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窦娥冤》及四大古典名剧浅析戏剧的悲

剧艺术

一古典戏剧像风像雾又像雨

(一)古典戏剧的产生及发展

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一同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影响很广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统称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中国戏曲在12世纪才形成完整形态,走向成熟。经800多年推陈出新、繁荣发展至今,300多个戏曲剧种和数以万计的剧目至今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演,呈现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二)古典戏剧的基调与底色

悲剧是贯穿中国古典戏剧的精神主线,是中国古典戏剧的“底色”。所谓悲剧艺术是指面对痛苦与毁灭的必然性时,主体在独立意志支配下所表现出的人格力量和抗争与超越精神。独立意志是悲剧艺术的基石,它在激烈的冲突和对立中凸显出人的尊严;人格力量是悲剧艺术的核心。在大多的古典戏剧作品中,悲剧人物用他(她)那难以比拟的人格力量征服读者和观众。他们的抗争是善的张扬,他们的毁灭是美的殒落;乐观主义是悲剧艺术的本质要求,是促进人性完善的基本动力。

古典戏剧中的悲剧艺术往往表现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美的境界的无尽想往;生存价值是贯穿悲剧的主线,超越物质、超越死亡是人类特有的品质,是一种崇高,是主体对自身现状的不满足,是希望突破现实生活现状的进取欲望。《窦娥冤》和中国古典四大名剧(《桃花扇》《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是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中杰出的悲剧作品,显示了中国戏剧悲剧艺术的深刻内涵。(三)古典戏剧悲剧艺术的构成

1. 悲剧的主人公选择

悲剧人物是指在全剧中居主导地位的悲剧主人公, 悲剧以他们为中心组织情节,表现主题。例如《窦娥冤》中的主人公窦娥,是一个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恪守封建道德,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封建社会典型的全贞全

孝的化身。

2.悲剧题材

悲剧题材指的是悲剧创作者在作品中所描写的体现其一定创作意图的悲剧性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席勒说:“悲剧是一个值得同情的行动的诗意摹彷”。悲剧的最高境界要求悲剧“从经过提炼的哲学,获得更为纯净的素材”。中国悲剧并不仅仅是“值得同情的行动的诗意摹仿”,它整个就是普通人苦难生活的写实,是暗无天日里痛哭灵魂的悲鸣。中国古典悲剧是对现实生活逼真的摹仿,而不是站在历史的高山之巅对历史过眼云烟的鸟瞰。

3.悲剧冲突

悲剧冲突是构成传统悲剧文学的核心要素,不同的悲剧冲突传达不同的思想内涵。中国戏剧悲剧的冲突往往带有伦理批判性质已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下面主要就《窦娥冤》以及四大古典名剧对悲剧艺术做简要分析

二感天动地窦娥冤千载悠悠话凄凉

(一)生命的悲鸣,天地的控诉

在众多的中国古典悲剧作品中,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王国维曾说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窦娥冤》这一著作借助了民间的“东海孝妇”邹衍下狱”的历史传说,无论是情节还是结局都充满了奇幻色彩,。实际上剧本所写的,完全是元代惨酷的社会现实。一个原本手无寸铁、安分守己的弱小寡妇,由于高利贷的残酷剥削,流氓地痞的欺压诬陷,贪官污吏惨绝人寰的迫害,终于枉死在封建官府的屠刀下面。

窦娥的身世凄苦,命运多舛。她也曾发出“是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是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的抱怨,但依然恪守贞洁孝道,严守封建礼教。在地痞流氓张驴儿的淫威逼迫下,窦娥坚决维护自己的贞洁和名誉,立志守节,从一而终。在面对婆婆的软弱和顺从下,她也发出“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叫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的嘲笑。在面对贪官污吏惨绝人寰的迫害

与欺压诬陷下,她发出了铿锵有力的“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的反抗吼声。一个原本屈服与命运的弱女子,在面对如此不公的命运时,却也顽强的发出自己对生命的悲鸣,对天地的控诉。

