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

合集下载

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三年行动计划

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三年行动计划

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三年行动计划
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三年行动计划是指学校与家长、社会协同育人的总体行动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合作用。

该计划细化成四大部分:家校合作方式、家校双向交流平台、家校共同育人机制及考核评价体系。

1. 家校合作方式:提出“家校友好、共同育人”的理念,加强家校沟通,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实施综合性的家校合作项目,强化学生的家庭社会教育。

2. 家校双向交流平台:建立家校双向交流平台,支持家校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教育活动质量的提升,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有效互动。

3. 家校共同育人机制:探索家校共同育人机制,促进家庭和学校相互依存,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育人的目标。

4. 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定量定性的家校合作考核评价体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素质,为学校管理改进提供有效的反馈。

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方案

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方案

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工作也越来越注重家校社三方的紧密合作,以共同育人。

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方案的制定旨在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合作机制;(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 原则:(1)家校社三方共同参与,共同育人;(2)坚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3)注重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4)倡导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的发展渠道。

三、工作内容1. 加强家校合作(1)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定期举行家长会议,与家长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2)开展家访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和指导;(3)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运动会等,增进家校互动。

2. 强化学校教育(1)优化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3)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学生社团、实践课程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 拓宽社会资源(1)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业人士参与学校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2. 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3. 加强宣传,向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宣传工作方案的目标和意义;4. 开展培训,提高教师和家长参与协同育人的意识和能力;5. 逐步推进工作,定期评估和调整工作方案,不断改进工作质量。

五、预期效果1.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2. 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全面发展;3. 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高;4.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家校社协同育人具体做法

家校社协同育人具体做法

家校社协同育人具体做法一、加强家庭育人家庭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为提升孩子的身心潜能,家校社协同助学,必须在家庭育人上投入更多的力量。

(一)加强家庭教育理念的提升。

家庭教育理念的提升,决定着良好的家庭育人,父母必须仔细对待给孩子的每一次教育,学会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进行引导,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孩子。

(二)亲子之间多讲心理学知识,增进彼此的沟通与理解。

父母应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多讲心理学知识,有效地让孩子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增加家庭的感情,使得彼此之间更上一层楼。

(三)注重儿童的精神文化。

尊重孩子,不断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正确地传播正能量,提升孩子的精神文化,多安排体育运动,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帮助孩子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二、加强学校育人学校是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重要环境,因此家校社协同助学,必须在学校育人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一)加强师生沟通,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把老师作为孩子的一位顾问,多与老师沟通,共同观察孩子的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育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老师应尊重学生,多安排各种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三)多配合联系社会志愿者团体。

通过和社会各界志愿者团体的配合,可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社会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三、加强社会育人社会是学生的发展环境,要提升孩子的全面素质,家校社协同助学,必须在社会育人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一)多安排活动,提高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

家长可多安排活动,让孩子接触到社会,学会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提高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自我鉴定能力。

(二)尊重孩子的主观意愿,加强孩子的独立性。

社会育人不能让孩子一味追求家长的意见和期望,应尊重孩子的意愿,考虑孩子的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三)多锻炼孩子的协作精神。

家校社协同助学,要加强孩子的协作精神,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达成共同目标,发挥团队精神凝聚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孩子的敬业精神和尊师重教态度。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建议和意见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建议和意见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建议和意见
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肩负的责任,只有三者共同发力,
才能实现最佳的育人效果。

以下是我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建议和意见:
1. 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应该定期与家长沟通,及时告知学生的
学习情况和校园活动。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并对孩子的学习进行适当的督促和指导。

2.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
身心健康,防止孩子出现沉迷游戏、网络等不良行为。

家长应该鼓励
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学校和社会也应该提供相应的机
会和资源。

3. 加强社会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教育,培养他们
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
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吸收社会的正能量。

4. 强化教育合作:家、校和社会应该加强教育合作,共同探讨
如何更好地育人。

学校应该积极与社会合作,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实践
机会,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大型活动。

以上就是我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对您有所
帮助。

最新校家社协同育人家长学校工作方案

最新校家社协同育人家长学校工作方案

最新校家社协同育人家长学校工作方案一、背景及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协同育人作用愈发凸显。

