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类与命名

合集下载

2024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2024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2023REPORTING 2024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课件•微生物概述与分类•细菌基础知识•真菌基础知识•病毒基础知识•微生物检测技术与方法•微生物在医学领域应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应用•总结与展望目录20232023REPORTINGPART01微生物概述与分类010405060302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特点体形微小,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结构简单,多为单细胞或非细胞结构;繁殖迅速,代谢旺盛;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微生物定义及特点微生物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分类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生态习性、细胞组成等特征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几大类。

微生物命名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物质循环环境净化生物防治工业应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01020304微生物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等,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净化环境,如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具有环保、安全等优点。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如发酵工程、生物制药等。

2023REPORTINGPART02细菌基础知识010204细菌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肽聚糖、磷壁酸、外膜等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转运、能量转换等03营养物质温度酸碱度气体环境细菌生长繁殖条件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最适pH值范围最适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引起化脓性感染、毒素性疾病等革兰氏阳性菌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等,引起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革兰氏阴性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引起厌氧环境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厌氧菌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引起结核病、麻风病等其他致病菌常见致病菌及其危害2023REPORTINGPART03真菌基础知识真菌的形态多样,包括单细胞酵母、菌丝体、子实体等。

3、微生物分类与命名

3、微生物分类与命名

第三章微生物的分类(1.0~1.5 学时)[内容提要]细菌的分类以种为根本单位,它的命名遵循“双名法“,用拉丁文。

什么是细菌的分类鉴定参照的标准,长期以来主要是依据其表型,目前则多考虑其种系发生关系,从基因水平进展分类,主要实行测定DNA 碱基〔G+C〕mol%值、核酸分子杂交及16S rRNA 寡核苷酸编目等方法,尤其以后者最为常用。

分类的方法除用传统的双歧检索条目法外,目前普遍承受数值分类方法。

《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及《伯吉氏细菌鉴定手册》建立了细菌分类的公认体系。

“国际系统细菌学杂志”反映分类的最争辩成果。

依据表型特征建立了一套动物致病菌检测程序,商品化的快速鉴定系统已应用于常规细菌学鉴定。

细菌作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广泛存在,而且不断进化和进展,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人类出于生疏自然的需要,对包括细菌在内的各种生物进展了分类和命名,并已形成了既定的体系和公认的准则。

将全部生物按其亲缘关系的亲疏和性状的相像程度,逐级归并划分为各种等阶的类群,建立起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以及有时在种下再分型(Type)的分类等阶。

在中间型过多而上述等阶不够用时,可曾设各级亚类,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和亚型等。

对整个生物的划分,有五界和六界划分两种观点,前者是将整个生物划分成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而后者是将动物界中的原生动物另立一界,即原生生物界。

第一节细菌的分类地位细菌归属原核生物〔Procaryote〕界。

在原核生物中,细菌〔Bacteria,又称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细菌〔Archaea〕是性质有别的两大类。

古细菌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进化类别,其成员产甲烷、极端耐盐、高度嗜热,细胞壁组成与细菌不同。

这些极端微生物被认为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早期产物,因此称之为古细菌。

微生物命名规则

微生物命名规则

引言概述:微生物是指在显微镜下可见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为了对其进行分类和命名,国际微生物学会推出了一套严格的命名规则,即国际微生物命名法规。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命名规则,并对其重要性及应用进行分析。