(二)人性的善良无力的哀叹

在面对自己的婆婆时,窦娥始终恪守孝道。窦娥本无罪,在受冤遭屈后,她没有认命,在严刑酷打的折磨下,她没有承认。“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挨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虽然“这无情棍棒教我挨不的”,但她依旧毫不屈服。“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可是当她看到自己婆婆遭受严刑逼供时,她内心的孝道思想被强烈地激发出来,为免婆婆遭罪,她又不得不承认别人给她强加的罪行。“悄愿认药杀公公,与了招罪。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即使是化为鬼魂,她还不忘了托付自己的父亲: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

从上可以看出,早已在窦娥心中根深蒂固的孝道思想促使她可以为了婆婆的生死安危牺牲自己。可以说恪守孝道也是促成窦娥悲剧的重要原因。

(三)感天动地沉冤得雪

窦娥反抗的呼喊层次渐进,先是道出天地职责所在,应把“清浊分辨”。可自己的遭遇分明证实了天地好坏不分,进而一腔愤恨的指责天地的“欺软怕硬”,更发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的咒骂!窦娥最终枉死,面对命运,她最终也得发出“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的哀叹。但她是无辜的,是冤大屈深的,她不甘心屈从于现实的压迫,她坚信自己的死定会“感天动地”,在人间以奇迹的方式显示出来。于是她发出三桩无头愿。第一桩,“血飞白练”,通过这种方式,窦娥向世人显示她的清白无辜。在唱词中,窦娥提到两个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表明她死得和苌弘一样冤屈,和望帝一样凄惨。第二桩,六月飞雪”,如果说第一桩是通过她自身的奇迹来表明她的冤屈,第二桩则是通过违反常规的自然现象来证明社会的不公平,社会上人为制造的黑暗。第三桩,亢旱三年。引用“东海孝妇”的故事,矛头更直接地对准昏聩的官府,“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窦娥希望通过第三桩誓愿,直接

惩诫残暴昏聩的官府,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冤屈能够象“东海孝妇”一样,得到昭雪。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行刑尚未开始,第二桩誓愿就已显示出预兆,更说明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社会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三桩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最终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窦娥死去了,但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

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亦哭亦叹亦悲亦伤

(一)至情至性大团圆—崔莺莺

稍显单薄的崔莺莺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少女、她聪明、伶俐、温柔、深情,既能坚决维护个人幸福,敢于反抗封建压力,必要时又能勇于牺牲自己,以搭救寺僧家小。未遇张生之前,莺莺就已“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表明她已经对周围环境的产生不满,随着青春觉醒,有了反抗的要求。经过佛寺相逢、隔墙酬韵之后,沉积在心底的青春之火开始燃烧,爱情开始萌芽。但是,青春的召唤、爱情的要求,一开始就与她内心世界中的封建思想、礼教观念和贵族家庭的教养相冲突。随着希望的破灭,她开始明白,爱情和幸福,不能依靠封建势力的恩赐,只能靠自己力争。所以,以后才有听琴诉怨、传书订约等一连串越轨行为,她瞒着老夫人秘密活动,反映了她在困境中追求爱情的坚定意念。,西厢记以爱情的人文主义启蒙为发端,复苏了一段为个人幸福而发的独特反抗。崔莺莺反抗形象的独特悲剧色彩,以及崔张二人经历的爱情与孤独的体验,构成了其独特的悲剧情怀。而“大团圆”的结局则在戏剧结构上以悖论的形式为读者带来独特的悲剧体验。正如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中指出:“戏剧在中国就是喜剧的同义词”。(二)人鬼情深情未了—杜丽娘

杜丽娘游园伤春,一梦而亡,它的深层意蕴是一出地地道道的悲剧。这一悲剧没有通常戏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激烈的外部矛盾冲突,但却令古代无数“有情人无不嘘欷欲绝,恍然自失”。汤显祖这一出“伤春”的妙曲清音,实在是有着太多不可言状的隐喻及象征意味。而汤显祖也透过杜丽娘游园伤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