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白细胞抗原
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文献

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文献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文献一、引言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是一种高度多态的分子,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6号上,具有极高的多态性和复杂性。
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遗传因子,HLA影响着人类对抗各种疾病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HLA的研究和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HLA的基本特征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是通过其多样性的抗原肽与T淋巴细胞的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激活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
其高度多态性表现为多种等位基因和排列的基因。
在不同的族群中,HLA的多态性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也使得HLA与不同人群之间的疾病易感性和免疫应答差异有了重要关联。
三、HLA与疾病的关联1. 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在器官移植过程中,HLA对于移植物的存活和排斥具有重要的影响。
接受者和供体HLA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移植物的存活率,而HLA不匹配则容易引发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2. 自身免疫疾病HLA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联也备受关注。
许多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都与特定的HLA等位基因有着密切的关联。
对于这些疾病的研究,也离不开对HLA的深入探讨。
四、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的重要性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是一个汇聚全球专家学者,共享研究成果,探讨前沿科学问题的重要评台。
其议题涵盖了HLA的分子特性、免疫学功能以及在疾病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通过参加讨论会,可以不仅可以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与业内领先学者进行深入交流,促进HLA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
五、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认为HLA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HLA的分子特性和其在免疫学中的作用,可以为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以及疫苗研发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而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则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对于我个人的学术研究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HLA

冷冻保护剂的输注方法改进
由于脐带血是实物冻存,应用时需冻融复苏。因此,脐带血的冻存和冻融复苏效果对脐血移植很重要。而其中冷冻保护剂的输注过程对脐带血的冻存效果影响很大。
现有的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冰块对脐带血的降温不均匀,与冰块表面接触的脐血易被冻伤,而没有接触的脐血降温效果不佳。
白细胞抗原(HLA)
白细胞抗原(HLA)介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一群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分子,曾认为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 检测HLA有助于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分型、推测预后,可采用血清法测定A、B、C位点抗原,以混合淋巴细...[查看详细]
白细胞抗原(HLA)正常值:
认识脐血
关于脐带血--生命之本 健康之源
什么是脐带血?它的特点是什么?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是废弃不用的。虽然每个婴儿脐带中只有少量的血,但这些血液中含有大量的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之一,上世纪70年代发现脐带血中富含干细胞,特别是造血干细胞含量可与骨髓相媲美,可代替骨髓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与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相比,新生儿脐带血干细胞的异体排斥反映小,免疫原性低,再生能力和速度是前者的10—20倍。另外,脐带血中也含有间充质干细胞(MSC),可以分化为皮肤、肌肉、骨髓、心肌、神经细胞等。
脐带血可以保存多久?
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证明,长期保存的细胞仍具有活性,骨髓造血干细胞的保存历史已超过四十年,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保存也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相关研究证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在保存15年后用于移植仍具活性。因此,在理论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可以在-196深低温状态下永久储存。
《人类白细胞抗原》课件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HLA与肿瘤抗原的相互作 用
HLA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 系
HLA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 究进展
PART SIX
检测方法:流式细胞术、PCR技术、ELISA等 检测意义:了解个体免疫系统状况,评估疾病风险 临床应用:器官移植、疾病诊断、疫苗研发等 检测结果解读:根据检测结果,评估个体免疫系统状况,制定治疗方案
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生 物信息学:利 用人工智能和 生物信息学方 法分析人类白 细胞抗原数据
免疫疗法:人 类白细胞抗原 在免疫疗法中
的应用,如 CAR-T细胞疗
法等
疾病诊断和治 疗:人类白细 胞抗原在疾病 诊断和治疗中 的应用,如肿 瘤免疫治疗等
免疫治疗:用于治疗癌症、自 身免疫性疾病等
疫苗研发:用于开发新型疫苗, 提高疫苗效果
检测方法:流式细胞术、PCR技术 等
