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测量技术-第10章干扰与抑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模干扰可以降到单层 干扰的百万分之一
22
屏蔽(1)
屏蔽的原理:基于屏蔽容器壳体对于干扰信号的反
射和吸收作用。 恰当地选择屏蔽
第一边界的反射波
干扰信号
形式与屏蔽材料,
可使外部进入仪
器内部的干扰明
显减小,也可使
内部干扰逸出减
小。
第二边界的反射波
剩余干扰
23
屏蔽(2)
屏蔽的结构形式:屏蔽罩、屏蔽栅网、屏蔽铜箔、隔离仓、 导电涂料,等
电气测量技术
第十章 干扰与抑制
1
第十章:干扰与抑制
10.1 电磁干扰
2
基本知识
抗电磁干扰技术,即电磁兼容技术 是测控设备与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电子与电力设备相互结合 弱电和强电相互渗透 一次设备数字化
电磁干扰三要素
噪声源:向外发送干扰的源 噪声的耦合和辐射:传播干扰的途径 受扰设备:承受电磁干扰的客体
干扰随I1、Z1、 Z2的增大而增大 应减小公共阻抗Z1
U2
Z1Z 2 Z2 Z1
I1
干扰源和受扰电路间的 公共阻抗
干扰源的 等效电流源
受扰电路的 等效输入阻抗
7
干扰与噪声的耦合方式(4)
漏电流耦合:由电路间漏电流耦合
干扰随U1、Z2的增大而增大,随Z1的减小而增大 应增大漏电阻抗Z1,减小受扰电路等效输入阻抗Z2
26
其他抗干扰措施
共模干扰总以串模干扰形式起作用。 采用滤波器
根据干扰信号和被测信号的频率关系,分别用低通、高通、带通、带 阻等滤波器 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 数字滤波器 单级滤波器和多级滤波器
选择器件
如:选择双积分AD转换可以明显抑制工频干扰
要求采样时间T为工频周期整数倍 采用锁相环跟踪系统频率变化
24
隔离
由于分布参数无法完全控制 一般系统中,容易形成寄生环路
引入电磁耦合
可采用隔离技术 切断环路,提高抗干扰性能
对于数字系统,通常采用光电耦合。
利用光电耦合,将两个电路的连接隔开。两个电路由各自电源供电, 有各自的地点为基准,相互独立不会造成干扰。
对于模拟系统,常用隔离放大器、变压器耦合等。
25
干扰源的 等效电势
受扰电路的 等效输入阻抗
5
干扰与噪声的耦合方式(2)
互感器耦合(电感性耦合):经电路间杂散互感耦 合
干扰随I1、M和干扰信号频率增大而增大
应减小寄生互感
干扰源和受扰电路间的 等效互感
U2 jMI1
干扰源的 等效电流源
受扰电路的 等效输入阻抗
6
干扰与噪声的耦合方式(3)
公共阻抗耦合:由电路间公共阻抗耦合
抑制噪声的措施(三个方面)
抑制噪声源,直接消除干扰源头 切断干扰途径,减小噪声的耦合和辐射 加强受扰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降低其对噪声的敏感度
3
干扰与噪声的来源
内部噪声干扰:在电子装置和设备内部的电路和器 件产生的噪声干扰.
元件的热噪声、晶体管的低频噪声、在外部触发下的自激, 等
外来噪声干扰:从外部侵入电子装置和设备的噪声 干扰.
直流分量、交流分量
抗串模干扰能力的表示:串模抑制比(SMRR) 干扰信号
串模干扰源电压峰值
SMRR 20 lg Unm (dB) U n
串模干扰引起的误差电压有效值
输入信号
10
共模干扰及其分类
共模干扰:以公共地电位为基准点,在仪器两输入 端上同时出现的干扰。可分为三类
由被测信号源的特点产生 电磁场干扰 由不同的地电位引起
模拟地与机 壳间等效阻
抗。
含绝缘电阻 和寄生电容
20
接地(4)
双层屏蔽(续)
I cm2
Ucm Z1 Z0
U sm
I cm2 Z 0
Z0 Z1 Z0
Ucm
U sm Z0 0.03%
Ucm Z1 Z0 104
有共模干扰电压的0.03%
设:Z0 1k,
作为串模干扰电压串入放大器
R1 1G,C1 1uF
15
第十章:干扰与抑制
10.3 干扰的抑制
16
干扰的抑制方法
接地
地线系统与零线(浮地)系统 电路的单地原则 电缆屏蔽层的接地 双层屏蔽
屏蔽 隔离 灭弧 其他抗干扰措施
采用滤波器 选择器件 对信号进行预处理
17
接地(1)
接地的目的:消除各电路电流流经一个公共地线阻抗产生的 噪声电压以及避免形成回路。 地线系统:设备或仪器的地线系统与大地之间有欧姆相连接 浮地:设备或仪器的地线系统与大地之间无欧姆连接
R
U R
U U R U 2 2 Rt R
U ac差
Rt
R
U R
-U 2
U ac共
U 2
12
共模干扰-电磁场的干扰(1)
高压设备产生的电场,通过分布电容同时耦合到输 入的两条引线
U1=U2时,只有共模干扰 U1!=U2时,既有共模干扰,又有差模干扰
U1
C1 C1 C3
UH
U2
C2 C2 C4
对信号进行预处理
前置放大,可以提高测量通道的信噪比,抑制传播过程中的干扰。
可以抑制输入干扰吗?
