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2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精选12篇〕【精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精选12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标准、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标准、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难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老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1、读课文三遍,包括课后生字。

2、勾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给田字格中的生字注音。

4、给生字组词,至少两个,鼓励找四字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

播放鹳雀楼的录像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3、著名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看到了这样的风光,留下了传送千古的名诗——《登鹳雀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生读题,学习题目中的三个汉字,只要求认。

二、读熟古诗,认识汉字。

1、师:王之涣笔下的黄鹤楼是什么样子的呢?先听老师读一读,一边听一边划出停顿来。

2、师:你能在拼音娃娃的帮助下,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自己试一试吧!生读完以后,交流展示。

3、诗歌读得这么好,汉字娃娃一定记得很熟!咱们来打打招呼吧!生:自由读汉字,交流识字方法,组词。

4、把汉字娃娃送回到古诗中,你一定读得更好。

生再读古诗。

5、师:孩子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

新统编版七年级上语文12《《论语》十二章》优课教案

新统编版七年级上语文12《《论语》十二章》优课教案

12 《论语》十二章【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体会《论语》中倡导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难点)◎语言运用: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积累常见文言词汇。

(重点)◎思维能力: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品味《论语》的语言,感受其魅力。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理解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品师:《论语》不仅作为一部经典,更作为一种精神标识,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传递着儒家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论语〉十二章》。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和《论语》。

课件出示:(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

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2)《论语》共二十篇,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说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还有叙事体,其中有一点情节,但也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都出自《论语》,如“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举一反三”“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尽善尽美”“舍己为人”等。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论语〉十二章》也是格言警句的荟萃,大体可以分为“修身”“治学”两大类。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两个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意。

我们分三步进行:朗读,解读,吟诵。

【设计意图】介绍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论语》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课文学习做准备。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2《盘古开天地》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2《盘古开天地》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2《盘古开天地》优质课堂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本文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演变万物的神话传说。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盘古的英勇和伟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僻字、难理解的语言和神话中的想象元素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神话故事的内容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提取关键信息,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盘古的英勇和伟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盘古、开辟、演化、神力等。

2.神话故事的特点:想象、夸张、寓意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分组讨论表格:用于学生合作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神奇。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是如何形成的吗?”从而引出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盘古如何开天辟地?他有哪些神奇的力量?”引导学生回答,并解释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2)把握分析以论文的方法(3)背诵精彩段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师生共同讨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及论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2)教育学生做白求恩式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1.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

2.对文章雄辩说服力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事和理、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学习本课要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对有些语文知识的学习,可通过赏析重点段落来完成,不要肢解课文。

教学课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人:简介白求恩生平事迹。

白求恩同志的死使人们无比悲痛,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

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文章《纪念白求恩》。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自读课文,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5.在第二、三段中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7.找出文中的记叙语句,分析一下,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背景介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之美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增进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2.理解和感悟三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法;4.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古诗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片段或词语开门见山地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和猜测。

2. 学习古诗教师逐句解读《古诗三首》,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可以利用诗歌中的比喻、修辞等手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读训练,要求学生重点把握韵脚、语气和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4. 情感表达让学生围绕古诗的情感主题进行情感表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连线或情感解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之美。

5. 小结回顾对整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回顾,强调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感表达和课堂互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提供指导。

五、延伸拓展可以邀请学生自选或背诵其他古诗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欣赏。

六、总结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了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希望本次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之美。

以上是《古诗三首》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有所帮助。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节课将学习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洞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欣赏诗歌的美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帮助他们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欣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欣赏诗歌的美,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启发他们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制作课件。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三首古诗,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三首诗的韵味和美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三首诗的深层含义。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代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所作的演讲,它热情讴歌了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本节课选自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部分学生在朗读和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爱国情怀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培养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同时,运用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课件4.讨论题目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色,从而引出课题《少年中国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少年中国,你打算如何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的意境和主题。

