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
如何鉴赏散文的语言
![如何鉴赏散文的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b7d402dd52ea551811a68798.png)
如何鉴赏散文的语言那么鉴赏散文的语言该从哪里入手呢?可以从文章的用词、句式、修辞、语气入手感悟并分析。
鉴赏散文的语言1. 词语。
可以先把它分成两类,口语化的和书面语性质的。
看文章中以哪种为主。
一般来说,作者的偏好是比较明显的,他要使文章显得质朴自然,亲切平和就多有意多用口语词,有的为了显得突出生活气息还有意选用一些俗语,引用一些人们的日常对语。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它的语方特点是“质朴自然、平实通俗”。
与此相反的是有的文章有意多用书面语,喜用成语或那些古雅优美的词汇,它的用语远离日常生活,仿佛是精心打磨过的艺术品,它有不引用俗语,要引用也多是经过锤炼的诗词名或名言,这种语言特色可以称之为“精工典雅、绚丽优美”。
鉴赏散文的语言2. 句式。
同样我们也把它分成两类,散句与整句。
前者句式不整齐,长短错落,显得灵活多变,几乎和日常对话的句式相同,让人感到好像是随口说出来的。
这种语言可以说是“自然平实”。
如果文中好用整齐的句子,如对偶句,排比句,或者虽不是这两种句式,但是句子的长度大致相同,比如喜用四字句,那么这种语言就可说是“典雅精致”。
鉴赏散文的语言3. 修辞。
这里说的当然是积极修辞。
如果文章里面喜欢用比喻、比拟等方法,我们可以说它的主要特点是“形象生动,文辞华丽”。
反之有意避免使用这些方法,甚至故意让文句显得粗俗浅显,我们就可以说它“通俗朴拙”。
如果多用排比、夸张的方法,表达一种激越豪迈之情,我们就可以说它“豪迈奔放”。
鉴赏散文的语言4. 语气。
对一种事特的态度也可以从语气上表现出来。
有的文章热情洋溢,有的却冷嘲热讽,有的委婉含蓄,有的一针见血。
对那种写优美之景或物以抒发喜悦之情的文章或以说它“清新自然”,对丑恶事特的揭露毫不留情,爱憎分明的文章可以说“辛辣犀利”,含而不露,款款道来的文章可以说“含蓄蕴藉”,善用类比,时不时让你会心一笑的文章可以说“幽默睿智”。
以上是大的方向,显然以于一道题目来看,它可以是问的文章中间的一段话,也可以是问的整篇文章。
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
![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d2d06110066f5335b812136.png)
(朦胧隐晦)
课堂示例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 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 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 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
二、阅读李白的《横江词(其一)》人道横江
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 阁。回答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 生活气息浓烈。 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 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 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 ,胸襟开阔。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 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 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 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明快简洁-- 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
8、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
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 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 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生动形象: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 感人至深。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
朦胧隐晦
含蓄隽永 (婉转缠绵):曲径通幽,情调缠 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课堂演练
春怨 金昌绪
鉴赏文章语言的几个角度
![鉴赏文章语言的几个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1d8b054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9.png)
鉴赏文章语言的几个角度文学鉴赏是一种文本分析的思考形式,在文学的分析和鉴赏过程中,文章语言亦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看官们最为关注的焦点。
文章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最根本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一定的语言特点和文学特征,表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内容和艺术特质,是文学思想内容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体现形式。
文章语言构成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其鉴赏与理解是文学分析和鉴赏的重要基础,从而进一步强化文学作品的内涵。
文章语言的鉴赏和理解,主要从文字、语言、句子、技巧、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和鉴赏:首先,从文字上来看,文章要具备恰当的书面语言特点,既要用字精炼、活泼、形象而又要朴实、刚毅、庄重。
文字的比例可以借助典型的新概念单词,语气词,古今字,文言文等一系列艺术词汇组成鲜明的意象,使文章语言更加清新、生动;其次,从语言层面来看,文章语言包括语言的积累、句型的变化以及艺术语言的运用。
其中,积累指的是文字的多样性,字形的丰富性,例如说话,比喻,夸张,歌唱,咒语等,句型的变化指的是句子的结构,语气的变化,以及句子的搭配,艺术语言的运用则指的是用一些技巧和艺术性的语句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烘托文中的气氛,从而营造出文章中的奇特意境;再次,从句子上来看,文章语言可以分为普通句子和艺术性句子两类。
普通句子是语言基本结构,以其简捷明了的表达形式,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情境,而艺术性句子则是引入歌颂,抒情,对比,对偶,讽刺,比喻等手法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句子,它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想法及表达的氛围;再者,从技巧上来看,文章语言有辅助性的技巧因素,如:因果逻辑,比较对比,引用,推理,统领,假设,暗示,对比,对偶,夸张,例证,抒情,人物对照,阐释等等,这类技巧能更好地把文章贯穿起来,让文章更加自然而有机,也能够让文章更有灵动性,使文章语言更有生气;最后,从结构上来说,文章的结构也至关重要,在文章的语言的鉴赏中,结构的设计有助于形成文章的主旨,使文章的技巧更加恰到好处。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42fbc9273968011ca30091e5.png)
赏析之语言风格、特色1)语言与文体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相同。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整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在节奏和韵律上显然不具有诗歌的特点。
小说的语言可以口语化,总结和报告则要求运用书面语。
中国古代散文的语言典雅、规范,古代戏曲的语言则具有方言土语的风味。
应用文体的语言不用夸张等修辞手法,平实的语言即可;文学作品则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摇曳多姿。
