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线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线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一线,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本职业较为复杂的工作,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人员。电力系统技能型人才是电力生产实践的主体,是电力设备的管理者、新技术的应用者,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岗位履职能力是确保电网安全、推动电力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电网技术飞速发展,电力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线生产单位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老员工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相对慢,技能提升空间有限;新员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受现有教育模式制约,动手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够,知识还未转换成作业技能。随着员工队伍新老更替,基层生产单位技能人才匮乏的现象比较突出,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安全生产。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发展模式和电网发展模式的转变,对一线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知识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两个转变”能否顺利实现,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另一方面更在于一线员工适应和胜任这种转变的能力,其中员工技能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无论立足现在,还是放眼将来,培养技能型人才,都是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目前困扰技能人才成长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观念上的误区。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重学历”“轻技能”,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的传统思想,以及在社会上对“成功”的追

逐,对“人才”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高学历者、企业的管理者、领导干部、企业的“白领”才是企业的精英、人才,而认为当一名技术工人,前途是黯淡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这种错误思想和行为导向,不仅打击了基层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容易使员工在职业成长过程中走向误区。

二是人才机制上仍需不断完善。在人才引进机制上,供电公司在国网体系里,作为技术应用型和执行型单元,技能型人才作用尤为突出,在招收人员时,应根据招聘岗位特点,引入对应要求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毕业生。在薪酬分配机制上,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狭窄,在一线岗位上升空间有限,部分高技能人才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还需完善。在职业教育资源分配机制上,未能按照“工学结合,以工为主”原则实施资源配置,技能人才的培训成长在基层,但基层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经费存在较大缺口。在评价机制上,技能鉴定中对知识重视超过技能,实操比例偏低,依然有较多“高分”技能人才不具备相应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是教育培训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近年来,电力企业职工结构发生了变化,就主网而言,职工大多数都是招聘大、中专生、电力职校学生,少数为非电力专业毕业生、转业军人。大多数员工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实际操作技能不够,缺乏实操经验的积累,判断和处理突出事件时如设备异常等情况能力不足,给实际工作带来困扰。而目前,企业员工教育培

训形式仍以课堂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习、实训基地及设施,不能满足员工实操技能的培训需求。

笔者认为,要加速技能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认识,要认真分析当前电力企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克服不利因素,瞄准目标,打破人才培养的瓶颈,使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步入快车道。

一、对技能人才要准确定位。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能人才不仅要具备符合岗位要求的安全生产履职能力,同时更要具备具独立解决本岗位电力生产技术、电力施工工艺等难题的能力,具备组织开展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工艺革新等“五小”活动的能力,具有传授技艺,能组织开展本岗位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能力。因此,新时代的电力技能人才要实现“三会”,即要会做、会想、会讲(会写),要从提升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入手,打造技能人才队伍。

二、要科学地制定培养计划。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要针对一线生产岗位特点,以员工《岗位技能标准》为核心,对培训对象的“应知”、“应会”、工作绩效进行全面考核评估,作出培训需求分析,按需求编制相应的培训计划;建立员工技能档案,完整、全面、及时地掌握员工技术现状,对员工技能晋级工作进行跟踪服务与管理,促进员工职业技能的阶梯成长,确保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

三、要建立合理的培训模式。

合理的培训模式应体现三个原则。一是培训要有实用性。岗位的生产技能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岗位技术及管理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因此培训内容上要与当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增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切实达到“学以致用”的原则。二是培训要有针对性。目前一线员工主要可分为四类:经验型、转岗(专转)型、本专业毕业生和非本专业毕业生。这四类人员的培训需求有很大的差异,千篇一律的培训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要接合人员技能素质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将知识学习与现场实践有机结合,并将重点放在现场培训。要推行师带徒、技术比武、现场演习、QC活动、技术研讨等培训形式,把理论授课与传统的口口相传、手把手教的技艺传授、交流方式结合起来,与现场练兵结合起来,促进员工技能提升。

四、要完善激励和选拔机制。

树立“人才贡献与收入相匹配”的观念,增强对高技能人才奖励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给与其一定比例职代会代表名额,让他们在企业的政治生活中有一席一言之地,使高技能人才感到公平、合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加大对一线技能型人才收入分配待遇的倾斜,适当给其配置一定职员指标,激励员工勤劳工作、努力进取。健全人才使用机制。应根据各类技能人员的能力特点,将他们分配在最能发挥他们专长的岗位、职务上,使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同时,采取高级技师工作室、专题研讨、网上技术

论坛等多种办法和形式为高技能人才的技术交流、研究革新创造条件,使其有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

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练兵比武、技术创新和技术能手评选表彰等活动,不断发现和选拔具有高超技能的人才,并建立高技能人才库,逐渐将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五、要为一线高技能人才营造归属感。

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启明星”活动,让高技能人才的学习、工作情况进入广大员工视野,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成为领导、职工关注的焦点和学习的榜样,不断增强一线员工岗位成才的自信心和技能人才的归属感。

要从企业管理机制上关心员工成长,坚持不懈、全方位地为高技能人才办实事、办好事。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技能人才座谈会,及时向他们宣传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听取技能人才的要求和建议,实现双向沟通。运用班组民主管理机制,从多个层面上贴近、关心员工生活,及时了解员工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帮助一线员工缓解心中苦闷和心理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扫除后顾之忧。

建设内部师资队伍,及时把高技能人才吸收到内部师资队伍中,并通过开设技能讲坛的形式,让高技能人才走向讲台,在授业的同时,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有必要将其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该问题。我们应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制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