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世俗化及其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浅析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及社会作用

浅析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及社会作用

浅析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及社会作用摘要:随着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失落等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宗教世俗化的发展过程、表现形式及社会作用,向人们粗略地展现出如何从世俗的层面变革传统宗教,使之不断适应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宗教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

关键词:宗教世俗化;表现;社会作用Discuss on the religion secularization performance and effectGaoying ZhaobinHumanities School of Xian Electronic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in Shanxi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belief crisis, value loss and etc., will be disappear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eligious secular forms and social function, This article will roughly shows how to change from secular aspects of traditional religious so that make them constantly adapt to the spirit of the people demand, it will be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ir own law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religion, but also beneficial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key words: secularization, performance, social effect一、宗教世俗化释义及发展过程世俗化( secularization)一词,原本是欧洲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一个专用语,关于这个词的涵义理解上不太统一。

宗教的世俗化与人类文明的未来_张钦

宗教的世俗化与人类文明的未来_张钦

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1期宗教的世俗化与人类文明的未来张钦1摘要2宗教与文明是共生的,宗教的演进史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世纪的宗教世俗化趋势对人类文明带有正面的影响。

宗教世俗化趋势的重要意义,即宗教的世俗化对人类文明的未来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1关键词2宗教;世俗化;人类文明1中图分类号2B91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0-4769(2001)01-0066-03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她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悠长而深巨的刻痕,并化为人类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宗教的历史一直伴随着她,如果说宗教是文明的产床,那么,宗教之关怀文明,正如母亲之关爱她的孩子。

这位母亲并非完美无缺,但无论哪一种人类文明,都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气息。

即使我们已进入21世纪,人类在科学的殿堂徜佯已久,但据统计,现在全球人口中仍有半数以上的人们虔信着不同种类的宗教。

因此,如果人们不知道宗教为何物,要相互地认识、理解与和平共处那将是十分困难的。

现在由于科技的进步,对自然的征服,为人类带来了福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损失,曾致力于挽救亚马逊雨林的前任巴西环境部长说:/现代工业文明是一种疯狂的宗教,我们正在铲除、毒害、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

我们正在透支我们的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我们的作为,好象我们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

如果我们不从心理、心灵、见解上做)番彻底的改变,地球将像金星一般地变成焦炭而死亡。

0112科学当然不是宗教,但科学主义就须思量:工业文明是历史的一段,但决不是文明的全部。

我们肯定不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我们这一代的死亡更不代表人类文明的终结。

众所周知,任何伟大的宗教传统,如基督教、佛教及伊斯兰教等,都明晰地向人们表达了个体的死亡并非终点,一代人的死亡也只是文明及精神进步的阶梯,我们何能如此狂妄地挥动科技的利剑斩断我们自己的未来及我们子孙的金色前程?三百年前,当科学的辉光照耀宗教的黑暗之域,人类的确在探索外在世界的手段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因此创造了惊人的成就。

世俗化是否导致宗教信仰的危机?

世俗化是否导致宗教信仰的危机?

世俗化是否导致宗教信仰的危机?一、世俗化与宗教信仰的冲突世俗化的概念源于社会学,是指领域之外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的传播和普及。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世俗思潮逐渐盛行,宗教信仰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人们更加倾向于用理性的方式解释世界的运作,减少对宗教信仰的依赖。

其次,世俗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个人自由和享乐,与宗教的道德规范相抵触,导致宗教信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此外,世俗化还带来了大量科技、娱乐和消费品,人们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导致宗教信仰被边缘化。

二、宗教信仰的衰落与道德危机世俗化对宗教信仰的冲击不仅仅体现在人们对宗教观念的改变上,更直接地反映在道德水平的下降上。

宗教信仰有助于塑造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但随着世俗化的加剧,宗教在道德教化方面的功能被削弱。

现代社会中,各种道德问题不断涌现,包括诚信危机、伦理沦丧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宗教信仰的减弱或丧失直接相关。

人们对于道德的约束和追求缺乏一个根本的信仰支撑,导致道德危机不断加深。

三、宗教信仰的危机与社会稳定宗教信仰的危机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宗教信仰在社会中起到了凝聚人心、传递价值观念、维护秩序的重要作用。

但当宗教信仰逐渐式微时,这种凝聚力和秩序维护的效果将大大减弱。

人们的价值观念分化,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稳定面临困境。

此外,宗教信仰的衰落还导致了个体及社群的情感空虚感的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逐渐下降,进而影响整体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如何应对宗教信仰的危机面对宗教信仰的危机,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宗教组织需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与时俱进,注重宗教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更好地满足现代人们对精神需求的追求。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引导,保障宗教自由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平衡。

此外,媒体、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等也应当承担起宣传宗教价值观念、提升公众宗教文化素养的重要任务。

最后,个体也要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注重精神层面的需要,适当参与宗教活动,培养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理解。

论当代社会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发展的影响

论当代社会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发展的影响

论当代社会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发展的影响当代社会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传统宗教相比,当代社会宗教更加注重个人的体验与自由,更加倾向于与世俗价值体系相融合。

这种世俗化的宗教态度既源自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变革,也反映了现代人对宗教的需求和对个体权利的重视。

