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于景诗句
借景抒情的诗句
![借景抒情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dd6774f6bcd126fff6050bb9.png)
借景抒情的诗句篇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陈子昂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
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
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
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最高成就。
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
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
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
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
对后人影响巨大。
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
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2、孟浩然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古诗词的情与景
![古诗词的情与景](https://img.taocdn.com/s3/m/0bcde4e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6.png)
古诗词的情与景古诗词的情与景情与景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要素,也是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常常涉及的内容。
了解古典诗歌中有关情与景的知识,对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一)触景生情与缘情写景1. 触景生情“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
“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所以称为“触景生情”。
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登上高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苍凉恢廓的秋景:辽阔的江天,清猿哀鸣,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前两联内容),这种苍凉的景色触动了他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于是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俱涌心头(后两联内容)。
触景生情的例子很多:“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共短亭。
”(李白《菩萨蛮》);“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2.缘情写景“缘情写景”又称“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诗人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
如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朋友晁衡的不幸遭遇,使诗人悲痛万分,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看景物,一切景物都染上了他的主观感情色彩:天宇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仿佛也在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
古风唯美意境诗句
![古风唯美意境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522513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0.png)
古风唯美意境诗句1、《南乡子·细雨湿流光》——冯延己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
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
负你残春泪几行。
译文:霏霏细雨浸湿了光阴,芳草萋萋,年复一年,与离恨一起生长。
凤楼深深,多少情事如烟,封存在记忆之中。
望着饰有鸾鸟图案的铜镜,绣着鸳鸯的锦被,思念往事,寸断肝肠。
梦魂,信马由缰,千里飘荡,魂回梦醒,只见杨花点点,飘满绣床。
薄情负心的人呀,我半掩闺门,你却迟迟不来,夕阳西下,眼看辜负了三春的良辰美景,洒下清淡的泪珠几行。
赏析:这是一首闺情词,上片咏草起兴,以芳草喻离恨,进而写出女子凤楼独居的苦楚,下片先写梦境,后写女子所居的环境,进一步表现抒情主人公念远的愁情。
全词语言明自雅丽,笔法离合自然。
这首词摆脱花间词人对妇女容貌与服饰的描绘,而转向人物内心感情的刻画,在词史上有一定影响。
情感:冯延己用女子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旧情美景逝去,表达了诗人满腹的离别愁苦之情。
2、《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王国维百尺朱楼临大道。
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
独倚阑干人窈窕。
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
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薄晚西风吹雨到。
明朝又是伤流潦。
译文:那百尺高的红楼,正临着宽阔的大路。
不管黄昏还是清晨,楼外总传来轻雷似的车声。
窈窕的佳人啊,孤独地凭倚着楼畔的阑干,无聊中把路上的行人一个个细数。
霎时间车子驶过,卷起飞尘,扑向树梢。
唉,路上的行人和楼中的女子,都在这红尘中不知不觉地老去了。
傍晚时候,西风吹来了冷雨。
到了明朝,当更为路上积满潦水而忧伤。
赏析:诗人以楼头和陌上行人为对象,勾勒出他们的生存状态,揭示出他们都将老于尘嚣之中的命运。
词人以双重视角做观照,直面众生的悲剧,饱含着浓重的忧生忧世的意识,凸显了词人所力争的“第一义”,将诗人的哲思和哲人的诗意完美地结合起来。
情感:他常直面人类悲剧性的存在,在词中深深吐纳着希望与绝望的苍凉雾气,揭示着人间那无量的悲哀,并饱含着浓重的忧生忧世的意识。
八年级语文上册13课古诗理解性默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13课古诗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d03ab23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0.png)
• 3、抓住沙漠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描写塞外奇特壮 丽的风光,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名句)
• 4、交代出使的地点及目的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 3、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诗句是:黄鹤 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4、描绘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晴 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5、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 之情(由周边景色引出自己羁旅思乡愁绪)的句子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7、《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 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 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18、《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 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 骑,都护在燕然。
• 渡荆门送别
• 1、直扣主题,交代此行目的的诗句是: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 6、紧扣题目,表现诗人愉悦自得的情趣的诗句是:最 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7、描绘春马蹄。
• 8、描写春天草长莺飞,百花初绽的两组对偶句是:几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 9、从动物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5、最能表现王维的“诗中有画”特点的诗句是: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6、写作者轻车简从前往边境慰问将士的诗句是:单 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7、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 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行路难融情于景诗句