诊断价值:确定移植供体与受体的 匹配程度,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和 自身免疫性疾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临床应用:移植排斥反应、感染性 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局限性: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判 断
应用领域:器官移植、肿瘤 免疫治疗、传染病防控等
预防疾病:通过检测HLA抗 原,预测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治疗疾病:通过HLA抗原匹 配,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检测方法:流式细胞术、 PCR技术等
传染病防控:通过检测HLA抗 原,预测传染病易感性和疫苗
效果
PART SEVEN
重要性:人类白细胞抗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功能有助于理解免疫系统的工 作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型和卡马西平用量

CPIC指南(2013):人类白细胞抗原-B(HLA-B)基因型和卡马西平用量人类白细胞抗原B(HLA-B)是编码参与将抗原呈递给免疫系统的细胞表面蛋白。
HLA-B*1502等位基因与增加史蒂文-约翰逊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TEN)风险相关联。
我们从已有的关于这种关联的文献总结证据,为用卡马西平治疗携带HLA-B*1502基因型的病人时提供建议。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提供HLA-B*1502基因型检测结果的临床解读,可以用来指导卡马西平用药。
本指南提供当获得HLA-B*1502基因型检测结果时的卡马西平用药的建议。
关于替代治疗选择的详细指南、表型测试结果的使用、进行基因型检测效益分析都超出本文件内容。
CPIC指南发布并定期更新在PharmGKB网站上。
主要文献综述关于HLA-B*5801和卡马西平的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可参见网上的补充数据。
综述都总结了之前打了的文献。
基因:HLA-B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B(HLA-B)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端臂上(6p21.3),编码参与呈递胞内抗原给免疫系统的蛋白。
这些胞内抗原经常是胞内蛋白正常降解产物,被识别为“自我”。
但是,如果呈递的抗原来自病原菌或者某些情况下移植的组织,就会被识别为“非己”,激发免疫应答。
HLA-B是基因中最大家族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一部分。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包含三类:I型、II型、III型,HLA-B是I型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型还包括HLA-A和HLA-C。
因为HLA蛋白为免疫识别呈递各种各样的多肽,所以HLA基因,尤其是HLA-B,属于人类最具多态性的基因。
血清学上早已确定HLA多态性,但,新的采用基因分型和DNA测序的方法揭示此位点基因变异更加复杂。
例如,根据WHO命名委员会HLA系统(),HLA-B有2000多个等位基因,大部分与其他不同不仅是单核苷酸的差异。
每个等位基因的命名在其后添加*号和4或6个数字区分等位类型(前两位数)和特异蛋白亚型(第二组数)。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在当今社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个体化医疗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而作为个体化医疗的基础,基因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出来。
在基因检测技术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的检测系统技术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简介1. 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是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能够诱导免疫反应,并在移植排斥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在器官移植、疾病易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2. 基因分型检测系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对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和检测,以期得出准确的结果。
目前,常见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PCR法、序列特异引物法、序列基因分型法等。
二、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的重要性1. 个体化医疗需求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个体化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的制定,可以为个体化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移植排斥反应在器官移植过程中,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准确的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对于移植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3. 疾病易感性某些疾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基因型相关,因此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可以用于评估个体对于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的优化方向1. 技术标准的规范化在制定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技术手段的特点和优劣势,以期制定出规范、全面的技术标准。
2. 数据比对与验证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的优化还需要侧重于数据比对与验证。
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够保证基因分型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多层次的标准体系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建立多层次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体系,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白细胞分化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
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白细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维护身体健康的
一支重要力量。
而白细胞分化抗原则是白细胞在免疫应答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一种能够识别和诱导特定免疫细胞分化成不同亚群的蛋白质。
