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新剑桥学派
六新剑桥学派
7
马歇尔弟子
• ( 1883 ~ 1946 年 ) 英 国 经 济 学 家 。 1902~1906年在剑桥大学学习数学, 1936年出版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创立了凯恩斯国家干预 主义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是马歇尔和庇古的学生中不算最突出的 一个,但毫无疑问,凯恩斯是当代最具影响的马歇 尔的弟子。
正是由于这个“不确定性”。他们批判新古 典综合派在一些教科书里把传统的均衡概念恢复 起来,移植到凯恩斯理论中去,忽视“不确定性” 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一种倒退。
25
第六讲:新剑桥学派
一、新剑桥学派的人物
二、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 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及特点 四、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 五、简要评论
26
13
剑桥畜牧场
14
三一学院的 侧门
15
三一学院
16
三一学院:牛顿的苹果树
17
第五讲:新剑桥学派
一、新剑桥学派的人物
二、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 三、新剑桥学派的理论特点 四、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 五、简要评论
18
一、新剑桥学派的人物
ө琼.罗宾逊
ө皮罗.斯拉法
ө尼古拉斯.卡尔多
ө卢伊季.帕西内蒂
凯恩斯 :
8
马歇尔弟子
• 罗宾逊夫人 (1903—1983 年 ) 是新剑桥学派最重要 的领袖和代表人物,著名的英国女经济学家。毕业 于剑桥大学经济系, 1965—1971年任剑桥大学经济 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1933年)等。 一个重要的凯恩斯主义者 . 由于她提出了很多 比较激进的政治和经济观点,在西方经济学界素以 “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著称。她对马克思列宁主 义经济理论也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提出了 “向马克思学习”的口号。但她对马克思经济理论 也做了不少歪曲或曲解。 9
经济学科普: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在英国有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在美国有:保罗·戴维逊、西德尼·温特布、阿弗雷德·艾克纳等。
新剑桥学派以历史的收入分配的结构分析作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创立了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及经济增长理论。
新剑桥学派主张政府经济政策的根本点应立足于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合理,实现收入“均等化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新剑桥学派概况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
第二次大战后,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之中,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学者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主张,由于他们的理论观点完全背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而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等。
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
其中琼·罗宾逊和卡尔多是这个学派的实际领袖。
琼·罗宾逊和斯拉法作为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成员琼·罗宾逊和斯拉法,在20世纪的20年代曾是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支持者,但同时又发展了马歇尔学说。
例如,他们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
在凯恩斯《通论》发表后,琼·罗宾逊转而追随凯恩斯,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鼓吹者。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
• 因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均在剑桥大学任教, 并且又与马歇尔为首的剑桥学派(即新古典学
派)的理论传统彻底决裂,故被称为新剑桥学
派。由于其主要成员斯拉法和帕西内蒂原籍意 大利,因此又被称为英国—意大利学派或意大 利—剑桥学派。又因该派宣称最终目的在于恢
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
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故又被 称为新李嘉图学派。主要代表有琼.罗宾逊、卡 尔多、斯拉法和帕西内蒂等。
• 其三,强调货币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混乱和不稳定的 重要因素
• 其四,更注重经济分析中的规范分析方法的运用。
二、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
• 新剑桥学派根据自己对凯恩斯主义理论 核心的理解,以收入分配理论为中心来 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一)收入分配理论
• 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 第一,分配理论是要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
•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的症结正在于这种收入分配 的失调。国民收入中利润与工资分配的格局由历 史条件所形成(历史上财产分配的不平等引起收 入分配的不平等),由经济增长而加剧。这样, 一方面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减少, 形成工人的相对贫困化,另一方面少数工人由于 文化技术水平低下等原因还会发生绝对收入水平 下降,形成绝对贫困化。这种在社会进步,社会 财富增加的同时所出现的贫困被称为“富裕中的 贫穷”。这是引起资本主义社会中其他种种问题 的根源。换言之,资本主义社会的关键问题并不 是新古典综合派所说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收入 分配不平等。
