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法讲稿ppt72页PPT
精神卫生法 (医疗卫生法规课件)
![精神卫生法 (医疗卫生法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2e775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d.png)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一
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低岗位
般
限期改正,给予
等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情
警告;
况
对有关医务人员,暂停六个月
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
对直接负责的主
情
管人员和其他直
节
接责任人员
给予开除处分
严
重
医务人员
并吊销有关医务人员的执业证 书
2.害人或者可能害人
经鉴定是精神病则实施住院治疗; 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对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对患者实施住 院治疗的,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应当自收到诊断结 论之日起3日内向原医疗机构或有资质的其他机构进行,二 名初次诊断医师以外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诊断)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 考点五:第四十四条 出院
2.害人或者可能害人 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检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患者不需要继续住 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通知患者及其监护人,让其出院。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 考点六:精神障碍的鉴定
初次鉴定
再次鉴定
三次鉴定
鉴定规则
鉴定条件 鉴定主体
三十条 第二 患者或者其监 款 害人或者 护人对需要住 可能害人 院治疗的诊断
作出处理的。
一般情况 情节严重
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对直接负责的主 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
给予降级、撤职、 或者开除处分
医务人员
暂停1个月以上6 个月以下执业活
动
五 、 法 律 责 任 考点三:诊断和治疗违法时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
处罚部门:县级以上卫健委
(一)违反本法规定实施 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 措施的; (二)违反本法规定,强 迫精神障碍患者劳动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对精 神障碍患者实施外科手术 或者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四)违反本法规定,侵 害精神障碍患者的通讯和 会见探访者等权利的; (五)违反精神障碍诊断 标准,将非精神障碍患者 诊断为精神障碍患者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171c763c1ec5da50e27038.png)
第八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 精神卫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 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精神卫生工 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民政、公 安、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在各 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精神卫生工作。 第九条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 监护职责,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 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暴力,禁 止遗弃精神障碍患者。
第十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 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动员 社会力量,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依照本法的规 定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并对所在地人民政 府开展的精神卫生工作予以协助。 国家鼓励和支持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 、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科学技术协会 等团体依法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司法行政、公 安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别对本 法第十五条至第十八条规定的单位履行精 神障碍预防义务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指导。
第二十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 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社 区心理健康指导、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活动,创建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社区环 境。 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 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心理 健康指导、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 供技术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第一章 总则(共12条)
第一条 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 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 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维护 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 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活动,适用 本法。 第三条 精神卫生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 针,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
精神卫生法解读课件
![精神卫生法解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a18a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d.png)
医疗机构工作秩序的保障
第八十条 在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鉴定过程中,寻衅滋事,阻挠有关工 作人员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职责,扰 乱医疗机构、鉴定机构工作秩序的, 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有其他构成违反治安 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精神障碍患者的司法救济
第八十二条 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认 为行政机关、医疗机构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 本法规定侵害患者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精神卫生法解读