它在免疫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和维持免疫平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白细胞分化抗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细胞表面上的抗原,如CD4、CD8等;另一类是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如细胞因子等。
这些抗原能够诱导免疫细胞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应答,从而形成免疫保护。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免疫调节机制、疫苗设计和免疫疾病治疗
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并有助于开发新的免疫疗法和疫苗设计。
总的来说,白细胞分化抗原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因子,对于维持免疫平衡和保
护身体免受病原体入侵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对白细胞分化抗原的进一步研究,我们相信将有助于推动免疫学领域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可能性。
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 指标解读

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 指标解读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系统标志物,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对于HLA指标的解读,不仅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深度的理解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深层的角度,为您全面解读HLA指标,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什么是HLA指标在开始深入探讨HLA指标的含义和作用前,我们首先要了解HLA是什么。
HL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缩写,是人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存在于细胞表面,用来表示自身的身份,也是免疫系统识别自身和异物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俗来讲,HLA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的免疫系统状态,包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器官移植的适配性等。
二、HLA指标的分类和意义根据HLA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可以将HLA分类为HLA-I和HLA-II。
HLA-I主要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核细胞表面,其重要作用在于介导体细胞对外源抗原的识别和递呈。
而HLA-II则主要存在于专职呈递抗原的抗原呈递细胞表面,对外源抗原的识别和递呈起着重要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HLA指标可以反映出人类免疫系统中外源抗原的识别和递呈能力,进而影响着个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这也意味着,在进行器官移植或者免疫相关疾病诊断时,HLA指标的检测将显得十分重要。
三、HLA指标的检测和解读为了更准确地了解个体的HLA指标,现代医学技术已经能够进行HLA 的基因检测。
通过对DNA的测序和分析,可以得到个体HLA基因的具体信息,包括HLA-I和HLA-II的亚型,呈递抗原的能力等。
通过对HLA指标的检测和解读,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为器官移植、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HLA指标在免疫学和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医学工作人员,我个人认为HLA指标的解读对于促进器官移植、改善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随着对HLA指标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将能够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准确的方向和方法。
免疫血液学红细胞血小板配血试验

静电引力、氢键、疏水键及范德华力
影响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 离子强度: 反应液中的电解质会增加溶液的介电常
数,减弱抗原抗体间的静电作用。
降低离子强度可以显著增加抗原抗体结合 速率。如:离子强度由0.17M降到0.03M时,抗 D和D阳性红细胞的开始结合速率增加1000倍 。
二、HLA与器官移植 (一)肾移植 (二)骨髓移植
三、HLA与亲子鉴定
二、血小板血型
一类是与其他细胞表面或组织共有的 抗原,称血小板相关抗原
另一类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血小板血型
相关抗原:主要与红细胞的ABO血型系统以及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有关
特异性抗原: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
,表现出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在其他细胞 和组织上不能发现
HLA的研究历史
最早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者为Dausset-1954年 • HLA不仅仅是白细胞特异性同种抗原。 • 它是分布广泛的组织抗原。
HLA的分型命名
血清学分型命名
• 具有临床意义的HLA基因有A、B、C、DR、DQ、DP等 位点(Loci),每个位点又有若干等位基因,这些基 因的产物便是HLA抗原。
抗
原
抗
体
静电作用力
离子
聚凝胺技术
(1)低离子聚凝胺交叉配血技术
原理:聚凝胺(Polybrene),一种高价 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能产生很 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 荷,使红细胞之间距离减少,能引起正 常红细胞可逆性的非特异性凝集。如果 使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被聚凝胺凝集,则 凝集不可逆。
具有独特的型特异性,并构成血小板膜结构 中的一部分
人类白细胞抗原名词解释

人类白细胞抗原名词解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简称HLA)是一种在人类体内广泛表达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白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的表面。
HLA分子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抗原呈递、抗原识别和免疫调节等功能,被认为是人类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
下面对HLA的几个常用概念进行解释:1. MHC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HLA分子的组成基因。
在人类中,MHC基因位于染色体6上,分为两类:MHC-I和MHC-II。
MHC-I基因编码MHC-I分子,主要表达在几乎所有核细胞的表面,起到向免疫系统展示体内产生的抗原的作用。
