天接种服务。

3房屋配备3.1预防接种门诊专用房总使用面积与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周期相适应,应不少于 40m 2。

预防接种门诊要有登记(登记、询问、预诊、宣传教育)、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应设专台)、观察等功能分室或分区,各室 / 区有明显的标志牌。

受种者在预防接种时有专门的出入口。

3.2预防接种门诊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

3.3预防接种门诊要在醒目位置张贴公示材料,包括预防接种工作流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第二类疫苗还要公示疫苗价格、预防接种服务价格;预防接种服务时间、咨询电话;科普宣传资料等。

4设备与器械配置4.1预防接种室要有专用预防接种台,其数量须与每次受种人数相适应,卡介苗设专用预防接种台。

预防接种台清洁、无杂物,标明接种疫苗的名称。

4.2疫苗专用普通冰箱≥ 2台,冷藏包≥ 2个,冷藏设备容量满足疫苗储存需求。

4.3预防接种器材配备充足,注射器、汤匙数量按 1 次预约预防接种人数≥ 1.1的比例配置。

4.4配备急救药品和预诊体检用器材,制定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对预案。

上海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2024年版)、提供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门诊备案要求(试行)

上海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2024年版)、提供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门诊备案要求(试行)

附件1上海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2024年版)为进一步规范本市预防接种门诊(以下简称“接种门诊”)设置,按照“规范化、标准化、温馨化、信息化”服务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市各类接种门诊。

二、基本标准(一)选址接种门诊原则上应设置在一楼或二楼清洁区,如设置在三楼及以上须配备电梯。

接种门诊应避免与临床科室共处在同一楼面,严禁与普通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传染病科、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化验室等存在潜在感染风险的科室共用出入口及通道。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将接种门诊设置在独立区域。

接种门诊不得单独设立在医疗机构外(临时接种点除外)。

(二)分区和布局接种门诊面积应符合预防接种工作实际需要和人口发展趋势。

接种门诊应分为候诊区、询问预检区(最好与儿童保健室毗邻)/登记区/知情告知区、接种区、留观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区、冷链室/区等功能区。

按照候诊、询问、登记、告知、接种、留观的先后顺序布局,人员入口、出口尽可能分开,确保受种者单向行进,避免交叉往返。

区域间应分隔清晰、流程合理、导向标识明显,提供诊间支付服务,为受种者提供方便。

接种区应由2个及以上接种单元组成。

社区接种门诊应设置至少3个接种单元,其中至少1个接种单元提供成人疫苗接种服务。

接种单元是指1名接种工作人员进行接种服务的工作区域,单个面积应不小于5m∖其中包括接种台、桌面泳箱、电脑及其他必需设施和设备,并有方便受种者活动的空间。

接种单元间应相对隔断以减少噪音和保护受种者隐私。

接种单元的数量应根据该接种门诊所承担的预防接种工作量确定,须保证接种安全,能满足最大工作负荷需要,且接种工作人员平均接种量不得超过25剂次/小时,受种者接种前等候时间不超过30分钟;应及时根据辖区服务人口、疾病防控需求等合理增加接种单元、接种人员、接种服务频次或增设门诊。

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方案

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方案

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方案
背景
预防接种门诊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提高接种
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标准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档旨在提出预
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的方案。

目标
- 实现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标准化操作,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 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流程,确保接种过程安全可靠。

- 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方便数据记录和查询。

方案
1.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
制定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各项操作的流程、要
求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疫苗管理、接种程序、接种技术要点等方面。

2. 建立培训体系
建立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的培训体系,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
熟悉并能够正确操作标准操作规程。

3. 确保疫苗质量和安全
加强对疫苗质量的监管,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定期进
行冷链检测,保证疫苗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4. 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预防接种门诊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
信息化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疫苗库存管理、接种记录、接种人群管
理等。

5. 定期评估和改进
定期评估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化建设成效,并及时进行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结论
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是提高接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

通过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建立培训体系、确保疫苗质量和安全、
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定期评估和改进,我们可以推动预防接种工作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提升。

以上为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方案的概要,详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和完善。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规范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规范

一、选址接种门诊应设在由政府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内。

避免与临床科室共处在同一层楼,严禁与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内科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检验等存在潜在感染风险的科室共用出入口及通道。