目录
• 中国三大法律层次简介 • 精神卫生法立法概述 • 法律责任
01 中国三大1法律层次简介
第一层次:宪法,根本法,一切法律法规均不得 与之抵触
第二层次: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第三层次: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公布。地方 性法规分两种,一种由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另一种由省级 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 及其常委会制定,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 规和省级人大的地方性法规。
4. 主观过错。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5.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
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是责任立法的指导方针,也是指导法律 适用的基本准则。归责一般必须遵循以下法律原则:
一.责任法定原则。 二.因果联系原则。 三.责任相称原则。 四.责任自负原则。
02 精神卫1生立法概述
精神卫生法立法进程
• 1985 年 • 2007年年底 • 2011年9月
大常委会审议。 • 2011年10月 • 2011年10月 • 2012年8月 • 2012年10月
精神卫生法解读PPT医学课件
![精神卫生法解读PPT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127de533d4b14e852468d7.png)
• 法律要求:自收到诊断结论之日起三日内 向原医疗机构或者其他具有合法资质的医 疗机构提出,并指派初次诊断之外的两名 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再次诊断。
• 操作建议 ——尽早告知,以便纳入三级查房内容 ——制定“医院再次诊断流程和管理办法”。
29
4.3医学鉴定 • 第三十二条第三款:对再次诊断结论有异议
18
2.4明确非自愿与强制住院治疗的界限 • 明确接诊的疑似患者/ 患者是否: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或者触犯刑法” ——如果是,则依照《刑法》第十八条 2013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刑事诉讼法》 第四章“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强 制医疗程序”,最高人民法院“新刑诉法 司法解释”专设第二十三章的规定,进入 司法程序
得强迫或欺骗某人接受检查
7
——医生不得隐匿身份出诊,以个人身份 进行的咨询应与执业行为和医疗机构脱离
——如果疑似患者/ 患者符合法律规定的 非自愿医疗条件,可以非自愿送诊,但不应 欺骗。
8
1.2 来诊/ 送诊的法律规定 • 第二十八条:除个人自行到医疗机构进行
精神障碍诊断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近 亲属可以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 诊断。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 精神障碍患者,由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按 照职责分工,帮助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 障碍诊断。
— 近亲属、单位、公安机关 —近亲属和单位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协助送诊
11
送诊的目的是确诊---送诊不等于非自愿 住院治疗
送诊开展110/ 120联动、紧急医疗处置 ——医生执业地点前移,但身份/ 职责不变 ——近亲属/ 单位/ 公安机关依然各负其责
12
2、诊断 • 由精神科执业医师遵循精神卫生法第二
30
4.4紧急住院观察期间的药物使用 • 第四十一条 对精神障碍患者使用药物,应当以诊
精神卫生法第一章PPT课件
![精神卫生法第一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4023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f.png)
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国家应建立健全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包括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 构等,以满足公众的精神卫生需求。
社会组织的义务和责任
参与精神卫生宣传教育
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精神卫生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精 神卫生的认识和重视。
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心理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缓 解心理压力。
完善执行手段
通过制定实施细则、操作规程等技术规范,明确执行程序 和标准,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准确、有效地执行。
对违反精神卫生法的行为进行处罚
01
明确处罚种类和标准
根据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对违反该法的行为应明确相应的处罚种类和标
准,如警告、罚款、吊销执照等。
02
严格依法处罚
对违反精神卫生法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精神卫生社会服务 时,应得到相应的权益保障,如工作 条件、培训机会等。
05
精神卫生法的义务和责任
国家机关的义务和责任
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
监测与评估
国家机关有义务制定和完善精神卫生 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 行。
国家机关需对精神卫生工作进行定期 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 应措施。
当家庭成员出现心理问题 时,应积极寻求专业心理 咨询或治疗,避免延误病 情。
06
精神卫生法的监督和执行
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1 2 3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法监督机制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监督主体、 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强化监督力度
加大对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相关活动 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保 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卫)精神卫生法课件-PPT文档资料
![(卫)精神卫生法课件-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d2e7764fe4733687e21aa58.png)
(九)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及保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在病历资料中 如实记录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 用药情况、实施约束、隔离措施等内容, 并如实告知患者或者其监护人。患者及其 监护人可以查阅、复制病历资料;但是, 患者查阅、复制病历资料可能对其治疗产 生不利影响的除外。病历资料保存期限不 得少于三十年。
1.
2、民事责任 心理咨询人员、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 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活动中造成他人人 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 责任。
医务人员对就诊者的心理健康指导: 医务人员开展疾病诊疗服务,应当按照诊 断标准和治疗规范的要求,对就诊者进行 心理健康指导; 发现就诊者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 议其到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1.
2.
3.