的不合理性。所以,分配理论所要研究的内容是 国民收入中工资与利润所占的相对份额如何决定 以及如何变动的问题。 • 第二,分配理论要以价值理论为基础。分配理论 与价值理论是不可分离的,没有对价值理论的研 究就不能解决问题。 • 第三,价值理应该是客观价值论。这就是说,作 为分配理论基础的不能是以主观评价来决定价值 的边际效用价值论,而应该是以客观劳动量来决 定价值的劳动价值论。正因为如此,新剑桥学派 的分配理论是由对客观价值论的探讨开始的。
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三章 新剑桥学派
二、罗宾逊的经济学说
1.生平和著作
琼· 罗宾逊(1903—1983)是英国著 名经济学家。她出生于英格兰坎伯 利的具有革新精神传统的莫里斯家 族。
罗宾逊夫人于1921年10月入剑桥大 学学习经济学,1925年毕业。次年 与剑桥的经济学家A.罗宾逊结婚, 并一起去了印度。 1929年返回英国,在取得经济学硕 士学位后,琼(罗宾逊夫人)开始 在剑桥任教,1949年任讲师,196 5—1971年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 退休后被聘为剑桥大学经济学名誉 教授。1983年去世。
(2)经济增长与分配理论
琼·罗宾逊的经济增长理论的特点在于她将有效需求理论运用到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并着重探讨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之 间的关系。首先,琼着重考虑了历史的时间因素,区分了过去、 现在与未来等概念。“过去”是不可改变的,故应注意历史的影 响;“现在”相当于马歇尔的“短期”,即不必注意资本设备存 货的变动;“未来”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其次,琼着重考察了制 度的影响。
2. 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
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可归纳如下: 第一,恢复凯恩斯的历史分析法,强调历史(特别是时 间)、制度(尤其是私有财产)、关系(重点是劳资关系) 等;摈弃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分析方法。 第二,主张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统一性,将宏观长期动态分 析与微观短期静态分析相结合。 第三,确定结构分析与制度分析,摈弃边际分析。
(3)价值与价格理论
在与新古典学派的长期论战中,琼· 罗宾逊批判新古典的“边 际生产力理论”,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她认为财富的创造归根到底应归于劳动。 第二,她认为作为商品的资本,其价格与价值也应同其他商品一样,最 终应用劳动量来测量,应采用斯拉法的方法把它们“还原为有时间的劳 动量” 。 第三,罗宾逊认为,所谓资本边际生产率的概念是“形而上学的”。
新剑桥学派
——玛乔里·谢泼德 ·特纳
罗宾逊扩展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凯恩斯的 风格;思想家与思想的丰富性;技术专家与技 术的精确性。所以,凯恩斯不欣赏希克斯,尽 管希克斯以IS-LM分析解释了凯恩斯);
张伯伦终其一生发展“垄断竞争”理论。
(二)直接原因
如何继承和发展凯恩斯主义?
“中国似乎最终证明,共产主义并非资本主义 之外的一个阶段,而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1975年 性别原因 理论观点 政治倾向 “一只现代后凯恩斯主义理想的羊,披着
信仰马克思主义理想的狼的外衣。”
1983年去世。
在遗嘱中要求将她的著述销售收入用于资 助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二、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
(一)凯恩斯渊源 1、坚持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和投资—
储蓄分析; 2、强调投资支出对经济活动水平的作
用和“不确定性”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影 响; 3、认为凯恩斯理论最重要的内容在于 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和收入分配的 不公平和不合理。
“我们生存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 乃在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 配有欠公平合理。”
经济危机的理论,承认“剥削是资本主义借以
毁灭自身这一过程的必需部分”。
认为,“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图示”是长 期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哈罗德和多马的模型 不过是重新发现。
三、两个剑桥之争
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 (一)渊源 1933年,爱德华·张伯伦发表了他的博士论
文《垄断竞争理论》
剑桥大学杰出的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也发 表了《不完全竞争的经济学》
第十三章 新剑桥学派
主要内容:
一、主要代表人物 二、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 三、两个剑桥之争 四、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 五、一个简单评价
流派第四章新剑桥学派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他认为政治经 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 经济学” 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 “经济学”。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集是19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 末经济学之大成,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和方法,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 影响。
③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的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 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 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 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④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 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 均衡价格的形成。这一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 法的基础。
