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课件共51页文档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学课件(完整版)-
§1-4 我国的交通工程 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我国的交通现状
1. 综合运输 2. 公路交通 3. 城市交通
二.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及面临的任务
1.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 2.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1)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①城市交通规划中规划化的交通调查内容、方法研究; ②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规范化的研究; ③城市交通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 ④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⑤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技术的研究; 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⑦城市交通规划快速反应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⑧现代先进科学方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用的研究。
(3) 适应我国交通特点的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 究
①区域交通控制软件系统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②区域交通控制系统设备与配套技术的研究; ③高等级公路情报采集与信息传输、监控技术的研究; ④高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体制、理论方法
与设施的研究; ⑤高等级公路立交规划设计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4) 交通流理论方面基础研究
hs
V 3.6
ht
式中:V――汽车行驶速度(km/h)。
§2-2 交通量特性
一. 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 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
某一段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按交通类型分, 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一 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 车辆数。
1.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AADT
1 365
365
KN L
K Q Vs
式中:K――车流密度(辆/km);
N――单车道路段内的车辆数(辆);
交通工程学 第1章 绪论课件
一、交通
交通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辞海) 交通基本要素:
➢ 需求: 人、物的运转(以人为本、公交优先) ➢ 供给:传输
城市交通的基本功能
➢ 必要客流、物流的移动 ➢ 不只是交通工具的移动
8
1.1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三、对交通问题的思考
什么是交通 工程学?
对交通问题 的思考
交通问题 具有隐形
其它运输方式的关系。
澳大利亚的W.R.Blunden教授认为:
交通工程学是关于交通和出行的量测 科学,是研究交通流和交通发生的基 本规律的科学。为了使人和物有效的 移动,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到交通系 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营。
英国:交通工程是道路工程
中研究交通运营与控制、交通 规划、线形设计的那一部分。
如: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混合交通条件下的系统控制理论方法。
➢ ⑤ 交通综合治理方面的理论、方法与措施方面的研究 ➢ ⑥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方面的研究
25
前苏联:交通工程学是交通
过程的规律和交通对道路机构、 人工构造物影响的科学。
11
1.1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什么是交通 工程学?
日本学者:交通工程学研究的是:考虑客、货运输的安全、方便与经
济,综合探讨公路、城市道路及其相连接的整体用地规划、几何线形设 计和运营管理等问题。
我国《交通工程手册》给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 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规律,建立交通 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 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 术科学。
➢ ①交通调查:公路与城市道路等的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 ➢ ②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城市交通规划与公路网规划; ➢ ③道路线形设计理论; ➢ ④高速公路及其监控系统等; ➢ ⑤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系统; ➢ ⑥交通管理; ➢ ⑦交通评价理论与评价方法;
交通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辞海) 交通基本要素:
➢ 需求: 人、物的运转(以人为本、公交优先) ➢ 供给:传输
城市交通的基本功能
➢ 必要客流、物流的移动 ➢ 不只是交通工具的移动
8
1.1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三、对交通问题的思考
什么是交通 工程学?
对交通问题 的思考
交通问题 具有隐形
其它运输方式的关系。
澳大利亚的W.R.Blunden教授认为:
交通工程学是关于交通和出行的量测 科学,是研究交通流和交通发生的基 本规律的科学。为了使人和物有效的 移动,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到交通系 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营。
英国:交通工程是道路工程
中研究交通运营与控制、交通 规划、线形设计的那一部分。
如: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混合交通条件下的系统控制理论方法。
➢ ⑤ 交通综合治理方面的理论、方法与措施方面的研究 ➢ ⑥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方面的研究
25
前苏联:交通工程学是交通
过程的规律和交通对道路机构、 人工构造物影响的科学。
11
1.1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什么是交通 工程学?