这篇文章将从宗教认同的模糊性、宗教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宗教个人化与可选择性以及世俗价值观对宗教信仰的冲击等方面来论述当代社会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发展的影响。

其次,宗教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宗教往往与政府权力绑定,宗教组织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宗教逐渐从政治和社会权力的控制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宗教组织参与到非政府组织和慈善事业中,宗教的公共服务功能得到了强化。

宗教不再是一种私人领域的信仰,而是进入了公共领域,并以其道德、伦理和精神价值为社会发展和个人幸福作出贡献。

第三,宗教个人化与可选择性使得信仰的多样性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和自由选择各种不同的信仰和宗教实践。

个人化的宗教经验让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精神追求和需要,使得传统禁锢下的宗教信仰与实践得到了打破,并且在多元文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越来越多。

宗教的世俗化使得人们更加自主地选择信仰,并创造出更加灵活和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宗教形式。

最后,世俗价值观的崛起与宗教信仰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现代社会中,世俗价值观开始起到主导作用,宗教信仰逐渐被质疑和挑战。

科学、理性思维和个人自由等世俗价值不断强调着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怀疑,并提供了世俗化和非宗教化的替代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宗教信仰在传统的社会机构和教义的束缚下变得脆弱,宗教信仰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也受到挑战。

总之,当代社会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宗教的世俗化使得宗教认同模糊化、宗教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宗教个人化与可选择性增强,世俗价值观对宗教信仰带来了挑战。

世俗化在社会学中有什么意义?

世俗化在社会学中有什么意义?

世俗化在社会学中有什么意义?一、世俗化的定义与背景在社会学中,世俗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们从宗教信仰中转向世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世俗化现象愈发普遍,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世俗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1. 减少宗教的影响力传统上,宗教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鼓舞和指引作用。

然而,世俗化现象的兴起使得宗教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人们开始更加依赖理性思考和科学知识,对宗教信仰的需求逐渐降低。

2. 重塑社会价值观世俗化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上,宗教伦理规范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现代社会却更加强调个人自由、平等和多元化。

世俗化使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并趋向以人为中心。

3. 促进社会进步与创新世俗化的兴起促使人们对传统观念和制度进行反思与重建。

宗教规范相对僵化,而世俗化则鼓励人们自由思考和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三、世俗化对文化的影响1. 文化多样性的提升世俗化使得社会文化格局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不同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共存,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让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2. 个体权利与自由的增强传统宗教信仰通常对个体的行为和选择有一定的规范和束缚,而世俗化使得个体权利与自由得到了更好保障。

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从而提升了个体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3. 集体认同的转变随着世俗化的推进,宗教信仰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再是唯一的集体认同依据。

人们开始更多地以性别、种族、地域等因素构建自己的身份认同,使得社会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四、世俗化对个体的影响1. 心理自由与解放世俗化使得人们从传统宗教信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大的心理自由。

个体可以更加自主地探索和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2. 知识与理性的崇尚世俗化的兴起使得知识和理性思维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内容。

人们更加注重科学的知识和合理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3. 个体责任的增强世俗化倡导个体的自主性和责任心。

从社会学角度看宗教的发展与走向

从社会学角度看宗教的发展与走向

从社会学角度看宗教的发展与走向高师宁众所周知,任何社会要保持稳定并且使社会生活继续下去,决不可能仅仅依靠社会成员的共同认识甚至共同利益,而要依靠形成了制度的被人们能够共同遵守的条例和准则,也就是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包括社会习俗、道德态度和社会控制,它是人的产物,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的一种积淀。

宗教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宗教要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也就是说要能够生存下去,是否也需要一种规范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任何一种宗教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都必须由构成宗教自身要素的固定化和模式化来保证,宗教社会学称这种固定化和模式化为宗教的制度化。

人类历史中宗教存在的形式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体现在原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原始社会混为一体,并没有专门的形式。

另一种形式的宗教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各种传统宗教,它们有固定的崇拜对象,稳定的组织形式,有专职的宗教人员,有完备的经典教义,有一整套形成了定式的活动程序和仪式模式。

从结构上说,这是一种完型宗教,而这种具有完备要素的宗教就是一种制度化了的宗教。

宗教制度化是宗教发展中的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随社会分化、劳动分工和职能专门化而出现,既是人类信仰活动的一种积淀,也是宗教自身发展的需要。

宗教的制度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崇拜仪式的固定化,信仰对象的观念化,以及组织机构的常规化。

关于崇拜仪式的固定化。

崇拜活动是宗教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由姿势、语言和象征媒介等综合为一体,是宗教信徒表达其对崇拜对象的情感、态度,体现与崇拜对象之关系的重要方式。

最初的崇拜活动是一种自发的、开放的、无拘无束的表达形式。

例如在公元150年时的基督教早期集会中,预言可以随口而出,而且可以任意加上各种解释。

①可以设想,如果这类自发的、任意的表达形式仍然存在,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基督教。

其原因在于,没有固定形式的东西是无法保留和持续下去的。

就以基督教的崇拜仪式为例,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规定了进行仪式时使用的语言(包括赞美词和祈祷词),规定了七种圣事,规定了祭品的种类,就连领取圣餐时的姿势和顺序也有具体规定。

