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合集下载

《公共艺术》课程标准

《公共艺术》课程标准

《公共艺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公共艺术《公共艺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音乐鉴赏、工艺美术(构成基础)、书法鉴赏、数字摄影技艺、工笔画、素描基础、形体舞蹈、音乐表演等选项适用专业:全院学生开设学期:第一学年学时:24学分: 2(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为基本素质教育课程,是普及艺术知识的必修课。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常识,具备对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艺术、学习艺术、享受艺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艺术选修课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给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教学内容在共同的导论部分之后,分为音乐鉴赏、音乐表演、书法鉴赏、数字摄影、素描、工笔画、形体舞蹈等选项。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该门课程的建议总学时为24学时,总学分为2分。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好艺术的情趣,发展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课程标准公共艺术1.认知目标掌握关于各门类艺术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艺术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具备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学习,培养兴趣,为终身喜爱艺术、学习艺术、享受艺术奠定基础。

学院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计划

学院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计划

学院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计划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的要求,在总结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计划。

一、课程性质公共艺术课程是指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和任意性选修课程。

本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课程目标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三、课程设置1、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

每门课程30学时2、任意性选修课程包括:《石膏模型素描》、《风景画速写》、《动画艺术鉴赏》、《古希腊神话概要》、《中外乐器欣赏》、《CG影视作品赏析》、《合唱艺术》、《现代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二十世纪散文名家名作鉴赏》等课程。

五、修读指导我院各专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或任意性选修课中选修一门并且通过考核。

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

六、主要课程说明课程名称:《艺术导论》《艺术导论》课程主要阐述了各类文艺的审美特征、表现手段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同时附带介绍了有关文艺的简要历史和一些常识。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12.29•【文号】教体艺[2004]12号•【施行日期】2004.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0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进一步深化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校音乐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部委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组研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题组在对国内外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课程方案》。

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我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方案》说明印发给你们,《课程方案》从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艺术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中实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要加强对实施工作的领导,及时总结经验,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一、在高校开展艺术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长期以来,美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高等学校的美育和艺术教育不被人们所重视,影响了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

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

1992 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92 年底召开了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1993 年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逐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等教育界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通过反思,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人文教育薄弱是其中主要的表现之一。

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经过多年的探讨,对素质教育这个基本问题形成了共识,认识到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完整结合。

认识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辨证统一的,素质处于核心位置。

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应渗透在专业教育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素质教育要通过教育过程的整体化和优化来实现。

1995年初,国家教委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在高等学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首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进行了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此后于1996 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

《意见》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内涵、要求及途径,强调了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998年12月教育部颁布《通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的第一部分就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再次强调了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在2001 年,通过颁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条理》,深化教育改革和器材配备工作,初步建立大中小学校相互衔接的、较为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体系。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近年来,艺术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受到了更多重视。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了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和培养目标,为高校艺术教学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方法。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立足国家战略,认识学生的艺术素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艺术教育的现代化。

强调公共艺术课程的尊重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艺术融入学生的思维形式,为实现艺术思想的转换提供有效途径。

其次,在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指导方案还要求高校认真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完善艺术教学设施,推动教学改革,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开发和应用艺术新技术,拓宽学生艺术思想的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必须树立“国际范式”,坚持精准面向,深入研究文化审美意识形态,推进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以期促进高校学生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出台,将会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作为高校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负责任地将指导方案付诸实施,从而提高艺术教育水平,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发展。

高校艺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各方参与者需要强化合作,共同努力。

教育部将加强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快推进公共艺术课程的均衡发展,同时应加强宣传,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了解艺术课程的实施情况,及时反馈。

高校要落实好指导方案,做到质量稳定、改革创新,以促进高校的艺术教育素质的提升。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出台,不仅可以提高艺术教育水平,促进高校艺术教育繁荣发展,还可以丰富文化氛围,培养广大学生的文化精神和人文原则,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艺术教育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现代普通高等学府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现代普通高等学府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现代普通高等学府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引言
公共艺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审美素养和艺术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指导方案旨在为现代普通高等学府的公共艺术课程提供一个框架,以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定义、作用和特征,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并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课程内容
艺术概述
艺术的定义和作用
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和流派
绘画与造型艺术
绘画的基本元素、原理和技巧
绘画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音乐与声音艺术
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
音乐作品的欣赏与解读
表演艺术
戏剧、舞蹈和话剧的基本概念表演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影视艺术
影视制作与拍摄技巧
影片的欣赏与评析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
学生参与艺术创作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和艺术作品欣赏等。