接种门诊要相对独立,有条件的可设在独立区域。

二、接种门诊结构布局1.接种门诊应包括预检登记区、候种区、接种区、留观区、应急处置室,以及冷链区和资料管理区。

按照“预检→候种→接种→上卡上证→ 留观”的先后顺序布局,尽可能使受种者单方向行进,避免交叉往返。

各区域间应分隔清晰、导示牌醒目。

2.预检登记区、候种区、留观区合计面积不少于40m²,在留观区应有相对独立的应急处置室。

3.接种区按接种单元配置。

一个接种单元由1 名接种人员和 1 名预检人员组成,单元区域包括接种台、桌面冰箱(或冰箱)、电脑和其他必需设施和设备。

每个接种单元面积推荐 8-10m²。

4.接种单元的数量、接种人员数、预检和留观人员数应根据该接种门诊所承担的预防接种工作量确定,以保证接种安全为前提,能满足最大工作负荷需要。

5.推荐1名接种人员平均接种量每小时不应超过20剂次,每个接种单元每日接种量不超过120剂次。

受种者预检与接种间隔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

如工作量超出限定,预检人员数、接种人员数、预检登记区面积、接种单元数均应成比例增加,或延长接种服务时间。

三、预检、接种和留观人员数1.预检、接种和留观人员数要根据辖区服务人口或每日接种疫苗剂次数、接种服务周期来确定。

2.接种门诊服务人口少于1万或每日接种疫苗少于120剂次,接种门诊工作人员须达到一个接种单元人员要求。

接种登记人员专设 1 人,留观人员可由预检人员兼顾。

3.预检人员和留观人员须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质和执业资格,有应急处置急救的能力。

接种人员可为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执业医师、护士或乡村医生。

需经过预防接种知识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

四、硬件配置1.基本设施设备包括登记台、接种台、工作椅、空调、洗手设备、资料柜、紫外线消毒灯等。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预防接种门诊是指专门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其建设标准对于保障公众健康、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质量,保障接种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制定并严格执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应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门诊的选址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区、垃圾填埋场等地,周围环境应清洁整洁,通风良好。

门诊的建筑结构和装修应符合卫生安全要求,设施设备应齐全,包括接种台、冰箱、注射器等,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接种的安全。

其次,门诊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接种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接种技术和疫苗信息,确保接种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做好接种前评估,对接种者进行健康问询和体格检查,确保接种者适合接种。

接种后,要对接种者进行观察,及时处理接种不良反应,做好接种记录和报告,保障接种的效果和安全。

另外,门诊应建立健全的疫苗管理制度和冷链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门诊应定期进行冷链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建立疫苗的入库、出库、接种记录等管理制度,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和使用,防止疫苗变质和失效。

此外,门诊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门诊应定期组织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向公众介绍接种的重要性和益处,提醒公众按照规定接种疫苗,加强免疫防控意识。

综上所述,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标准是保障接种人员健康和公众健康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建设标准,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提高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质量,保障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为预防传染病做出更大的贡献。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包括门诊设置、人员配置、设施设备、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二、门诊设置1. 位置选择: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的地点,方便居民前来接种。

2. 门诊布局:门诊应设有接种区、候诊区、咨询区、登记区、药房等功能区域,各区域之间应合理布局,便于患者流程的顺畅进行。

三、人员配置1. 医生:门诊应配备有专业的医生,具备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接种服务。

2. 护士:门诊应配备有合格的护士,负责接种操作,包括接种前的准备工作、接种注射、接种后的观察和记录等。

3. 咨询人员:门诊应有专门的咨询人员,向患者提供接种相关的咨询和解答疑问。

四、设施设备1. 接种区设施:接种区应设有专门的接种台和接种座椅,方便医生和护士进行接种操作,同时保障患者的舒适度。

2. 候诊区设施:候诊区应设有舒适的座椅和足够的空间,方便患者等候,同时应提供接种相关的宣传资料。

3. 咨询区设施:咨询区应设有咨询台和咨询室,方便咨询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4. 登记区设施:登记区应设有登记台和电脑,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患者信息的登记和管理。

5. 药房设施:药房应设有药品储存柜和冰箱,保证疫苗的储存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五、操作规范1. 接种前准备:医生和护士应核对患者的接种记录,确认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向患者提供相关的接种知识和注意事项。

2. 接种注射:护士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接种注射,包括消毒、疫苗制备、注射技术等,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