日本学者:交通工程学研究的是:考虑客、货运输的安全、方便与经
济,综合探讨公路、城市道路及其相连接的整体用地规划、几何线形设 计和运营管理等问题。
我国《交通工程手册》给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 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规律,建立交通 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 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 术科学。
➢ ①交通调查:公路与城市道路等的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 ➢ ②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城市交通规划与公路网规划; ➢ ③道路线形设计理论; ➢ ④高速公路及其监控系统等; ➢ ⑤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系统; ➢ ⑥交通管理; ➢ ⑦交通评价理论与评价方法;
交通工程学(课堂PPT)
34
3.3 车速调查
流动观测法的优缺点
◆ 优点:可同时测得行程速度与流量,测 量作业工作量小; ◆ 缺点:道路沿途有交叉口、或交叉口间 距短、交通流不稳定等情况下不宜采用,另 外,观测精度低。
35
3.3 车速调查
三、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 (一)地点速度实测数据分析处理 1.绘制速度分布图与分布表 2.统计处理 ■ 1)车速平均值及其均方差 ■ 2)统计分布中的特定车速(中位、均值等) ■ 3)计算其他统计量
第三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
1
本章内容
■ 3.1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 ■ 3.2交通量调查目的、内容与方法 ■ 3.3行车车速与密度的调查 ■ 3.4行车时间与延误调查 ■ 3.5其他交通调查简介
2
3.1 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
一、交通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 为了科学研究和道路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人们用客 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数据并进 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以便向交通城建 规划与环保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改善、优化道路交 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
17
在交通控制中心或想要运行视频检测系统的其他地点安装仪器设备 ●编辑视频检测系统(包括:大小、方向和位置以检测精度等) ●通过视频显示装置实时检测 ●数据采集,视频输出数据(包括:流量、占有率、速度、车辆类 型以及其他特定时间段上的交通数据2 交通量调查
K(t) E(t) E(t0) QA(t) QB(t)
LAB
LAB
42
一、出入量法
3.3 交通密度调查
2. 初始车辆数 E(t0 ) 的确定 方法 :车牌号码法、照相观测法。
最简易方法是试验车法:试验车在观测开始时从A
3.3 车速调查
流动观测法的优缺点
◆ 优点:可同时测得行程速度与流量,测 量作业工作量小; ◆ 缺点:道路沿途有交叉口、或交叉口间 距短、交通流不稳定等情况下不宜采用,另 外,观测精度低。
35
3.3 车速调查
三、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 (一)地点速度实测数据分析处理 1.绘制速度分布图与分布表 2.统计处理 ■ 1)车速平均值及其均方差 ■ 2)统计分布中的特定车速(中位、均值等) ■ 3)计算其他统计量
第三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
1
本章内容
■ 3.1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 ■ 3.2交通量调查目的、内容与方法 ■ 3.3行车车速与密度的调查 ■ 3.4行车时间与延误调查 ■ 3.5其他交通调查简介
2
3.1 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
一、交通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 为了科学研究和道路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人们用客 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数据并进 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以便向交通城建 规划与环保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改善、优化道路交 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