MHC-II基因编码MHC-II分子,主要表达在抗原递呈细胞(如巨噬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表面,起到向免疫系统展示外源性抗原的作用。
2. HLA基因:HLA基因是人类MHC基因家族中与人体免疫相关的基因。
人类HLA基因区分为三个主要类别:HLA-A、HLA-B和HLA-C属于MHC-I基因;HLA-DR、HLA-DP和HLA-DQ属于MHC-II基因。
每个人所拥有的HLA基因是由父母遗传给子女的,因此每个人的HLA基因构成都是独特的。
3. HLA分型:HLA分型是指确定一个人的HLA基因的特定序列。
HLA分型通常通过基因分型、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或测序技术来完成。
充分了解一个人的HLA分型对于移植、免疫治疗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HLA匹配:HLA匹配是指供体和受体的HLA分型之间的相似度。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HLA匹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较高的HLA匹配度可以减少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5. 免疫排斥反应:免疫排斥反应是指受体对于外源组织或细胞进行免疫攻击的现象。
当供体和受体之间的HLA差异较大时,免疫系统会将供体组织或细胞视为“外来物质”,从而导致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免疫抑制剂可以帮助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人类白细胞抗原半相合治疗恶性血液病的进展

人类白细胞抗原半相合治疗恶性血液病的进展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HLA分子在免疫应答和组织移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恶性血液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效果不佳。
而近年来,HLA的半相合治疗方法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介绍HLA半相合治疗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进展。
1. HLA半相合治疗的原理与优势HLA是体内表达最强的自身抗原,同时也是移植反应中最重要的抗原。
传统的骨髓移植治疗要求供、受体的HLA全相合,但由于HLA复杂多样,全相合的完全配型非常罕见。
因此,寻找适合的HLA全相合骨髓配型的困难成为制约血液病患者治疗的一大难题。
相比之下,半相合骨髓移植可在HLA不完全吻合的情况下进行。
半相合移植的原理是通过使用HLA不完全吻合的供、受体进行移植,从而达到恶性血液病治疗的效果。
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拓宽供、受体的来源,增加患者的配型成功率,并减少了排斥反应的风险。
2. HLA半相合治疗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应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迅速进展的白血病类型,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和成骨髓移植。
然而,由于供、受体HLA配型困难,传统骨髓移植遭遇了一定的挑战。
近年来,HLA半相合骨髓移植在AML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使用HLA半相合移植治疗的AML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相比传统治疗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此外,HLA半相合移植还可以降低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HLA半相合治疗在慢性髓性白血病中的应用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持续进展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干细胞移植和分子靶向治疗。
然而,干细胞移植对供、受体HLA配型的要求较高,许多患者难以找到合适的HLA全相合供、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名词解释

人类白细胞抗原名词解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简称HLA)是一类存在于人类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区分自身细胞和外来细胞。
HLA分子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来自外部的抗原,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对这些抗原进行攻击和清除。
HLA分子主要存在于人类白细胞表面,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
它们由一组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编码,这些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6号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简称MHC)中。
MHC分子是HLA 分子的主要载体,它们能够结合和呈递抗原肽,从而激活T细胞和B 细胞的免疫反应。
HLA分子的多态性是指它们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这种多态性是由HLA基因的高度变异性所决定的,每个人的HLA基因组合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种多态性使得HLA分子能够识别和结合多种不同的抗原肽,从而保证了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广泛应对能力。
HLA分子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HLA分子的多态性是造成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进行器官移植时,移植物的HLA分子与受体的HLA分子不匹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排斥反应。
因此,在进行器官移植前需要进行HLA配型,以确保移植物和受体的HLA分子尽可能匹配,从而降低移植排斥反应的风险。
此外,HLA分子还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与HLA分子的特定基因型有关。
因此,HLA分子的检测和分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一类存在于人类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它们的多态性使得免疫系统能够对多种不同的抗原进行应对。
HLA分子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包括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乙型病毒性肝炎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传染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至少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约3亿人成为慢性感染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流行很广,受其感染的病人可出现不同的疾病表现,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此病还有家族性, 且亲子间的感染几率大于夫妻,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1]。
