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13f59fec50e2524de4187e24.png)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
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发生事故和造成伤害。
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
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
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
具体如下:(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工作坚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等等。
(二)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去作用、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等等。
(三)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四)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五)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未经安全监管人员允许进入受限区间、冒进信号、调车场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合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驶间、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七)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未及时瞭望(八)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九)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作业(十)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十一)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合中,忽视其使用作用、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未戴工作帽(十二)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二、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不良的作业环境)人机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3443325027284b73f2425092.png)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从事施工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
在出现雷电、起重机超负荷时,如对它们失去控制,雷击、起重机倾翻事故可能随之发生。
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
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娄发生事故,造成伤害。
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
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
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
不同的个体人在一定动机驱动下,为了某些单纯目的,表现的处理行为很不一致。
然而,不同的个体人都遵循同一程序,即行为起因(动机) ,激励(因素影响,目的目标)。
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根据、内因。
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人在自身因素基础上,处理环境因素的刺激程度,是决定人的行为性质的关键。
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过程,称为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可简单编成输入(知觉、选择、记忆处理(识别比较、判断、决策, 输出(行为指导)程序。
信息输入大脑,经处理后形成决策。
通过神经向相应的器官传达决策指令,转化为行为。
行为形成后,器官又通过神经把行为反馈给大脑,以对行为的正确程度进行监测。
人能够正确的执行决策所确定的行为,对创造良好的人机控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失误已造成事故的行为,必定是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影响的行为。
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4da4bd8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0.png)
总结
人和物之间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存在着相互影 响。增强安全意识和强化安全管理是预防事故 的关键。安全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 更好的预防效果。
展望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安全 管理制度
提高安全标准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安全挑战
国际协作处理安全问 题
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安全 监管效率
应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管
参考文献
XXXXX
XXXXX
XXXXX
致谢
XXXXX XXXXX XXXXX
附录
XXXXX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XXXXX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XXXXX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07
第7章 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 全状态
了解不安全行为 和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是指不符合安全规范和标准的行为, 而不安全状态则是指可能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 场景。理解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对预防意 外事件至关重要。
人的不安全行为
忽视安全规定
忽视安全规定会增加事 故风险
分心驾驶 分心驾驶易造成事故
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会降低反应能 力
超速行驶
超速行驶是事故的重要 原因之一
物的不安全状态
设备故障 设备故障是安全隐患
落后的安全标准 严重影响安全生产
未经维护
未经维护的设备易发生 故障
潜在的危险隐患 应及时清除危险隐患
人与物的交互影响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导 致物的不安全状态 忽视安全规定 疲劳驾驶
物的不安全状态可能诱 发人的不安全行为 设备故障 未经维护
相互作用会增加安全风 险
落后的安全标准 潜在的危险隐患
安全事故的危害
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23a391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b.png)
违反操作规程
违反操作规程 忽视安全警告 缺乏安全意识 疲劳或情绪不稳定
忽视安全警告
定义:指员工在工作中对安全警告标识、警示信号等视而不见或故意忽略的行为。 原因:缺乏安全意识、习惯性违规、追求效率等。 常见表现:不佩戴防护用品、违章操作、跨越安全栏等。 危害: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对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造成威胁。
工具缺陷
工具设计不合理,容易造 成使用不便或误操作
工具磨损、老化或损坏, 未及时维修或更换
工具操作不规范,使用者 缺乏培训或指导
工具存放不当,容易造成 损坏或误用
环境不良