(一)开展精神障碍诊断、治疗活动应当 具备的条件 有与从事的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相适应的 精神科执业医师、护士; 有满足开展精神障碍诊断、治疗需要的设 施和设备; 有完善的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管理制度和 质量监控制度。 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专科医疗机构 还应当配备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
(3)阻碍或者擅自脱离住院治疗 监护人阻碍实施住院治疗或者患者擅自脱 离住院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 机构采取措施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履行的 告知义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精神障碍 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制定治疗方案,并 向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治疗方 案和治疗方法、目的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二)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原则 应当遵循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 格尊严的原则,保障患者在现有条件下获 得良好的精神卫生服务。
精神卫生法讲稿ppt讲课文档
![精神卫生法讲稿ppt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5c262d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2.png)
28
第二十八页,共68页。
政府在心理健康促进方面的 主导作用
• 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综合管理体制
• 政府组织领导、 • 部门各负其责、 • 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 • 全社会共同参与。
指导的职责
– 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的 职责
– 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给予指 导的职责;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的职责等等
– 本法确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民政、公安、教育、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职责。
11
第十一页,共68页。
– 监狱、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场所,应当对服 刑人员,被依法拘留、逮捕、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等,开展 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必要时提供心理 咨询等。
12
第十二页,共68页。
各方职责
• 第十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法律、法规或 者接受政府委托,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 表彰、奖励、鼓励开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 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职责
10
第十页,共68页。
第四节 各方职责
• 2、精神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责部门
– 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精神卫生工作。精神卫生法对卫生行政部门 的职责作了很多细化。如,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 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心理援助的职责 – 对医务人员在疾病诊疗服务中对就诊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情况进行督促和
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姓名、肖像、住址、工作单
精神卫生法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精神卫生法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4f569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4.png)
精神卫生法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目录一、精神卫生法概述 (2)1. 精神卫生法的定义与重要性 (3)2. 精神卫生法的立法背景及历程 (4)3. 精神卫生法的基本内容 (6)二、精神卫生基本概念及分类 (7)1. 精神卫生的定义与特点 (9)2.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10)3. 心理健康与精神障碍的关联 (11)三、精神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12)1. 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 (14)1.1 宪法相关规定 (15)1.2 专门法律法规 (16)2. 地方性法规与政策 (18)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9)1. 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概况 (21)2. 精神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职责 (22)3. 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24)五、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角色与职责 (26)1. 精神科医师的角色与职责 (27)2. 心理治疗师的职责与素养 (29)3. 护理人员及社工的角色定位 (31)六、精神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32)1. 精神疾病的预防措施 (33)2.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方法 (34)3. 康复与社区支持服务的重要性 (36)七、精神卫生法的实施与监管 (36)1. 政府部门监管职责划分 (38)2. 精神卫生服务监管机制建设 (39)一、精神卫生法概述精神卫生法是一部旨在维护公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
该法不仅涉及到医学领域,还与社会科学、法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密切相关。
通过对精神卫生法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精神卫生法是指调整关于精神健康服务、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与康复等方面的社会关系,保障公民心理健康权益的法律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对公民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制定精神卫生法,对于加强精神卫生工作,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卫生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和原则;二是建立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三是规范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与康复服务;四是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五是加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等。
(医学课件)精神卫生法解读
![(医学课件)精神卫生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09f18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5.png)
专业机构与相关医疗机构的关系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与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等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开展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
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精神卫生服务与相关医疗服务的衔接与协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相关医疗机构的关系
1
精神卫生服务的支持与保障
05
精神卫生法的实施与监督
精神卫生法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执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具体实施。
执法机构
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发布相关信息。
监督制度
精神卫生法的执法和监督机制
违法行为