家长学校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达到提高整个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校家社协同育人家长学校工作方案旨在搭建一个家校社三结合的教育平台,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使家长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家长的教育方法,使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 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使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 加强家校社三方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内容1. 家长教育培训:开展家长学校课程,设置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专家讲座、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志愿者等,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信任。

3. 家校社合作项目:开展家校社合作项目,如社区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拓宽学生的成长空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家长沟通交流: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家长沙龙等活动,为家长提供交流平台,分享教育心得,增进家长间的相互了解和互助。

5. 家长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家庭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如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课程等。

四、工作措施1. 建立家长学校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家长学校的正常运行。

2. 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内容的落实和推进。

3. 加强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担任家长学校的讲师。

4. 设立家长学校专用经费,保证家长学校的正常运转。

5. 加强家校社三方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方案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方案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方案第1篇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方案一、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体系,提高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1. 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共同参与、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2. 提高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育人理念,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

3. 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措施1. 完善组织架构(1)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研究解决协同育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设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沟通协调和督促检查。

2. 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1)组织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协同育人工作的认识。

(2)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教师培训等活动,提升家长和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3. 推进家校互动(1)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2)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4. 深化社会实践(1)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加强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5.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

(2)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6. 优化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表现。

(2)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2. 加大投入,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关于进一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建议

建议一: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的宣传和普及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和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念逐渐被重视和提倡。

为了更好地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我建议加强对这一理念的宣传和普及,让广大师生家长都能深刻理解和认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和意义。

建议二: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为了进一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要落实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合作;社会要建立更多的家庭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服务;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支持和保障。

建议三:加强师生家长的互动和交流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中,师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至关重要。

我建议学校加强家校交流,定期举行家长会和家访活动,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和需求;也要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增进师生家长之间的互信和理解。

建议四:拓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在实践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拓展其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学校可以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指导家长科学合理地进行家庭教育;社会可以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政府可以支持家庭教育研究和实践,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发展。

然而,要进一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还需要从各个方面做出努力和改进。

下面,我将继续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入发展。

建议五:加强家庭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了更好地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学校可以加强与社区和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共同打造家庭教育实践评台。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家校社三方合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他们之间的紧密合作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一、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之间的沟通是构建良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的基础。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与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教师也应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家庭情况,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方案。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增进家校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二、构建共同育人理念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构建育人理念,形成合力。

家长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式,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

学校也要关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三、建立互动平台为了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互动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家校社三方共同参与的网上平台,也可以是一个定期组织的研讨会或座谈会。

通过这个平台,家长、教师和社会可以交流经验、分享资源、共同解决教育问题,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四、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不仅在理念上要保持一致,还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阅读、游戏、实践等多种学习资源,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社会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

通过共同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养。

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的目标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学校要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社会要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只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潜力,培养他们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社会成员。

义务教育如何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

义务教育如何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

义务教育如何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

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凡事包办代替,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于严厉,只关注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

因此,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是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环节。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教育资源。

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各界应该为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促进教育公平。

同时,要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规范其办学行为,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社区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场所和志愿服务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社会责任感。

为了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合作平台。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家校社沟通的网络平台,方便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此外,还可以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教育问题,制定教育方案。

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可以体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念。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

家校社协同育人方法

家校社协同育人方法

家校社协同育人方法
以下是 7 条关于家校社协同育人方法:
1. 定期组织家长会呀,就像给庄稼施肥一样重要。

比如说,咱可以让老师和家长们坐在一起,好好聊聊孩子们最近的学习情况、生活状态啥的,哎呀,这样大家不就都清楚怎么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了嘛,难道不是吗?
2. 社区可以多举办些亲子活动呀,这可好比阳光照耀花朵呢。

好比说组织一次户外探险活动,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大自然,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团队意识,多棒啊!
3. 学校可以请一些社会上的专业人士来讲课嘛,就如同给孩子打开了一扇新窗户。

比如说请个消防员来讲讲消防安全知识,那孩子们肯定会特别感兴趣,也能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呢,不是吗?
4. 家长们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活动呀,这就像给孩子树立榜样一样关键。