![行路难融情于景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22283ac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c.png)
行路难融情于景诗句行路难融情于景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原文: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
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借景抒情的诗句
![借景抒情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b56b417c31126edb6f1a10b4.png)
篇一:借景抒情的古诗借景抒情的古诗1、《山居秋暝》【xx】xx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xx】xx轻罗已薄未更衣。
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xx》【xx】xx捣衣声。
xx情。
罢远征。
4、《xxxxxxxx》【xx】xx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老梧桐。
谁念xx楼上,临风怀谢公。
5、《xx建德xx》【xx】xx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xx月近人。
6、《xxxx寄张五》【xx】xx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xx飞灭。
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桂魄初生秋露微,银筝夜久殷勤弄,长安一片月,万户秋风吹不尽,总是何日平胡虏,良人江城如画里,山晓人烟寒橘柚,秋色移舟泊烟渚,日暮北山白云里,隐者愁因薄暮起,兴是天边树若荠,江畔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xx】xx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xx下,不尽xx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xx】xxxx无声转玉盘。
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xx】xx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何处庭前新别离?没蕃老将xx时。
xx银蟾远不知。
11、《xx》【xx】xx秋色xx,波上xx。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xx】xx衡阳雁去无留意。
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暮云收尽溢清寒,此生此夜不长好,谁人陇外久征戍?失宠故姬归院夜,照他几许人肠断,碧云天,黄叶地,山映斜阳天接水,黯乡魂,追旅思,夜明月楼高休独倚,塞下秋来风景异,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xx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xx征夫泪。
13、《xx媚》【xx】陆游xxxxxx烽火照高台。
汉江临泛原文译文古诗赏析
![汉江临泛原文译文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f40d4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a.png)
汉江临泛原文|译文|古诗赏析王维的山水诗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这首汉江临泛也是同样的感觉。
全诗就像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江临泛原文译文及诗句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汉江临泛》原文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及注释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
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
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
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
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这里指江西九江。
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浦:水边。
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古诗赏析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三者区别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三者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f7af458852458fb770b56c1.png)
这三个概念涉及的都是景与情的关系问题,其不同在于:借景抒情是一种抒.情方式...,是诗歌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是诗歌在写景时的基本要求,是写景的方法.....,即诗歌写景时不能只进行客观描写,而应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情景交融则是是诗歌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是诗歌在写景时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或借助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使情与景有机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请看王维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景与情的关系,若从写景的角度分析,是寓情于景,诗人对秋雨初晴山中的明月、清泉和浣女、渔舟的描写,蕴含着对山居生活的热爱;若从抒情的角度分析,是借景抒情,前三联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借助的是对秋雨初晴后山中晚景的描写来表达的;因为诗歌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所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当作者描写的都是景时,你能从景里读出作者的感情,就可以说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指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它包括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重点在于更贴切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融情于景是为了使自己描写的景色更生动而加入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目的在于使景色更生动.二者作用不同.即景抒情就是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
现在身在一定的环境,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或因景的萧瑟而伤愁。
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受制于情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古诗融情于景
![古诗融情于景](https://img.taocdn.com/s3/m/e35a590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1.png)
知识梳理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诗中常用“浮云”意象, 表示游子飘泊不定,用“落日 ”暗示离别的伤感。
尾联言挥手别去。然诗人不直说 别情之难舍,而以“萧萧班马鸣 ”,以衬托别离的伤感。
古人送别必有饮宴,称之为祖 饯,主客分手,时间已到日落 时分,所以此句实景抒情。此 联融情于景,景情交融,浑化 无迹。
发出的声音。
从现现在在,子蜷兹,躺,静在静沙地滩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上。
萧萧,马鸣声 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
马。
文本阅读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水绕行 到东边的城池。
送友人
青山此横地北一郭为,别白,水孤绕蓬东城万。里征。【唐】此 独李地 的白即 飞刻 蓬辞 一别 样之 踏后 上,了您万就里像征孤程
巴山楚水凄凉地
教学目标: 掌握古诗中融情于景的赏析方法。
一、课前热身
目
二、文本阅读
录
三、知识梳理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日积月累
一、课前热身
提到李白,你能想起哪些古诗呢?