人体感染HBV后,出现不同临床结果的机制尚不清[2]。
有研究显示,HBV复制并不直接损伤肝细胞,其引发疾病并出现不同的临床过程和表现主要决定于个体的免疫状况[3,4],也就是说,受个体免疫应答能力所决定;而决定宿主免疫应答能力最重要的遗传因素是HLA的等位基因多态性。
近年来研究表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复合体与HBV感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某些类型的HLA 基因型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5],抗HBV免疫反应受HLAⅠ类、Ⅱ类基因的影响[6,7]。
本文从HLA 基因型与HBV 感染的相关性、HLA 基因与乙肝疫苗应答反应的关系2个方面,就近年来有关报道作一简要综述。
1 HLA复合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人类MHC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上大约4 000 kb范围内,称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
HLA复合体是迄今所知人类多态性最丰富的由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位所组成的遗传系统,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 31区,长3 600 kb。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

组织抗原 ( tissue antigen )。
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移植物排斥反应的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
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 :
-- Mac抗原。 1962年 Van Rood 建立了 HLA 抗血清集群分析
方法,成功地检出 HLA-BW4和 HLA-BW6
白细胞抗原,开拓了白细胞血型分型的 道路。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 )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型 (mixed lymphocyte culture, MLC ) 预致敏淋巴细胞分型 (primed lymphocyte typing ,PLT ) 细胞介导的淋巴细胞毒反应 (cell-mediated lymphotoxicity ,CML )
A分子的主要生物功能
参与对抗原处理、运输及抗原递呈
MHC的限制作用
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诱导自身或同种淋巴细胞反应 参与T细胞分化过程 参与T细胞应答
HLA的临床实际应用
HLA 系统与输血
HLA 检测与器官移植
HLA 与肿瘤的关系
HLA 与疾病的关联 HLA 与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的关系 HLA 与人类研究
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指单倍型基因呈非随机分布的现象,即某些基因总是经 常在一起出现,其单倍型频率(实际检测数值)比理论数值 (各种等位基因频率的乘积)要显著增高,而另一些基因又较 少出现在一起,这种非自由组合现象称为连锁不平衡
HLA分型

HLA分型HLA (HUMAN LEUCOCYTE ANTIGEN,即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一个由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位所组成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复合体。
中文名:HLA分型外文名:HUMAN LEUCOCYTE ANTIGEN含义:人类白细胞抗原类型:高度多态性的复合体简单介绍位于第六号染色体的短臂6P21.31区,长3600KB,根据功能和产物结构的不同,分成3组:经典HLA基因、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和免疫无关基因。
其中经典HLA基因与输血和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密切关联。
因此,对于经典的HLA基因进行分型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人类的疾病和基因密切相关。
随着医学的发展像白血病、地中海贫血、肾衰等都能用最新的基因技术进行分型检测,再寻找合适的供体进行移植治疗。
HLA共分为4型:I型分子包括HLA-A、HLA-B和HLA-C,广泛存在与各种组织细胞中;II型分子包括HLA-DP、HLA-DQ和HLA-DR,存在于B细胞、巨噬细胞和活化T细胞中;III型分子为补体系统,包括C2和C4位点,存在于血清中;IV型分子可能是一些分化抗原,只存在于淋巴细胞、某些细胞毒性T细胞和白细胞中。
技术发展HLA系统研究从70年代到80年代末期主要是血清学研究;90年代以来,HLA进入了分子水平研究阶段。
HLA分型技术同样走过了这一历程。
建立于60年代的血清学及细胞学分型技术主要侧重于分析HLA产物特异性。
1991年第11届国际HLA专题讨论上提出了HLA 的DNA分型方法,随着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基于DNA序列的分型方法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血清学及细胞学分型方法。
现DNA分型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基于核酸序列识别的方法和基于序列分子构型的方法。
基于核酸序列识别的方法主要有:PCR-RFLP,PCR-SSO,PCR-SSP和PCR-SBT。
其中PCR-SBT测序方法是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HLA分型方法的“金标准”。
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临床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第9卷第5期2018年9月Vol. 9 No. 5Sep. 2018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G 是一类非经典HLA Ⅰb 类分子,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妊娠免疫,HLA-G 可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LA-G 在诱导器官移植物免疫耐受、协助肿瘤细胞以及病毒的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将HLA-G 作为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和病毒感染等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靶点已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就HLA-G 的基因多态性与分子结构、HLA-G 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做一总结。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 (HLA-G );器官移植;基因多态性;肿瘤;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免疫逃逸【中图分类号】R617,R318.