17
在交通控制中心或想要运行视频检测系统的其他地点安装仪器设备 ●编辑视频检测系统(包括:大小、方向和位置以检测精度等) ●通过视频显示装置实时检测 ●数据采集,视频输出数据(包括:流量、占有率、速度、车辆类 型以及其他特定时间段上的交通数据2 交通量调查
K(t) E(t) E(t0) QA(t) QB(t)
LAB
LAB
42
一、出入量法
3.3 交通密度调查
2. 初始车辆数 E(t0 ) 的确定 方法 :车牌号码法、照相观测法。
最简易方法是试验车法:试验车在观测开始时从A
1交通工程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交通特性 PPT课件
(二)自行车交通特性
1. 自行车的基本特性 2. 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1. 路网密度 2. 道路结构 3. 道路线形 4. 道路网布局
典型公路网布局形式及其性能
图式
特点与性能
放射形路网一般用于中心城市与外围郊区、周围城镇 间的交通联系,对于发挥大城市的经济、政治、科技、 文化、信息中心作用,促进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 射和影响有重要作用,不足之处是周围城镇之间联系 不便
1. 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 年代末)
2. 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 初~70年代初)
3. 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 初~90年代初)
4. 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年代 中期开始)
§1-4 我国的交通工程 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我国的交通现状
(2)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①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数据收集、处理和建模技术的研究; ②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客、货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③区域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及优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和通道布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⑤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⑥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江苏省高速公路日 平均交通量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断面1 断面2 断面3 断面4 断面5 断面6 断面7 断面8 断面9 断面10 断面11 断面12 断面13 断面14 断面15 断面16 断面17 断面18
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⑧停车场需求(机动车与自行车)预测规划设计理论与方
1. 自行车的基本特性 2. 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1. 路网密度 2. 道路结构 3. 道路线形 4. 道路网布局
典型公路网布局形式及其性能
图式
特点与性能
放射形路网一般用于中心城市与外围郊区、周围城镇 间的交通联系,对于发挥大城市的经济、政治、科技、 文化、信息中心作用,促进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 射和影响有重要作用,不足之处是周围城镇之间联系 不便
1. 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 年代末)
2. 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 初~70年代初)
3. 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 初~90年代初)
4. 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年代 中期开始)
§1-4 我国的交通工程 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我国的交通现状