比如在学校运动会的时候,家长去帮忙维持秩序,以身作则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奉献和责任,多有意义呀!
5. 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孩子们呀,好比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大舞台。

像提供一些实习岗位让孩子们去体验,让他们早早地了解社会,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多重要啊,对吧?
6. 老师要多和家长沟通反馈呀,就像放风筝的线一样不能断哟。

比如每天通过微信和家长说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随时掌握情况,这样不是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了吗?
7. 学校和社区合作建立一些学习角呀,简直就是孩子们知识的乐园嘛。

假设在社区里设置一些小角落,摆上书籍和学习用品,孩子们随时都可以去那里学习和交流,多好呀!
我觉得呀,家校社协同育人就像是三股绳子拧在一起,会更结实更有力,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保障制度

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保障制度

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保障制度一、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为了加强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形成育人合力,需要建立完善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明确各方职责,制定合作计划,确保各方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合作。

同时,要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二、制定家校社协同育人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施效果,需要制定以下保障措施:1. 教育资源共享:家庭、学校和社区应共同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学校可以向家庭和社区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家庭和社区也可以提供一些特色资源给学校使用。

2. 教育质量提升:通过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同时,家庭、学校和社区应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

3. 教育评价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需求。

因此,需要改革教育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三、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评估机制为了及时了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施效果,需要建立评估机制。

通过定期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分析,进一步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和保障措施。

四、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保障制度为了保障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善以下保障制度:1. 政策法规: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协同育人中的职责和权利。

同时,也应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管和评估。

2. 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投入力度,为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同时,也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3. 技术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等,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技术支持。

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

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

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概述:家庭、学校和社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境,它们在塑造孩子的品德、智力和社交技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协同育人,可以提供一个全面而积极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家庭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品德品质。

家长应与学校和社区保持紧密合作,分享教育资源和经验,共同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

学校的作用: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为他们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场所。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环境。

社区的作用:社区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孩子在社区中建立社交关系、参与社区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社区应该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并与家庭和学校密切合作,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成长支持。

协同育人的策略:- 加强家校沟通: 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交流孩子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

- 建立家校社区合作机制: 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建立协作机制,共同规划和实施教育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成长支持。

-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电脑等设施,以满足孩子的研究需求。

- 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教育: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的教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结论: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协同育人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关键。

家庭、学校和社区应紧密合作,为孩子提供全面而积极的成长环境。

通过加强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我们能够共同培养出更加优秀、健康、有责任心的新一代。

2024年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工作计划(16篇)

2024年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工作计划(16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工作计划(16篇)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工作计划(精选16篇)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工作计划篇1“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家长作为教育的合作伙伴,不应仅仅停留在“配合”与“辅助”的层面上,而应真正参与到教育中来。

教师要善于引导家长发挥自身优势,与教师一道共同成为幼儿教育的“主导”。

一、家园合作教育的深远影响在当今世界范围之内的教育改革中,家园合作、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一股强劲的潮流和力量,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实践表明:父母、家庭和社区已经成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家园合作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关键的核心性影响作用,能够促进幼儿最大限度地发展,并全面引导他们走向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生活。

1.家园合作促进双方教育优势的互补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

对于幼儿园而言,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作用,由于亲子之间不可替代的血缘、情感关系,以及家庭影响的先导性、持久性等特点,教育内容复杂丰富,教育方法机智灵活。

对于家长而言,幼儿入园不是教育责任的移交,而是教育资源的丰富,因为教师更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她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

因此只要幼儿园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2.家园合作促使施教者教育观的转变家园合作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机会,促使教师和家长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把教育看成是发展的、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家长的教育知识和能力需要有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家园合作就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对于教师,必须摒弃主从观念、树立平等意识,通过自己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以自己的人格、道德力量以及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家长,视家长为合作的伙伴,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家园关系,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资料内容仅供您研究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重要性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的农村籍未成年人。

家庭、学校、社会是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的共同体。

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三者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构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网络,事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意义重大。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学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文件、省教育厅精神,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协同家庭和社会,形成有效合力,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萍乡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明确“家、校、社”协同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全面构建“家庭尽责、源头预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体系,协助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留守儿童资料内容仅供您进修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2 -资料内容仅供您进修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接受的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课外活动得到合理安排、一样平常糊口得到妥帖安置,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身心更为健康。