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18)05-0004-05人类白细胞抗原-G 在临床医学中的研究进展李圣冰 肖漓·专家论坛·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8.05.0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1555)作者单位:075000 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李圣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移植研究室(肖漓)作者简介:李圣冰,女,1996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病原生物学,Email :152****************通讯作者:肖漓,女,1972年生,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为移植免疫学,Email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G 属于非经典HLA-Ⅰb 类分子,1987年由Geraghty 首次克隆成功[1]。
HLA-G 最初被发现表达在母-胎界面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保护胎儿免受母体攻击,是形成母胎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
之后陆续有研究发现HLA-G 在器官移植、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名词解释

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名词解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简称HLA)是一类存在于人类细胞表面的重要分子,它们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HLA分子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区分自身细胞和外来侵入体,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和异体(如器官移植)的威胁,调节免疫应答过程,并影响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HLA分子一般由细胞表达,主要存在于白细胞和其他核细胞表面。
它们是免疫识别的重要基础,可以携带或呈递抗原片段,通过与T细胞和B细胞受体结合,触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根据其特征和功能的不同,HLA分子可以分为两类主要类型:类I和类II。
类I型HLA分子主要由A、B和C三个基因位点编码,它们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人群的细胞表面。
类I型HLA分子与使用CD8受体的细胞共同作用,主要在细胞介导的免疫中发挥作用。
当病原体感染细胞后,细胞内产生的抗原片段会与类I型HLA分子结合,从而由免疫系统识别并引发免疫应答。
类II型HLA分子主要由DP、DQ和DR三个基因位点编码,它们主要分布在抗原呈递细胞上,如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类II型HLA分子与CD4受体结合,主要在体液介导的免疫中发挥作用。
它们通过抗原呈递,激活和调节T细胞的免疫应答。
HLA分子对于个体的免疫特异性和自身耐受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们在选拔和配对移植器官时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
由于HLA的多样性和多种基因型的存在,HLA配型在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领域起着关键的作用。
合适的HLA配型可显著减少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除了器官移植外,HLA分子还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易感性相关。
例如,某些HLA基因型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密切关联。
另外,HLA分子也在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和疫苗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例如,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结核病等疾病的感染易感性有关。
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什么

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什么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简称HLA)是一组高度多态的细胞膜分子,存在于人类体内的几乎所有核细胞表面。
作为重要的免疫系统调节因子,HLA分子在人体的免疫应答、组织移植、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疾病易感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I. HLA的发现与命名HLA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导致淋巴细胞溶血的现象。
随后的研究揭示了这种现象与一个称为HLA的抗原体系相关联。
1958年,英国科学家戴维斯和莱恩发现了HLA-基因,为其命名为“Human Leukocyte Antigen”,并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II. HLA的结构与功能HLA分子主要存在于人类白细胞表面,并由一组高度多态的基因编码。
根据HLA的结构差异,人类HLA系统可以分为两个类别:Ⅰ类HLA和Ⅱ类HLA。
Ⅰ类HLA分子包括HLA-A、HLA-B和HLA-C,主要表达于几乎所有的核细胞表面。
Ⅱ类HLA分子包括HLA-DR、HLA-DP和HLA-DQ,主要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
HLA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应答调节:HLA分子通过呈递抗原片段给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从而激活或抑制免疫应答。
这一功能使得HLA分子在免疫应答的选择性调控中起到关键作用。
2. 组织移植:由于HLA分子的高度多态性,HLA匹配程度对于组织和器官移植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HLA配型通常是进行器官移植前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
3. 自身免疫疾病:HLA分子与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与HLA-DRB1基因的特定亚型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4. 疾病易感性:HLA分子与不同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例如,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有较高的相关性。
III. HLA的检测与应用为了更好地了解个体和人群的HLA特征,人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方法来检测和鉴定HLA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
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体外研究使用!