(3)学会生词和词汇,如“僵卧”、“邸”、“吟鞭”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12.古诗三首》。

2. 教学内容:(1)古诗《示儿》的朗读和背诵。

(2)古诗《题临安邸》的朗读和背诵。

(3)古诗《己亥杂诗》的朗读和背诵。

(4)生词和词汇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词汇的学习。

(2)对古诗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1)引导学生朗读《示儿》,讲解生词和词汇,解释诗句的含义。

(2)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示儿》。

(3)重复上述过程,完成《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的教学。

3. 意境与主题分析:(1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每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5分钟)(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查找相关资料、写心得体会等。

六、板书设计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意境主题生词和词汇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背诵三首古诗。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的文章。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和背诵,使学生对三首古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2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2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地读写、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等,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写、运用。

2. 课文内容的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思想教育: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运用。

3. 学习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思想教育: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2. 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定期检测: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3. 教师要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已亥杂诗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已亥杂诗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已亥杂诗》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已亥杂诗》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诗歌的语言、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人情感、品味诗歌韵味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清代历史及诗人龚自珍的生平背景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人龚自珍的生平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领会诗歌的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难点:领悟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情感,品味诗歌韵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欣赏教学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诗人龚自珍的生平背景;准备相关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查阅资料,了解诗人龚自珍的生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龚自珍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要求学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内容、意境的理解。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诗歌鉴赏:分析三首古诗的艺术特色,如用词、句式、意象等,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文化背景:了解三首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举例解释:
-《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山水的变化多端。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激发。通过引导他们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古诗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古诗的朗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示范、领读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描绘出诗人对远方故土的眷恋。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象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题西林壁》中的“岭”、“峰”等,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朗读节奏: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节奏掌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诗的韵律、意象等。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传递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示儿》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活动,如古诗创作、角色扮创新能力。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解答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年级上册语文《12盘古开天地》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12盘古开天地》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12 盘古开天地》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盘古开天地》,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2 学生能够概括出《盘古开天地》的主要内容,了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魅力。

2.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故事改编或续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3.2 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意义,感受盘古为宇宙开辟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与生字新词的识记。

•理解《盘古开天地》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魅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意义,感受盘古的伟大贡献。

教学资源•《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生字新词表。

•多媒体课件,包含盘古开天地的图片、动画等。

•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

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之前学过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2.创设情境:教师展示盘古开天地的图片或动画,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情境。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并借助生字新词表进行自主学习。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含义问题。

3.全班齐读课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2.分段学习:•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盘古开天地的起因和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宇宙混沌初开的情景,感受盘古的孤独和决心。

•第二段(第3-4自然段):描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盘古开天地的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并引导学生想象盘古如何开天辟地的情景。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述盘古身体化为万物的故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 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 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述了盘古在混沌初开的时候,用斧头劈开天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课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盘古雄伟、伟大、无私、勇敢、坚毅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探索精神。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易于学生接受,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在理解课文细节、感悟人物品质、想象描绘画面等方面,仍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古代文化知识有所困惑,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渐渐”“不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课文背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盘古的英勇、伟大、无私、勇敢、坚毅的品质,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盘古的品质。

3.想象描绘画面,体会神话故事的美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感受盘古的品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资料。

2.PPT课件。

3.生字词卡片。

4.小组讨论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动画、图片等手段,引导学生回顾神话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盘古的英雄形象。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古诗三首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古诗三首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三首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田田”、“漠漠”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三首古诗:《所见》、《稚子弄冰》、《村晚》。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 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

2. 学习诗歌(1)学习《所见》:A. 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C. 分析诗歌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

D.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稚子弄冰》:A. 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C. 分析诗歌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

D.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3)学习《村晚》:A. 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C. 分析诗歌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