三、充裕施展中小学校在协同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中的紧张作用1.建立一个学校留守儿童息动态管理平台。

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建立本校留守儿童息数据库,对在校留守儿童举行全面摸底,一人一档,如实记实留守儿童的进修状况、心理状况、糊口状况、家庭状况和监护人状况等情况,并根据情况变化对数据适时更新,实施动态监测。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策略和方法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策略和方法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策略和方法1. 加强沟通啊!学校和家庭得多聊天,随时知道孩子的情况。

就像搭积木,一块一块垒起来才牢固,老师和家长得常联系,比如定期开家长会,聊聊孩子这阵子学习咋样、心情好不好。

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配合,一起把孩子教育好呀!2. 设立共同目标很关键呀!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像拔河一样,往一个方向使劲。

比如说,大家都希望孩子有礼貌、讲文明,那就一起努力,学校教知识的同时注重品德培养,家长在家里以身作则,社会营造文明的氛围,这样孩子肯定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呀!3. 资源共享可不能少哇!学校有好的教育资源,社区有各种活动场所。

这不就像拼图嘛,把各自的板块凑在一起才完整。

可以让学校的图书馆也对家长开放,社区活动邀请学校和家长一起参加,让资源充分流动起来呀!4. 建立反馈机制多重要哇!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要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的意见也要能传到学校。

这就像放风筝,线两头都得紧紧拉住。

比如孩子在学校被表扬了,赶紧告诉家长,家长高兴之余也会更重视孩子教育,反过来给学校更好的支持呀!5. 开展合作活动多有意思呀!学校和社区可以一起举办各种活动,像文艺表演、知识竞赛啥的。

这就像一场盛大的派对,大家都参与其中,玩得开心,还能学到东西。

家长们也可以积极当志愿者呀,一起把活动搞好哇!6. 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能忘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花园里的花朵,各有各的美。

学校要因材施教,家长也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

不能都按照一个模子来要求呀,要让孩子自由绽放呀!7. 家长们也要不断学习进步哇!不能只要求孩子努力,自己却原地踏步。

就像跑步比赛,要和孩子一起跑,给他加油鼓劲。

积极参加家长培训,提高教育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家校社协同育人就像一场大合唱,大家各自发挥优势,齐心协力,才能唱出最美的乐章,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如何加强家校社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加强家校社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加强家校社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当今社会,如何加强家校社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包括品德修养、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

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

其次,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此外,家长还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指导。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职责。

为了加强家校社合作,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家长和社会各界建立有效的联系和合作。

二是要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孩子的学习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

三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社会是教育的大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

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教育市场的监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计划范文(10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计划范文(10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计划范文(10篇)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计划范文(精选10篇)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计划范文篇1当前疫情防控是头等大事,师生居家生活平稳有序就是对防疫工作的最大支持。

受家长正常上班而孩子居家学习、毕业季焦虑等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家长情绪可能出现一定波动。

现制定__小学疫情期间家校协同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宣传引导。

班主任开好线上学生会或家长会,正面宣讲疫情防控要求,让学生、家长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当前实施线上教学,是为了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为了争分夺秒、跟时间赛跑,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区域管控等工作,切断病毒传播链,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

社会面清零后,学校将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适时组织学生返校复课。

(每班上交线上学生会或家长会的资料记录:文稿、照片。

)二、心理疏导。

针对摸排出的重点对象,精准做好心理疏导,稳定心态。

组织摸排所有学生、家长情绪心态,准确了解思想动态,尤其是居家无人看护,心理情绪波动大的学生、家长,要重点关注。

(要建立人员名单,学校留存备查,请即刻统计并填写下发的在线表格。

)三、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充分体谅和关爱学生,倾听学生心声,让学生讲讲一天中最有意思、最有意义的事,给与学生更多语言、行动上的关心,营造乐观积极的班级氛围。