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非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则是清通、平实、简明、连贯。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中就有在社科类文本中去考查鉴赏语言。
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到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2)鉴赏语言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它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情况来看,鉴赏语言内容成为必考的内容之一,而且考查的方式也在不断翻新。
因而,这类试题解答得分也就直接影响了散文阅读的整体质量。
品味文章的语言是鉴赏的基础。
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
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
特别是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
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例:⑧读书其实是一种习惯,一种区别于野蛮的文明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的人只是士人,读书是文化人的事情,今天的中国人,除知识分子外,一般普通家庭过就没有藏书的习惯,倒是有相当多的人以藏书来装潢门面的。
四⑨让一个本来不爱读书的民族改变习惯热爱读书,光靠政府立法、下文件、发号召是不管用的。
小说鉴赏语言特色
![小说鉴赏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426a6f76294dd88d1d26b14.png)
人物心理可从人物言行中看出?浅笑?与?朗声?既是沉稳的体现也是对隔壁店主的疑惑的掩饰说人物的心理要用形容词
小说鉴赏语言特色
常见题型有: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有什么作用?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的某个句子。 4、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题基本思路
迟疑:她担心自己没有勇气开枪,害怕开枪伤人。
典型例题
4、赏析《东坛井的陈皮匠》: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 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 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分)
【答案】 (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 (2)古城人不理解陈皮匠的选择。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的能力,能力能力层级为B。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说话人的角度可以看出古城人对陈皮匠选择的不理解; 从语言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陈皮匠是个有文化且聪明、 灵巧的人,选择做皮匠则可以看出他人生志向的与众不 同。
(1)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①语言风格角度: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 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 辛辣、含蓄。
②遣词造句角度: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 ③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2)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色
①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赏析语言在简洁传神、 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 心世界时,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一方面的艺 术魅力。
答案:①自信、沉稳、果断。②强调、不容置疑。 ③对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悦。
解析:人物心理可从人物言行中看出,“浅笑” 与“朗声”既是沉稳的体现,也是对隔壁店主的疑惑 的掩饰,说人物的心理要用形容词。
典型例题
语言特色的赏析
![语言特色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36b13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7.png)
,语言特色的赏析1,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而又亲切自然,充满文雅的书卷气,特别是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画面,令人读后久久沉浸于这种美的享受之中。
2,本文句式灵活多变,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等等,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尽显华彩,富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3,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点,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写得惟妙惟肖,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4,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深沉隽永,感人至深,读者无不为那份真挚而浓烈的感情而动容,始知天下……之情与共。
5,本文语言极富夸张、讽刺的味道,特别是……几句,把……的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捧腹大笑之后又进入对……的深深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6,本文语言极富哲理,特别是……几句,告诉我们……,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二,写作手法的赏析1,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
(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例,《哨子》《帆》《萤火虫》。
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
例,《范进中举》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
例,《白杨礼赞》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
例,《麦琪的礼物》5,抑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
例,《白杨礼赞》6,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鉴赏散文的语言
![鉴赏散文的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7fc3d11ea21614791611280c.png)
鉴赏散文的语言鉴赏散文的语言,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
文学作品的语言多生动,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具有准确精炼的特点。
说明性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简洁清楚、通俗生动的特点。
叙述性语言具有概况性、具体性和蕴涵感情色彩的特点。
描写性语言具有描绘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议论性语言具有简明、概况、准确、翔实、合乎逻辑、具体生动、富有形象感的特点。