世界历史上的宗教变迁与发展趋势

世界历史上的宗教变迁与发展趋势

世界历史上的宗教变迁与发展趋势近两千年来,宗教在世界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信仰、思想和生活方式,还深刻影响着全球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在这些年里,各种宗教自然地形成、发展、分裂、融合、变革,也造就出了无数绚烂多彩的历史。

一、宗教的根源宗教在人类的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的宗教形式为原始宗教,其信仰形式主要围绕着自然崇拜和崇拜祖先展开。

原始宗教起源于上古时代,时代环境复杂,文化交织,根据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承,原始宗教在不同的地域演化成了不同的宗教,如远古时期波利尼西亚人用神踏板制作了风洞乐器,这种乐器也被称作“魔戒”,被他们用来赞美神灵。

这些文化因素形成了不同的信仰体系和宗教形态,世界上的一些大型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宗教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二、宗教的传播与融合宗教始终都是各个族群、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和媒介。

在世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在不同文化地区的传播方式不同,有时 manifests表现为暴力去传播(十字军东征),征服其他民族,把自己的信仰强加给其他人。

同时,在历史长河中的宗教形态会在不同的文明交流中相互影响和融合。

例如,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土文化的影响,于是兴起了华严宗、禅宗等本土化的佛教传统。

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伊斯兰世界、基督教世界等不同的地域群体。

三、宗教的变革和分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发生着变革和分化。

在宗教内部,因为不同派别之间意见分歧,有些甚至是互相对立的,所以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分裂和矛盾。

比如,基督教的分支派别有天主教、东正教、普吉特會、新教等;伊斯兰教也有逊尼派、什叶派等各种派别。

宗教的变革和分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信仰等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信仰的神灵、教义和礼仪等也需要跟随变化而适应。

这就是宗教和历史的互动关系。

四、宗教的发展趋势当前世界上宗教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主流宗教向世俗化、民众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世俗化趋势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世俗化趋势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世俗化趋势摘要:中国民间信仰由来已久。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民间信仰的主体、内涵、作用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

但唯一不变的,是民间信仰的功能性作用。

因为这既是民间信仰的特点,更是其存在的基础。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民间信仰也随之质变。

由原来的宗教神学倾向,日益朝着世俗化趋势的方向发展。

在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不仅仅是科学潮流、教育革命以及政府导向,更是由于民间信仰本身的功能发生了转变。

关键词:中国民间信仰功能性世俗引言民间信仰到底应该被贴上何种标签,历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而之所以众说纷纭,很大程度是由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教所扮演的角色虽然至关重要,但它却很容易被儒家在思想领域的主导支配地位所模糊,进而导致宗教本身也未能作为一种制度或是传统而独立存在。

因此,长久以来大家对其莫衷一是。

但可以明确的是,“中国民间信仰之学科性探索始于西方人类学与社会学”[1]。

首先是荷兰人类学家高延,之后是法国汉学家葛兰言,他们同样都运用了田野调查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民间信仰。

不同于前者高屋建瓴的宏观考察,本文将根据相关文本文献的分析,来研究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世俗化趋势。

中国民间信仰的产生民间信仰是根据中国传统社会关于神学宇宙观之特点而产生的。

在西方,由于基督教的一枝独秀以及其在思想、教育、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神学或世俗领域内的支配地位,使得民间信仰缺失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而在中国,多神论的宇宙观首先就为民间信仰提供了发展的温床。

也就是说,中国宗教拥有高度兼容并蓄的特性,并且在民众的宗教生活中,主导民众意识的是民间信仰所具有的道德和神圣的功能,而非宗教信仰境界的描述。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抱着不同的目的和心愿到不同的庙里敬拜不同的神灵;有些时候,甚至连庙里的和尚都说不出摆放在大殿里所供奉神像的名字;而且,当学者们纠缠于某一个神灵到底应该归属于哪一个神学系统或宗教派别时,却发现同样的问题在百姓信徒中毫不存在,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

当代宗教的发展趋势

当代宗教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仍然是宗教的对立物,宗教将 继续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据 2003 年报道,获得 1962 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佛朗西斯·克里克,在《自 然神经学》的论文中称,“他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 大量实验已经发现了人类的‘灵魂细胞’”。他说, “人的灵魂或意识根本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人 体大脑中的一小组神经元细胞产生和控制的”。这 一发现是对人类具有“永恒的灵魂”,肉体是灵魂 居所的“灵魂不朽论”的强烈挑战。越来越多的信 徒抛弃那种与科学和理性思维并不相容的所谓天 堂地狱的信条。 其二,宗教混合或融合的趋势将获得发展
不再能干预被视为尘世俗务的政治、法律、教育, 会工作。在伊朗,什叶派的“六位伊斯兰教资深法
除了那些在宗教名义下的政治反对派外,作为一
学家发表声明,批准妇女领导女性做礼拜”。犹太
种社团组织而敢于与当局相对抗的宗教,几乎是
教妇女为争取在耶路撒冷哭墙(犹太教圣地)祈祷
不存在的。
的宗教权益,进行了 11 年的抗争。根据犹太教正
Research 理 论
其四,传统习俗和传统观念将与宗教信仰并