正文内容:1.有机体命名的基本原则:1.1.一名一物:每个已知的微生物应有一个唯一的学名,用以准确标识该微生物。

1.2.优先性:优先默认使用最早描述命名的学名。

若有新的描述被证明与旧描述不同,则新描述的学名将取代旧描述的学名。

1.3.通用名称:学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通用名称,以免造成混淆和不确定性。

2.微生物分类级别:2.1.域:根据细胞生物化学和基因组特征将微生物划分为细菌域、古菌域和真核域。

2.2.界:将微生物根据生物形态和生态位特征进一步分成多个界,如细菌界、病毒界等。

2.3.门:介于界和纲之间,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微生物分为不同门。

2.4.纲:按照细胞形态、代谢类型等特征,将微生物分为不同的纲。

2.5.目:根据细胞及生活方式特征,将微生物分为目。

2.6.科: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微生物分为科。

2.7.属:相对较小的分类单元,将具有相似性状和遗传特征的微生物分为属。

2.8.种:最小的分类单位,根据生物学特征将微生物分为不同种。

3.个体级别的命名规则:3.1.属名和种加词:微生物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属名首字母大写,种加词全小写,斜体。

3.2.拉丁文命名:微生物的学名一般采用拉丁文进行命名,以确保全球科学界在交流时具有统一的语言和命名规范。

3.3.学名缩写:微生物的学名可以进行缩写,以方便学术交流和出版物的撰写。

缩写应符合国际微生物命名法规。

4.命名的方法和来源:4.1.形态学命名法: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命名,如球菌、棒状菌等。

4.2.gen.nov.种:当新株微生物的基因组特征与已知属的微生物有所不同,但又达不到新属的标准时,可以使用gen.nov.种进行命名。

4.3.命名纪念:根据命名者的名字或相关事物进行命名,以表达对先驱科学家或研究领域的尊重和纪念。

chapter02 微生物分类命名及其多样性

chapter02 微生物分类命名及其多样性

林纳之后,双名法被普遍接受,并形成了科学命名法.
科学命名法: 分类学家普遍同意以下规则:
1. 使用拉丁语
2. 双名法(Binomial) 3. 第一个词代表微生物所属的属(genus),第二个代表微生 物的种(Species)。 4. 斜体.
5. 第一个字母大写.
生物学的种的概念:
两种生物不能互相杂交并产生可进一步繁殖的后代. 驴、马---骡
蓝藻(cynobacteria)
cynobacteria
protist
fungi
yeast
3. 双名法和林纳 多名法命名体系非常复杂,以后生物学家林纳(Carolus Linnaeus)创立了一种简便的命名系统. Linnaeus 将他的毕生经历用于一项庞大的工作,将当时已 经发现的生物重新整理分类. Linnaeus 在整理这些生物的过程中使用的仍然是多名法的 命名体系,但为了方便工作他也采用了一种简化的命名方式, 即一种生物的名称只使用两个词,即属名加一个描述性的词。
Archaebacteria
cynobacteria: blue-green bacteria, blue-green algae. 2. 其余4个界为真核生物( Eukaryotes) 原生生物(Protista): 主要以单细胞形式存在,被认为是其它 三界真核生物的祖先. 真菌Fungi: 以多细胞形式存在. 其中的酵母(Yeast), 为单细 胞生物,但一般认为其祖先为多细胞生物。均为 化能异养型 (Chemoheterotrophs). Plant: 光能自养. Animalia
例如某种橡树的名称 polynomial: Quercus foliis obtus-sinuatis setaceo-mucronatis shorthand : Quercus pbellos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是指以肉眼不可见的微小形态存在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类型。

对微生物进行分类与命名是为了方便对其进行研究和了解其特性。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命名规范。

一、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细菌的分类主要基于形态、生理特性、生长条件、代谢方式等多个方面。

1. 形态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球菌(cocci)、杆菌(bacilli)、弧菌(vibrios)、螺旋菌(spirilla)等类型。

其中,球菌为球状或椭圆状,杆菌为长形或短杆状,弧菌为弧形,螺旋菌为螺旋形。

2. 生理特性分类细菌的生理特性也是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比如,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能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厌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能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3. 生长条件分类根据细菌的生长条件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嗜热菌(thermophile)、嗜酸菌(acidophile)、嗜盐菌(halophile)等类型。

