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编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一、声音的产生一、填空: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
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发现尺子在颤动,并发出声音。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
(发现豆子在跳动,鼓发出声音。
)3、空瓶里放些盐,吹瓶口。
(发现盐粒在跳动,瓶子里的空气发出声音。
)4、用手摸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发声时,手感觉到麻,停止发声后,手不麻了。
)5、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答:音钹振动时,手有点麻,按住后,不麻了;音钹也不发出声音了。
因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6、通过以上实验,你能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了吗?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一、填空:1、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
3、“伏罂而听”的意思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二、实验回答:1、当把烧瓶中的空气抽走后,再要烧瓶里的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不能听到铃声。
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按照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答:沙子传声最好、其次是水、最差是空气。
3、做一个“土电话”,拉直棉线轻轻说话,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答:声音由空气——棉线——空气——人耳。
4、怎样可以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答:办法有:装满豆子、装满水、轻轻摇、瓶子外面包厚毛巾等。
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填空:1、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2、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义务教育教科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知识点
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动物王国1、蚂蚁: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
2、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鱼类用腮呼吸,而鲸用肺呼吸,由此可以推出鲸不属于鱼类,就是在推理。
3、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
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的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4、哺乳动物: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5、每年的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我国的珍惜动物有大熊猫、华南虎、朱鹮、白头叶猴、金丝猴、白鱀豚、扬子鳄。
珍惜动物灭绝的原因:1、生存环境发生变化;2、动物的繁殖能力下降,适应环境的能力减退。
我国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1、立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2、建立自然保护区;3、人工繁育。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
第二单元:冷与热6、那杯水热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怎样测量水的温度?(1)用手拿着水温计的上部。
(2)将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
(3)等水温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水温计不能拿出睡眠,视线要与液柱顶端向平。
7、温度计的秘密: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根据水、醋、果汁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就是在推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简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罗老师精简版)第一单元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2、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震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3、耳的结构:外耳:耳郭和外耳道。
耳郭具有收集声音并将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更大。
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震动。
内耳:耳蜗等。
4、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综合实验探究:2.实验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结论: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实验三:模拟鼓膜的震动实验结论:“鼓膜”在声音的作用下产生震动。
声音的远近和强弱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震动也不同。
发生强,“鼓膜”震动的幅度大;发生弱,“鼓膜”震动的幅度小;距离近,“鼓膜”震动的幅度大;距离远,“鼓膜”震动的幅度小。
4.实验四:探索钢尺的音量变化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5.实验五: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膈肌等。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呼吸的次数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4、根据食物的来源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根据食物的食用方法分为生食和熟食。
2020秋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冷与热 知识点
第三单元冷与热一、我会填1.我们的假设是对是错,需要用(事实)来验证!2.一般来说,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3.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热胀冷缩”)。
4.水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通常是100°C)时,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这种现象称为(沸腾)。
5.水在常温下也能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作(蒸发),(加热)可以使蒸发变快。
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肉眼(无法看到)。
6.蜡烛和冰块受热后会(熔化)。
7.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蒸发),因此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8.(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9.(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气化现象。
10.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产生的过程物体的形态是由(气态)变成(液态)。
二、我会判1.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
(× )2.使用温度计时要符合操作规范。
(√)3.水沸腾后,如果不持续加热,就不会持续沸腾。
(√)4.测量水温的实验时,一定要等温度计液面不动时才能读数。
(√)5.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存在形态。
(√)6.露水、白云、雾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7.水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不能变成水。
(×)8.早晨,草地上有许多晶莹的露珠,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9.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的过程需要放热。
(√)10.我们教室里的空气中没有水蒸气,海面上的空气中有水蒸气。
(×)11.我们经常看到冰冻的矿泉水瓶外壁有水珠产生,这些水珠是里边的矿泉水渗透出来的。
(×)12.玻璃瓶外面的小水珠不是由瓶内的冰渗透出来的,所以与里面的冰没有关系。
(×)三、我会选1.超市里面的饮料都不装满是因为( B )。
A.商家缺斤短两B.预防温度上升胀破瓶子C.怕结冰2.下列哪些现象不是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C )A.有“白汽”出现B.温度计示数不断升高C.沸腾时没有气泡出现3.水沸腾时的温度(B)A.不断上升B.保持不变C.逐渐下降4.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B)。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鄂教版
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鄂教版第一单元:生活和科学1.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方法和知识体系。
2.科学的四种基本技能包括观察、比较、分类和实验。
3.观察是运用感官来获取信息的过程。
4.比较是将事物的特点进行对比,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5.分类是将事物按照某种特点进行归类。
6.实验是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
7.科学家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员,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和解释规律。
第二单元:天文地理1.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蓝色的球体。