(二)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1、阿弗里德·马歇尔 2、阿瑟·庇古 3、爱德华·哈斯丁·张伯伦 4、琼·维奥莱特·罗宾逊
1、阿尔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842-1924) 简介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最著名的
经济学家。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
(2)创立了局部均衡分析法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 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 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马歇尔最重 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他分析 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发现在短时期内需求的 上升会带动价格产量的小幅度增加,但更多的会导致价格的上 升。在长时期内,产量较容易扩张或收缩,企业可以进入或退 出,这使得长期的供给曲线显得比较平坦。因此,马歇尔得出 结论,在短期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在长期里, 供给或生产成本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 论,为经济学创立了一套分析工具,因此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 学的奠基人。
4-新剑桥学派(共37张)
•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及其理论渊源
– 新剑桥学派的含义及代表人物
•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其 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 西内蒂,约翰.伊特韦尔等人。
• 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 教,其理论又是以背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 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剑桥学 派”。
第3页,共37页。
• 附: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
1、关于完善和发展凯恩斯理论体系的问题:反对把凯恩斯的思想 与新古典经济学结合,主张(zhǔzhāng)用古典经济学来补充凯恩斯 的理论体系。
2、关于凯恩斯思想核心的问题:反对把收入支出模型当作凯恩斯
思想的核心,认为资本主义分配不合理的思想才是其理论的核心。
– 新古典综合派把原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的理论结合 起来,以弥补凯恩斯经济学的不足。但是,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对这种做 法提出了批评。
• 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学家的这种做法是对于凯恩斯经济思想原意的歪曲(wāiqū),是向 传统经济理论的倒退,因而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他们这些剑桥经济学家才是凯恩斯 经济理论的正宗。
• 这一式子表明,在经济生活中,如果工资是由国民收入支付的,则
工资和利润之间存在着一种线性关系,且两者呈反方向变动。
• 斯拉法的分析说明了剩余(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商品价值(或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是一个客观的过 程;而剩余的分配则是与社会制度因素和生产关系有关的过程, 涉及到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 他们认为,凯恩斯的《通论》是努力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束缚中摆脱出来 的产物,只是凯恩斯做得并不彻底。而他们就是要纠正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 斯理论的歪曲,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弥补凯恩斯理论的不足并进行经济 学的第二次革命 。
第4讲 新剑桥学派
19
(3)斯拉法的理论。斯拉法于1960年发表了他将近3 0年的研究成果《用商品生产商品》。在这本小册子中,斯 拉法以精炼的文字、严谨的逻辑重新恢复了李嘉图的价值理 论和分配理论,为新剑桥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批判武器。 新剑桥学派也因此而宣称要通过斯拉法的理论来返回李嘉图 的古典传统,“重建政治经济学”。由于这个原因,新剑桥 学派有时也被称为“新李嘉图主义”。 [1] 琼。罗宾逊、约翰。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 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2页。 [2] 琼。罗宾逊:“经济理论的第二次危机”,载《现代国 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7 页。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凯 恩斯革命的重大突破之一就是 “从均衡观转向历史观”。 这打破了新古典均衡观对经济分 析的束缚,考虑到现实经济生活 的特点,注意到不同时间经济的 区别,强调时间是一个历史过程, 过去是无法改变的和不可逆转的, 未来是不可确知的。 但是,明天发生的事是受今天的 行为影响的,而今天的行为又是 受过去的历史和对明天的预测支 配的。
10
有的西方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他的理论解释 了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图式, 根据他的理论可以建立“没有劳动价值论的 剥削论”。 著有《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 (10卷) 、 《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竞争条件下 的收益规律》、《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 论批判绪论》等。
11
一、理论渊源及其形成
(1)两个剑桥之争与新剑桥学派学派的形成: 新古典综合派曾经把原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的理论结 合起来,以弥补凯恩斯经济学的不足。但是,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对这种做 法提出了批评。