抒情性语言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感染力,简明精炼,有真实感。
(2)语言的风格:语言的风格体现在语言、语义以及修辞手法的使用上。
一般有绚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放、柔婉、幽默、深刻等形式。
(3)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得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引起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地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地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均匀、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况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bdd7f2524de518964b7d72.png)
8、从情感的角度鉴赏
如:《陈情表》融情于事,寓理于情。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 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感 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 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 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高考典型题例
• 2009 湖北卷 杨振声 书房的窗子 •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 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 加以简要赏析。
3.句式多样美
• • • • • • • • • •
长句:流畅匀称,层层修饰、表意严密; 短句:简练精美,语言轻快、活泼、流转、自然 ; 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感叹句:情感强烈; 疑问句:发人深思 回环复沓句:琅琅上口、音韵美、感染力。复沓对 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都起了 很好的作用。 • 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 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 将自己灾祸接连而至的遭遇、祖母对自己 的抚育之情、自己对祖母的报恩之情,表 达得十分真切。
• 解题指津: • 赏析造句的整齐与多变,首先弄懂句式分 类,现代汉语的句式,根据不同的标准, 大致可做如下的划分。 ①根据表达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 句、感叹句; ②根据主语的性质分:主动句、被动句; ③根据句子的容量分:长句、短句; ④根据判断的性质分:肯定句、否定句; ⑤根据语体风格分:口语句、书面句; ⑥ 根据句式整齐分:整句、散句; ⑦ 根据句子数量分:单句、复句。
• 参考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 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 和自由的渴望。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3befe5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4.png)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语言,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魅力,对于学习和鉴赏文言文的人来说,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进行探讨。
一、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严整规范:文言文注重语法规则,句法结构严谨,顺序井然,使用频率较高的虚词、辅助词稳定固定。
例如,“而”、“乃”、“然”等,这些虚词的使用严格遵循一定的规则,可以看出文言文在句法结构上的规范性。
2. 古雅深沉:文言文的词汇丰富多样,有很多古代典籍中的用词,因此给人一种古雅深沉的感觉。
例如,“儆”、“纡”、“袪”等,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但在古代文言文中却十分常见。
3. 大量典故:文言文中融入了大量的典故,通过引用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
例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引用了《礼记》中的一段文字,意为只有修养好的人才能成为君子。
4. 文字含义丰富:文言文中的词语具有较丰富的含义,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和理解。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章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读者需要通过上下文的指引来把握其准确意义。
二、鉴赏文言文的方法为了更好地鉴赏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学习基本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了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掌握虚词、辅助词的用法和固定搭配。
这有助于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内在逻辑。
2. 多读经典名篇:阅读经典文言文著作,如《论语》、《孟子》、《史记》等,通过欣赏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培养自己对文言文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
3. 关注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文言文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这样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意境和主题。
4. 建立词汇积累:文言文词汇与现代汉语词汇有很大的差别,建立词汇积累,了解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及其含义,有助于读者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表达。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e9ad312f12d2af90242e684.png)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北京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5: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一、考点:《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词句的考查要求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知识梳理:对重点词语的考查主要以含义(意义)为主;而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考查则既考查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又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同时,还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对句子进行赏析和评价。
三、解题方法和思路:(一)对词语意义的考查重点是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指代义。
1、词语的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例如(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