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评价方式
课程的评价将从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创作项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以及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艺术教育教程:理论与实践
艺术学导论
心灵的艺术:写作与创意表达
结束语
本指导方案是一个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通过公共艺术课程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全国普通高等学府美术课程指导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府美术课程指导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府美术课程指导方案一、前言美术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学府中一门重要的艺术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本指导方案旨在规范和优化全国普通高等学府的美术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其美术才能。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作品。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其能够自主思考、发现、创作和表达个人的艺术观点和情感体验。

3. 培养学生的基本绘画和造型技能,使其掌握绘画和造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艺术项目和展览。

5.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其具备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能力,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三、课程设置1. 艺术史与艺术鉴赏:通过研究艺术史和鉴赏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和分析能力,开拓他们的审美视野。

2. 绘画基础:学生将研究绘画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等,以此打下绘画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人物造型与场景构建:学生将研究人物造型和场景构建的基本技法,培养他们的绘画表达和叙事能力。

4. 艺术创作实践:学生将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增强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5. 艺术项目与展览: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将参与艺术项目的设计和组织,以及在展览中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结合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通过示范和演示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和展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实践与反思: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艺术创作,并通过反思和讨论加深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参观和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和艺术工作室等,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互动情况评价其课堂研究和表达能力。

全国普通高等学府表演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府表演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府表演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一、前言表演艺术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艺术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演技水平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全国普通高等学府的表演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指导方案。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审美能力;2. 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演技水平;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和情感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 演技基础:角色塑造、表演技巧、身体语言等;- 表演理论:表演风格、剧目分析、舞台艺术语言等;- 剧本创作:基本剧本结构、情节发展、角色塑造等;- 舞台设计:舞台布景、灯光效果、音乐伴奏等;2. 实践演出- 各类表演形式的实践练,包括话剧、舞台剧、音乐剧等;- 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演出活动,提供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参与校内外表演艺术比赛,提高演技水平和竞争意识;3. 文化素养培养- 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形式与技巧;- 研究和理解国际各类表演艺术形式与发展历程;- 研究并了解各类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的作品与成就;-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批评能力;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联系”为原则;2. 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合作能力;3.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4. 实践演出和集体评审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和发展;5. 鼓励学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和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考核与评价1.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包括研究成绩、演出成绩、实践表现等;2. 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专业技能的发展、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3. 评价方法:定期测验、课堂表演、实践演出评审、个人评价等。

六、教材与资源1. 入门教材:- 《表演艺术导论》- 《话剧演出基础》- 《舞台美术设计》2. 参考教材:- 《表演技巧与方法论》- 《剧本写作与创作指南》- 《舞台表演与情绪表达》3. 资源:- 学校艺术资源库- 演出剧目录- 相关电影、音乐和舞台作品资源以上是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府表演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内容,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表演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更多优秀的表演艺术人才!。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2024)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2024)
本课程共计32学时,每周2学时,共16周。其中,理论讲授8学时,案例分析8学时,实践创作12学时,课程总结 4学时。
2024/1/29
6
02
CATALOGUE
公共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2024/1/29
7
古代公共艺术起源
原始社会的公共艺术
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在岩壁上刻画 图案、符号来表达对自然和神灵的敬 畏,这些岩画、壁画等可视为最早的 公共艺术。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公共艺术能够吸引游客,带动城 市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
城市经济注入活力。
2024/1/29
21
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特色融合
2024/1/29
反映地域特色
01
公共艺术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艺术创作中,从而
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弘扬地方精神
02
公共艺术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能够弘扬地方精神,增强地方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创作和课程总结四个部分。其中,理论讲授部分主要介绍公共艺术的基 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公共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特点;实践创作部分要求学生 分组完成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课程总结部分则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
课程时间

2024/1/29
19
05
CATALOGUE
公共艺术与社会文化关系探讨
2024/1/29
20
公共艺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提升城市形象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能够彰显城市特色,提
升城市整体形象。
创造城市空间
公共艺术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和空间布局,为城市居民创造出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公共艺术课程是以学生参与艺术学习、赏析艺术作品、实践艺术活动为主要方法和手段,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和专业艺术特色的综合性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2.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3.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3 —三、教学内容结构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刘五华主编的《公共艺术》,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所有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20学时。

拓展模块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学习或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而设置的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为16学时。

2.美术教学通过不同美术类型(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摄影等)的表现形式与发展演变进程,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熟悉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选择具有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各种美术佳作,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艺术等角度进行比较欣赏,更好地理解各民族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并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审美视野,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
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6.04.06
•【字号】
•【施行日期】2006.04.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
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各市属高校: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艺术类课程的育人功能,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3号)转发给你们,请你们根据文件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各高校从2006年秋季开始实施,在实施中要切实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要注重总结经验,实施过程中有问题和意见建议请及时报我委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处。

附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3号)(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〇〇六年四月六日。