(2)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①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数据收集、处理和建模技术的研究; ②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客、货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③区域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及优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和通道布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⑤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⑥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江苏省高速公路日 平均交通量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断面1 断面2 断面3 断面4 断面5 断面6 断面7 断面8 断面9 断面10 断面11 断面12 断面13 断面14 断面15 断面16 断面17 断面18
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⑧停车场需求(机动车与自行车)预测规划设计理论与方
交通工程学课件-文档资料
n 所谓饱和流率是指在一次绿灯时间内,进口 道上车队能连续通过停车线的最大流率。
n 停车线法观测地点:选择有两条或两条以上 入口车道、交通流量大、右转、直行、左转 有明确分工的交叉口进口道。
观测的内容与方法:
n (1)调查交叉口的几何组成,各 Nhomakorabea口引车道 数、停车线位置及各车道6功能划分情况;
n (2)观测信号灯周期时长及各相位时长; n (3)将(l)、(2)项内容填入交叉口状况调查记
n 4.为了解阻塞的动态情况或分析阻塞前后交通 流的各种特性,需要把观测时间分为若干时段加 以处理。
二、调查内容
分以下三种典型区域进行通行能力调查: n 连续通行路段 n 平面交叉路口 n 合流区间
1、连续通行路段的调查
调查项目: n (1)交通量; n (2)车速; n (3)车流密度; n (4)车头时距;
(2)车头间距的观测
n 在高处进行摄影观测时,要预先在路面上按一定 距离间隔设置标记(例如粘贴白色纸带),供分析 时量测距离用。有时亦可通过量测现场实物来决 定距离(如车道线虚线、护栏柱或电杆的间距等)。 观测时摄象机的位置越高越好,最好高于三层楼 房,其画面速度应视现场车辆行驶速度和摄象范 围大小决定。对于市区道路一般取4画面/s;对 于高速公路要取8画面/s。
3、调查注意事项
n 1 .调查的地点一般应选在交通量大、易于发生 拥挤阻塞的地方。例如道路上的瓶颈、爬坡路段。 城市道路的主要交叉口,道路合流区间等;
n 2.调查的时间应选在可能发生拥挤阻塞的日期 和时刻。通常调查在晴天时进行,观测的时间一 般要持续lh;
n 3.当交通条件发生变化时,还应延长观测时间。 例如对那些阻塞持续时间较长、处于饱和状态的 车流,在阻塞持续时间内要连续观测。同时还要 根据交通变化条件分别予以分析才能达到观测的 目的。如果阻塞持续的时间较短,可以任意选择 调查日期,但累计调查时间应大于,还要注意每 次调查发生阻塞时的交通条件应基本相同;
n 停车线法观测地点:选择有两条或两条以上 入口车道、交通流量大、右转、直行、左转 有明确分工的交叉口进口道。
观测的内容与方法:
n (1)调查交叉口的几何组成,各 Nhomakorabea口引车道 数、停车线位置及各车道6功能划分情况;
n (2)观测信号灯周期时长及各相位时长; n (3)将(l)、(2)项内容填入交叉口状况调查记
n 4.为了解阻塞的动态情况或分析阻塞前后交通 流的各种特性,需要把观测时间分为若干时段加 以处理。
二、调查内容
分以下三种典型区域进行通行能力调查: n 连续通行路段 n 平面交叉路口 n 合流区间
1、连续通行路段的调查
调查项目: n (1)交通量; n (2)车速; n (3)车流密度; n (4)车头时距;
(2)车头间距的观测
n 在高处进行摄影观测时,要预先在路面上按一定 距离间隔设置标记(例如粘贴白色纸带),供分析 时量测距离用。有时亦可通过量测现场实物来决 定距离(如车道线虚线、护栏柱或电杆的间距等)。 观测时摄象机的位置越高越好,最好高于三层楼 房,其画面速度应视现场车辆行驶速度和摄象范 围大小决定。对于市区道路一般取4画面/s;对 于高速公路要取8画面/s。
3、调查注意事项
n 1 .调查的地点一般应选在交通量大、易于发生 拥挤阻塞的地方。例如道路上的瓶颈、爬坡路段。 城市道路的主要交叉口,道路合流区间等;
n 2.调查的时间应选在可能发生拥挤阻塞的日期 和时刻。通常调查在晴天时进行,观测的时间一 般要持续lh;
n 3.当交通条件发生变化时,还应延长观测时间。 例如对那些阻塞持续时间较长、处于饱和状态的 车流,在阻塞持续时间内要连续观测。同时还要 根据交通变化条件分别予以分析才能达到观测的 目的。如果阻塞持续的时间较短,可以任意选择 调查日期,但累计调查时间应大于,还要注意每 次调查发生阻塞时的交通条件应基本相同;
交通工程学课件
如图4.11所示,当C=0.50 时,间距值的摆动衰减很快;当 C=0.80时,其罢动逐渐减小;C=1.57时,摆动停止衰减 ,其间距基本稳定;当C=1.60 时,摆动幅度逐渐增大 。可见,C=1.57为线性跟驰模型中车头间距从稳定到非 稳定的临界值。 渐近稳定:一列处于跟驰状态的车队仅当C<0.5时,才是 渐近稳定的。 与局部稳定相比较,这里C=0.50时,车头间距的摆动衰减 很快。头车运行中的扰动是以 1/λ(s/辆)的速率沿车队向后传播。当C>0.5时,将以增大变 动幅度传播,增大了车辆间的干扰,当干扰的幅度增大 到使车间距小于一个车长时,则发生追尾事故。图4.12 显示了一列有8辆车的车队,可知,前车改变运行状态后,后车也 要改变。但前后车运行状态的改变不是同步的,而是 延迟的。这是由于驾驶员对于前车运行状态的改变要 有一个反应的过程,这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感觉阶段——前车运行状态的改变被察觉; 认识阶段——对这一改变加以认识; 判断阶段—— 对本车将要采取的措施做出判断; 执行阶段—— 由大脑到手脚的操纵动作。 这四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假设反应时间 为△t,前车在t时刻的动作,后车要经过△t在(△t+t)时 刻才能作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是延迟性。