嗜热菌适应高温环境,嗜酸菌适应酸性环境,嗜盐菌适应高盐浓度环境。

细菌的命名通常遵循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定的规范。

该规范要求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词根作为细菌的属名(genus),并加上表征特定种类的表名(specific epithet)。

例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Escherichia”为属名,“coli”为表名。

二、真菌的分类与命名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真菌根据其生活方式、营养特性和菌丝形态等进行分类。

1. 营养分类真菌的营养方式主要分为 saprophytes(腐生菌)和 parasites(寄生菌)。

腐生菌通过分解死物质为自己提供营养,寄生菌则寄生于其他寄主生物体上。

2. 菌丝形态分类真菌的菌丝形态也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微生物的命名规则

微生物的命名规则

一、通用分类单元七级分类单元: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必要时可在两级之间添加辅助单元,如亚门。

这七级分类单元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而且整个名称用正体字表示。

&例:子囊菌纲 Ascomycetes种: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新种:sp. Nov. 或 nov. sp.是species novel 的缩写,附在学名后。

二、学名俗名:普通的、通俗的、地区性的名字。

&例:用“结核杆菌”表示“结核分枝杆菌”。

学名: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是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则》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正式名字。

学名的命名:采用“双名制”的国际植物命名法则。

“双名制”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eaus)于1953年介绍的植物命名原则,该方法已广泛用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命名。

“双名制”是用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其他文字组成的一个学名。

三、学名的命名方法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书写时:属名+种名;翻译时,种名在前,属名在后;印刷时,学名用斜体字;书写时,在学名下加一横线表示斜体字母。

&例:Aspergillusniger 或Aspergillus niger属名(曲霉)种名(黑)前后有两个或数个学名排在一起时,在属名相同的情况下,后一学名中的属名可缩写成一个大写字母加一句号的形式。

&例1:Bacillus(芽孢杆菌属)可缩写成B.&例2:若可能产生混淆,也可写成二至三个字母,如:Bac.属名:表示微生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生理特征或以研究者的人名表示。

单数,字首大写。

&例1:根霉属、毛霉属——形态特征&例2:丙酸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生理特征+形态特征&例3:沙门氏杆菌属——研究者的人名 + 形态特征种名:说明微生物的颜色、形状、用途,有时用人名、地名、微生物寄生的宿主名称和致病的性质来表示。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例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两个菌株: Escherichia coli B 和Escherichia coli K12 ★菌株的表示法: ★如果说种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那末菌株实际上是应用的基本单位,
因为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在产酶上种类或代谢物产量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和 差别!
② 亚种(subspecies)或变种(variety):
公同的祖先
(1)古细菌原界(Archaebacteria) ,包括产甲烷细菌、极 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 (2)真细菌原界(Eubacteria) ,包括蓝细菌和各种除古 细菌以外的其它原核生物; (3)真核生物原界(Eucaryotes),包括原生生物、真菌、 动物和植物。
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的比较
1.2 微生物的命名
微生物的名字有俗名和学名两种。如:
红色面包霉———粗糙脉孢霉 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学名—是微生物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有关微生物分类国际委员 会拟定的法则命名的。学名由拉丁词、或拉丁化的外来词组成。 学名的命名有双名法和三名法两种。
①双名法:由二个拉丁字或希腊字或拉丁化了的其它文字组成, 一般用斜体表示
如:Escherichia coli 可缩写成 E.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可缩写成 S. aureus
②三名法 用于对亚种的命名,这时在属和种名后加写一个subsp., 然后再附上亚种名称(斜排体)。 如: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
科(Family):内孢霉科
属(Genus):酵母属 种(Species):啤酒酵母
• 种(species):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
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 的菌株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以啤酒酵母为例,它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是:界(Kindom):真菌界门(Phyllum):真菌门纲(Class):子囊菌纲目(Order):内孢霉目科(Family):内孢霉科属(Genus):酵母属种(Species):啤酒酵母(一)、微生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每一分类单位之后可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种的概念定义: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作为具体标本,它就是该种的模式种。