未按照规定提供精神卫生服务、阻碍精神障碍患者获得必要的治疗、歧视或者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等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效果评估
采用量表、问卷等工具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康复措施
包括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社会适应训练等,以及如何帮助患者逐渐回归社会。
社会支持
强调社会各界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支持,包括政策扶持、社会包容、家庭和朋友的关爱等。
精神障碍的康复和回归社会
法律责任
对于这些违法行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违反精神卫生法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法律文书
精神卫生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查阅、复制相关资料、记录等法律文书。
法律效力
这些法律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精神卫生法解读演示ppt(ppt)
![精神卫生法解读演示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3816d016fc700abb68fcd0.png)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立法背景 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始终是立法的重点和
核心内容 我国精神卫生法第三章的内容,体现了国际精
神卫生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水平,也是国内 精神卫生立法相关问题的阶段性结论
11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立法背景 立法宗旨“规范精神卫生服务”和 “维护精神
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集中落脚点 条款最多,二十九条,全法的1/3 充分体现国际精神卫生立法的基本原则(如自
部分地区相关法律规定
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 – 精神疾病患者有危害或者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或者他人
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的,公安机关可以将其送至精 神卫生医疗机构,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或者近亲属; 单位和个人发现上述情形的,可以制止并应当及时向 公安机关报告。具体办法由市公安局会同有关部门制 定。 (110 120)
(凭经验和常识)
4、精神卫生法第28条解析
自愿原则的理解与适用 – 适用所有精神障碍患者,不因疾病性质和种类而改变,也不以患者的
同意能力为前提; – 推定患者能够自己决定,除非其他情况证实他不能; – 并确信自己不是常规地认为患者不能自我决定;
- 1996,世卫组织《精神卫生保健法:十项基本原则》
据。 –基本标准:“精神症状” (symptom)的性质和病
程 –实务要点:必须以医生的亲自检查结果做为首要依
据,以其他来源信息作为辅助。
举例:传统的隐患-重“病”轻“人” 重“他”轻“你” 隔山打虎 一叶障目
【临床操作与务实】
第27条第2款【医学检查自愿原则】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违背本人意志进行
地方立法:地方“包围”中央
地方立法 --2002年04月07日,《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 --2006年04月01日,《宁波市精神卫生条例》 --2007年03月01日,《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 --2007年03月01日,《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 --2007年11月01日,《无锡市精神卫生条例》 --2010年09月01日,《武汉市精神卫生条例》 --2012年01月01日,《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 条例》
精神卫生法解读精品PPT课件
![精神卫生法解读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9f055d561252d380eb6ea8.png)
2019/11/26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2 年10月26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通过。
本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2019/11/26 .
13
内容
第一章 总 则(12条) 第二章 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
(12条)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29条)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康复(6条) 第五章 保障措施(12条) 第六章 法律责任(11条) 第七章 附 则 (3条) 共计85条
2019/11/26 .
10
“白天遇见人时也从来不敢抬头,但 还是逃不掉别人的歧视与取笑。想到无 法面对家人时便极度自责与怨恨,对取 笑我的人产生了极度的愤恨心理,只能 在痛苦与怨恨的伴随下度过每一天。到 后来严重到感觉所有人看我的眼神,与 我交谈时的表情都是在取笑我。”
2019/11/26 .
11
2019/11/26 .
2
事后调查该女生这两个月内又遭遇情 感危机,相恋一年多的男友提出分手, 抛弃了该女生,该女生性格内向,又没 有特别要好的朋友可以倾诉,辅导员帮 扶期间该女生始终没有把真实情况讲出 来,该女生也没有把情况告诉家人,怕 父母担心,最终走上了绝路。
2019/11/26 .
3
学生家长来校后,悲痛万分,中年丧独生女, 最后提出60万的赔偿要求,理由是:
2019/11/26 .
14
精神障碍概念
第八十三条 本法所称精神障碍,是指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等 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明 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
2019/11/26 .
15
第八十三条本法所称严重精神障碍, 是指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 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 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 务的精神障碍。
精神卫生法 PPT课件
![精神卫生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d1a12ecc1755270722085c.png)
• 世界精神病学会、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等国际 机构还通过了《夏威夷宣言》(1983)、《保 障精神患者权利的声明》(1989)、《精神患 者的人权宣言》(1989)等文件。世界卫生组 织的精神卫生处于1995年提出《精神卫生保健 法———十项基本原则》作为各国政府制订和 修改精神卫生法的参考。
•
三、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 性障碍 四、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五、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 六、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七、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 障碍 八、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碍 九、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 绪障碍 十、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
• 国际社会特别关注保护那些自身缺乏保护能力 的人,如儿童、残疾人,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和 精神患者。为此,联合国大会除了1948年通过 的《世界人权宣言》外,还通过了一系列国际 性特别宣言,如1971年的《精神发育迟滞宣 言》、1975年的《残疾人权利宣言》、1991年 的《保护精神病患者和改善精神保健的原则》 等。许多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法学 委员会、大赦国际、公谊世界咨询委员会、世 界心理卫生联合会、世界精神病学会、残疾人 国际、国际刑法学会等纷纷给予支持。
•
• 全国卫生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重性 精神病患者约1600万人。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 自杀。调查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3.4亿儿童、 青少年中,约有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 行为问题的困扰。
• 精神疾病对人类和社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负担: 世界上前10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 疾病中有5种是精神疾病;全世界(包括发展 中国家)的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列第五位, 预计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世界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