预期应用
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其它相关生物液体中HLA-E含量。
实验原理
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载体,往包被抗HLA-E抗体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或标准品、生物素化的抗HLA-E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
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HLA-E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联板:一块(96孔)
2.标准品(冻干品):2瓶,每瓶临用前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1ml,盖好后静置10分钟以上,然后反复颠倒/搓动以助溶解,其浓度为10ng/ml,做系列倍比稀释(注:不要直接在板中进行倍比稀释)后,分别稀释成10ng/ml,5ng/ml,2.5ng/ml,1.25ng/ml,0.625ng/ml,0.312 ng/ml,0.156ng/ml,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标准浓度0ng/ml,临用前15分钟内配制。
如配制5ng/ml标准品:取0.5ml(不要少于0.5ml)10ng/ml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有0.5ml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管中,混匀即可,其余浓度以此类推。
3.样品稀释液:1×20ml。
4.检测稀释液A:1×10ml。
5.检测稀释液B:1×10ml。
6.检测溶液A:1×120μl(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A1:100稀释,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
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100μl/孔),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
如10μl检测溶液A加990μl检测稀释液A的比例配制,轻轻混匀,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
7.检测溶液B:1×120μ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B1:100稀释。
稀释方法同检测溶液A。
8.底物溶液:1×10ml/瓶。
9.浓洗涤液:1×30ml/瓶,使用时每瓶用蒸馏水稀释25倍。
10.终止液:1×10ml/瓶(2N H2SO4)。
11.覆膜:5张
12.使用说明书:1份
自备物品
1.酶标仪(建议参考仪器使用说明提前预热)
2.微量加液器及吸头,EP管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全新滤纸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1.血清:全血标本请于室温放置2小时或4℃过夜后于1000x 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标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血浆:可用EDTA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于2-8°C1000x g离心15分钟,或将标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3.其它生物标本:请1000x 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标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4.样本处理:血清或血浆标本推荐稀释10倍,如:稀释10倍,取100uL血清或血浆加入900uL 样品稀释液。
标本使用0.1M的PBS稀释(PH=7.0-7.2)。
注:以上标本置4℃保存应小于1周,-20℃或-80℃均应密封保存,-20℃不应超过1个月,-80℃不应超过2个月;标本溶血会影响最后检测结果,因此溶血标本不宜进行此项检测。
操作步骤
实验开始前,各试剂均应平衡至室温(试剂不能直接在37℃溶解);试剂或样品稀释时,均需混匀,混匀时尽量避免起泡。
实验前应预测样品含量,如样品浓度过高时,应对样品进行稀释,以使稀释后的样品符合试剂盒的检测范围,计算时再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
1.加样:分别设空白孔、标准孔、待测样品孔。
空白孔加样品稀释液100μl,余孔分别加标准品或待测样品100μl,注意不要有气泡,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酶标板加上盖或覆膜,37℃反应120分钟。
为保证实验结果有效性,每次实验请使用新的标准品溶液。
2.弃去液体,甩干,不用洗涤。
每孔加检测溶液A工作液100μl(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酶标板加上覆膜,37℃反应60分钟。
3.温育60分钟后,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3次,每次浸泡1-2分钟,大约400μl/每孔,甩干(也可轻拍将孔内液体拍干)。