新种:sp.nov.或nov. sp.,新被鉴定的种发表时应在其学名后标上sp.nov.的符号,新种发表前应将其模式菌株的培养物存放在一个永久性的保藏机构,并应允许人们从中取得。

1. 种(species):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①菌株(strain): 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起源于共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菌群)。

因此,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例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两个菌株:Escherichia coli B 和Escherichia coli K12★菌株的表示法:★如果说种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那末菌株实际上是应用的基本单位,因为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在产酶上种类或代谢物产量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别!微生物的分类单位-2②亚种(subspecies)或变种(variety):为种内的再分类。

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形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因“变种”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淆,从1976年后,不在使用变种一词。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正确分类和命名微生物对于研究其特性、功能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一、微生物的分类1. 界(kingdom):微生物可以分为五个界,即细菌界(Bacteria)、病毒界(Viruses)、真菌界(Fungi)、古细菌界(Archaea)和原生动物界(Protista)。

2. 门(phylum):每个界包含若干个门,用于进一步细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3. 纲(class):门下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纲,纲是进一步划分微生物种类的方式之一。

4. 目(order):在纲下,进一步的分类单位是目,用于确定微生物之间的更具体的关系。

5. 科(family):目下面是科,科是微生物分类中的一个重要单位,进一步细化了微生物的分类。

6. 属(genus):科下面是属,是对微生物进行更为具体的分类。

7. 种(species):最具体的分类单位是种,常以拉丁学名表示,包含科学名称和命名者的缩写。

二、微生物的命名规则1. 拉丁化命名:微生物的种命名通常使用拉丁学名,以便在不同语言之间保持一致。

2. 属名+种加词:微生物的种名通常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种加词通常是为了描述或特指某种微生物,或者以某个人的名字命名。

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其中“Escherichia”是属名,而“coli”是种加词。

3. 学名缩写:在科学文献中,为了方便引用,可以使用微生物的学名缩写,通常是属名的首字母缩写加上种加词的首字母缩写。

例如,大肠杆菌的学名缩写为E. coli。

4. 命名者的缩写:在微生物的拉丁学名中,通常会包含命名者的缩写,以表明该微生物是由哪位科学家首次发现并命名的。

5. 国际命名规则:微生物的命名受到国际命名规则的约束,以确保命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案例分析以细菌为例,某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并决定对其进行分类和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法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法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法微生物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生物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法是对其进行科学归纳和命名的方法,以便于研究和交流。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原则和命名规则,以及这些方法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的分类原则微生物的分类是基于其形态、生理特征、生态特征和遗传特征等方面进行的。

下面将介绍三个常用的微生物分类方法。

1. 形态分类法形态分类法是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仅限于通过直接观察和测量微生物形态特征的方法,如细胞形态、胞壁结构等。

常见的形态分类方法有鉴定微生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等。

2. 生理分类法生理分类法是以微生物的生理过程和生物化学代谢为基础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微生物对环境中有机物的利用方式、产生特定产品的能力、对气体需求等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根据其细胞的染色结果和细胞壁结构。

3.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分子生物学分类法是通过研究微生物的基因组、核酸序列、拷贝数和基因型等遗传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微生物的亲缘关系。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有基因测序、DNA指纹图谱等。

二、微生物的命名法微生物的命名法是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命名的规则,包括属名和种名的命名规则。

下面将介绍微生物的命名法的基本原则和命名规则。

1. 命名法的基本原则微生物的命名法遵循国际野生菌学和细菌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制定的规则。

该委员会根据科学共识和实际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命名法的基本原则,以确保微生物的命名规范和稳定。

