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分析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分析与研究《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分析与研究
考号: 姓名:
[孙武《孙子兵法》战略经营管理政治
一、孙子及《孙子兵法》简介
(1)、孙子其人
孙武,又被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字长卿,司马迁《史记》有其传略。他是春秋末期齐国长乐(今山东惠民)人,大约与孔子同时期而略晚,主要活动在吴王阖闾和吴王夫差前期。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孙武从小生活在一个欣欣向荣且具有军事传统的贵族世家中。成年后,齐国发生内乱,他背井离乡来到吴国。在伍子胥的推荐下,吴王阖闾召见了孙武,对其所著《孙子兵法》连连称妙。孙武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到的见解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阖闾的共鸣,并予以重任,其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阖闾治理国家,又为吴王制定进攻楚国的作战计划,攻破楚国之后,吴王又北伐齐晋,孙武在其中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后来,孙武隐居,不知去向。
(2)、《孙子兵法》概要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它是对古代战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原书十三篇,今存《孙子兵法》约五千九百字:第一篇《计篇》,主要论述战争中谋划和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五事”、“七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重要军事原则;第二篇《作战篇》,主要讨论军需物资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因粮于敌”的思想原则;第三篇《谋攻篇》,主要论述“伐谋”的战略思想,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作战规律;第四
篇《形篇》,主要论述军事实力的重要性;第五篇《势篇》,主要论述军事态势和作战
的指挥问题;第六篇《虚实篇》,主要提出“示形”的思想,要求作战过程中要“避实击虚”;第七篇《军争篇》,主要论述把握战争主动权的问题,提出了“兵以诈立”的军事思想;第八篇《九变篇》,主要论述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军事原则的问题;第九篇《行军篇》主要论述行军作战,要准确判断敌情的问题;第十篇《地形篇》,主要论述作战要有效利用有利地形的原则;第十一篇《九地篇》,主要论述在九中不同的作战地形情况下用兵的原则,提出了突袭作战的军事思想;第十二篇《火攻篇》,主要论述实施火攻的条件和方法,提出了“五火之变”的应对原则;第十三篇《用间篇》,主要论述了使用间谍的战略意义,及各种间谍的使用方法。
二、《孙子兵法》的历史地位
《孙子兵法》虽然只有六千字左右,但却是一部论述军事斗争领域内在联系和普遍规律的兵学杰作。它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及详备富瞻的内容,书中充满对智慧的弘扬,饱含着对昏聩的鞭挞,显示出对穷兵黩武的警告贯穿着对军事哲理的探索对用兵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这是一部从战略的高度论述军事问题的不朽之作。《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孙子兵法》在国内的历史地位
《孙子兵法》早在战国时代就广为流传,“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汉代则为兵官的教科书,隋唐称为兵经。明朝茅元仪在《武备志。兵诀评》中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此种评价虽为溢美之词,但确实道出了《孙子兵法》
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军事学术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兵学家在军事著作征引《孙子兵法》文句的,有《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淮南子》等,至于唐代的《李卫公对答》、宋代的《虎钤经》、元代的《百战奇法》、明代的《登坛必究》,更是全书或某篇以发挥《孙子兵法》来树立自己的学术论点。
军事家直接以《孙子兵法》指导战争的,更是不计其数。以《史记》为例,在孙膑、赵奢、韩信、等人的列传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后世对于《孙子兵法》的学习是十分广泛的。秦末,项梁以之教过项籍。《后汉书。冯异传》载:东汉名将冯异就很精通《孙子兵法》。至于三国以后,由于曹操首注《孙子兵法》,以后诸家蜂起,吴有沈友,梁有孟氏,唐有杜牧、肖吉,宋有何廷锡、郑有贤等,元有潘衍翁,明有刘寅、赵本学等,清有汪淇等。
《孙子兵法》历来被尊为兵经,号称兵学鼻祖,两千多年来久负盛誉。司马迁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宋朝郑厚说:“孙子十
三篇,不惟武人之根本,文士亦当尽心焉。其词约而缛,易而深,畅而可用。《论语》、《易》、《左传》之流,孟、荀、扬著书皆不及也。以正合,以奇胜,非善也;正变为奇,奇变为正,非善之善也;即奇为正,即正为奇,善之善也。”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说:“予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为莫加焉。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
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二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
而当前,国内许多院校,尤其是军事院校都先后开设了《孙子兵法》研读课程,对其在当世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2)、《孙子兵法》在国外的历史地位与声誉
《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因而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比色诺芬的号称古希腊第一步军事理论专著《长征记》,比罗马军事理论家弗隆廷的《谋略例说》、韦格迪乌斯的《军事简述》,不仅成书时间要早,学术性要强,而且有其独特新颖的思想体系。它几乎涉及了军事学中理论科学的各个门类,各个分支学科。它在军事学本上的理论意义,不仅跨出了奴隶制时代,也跨出了封建时代。
《孙子兵法》在外国的流传,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据《续日本纪》记载,早在唐代,《孙子兵法》就流传到了日本,距今已经1200多年了。在德川幕府时代,日本人研究《孙子兵法》的就有50余家。
《孙子兵法》的西传,以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欧在公元1772年于巴黎翻译出版的法文《中国军事艺术》丛书为最早。此书共收6部兵书,《孙子十三篇》是其中的第2部。公元1905年,英人卡托普译《孙子兵法》为英文,在东京出版。公元1910年,英国汉学家贾尔斯译为《孙子兵法》在伦敦出版。公元1910年,布鲁诺?纳瓦拉译为德文《中国的武经》在柏林出版。到了现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孙子兵法》的不同译本。
孙武被尊为“武圣人”,《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书”。日本战国时代的著名武将武田信玄非常崇拜《孙子兵法》,以《孙子兵法》为座右铭。他把《孙子兵法》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四句话写在军旗上,竖于军门。日本古代的各种兵法,考其源流,无不与《孙子兵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如日本著名古代兵书《甲阳军鉴》、《信玄全集》、《兵法记》等。
著名军事将领活用《孙子兵法》而取胜的战例也不乏记载。如日本八幡太郎在陆奥战役中,他看见雁鸟乱飞,想起了《孙子兵法》行军篇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