宗 在宗教盛行的国家里,一些受过现代教育的

年轻人开始抵制、摆脱千多年来的陋习和观念的
束缚。据《环球时报》报道,在尼泊尔胡姆拉县的
拉马族中,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祖祖辈辈流
传下来的一妻多夫制挑战,离开家庭,去过独立的
婚姻生活。
是单向的,布道者与信徒之间无法进行思想交流。
互联网可沟通思想,有的网站“定期刊登有教职人
员的讲道或讲经”、“在网上提供信仰咨询”、“提供
网上灵修、代祷、诵经、法事等宗教活动”、并从
事“宗教教育”。德国宗教网站负责人表示,信徒
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神职人员讨论信仰问题;伦

欧洲宗教的当代挑战与前景多元化世俗化与新兴信仰

欧洲宗教的当代挑战与前景多元化世俗化与新兴信仰

欧洲宗教的当代挑战与前景多元化世俗化与新兴信仰欧洲宗教的当代挑战与前景:多元化、世俗化与新兴信仰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它孕育了多种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演变,欧洲宗教面临着当代的挑战和前景。

本文将探讨欧洲宗教的多元化、世俗化以及新兴信仰,并分析这些现象对欧洲宗教带来的影响。

一、欧洲宗教的多元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移民潮的涌现,欧洲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

各种宗教信仰在这片土地上相互交织,共存并发展。

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传统宗教信仰在欧洲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同时,也有大量的新兴宗教团体和异教信仰的涌现。

多元化的宗教信仰给欧洲的文化融合和社会融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宗教自由和宗教多样性成为了欧盟成员国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然而,宗教差异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宗教冲突、文化冲突和社会秩序的问题等。

二、欧洲宗教的世俗化倾向在过去几十年中,欧洲宗教的世俗化趋势日益明显。

相对于过去,越来越多的人对宗教信仰失去兴趣或者表现得更加冷淡。

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欧洲的宗教信仰者比例逐渐下降,年轻一代尤为明显。

世俗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传统宗教解释和信仰产生怀疑。

其次,欧洲社会的现代化和福利体系的建立带来了物质舒适和安全,人们对于宗教的需求逐渐减少。

再者,对于宗教传统的批判和媒体的影响也促使人们逐渐远离宗教。

然而,世俗化并不意味着宗教的完全消失。

尽管大多数人对宗教不再热切,但仍有许多人保持着某种形式的宗教身份或者参与宗教活动。

此外,一些新兴宗教和精神信仰也在欧洲迅速兴起,为寻求心灵慰藉和意义的人们提供了新的选择。

三、新兴信仰的光明前景尽管欧洲的传统宗教面临世俗化的压力,但新兴信仰的光明前景仍能为欧洲的宗教注入新的活力。

新兴信仰包括新教教派、新异教、心灵运动以及个人化的灵性信仰。

它们纷纷涌现,在欧洲社会引起了一定的影响。

新兴信仰的兴起与现代人对传统宗教的不满有着密切的关联。

宗教世俗化名词解释

宗教世俗化名词解释

宗教世俗化是指将宗教信仰从神圣化的状态转变为与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状态。

这种转变使得宗教信仰不再是特定社会群体或特定场所的专属,而是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

在宗教世俗化的过程中,宗教信仰和现实世界的界限逐渐模糊,宗教信仰的实践方式和场所也发生了变化。

宗教信仰不再被视为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关系、文化传统等相互交织在一起,并对这些方面产生影响。

宗教世俗化的原因可能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化、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等。

这种趋势可能受到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影响,也与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认知和需求的变化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宗教世俗化并不是要消除宗教信仰或使其失去意义,而是对宗教信仰的实践方式和领域进行拓展和调整,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现代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历程_特征及社会影响

现代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历程_特征及社会影响

现代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历程、特征及社会影响车运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摘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发展,促使现代宗教发生了结构性的社会变化,导致宗教神圣性逐渐衰退,亦即世俗化。

这使得宗教在神权和人权、教权和政权、神性神道和人性人道相互关系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世俗性的发展变化,不仅代表现代宗教的发展趋势,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现代宗教世俗化迎合了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

其次,宗教世俗化把传统从社会生活的核心移向了社会生活的边缘。

最后,世俗化宗教精神契合了现代人社会心理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宗教世俗化;现代宗教;古典宗教〔中图分类号〕B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0)01-0099-04〔收稿日期〕2009-12-01〔基金项目〕2009年度郑州市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作者简介〕车运景(1978-),男,河南濮阳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讲师,哲学硕士。

一、宗教世俗化释义世俗化(secularization )一词,据考克斯在《世俗之城》一书中的考察,源于拉丁文词根saeculum ,原意表示一段漫长的时间跨度,又表示魔鬼撒旦统治下的此世,后来演变成欧洲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一个专用语,指在宗教战争结束后,将一部分原属天主教会控制的领地、财产和权力转让给世俗的地方统治者。

〔1〕(17~36)宗教的世俗化首先表达的是宗教同社会的一种关系。

其次,宗教的世俗化是一种相对于宗教的神圣化而存在、同宗教的神圣化相对相关的东西。

因此,宗教世俗化所表达的归根到底是宗教同社会、宗教组织同社会组织之间的一种张力结构或张力关系。

当代宗教现象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伊利亚德(1907年~1986年)在《神圣与世俗》一书中曾借“神圣是世俗的反面”这样一个定义突出地强调了世俗与神圣的相对相关的性质。

〔2〕(P2~3)由此来看,“世俗”和“神圣”在哲学意义上是一对矛盾,世俗化应该是指宗教的非神圣化,是指宗教离神圣的意义越来越远,是指宗教对自己本身内涵的背离,这当然意味着宗教性质上出现了逆向于自身意义上的变化,也就是说宗教本身出现了衰退的趋势。

世俗化是否会导致人们对宗教仪式的庆祝和参与程度下降?