琼.罗宾逊等人认为, 他们剑桥大学这些经 济学家曾经长期与凯 恩斯一起共事和密切 合作,是凯恩斯经济 思想的共同开拓者, 因而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 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 正宗。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又叫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是与新古典综合派尖锐对立的当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支派。
之所以称为新剑桥学派,是因为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多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他们的理论是以叛离“剑桥学派”(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年),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aldor,1908——1986),皮罗·斯拉法(Piero Sraffa,1898一1983年)。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后,追随者对若干理论观点的理解和一些现实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分歧,并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结果,属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分裂成尖锐对立的两个流派。
一个是试图把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调和起来的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另一个是强调凯恩斯与新古典理论对立,以凯恩斯经济学“正宗”的继承者自居,并决心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英国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就是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有三个方面理论渊源:(1)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新剑桥学派继承了凯恩斯的“投资一—储蓄分析”,强调投资对就业量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作用。
新剑桥学派认为,《通论》第24章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的论述,以及推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新阶段的观点,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要点。
(2)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波兰经济学家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对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有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是新剑桥学派的理论基础。
卡莱茨基在1933年发表的“经济周期理论大纲”一文,提出了几乎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相同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并把不完全竞争、垄断价格等因素引进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作用和影响。
03新剑桥学派
一、新剑桥学派理论的产生和特点现代凯恩斯主义在继承凯恩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凯恩斯的一些具体观点和主张作了许多修正和发展。
现代凯恩斯主义主要分化成两个支派:一个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的新剑桥学派;一个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为中心的新古典综合派,因麻省理工学的所地也叫剑桥,人们有时也将这两大支派的争论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卡尔多(Nichohas Kaldor)、斯拉法(Piero Sraffa)、帕西内蒂(T·Pasinetti)。
由于这些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而他们的理论又叛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此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在理论上坚持最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进一步摆脱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理论的束缚。
他们承认资本主义的现实是垄断竞争而不存在自由竞争;强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承认价格机制不能使市场均衡,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促使利润增长,而随着利润的增长,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配更加不公。
他们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某些观点,主张改变社会各阶级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因此又有“凯恩斯左派”的称号。
新剑桥学派在经济理论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分析方法上采用历史观,抛弃均观;二是特别注重收入分配问题。
二、货币需求的七个动机新剑桥学派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仅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等三种动机不能说明全部现实状况,应该予以扩展。
英国经济学家悉得尼·文特劳布(S·Weintrarub)提出了货币需求七动机说,认为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的动机可以扩展为七个:1、产出流量动机;2、货币——工资动机;3、金融流量动机;4、预防和投机动机;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7、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三、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文特劳布认为,由于某些货币需求的目的、用途、特点基本相同或相近,并且其决定因素和影响面也大致相同,可以简要地将上述七个动机归纳为三类:1、商业性动机。