3. 接种后观察:护士应观察患者接种后的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记录在患者的接种记录中。

4. 接种记录管理:门诊应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接种记录准确、完整,并能够及时查询和统计。

河北省预防接种单位标准化建设标准

河北省预防接种单位标准化建设标准

河北省预防接种单位标准化建设标准合格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标准(一)基本设施1、建设选址应设置在人口比较集中、交通便利、周围环境卫生较好的主要街道,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

2、房屋:总建筑面积不少于60m2。

接种室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50%,有专门的出入口,符合卫生学及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1)分室或分区:接种门诊要有候种室或区(宣传教育、反应观察)、预诊室或区(登记、询问、体检)、接种室或区(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应设专室),各室通风良好、清洁明亮,有明显的标志牌。

如有儿童保健体检,则接种室与儿童保健体检分室进行。

如实施狂犬疫苗的接种,需设伤口处理室,并与接种室分开。

(2)预防接种操作台:接种工作室或区内,至少设4个预防接种操作台,卡介苗必须设专台接种。

(二)基本职能1、预防接种工作职责(1)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2)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

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链。

(3)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儿童,按规定建卡(证),给予接种或补种。

(4)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

(5)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6)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7)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2、预防接种服务(1)接种服务形式:预防接种门诊有固定的免疫服务时间,尽可能增加预防服务频次。

农村按周接种、城区按日接种。

(2)流程合理:接种场所按健康咨询、登记、告知、接种、记录、观察流程进行,尽量做到不交叉。

(3)告知:接种前,要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本次接种疫苗的有关内容。

(4)接种操作:严格按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实施接种。

(5)留观:儿童接种后,留下观察30分种以上。

(6)资料收集、保存:做好预防接种基本资料的收集、保存、上报,并及时将相关接种信息及资料录入预防接种儿童信息系统。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包括门诊的设备和设施、人员要求、接种流程、接种记录等方面。

二、门诊设备和设施要求1. 接种室应设有充足的空间,以容纳接种人员和其家属。

2. 接种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和光线充足。

3. 接种室应配备专业的接种设备,包括注射器、冷藏设备、废弃物处理设施等。

4. 接种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环境卫生。

三、人员要求1. 接种医生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

2. 接种医生应定期参加培训,更新接种知识,提高接种技能。

3. 接种医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接种人员和其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指导。

4. 接种医生应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保护接种人员的隐私和权益。

四、接种流程1. 接种人员应提前预约接种时间,避免拥堵和等待时间过长。

2. 接种人员应携带相关的身份证明和接种证明,以便核实身份和接种记录。

3. 接种医生应对接种人员进行健康评估,了解其过敏史和疫苗接种史。

4. 接种医生应根据接种人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和疫苗接种计划,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5.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人员和其家属详细介绍接种疫苗的种类、剂量、接种部位和注意事项。

6. 接种医生应在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名称、批号和有效期,并记录在接种证明上。

7. 接种医生应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按照规范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操作。

8. 接种医生应观察接种人员的反应,及时处理接种后可能浮现的不适症状。

9.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人员和其家属提供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法。

10. 接种医生应记录接种人员的接种情况,包括疫苗名称、剂量、接种日期和接种部位等信息。

五、接种记录1. 接种医生应将接种人员的接种情况记录在接种证明上,并加盖医疗机构的公章。

预防接种室建设标准

预防接种室建设标准

江西省预防接种单位标准化建设验收标准(合格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标准)一、基本设施1、设置在人口比较集中、交通便利、周围环境卫生较好的主要街道旁,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

2、房屋:总使用面积不少于60m2。

接种室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50%,有专门的出入口,功能分工合理,符合卫生学及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1)分室或分区:接种门诊要有候种室或区(宣传教育、反应观察)、预诊室或区(登记、询问、体检)、接种室或区(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应设专室),各室通风良好、清洁明亮,设置合理,有明显的标志牌。

如有儿童保健体检,则接种室与儿童保健体检分室进行。

如实施狂犬疫苗的接种,需设伤口处理室,并与接种室分开。

(2)接种工作台:接种工作室或区内,至少设4个接种工作台,卡介苗必须设专台接种。

二、基本职能1、预防接种工作职责(1)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2)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

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链。

(3)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儿童,按规定建卡(证),给予接种或补种。

(4)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

(5)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6)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7)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2、预防接种服务(1)接种服务形式:预防接种门诊有固定的免疫服务时间,尽可能增加免疫服务频次。