世俗化是否会导致人们对宗教仪式的庆祝和参与程度下降?

世俗化是否会导致人们对宗教仪式的庆祝和参与程度下降?一、现代社会的世俗化趋势如今,社会的世俗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对传统宗教的信仰和参与程度逐渐下降。

这种现象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

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需求被一系列现象所取代,导致人们对宗教仪式的庆祝和参与程度下降。

1. 科学和理性思维的崛起科学和理性思维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开始质疑宗教的一些传统教义和仪式。

现代人更加注重实证主义和证据支撑的事实,对超自然的信仰逐渐减弱。

随着科学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传统宗教仪式的神秘主义色彩。

2. 个体主义与自我实现的追求在世俗化的社会中,个体主义和自我实现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焦点。

人们更加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快乐,宗教仪式的庆祝和参与往往需要牺牲时间和精力,与这种追求相抵触。

个体主义导致人们更加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和个人成就,对宗教仪式的庆祝和参与不再是首要目标。

3. 宗教信仰的传统失去吸引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宗教信仰的传统逐渐失去了对人们的吸引力。

一些宗教仪式的庆祝和参与也显得过于陈旧和僵化,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新一代年轻人对于传统宗教的参与也趋于冷漠,使得人们对宗教仪式的庆祝和参与程度下降。

二、世俗化对宗教仪式的影响世俗化对宗教仪式的庆祝和参与程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仪式参与者的减少世俗化导致了宗教仪式参与者的减少。

在现代社会,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去体验新鲜刺激的事物,宗教仪式与日常生活显得相对孤立和沉闷。

因此,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花时间参与宗教仪式,使得宗教仪式的庆祝和参与程度不断下降。

2. 社会的异化和缺乏凝聚力世俗化也导致了社会的异化和缺乏凝聚力。

宗教仪式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凝聚民众的情感和信仰,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然而,世俗化的社会中,人们对宗教仪式的庆祝和参与减少,社会凝聚力降低,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较为疏离。

基督教的未来发展与挑战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基督教的未来发展与挑战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基督教的未来发展与挑战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基督教的未来发展与挑战——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信仰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它的影响力和地位在历史中得到了让人瞩目的提升。

然而,基督教所面临的未来发展与挑战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基督教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强调基督教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一、基督教的发展趋势1.社会包容性的增强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频繁地接触和交流。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对基督教信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基督教作为一种全球化的信仰体系,面对着更加包容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将在未来继续适应和回应不同文化的挑战。

2.科技与传播方式的创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基督教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新的传播方式来传达教义和价值观。

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平台为基督教信仰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使得传统的基督教组织和个人得以更广泛地触达目标人群。

3.注重社会公益和参与基督教鼓励信徒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在未来,基督教将继续重视社会责任和参与,通过关怀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正等方式来引领社会的改变。

二、基督教面临的挑战1.宗教多元化带来的竞争现代社会宗教的多元化使得基督教面临着其他宗教信仰的竞争。

不同宗教之间的互相影响和相互吸收,对基督教信仰的传承和延续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基督教需要从容应对,通过弘扬自身的核心价值,赢得更多信徒的心灵归属。

2.世俗化带来的挑战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宗教信仰程度逐渐下降,世俗化的思潮泛滥。

基督教作为传统宗教之一,在这个背景下面临着信仰衰退的风险。

为了应对世俗化的挑战,基督教需要更加注重研究和回应信徒们的精神需求,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对话。

3.合理与信仰的平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理性和科学的解释。

在面对一些观念和教义时,基督教需要与现代科学知识相协调,使得信仰和理性之间达到平衡。

这不仅对信徒的坚定信仰提出了挑战,也是基督教与当代知识体系对话的一种方式。

宗教世俗化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及意义

宗教世俗化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及意义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异常迅猛, 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 科学对宇宙和生命的起源问题,以及生物进化等问题的研究结 果与宗教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是相悖的, 有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已经 可以颠覆宗教的核心教义,威胁到宗教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宗 教不得不对其教义进行世俗化的阐释, 为宗教在现代社会争取生 存空间。
更适应于世俗化的社会生活,这一点在基督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基督教自产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对其教义进行符合时代发展的解 释,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例如基督教以前强调“原罪说”,而现在 牧师传道时基本不再提“原罪说”。 再如基督教的“爱人如己”,以前 就只是爱主内的兄弟姐妹,而现在扩大到爱全国各族人民,这不能 不说是宗教在世俗化过程中的一个进步。
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的发展。 通过多种措施使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由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的所有制结 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随着公有制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以及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更加充满生机 和活力。
三宗教世俗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宗教的世俗化是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但对宗教本身来说宗教世俗化为宗教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这种适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改革与开放 2012 年 11 月刊
宗教世俗化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及意义
赵晓达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俗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宗教亦不例外,呈现出了世俗化 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愈来愈明显,已经成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世俗化的词源入手,运用宗教社会学的方法 对宗教世俗化的概念做了初步界定,并分析了宗教世俗化在现代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希望 能将对此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在宗教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相比更加世俗化还是更加宗教化?

