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精选)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https://img.taocdn.com/s3/m/d4d62cdbc1c708a1284a44b9.png)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时空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后扩展到其他国家19世纪70年代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国家显著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电力的广泛运用发明家及重要发明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敦-汽船、史蒂芬孙-火车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卡尔·本茨-汽车、莱特兄弟-飞机、爱迪生-电灯新能源煤炭电、石油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汽车、飞机、动力蒸汽机内燃机时代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新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电力、电器、石油、化学、汽车工业结构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主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中小企业占多数)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工厂制(大企业时代、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的信条,殖民扩张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意义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了经济霸权;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世界进入“电气时代”;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了英国的经济霸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相同点①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都推动了社会进步③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⑤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不同点①第一次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波及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广。
②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③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基本上都是基层的手工业者,与科学技术联系不紧密。
第二次的发明者大多是科学家,科学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次成就更突出。
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③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区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3ba7ac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0.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区别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产业也在不断改变和发展。
其中两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里程碑。
这两次工业革命革新了我们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改变了经济的形态。
因此本文将对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做出对比,以检视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巨大进步。
1.目的和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在1760到1840年之间展开,它的产生是因为煤炭和铁矿等矿物质的发掘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这使得高温熔炼钢铁和生产纺织品成为可能,这一个时代的动力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机械力。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项技术已经被从制作手工制品,转变为从商业出发的制造大量的商品。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化学反应的发展对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科学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普及催生了一个新产业--“电机和电器”. 在这个时代中,机器将电作为动力源,从而引领了工业化时代。
化学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燃料等领域的大量技术革新。
总体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力是电力和化学反应。
2.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工业革命历史中最为显著的成就之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大的成就就是将制造家常、手造化的商品,转变为机器换代和规模化生产,其中最明显的萨缪尔·科姆普顿在1779年发明了一台”纺织机械”,该机可以纺织,而且速度比手动的纺织机快八倍左右,单机就可以相当于十几个工匠的合力。
在布鲁姆和斯蒂格利茨(2007)的研究发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产业结构和生产力, 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催生了新的“中产阶级”,这些能够卓越地掌握社会分工的商人和企业家,他们掌握技术优势、拥有财富,成为工业化时代的代表。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汽油发动机的发明,使汽车、飞机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大规模推广,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和效率。
同时,机场、高速公路和桥梁等公共设施国家也在这个时期建成,这些基本设施极大地加速了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和信息流通。
此外,电力的出现加速了生产效率的发展和扩大生产规模。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3ea8c3d465ce050877321330.png)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发源地
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英)
电力革命——电气时代
重大发明
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
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1、电动机—格拉姆(比利时)1870
2、电话—贝尔(美国)1876
3、电灯—爱迪生(美国)1879“发明大王”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
关于世界整体趋势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备注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 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4、汽车:本茨(德)1885 戴姆勒(德) 1886 福特(美)20世纪初 “汽车大王”
莱特兄弟(美) 1900~1902
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
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b29837e01f69e314332943b.png)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新兴的部门
机器制造业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
主要发明(成果)
(最重要发明:蒸汽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斯蒂芬孙发明火车
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
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
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比较内容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
(电力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影
响
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3、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而引发了一战。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dfd78ca9ec3d5bbfc0a7400.png)
资金
背 景
技术 劳动力
市场 动力 发明者 技术含量 发生的时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始部门 生产组织 新的工业部门
棉纺织业,轻工业 工厂成为主要的生产组成形 式 交通运输业, 机器制造业, 棉 纺织业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内容 前提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 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 资产阶级革命, 确立了资本主 义民主制度。 殖民掠夺, 海外贸易, 黑奴贸 易 工厂手工业时期, 积累了大量 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 地, 被迫到工厂做工, 成为自 由劳动力 英国在亚洲、 非洲、 美洲和大 洋洲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蒸气 工匠、 、学徒 基于技术经验, 科学与技术尚 未密切结合 首先发生在英国, 在向欧美蔓 延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生 产方式在欧美普遍确立, 政局 相对稳定 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 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 提供充 足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电力 科学家、工程师 科学理论指导, 科学与技术密 切结合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 部分国家如德 国、俄国、日本,两次工业革 命同时进行 重工业 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 企业新起,垄断组织生产 电力,石油,汽车,化学
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266807c7e21af45b307a833.png)
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私人资本。
主要内容
改革:整顿财政金融;
复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复兴工业。开展“蓝鹰运动”。调节农业生产。
救济: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粮税: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影响
生产力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了英国的经济霸权地位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思想兴起,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殖民扩张
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
电力、内燃机
工业布局
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
世界工业带形成
工业生产组织形式
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即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人类进入了大企业时代。这些大企业往往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在经营模式上,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资本输出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武力威逼
最终形成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为资本主义萌芽及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915f48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c.png)
特点: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 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 工厂”,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第一、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世界联系日趋紧密,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西方列强借工业革命的优势,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 掠夺,给这些地区造成更大的灾难。同时,也使这 些地区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
——《共产党宣言》
请概括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 直接原因:
18世纪以来,英国的海外市场 需求不断扩大,要求人们改革 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
重大发明
瓦 特
影响:蒸汽机的使用,解决了 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大大推 动了机器的发明与使用,带来 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 城市之母。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以蒸汽机 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并在哈得逊河 试航成功。
感受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
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
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
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
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 点?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第二、世界联系更加紧密,20世纪初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变成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
第四、新的生产方法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如标准化生产方 法和流水线生产方法。
第五、列强争夺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后来引发第一次世界 大战。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或“技术 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是资本主义 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 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 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b598b49312b3169a451a4a3.png)
国际关系
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部平衡加剧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确立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阶梯,中国开始近代化
表一
比较内容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
(电力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下半叶)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20世纪初
前提
资本主义代议制在英国的确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
资本
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黑奴贸易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大量积累的资本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欧美多个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经济组织
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
垄断组织出现,进入大企业时代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形成