1.制约性 在一队汽车中,后车跟随前车运行,出于对旅行时间的考 虑,驾驶员总不愿意落后很多,而是紧随前车前进,这 就是“紧随要求”。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跟驶车辆要满 足两个条件:一是后车的车速不能长时间大于前车的车 速只能在前车速度附近摆动,否则会发生碰撞,这是“ 车速条件”;二是前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即前车刹车时,两车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从而有足够的 时间供后车驾驶员做出反应,采取制动措施,这是“间 距条件”。显然,车速高时,制动距离长,安全距离也 应加大。紧随要求、车速条件和间距条件构成了一队汽 车跟驰行驶的制约性,即前车的车速制约着后车的车速 和两车间距。
交通工程学课件共51页文档共53页文档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交通工程学课件共51页文档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交通工程学课件[1]
值;而区间平均车速是对较长路段内,不同地点上的所有车辆在同一时刻的地点速度的平均 值。
2.3.4 车速变化的影响因素 行车速度统计特征
交通密度
■ 定义: ■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
2.4 交通密度特性
■ 临界密度: ■交通量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车流密度。
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2.4 交通密度特性
■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映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另外注意到驾驶人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之一,是影响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
■ 1、职责与要求(道德、素质、技术) ■ 2、反应操作过程 ■ 3、生理、心理特性(视觉、听觉、反应、个性) ■ 4、驾驶疲劳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大小、 远近等的能力
人
选
择
特
征
2.1.1 人的交通特性
乘客交通特征
■ 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出于某种目的而出行; ■希望便捷、省时、省力、舒适、安全等;
■乘车反应 ■道路的条件(平整性、线形等)及车厢环境(卫生、整洁及人文环境等)会导致
乘客的不同反应; ■社会影响 ■纠纷、劳动效率、乘客对公用事业的不满等
2.1.1 人的交通特性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 区间平均车速 ■ 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当观测长度为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调平均值。
2.3.3 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
行车速度统计特征 ■ 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的关系
■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的区别 ■相同点:两种平均车速都是对地点车速的平均。 ■不同点:时间平均车速是在一个固定断面上,是对不同时刻通过的所有车辆速度的平均
2.3.4 车速变化的影响因素 行车速度统计特征
交通密度
■ 定义: ■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
2.4 交通密度特性
■ 临界密度: ■交通量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车流密度。
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2.4 交通密度特性
■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映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另外注意到驾驶人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之一,是影响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