在宗教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相比更加世俗化还是更加宗教化?

在宗教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相比更加世俗化还是更加宗教化?宗教一直是人们心底的信仰。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国家在宗教方面的态度和发展各不相同。

那么,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在宗教方面是更加世俗化还是更加宗教化呢?让我们来看看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管理制度中国政府在宗教上采取了一定的世俗化政策。

在对宗教组织的管理上,政府对社会稳定的考虑更为重要。

政府的职责是保证公民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宗教活动的管理也是基于这个诉求。

例如,对于一些激进的宗教组织,政府采取了限制措施,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并不是针对宗教本身的限制。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政府不会干预宗教表达和信仰的自由,但会在确保公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之下,对宗教组织实行监管。

这种方式在实践中表现出比较平衡和稳定的效果。

二、对宗教的认同度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宗教认同度相对较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仪、道德和儒家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宗教信仰并不是核心。

相反,中国文化更注重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这种价值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人们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态度上。

相较于西方文化,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侧重点不同,宗教信仰占总体比例较少。

三、宗教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的宗教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们对宗教多元化的需求,中国各地的寺庙、清真寺、教堂等宗教场所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也在近几年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逐渐向宗教自由和多元化方向倾斜。

此外,每年的“世界佛教论坛”、“伊斯兰文化周”等活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参与,宗教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发展日益显著。

总结虽然中国政府实施的宗教政策相对世俗化,但并没有禁止或限制个人对宗教的信仰和宗教文化、场所的发展。

相反,中国在宗教文化多元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适应了社会和人们对宗教信仰、文化方面的需求。

相比于西方国家,中国在传统文化和语境背景中具有独特的宗教形态,基于中国的价值观念和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宗教与政治、科学认知、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关联和交互也呈现出独特的特征。

世俗化如何影响宗教?

世俗化如何影响宗教?

世俗化如何影响宗教?一、宗教信仰的丧失近年来,世俗化趋势的加剧导致了宗教信仰的逐渐丧失。

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渐渐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当物质主义如此盛行时,宗教信仰被置于次要位置,无法在个人和社会层面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价值观的扭曲世俗化的浪潮也对宗教的价值观产生了扭曲。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宗教的价值体系受到挑战,道德观念逐渐模糊。

这种扭曲不仅使人们对宗教信仰的理解产生偏差,而且对社会的道德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三、宗教教育的减弱随着世俗化程度的提高,宗教教育逐渐减弱。

宗教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宗教知识,更是培养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感。

然而,在世俗化的冲击下,宗教教育的地位日益低落,导致人们对宗教的了解越来越肤浅,而且无法抵御世俗诱惑的侵蚀。

四、信仰多元化的冲击世俗化浪潮还带来了信仰多元化的冲击。

人们对不同宗教间的切换变得更加容易,信仰的多样性使得宗教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信仰多元化的增加,人们对宗教的追求更多地变成了心理寄托和精神满足的工具,而非深入探索信仰的真谛。

五、宗教团体的边缘化世俗化对宗教团体造成了边缘化的影响。

在世俗化社会中,宗教团体的存在常常被边缘化,他们的声音往往被忽视。

这种边缘化让宗教团体难以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也使他们更加孤立,难以传播宗教的价值和理念。

总之,世俗化对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宗教信仰的丧失、价值观的扭曲,到宗教教育的减弱、信仰多元化的冲击,以及宗教团体的边缘化等方面都反映了宗教所面临的困境。

然而,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世俗化视为宗教衰退的终点,而应该寻求宗教与世俗化的共存方式,以促进人们精神与道德的全面发展。

对宗教世俗化的一点看法

对宗教世俗化的一点看法

对宗教世俗化的一点看法宗教世俗化是当代宗教的演变趋势,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文明继续以高速向前发展。

工业文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们的思想也带向了一个前所有的高度。

宗教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历来都是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随之变化的,更简单的说,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但是,这股宗教世俗化潮流到底会走向什么样的一个方向,是导致宗教的神圣性逐渐衰退以至到最后宗教的消亡,还是成为宗教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这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 宗教世俗化的涵义由于人们对宗教世俗化的根源、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认识并不统一,所以宗教世俗化的涵义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宗教社会学》中对世俗化的理解是:世俗化是有神圣化到非神圣化的此消彼长的变化过程。

这一过程既包括宗教社会功能的淡出及它的理性化,也包括宗教自身从形式到内容由神圣逐步走向世俗,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同时也认为宗教的世俗化并不能使宗教消失,也就是说,宗教的世俗化并不意味着宗教在社会生活中会消失,而是以一种新的更为宽泛的、包容的、世俗的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社会做出了一段准确的总结:“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理性化、理智化的时代,总之是世界祛除巫魅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命运,是一切终极而最崇高的价值从公众生活中隐退———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越领域,或者流于直接人际关系的博爱。