第03讲新剑桥学派经济学
• 3.经济增长理论
• (1)基本假设与特点: • 其一,资本系数C不变(C=I/NI= K/ NI;= NI/ K);
• 其二,均衡条件I=S;
• 其三,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储蓄倾 向均为常数,且前者大于后者,S=S1/ =常数;Sw=S2/W=常数S> Sw
22
• 模型特点是: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在资本 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分配比例,以 改变社会的平均储蓄率,从而实现充分 就业的均衡增长。 • (2)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以 S、Sw各代表利润收入者和工资收入者 的储蓄倾向,/Y和1- /Y各代表利润收 入者和工资收入者占国民收入的比例, /K为利润率即P,可用以下公式推导基 本模型:
3
• (2)主要特点:
• 其一,重视长期化、动态化的分析,力图找到 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模型; • 其二,抛弃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把经济增长理 论与收入分配理论溶为一体,力图返回李嘉图 的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 其三,强调货币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不稳定的 重要因素;
4
新剑桥学派以在经济学研究 中继续进行凯恩斯革命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因而有必要了解 他们是站在什么角度采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和发展凯恩斯理论。
18
• 新剑桥学派认为,利润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 也受到生产技术的物质条件制约。这种制约是 通过一定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一定变动范围 内的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R,和工资在纯 产品中所占比例W来实现的。一定历史时期的 社会生产过程,总是同一定的生产技术物质装 备水平相适应,而一定的技术装备水平总是同 一定的R和W的取值相适应。这种对应关系决定 了R和W只能在一定的幅度内波动,由此而制约 或影响着利润率的变动范围以及变动方向。
2
新剑桥学派
第二节 利率理论 2、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i
∆Md1 ∆Md0 ∆Ms0
Fd S1 S0
FsI0 ieຫໍສະໝຸດ A BE0M
第二节 利率理论 (1)利率决定于借贷资金的供求均衡点。 (2)市场利率的两个特点
市场利率表示借贷资金的供求平衡,而不一定 表示 I=S或∆Md=∆Ms; I=S或∆Md=∆Ms; 市场利率与I=S决定的自然利率经常是不一致的, 市场利率与I=S决定的自然利率经常是不一致的, 但通过对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节作用能是 自然利率接近或等于市场利率。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四、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 1、通货膨胀的危害 (1)通货膨胀是一种极不合理的收入再分 配。 (2)打击生产和投资,不利于经济发展。 打击生产和投资,不利于经济发展。 形成外贸逆差。 (3)形成外贸逆差。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2、通货膨胀的治理 政府通过社会政策改变收入分配制度。 政府通过社会政策改变收入分配制度。 通过合理税收制度改变收入分配。 (1)通过合理税收制度改变收入分配。
第一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2、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 商业性货币需求:与生产活动相联, (1)商业性货币需求:与生产活动相联, 与收入相关,形成货币的商业性流通, 与收入相关,形成货币的商业性流通, 影响商品的价格。 影响商品的价格。 投机性货币需求:与金融市场相联, (2)投机性货币需求:与金融市场相联, 与人们的未来预期相关, 与人们的未来预期相关,形成货币的金 融性流通,影响的是利率。 融性流通,影响的是利率。 权力性货币需求: (3)权力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政府的政策 决策, 决策,其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如何分配 这些额外货币。 这些额外货币。
HBUE
熊劼
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经济学说史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
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
10
二、罗宾逊的经济学说
1.生平和著作
琼·罗宾逊(1903—1983)是英国著名经济 学家。她出生于英格兰坎伯利的具有革新精 神传统的莫里斯家族。
罗宾逊夫人于1921年10月入剑桥大学学习经 济学,1925年毕业。次年与剑桥的经济学家 A.罗宾逊(1897~ )结婚,并一起去了印度。
新剑桥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属于 非主流学派。此外,这个学派论证的对手——萨缪尔森 和索罗等任教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所在地也叫剑 桥,因此他们之间的争论也叫“两个剑桥之争”。
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
5
1956年罗宾逊出版了《资本积累》一书,卡尔多也在 《经济研究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几种不同分配理论》 的论文,各自提出自己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两者的共 同点是从凯恩斯的投资—储蓄分析出发,把经济增长理 论与分配理论结合起来,这一观点标志着新剑桥学派的 形成。
1929年返回英国,在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 琼(罗宾逊夫人)开始在剑桥任教,1949年 任讲师,1965—1971年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 授,退休后被聘为剑桥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
1983年去世。
第二十五章 新剑桥学派
11
主要著作
琼·罗宾逊的论著很多,内容涉及经济理论的各个方面, 从不完全竞争理论到就业理论,从国际贸易理论到资本 理论、分配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以至对马克思经济理 论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