“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深”:深入。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深”:深刻。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
“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5)夜已经很深了。
“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6)他是个实心眼儿的人。
“实”:真实,实在。
2、词语的比喻义是指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例如:(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暴雷。
比喻义为: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
如: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
(3)“风起云涌”比喻义为:比喻事物出现得很多很盛。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反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4)“风雨同舟”比喻义为: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如:全国人民与灾区同胞风雨同舟,没有为困难所吓倒,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
(5)“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
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
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3、词语的指代义是文章中代词的指代意义。
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代的是有学问的大儒;而“白丁”则指的是平民百姓。
4、解题步骤: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三、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鉴赏文章语言特点
![鉴赏文章语言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0365d726fff705cc170a22.png)
2.从语体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 语与专业术语等(典雅 含 蓄蕴藉 富有文采 质朴平实 严谨 精确准确 )
3. 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 括用词、句式 如叠字叠词快 句式活泼)
4.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语言风格举隅: ①.自然淡雅②.平和冲淡 ③.苍劲雄健④.绚丽浓艳 ⑤.清婉隽永⑥.形象含蓄
叙述方式及作用
•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 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 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叙叙 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 引人入胜。
• 3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 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 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 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 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丰满。
另如:准确简练、 生动形象、行云流水、幽默 辛辣,含蓄隽永、平实自然质朴,清新明快, 典雅厚重 富有书卷气, 凝练传神…… 此外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 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 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插叙作用
• • • • • 1补充交代故事原因、背景 2丰富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 3突出主题 4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 5形式上使文章结构紧凑,曲折有 致、富于变化。
语言特点赏析角度:
1.从修辞的角度鉴赏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 比、引用、对偶、借代等, 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 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 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 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 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形象生动、亲切自然)
文章的语言风格鉴赏
![文章的语言风格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8e4fc3e89eb172dec63b7c2.png)
文章的语言风格鉴赏题1.从用词遣词方面去赏析叠字叠词:不仅传神的描写了事物的特点,而且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还有一些诸如华丽词语、修饰词语等。
2.人称变化美采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
运用第二人称,可以更直接、自然、亲切、生动。
运用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句式多样美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回环复沓句:琅琅上口,音乐美,感染力。
复沓对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4.从修辞角度5.从用语风格豪放、激越-----阴柔、婉约清新、明快-----沉郁、含蓄质朴、通俗-----华丽、典雅潇洒、旷达-----严谨、工整舒缓、和平-----急骤、猛烈活泼、幽默------细腻、隽永用语风格举例: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
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6.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文言文与白话文、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7.从语气称谓委婉谦卑、温和、热情、亲切、严厉、生硬、冷淡、严肃、庄重、平和、舒缓、祈使、疑问、反问、感叹、诙谐等8.从文体与语言的关系(1)记叙文,散文主要有平实、华丽、清新、自然、明快、典雅等风格;(2)议论文(杂文、随笔)主要有幽默诙谐、辛辣、冷峻等风格。
(3)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其语言可以口语化,个性化。
(4)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dd040123968011ca2009104.png)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1. 了解鉴赏诗歌的角度,学会品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2.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答题步骤。
【一】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通常会围绕语言、手法、结构、意境等角度设题。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讲究语言凝练,生动传神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诗中的词都是诗人千锤百炼之后写下的。