8,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9.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阴影的变化来判断时间。
10地球上有五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
11地球上有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12我们生活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
13地球表面有许多地理现象,如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
第三单元:生物世界1.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14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15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16植物可以分为水生植物、陆地植物和空气植物等。
17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食物和释放氧气。
18植物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可以提供食物、氧气和美丽的环境等。
第四单元:物质与能量1.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2.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行转换。
3.物体的重量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4.物体的形状是由物体的性质和外力共同决定的。
5.能量是使物体发生变化或产生工作的原因。
6.能量可以分为机械能、光能、声能、电能和热能等。
7.能量可以转换和传递,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第五单元:科学实验1.科学实验是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
2.科学实验要进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实验计划、收集实验材料和准备实验器材等。
3,科学实验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等。
【2020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按课)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的花纹、汽车轮胎的花纹)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旱冰鞋安装滚轮、自行车轴承)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内心,加深理解。周瑜心胸狭窄与诸葛亮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诸葛亮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为什么把十天的造箭时间改成了三天?(因为十天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根本没想过造箭,他想的是草船借箭)
(2)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因为诸葛亮早已想好计策,胸有成竹)
(3)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周瑜为阴谋要得逞而高兴)诸葛亮知道周瑜在陷害他吗?(知道)他明知是陷阱,为什么还要踏入陷阱?(因为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
2.小车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不走直线,橡皮筋动力不足,气球吹气时间太短、橡皮筋打滑)等。
下面赠送请忽略
(2)定诸葛亮的什么罪?(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令状如果完成不了,就是死罪)
(3)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十万支箭。这说明了什么?(周瑜心胸狭窄,想除掉诸葛亮)
第七课《设计制作小车(一)》
1.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是(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重力1.重力: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2重力的例子: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我们在以垫圈的重力作为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实验中发现:①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②拉力的大小与垫圈数量有关。
③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垫圈的重力。
反冲力4.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5.反冲力的例子:火箭、喷气式飞机、水火箭、水上飞行器6.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结论:①小车行驶的方向与喷气方向相反。
②气球吹得越大,小车行驶的越远。
③气球的喷嘴越粗小车行驶的越远。
弹力7.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8.利用弹力的例子:跳跳球、跳高的撑杆、跳水的跳板、蹦床、健身球等。
9.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实验结论:①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行驶的距离越长。
②橡皮筋在车轴上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10.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鞋底的花纹、瓶盖上的花纹、轮胎上的花纹、手指上指纹、运动员手上镁粉等。
减小摩擦力的例子:轴承中的滚珠、链条上涂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
12模拟搬运重物过程的实验结论:①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②“滚木”在移动盒子时受到的摩擦力比直接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小。
③搬运货物时使用轮子既方便又省力。
认识弹簧测力计13.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
14.弹簧测力计的组成: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15.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力大,伸长长16.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7.使用弹簧测力计注意事项:①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1. 大自然中的物质- 树叶:树叶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食物。
- 石头:石头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常用于建筑和道路材料。
- 水: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它在自然界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支持生物生活。
- 空气:空气是一种气体,由氧气、氮气等组成,人和动物呼吸所需。
2. 物体的特征- 形状:物体的形状可以分为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 颜色:物体的颜色可以分为红色、蓝色、绿色等。
- 大小:物体的大小可以用尺寸或重量来描述。
- 材质:物体可以由不同材质构成,如金属、塑料、木材等。
3. 物质的状态变化- 固体:固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保持形状和体积不变。
- 液体:液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改变形状,但体积保持不变。
- 气体:气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改变形状和体积。
- 蒸发:液体在加热条件下转化为气体,称为蒸发。
- 凝固:液体在降温条件下转化为固体,称为凝固。
- 溶解:固体或液体在液体中分散或融合,称为溶解。
4. 温度和热量- 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指标,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 热量:热量是物体传递的能量,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
- 传导:热量在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传递。
- 辐射:热量通过空间传递,不需要物体直接接触。
5.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来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如乐器、人的声带等。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遇到障碍会产生回声。
- 声音的特点:声音有高低、响亮和持续时间长短等特点。
6. 光的特性- 光的传播:光通过直线传播,可以被物体反射、折射或吸收。
- 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发生反射,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 折射:光线穿过介质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如光在水中的折射。
- 颜色的形成:物体吸收部分光线,反射部分光线,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
以上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整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复习一、填空: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如44O),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敲击音叉时,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2、用相同的力气击打长短不同的三枚钉子,(短)的钉子发出的声音最高。
3、在“哆”、“来”、“咪”三个音阶中,最高的音是(咪),最低的音是(哆)。
4、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用刚击打过的音叉轻轻地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在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音叉振动)产生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用力弯曲钢尺,钢尺没有发出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没有(振动)。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常见的物体中,受到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高)的是:水少的杯子、紧的橡皮筋、短的尺子、小的铁钉、细的琴弦。