这本著作的主要特点是:(1)广泛使用“边际收入”概念。(2)价格 歧视。琼·罗宾逊认为价格歧视是不完全竞争的一个重要特征。她说: “一旦市场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不完全,商品价格就会出现某种程度差 别,这是由于各个市场的需求弹性不相同。”她认为,所谓价格歧视 是指企业可以对不同的购买群规定不同的价格。但企业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求企业能够确切地知道不同市场的价格需求 弹性;二是市场是分割的,以便企业能够防止消费者从一个市场转移 到另一个市场。总之,企业应使各个市场在价格歧视条件下企业总产 出的边际成本等于总的边际收入,以期达到利润最大化。(3)买方垄 断。琼·罗宾逊认为,一个从事生产的垄断者必然是其所使用的生产要 素的买方垄断者,此时,关于垄断者的理论如边际收入应等于边际成 本,价格歧视等也同样适用于买方垄断。琼还使用这一概念对劳动市 场做了深入的分析。
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及评价
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及评价思路:新剑桥学派反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也反对现代货币主义减少国家干预的主张。
他们主张调节收入分配,理顺阶级关系,创造社会稳定的经济环境来推动经济增长。
政策重点:收入分配政策具体政策主张1、改革现有的税收制度,实现收入的均等化:累进所得税、高额遗产税2、实现福利政策,缓解富裕中的贫困现象:最低生活保障、职业技能培训、低收入家庭补贴等3、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社会管制,制定适应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赤字;根据经济增长率制定实际工资增长率政策。
4、实现进出口管制政策5、政府运用财政预算盈余购买私人公司股票,从而抑制食利者阶层的收入,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
评价(一)积极方面新剑桥学派属于比较激进的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些弊端,但其分析仍未脱离资本主义视野,有其局限性。
(二)理论缺陷1、新剑桥学派倡导的以历史观代替均衡观的意见并未实现。
2、新剑桥学派强调的制度分析仅仅涉及具体的分配制度,而未涉及根本性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
3、新剑桥学派把经济波动归结为预期的不稳定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涉及更深刻的原因。
4、新剑桥学派揭露了收入分配中的社会矛盾,但没有进行更深刻的分析,属于改良性质。
理性预期学派基本假设1、个人利益最大化2、市场(连续)出清3、理性预期4、理性预期学派拓展了新古典经济学对理性行为的分析,在坚持新古典经济学基本思想的基础上阐明了预期在经济活动中的关键作用,把预期作为经济分析的重点,坚持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改变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经济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特点:(1)理性预期总是尽可能的利用现在所有的信息。
(2)理性预期并排斥现实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随机干扰对预期的影响,但强调理性预期会纠正这些错误,从而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
• 由于劳动创造的纯产品或生产出的新价值对生 产资料的比例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这种“合成 商品”或“标准商品”就能够作为“不变的价 值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和说明商品的 价格。由于在这个“标准体系”中,纯产品对 生产资料的比例暗含着利润率,它不受商品价 格变动的影响, • 因此借助“标准商品”还可以计量利润率的大 小和利润与工资的相对份额。 • 新剑桥学派认为,这种价值论的优点是,排除 了古典主义在价值论中加入效用函数、技术和 要素资源状况、生产要素分配等因素的错误作 法,而以产出水平和结构、商品再生产条件、 实际利润率或工资率等外生变量作为价值的决 定因素。
• 皮埃罗· 斯拉法(Piero Sraffa) (1898~1983) • 他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建者A.葛兰 西(1891~1937)的亲密朋友, 又是J.M.凯恩斯的得意助手。斯 拉法1924年开始他的学术生涯, 在佩鲁贾大学法学院任政治经济 学教授,1926年转到撒丁岛的卡 利亚里大学任教授。由于法西斯 统治的日益强化,他于1927年夏 移居英国,接受凯恩斯为他提供 的剑桥大学讲师的职位。
2、代表人物
• 琼· 罗宾逊(1903-1983,Joan Robinson) • 1903年10月31日出生于英国的坎伯利 • 1922年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 • 1925年以优等成绩获得学士学位 • 1926年与E.D.G.罗宾逊结婚 • 1927年获剑桥大学硕士学位 • 1929年在剑桥大学任教,最初是经济 学的助理讲师,1937年升任副教授。 • 1965年起任教授,直至1971年 • 1973年退休并转任名誉教授后,仍著 书立说,直到1983年去世
• (二)理论特征 • 1、理论核心:收入分配理论,融经济增长理 论为一体 • 2、左派凯恩斯主义:激进的改良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新剑桥学派关于新剑桥学派主要掌握三点:1.新剑桥学派的形成(新剑桥学派的兴起背景和理论渊源)及其代表人物2.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商品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与滞涨理论。
3.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
第一节新剑桥学派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一、新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新剑桥学派又叫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是与新古典综合派尖锐对立的当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支派。
之所以称为新剑桥学派,是因为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多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他们的理论是以叛离“剑桥学派”(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1.琼·罗宾逊(Joan R o binson,1903——1983年)是新剑桥学派的领袖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