这些千锤百炼的词句就会吸引读者和出题者的目光,成为诗歌鉴赏考查的切入点。
一般而言,鉴赏诗歌语言常从炼字型和语言风格赏析两个角度命题。
炼字:动词。
一个好的动词可以使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灵动起来,鉴赏时要注意发现并深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例如陶渊明《饮酒》(其二)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把诗人无意看山,山入眼帘,悠闲自得的形象,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表达得极其自然和真切。
形容词。
那些用得精彩的形容词,有的能生动地写出事物的形象色彩,有的能准确地写出人物的情态行为。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个“漫”(胡乱地)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急促的动作和狂喜的心情。
形容词的运用,给人以形象感,鉴赏时更是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诗歌表现的情景,这样才会有真切的感悟。
数量词。
数词用得好,可以使诗歌表达准确。
古代诗歌中有些量词由名词充当,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例如“一叶扁舟”,以“叶”为量词,既言其小,又使人联想到树叶的形象,很生动。
鉴赏时要注意推敲。
小技巧...:最传神的字一般来说五言诗多在第三个字,七言诗多在第五个字上。
语言风格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
古诗的语言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2)质朴。
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
作者往往不是刻意追求华美的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是这类语言的典范。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散文阅读之鉴赏散文技巧与语言特色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散文阅读之鉴赏散文技巧与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dc29697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6.png)
表现手法 象征 抑扬
托物言志
表达效果 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 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 感情、要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 蓄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 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 夸张
生动性和感染力
续上表
对偶 排比 反复 设问 反问
在情势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 或两两对照,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且比 照鲜明 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层次清楚;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 象 自问自答,启示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除引起思考外, 还有过渡作用 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 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 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பைடு நூலகம்
[典例2] (202X·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见第4讲精准突破二[典例2]《我们的裁缝店》)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力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赏析写作之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章赏析写作之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ca1ffda4b9d528ea81c77971.png)
《荷塘月色》一文运用鲜明的比喻,既形象地描写了荷塘月色 的美景,也传达了作者对荷塘的喜爱之情。
鉴赏角度(语言)
语言的风格:
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 动形象、浅显质朴、含蓄 深刻
语言的具体技巧:
(1)修辞(2)炼字 (3)句式
语言的作用: 生动形象、表现人物情感、阐发 哲理、表达主题、风格韵味
议一议,评一评 请以4或6个同学为一组,议一 议下面这篇习作的优缺点。
范文欣赏
读罢全文,杨木桩和小枣树截然相反的生 命轨迹深深触动了我,原来顽强的意志,积极 向上的人生态度能让“枯木逢春”,绽放光彩。 (提出感点)刮风时,杨木桩不慌不忙,迎接 挑战,岿然不动;小枣树则弯腰屈膝,尽力摆 脱,狼狈不堪。降雨时,杨木桩尽情享受天降 大雨的欢乐;小枣树却需要浇水才勉强湿润。 下雪时,杨木桩不畏严寒;而小枣树却被裹得 严严实实。一个执着坚韧,勇往直前。笑对挫 折;一个畏畏缩缩,知难而退,得过且过,一 击即倒。(分析感点) 现在在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挫折, 有的同学如杨木桩一样顽强拼搏,主动
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 希望,发出号召。但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 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也要结 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说一说,议一议
请大家仔细读读下面这篇读后 感,说说它的优缺点。
读了本文,我不禁为杨木桩坚强的生命 意志震撼。原本它是一根枯死的木桩,亦是 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通过拼搏,吸收营养, 不甘于屈服,不安于现状,终于创造生命的 奇迹。我们每个人在这大千世界中,都平凡 地像一粒沙子,大部分的我们都是懒懒散散 地安于现状,不去尽自己所能地拼搏奋斗, 终为平凡。但是每个人只拥有一次生命,过 了这个时间不再,为什么不去拼搏一番呢? 即使奋斗过了而没有成功,依然会生成拼搏 后的美丽色彩。更幸运的是,我们还拥有文 中“木桩成树”的奇迹可能。读完此文,我 获益匪浅。
高考小说阅读之鉴赏语言特色
![高考小说阅读之鉴赏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4102a0d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2.png)
高考小说阅读之鉴赏语言特色作者:李霞来源:《高中生学习》2023年第12期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主题的表达都是通过语言去实现的。
因此,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语言的鉴赏,要深入挖掘其艺术魅力。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人物语言,如文中人物的独白、对话等。
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二是叙述人语言,如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鉴赏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有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的描写技巧,有遣词造句的技巧,还有修辞方面的技巧等。