4.每孔加检测溶液B工作液(同检测A工作液)100μl,酶标板加上覆膜37℃反应60分钟。
5.温育60分钟后,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5次,每次浸泡1-2分钟,350μl/每孔,甩干(也可轻拍将孔内液体拍干)。
6.依序每孔加底物溶液90μl,酶标板加上覆膜37℃避光显色(30分钟内,此时肉眼可见标准品的前3-4孔有明显的梯度兰色,后3-4孔梯度不明显,即可终止)。
7.依序每孔加终止溶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终止液的加入顺序应尽量与底物液的加入顺序相同。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底物反应时间到后应尽快加入终止液。
8.用酶联仪在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光密度(OD值)。
在加终止液后立即进行检测。
注:
1.试剂准备:所有试剂都必须在使用前达到室温,使用后请立即按照说明书要求保存试剂。
实验操作中请使用一次性的吸头,避免交叉污染。
2.加样:加样或加试剂时,请注意在吸取标本/标准品,酶结合物或底物时,第一个孔与
最后一个孔加样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太大,将会导致不同的“预孵育”时间,从而明显地影响到测量值的准确性及重复性。
一次加样时间(包括标准品及所有样品)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多道移液器加样。
3.孵育:为防止样品蒸发,试验时将反应板放于铺有湿布的密闭盒内,酶标板加上盖或覆膜,以避免液体蒸发;洗板后应尽快进行下步操作,任何时侯都应避免酶标板处于干燥状态;同时应严格遵守给定的孵育时间和温度。
4.洗涤:洗涤过程中反应孔中残留的洗涤液应在滤纸上充分拍干,勿将滤纸直接放入反应孔中吸水,同时要消除板底残留的液体和手指印,避免影响最后的酶标仪读数。
5.试剂配制:Detection A及Detection B在使用前请手甩几下或少时离心处理,以使管壁或瓶盖的液体沉积到管底。
标准品、检测溶液A工作液、检测溶液B工作液请依据所需的量配置使用,并使用相应的稀释液配制,不能混淆。
请精确配置标准品及工作液,尽量不要微量配置(如吸取检测溶液A时,一次不要小于10μl),以避免由于不准确稀释而造成的浓度误差;请勿重复使用已稀释过的标准品、检测溶液A工作液或检测溶液B工作液。
6.反应时间的控制:加入底物后请定时观察反应孔的颜色变化(比如,每隔10分钟),如颜色较深,请提前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避免反应过强从而影响酶标仪光密度读数。
7.底物:底物请避光保存,在储存和温育时避免强光直接照射。
建议检测样品时均设双孔测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请先稀释后再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稀释倍数。
洗板方法
1.手工洗板方法:吸去(不可触及板壁)或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用力拍几次;将推荐的洗涤缓冲液至少0.3ml注入孔内,浸泡1-2分钟,根据需要,重复此过程数次。
2.自动洗板: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到正式实验过程中。
特异性
本试剂盒可同时检测重组或天然的人HLA-E,且与其它相关蛋白无交叉反应。
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纵坐标(对数坐标),OD值为横坐标(对数坐标),在对数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
推荐使用专业制作曲线软件进行分析,如curve expert1.3,根据样品的OD 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说明
1.在储存及孵育过程中避免将试剂暴露在强光中。
所有试剂瓶盖须盖紧以防止蒸发和污染,试剂避免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因为蛋白水解酶的干扰将导致出现错误的结果。
2.小心吸取试剂并严格遵守给定的孵育时间和温度。
请注意在吸取标本/标准品,酶结合物或底物时,第一个孔与最后一个孔加样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太大,将会导致不同的“预孵育”时间,从而明显地影响到测量值的准确性及重复性。
而且,洗涤不充分将影响试验结果。
3.试剂盒保存:部分试剂保存于-20℃,部分试剂保存于2-8℃,具体以标签上的标示为准。
4.浓洗涤液会有盐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
5.刚开启的酶联板孔中可能会含有少许水样物质,此为正常现象,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任何影响。
6.中、英文说明书可能会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7.所有的样品都应管理好,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样品和检测装置。
8.有效期: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