信号变换,如变换为数字量、频率量,U->I,等。
27
第十章:干扰与抑制
10.4 电源干扰的抑制
28
电路滤波器
常用措施:电路滤波器、切断噪声变压器 电路滤波器:
恰当选择参数,可以有效抑制电网(电源)中1000Hz以上的干扰
21
接地(5)
双层屏蔽(续)
为消除干扰,常采用双层屏蔽及数字模拟电路互相隔离的浮地结构
I c m2
Rs Rs Z2
Ucm Z1 Z0
U sm Icm2Z0
Rs Z2
Z0 Z1 Z0
U
cm
U sm Rs Z0
U cm Z2 Z1 Z0 1011 设:Z0 1k,
R1 1G,C1 1uF Rs 10, Z2 10M
屏蔽罩:用无孔隙的金属薄板制成 屏蔽栅网:用金属编织网或有孔金属薄板制成 屏蔽铜箔:利用多层印刷电路板的一个铜箔面作为屏蔽板 隔离仓:用金属板将金属箱体分割成多个独立的隔仓 导电涂料:在非金属箱体内、外表面喷一层金属涂层
屏蔽的材料:电场屏蔽材料和磁场屏蔽材料
电场屏蔽材料:一般电导率较高的铜或铝;干扰频率较高时,可采用 银,以反射衰减为主。 磁场屏蔽材料:磁导率较高的磁材料,以透射时的吸收衰减为主。但 干扰频率升高时,磁导率下降,屏蔽作用将减弱。 可采用多种不同方式屏蔽组合
U2
Z2 Z2 Z1
U1
干扰源和受扰电路间的 漏电电阻
干扰源的 等效电势
受扰电路的 等效输入阻抗
8
第十章:干扰与抑制
10.2 干扰的表示方法
9
串模干扰
根据干扰进入仪器测量电路的方式不同,将干扰分为:串模 干扰和共模干扰。 串模干扰:由外界条件引起、叠加在被测信号的干扰信号, 并通过测量的输入通道一起进入测量系统的干扰。
灭弧
灭弧:在电感性负载上并联各种吸收浪涌电压(电流),并 抑制电弧或火花放电的元器件。
感性负载断开或接通时,磁场能量的突然释放,将产生过电压危害器 件安全,同时产生宽频、高幅值电磁波辐射,干扰其他电路
常用灭弧元件:泄流二极管、硅堆整流器、充气放电管,等。
仅适用直流电感负载
同时适用 直流电感负载 交流电感负载
扼流线圈
滤波电容
外部接地端
29
切断噪声变压器
结构、铁芯材料、形状、线圈位置比较特殊。 可切断高频噪声 既可切断共模干扰、又可切断差模干扰
一次、二次线 圈绕在不同处
高频磁导率低的材料
一次线圈、二 次线圈、铁芯, 分别屏蔽并接
地
30
UH
13
共模干扰-电磁场的干扰(2)
交流大电流设备的磁场,通过互感感应同时耦合到 输入的两条引线上
E1=E2时,只有共模干扰 E1!=E2时,既有共模干扰,又有差模干扰
E1 jM1I1 E2 jM 2I1
14
共模干扰-不同地电位引起的共模干扰
被测信号源与测量仪器相隔较远时,不能在共同的 “大地点”上接地。 或者接地系统导体中流有大电流使各点电位不同。
雷电 机器和设备产生的人为噪声:电路通断产生的火花,输电 线路,机动车,超声波设备,等。 太阳磁暴
4
干扰与噪声的耦合方式(1)
一般包括:静电耦合、互感器耦合、公共阻抗耦合、 漏电流耦合
静电耦合:经电路间杂散电容耦合
干扰随U1、C、Z2和干扰信号频率增大而增大
应减少Z2和C
U2
Z2
Z2 1
jC
U1
干扰源和受扰电路间的 寄生电容
以浮地作为参考电平 机壳仍然必须接地:否则机壳容易感应高电压,危及人身安全 优点:不受大地电流影响 缺点:仍然可能通过电路输入端杂散电容耦合形成干扰
电路的单地原则
在中低频电路中,如果存 在两个接地点,地电位不 等,将耦合到电路中形成 干扰。
18
接地(2)
电缆屏蔽层的接地:应和电路接地相对应
如电路两端均接地 (如信号源和仪器) 屏蔽线两端也须接地 依靠屏蔽体分流干扰
仪器的抗共模干扰能力用共模抑制比(CMR)表示:
共模干扰源电压峰值
CMR 20 lg Ucm (dB) U c
共模干扰引起的误差电压有效值
11
共模干扰-由被测信号源的特点产生
由不具有对地电位的输出产生
输出的两线中没有任何一个是地线 差分放大电路、不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电桥
Ua
1U 2
Uc
Rt Rt
U R
U
Rt
如电路仅一端接地 屏蔽线也同一端接地 屏蔽线另一端和电路地线相连 单点接地,不会形成干扰回路
19
接地(3)
双层屏蔽
高电压强磁场环境下,仪器应采用浮地,而外壳和信号源 (被测信号、传感器)必须接大地
Ucm产生的信号线里串模电流 Ucm产生的屏蔽线里串模电流
Z0上的 压降为模 拟系统的
串模干扰
信号的不平衡阻抗 地电位不等产生的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