农村按周接种、城区按日接种。

(2)流程合理:接种场所按健康咨询、体检、登记、接种、记录、观察流程进行,尽量做到不交叉。

(3)告知:接种前,要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本次接种疫苗的有关内容。

(告知全省要有统一个格式)(4)接种操作:严格按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实施接种。

(5)留观:儿童接种后,留下观察15-30分种。

(6)资料收集、保存:做好预防接种基本资料的收集、保存、上报工作。

医疗机构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医疗机构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7、办公设备:有足够的办公桌椅和档案柜。
8、宣教设备:有电视、DVD等。
9、侯种留观设施:有充足的座椅。
项目


内容
标准
人员
1、岗位设置:预检分诊、登记、接种、微机录入。
4
配置
2、数量:按服务人口配备人员数量(1/3000-5000),根据服务对象多
少增加相应岗位人员,预防接种门诊的专职工作人员至少4人。
4、采光要求:室内清洁明亮、空气流通。
5、温度要求:接种门诊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5℃。
项目


内容
标准
3
设备
设施
1、冷链:预防接种门诊应至少配备1台(<2万人口)、2台(2-5万 人口入3台(>5万人口)专用大冰箱,4个以上冷藏包及相应数量的 冰排;冷藏设备容量满足疫苗储存需求。
2、接种器材:应配备安全注射设备(毁形盒、封闭式容器)、污物桶 和有生物安全标识回收袋,以及接种所需的器械,包括接种盘、注射器、 酒精、棉签等。
制机构上报接种率报表。
5、分类装订成册、做好保存。
接种
18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各剂次接种率达90%以上。
建卡/
工作
指标
19
证率
满1月儿童建卡、证率达100%。
信息
XX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客户端儿童基本信息和接种信息完整率达到
21
完整
95%。

卡、
2、卡、册项目填写齐全、工整,无随意涂改;保存真实、完整的接种
14
证、
实施记录。
册信
3、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区域、服务人口变更后,及时做好所有原始工
息管
作资料交接。
信息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在接种门诊的建设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场地和设施的规范化。

接种门诊应当
选择在卫生条件良好、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场所进行建设,以确保接种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门诊内部的设施应当齐全,包括接种台、待诊区、儿童活动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门诊还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紧急情况和处理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其次,接种门诊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人员的规范化。

接种门诊应当配备专业的
医护人员,他们应当接受过专业的接种培训,了解接种流程、接种疫苗的特点以及应对接种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此外,门诊还应当建立健全的接种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接种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于随时追踪接种情况和进行疫苗追溯。

另外,接种门诊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宣传和教育的规范化。

门诊应当加强对接
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向公众传达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接种的误解和疑虑。

此外,门诊还应当建立健全的预约接种制度,以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交叉感染,提高接种效率。

总的来说,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是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公
众健康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场地和设施、人员、宣传和教育等方面都做到规范化,才能够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提高接种率,保障公众健康。

因此,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接种门诊的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地方标准 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指南

地方标准 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指南

地方标准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指南建立成人疫苗接种门诊,地方上会有自己的一套规矩,主要是为了让打疫苗这事儿更安全、高效、舒心。

下面我给您通俗说说:
门诊布局:得像个迷宫一样,但得是好走的那种,有地方坐着等(候诊区),有地方问东问西(咨询区),打针的地儿(接种区)得干净利索,打完还得有个地儿观察一阵子(观察区)。