2. 种名的命名规则微生物的种名是由属名和种加词(trivial epithet)组成。

种加词是用来描述微生物特征的词汇,通常用拉丁文或其它国际科学语言表示。

种名应尽量与已有的命名规则保持一致,既要具有描述特征的准确性,又要易于记忆和使用。

微生物检验知识之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检验知识之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检验知识之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检验知识之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细菌如何分类你知道吗?你对细菌的分类了解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细菌的分类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微生物在生物化学分类中的地位(一)细菌与原核生物界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支原体归属于原核生物界其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二)真菌与真菌界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真菌界(三)病毒与病毒界病毒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归属于病毒界病毒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科、属、种二、细菌的分类单位、系统和命名(一)细菌的分类单位细菌的分类等级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临床细菌检验常用的分类单位是科、属、种。

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

形态学和生理学性状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属;相近的属归为科,依次类推。

标准菌株:具有该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标准菌株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二)细菌的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属名 (名词大写) + 种名 (形容词小写)(印刷用斜体)例: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中文名: 种名 + 属名例: 结核分枝杆菌(三)细菌的分类系统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伯杰分类系统。

也有采用CDC(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分类系统。

三、细菌的分类方法(一)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1.传统分类法原则:生物的基本性质主次原则。

按细胞形态、革兰染色性、鞭毛及代谢特点作为较高一级分类依据。

科、属、种的分类主要依靠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

2.数值分类法原则:细菌的基本性质同等重要原则采用标准化、成品化和配套生化反应试剂条,检测细菌的数十个生理生化特性。

阴阳性结果—数字—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比较、测定相似度—区分细菌的种群—确定细菌亲缘关系(二)遗传学分类法以细菌的核酸、蛋白质等在组成上的同源程度分类。

目前较为稳定的遗传学的分类方法有下列几种:1.DNA G+C mol测定,简称G-C比。

第七章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及鉴定.

第七章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及鉴定.

其特点是随机的和非系统的。
2、数值分类法
又称表现型分类法。其原理是将多种分类依据如形态、着色性、 有无鞭毛和芽孢、生化反应、营养需要及致病性等全部等同编号, 并将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运算和比较,从数字角度来计算细 菌间的相似值,从而确定各种细菌间的亲缘关系。即将拟分类的细 菌按其性状相似程度归类定位。其特点是采用多项分类依据。
菌株
是不同来源的某一种细菌的纯培养物。同一种细菌可以有许多菌株,其主 要性状应完全相同,其次要性状可稍有差异。
(三) 细菌的分类方法
1、传统分类法
该方法是采用传统的双歧法进行分类,即主要依据形态特征,
其次是生理生化特征,然后在细菌的各种性状中,选择一项或数 项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基本性质,作为分类指征,在最高一级的分 类等阶上将细菌分成若干类别;然后在这些类别中选择数项次要 性状为指征,将细菌作次一等阶分类,依此类推,一直划分到种。
及蓝细菌、紫色光合细菌等。
(二) 细菌分类单元
细菌分类单位和动植物一样,也有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 类单元,其次是属。

是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与其他属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属之间的 16SrRnA序列有较大的差异,但尚未提出差异的量化标准。

是微生物学分类的最基本单元,种可认为是一群性质相似的菌株,它 与其他菌株群体有明显差异。凡是16SrRNA序列同源性大于 97%的两株细菌 即可确定为同一种。
形 态 学 检 查
病 原 学 检 查
血 清 学 检 查
报告鉴定结果
(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病料的采集
正确采集病料是细菌分离鉴定的重要环节。采集病料时力求在濒死时或 死后数小时内无菌或尽量减少杂菌污染进行采集。通常可根据所怀疑病的类型 和特性来决定采取哪些器官或组织的病料。一般要求采取病原微生物含量多、 病变明显的部位,同时易于采取,易于保存和运送。如果缺乏临诊资料,剖检 时又难于分析诊断可能属何种病时,应比较全面地取材,例如血液、肝、脾、 肺、肾、脑和淋巴结等,同时要注意带有病变的部分,如怀疑炭疽,则非必要 时不准作尸体剖检。