D.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齐读诗歌,巩固记忆。

(2)进行诗歌默写练习,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所见》A. 诗歌B. 生字词C. 诗歌结构D. 意境描绘2. 《稚子弄冰》A. 诗歌B. 生字词C. 诗歌结构D. 意境描绘3. 《村晚》A. 诗歌B. 生字词C. 诗歌结构D. 意境描绘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古诗,并背诵给家长听。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了解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2.了解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和特点。

3.掌握《古诗三首》中每首古诗的意境和基本词语。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重。

2.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登鹳雀楼》、《静夜思》、《将进酒》的意境。

2.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古诗三首》中的难点词语和意境。

2.学生结合课文和背景知识进行诗歌鉴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介绍古诗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学习古诗《登鹳雀楼》:–教师解读古诗内容,讲解生词和句子。

–学生大声朗读古诗,尝试理解古人的情感。

–分组讨论古诗表达的意境,展示表现。

3.学习古诗《静夜思》:–教师讲解古诗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跟读古诗,体会作者的孤寂之感。

–小组合作,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4.学习古诗《将进酒》:–教师导入古诗背景,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学生品读《将进酒》,体会诗歌中的豪迈和情感。

–学生分角色朗诵诗歌,体验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

5.诗歌鉴赏综合练习:–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古诗三首,比较不同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设计课堂小测,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解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古诗中的生词和抽象意象理解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引导。

下节课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以上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示儿》的内容。

b.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c. 分析并欣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b. 学会通过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b.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教学内容:1. 学习并掌握古诗《示儿》的全文。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人的情感。

3. 进行朗读、背诵和古诗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示儿》的内容。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难点:1. 分析并欣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生字词和板书设计。

2. 教材《示儿》古诗文本。

3. 字典或词典,用于查阅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巩固记忆。

2. 向学生介绍《示儿》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信息。

二、学习古诗(1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2. 解析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背诵与默写(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背诵,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2. 抽取学生进行默写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四、创作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抽取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欣赏。

板书设计: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2. 进行古诗创作,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词四首》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词四首》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词四首》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词四首》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四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词作品。

这些词作品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也有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感慨。

通过对这些词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这些词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词这种文学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古代词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词的全面认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掌握四首词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词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词作品,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美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四首词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2.难点:深入理解词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词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词的文学特点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词的全面认识。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3.欣赏法:教师通过朗读、播放音乐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词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案。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文,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学习氛围。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对词有什么了解?”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 《盘古开天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 《盘古开天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 《盘古开天地》(教案)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地》是一则充满想象力的神话故事,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

故事讲述了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最终将自己的身体化作世间万物的伟大创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神话的丰富内涵,还能体会到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复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盘古的伟大形象和无私奉献精神,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描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以及盘古身体化作世间万物的具体细节。

2. 体会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盘古开天地》的插图或动画。

2. 盘古开天地故事的背景音乐或声音效果。

3. 学生分组讨论的小组标志或编号。

4. 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或服装(如扮演盘古、模仿天地开辟的动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或展示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和表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 理解课文: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哲理和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故事梗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和结果。

2. 关键词汇: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重要词汇,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

3. 课文结构:用图表或流程图展示课文的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3)品味文章语言,领会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道德情操。

(2)激发学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白求恩的优秀品质。

2. 掌握夹叙夹议的写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领会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叙述与记叙文中的叙述的区别。

2. 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深入理解白求恩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 点拨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白求恩的照片,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 引出课题《纪念白求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了解白求恩同志的伟大精神。

(二)检查预习1. 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白求恩的资料。

2.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读准字音: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纯粹(cuì)鄙薄(bǐ)殉职(xùn)(2)理解词义:①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教学目标
1.借助“漫画”这一主题设计习作教学,进行习作练习。

2.进一步
3.进一步领会习作要有具体的内容,要有真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创作漫画并积极介绍漫画。

引导学生“独特的思维,独特的创意。

”习作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各类漫画等。

教学时间:约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展示漫画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漫画。