万一有点小状况,应急处理区也得准备好。

人员配置:得有专业的队伍,打针的、登记的、解答疑问的,还有紧急时刻能顶上的,都得是训练有素的。

高科技帮忙:现在都数字化了,用电脑系统记录信息、预约打针、追踪疫苗,这样一来,效率嗖嗖的。

明明白白告诉你:墙上贴清楚了,啥时候开门、打啥疫苗、咋打、有啥要注意的,还有电话号码,有问题随时问。

安全第一:疫苗从进来到出去,每一步都得严格管理,还有医疗垃圾,处理得妥妥当当的。

服务质量得高:从进门到出门,一路顺畅,时间安排得人性化,打完还有人关心你感觉怎么样。

不断学习进步:医护人员得定期充电,新知识、新技巧、新政策,得跟上时代步伐。

干净卫生:环境得跟家里一样干净,定期消毒,让人放心。

总之,就是得让大伙儿来打疫苗的时候,感觉既专业又贴心,安全又方便。

各地可能会有点小差别,但目的都是为了让疫苗接种变得更好。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和移动互联网对预防接种的影响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和移动互联网对预防接种的影响
• 各分区应按照候种→询问→登记→接种→ 留观的接种流程顺序先后排列,应有明文 标识,以引导受种者按接种流程有序走动 。
• (二)普通设备
• 配备登记台、接种台、转椅、体温表、定时装置 、紫外线消毒灯、资料柜、手枪式或感应式水龙 头、空调、印章、印泥等。
• (三)冷链设备
• 应至少配备2台冰箱、2个冷藏箱包,至少有一个 接种台上放置1台桌面冰箱。
双休日安排1天服务,以便上班的父母携带
子女接种。
• (二)掌握服务对象
• 1、服务对象
• (1)常规免疫服务对象:为居住在本责 任区域0-6岁儿童,常见的类型有。
• -现居住本责任区且父/母有本责任区户籍的 儿童(包括超生儿童);
• -现居住本责任区超过3个月且父/母无本责 任区户籍的儿童(包括超生儿童)。
• (2)临时接种服务对象:以下这些流 入儿童可作为临时接种的服务对象,不建 立电子档案。一旦儿童居住在本责任区时 间达到3个月,一律纳入常规免疫接种管理 。
停用)和维修时疫苗储存状况的记录。
四、常规免疫服务运行
• (一)合理安排服务形式和接种时间 • 1、根据本责任区域情况,选择以下服务
形式。 • (1)门诊接种:根据服务对象数和接种
人员数,应实行按旬、周或日预防接种。 • (2)定期巡回接种:农村如服务半径超
过5公里,应在村卫生室设立固定的临时接 种点,乡镇接种人员每月至少巡回开展一 次常规免疫接种。对于行动困难的家庭, 应安排入户接种。
• (3)临时接种: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时, 选择合适的地点,设立临时接种点,开展 临时接种。
• (4)分门诊接种:县卫生行政部门应指定 接种人员、职责、责任区、与接种门诊的 隶属关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参考标准
1 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
由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根据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地理条件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情况,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门诊,或按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实施。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预防接种门诊时,应明确其责任区域、接种服务内容。

城镇地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应当设立一个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实行按日(每周≥3天)预防接种。

农村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应当设置1个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半径不超过10公里,实行日、周(每周1~2天)预防接种。

2 预防接种服务频率
城镇地区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预防接种。

农村地区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日、周预防接种。

提倡预防接种门诊在周末提供半天接种服务。

3 房屋配备
预防接种门诊专用房总使用面积与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周期相适应,应不少于40m2。

预防接种门诊要有登记(登记、询问、预诊、宣传教育)、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应设专台)、观察等功能分室或分区,各室/区有明显的标志牌。

受种者在预防接种时有专门的出入口。

预防接种门诊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

预防接种门诊要在醒目位置张贴公示材料,包括预防接种工作流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第二类疫苗还要公示疫苗价格、预防接种服务价格;预防接种服务时间、咨询电话;科普宣传资料等。

4 设备与器械配置
预防接种室要有专用预防接种台,其数量须与每次受种人数相适应,卡介苗设专用预防接种台。

预防接种台清洁、无杂物,标明接种疫苗的名称。

疫苗专用普通冰箱≥2台,冷藏包≥2个,冷藏设备容量满足疫苗储存需求。

预防接种器材配备充足,注射器、汤匙数量按1次预约预防接种人数≥的比例配置。

配备急救药品和预诊体检用器材,制定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对预案。

配备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灯。

配备取暖、防暑降温设备。

配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设备(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实行预防接种资料信息化管理。

在候诊或观察区域配备宣传教育设备。

5 预防接种门诊服务人员
预防接种人员经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资格认证,人员数量配置与辖区内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周期相适应,熟悉业务知识,有应急处置能力,相对稳定。

预防接种时应有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登记、预检、预防接种等各项工作,卡介苗固定专人接种。

6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前要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本次接种疫苗的有关内容。

严格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本规范的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后现场留观30分钟,无反应方可离开。

7 资料收集、保存
做好预防接种基本资料的收集、保存、报告工作。

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预防接种门诊应及时将相关预防接种信息及资料录入计算机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