环境不良:如温度过高、过低、湿度不适宜等 设备故障:如机械故障、电气故障等 防护措施不足:如缺少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警示标识等 物品摆放不当:如物品堆放过高、过密等
管理不善
设备故障: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 当等原因导致的设备失效或故障
原材料问题:原材料质量不达标、 不合格等问题对生产安全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工具缺陷:工具设计不合理、制造 质量差等问题导致的使用不便或安 全隐患
环境不良:工作环境存在噪音、尘 土、光线不足等不良因素对操作人 员的影响
优化工作环境和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 备,确保其正常运 行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规范员工行为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 育,提高员工安全 意识
建立应急预案,应 对突发事件
强化监督和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对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因素。 加强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进行考核和评价,并纳入绩效管理。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监督,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参与度。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c6aae0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8.png)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生产、工作及生活等各个领域,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本文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探讨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生产、工作及生活中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或损失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安全行为:1.忽视安全操作规程:不遵守规定的安全操作流程,忽视安全提示或警告。
2.使用不安全的工具或设备:使用有缺陷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工具、设备。
3.疲劳或酒后操作:过度疲劳或饮酒后进行工作,导致反应迟钝、判断失误。
4.冒险或急躁操作:为了追求效率或节省时间,冒险进行危险的操作。
5.缺乏安全意识培训:未接受过必要的安全培训,不了解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6.不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不佩戴或使用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7.不进行安全检查:不按规定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忽视潜在的安全隐患。
8.对安全问题漠不关心:对安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忽视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物品在某种状态下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或损害的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的不安全状态:1.设备故障或缺陷:设备出现故障或存在设计缺陷,无法正常运转或运转过程中可能产生危险。
2.工具或材料不适当:使用不合适的工具或材料进行工作,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3.场所环境不良:工作场所环境不良,如地面湿滑、通风不良等,可能造成人员滑倒、窒息等事故。
4.安全设施不足或缺失: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警告标识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5.未进行定期维护:设备、工具及材料长时间未进行维护和检修,可能出现故障或失效。
6.缺乏安全警示标志:在工作场所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可能导致人员误操作或忽视安全提示。
7.电力或气体泄漏:电力设备或气体管道发生泄漏,可能引发触电、中毒等事故。
三、防范措施为了确保生产、工作及生活的安全,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流程进行工作,遵循安全提示和警告。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1937bcaef111f18582d05a22.png)
人的不安全行为释义
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 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 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 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 • 4忘记关闭设备 • 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 6操作错误(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错误) • 7奔跑作业 • 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人的不安全行为释义
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 1冒险进入涵洞 • 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 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开危险区 • 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 • 5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 • 6冒进信号
人的不安全行为释义
• 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 8易燃易爆场合用明火 • 9私自搭乘矿车 • 10在绞车道行车 • 11未及时瞭望
物的不安全状态释义
•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 呼吸器官用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 等缺少或有缺陷 3.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3.2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物的不安全状态释义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4.1照明光线不良、照度不足 4.2通风不良或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 4.3风流断路,停电听风时爆破作业 4.4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爆破作业 4.5瓦斯超限 4.6其他
物的不安全状态释义
• 2防护不当 2.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2.2防护装置未调整不当 2.3坑道掘进、隧道开闸支撑不当 2.4防爆装置不当 2.5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2.6爆破作业隐蔽所有缺陷 2.7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2.8其他
物的不安全状态释义
2.0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2.11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 2.12通道门遮挡视线 2.13制动装置有缺陷 2.14安全间距不够 2.15拦车网有缺陷 2.16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 2.17设施上有锋利倒棱 2.18其他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探讨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652d53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6.png)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探讨在人类社会中,不安全因素是无处不在的。