在经济学上她居于至少是前无古人的位置:(1)她是迄今为止所有伟大经济学家中惟一的女性;(2)她是伟大经济学家中惟一没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
(1)生平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原名琼•瓦奥莱特•莫里斯(Joan Violet Maurice),于1903年10月出生在英格兰坎伯利的一个富有的军官家庭。
1922年10月,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192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27年获得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从1929年起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
1958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院院士, 1965——1971年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主持剑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讲座,是剑桥许多大学生最崇拜的学者之一。
1971年9月30日退休,转任名誉教授,1983年去世。
她曾经受教于凯恩斯,并与凯恩斯共事多年,凯恩斯的《通论》出版后,琼·罗宾逊是凯恩斯理论的积极追随者与倡导者。
1937年出版的《就业理论引论》和《就业理论文集》,被认为是理解凯恩斯理论的较好的入门书。
(2)著作[1]《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年); [2]《就业理论文集》 (1937年)[3]《就业理论导论》(1937年) ; [4]《资本积累论》(1956年)[5]《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42年); [6]《经济增长论文集》(1962年)[7]《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年)。
罗宾逊于1933年出版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舍弃了马歇尔的价格理论所立足的完全竞争的前提假设,而将完全竞争作为不完全竞争的一个特殊情况来处理。
(3)研究特色第一,很少使用数学这门工具。
然而这决不意味着罗宾逊的经济学研究不严谨。
事实上,她的理论表现出惊人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现代经济学已经深受数学化影响的今天,她能在经济学界取得如此广泛而深刻的成就,确实是不可思议非同一般的。
她这种严谨而清晰的推理,使人们意识到,即使不借助于数学,也可以深入地研究经济学。
第二,喜欢争论。
罗宾逊在学术上另一个富于个人特色的特点,就是她的好辩,与人争辩不休。
这跟她在经济学界里始终扮演着一个异端角色的事实,也分不清谁是因谁是果了。
她的理论大多是在批判别人理论过程中形成和确立起来的。
事实上,她在反驳或表示支持别人的论点时,最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见解。
她所参与的最著名的一次经济学界的大辩论,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她代表英国的剑桥与萨缪尔森和索洛所在的麻省理工大学所在地的美国剑桥,展开的一场关于资本理论的大论战,在经济思想史中被称为“两个剑桥之争”。
第三,扮演异端角色。
罗宾逊对于正统经济学家有一种深深的不信任,她曾经说过,自己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受经济学家们的骗。
在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时,她站到凯恩斯的一边;到凯恩斯主义当道时,她所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坚称处于主流地位的美国凯恩斯主义是对凯恩斯革命的背叛,始终与之进行不懈的斗争。
罗宾逊始终是以异端的身份而与当时经济学大师们比肩而立、并驾齐驱的。
第四,欣赏马克思的学术研究。
她在1942年发表的《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把马克思思想与传统经济学以及凯恩斯主义理论进行了比较,认为,马克思是“一位杰出的古典经济学家,这位经济学家尽管为李嘉图所影响,但在提出正确的问题这一点上独具匠心,而这些问题又是所有经济学家都应该回答的”,因此,“马克思学说应该得到研究和尊重”。
2.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aldor,1908——1986)尼古拉斯·卡尔多于1908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
1926入柏林大学学习。
一年后,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3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年,任剑桥大学经济学院皇家学院研究员, 1966年任剑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1975年,从剑桥大学退休,结束其学术生涯。
卡尔多的主要著作有:1955年的《支出税》、1960年的《经济稳定与增长论文集》、1982年的《货币主义的灾难》、1983年的《撒切尔夫人的经济后果》、1985年的《没有均衡的经济学》等。
3.皮罗·斯拉法(Piero Sraffa,1898一1983年)皮罗·斯拉法1898年出生于意大利的都灵,1920年毕业于都灵大学法学院,1921年曾短期赴伦敦经济学院学习,与英国马克思主义者有接触,并会见了凯恩斯, 后两人交往甚密。
1927年,他应凯恩斯的举荐到剑桥大学任教,一直在剑桥大学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先后担任讲师、教授和三一学院研究员,后担任该校图书馆馆长。
从1930年起,在凯恩斯的安排下,斯拉法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为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编辑了l0卷本的《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
1960年,斯拉法出版了他最为著名的小册子《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
该书为新剑桥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曾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斯拉法与琼·罗宾逊在1983年同年逝世。
其他代表人物有卢伊季·帕西内蒂(Luigi Pasinetti)、约翰·伊特韦尔(John Eatwell,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主要编撰人,1983年发起,1987年出版))等人。
二、新剑桥学派的形成过程1.形成的理论背景(1)《通论》的缺陷1936年,凯恩斯《通论》一书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引发了一场“凯恩斯革命”。
但是,凯恩斯的追随者认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存在缺陷。