在复习备考时,学生要多关注课本中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通过落实单元学习任务把相关知识点转化到写作实践中去,从而在赏析之余体会语言运用之奇妙。
把脉考情近年来,高考信息类文本逐渐开始考查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相关内容,2023年尤为明显。
比如,今年高考“甲卷”“乙卷”和“新课标Ⅱ卷”专设客观题,考查考生对原文论证方法的分析,选项内容涉及文章谋篇布局的整体思路和论证的具体方法。
此外,命题开始关注信息类文本的语言特色。
高考新课标Ⅱ卷就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一文设置简答题,请学生分析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其学术语言的生动形象和通俗易懂。
这些带有赏析语言色彩的命题拓宽了信息类文本的考查范围,对我们复习关于文学类文本“鉴赏语言特色”的相关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2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取《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巴金)、《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给儿子》(陈村)和《社戏(节选)》(沈从文)等作为材料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这些作品情感真挚、文风朴实、语言各具特色,为审美鉴赏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说,高考对小说语言鉴赏的考查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
![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a9216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f.png)
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文章的语言特点是指文章在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时所采用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是指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手法,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下面将从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详细解释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并进一步扩展描述。
在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时,我们可以从词汇的选择和使用上入手。
词汇是文章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不同的词汇选择和搭配会产生不同的语言特点。
例如,对于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如果作者使用了丰富多彩的花草树木的词汇,如盛开、绽放、芬芳等,就能够给人一种春天的美好感受。
而如果作者使用了凋谢、败落、枯黄等词汇,就能够给人一种春天的凄凉感。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所使用的词汇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句法结构也是鉴赏文章语言特点的重要方面。
句法结构是指句子的组织方式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句法结构会产生不同的语言特点。
例如,作者使用并列句结构可以使文章简洁明了,突出各个要点;使用排比句结构可以增强语气,使文章更加有力度;使用倒装句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具艺术感。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句法结构,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语言风格。
修辞手法也是鉴赏文章语言特点的重要方面。
修辞手法是指作者通过运用特定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例如,作者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使用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使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情感倾向。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可以从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文章中所使用的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才能真正领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鉴赏文章的价值和魅力。
在文章的中心扩展下描述方面,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对整篇文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特点
山东卷试题回顾:
2010年《骆驼祥子》 这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 例分析。 《她只能活七小时》 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 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2012《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 要特点 《古怪的重水》 第③发现
原来回答此类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用词 ①从 的角度考虑。 修辞 ②从 的角度考虑。 句式 ③从 的角度考虑。 原来组织答案时,可以分作这样几步: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点; 第二步,结合原文(原段、原句),从词语、修辞、句式 等角度作具体分析 ; 第三步,指出效果或好处
点击考纲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 表达艺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 思
典例回顾:
《中年是不断进化的》(科普文)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4分)
学生答案展示1:
①每段的开头都有对该段的总结。使读者读起来更能清 楚地了解文章内容。 ②多处使用“证据表明”,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例如 “现有证据表明:许多…”,“有关研究表明:一名儿 童…”(0分)2: 学生答案展示 ①第三段采用自问自答的 形式,使文章内容更为通俗易 懂。 ②采用举事例的方法,凸显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③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中年人的中心地位。 (2分)
学以致用
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
问题:这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 分析。 【答案提示】运用了口语方言;质朴(自然,通俗);形 象(活泼、生动) 此答案太简略,请你根据总结出来的办法将答案完善 一下。
巩固提高
分组交流2、3、4题,看哪一组的答案准确、 规范。
温馨小贴士: 1、注意考虑答案的角度。 用词:动词、副词等修饰语。 句式:长短、整散等。 修辞: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答案层次: ① 概括特点。 ②举例分析。 ③指出效果 3、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包 括:各种修辞的作用,各种句式的作用,常考文体 的语言特点,常用答题词语等。(见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