■ 1、职责与要求(道德、素质、技术) ■ 2、反应操作过程 ■ 3、生理、心理特性(视觉、听觉、反应、个性) ■ 4、驾驶疲劳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大小、 远近等的能力
人
选
择
特
征
2.1.1 人的交通特性
乘客交通特征
■ 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出于某种目的而出行; ■希望便捷、省时、省力、舒适、安全等;
■乘车反应 ■道路的条件(平整性、线形等)及车厢环境(卫生、整洁及人文环境等)会导致
乘客的不同反应; ■社会影响 ■纠纷、劳动效率、乘客对公用事业的不满等
2.1.1 人的交通特性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 区间平均车速 ■ 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当观测长度为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调平均值。
2.3.3 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
行车速度统计特征 ■ 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的关系
■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的区别 ■相同点:两种平均车速都是对地点车速的平均。 ■不同点:时间平均车速是在一个固定断面上,是对不同时刻通过的所有车辆速度的平均
交通工程学最终版
PPT文档演模板
交通工程学最终版
1.1 研究内容 交通管理
人的心理生理状态、生理节律及个性心 理特征都会影响交通安全,研究生理节律、 个性心理及性格与交通安全的相互变化关 系,利用生理心理知识进行交通管理、预 防交通事故是交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PPT文档演模板
交通工程学最终版
交通设计
交通安全依托于车、路、环境和交通设施的合理 设计及这些因素与人的和谐融合。交通设计中不要 单独考虑对人生理的影响,还要研究使车辆的结构 和性能适应驾驶人的心理特征,减少对驾驶人的负 面心理影响;道路的线形、道路景观、道路标志标 线及其他交通设施的设置都会对驾驶人及行走在道 路上的交通参与者造成心理影响。从心理角度,交 通安全问题贯穿道路的整个设计。
黄底黑字
蓝底白字
黑底白字
白底黑字
因此,隧道照明要考虑照明灯光、信号灯及标 志的颜色设计,提高其能见度,减少安全隐患。
PPT文档演模板
交通工程学最终版
车速影响驾驶人对交通标志标线的识 认性,车速高,则识认距离缩短,从 而允许的驾驶人反应时间缩短,造成 心理负荷的增加。此外,动视野与静 视野相比,左右各加宽15°,上方加 宽10°。下方不变,而随着车速的增 加,动视野会缩小。
明暗适应
人由明处进入 黑暗的地方, 视杆细胞需要 一定的时间积 累视紫质来获 得感光度, 这 个积累过程即 暗适应过程。
暗适应0.5h左右才可恢复暗处视力, 明适应过程 在1min内就可完全完成 ,人的明适应也比暗适应 来得快。
PPT文档演模板
交通工程学最终版
பைடு நூலகம்
单色辨认
红
绿
白 黄
颜色辨认
两颜色相配时
动视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为了解阻塞的动态情况或分析阻塞前后交通 流的各种特性,需要把观测时间分为若干时段加 以处理。
二、调查内容
分以下三种典型区域进行通行能力调查: 连续通行路段 平面交叉路口 合流区间
1、连续通行路段的调查
调查项目: (1)交通量; (2)车速; (3)车流密度; (4)车头时距;
次要道路的通行能力,由主要道路车辆的 车头间隔分布、次要道路车辆穿越主要道 路所需时间、次要道路的车头时距等因素 决定。
调查项目主要有:可穿越空挡等。
(1)冲突点法调查
冲突点法的基本思想是以车辆通过“冲突点” 作为通过路口。
所谓冲突点是指本向直行车(右转车)相对向 左转车在同一绿灯时间内交错通过,此两向 车流轨线的交会点。
( 5)公共汽车停靠站的通行能力调查
公共汽车停靠站的运行能力对于公交车辆 专用车道及单向一车道的道路影响很大。 有些道路尽管在正常路段的通行能力较大, 但由于受停靠站的限制,仍然可能出现交 通阻塞现象。因此有必要确定它对道路通 行能力的影响。
2、平面交叉口的调查ຫໍສະໝຸດ 平面交叉口分三种:无信号交叉口、环行 交叉口和信号交叉口。
一、概述
1、通行能力的概念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 交通、环境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断面在 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其单 位通常为:辆/h。
道路通行能力又是道路的一项重要指标, 是道路规划设计必需的基础数据,同时也 是交通管理的具体指标,其大小主要取决 于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及度量标准。
录表; (4)观测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流量流向分布,
并将结果填入交叉口状况调查统计表; (5)饱和流量的测定。
3、合流区间的调查
合流区间通行能力的调查一般是通过对 阻塞时的交通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观测、 分析来探讨阻塞发生的原因和推算题行 能力,而对于复杂的合流现象也常有用 模拟演示来研究的,此时的交通调查的 主要工作是获取建立模拟模型的基本资 料,为分析和计算提供数据。