(各位老师每天主动询问班内5名孩子的情况,孩子可以通过语音留言方式与老师沟通,也可以每天邀请几名孩子在群内交流,营造乐观积极的氛围。

)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计划范文篇2活动地点:_班教室活动时间:__年12月1日活动对象:金孔雀班全体幼儿活动准备:老师与助教家长(吴爸爸取得联系,商定助教的准备工作和时间下午4点后)活动要求:1、活动分工:主持、纪律由班主任老师负责,照相、做资料由配班老师负责。

2、活动前指导每个幼儿围成半圆形入坐,活动时以4小队站列。

3、活动时老师指导幼儿遵守纪律能做到认真仔细地听,动作规范的学习。

家校社协同育人举措

家校社协同育人举措

家校社协同育人举措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指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在教育上的合作与配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举措:
1.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家长会、电话、微信等方式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2.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以开设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

3. 利用社区资源: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4. 组织家校互动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各种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5. 建立评价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促进三方共同成长和提高。

6. 加强信息共享: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家长、学校和社区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7. 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 建立志愿者队伍:鼓励家长、教师和社区居民共同组成志愿者队伍,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9. 开展校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外拓展活动,如研学旅行、社会实践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10.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学校和社区应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总之,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社三方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家校社合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行动计划。

二、目标设定1. 加强家校社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2. 优化育人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

3. 营造和谐的家校社环境,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行动计划1. 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和责任。

2. 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促进家校沟通和交流。

3.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课外活动和志愿者工作,提供家长参与的平台。

4. 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并进行定期评估。

5. 开展亲子教育讲座、社区教育活动等,帮助家长提高育儿能力和家庭教育水平。

6. 建立学校与社区资源共享机制,合作开展学生实践活动。

7.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与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8. 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合作,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

9. 建立学生评价机制,定期评估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的表现。

四、资源保障1. 落实专职家校合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 整合学校和社区资源,为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和物资。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合作,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

五、评估与调整1. 每学期对行动计划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和问题,及时调整方向。

2. 建立家、校、社三方的反馈机制,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

3. 定期召开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会议,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

通过本行动计划的实施,我们将不断优化家校社合作模式,提升育人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重要性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的农村籍未成年人。

家庭、学校、社会是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的共同体。

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三者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构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网络,事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意义重大。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学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文件、省教育厅精神,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协同家庭和社会,形成有效合力,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萍乡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明确“家、校、社”协同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全面构建“家庭尽责、源头预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体系,协助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留守儿童接受的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课外活动得到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身心更为健康。

三、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协同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中的重要作用1.建立一个学校留守儿童信息动态管理平台。

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建立本校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一人一档,如实记录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生活状况、家庭状况和监护人状况等情况,并根据情况变化对数据适时更新,实行动态监测。

各中小学校要确保对留守儿童关爱缺失的风险和隐患掌握全面、报告及时、关爱到位、处置妥当。

要重点排查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家庭生活困难、存在学习或心理问题、无监护人、身体残疾等留守儿童,及时发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分类教育关爱与保护,精准施策。

省教育厅将建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公共平台,为分类开展关爱保护、分享交流经验提供服务。

2.建立一个学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阵地。

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积极整合学校资源,对闲置校舍或图书室、活动室、心理辅导室、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功能室进行改扩建,并配备完善必要的学习生活、文化娱乐、心理辅导、网络通信等方面的设备器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文体活动、心理抚慰、安全教育等综合服务。

组织学校留守儿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培训、心理团体辅导训练等,加强留守儿童兴趣培养,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3.建设一支学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队伍。

建立由学校党员干部、班主任、教师等组成的留守儿童“代理家长”队伍,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与留守儿童建立固定的关爱联系,使孩子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教、成长有人导、心灵有人抚。

“代理家长”要做到“五个一”,即:每天辅导帮扶学生作业一次、每周与帮扶学生谈心一次、每月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至少联系一次,每半年对帮扶学生家访一次。

加强对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留守儿童的能力。

鼓励引导行政机关党员干部、“五老”人员、热心人士、爱心家长、志愿者等,充实学校“代理家长”队伍。

各县(区)、市直学校应将教育关爱工作列入教职工绩效考核范围,对长期从事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教职工,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时应予以倾斜。

4.建立一套学校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

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

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留守儿童较多的中小学校应将留守儿童教育需求纳入教学计划,开发校本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品质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注意教育方式,不得将留守儿童标签化。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每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