”马克斯?韦伯所说的这种理性化、理智化的现象就是世俗化。

由此看来,世俗化不仅仅只具有宗教的含义,事实上也含有广泛的哲学、人文和社会含义。

宗教世俗化是一个相当漫长的人类自我意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世俗生活就等同于宗教生活,人类社会还处于一个原始的低级的宗教社会阶段,这是由人类当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因此还不存在宗教的世俗化问题。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即奴隶社会时期,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开始逐渐与原始宗教相分离,并伴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一些独立的学科也随之分化出来,社会的世俗化便首先开始,随之出现的便是宗教的世俗化,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宗教的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善,宗教仪式越来越规范,形成了独立的宗教社会实体,世俗社会与宗教社会相互影响。

欧洲宗教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

欧洲宗教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

欧洲宗教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近年来,欧洲宗教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欧洲国家已经逐渐转向了世俗化的趋势。

然而,宗教在欧洲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欧洲宗教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

一、宗教多元化的趋势在当代欧洲,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趋势对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移民潮的增加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欧洲的宗教模式正逐渐变得多元化。

传统的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依然存在,但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和其他宗教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这种宗教多元化的趋势不仅体现在信仰者的人数上,还表现在人们对于宗教选择的自由度上。

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自由地选择他们自己的信仰,而不再受传统宗教束缚。

这种现象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宗教权威逐渐减弱的结果。

二、宗教与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在欧洲,宗教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宗教信仰的观点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左。

例如,同性婚姻、性别平等、墮胎权益等议题在欧洲社会引起了激烈的争议。

传统宗教对于这些议题的观点与现代社会的普遍观点并不一致,因此,宗教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这种冲突使得宗教权威在欧洲逐渐减弱,并且一些人呼吁宗教应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然而,一些保守派人士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宗教价值观不应该妥协,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

这些矛盾不仅影响着宗教的发展,也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宗教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尽管宗教在欧洲的地位逐渐下降,但它仍然承担着许多社会功能和作用。

宗教在传承文化、塑造社会认同和提供精神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宗教文化是欧洲历史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节日、建筑、艺术等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欧洲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宗教也是社会认同的一种重要标志。

无论是基督教徒、穆斯林、犹太教徒还是佛教徒,他们的信仰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群体,使得他们能够在欧洲社会中找到归属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宗教世俗化及其发展前景王凤葛斐然(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54)摘要:宗教世俗化是现代宗教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其自我调整、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来自生产力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其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在分析和讨论世俗化的表现形式和根源时,不得不讨论世俗化宗教的发展前景这一问题。

关键词:宗教世俗化表现形式发展前景文化文化空间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文化现象或思想体系,其产生、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大宗教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并逐步走向世俗化。

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其存在与发展引起越来越多关注。

在美国出版的《宗教百科全书》(16卷本)中,对宗教世俗化的界说是:世俗化是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宗教的意识、活动和机构失去了对社会的重要性。

宗教在社会系统的操作中变成了一种边缘现象,社会运行变得理性化,从而脱离了宗教机构的控制。

在宗教的范围中,“世俗”一词是针对“神圣”而言的,它是神圣的对立面[1]。

在对世俗化含义的讨论中,关于宗教的世俗化概念,目前学界并未统一。

一、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形式众所周知,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它是由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和宗教器物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2],宗教之所以能长期持久地生存和发展,就在于它具有人们需要的一种特殊功能。

在宗教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其四大基本要素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世俗化的特征,其表现如下:1.宗教意识观念的世俗化宗教意识观念要素包括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宗教情感、情绪和激情)两个方面构成[3],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世界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问世,推进了世间解释不可知事物的进程,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有了新的认识,而宗教作为调整人心理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与自然科学的作用不同,宗教主要是对人们的精神方面产生慰藉,人们不再把宗教仅仅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的支柱来对待,而是把宗教作为一种情感的寄托。

作为个人内心世界的慰藉,宗教对人的精神生活起着心理医生的作用。

2.宗教组织的世俗化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宗教神圣性和封闭性程度呈现出了持续的减弱趋势,其世俗化在宗教组织方面的表现也显而易见的。

如:法门寺走进高校招聘会招到4名硕士生到寺里做管理人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些佛教寺院公开招聘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神职人员;还有很多宗教机构把寺院改变成观光旅游场所和培训机构,以便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来维持生计,更有甚者竟然将其设为休闲娱乐场所,以供游客娱乐消遣。

很多宗教组织大都自己经营,这样使得很多宗教组织成为金融集团,而许多宗教领导人就成为家财万贯的富豪。

尽管这些现象不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侧面看到宗教世俗化对宗教神职人员产生了深刻影响。

3、宗教行为和礼仪的世俗化宗教行为是宗教信仰观念的外在化,同时也是宗教组织向信徒灌输宗教意识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4]。

然而宗教行为和宗教礼仪却没有逃脱社会世俗化的影响。

伴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宗教戒律的条例和禁忌已经逐渐简化。

某些教会中,现代化通讯工具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如:用无线电广播传教,设立电视教堂,用电话传教,用电脑传送经文等[5]。

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现象在反映了世俗化对现代宗教行为的影响。

从宗教礼仪上看,世俗化也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当代宗教除了少数外,绝大部分在禁忌方面都比较宽松,戒律也更加松散,宗教仪式变得简单化、灵活化。