不安全因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两种类型的因素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危险和不安,因此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并加以解决。
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的一些不安全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是由于人们的认知疏漏、过度自信或风险意识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不安全行为:饮酒驾车:许多人在喝过酒后尝试驾车。
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会导致事故和伤亡。
也许人们觉得喝一两杯酒不会影响驾驶,但是,实际上酒后驾车是非常危险的。
酒后驾车不仅会导致交通事故,还可能造成灾难性的结果。
电器使用不当:许多人在使用电器时,不遵守电器使用规则。
例如,在充电时会将电器放在床上或沙发上,这可能导致电器过热或引起火灾。
此外,人们还会将电线随意连接在一起,造成短路等问题。
危险游戏:一些年轻人喜欢尝试极限运动和危险游戏。
这些运动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挑战,但同样可能带来极大的危险。
例如,跳伞、攀岩等运动是很危险的,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
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指的是事物的某些状态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这些状态可能是由于事物设计不良、制造问题或者由于长时间的使用造成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家庭电线老化:家庭电线使用时间长了,会老化变硬,在受力时容易裂开,甚至有可能引起火灾。
两个电线之间的距离过近也会造成电线短路等问题。
玻璃爆炸:某些玻璃在温度变化较大时会爆炸,这种情况成为玻璃爆炸。
这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伤害。
手机电池爆炸:由于电池问题,一些智能手机可能会爆炸。
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可能会导致烧伤等问题。
如何避免不安全因素不管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我们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其对我们的危害:加强安全意识:增强对安全的重视和认识,有效预防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这是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一种常见方法。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b610078b8762caaedd33d4a3.png)
物的不安全状态释义
• 5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地杂乱 5.1工具、制品、材料堆放部安全 5.2采伐时,未开“安全道” 5.3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 5.4其他
物的不安全状态释义
6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地面滑等 6.1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 6.2冰雪覆盖 6.3地面有其他润滑物 6.4贮存方法不安全,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管理上存在的缺陷
(6)安全防护设施缺少或有缺陷; (7)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 (8)生产场所环境不良; (9)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 范措施; (10)其他。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 违章操作卷扬机,卷入卷筒把命丧 事故经过
某钢厂原料工段2号250m3白灰竖窑丙班炉长甲到2号炉
案例二:
瑞安市瑞兴紧固件厂“3·20”机械伤害事故 2004年3月20日上午7时20分,位于塘下镇海安霞霖村罗 山大道71号的瑞安市瑞兴紧固件厂内发生一起带钢打卷 机伤人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死者谭朝清,系该厂老职 工,汉族,男,42岁,贵州省湄潭县抄乐乡干溪村桥上 组人。 1、企业情况 瑞安市瑞兴紧固件厂创办于2003年9月,系独资个体 企业,前身为瑞安市带钢有限公司,占地面积2.7亩,企 业总资产约50万元,现有员工30人,多数系外来职工。 该厂创办几个月来,产值还不到10万元。
无防护装置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缺陷)
不安全装束 (不安全行为)
5、事故性质 责任事故。 6、事故责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和第三 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制定设备的完全技术操 作规程,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 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 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完善安全装置的设置以及 维护。而瑞安市瑞兴紧固件厂没有制定安全技术规操规 ,纵使谭朝清违规作业,导致事故发生。瑞安市瑞兴紧 固件厂应对该起事故负主要责任。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汇总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a7f12f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9.png)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汇总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汇总不安全行为是指能够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错误,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则是指能够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和警告、班前、班中饮酒,酒后上岗、工作期间私自串岗、离岗、睡觉、干私活、打闹、斗殴、穿着不合适的衣物等。
此外,还包括擅自进入危险区域、跨越红坯辊道、跨越转盘、乘、坐、钻皮带、跨越运转设备、卷扬、卷扬三角区内站人等。
还有物体存放不当、接近漏料处没有安全设施、上下楼梯不扶栏杆、高处作业不佩带安全带或设置安全网等。
在起重作业中,违反“十不吊”的规定也是一种不安全行为。
此外,机动车辆混装乙炔、氧气或使用翻斗车装运气瓶、擅自拆卸、挪用或损坏安全标志、防护、信号装置、在有粉尘场所作业未按规定戴防尘口罩、气瓶在阳光下暴晒、靠近热源、坐在气瓶上吸烟等行为也是不安全的。
电焊机一、二次接线端无防护罩或电源线未包扎、焊接、切割作业未戴防护镜、焊工手套,电焊不穿绝缘鞋等行为也是不安全的。
移动车辆运行未了望或车停在坡上,不塞三角垫、乙炔瓶在使用储存时未保持直立位置等也是不安全的。
在作业现场不走安全通道、通过铁路道口、交叉路口未及时瞭望、在吊物下行走、作业、停留、站立、攀登运动中的物体(件)、坐在栏杆、轨道上休息、未按规定要求填写检修报告书等行为也是不安全的。
坐、乘吊物升降装置、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扫、清扫等工作、未停机戴手套处理旋转设备也是不安全的行为。
修理电焊机时,必须先断电检查并处理故障。
在起重作业中,必须确认吊物放置环境状况后再指挥吊运,以避免占用或堵塞安全通道。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按规定时间巡回检查特种设备(如压力)。
行走于铁路界限内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得抢过道口或横穿铁路,更不能擅自进入要害岗位。