高级微生物 重点知识归纳

高级微生物 重点知识归纳

高级微生物重点知识归纳
1.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微生物的分类是根据其形态、生理、生态和遗传特征进行的,常用的分类系统包括五界系统和三域系统。

微生物的命名采用国际命名法规,包括属名、种名和亚种名。

2.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等。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质,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质中含有核糖体、质粒、内质网等细胞器。

3.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微生物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合成代谢是指微生物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氧气等。

4. 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包括基因、基因组、转录、翻译等。

微生物的基因可以通过突变、重组、转座等方式发生变异,这些变异可以影响微生物的性状和适应性。

5. 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是指微生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微生物可以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也可以在生物体内寄生。

6. 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微生物可以用于生产食品、药品、生物燃料等,也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以上是高级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微生物的命名规则

微生物的命名规则

一、通用分类单元七级分类单元: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必要时可在两级之间添加辅助单元,如亚门。

这七级分类单元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而且整个名称用正体字表示。

&例:子囊菌纲 Ascomycetes种: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新种:sp. Nov. 或 nov. sp.是species novel 的缩写,附在学名后。

二、学名俗名:普通的、通俗的、地区性的名字。

&例:用“结核杆菌”表示“结核分枝杆菌”。

学名: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是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则》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正式名字。

学名的命名:采用“双名制”的国际植物命名法则。

“双名制”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eaus)于1953年介绍的植物命名原则,该方法已广泛用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命名。

“双名制”是用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其他文字组成的一个学名。

三、学名的命名方法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书写时:属名+种名;翻译时,种名在前,属名在后;印刷时,学名用斜体字;书写时,在学名下加一横线表示斜体字母。

&例:Aspergillusniger 或Aspergillus niger属名(曲霉)种名(黑)前后有两个或数个学名排在一起时,在属名相同的情况下,后一学名中的属名可缩写成一个大写字母加一句号的形式。

&例1:Bacillus(芽孢杆菌属)可缩写成B.&例2:若可能产生混淆,也可写成二至三个字母,如:Bac.属名:表示微生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生理特征或以研究者的人名表示。

单数,字首大写。

&例1:根霉属、毛霉属——形态特征&例2:丙酸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生理特征+形态特征&例3:沙门氏杆菌属——研究者的人名 + 形态特征种名:说明微生物的颜色、形状、用途,有时用人名、地名、微生物寄生的宿主名称和致病的性质来表示。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是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而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则是研究微生物领域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世界。

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按照其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原核生物又可以分为细菌和古细菌两个域,真核生物包括原生动物、酵母菌、霉菌和藻类等多个类群。

细菌是一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具有单细胞结构和简单的细胞结构。

古细菌则是生命的三大域之一,具有相对特殊的生存环境和适应特性。

二、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命名主要遵循国际微生物命名法规定的规范。

微生物按照属、种的分类顺序进行命名,例如: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大肠杆菌种(E.coli)。

在微生物的命名中,拉丁或希腊语是最常用的命名语言,以确保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可以明确理解。