垄断主义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成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结构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中国没有把握科技革命大好机遇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性,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ee49eeb284ac850ad024268.png)
4.生活方面:电力的广泛应用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汽车、飞机的问世,提高了生产力,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对中国的影响
1.欧美列强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3.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运动)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二次革命
比较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开始
176பைடு நூலகம்年珍妮机的发明
理论基础以及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煤)
电力的广泛应用(电)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石油)
新兴工业部门
机器制造业、铁路交通运输业、采矿业、棉纺织业
电力(新能源)、汽车与飞机交通运输业、飞机制造业、石油化学
主要内容
珍妮机的发明
电力的应用(电):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美爱迪生)、电话、电报、电
车
内燃机(石油):汽车(德卡尔•本茨)、飞机(美莱特兄弟)
总体特点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2.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美德突出)
3.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4.有些国家两次革命同时进行(日俄)
影响
1.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出现,即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3.国际格局:西方先进东方落后,加强世界联系,东方逐步从属于西方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https://img.taocdn.com/s3/m/6675be6e31b765ce0508147e.png)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具体原因: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扩军备战。
﹡战争的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5、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概况: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特点: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A、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极大损失和破坏。
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衰落,美日崛起。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D、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E、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整体化进程。
五、一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答:①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49703195022aaea998f0fe9.png)
发明者 动力 科技含量 发展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蒸汽
电力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
结合
产技术紧密结合
首发英国,逐步扩展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
到其他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手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 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
织形式
织出现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 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
权
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 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殖民扩张
掠夺原料,输出商品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eca527025c52cc58bd6bed4.png)
扩张
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
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世界
市场
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城市化
进程
工业城市兴起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兴起
城市化
进程
工业城市兴起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兴起
人类生活方式
加速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
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文学
艺术
浪漫主义文学(18C末~19C30s)
劳动力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自然
科学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大大提高
社会
环境
英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国际环境相对稳定
工
业
成
就
工业
动力
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
电力和内燃机动力代替蒸汽动力
动力
机器
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工业
结构
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煤炭、钢铁等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导,促进工业化进程
电力、电气、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兴起,钢铁工业得以改进技术;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以重工业为主导,欧美主要国家实现工业化
工业
布局
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
世界工业带和工业城市群兴起
工业
生产
组织
形式
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占多数,规模小
大企业时代到来,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日趋国际化,工厂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形成垄断组织
现实主义文学(19C30s以后)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https://img.taocdn.com/s3/m/0066179c80eb6294dd886cc6.png)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
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
革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答: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的财富大大增加。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
还有人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火车、汽船、城市化等。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604b04a240c844769eaeefe.png)
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2)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4、工业革命的拓展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推销商品,掠夺原料);③社会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④文化方面: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的传播。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条件:A、政治前提: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B、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D、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E、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详细)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ae009079a26925c52cc5bfc1.png)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影响
书本90页最后一段
共同影响
①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社会
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
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
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主要成就
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1807年轮船;
史蒂芬孙—1814年火车机车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爱迪生—电灯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初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背景条件
历史必修二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历史必修二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6feee2c58fb770bf78a55bd.png)
一、不同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动力 能源 特点 发明者 结构 中心 时间顺序 蒸汽机 煤 生产经验的总结 工人、技师 以轻工业为主 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 内燃机 电 石油 科学与技术结合 科学家 以重工业为主 欧美各国 各国同时进行 垄断组织 电气时代 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
从英国开始,然后向 外扩张 新的生产组织 工厂 影响 蒸汽时代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并且程度一步一步地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给 中国带来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穷落后 • 2、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 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 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 3、中国新思想萌发 • 魏源、林则徐等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 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思潮
•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马关条约》,外国在华投资合法化,客观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 维护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 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潮流必然 的。 • 4、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 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 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 机,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第二 次工业革命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 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 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 • 第一次工业革命局限于少数国家,持 续时间长,进展缓慢,第二次工业革 命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 •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是“纺织时代” 和“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迎 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二、相同点
• 1、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2、都促进列强加强对外扩张 • 3、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ed60bfd533d4b14e852468ea.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含义
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这场在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叫做工业革命(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又叫蒸汽革命,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
及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也叫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的障碍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
关于世界整体趋势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备注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
2、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4、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
![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c96bb09b52acfc789ebc95f.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简单的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革命。
第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大多数是大企业,这些大企业往往有一些高级专业人才管理,开始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详细版)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0a160269eae009581bec49.png)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标志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主要特点科学与技术未结合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生产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动力蒸汽动力电力能源煤电、石油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采煤业、纺织业、冶石油开采业、石油化工金业等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经济结构由农业国转向工业国轻工重工业得到发展交通工具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垄断大企业组织主要经济侵略方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主式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发明者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发明创造者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工程师成果多数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多数是科研产物,属于经验型属于科研型且量多质高起先只限于英国,逐渐发展到其他一开始就在几个国家齐国家。
“一枝独秀”头并进,形成多元化。
“全面开花”始于棉纺织业,后来在主要轻工业以重工业和电力业为主部门展开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更大的作用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矛盾激化。
开展的国家产业部门影响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