大学公共美术课程内容的构建

大学公共美术课程内容的构建

《扬州大学学报》(CN32-1465/C )2008年8月大学公共美术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赵保国(新乡学院艺术系河南新乡 453000)摘要: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是目前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关键问题。

本文以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为指导,调查研究受众方面的要求和建议,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分析和探讨大学公共美术课程内容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美术调查课程内容构建大学公共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美术教育中的高级阶段,其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审美能力。

课程的目的已很明确,关键在于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这是目前高校公共美术教育普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已出版一些试用教材,却又不尽科学,或理论性过强,枯燥无味,或片面单调,不够全面。

要搞好公共美术教育,必须首先解决课程内容问题。

一、现代美术教育理论在课程构建上的启示1.艾斯纳的美术教育观及课程论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便提出了“DBAE”(The Discipline ——Based Art Education)全面综合性美术教育。

认为美术教育内容包括美术创作、美学、美术评论和美术史(1),提出了美术要向多元化发展。

DBAE是一种全面综合的美术教学和学习方法,融入了人类学、考古学,传播学、文化学、教育评估学、语言学、哲学以及社会学的内容。

“DBAE”的支持者教育家艾斯纳将艺术课程的类型分为三种:着重创作领域的“以工作室为取向的课程”、着重视觉艺术的形体与设计方面的“创造性设计的课程类型”和“着重于与人性或与之相关的艺术方法”。

那么对应于我们的大学公共美术课程,应属于第三类,即“着重于与人性或与之相关的艺术方法”的课程。

因为,大学公共美术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要培养有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在课程的设计上艾斯纳重视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同时还特别强调课程结构的设计要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联系性。

联系性指的是课程活动的选择与组织,使得学生在每个活动中都能运用前面所学到的技能,因此应当对学生的要求有清晰的了解。

省级普通高等学府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省级普通高等学府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省级普通高等学府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一、背景本指导方案旨在为省级普通高等学府公共艺术课程提供统一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门类的基础了解和感知能力;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其对艺术品的审美品味;3.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提升其创造力和表现力;4.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其终身研究和欣赏艺术的惯。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1. 艺术门类与艺术史概论:介绍不同的艺术门类,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并概述其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2. 艺术鉴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艺术品,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3. 艺术表达与创作: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 艺术活动与实践: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舞蹈演出等,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5. 艺术教育与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和贡献意识,了解艺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授课和讲座的方式,传授艺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2. 实践操作: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艺术创作的过程;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拓宽视野;4.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互动与合作等;2. 作品评估:对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集体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表现力;3. 考试评估:通过测试学生对艺术理论知识和艺术作品的理解程度;4. 实践和参观:对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和参观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估。

六、参考资源1. 课程教材:根据课程内容的需求,选用适合的教材或教辅资料;2. 艺术展览和演出:与当地的艺术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参观及观赏相关展览和演出;3. 艺术家讲座: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与学生分享创作思路和经验。

地区普通高等学府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地区普通高等学府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地区普通高等学府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引言公共艺术课程旨在为地区普通高等学府的学生提供开阔视野、培养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的机会。

本指导方案旨在为学校规划一套全面、有效的公共艺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1. 培养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对各类艺术形式的感知和理解水平;2. 培养创造力,通过艺术表达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3. 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深入理解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4.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发现能力,培养艺术鉴赏和批判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及设置1. 艺术史与文化- 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深入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重要艺术家和其作品的认识,并能够评价其艺术价值;2. 艺术表达与创作- 提供各种创作媒介和工具,引导学生在绘画、雕塑、摄影等方面进行实践创作;-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通过实践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创作的乐趣;3. 艺术欣赏与鉴赏- 通过参观艺术展览、观赏音乐会、剧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研究艺术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发现能力;4. 跨学科艺术项目- 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开展跨学科的艺术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提供学生展示作品和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艺术领域中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课程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程度;2. 作品评价:学生创作的作品质量和创意能力;3. 考试测评:学生对艺术知识和艺术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4. 展示评价:学生在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

课程计划详细的课程安排和时间表将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来制定,确保课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教师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效果。

结语本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旨在为地区普通高等学府规划一套全面、有效的公共艺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的要求,在总结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本方案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一、课程性质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课程目标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三、课程设置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专科可参照执行.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教育部部属学校、“211工程”学校,以及省属重点学校应开足开齐上述课程。

其他学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通过2到3年的努力尽快予以开设。

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学校公共艺术实施方案

学校公共艺术实施方案

学校公共艺术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学校公共艺术的建设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艺术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校文化的繁荣发展。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学校公共艺术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