(1)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的漫画,着重介绍最有特色的地方。

(2)师生评价
(从创意、介绍时的言行、介绍时的情感等角度进行)(3)同学或小组之间相互介绍,相互评价。

(4)教师小结
三:创作漫画
1.根据前图创作
2.交流自己创作时的感受
四:自由习作
1.谈话讨论习作题材
2.多角度写片段
3.评改(1)选代表性片段进行评析(评析标准是有无将内容写具体,有无
表达自己真切的感情)
(2)学生朗读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进行评点
4.小结
五: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4.借助“漫画”这一主题设计习作教学,进行习作练习。

5.进一步
6.进一步领会习作要有具体的内容,要有真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创作漫画并积极介绍漫画。

引导学生“独特的思维,独特的创意。


习作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各类漫画等。

教学时间:约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展示漫画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漫画。

(5)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的漫画,着重介绍最有特色的地方。

(6)师生评价
(从创意、介绍时的言行、介绍时的情感等角度进行)(7)同学或小组之间相互介绍,相互评价。

(8)教师小结
三:创作漫画
3.根据前图创作
4.交流自己创作时的感受
四:自由习作
5.谈话讨论习作题材
6.多角度写片段
7.评改(1)选代表性片段进行评析(评析标准是有无将内容写具体,有无
表达自己真切的感情)
(2)学生朗读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进行评点
8.小结
9.五: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
1.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名很能干的小说家,以前我们用笔描写了充满欢笑
的劳动场
面,又抒发了对家乡的一份份热爱。

今天,我们再一起聊聊另一个话题。

(板书):漫画。

2.2003年,五洲漫画高峰会议在我们中国举行,中国记者就问日本漫画家木
村忠夫:“为
什么日本人那么喜欢漫画呢?是不是漫画曾引导了一种时尚吗?”
木村忠夫就说:“是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也正想知道。

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小孩不
是越来越喜欢漫画了吗?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记者回答:“就是不明白啊,突然之间发现周围的人都开始看漫画了,从而还引导了一种时尚。


3.说到这里,我想问在座的同学,你看了漫画以后,感觉怎么样?
(预设:好玩、好看、幽默、很好笑、……)
4.老师今天就把这又……又……的漫画带来了,你看看、想想,漫画的特点
是什么?
二:欣赏漫画
1.展示课件——漫画欣赏)
2.提问:漫画的特点是什么呢?
(预设:夸张、变形、幽默、好笑、诙谐有趣、妙趣横生、讥刺性、教育性……)
(1.漫画的读者对象。

2.内容生动有趣。

3.获得一点启迪。

4.漫画中
的主人公。

5.通过想象,编出情节。


3.小结:漫画的特点
三:解说漫画
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漫画,上台为大家介绍一下。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浅
入:1.漫画画了些什么?主要画的是什么?只要事
物有什么突出特点或表现
指导“说”
深入:1.充分发挥联想,说出漫画的画面之意或图中的意蕴。

2.着重引导第一个;评价第二……个。


四写写漫画
让“图象”成为另一种清新舒洁的文字语言,变无声图画变有声语言。

讨论写什么?
怎么写?
五交流心得
1.小组交流一下,谁写得好?上台交流
六小结
1.向学生推荐我们嘉兴市的漫画家的作品
2.在最后,木村忠夫跟记者说:在北京开办漫画讲座,主要帮助中国提高漫
画业的水平,让更多的喜欢漫画的朋友们得以一起交流,也让更多喜欢漫画的读者看到好的漫画书,并提出了他自己的想法:中国要自己创作更多更好的故事,中国的漫画文化在年轻一代身上一定要发展。

材说明: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你们猜出来了吗?
(教师描述谜语)
2.知道吗?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十分喜欢柳树,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

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读“咏、妆、绦”三个字。

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

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

而轻轻垂下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

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天”。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背一遍。

五、吟诗会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

你们能用心中的小诗表达感情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自己的诗。

2.指名说。

各种形式表演
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