道路条件
道路条件是指道路的几何线形组成,如 车道宽度、侧向净空、附加车道、道路 线形、视距、路面性质和状况、坡度以 及沿线的街道化程度等。
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指交通流中的车辆组成、车道 分布、交通量的变化、交通管理及交通控 制等。
按交通流状况,通行能力分四类:
1.路段的通行能力(连续车流); 2.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间断车流); 3.匝道的通行能力(分流、合流); 4.交织路段的通行能力。
3、调查注意事项
1 .调查的地点一般应选在交通量大、易于发生 拥挤阻塞的地方。例如道路上的瓶颈、爬坡路段。 城市道路的主要交叉口,道路合流区间等;
2.调查的时间应选在可能发生拥挤阻塞的日期 和时刻。通常调查在晴天时进行,观测的时间一 般要持续lh;
3.当交通条件发生变化时,还应延长观测时间。 例如对那些阻塞持续时间较长、处于饱和状态的 车流,在阻塞持续时间内要连续观测。同时还要 根据交通变化条件分别予以分析才能达到观测的 目的。如果阻塞持续的时间较短,可以任意选择 调查日期,但累计调查时间应大于,还要注意每 次调查发生阻塞时的交通条件应基本相同;
(3)车道利用率的观测
车道利用率是指一个车道的交通量与全 部车道交通量的比率。观测者只需分别 测出每一车道的交通量即可算出。
(4)超车次数的观测
分别在调查区间的前后断面记录每辆车 的通过时间与车牌号,对照两断面的记 录,再根据车辆的通过顺序即可求得超 车次数。
还可从高处直接观测一定路段内的超车 次数。
此时的调查内容还要着重观测在冲突点车辆 穿插流动的规律。
可穿越空挡时长的确定
平均值法 临界值法 参考教材p70-72
(2)停车线法调查
停车线法的基本思路是以车辆通过停车线作 为通过路口,将饱和通行能力经修正后得到 设计通行能力。所以调查主要集中在对通过 某一信号交叉口进口道的饱和车流进行观测 和分析上。
2、调查的必要性
1.要了解目前发生拥挤和阻塞的道路、交叉口, 研究发生阻塞的原因并分析各种不同条件对阻塞所 产生的影响时;
2.对特定的道路或交叉口拟进行交通设施或交通 运营管理的改造、以及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前后效果 对比时;
3.对现有道路网交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时;
4 .为拟建的交通设施和拟定的交通管理方法提供 基础资料,检验新建和改建道路及交通设施与目前 交通需求是否适应时。
(2)车头间距的观测
在高处进行摄影观测时,要预先在路面上按一定 距离间隔设置标记(例如粘贴白色纸带),供分析 时量测距离用。有时亦可通过量测现场实物来决 定距离(如车道线虚线、护栏柱或电杆的间距等)。 观测时摄象机的位置越高越好,最好高于三层楼 房,其画面速度应视现场车辆行驶速度和摄象范 围大小决定。对于市区道路一般取4画面/s;对 于高速公路要取8画面/s。
(5)车头间距; (6)车道利用率; (7)超车次数。
(1)车头时距的观测
调查地点应选在平直路段而且不受交叉口 停车、加减速、车辆换道及行人过街等的 影响。调查的车流应是连续行驶的车队。 当车队中混有各种车型时,应分别调查各 种车型的车头时距。
观测方法:P69
(1)计算各种车型的平均车头时距 (2)计算车辆换算系数
所谓饱和流率是指在一次绿灯时间内,进口 道上车队能连续通过停车线的最大流率。
停车线法观测地点:选择有两条或两条以上 入口车道、交通流量大、右转、直行、左转 有明确分工的交叉口进口道。
观测的内容与方法:
(1)调查交叉口的几何组成,各进口引车道 数、停车线位置及各车道6功能划分情况;
(2)观测信号灯周期时长及各相位时长; (3)将(l)、(2)项内容填入交叉口状况调查记
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是对每一进口道规 定的,在交叉口的几何构造、交通条件和 信号设计条件下,某一指定进口道所能通 过的最大流率。
调查项目主要有:饱和流率等。
无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规则:主道优先、次道让行
无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主要道路的通 行能力+次要道路上车辆在可穿越空挡能通 过的车辆数
主要道路的通行能力,按路段计算
二、调查内容
分以下三种典型区域进行通行能力调查: 连续通行路段 平面交叉路口 合流区间
1、连续通行路段的调查
调查项目: (1)交通量; (2)车速; (3)车流密度; (4)车头时距;
次要道路的通行能力,由主要道路车辆的 车头间隔分布、次要道路车辆穿越主要道 路所需时间、次要道路的车头时距等因素 决定。
调查项目主要有:可穿越空挡等。
(1)冲突点法调查
冲突点法的基本思想是以车辆通过“冲突点” 作为通过路口。
所谓冲突点是指本向直行车(右转车)相对向 左转车在同一绿灯时间内交错通过,此两向 车流轨线的交会点。
( 5)公共汽车停靠站的通行能力调查
公共汽车停靠站的运行能力对于公交车辆 专用车道及单向一车道的道路影响很大。 有些道路尽管在正常路段的通行能力较大, 但由于受停靠站的限制,仍然可能出现交 通阻塞现象。因此有必要确定它对道路通 行能力的影响。
2、平面交叉口的调查ຫໍສະໝຸດ 平面交叉口分三种:无信号交叉口、环行 交叉口和信号交叉口。
一、概述