在检修作业现场,禁止追打逗闹,以及与移动、旋转设备接触或身体、肢体处于设备运行空间内。
进行内作业时,必须使用通风设施,并且电气作业必须做到一人作业一个人监护。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661c4c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6.png)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工作或生活中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危险或事故的发生,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则是指物品、设备或环境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下面将分别从人和物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个人在工作或生活中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产生的行为上的不安全。
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机械操作、焊接、维修和保养等都属于高危行业,如操作者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指导和安全指令会引发严重事故。
对于个体而言,使用电器、出行、健身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常见的、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如过度超载、不戴头盔、操作不当等。
这些不安全的行为,也经常是因为个体存在的行为习惯等原因所引起的。
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为设施、设备、工具、建筑等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
例如,起重机缺少保护措施、断电保险等常常会引发危险。
同时,物的材料的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结构脆弱、磨损严重等等,也十分普遍。
物的安全状态问题,既可能是由于设计和制造缺失而导致,也可能是因为使用不当以及缺乏日常维护导致的。
从人和物两个维度可以发现,人与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从人和物两个方面去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人而言,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品,从而保障自身安全。
对于物而言,应该加强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进行紧急处理等。
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完整版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2d0b22a8956bec0875e331.png)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
不安全状态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隐患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通常也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生产劳动作业过程中,要避免事故发生,我们首先要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那么,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分别都有哪些类型呢?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补充件),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分类如下: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ec5f07def8c75fbfc77db271.png)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1、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顾名思义就是工作或作业过程中影响工作或作业安全或导致事故发生而产生的人的行为,它是危险因素的又一表现形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诱因和根源。
对于从事生产活动的职工来说,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和接触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的发生。
就其事故原因来讲,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根本最直接的根本原因。
在生产活动中,所有的操作人员,都可能发生失误。
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则能导致事故发生。
可以这样认为事故也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
一般出现失误以后,其结果是很难预测的。
比如遗漏或遗忘现象,把事弄颠倒,没按要求或规定的时间操作,无意识动作,调整错误,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等。
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如超体能、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对设备的操作不熟练、过度疲劳、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压力过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
也有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有由于对正确的方法掌握不透,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从而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因素。
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人不安全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一、侥幸心理。
其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
职工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经验上的错误。
例如某种违章作业从未发生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职工们心理的危险意识就会减弱,从而就会导致错误的认识,认为违章也未必出事故。
二是认识上的错误。
认为事故不是经常性发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会造成伤害,即便伤害了也不一定很重。
因此容易容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存在。
但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为的形成便成了职工的作业习惯,这样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必须从第一次违章抓起,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存在。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e214b9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2.png)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 的不安全状态的关系
如何减少人的不安全行 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案例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添加章节标题
人的不安全行为
缺乏安全知识和意 识,不遵守安全规 定和操作规程
存在侥幸心理,忽 视安全风险,冒险 作业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不使用或不当使 用安全防护用品
物的不安全状态
设备老化或磨损 维护不当或缺乏保养 设计缺陷或制造问题 使用不当或超负荷运转
照明不足 通风不畅 噪音过大 温度过高或过低
缺乏必要的防护 装置
设备维护不当, 易发生故障