首先,缺乏对收入决定的长期和动态分析。
例如:他使用的是短期的、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没有讨论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缺乏对经济波动作动态分析;其次,缺乏微观经济理论基础,他没有讨论价值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缺乏对货币工资刚性的微观原因的研究。
最后,《通论》对新古典经济学地位的看法比较含糊。
凯恩斯一方面力求“摆脱传统的想法和说法”,提出一种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全新的理论;另一方面又认为:“设实行管理以后,总产量与充分就业下总产量相差不远,则从这点开始,经典学派理论还是对的。
”这种对待传统经济理论的模棱两可的说法,导致了美国与英国凯恩斯主义者之间的争论。
(2)美国凯恩斯主义者的看法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如汉森、萨缪尔森、索洛等人认为,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并不矛盾,仅仅是研究的角度或适用条件不同而已。
他们把新古典学派的微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综合的经济理论。
(3)英国凯恩斯主义者的看法以琼·罗宾逊夫人为首的英国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美国经济学家的这些做法是对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曲解,是向传统经济理论的倒退,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
作为曾经和凯恩斯长时期共事和密切合作过的剑桥同仁,他们认为,凯恩斯的《通论》是努力从传统经济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的成果。
当然凯恩斯本人做得并不彻底,这也正说明了从传统理论的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的艰难性,即凯恩斯本人所说的“困难不在新说本身,而在摆脱旧说。
”英国凯恩斯主义者力图同新古典理论进一步决裂,在李嘉图、马克思与凯恩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加以沟通,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
2.理论渊源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新剑桥学派继承了凯恩斯的“投资一—储蓄分析”,强调投资对就业量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作用。
新剑桥学派认为,《通论》第24章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的论述,以及推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新阶段的观点,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要点。
(2)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波兰经济学家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对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有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是新剑桥学派的理论基础。
卡莱茨基在1933年发表的“经济周期理论大纲”一文,提出了几乎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相同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并把不完全竞争、垄断价格等因素引进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作用和影响。
琼·罗宾逊对此十分赞赏和推崇。
她认为,卡莱茨基的理论比凯恩斯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更富于逻辑上的一贯性”(琼·罗宾逊、约翰·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2页。
),是“真正的‘通论’”(《经济理论的第二次危机》,载《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7页)。
(3)斯拉法的理论对新剑桥学派理论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学家是斯法拉。
斯拉法于1960年发表了他近30年的研究成果《用商品生产商品》。
在这本小册子中,斯拉法以其精练的文字,严谨的逻辑重新恢复了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为新剑桥学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提供了基础,也为批判新古典综合派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提供了武器。
新剑桥学派宣称要通过斯拉法的理论返回到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派传统,“重建政治经济学”。
所以,该学派也往往被人称为“新李嘉图主义”。
3.形成过程琼·罗宾逊最早抨击“新古典综合派”理论。
琼·罗宾逊和她的剑桥大学的同事们认为,他们曾经长期与凯恩斯一起共事和密切合作,是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共同开拓者,因而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正宗和嫡传。
《通论》是凯恩斯努力将自己的经济学思想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束缚中摆脱出来的产物。
但是,在这方面,凯恩斯做得并不彻底。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纠正“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理论的歪曲,坚持凯恩斯的本来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传统经济理论决裂,以弥补凯恩斯理论的不足,从而进行“经济学的第二次革命”。
1953年,琼·罗宾逊发表《生产函数和资本理论》一文,猛烈抨击“新古典综合派”的资本理论。
该文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强烈反响,酿成了持续多年的著名的“两个剑桥之争”。
以琼·罗宾逊为首的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些经济学家与以萨缪尔森、索洛为首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经济学家之间围绕资本度量、价值理论、分配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