此外,微生物的命名还要遵循唯一性原则,确保每个微生物种类的名称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的意义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不仅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历史,也为微生物在医学、农业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对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推动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总结: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通过了解微生物的分类体系和命名规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知识,促进微生物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应用发展。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种而异
• 二、酵母菌的细胞构造
• (一)细胞壁
• 细胞壁的厚度约为0.1~0.3μm,重量为细 胞干重的18%~25%,能有效地保护细胞 正常地生存
• (二)荚膜物质
• (三)细胞膜 • 酵母细胞膜约8nm厚,与细菌区别:组成上
含有固醇(甾醇);结构上无特化的间体 结构;功能上与能量形成无关
• (四)细胞核 • 酵母细胞核由一种光学稠密的核仁部分和
酵母的假菌丝
• ②裂殖
• 在裂殖酵母属中,当酵母细胞的径间出现 横隔之后,就会横向裂开形成两个细胞, 同时形成芽痕,然后逐渐在原细胞和新长 出的细胞间留下一道环状的疤痕
• ③芽裂
• 这是一种界于出芽和横隔形成两者之间的 一种裂殖法,这种繁殖法很少见。它首先 是在芽基很宽的颈处出芽,然后形成一层 横隔将芽与母细胞分开
第二节 细 菌
• 一、细菌的细胞形态和大小 • 细菌的大小是以微米(1/1000 ㎜)作为
单位 • 球状菌—— 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
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 棒状 —— 杆菌 • 螺旋状 —— 螺形菌(弧菌、螺菌) • 不规则形状——环境条件改变时的形状
细菌的基本形态
• 二、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及特殊结构
• 2.有性繁殖
• 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过程,称为有性繁殖
• 酵母菌的 生活史
• 四、酵母菌的分类 • 分类依据
经典分类法中以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 相结合
• 五、发酵工业中常用常见的酵母菌
酿酒酵母
白地霉
异常汉逊酵母
粉状毕赤酵母
第五节 霉 菌
• 一、霉菌的形态与构造 • (一)菌丝与菌丝体 • 1、根据形态不同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界
單細胞或 多細胞 有 有 無
無 有機物
植物界
多細胞
有 有 有
有 光
動物界
多細胞
有 無 無
有 有機物
代表性生 細菌、藍 藻類、原 酵母菌、

綠細菌 生動物 黴菌
沉降係數
瑞典化學家偉德柏格所建立 蛋白質分子在液體中以高速離心機離心
時,會因分子量、密度、形狀的不同, 影響蛋白質的沉澱速率,沉降係數便是 描述此特性 科學家根據沉降係數,將蛋白質分類。 細菌的核醣體為rRNA與蛋白質的複合體, 因此也以沉降係數分類。
三域系統
古細菌域 真細菌域
真核生物域
生物的分類—三界
動物 植物 原生生物界
真核細胞
原核細胞
五界的分類依據
構造
細胞核 細胞壁 葉綠體 (素) 組織分化 能量來源
原核生物 界 單細胞或 多細胞 無 有 有或無
無 光或有機 物、無機 物
原生生物 界 單細胞或 多細胞 有 有或無 有或無
無 光或有機 物
微生物鑑定
微生物的培養 1. 混合培養 2. 純種培養
純種培養的技術
培養基的預備 1. 微生物的生長要素:能源、細胞構造成
分、生長環境因子 2. 培養基的種類:合成培養基、複合培養
基、基礎培養基、豐富培養基、選擇性 培養基、鑑別培養基 3. 培養基的製備
70%~75%酒精
酒精是一種很強的脫水劑
會導致蛋白質因脫水而變形、硬化,失去原有 的功能,使得細菌死亡。
溶解細胞膜上的脂質,造成細菌細胞破裂。
為何不使用適售95%的酒精?因為高濃度的酒 精不僅會傷害皮膚,還會與細菌表面的蛋白質 快速反應,致表層蛋白質形成一道牆壁,阻格 酒精進入細胞內破壞。
75%的酒精滲透壓與細菌細胞接近,能不斷的 進入細胞內,慢慢使蛋白質凝固,殺菌能力較 佳。
純種培養的技術
培養方法 1. 增殖培養 2. 分離:劃線法
倒碟法 塗抹法
倒碟法
細菌的鑑定
菌落形狀之描述 液體培養基微生物培養特性 革蘭氏染色 抗酸性染色 氧氣需求 生理生化特性
微生物生長與氧氣之關係
厭氧操作系統
第三章微生物分類與命名
生物系統分類
分類: 將生物體有次序地安置在一組較大
的分類位置
微生物的分類
型態 培養特性 生理生化特性 化學組成 生態特性 血清特性 遺傳特性 致病性
不同的生物分類系統
雙界系統
植物界 動物界
三界系統
原生生物界
植物界
動物界
五界系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