即它们受到敲击时振动的快。
7、用不同的力气去敲打同一个鼓,鼓皮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会不同。
用力敲鼓,鼓皮振动的幅度(大),鼓的音量(强);轻轻敲鼓,鼓皮振动的幅度(小),鼓的音量(弱)。
8、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就高,拉得松,声音就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试管,水越满,听到的声音越低;而用嘴对着试管吹气,水越少,听到的声音越低。
原因是:敲击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玻璃和水,水越多,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
吹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空气,空气越多,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0课《摩擦力》知识点和练习
第10课《摩擦力》知识点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2、物体在液体或在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种阻力。
3、测量摩擦力的方法:(1)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0”刻度处;(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物体,使物体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3)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对物体的拉力大小,它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5、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6、把物体做成流线型是减小液体或空气阻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7、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流体(如水、空气)中物体的形状等会影响摩擦力(或阻力)的大小。
8、鲸或海豚的身体呈流线型,几乎不会引起水的波动,有利于减小海水的阻力。
9、飞机、火箭、高速列车、跑车等,都是模仿鱼类设计成流线型,以减小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
10、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如加深轮胎花纹、体操运动员比赛时手上抹镁粉、下雪天给汽车轮胎装防滑链、用毛巾包裹瓶盖拧瓶盖等。
11、减小压力或增加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可以减小摩擦力。
如轴承中的小钢珠、给自行车链条上加润滑油、冰壶比赛中刷冰等。
12、摩擦力的好处:可以产生人们需要的反作用力。
如地面对鞋子的摩擦力使人前进、地面对轮胎的摩擦力使汽车开动等;固定物体、防止物体在其他力的影响时发生运动,如筷子夹起食物、游戏机的机械臂夹起娃娃等。
摩擦力的坏处:增大运动时的阻力,如游泳时受到的阻力等;造成物体的磨损,如鞋底、车胎的磨损等。
第10课《摩擦力》同步练习一、填空题。
1、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下雪天给轮胎加防滑链、涂镁粉可以(增大)摩擦力。
3、给自行车加润滑油、轴承内放置滚珠可以(越小)摩擦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天气我们关心天气,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天气可以用气温、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等来描述。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风向是指风来自哪个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速是指风的速度,可以用风速仪来测量。
云量和降水量是描述天空状况的指标,可以用云量和雨量器来测量。
天气预报中包括天气状况、气温、风向、风速、云量和降水量等信息。
第二单元:水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水有淡水、咸水、冰等。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可以流动、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人类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很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水的三态是指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水的浮力是指水对物体的向上的力,与物体的密度和排开的水量有关。
水的压力是指水对物体表面的向下的力,与水的深度和物体的表面积有关。
水的流动性和粘性是水的两个重要特性。
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水的浮力可以用来托起物体,例如船只和气球。
水的压力可以用来推动物体,例如水车和液压系统。
水的流动性和粘性可以用来传递能量和物质,例如河流和水泵。
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例如用淘米水浇花、洗车时使用循环水等。
第三单元: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
躯干包括胸部和腹部,腹部包括胃、肝、脾、肠等器官。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每个肢体的末端是手或脚。
我们的身体有许多不同的器官和系统,例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它们协同工作,使我们的身体能够生长、发育和进行各种活动。
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
这些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我们应该合理膳食,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光,光发了了了马伊琍效益。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天空的变化- 云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当温度下降或水汽达到饱和点时,水蒸气会凝结形成云朵。
- 晴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 多云天:天空有云朵,阳光不太明亮。
- 阴天:天空发灰,也叫“乌云密布”,经常下小雨或阴雨。
- 雨天: 天空下着雨,如细雨、大雨等等。
- 晴雨表:可以根据它来了解天气预报。
第二单元动物的种类和生活- 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有脊椎、有四肢。
- 脊椎动物的分类: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 哺乳动物的生活性:哺乳动物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中。
哺乳动物会分泌乳汁哺育子女,一般是胎生,生下来就有毛发,有保护作用。
第三单元动物园的小动物- 动物园是一个以展出、饲养、研究动物为主要任务的公共园地。
- 动物园的分区:食肉区、食草区、水生区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鸟类:老鹰、鸵鸟、孔雀、企鹅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哺乳类动物:大熊猫、老虎、长颈鹿、大象等等。
- 动物园常见的爬行类动物:鳄鱼、蛇、乌龟等等。
第四单元植物的变化和运动- 植物的主要部分:根、茎、叶、花、果。
- 植物向阳性:大部分植物喜欢充足的阳光,会向阳生长。
- 植物的都会运动:水蒸气和养分在植物茎叶间不断运动,这叫做“内涵运动”。
- 植物的对流运动:由光合作用引起,叶面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形成对流运动,这个过程叫做“呼吸”。
第五单元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有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每个人都应该尽的义务。
- 垃圾分类的种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 可回收物指可以再利用的废弃物品,如纸张、塑料瓶等等。
-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废药品等等。
- 湿垃圾是指易腐烂的生活垃圾,如剩菜剩饭、果皮等等。
- 干垃圾是指不能直接腐烂的垃圾,如塑料袋、旧衣服等等。
第六单元科学探究- 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及题型
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及题型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没有形状,看不见,摸不着,空气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空气总是循环流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氧气,其他的主要成分是氮气,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人的生存需要空气,动植物都需要空气,森林能净化空气,空气是生命之源,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污染净化器”等美誉。
汽车尾气是有毒的,焚烧垃圾也会产生大量黑烟和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第二单元、冷和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2、热水降温的规律是由快到慢。
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热的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5、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6、不管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为“辐射”。
7、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8、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603年造出空气温度计。
9、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10、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4、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1、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2、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2、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震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3、耳的结构:外耳:耳郭和外耳道。