二、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上句写远山,下句写近水,色 彩对色彩,方位对方位,对仗 十分工整。
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指 游子漂泊生涯,所以“蓬”的意 象营造了沉重、不忍之情。
首联交代送别之地,以景起端, 送别之地山横水绕,景色优美。 就象画家用细腻的工笔描绘了一 幅清新生动的“东郊送客图”, 山静水动,自然引起下联。
此联以“孤蓬”比喻友人远去 ,是以虚景寄托离别之情。“ 一为别”对“万里征”更衬出 别意之缱绻难舍,隐寓着诗人 对友人万里征途的深深忧念。
接天莲叶无穷碧作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接天莲叶无穷碧作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https://img.taocdn.com/s3/m/72d0ad9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7.png)
接天莲叶无穷碧作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示例篇一:《接天莲叶无穷碧》“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每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家乡那一片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
那是一片怎样的荷叶啊!它们挨挨挤挤地铺满了整个池塘,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从远处看,那荷叶就像是一把把撑开的绿伞,为水下的鱼儿们遮挡阳光。
走近一看,那荷叶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它们大的如圆盘,小的像手掌,上面还有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
还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会来到这片荷塘边玩耍。
我们会摘下一片荷叶顶在头上,当作遮阳的帽子,然后在荷塘边奔跑嬉戏,笑声回荡在整个荷塘之上。
有时候,我们还会比赛谁采的莲子多,那时候的我们可真是无忧无虑啊!“嘿,快来这边看看!”突然,小伙伴明明大声喊道。
我和其他小伙伴赶紧跑过去,只见明明手里捧着一只青蛙,那青蛙瞪着大眼睛,看起来十分可爱。
“哇,这只青蛙好可爱啊!”我忍不住说道。
“是啊,我们把它放了吧,让它回到荷塘里去。
”另一个小伙伴提议道。
于是,明明轻轻地把青蛙放进了荷塘里,看着它游走了。
夏天的夜晚,荷塘边也是格外热闹。
大人们会在这里乘凉聊天,而我们小孩子则会在这里捉萤火虫。
那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就像是天空中的星星掉落了下来,我们追逐着它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里。
“哎呀,别跑那么快,等等我!”我一边喊着,一边拼命地追着一只萤火虫。
“哈哈,我抓到啦!”小伙伴小军兴奋地喊道。
“快让我看看,快让我看看!”我急忙跑过去。
小军小心翼翼地张开手,那萤火虫在他的手掌心里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我们都静静地看着,生怕惊扰了它。
过了一会儿,小军轻轻地把手一放,那萤火虫便飞走了,消失在了黑夜里。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城市里生活。
但是,那片接天莲叶无穷示例篇二:《接天莲叶无穷碧》“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每每念起这首诗,那满湖的荷叶与荷花便如画卷般在我眼前铺展开来。
高三古代诗歌情景关系
![高三古代诗歌情景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288c76355270722182ef707.png)
5、从景与情的哀乐角度可以分为: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哀情
⑴以哀景写哀情
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诗句以天地愁惨之状,衬托壮士赴死如 归的诀别之情。
白居易《琵琶行》一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 花秋瑟瑟”句中萧瑟的秋景,是用来增添离别哀愁 的。
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 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 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 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 情语。
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
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 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 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 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 完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 点(意境)。 3、紧扣情景的结合点转折点,领会诗人写景 所表现的具体情感。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问: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景,也是 写情,试分析。 这一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斜阳欲落未落,脉脉含情地凝视着江面, 不尽的江水悠悠流去,描绘了一幅夕阳无限好 的凄美画面。
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 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不 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
写景抒情 情融于景——读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
![写景抒情 情融于景——读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https://img.taocdn.com/s3/m/c76eeeeaba0d4a7302763a9b.png)
哲 学 社 会 科 学版
一 九 八 五 年 第一 期
南 朝 诗 人 谢 水 ! 兆 以写 山 诗见 长
, 。
他 的山
,
水 诗 融情 于 景
写 景 抒 情
谢 一 读 眺
情 融 于 景
情景交融 精 工 腻
, ,
,
用沈
《晚 登 三 山
描 写 细
。
还 望 京 邑 》诗
具有 很 高 的 梁武
这满 城春 色
,
江
山如 画 的 京 邑
— 最 后 六 句为 第三段
故乡
怎不 叫 人流 连 难 舍 呢 ? 这 一 段 是 诗 人抒 情
去 矣 方 滞淫
。
怀 哉 罢 欢宴
泪 下如 流 嵌
佳期 怅 何 许
有 情 知望 乡
“
谁 能髻 不 变
,
矣
”
,
语 气 助词
,
相当于
“
啊
,
的意思
`
,
下 句 中的
,
`
哉
”
同此义
”
。
“
滞淫
。 ”
”
,
久留的
”
,
意思
。
此 句 是 化 用 王 集 《七 哀 诗 》 中
、
荆蛮 非吾 乡 何 为 久 滞 淫 什 么 时候
, 。
的诗 句而 来
。
口
佳期
指 再 回 京 邑 ( 建 康 ) 的 日期
“
“
何许
”
“
霞
”
,
指 雪粒
“
鬓
。
黑色 头 发
。
古诗鉴赏中的情与景关系
![古诗鉴赏中的情与景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e87273fba0d4a7303763a35.png)
• 一、意象( 意境)题 答题步骤 • 1、气氛或氛围特点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 (幽静,萧瑟,生机勃勃,孤寂凄清, • 雄浑壮丽,沉郁忧愁,和谐静谧, • 开阔苍凉,高远辽阔) • 4、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
精品
如:17年天津卷《太湖恬亭》王安石“第二联描绘了 怎样的画面”
山东卷《早上五盘岭》岑参“江回两崖斗,日隐 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 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江苏卷《秋兴》陆游“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北京卷《晓行巴峡》王维“同样是描绘山峡, 《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 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 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 山多大石。 •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
精品
•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 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 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 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 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游月陂(bēi)
北宋 程颢(hào)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 [注]程颢,宋代大儒,理学家。
•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4分)
精品
• 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环绕着 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
• 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 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上古诗《黄鹤楼》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上古诗《黄鹤楼》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e303e58284ac850ac0242f5.png)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6.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7.?.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答:岳阳楼、滕王阁.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9.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10.“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11、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以景结情的诗句 -回复
![以景结情的诗句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8cac7fe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2.png)