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动向,及早发现并纠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学校全面使用《江西省中小学校学生安全提醒教育每日一播》,定期邀请公安、消防、卫生、计生、心理等部门专业人士,加强对留守儿童在防汛、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增强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的自我防范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

建立重点时段排查机制。

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重点时段儿童伤害风险排查、防控、报告等制度,特别要全面加强对寒暑假等重点时段、重点事故点和重点对象的排查,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留守儿童伤害事故发生。

建立强制报告机制。

学校、幼儿园及其工作人员要履行报告责任,在工作中发现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

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责任。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学习生活、心理辅导等工作制度,形成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常态化、长效化。

5.完善一系列学校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条件保障。

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有需求的适龄入学留守儿童能全部入住。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完善寄宿制学校图书室、学习室、亲情电话室、娱乐活动室、课外活动场地等,同时在宿舍生活、用餐、小组学习、课后作业、课外活动等环节,模拟家庭情境,提倡“校中建家”,注重培养留守儿童自主生活和自主管理能力,弥补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不足,让留守儿童在住校期间感受家的温暖。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各项政策。

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加快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容量,提升城镇教育承载能力。

按照“一人一籍、籍随人走”原则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随迁子女的学籍转接和管理工作;落实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消除随迁子女就学障碍,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够随父母进城上学。

四、积极协同家庭和社会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1.积极引导和督促留守儿童家长承担主体责任。

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向家长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江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告知家长和学校各自应履行的职责,增强家长自觉履行监护主体责任的法治意识。

通过上门培训、送教下乡、编发家教资料、留守儿童公共网络平台等方式,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授课、宣传咨询和教育培训等活动。

要加强沟通联系,督促家长和监护人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切实担负起假期安全责任。

要督促和指导外出务工家长平时要以各种方式经常关心留守儿童,协助学校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和安全管理,努力化解留守儿童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2.强化家校合作促进协同育人。

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制度化的家校合作机制,完善家长委员会组织和功能,家长委员会成员中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应占一定的比例。

通过家校合作机制,加强留守儿童与受委托监护人、外出父母的有效沟通。

通过电话、视频、微信等方式,搭建“亲情关爱”平台,适时播报交流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和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打造留守儿童与家长的“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联系。

建立假日期间定期家访制度,加强寒暑假期间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利用节假日在留守儿童父母相对集中的务工地召开家长会,如实向家长通报留守儿童情况,动员家长回乡创业,指导外出务工家长以多种方式经常关心留守儿童。

3.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控辍保学。

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发现学生逃学旷课、辍学、存在监护缺失或不良行为等风险隐患的,要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取得联系,提醒督促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做好劝返复学工作;对于劝返无效的辍学学生,要及时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并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进行标注,在义务教育年限内为其保留学籍,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尽最大可能控制留守儿童失学。

4.积极协同党政部门、群团组织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开展工作,争取民政部门对学校关爱保护工作的支持,特别是要将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学生纳入社会救助政策保障范围。

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为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关爱阵地的建设运转、活动开展等,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要积极争取人社部门支持,增加专兼职人员,解决学校教育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人员不足问题;同时,把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业绩,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

要积极争取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支持,依托群团组织现有服务阵地、志愿者队伍等优势和力量,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教育关爱服务。

要积极争取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支持,引导他们与学校留守儿童结成爱心帮扶对子,为留守儿童奉献爱心。

要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阵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保护。

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由政府购买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公益服务。

有条件的中小学可派教师到乡镇(街道)、社区(村)公共服务平台兼职,为留守儿童提供公益性教育关爱服务。

五、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实施保障1.加强督导评价。

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把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对下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适时开展督导工作;将关爱保护工作作为挂牌责任督学工作的内容之一,对学校实施经常性督导。

市教育局教育督导部门将把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列入对各县(区)政府督导的内容。

2.加强典型推广。

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会同有关单位,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宣传、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宣传,强化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和家庭自觉履行监护责任的法律意识。

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理性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宣传报道先进典型,营造协同育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学校要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相关经验做法和具体实施方案,请及时报市教育局思品科。

市教育局将适时开展创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示范区、示范校活动,并遴选一批典型做法逐步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