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5课 荆轲刺秦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考点提炼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
2.掌握常见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句式
中的状语后置
能力目标1.分析人物言行,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2.把握荆轲的性格特点
情感目标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荆轲的侠义精神
[知作者]
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县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后因反对宦官下狱。成帝即位后,得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
主要作品:在前人基础上辑录一部“楚辞体”诗歌总集《楚辞》。辑录群书时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按国别体编订为《战国策》。
[知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知常识]
1.《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前460—前220)。作者不可考,西汉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2.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姬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炙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羸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
聂政:战国时期侠客,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韩国大夫严仲子受丞相侠累的迫害流亡他国,他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仇,后寻得聂政。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地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
荆轲:战国末期燕赵人,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庆卿,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又叫荆卿。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他的朋友之一。后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嬴政,功败垂成。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把握文章主旨
《荆轲刺秦王》记述了在秦军压境、燕国危如累卵时,燕太子丹为了保家卫国,派荆轲以献图为名,以樊於期之头为饵,去秦殿刺杀秦王。荆轲想生擒秦王逼其退还侵占的领土,但终未成功,最后身被八创,慷慨而死,表现了一个爱国侠士大义凛然、英勇无畏的崇高品质。
一、阅读第1、2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步骤一]基础梳理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
①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
(1)兵②不得持尺兵兵器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果真
(2)诚②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实在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走投无路
(3)穷②复前行,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
(4)乃②乃今得闻教副词,才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词。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步骤二]文意理解
5.全都能表现荆轲具有超人的谋划才能的一组是()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③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④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⑤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解析:选B①表现荆轲的主动精神;④是陈述太子丹去请荆轲;⑤以太子丹的不忍,侧面反衬荆轲超人的谋划才能;②③是正面表现荆轲超人的谋划才能。
6.对1、2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在这种背景下,荆轲挺身而出,可见荆轲非常爱国。
B.“破”“虏”“收”“略”“至”等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C.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并且是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荆轲城府很深,勇而多谋。
D.樊於期是在家境贫困时来投靠太子丹的,所以太子丹不忍心用他的头取信于秦王。
解析:选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的“穷困”不是家境贫困,而是走投无路,处境困难。
二、阅读第3~9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步骤一]基础梳理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1)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2)终已不顾
..
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3)可以
..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