以景结情的诗句 -回复以景结情的诗句 -回复 1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其一》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5、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6、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其一》7、正衬8、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10、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1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2、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1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4、先情后景,以景结情15、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7、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18、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19、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赠孟浩然》(学造句网 )20、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以景结情的诗句 -回复 221、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2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春思》23、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秋浦歌》24、寓情于景25、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26、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2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2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春望·国破山河在》古诗_作者杜甫_古诗春望·国破山河在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春望·国破山河在》古诗_作者杜甫_古诗春望·国破山河在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https://img.taocdn.com/s3/m/94699df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a.png)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古今异义国破山河在古义:国都今义:国家浑欲不胜簪古义:简直今义:浑浊;糊涂家书抵万金古义:信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春望》译文及注释译文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繁花也伤感国事,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增离恨。
多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注释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被攻破。
深:茂盛;茂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悲伤,悔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互文,译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惊:使……惊动。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
这里指战争。
家书: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给家庭写的信。
(当时杜甫家住鄜(fū)州城外羌村)连三月:连续多个月。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值。
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
白头:白头发。
搔:抓,挠。
短:少。
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简直。
欲:将要;就要。
不:禁不住。
胜:能承受。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春望》鉴赏语句赏析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
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
融情于景诗句
![融情于景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95a0f919bd64783e09122b36.png)
融情于景诗句1、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程颢《秋日》2、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3、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5、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汉江临泛》6、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村晚》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8、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终南望馀雪》9、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10、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11、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12、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13、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冯小青《怨》14、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1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6、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赠范晔诗》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18、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19、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20、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夜月》2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2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2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2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26、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c4073fc281e53a5802ffbd.png)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情于景诗句
导读: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
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赠范晔诗》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5、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汉江临泛》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8、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毛泽东《沁园春·雪》
9、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终南望馀雪》
10、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程颢《秋日》
11、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台城》
1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1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14、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村晚》
1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1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7、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夜月》
18、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张旭《桃花溪》
19、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2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23、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王昌龄《长信怨》
2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5、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2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8、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29、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襄邑道中》
3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
3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2、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35、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7、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38、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39、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
别》
40、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1、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2、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43、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45、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46、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4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48、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9、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50、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51、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5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岳飞《满江红·写怀》
54、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55、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56、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7、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8、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9、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60、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对
潇潇暮雨洒江天》
61、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6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63、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6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6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6、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6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68、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69、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70、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71、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冯小青《怨》
7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