安全警示标识不 清晰或缺失
作业环境存在安 全隐患
可能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
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或事 故
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增 加事故风险
建立奖惩机制,对安全表现优秀 的员工给予奖励和表彰,对违反 安全规定的员工进行惩罚和纠正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 识和技能水平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和演练
建立安全文化,加 强安全宣传和教育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 管理和监督
制定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规定,确保员工明确了解并掌握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建立奖惩机制,对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规定的员工进行惩罚 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修复故障 按照设备保养要求进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培训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避免误操作造成损坏 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维修保养情况
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某工厂火灾事故
案例简介:事故发生时,工厂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如电线老化、消防设施不完善等;同时, 部分员工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导致了火灾的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ae3d009da0116c175f0e48f2.png)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
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发生事故和造成伤害。
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
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
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
具体如下:
(一)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工作坚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等等。
(二)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去作用、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等等。
(三) 使用不安全设备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四) 手代替工具操作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五)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a3c488210b4c2e3f572763f7.png)
物的不安全状态
• 6.04.6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物的不安全状态
• • • • 6.04.7 地面滑 6.04.7.1 地面有油或其它液体 6.04.7.2 冰雪覆盖 6.04.7.3 地面有其它易滑物
物的不安全状态
• 6.04.8 贮存方法不安全
物的不安全状态
• 6.04.9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目的
通过标准的学习,掌握: 什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什么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 4、忘记关闭设备;
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物的不安全状态
• • • • • 6.04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6.04.1 照明光线不良 6.04.1.1 照度不足 6.04.1.2 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 6.04.1.3 光线过强
物的不安全状态
• • • • • • • • 6.04.2 通风不良 6.04.2.1 无通风 6.04.2.2 通风系统效率低 6.04.2.3 风流短路 6.04.2.4 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 6.04.2.5 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 6.04.2.6 瓦斯超限 6.04.2.7 其它
物的不安全状态
• • • • • 6.02.4 维修、调整不良 6.02.4.1 设备失修 6.02.4.2 地面不平 6.02.4.3 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6.02.4.4 其它
物的不安全状态
• 6.03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 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 • 6.03.1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6.03.2 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蛮干则表现的尤为突出。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省能、逆反、凑兴等心理所支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一项工作。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技术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
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正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施工组织与具体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又是。预防为主"方针落实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生产组织者的素质状况和工作才能。
人失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起因所引发的人失误、不属于同一类型。
(1)随机失误。由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属于随机失误。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也不重复出现的。操作时用力的大小,时间差,遗忘等现象,属于随机失误范围的不同表现。
(2)系统失误。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人失误属于系统失误。系统失误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出现或重复发生。在人形成习惯后,不能适应操作程序变化或偶然情况时,系统失误会明显出现。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职业训练可以克服系统失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说的事故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娄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出现这类事故时,人的行为是否正确,往往决定人的伤害或生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渠道出现泄漏时,人的行为对人的伤害与生存关系,尤其明显。
能量意外释放,人进入能量新渠道而受到伤害。预防此类事故,完善能量控制系统最为重要,如自动报警、自动控制,既需要在出现能量释放时立即报警,又能进行自动疏放或封闭。同时在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时,应考虑非正常时的处理,及早采取时空与物理屏蔽措施。