耳郭具有收集声音并将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更大。
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震动。
内耳:耳蜗等。
4、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综合实验探究:1.实验一:探究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实验材料:橡皮筋、钢尺。
实验步骤:(1)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力揉搓橡皮筋,轻轻弹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是否发声,以及发声时的现象。
(2)轻轻拨动钢尺,使钢尺发出声音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拨动橡皮筋可以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发出声音时可以观察到橡皮筋和钢尺在震动。
实验结论: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
2.实验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步骤:(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闹钟的声音。
(2)请同学在桌子的一端轻轻抓挠,比较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和不贴在桌子上时听到的声音。
(3)将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在将音叉浸入水中,听听音叉的声音。
实验现象:(1)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听不见闹钟的声音。
(2)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比不贴在桌面上听声音更清晰。
(3)将击打后的音叉触及水面,观察到水面有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实验三:模拟鼓膜的震动实验材料:音叉、口杯、气球皮或薄橡胶、橡皮筋、细沙或碎纸屑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本文档总结了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知识点一: 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用来观察和验证科学原理的方法。
在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个步骤:1. 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观察或者想法,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
2. 设计实验:根据问题,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问题的答案。
3.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4. 观察记录: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知识点二: 动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动植物生长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长环境要求:- 光照: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也需要光照来维持正常的生命周期。
- 温度:不同的动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喜欢温暖的环境,有些喜欢凉爽的环境。
- 水分:植物需要适当的水分供给来进行正常的生长,动物也需要饮水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 气候:气候条件对动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如湿度、风力等。
知识点三: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不同的性质,这些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质性质:- 颜色:物质可以具有不同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 形状: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 可溶性: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或不溶解。
- 导电性:物质可以导电或不导电。
- 密度:物质的密度可以决定物体的轻重程度。
总结本文档总结了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科学实验、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物质的性质。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以上是对该单元知识点的简要概括,希望对您有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浮力》知识点及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浮力》知识点1、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
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如果石块在水里受到浮力,那么浮力+石块在水里受到的拉力=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在空气中测得的提起石块的力要小。
3、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4、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
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重的下沉,轻的上浮。
简言之:同样体积的物体,质量越小的越容易上浮。
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体积小的下沉,体积大的上浮。
简言之: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上浮。
5、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能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
比如实心的金属球在水里会下沉,但是把它制成空心的船就能浮在水面了。
6、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在船舷齐水处做记号就是为了确保船先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船与石头受到的浮力等于船与大象受到的浮力,而两种情况下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重力,所有石头和大象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
简单点说,曹冲称象就是利用了浮力的原理。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浮力》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2、物体受到浮力()重力时会上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重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当一个物体静止漂浮在水面时,它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方向();大小()。
4、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5、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9、(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0、描述人感受声音的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
耳朵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11、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地方法:用手捂住发声罐、用纸包住发声罐。
12、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安装双层玻璃、安装汽车消声器。
14、应用题: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高),拉得松,声音就(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试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
我制定的研究方案:
(1)、先进行预测。
随着尺子伸出桌面部分长度的变化,音高可能会怎样变化。
(2)、再进行实验。
实验前需要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比如8厘米、12厘米、16厘米、20厘米等;再按照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变化顺序依次进行试验。
能够听到四种不同的音高:高、较高、较低、低。
(3)记录看到的听到的内容。
振动尺子——我听到的看到的观察记录表
实验结论:尺子伸出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判断题
1.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错)
2.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错)
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对)
4、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
的。
(对)
5、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
(对)
6、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错)
7、嘈杂刺耳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对)
8、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对)
9、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对)
10、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错)
11、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对)
12、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