1. 目标,通过公共艺术的实施,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

2. 原则,注重实用性、文化传承性和艺术性,注重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内容。

1. 校园雕塑,在校园内设置具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雕塑作品,可以是名人塑像、校训标语、校园景观等,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文化自信。

2. 壁画绘制,在校园墙壁上进行艺术绘画创作,以校园文化、历史故事、科学知识等为题材,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增加校园艺术氛围。

3. 艺术展示,定期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览,展示学生的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文化墙建设,设置以校园文化、校训精神、优秀教师、学生风采等为内容的文化墙,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弘扬校园正能量。

5. 艺术节活动,举办校园艺术节,包括音乐会、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等,为师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规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公共艺术实施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2. 资金筹措,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社会捐赠等途径筹措资金,保障公共艺术实施的顺利进行。

3. 艺术作品征集,组织学生、教师、家长等参与艺术作品的征集和创作,确保作品的多样性和质量。

4. 实施落实,根据实施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既定的规划和原则,有序推进公共艺术实施工作。

5. 定期评估,建立公共艺术实施的长效机制,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作者:莫淑莹刘琦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03期摘要:在大美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与优化发展。

文章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以国画艺术赏析课为例,以小班制教学为依托,将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的模式应用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创新中,提出将理论与笔墨实践相结合应用于高校国画艺术赏析公共选修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策,以期能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创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国画艺术赏析课;教学改革;公共艺术课程美育,亦称“审美教育”,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指的是艺术教育,而广义上指的是运用一切美的形式所进行的美化身心、培养审美能力的教育。

我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明确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思想,充分揭示美育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全面各类学校美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作为从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理应认真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

本文希望通过对以上文件的深入解读,以笔者所教授的课程案例来反映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的改革意见,从而引发同行及相关教学部门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思考,通过课程的改革提升大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并为广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艺术实践机会。

一、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意义公共艺术课程是公共艺术教育当中传播艺术美的重要手段。

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学生的“第二课程”,是大学生主修课后的审美补充,是艺术审美知识和技能的巩固、练习、实践和应用的过程。

2019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学。

学校开设艺术指导课的总体方案

学校开设艺术指导课的总体方案

学校开设艺术指导课的总体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艺术修养水平,我们学校决定开设艺术指导课。

本文档旨在提出学校开设艺术指导课的总体方案。

目标- 提供学生综合艺术知识和技能的研究机会。

- 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 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艺术指导课2. 适用对象:全校学生(根据年级划分不同的课程内容和难度)3. 课时安排: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5分钟4. 课程内容:- 绘画基础: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的研究。

- 手工艺术:包括剪纸、折纸、手工制作等手工艺技巧的实践。

-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经典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 表演技巧: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能力。

- 多媒体艺术:通过使用计算机和数字设备,研究多媒体制作和编辑技术。

- 艺术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多元化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 实践教学:在课堂上注重实践操作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3.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指导和辅导。

4. 艺术展示:定期组织学生的艺术作品展示活动,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

评估和考核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艺术水平,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作品质量。

2. 作业和项目:布置作业和项目任务,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成果。

3. 考试:定期进行艺术知识和技能的考试,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资源需求为了顺利开设艺术指导课,我们需要以下资源支持:1. 教师队伍:具备相关艺术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的艺术教师。

2. 教学设施:提供艺术教室、绘画工具、乐器设备等必要的教学设施和器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述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述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述评
李薇
【期刊名称】《逻辑学研究》
【年(卷),期】2007(027)006
【摘要】200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文章肯定其具有针对性、系统性、时效性、操作性的时代特点,指出其仍存在对专科层次考虑不够、对接受对象考虑不周、对课程层次考虑不全等局限.
【总页数】4页(P160-163)
【作者】李薇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3
【相关文献】
1.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项目实施指导方案》和《2015年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项目实施指导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15]8号 [J], ;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探讨 [J], 蒋晓昀
3.另一只眼睛看课程——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为例 [J], 郭声健;李小缨
4.推进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江苏省“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培训”在南京举办 [J], 郭勇;胡辰;吴琰;
5.师范性·发展性·开放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创新 [J], 王耀华;万丽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的要求,在总结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方案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

一、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课程目标
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三、课程设置
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专科可参照执行。

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

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

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

教育部部属学校、“211工程”学校,以及省属重点学校应开足开齐上述课程。

其他学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通过2到3年的努力尽快予以开设。

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有条件的学校,应将任意性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任意性选修课程包括:作品赏析类,如《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等;艺术史论类,如《中国音乐简史》、《外国美术简史》等;艺术批评类,如《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艺术实践类,如《合唱艺术》、《DV制作》等。

四、保障
为保证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

各校应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配备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所需的专用教室和器材。

目前尚未达到上述要求的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尽快予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