人与能量接触而受到刺激,能否造成伤害和伤害程度,完全取决于作用能量的大小。能量与人接触的时间长短,接触频率高低,集中程度,接触人体部位等,也会影响对人的伤害严重程度。
人丧失了对能量的有效约束与控制,是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出现能量的意外释放,反应了人对能量控制认识、意识、知识、技术的严重不足。同时,又反应了安全管理认识、方法、原则等方面的差距。
(一)能量意外释放与控制方法
生产活动中一时也未间断过能量的利用,在利用中,人们给以能量种种约束与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进行流动与转换,正常发挥能量用以做功。一旦能量失去人的控制,便会立即超越约束与限制,自行开辟新的流动渠道,出现能量的突然释放,于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随着突然释放而变得完全可能。
突然释放的能量,如果达及人体又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酿成伤害事故。从这个观点去看,事故是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释放的最终结果。
6.人失误的致因
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有人的自身因素对过负荷的不适应原因,如超体能、精神状态、熟练程度、疲劳、疾病时的超荷操作,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过负荷,人际立场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也有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时,可能出现信息处理故障和决策错误。此外,还由于对正确的方法不清,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出现完全错误的行为。
人的能力是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等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人的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具有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随其自身的硬件、心理、软件的状态变化而改变。
人机系统中的一切因素,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对人失误产生影响,使人出现失误。
7.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原因
个体人经常、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气庚等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为个性心理特征。这是在人的先天条件基础上,受到社会条件影响和具体实践活动;接受教育与影响而逐渐形成、发展的。一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会完全相同。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因此,性格能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2.控制人失误后果的能力
出现人失误或险情,也不致发生危险。
3.防止敢障或失误的传递能力
发生故障、出现失误,能够防止引起其他故障和失误,避免故障或失误的扩大与恶化。
4.故障、失误后导致事故的难易程度
至少有两次相互独立的失误、:故障同时发生,才能引发事故的保证能力。
5.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
对偶然、超常的能量释放,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或具有能量的再释放能力。
信息处理失误倾向,都可能导致人失误。在工艺、操作、设备等进行设计时,采取一些预防失误倾向的措施,对克服失误倾向是极为有利的。
5.心理紧张与人失误的关联
人大脑意识水平降低,直接引起信息处理能力的降低,影响人对事物注意力的集中,降低警觉程度。意识水平的降低是发生人失误的内在原因。
工作要求与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相适应时,人处在最仇的心理紧张状态,此时,人的心理紧张程度最优,大脑意识水平处于能动状态,处理信息的能力极高而失误最少。
3.人失误的表现
一般是出现失误结果以后,是很难预测的。比如遗漏或遗忘现象,把事弄颠倒,没按要求或规定的时间操作,无意识动作,调整错误,进行规定外的动作等。
4.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失误
可以认为,人失误现象是人对外界信息刺激反应的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人自身的信息处理过程与质量有关,与人的心理紧张度有关。
人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必然要出现失误,是客观的倾向。信息处理失误的表现较复杂,一般表现为简单化,依赖性,选择性,经验主义,简单推断,粗枝大叶等。
(四)安全技术措施的标准
安全技术是改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控制生产因素不安全状态,预防与消除危险因素对人产生的伤害的科学武器和有力的手段。安全技术包括为实现安全生产的一切技术方法与措施,以及避免损失扩大的技术手段。
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解决具体的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与消除事故危害。发生事故后,安全技术措施应迅速将重点转移到防止事故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损失;避免引发其他事故方面。这就是安全技术措施在安全生产中,应该发挥的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两方面的作用。
饮酒、疲劳等生理因素,不安、焦虑等心理因素,温度、噪声等物理因素,以及技能、经验等,都能使人的心理紧张度改变,表现为人失误数量的变化。操作不熟练、经验缺乏的人,其心理紧张度要比操作熟练、经验丰富的人高。
经常进行教育、训练,合理安排工作,消除心理紧张因素,有效控制心理紧张的外部原因,使人保持最优的心理紧张度,对消除人失误现象是十分重要的。
安全技术与工程技术具有统一性,是不可割裂的。强行割裂则是一种严重错误,不符合"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必须针对具体的危险因素或不安全状态,以控制危险因素的生成与发展为重点,以控制效果作为评价安全技术措施的唯一标准。其具体标准有如下几个方面:
1.防止人失误的能力
是否能有效的防止工艺过程、操作过程中,导致产生严重后果的人失误。
发生能量意外释放的根本原因,是对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的失控。是人而不是能量本身。
(二)屏蔽
约束、限制能量意外释放,防止能量与人体接触的措施,统称为屏蔽。常采用的屏蔽形式大致有:
(1)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
(2)限制能量。
(3)防止能量蓄积。
(4)缓释能量。
(5)物理屏蔽。
(6)时空隔离。'
(7)信息屏蔽等。
1.人失误具有与人能力的可比性
工作环境可诱发人失误,以及反映高岗位人员职责缺陷等特性。由于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生产中凭直觉、靠侥幸,是不能长期成功的维持安全生产的。
当编制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时,侧重地考虑了生产和产品条件,忽视人的能力与水平,有促使发生人失误的可能。
2.人失误的类型
在各种性质、类型的生产活动中,从事生产活动的各类操作人员,都可能发生人失误。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则能导致人失误而发生事故。可以认为事故也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发生于管理者的人失误,表现为决策或管理失误,这种人失误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一切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声能、光能、生物能、辐射能等,都能引发伤害事故。能量超过人的机体组织的抵抗能力,造成人体的各种伤害。人与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干扰,造成窒息或淹溺。能量媒介或载体与人体接触,将会把能量传递给人体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