1、通行能力的概念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 交通、环境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断面在 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其单 位通常为:辆/h。
道路通行能力又是道路的一项重要指标, 是道路规划设计必需的基础数据,同时也 是交通管理的具体指标,其大小主要取决 于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及度量标准。
录表; (4)观测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流量流向分布,
并将结果填入交叉口状况调查统计表; (5)饱和流量的测定。
3、合流区间的调查
合流区间通行能力的调查一般是通过对 阻塞时的交通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观测、 分析来探讨阻塞发生的原因和推算题行 能力,而对于复杂的合流现象也常有用 模拟演示来研究的,此时的交通调查的 主要工作是获取建立模拟模型的基本资 料,为分析和计算提供数据。
道路条件
道路条件是指道路的几何线形组成,如 车道宽度、侧向净空、附加车道、道路 线形、视距、路面性质和状况、坡度以 及沿线的街道化程度等。
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指交通流中的车辆组成、车道 分布、交通量的变化、交通管理及交通控 制等。
按交通流状况,通行能力分四类:
1.路段的通行能力(连续车流); 2.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间断车流); 3.匝道的通行能力(分流、合流); 4.交织路段的通行能力。
3、调查注意事项
1 .调查的地点一般应选在交通量大、易于发生 拥挤阻塞的地方。例如道路上的瓶颈、爬坡路段。 城市道路的主要交叉口,道路合流区间等;
2.调查的时间应选在可能发生拥挤阻塞的日期 和时刻。通常调查在晴天时进行,观测的时间一 般要持续lh;
3.当交通条件发生变化时,还应延长观测时间。 例如对那些阻塞持续时间较长、处于饱和状态的 车流,在阻塞持续时间内要连续观测。同时还要 根据交通变化条件分别予以分析才能达到观测的 目的。如果阻塞持续的时间较短,可以任意选择 调查日期,但累计调查时间应大于,还要注意每 次调查发生阻塞时的交通条件应基本相同;
(3)车道利用率的观测
车道利用率是指一个车道的交通量与全 部车道交通量的比率。观测者只需分别 测出每一车道的交通量即可算出。
(4)超车次数的观测
分别在调查区间的前后断面记录每辆车 的通过时间与车牌号,对照两断面的记 录,再根据车辆的通过顺序即可求得超 车次数。
还可从高处直接观测一定路段内的超车 次数。
此时的调查内容还要着重观测在冲突点车辆 穿插流动的规律。
可穿越空挡时长的确定
平均值法 临界值法 参考教材p70-72
(2)停车线法调查
停车线法的基本思路是以车辆通过停车线作 为通过路口,将饱和通行能力经修正后得到 设计通行能力。所以调查主要集中在对通过 某一信号交叉口进口道的饱和车流进行观测 和分析上。
2、调查的必要性
1.要了解目前发生拥挤和阻塞的道路、交叉口, 研究发生阻塞的原因并分析各种不同条件对阻塞所 产生的影响时;
2.对特定的道路或交叉口拟进行交通设施或交通 运营管理的改造、以及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前后效果 对比时;
3.对现有道路网交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时;
4 .为拟建的交通设施和拟定的交通管理方法提供 基础资料,检验新建和改建道路及交通设施与目前 交通需求是否适应时。
(2)车头间距的观测
在高处进行摄影观测时,要预先在路面上按一定 距离间隔设置标记(例如粘贴白色纸带),供分析 时量测距离用。有时亦可通过量测现场实物来决 定距离(如车道线虚线、护栏柱或电杆的间距等)。 观测时摄象机的位置越高越好,最好高于三层楼 房,其画面速度应视现场车辆行驶速度和摄象范 围大小决定。对于市区道路一般取4画面/s;对 于高速公路要取8画面/s。
(5)车头间距; (6)车道利用率; (7)超车次数。
(1)车头时距的观测
调查地点应选在平直路段而且不受交叉口 停车、加减速、车辆换道及行人过街等的 影响。调查的车流应是连续行驶的车队。 当车队中混有各种车型时,应分别调查各 种车型的车头时距。
观测方法:P69
(1)计算各种车型的平均车头时距 (2)计算车辆换算系数
所谓饱和流率是指在一次绿灯时间内,进口 道上车队能连续通过停车线的最大流率。
停车线法观测地点:选择有两条或两条以上 入口车道、交通流量大、右转、直行、左转 有明确分工的交叉口进口道。
观测的内容与方法:
(1)调查交叉口的几何组成,各进口引车道 数、停车线位置及各车道6功能划分情况;
(2)观测信号灯周期时长及各相位时长; (3)将(l)、(2)项内容填入交叉口状况调查记
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是对每一进口道规 定的,在交叉口的几何构造、交通条件和 信号设计条件下,某一指定进口道所能通 过的最大流率。
调查项目主要有:饱和流率等。
无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规则:主道优先、次道让行
无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主要道路的通 行能力+次要道路上车辆在可穿越空挡能通 过的车辆数
主要道路的通行能力,按路段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