坚持去宗教场所的信徒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年轻的穆斯林基本不去,但他们却能通过各种电子媒介及时了解宗教场所的一切活动,这都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因此,世俗化在宗教各个方面都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二、宗教世俗化产生的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宗教世俗化的进程,这是宗教产生的直接原因从宗教世俗化产生的外部环境来讲,这是现代科学技术、人类认知能力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创造了许多古代人无法想象的奇迹,使幻想变成了现实,宗教神学的神秘化被揭开,导致宗教的神圣性、神秘性逐渐淡化,削弱了宗教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人类的认知能力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高,不再对宗教感到神秘和敬畏。

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社会中还存着不公平,许多现象还不能解释,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还存在差距等等,使得宗教仍然存在于现代的社会中。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要相应的发生变革,宗教观念亦是如此。

宗教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宗教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调整或改革,主动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必然与社会世俗化相适应,使其以世俗化的方式继续存在于现代社会中。

2.宗教自身原因,是宗教世俗化产生及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宗教自身的原因来说,是宗教世俗化产生的内部原因,这是宗教自身不断改革和谋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宗教各教派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世俗化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拥有大量的信教教徒。

为了争取教徒,宗教不得不在自身的教义、布道和传教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不仅要反映人们内在的心理需求,解决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在观念上也逐渐向以人为主体转变,注重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一切活动。

在禁忌方面也比较松散,宗教礼仪也较简化,更多的关心世俗利益。

在这些情形下,促使着宗教向世俗化迈进。

三、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前景世俗化是宗教不断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表现,其目的不是为了自身的灭亡,而是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世俗化愈演愈烈,它在社会进程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我们在充分肯2012年9月刊改革与开放(上接第168页)诉我们,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单纯灌输的重要性。

对于同一个问题,很多人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当做的是只将问题给学生,而不要设定确定的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正如:“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上,独立性是其实质和灵魂。

它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对书本的依赖,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

”4、创新与探究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能够打破常规、勇于改革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解放思想、善于研究、勤于钻研,成为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新型人才。

”“学起源于思,而思起源于疑。

”只有学生有思考的意识才会对问题有所突破和创新。

这是基于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的,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的科学,除了要掌握相关理论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将理论用于实践,即探究的能力。

比如,我们在高中政治政治内容部分讲到的选举制度,在了解了选举制度后,更希望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将选举的方法及程序熟知,做一名守法懂法的公民。

三、学习兴趣特点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强大的推动力。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

但是当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是不容乐观的。

主要表现在,认为政治课的内容比较枯燥,认为是“假大空”的理论,提不起兴趣。

“表现:一般都有以下共同特点:对各科学习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学习;大部分的学科跟不上进度,成绩不佳;厌恶学校生活,厌恶课堂学习,不听讲,不做作业,不想上学;对什么活动都失去兴趣,对什么人都感情淡漠,只是一天天混日子。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和知识结构特征出发,尽量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育效果。

“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以从两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1]姚本先,《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2]张奇才,《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3]邱伟光张遥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4]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5]伍金泉《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做好德育工作》湖南教育2001年第15期[6]路明聪,《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扮演好“心理治疗家”的角色》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6卷第1期[7]吴作武,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研究2005年中学政治年会论文[8]肖广征,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文科综合第二期“名师工程”及骨干教师教研沙龙活动2010/5[9]吴云丹,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分析与对策《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期[10]谢小兰,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指导的探索《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期刊2009年第8期定这种变化的积极效应时,也应该看到它的负面影响,不仅具有积极道德功能,还有可能走向极端,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基于此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宗教最终的归宿问题,即宗教在未来道路上的发展前景。

对这一涉及宗教世俗化与宗教未来前景关系的深层问题,引发了学术界和传统神学界的争论。

就其对世俗化的态度而言,大致分为三类:积极的、消极的、中立的。

这三种态度在对待宗教未来问题上呈现出三种相应的观点:乐观派、悲观派和中间派。

以美国宗教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为代表的积极乐观派及基督教新教现代派神学家们认为,宗教世俗化的前途是光明的。

很多持正统神学观点的神学家们则对此持消极悲观的态度,其代表天主教正统神学家彼得·瓦格纳认为,神学世俗化就是要使神学走向灭亡[6]。

西方教会持中间立场,如:德国宗教社会学家托马斯·鲁克曼认为,世俗化不会导致人类宗教性的衰落[7]。

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潮流或趋势,但世俗化并不预示着宗教的消亡,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存在。

在进化的谱系中,最后一阶段是现代宗教,其特点是信仰的个体化、多元化和世俗化[8],世俗化的宗教更贴近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更加重视道德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对社会道德重建的有力促进和补充,它是以一种崭新的、世俗的面貌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宗教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则肯定宗教世俗化是一种积极的变化,其结果是使宗教发展到更高的阶段[9]。

宗教不断调整与变革自身,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将宗教定义为人的终极关怀,也是对多元宗教积极沟通的一种尝试[10]。

综上所述,宗教的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产物,是其适应现代社会的一种表现,宗教要在当今社会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做出调整与变革,使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

宗教世俗化的最终并不是走向消亡,而是以另一种新的方式存在,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