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模版(三篇)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模版____年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引言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而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疫苗研发的进步,新型疫苗的接种在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疫苗接种异常反应也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情况,并保障接种者的权益和健康安全,我们制定了本预案,以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高效性。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接种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积极应对接种异常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不良反应。
3. 加强对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提高预警与处置能力。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形成一体化的应急处置机制。
5. 加强公众宣传,提高接种者对异常反应的知晓率和应对能力。
三、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1) 加强疫苗研发和质量管控,确保疫苗安全有效。
(2) 完善疫苗接种程序和操作规范,提高接种质量。
(3) 通过健康宣教和风险提示告知,提高接种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应急处置流程(1) 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预警a. 建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体系,包括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系统、监测站点和监测人员等。
b. 设立预警指标和阈值,及时掌握异常反应情况,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2) 应急处置机制a. 在接种现场设立应急处理专区,配备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和紧急救护设备。
b. 针对不同类型的接种异常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急救措施和紧急转运等。
c. 加强医院的预先培训和演练,提高医疗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 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评估a. 对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和评估,形成科学的数据支撑。
b. 将异常反应情况报送至相关部门,配合相关专家进行病因分析和风险评估,提供决策参考。
(4) 信息公开与宣传a. 及时向接种者和公众公布接种异常反应的相关信息和处理措施。
202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2篇)

202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保护人们的健康。
然而,一些接种者可能会出现异常反应,包括局部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神经系统疾病等。
为了保障接种者的安全,在接种活动中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置预案,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指导。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降低接种异常反应对接种活动的影响,快速、有效地处理异常反应事件,保障接种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原则:- 及时性:对异常反应事件要及时响应,做到快速处置和及时报告。
- 统一性:建立统一的异常反应事件处理标准和流程,保证处置工作的一致性和专业化。
- 专业性:建立专业的应急处置团队,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处理异常反应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 全面性:准备完备的应急处置设备和药品,并建立合理的储备制度,保证应对各类异常反应事件的能力。
三、应急处置预案1. 应急处置团队的组建与培训- 组建: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牵头,配备一支专业的应急处置团队,包括医生、护士、专业卫生人员等。
- 培训:提供系统的培训,包括异常反应事件的识别、评估、处理流程,以及相关药物的使用和处置技能的训练。
2. 异常反应事件的识别与报告- 识别:针对接种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组建临床观察小组,及时监测接种者的健康状况,对出现的异常症状进行记录和报告。
- 报告:异常反应事件要及时、准确地上报到疫情监测与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确保信息畅通和及时响应。
3. 异常反应事件的处理流程- 快速评估:对出现异常反应的接种者进行快速评估,根据不同的症状和表现判断是否为严重反应,以及需要何种处理措施。
- 分级处理:根据异常反应的严重程度,按照不同的处理流程进行分级处理,包括局部处理、药物处理或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 监测与跟进:对处理后的接种者进行密切监测与跟进,及时处理并报告处理效果,确保接种者的安全。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四篇)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____年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保护人类免受传染性疾病侵袭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但是在接种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异常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有效处理和控制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二、目标通过制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处理,并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三、预案内容1.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1)培训工作人员:为所有从事接种工作的工作人员提供接种技术和应急处置的培训,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处理能力;(2)建立健全的接种记录系统:对每一位接种者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基本信息、过敏史、接种疫苗种类和剂量等内容,以方便在异常反应发生时进行追踪和分析;(3)建立疫苗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报告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 接种中的应急处理(1)设立应急处理点:在接种现场设置应急处理点,配备足够数量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及专业的急救人员;(2)建立急救队伍:培养一支专业的急救队伍,包括医生、护士、急救志愿者等,以便在异常反应发生时能够迅速进行处置;(3)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的疫苗和接种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分级管理,确保接种者得到最适合的疫苗剂量;(4)应急处理流程:对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及时处理,包括紧急退出、急救措施、传染病预防等;(5)记录与报告:在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根据规定的程序上报相关部门。
3. 异常反应的后续处理(1)应急救助:对接种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异常反应进行紧急救助,包括急救措施、抢救药品等;(2)随访与观察:对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的接种者进行随访和观察,确保其恢复情况和健康状况;(3)后续处理及赔偿:对于严重的异常反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评估,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赔偿和处理;(4)疫苗监管:及时对出现异常反应的疫苗进行抽样和检测,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临床表现与诊断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发热、皮疹 、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等一般反应,以及晕厥 、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等严重反应。
对于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密切观察受种者的 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对于严重反应,如过敏 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等,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以避免病情恶化。
康复关怀
为受影响的儿童提供康复 关怀,包括康复训练、心 理咨询等,帮助他们尽快 恢复健康。
社会支持
动员社会力量,为受影响 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物质 和精神支持,帮助他们度 过难关。
03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预防 与控制
疫苗质量与冷链管理
疫苗采购、运输和储存
确保疫苗从生产厂家到使用机构的整个过程都严格遵守冷链管理 规定,保证疫苗质量。
确保接种安全。
接种后观察
在接种后,留观30分钟,观察 儿童是否有异常反应,及时处
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报告
接种后监测
密切监测接种后的儿童,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预 防接种异常反应。
报告制度
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主 管部门报告疑似病例。
调查与诊断
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和诊断,明确 原因和责任。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一般反应 和异常反应两类。
发生机制与原因
预防接种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引入人体,通过人体的自然防 御机制激发机体产生抗体,从而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个 体差异、疫苗本身特性、接种程序等因素有关。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 预案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三篇)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____年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如下: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特制定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以指导各级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在疫苗接种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处理,最大限度保障接种者生命健康。
一、应急响应机制1、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时,应立即通知卫生主管部门,同时启动应急处置小组;2、应急处置小组要按照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迅速反应,确保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3、协调医疗资源,及时组织救治工作,确保受害者得到及时救治。
二、处理流程1、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时,第一时间应立即停止接种,确保接种者安全;2、评估接种者症状,确定异常反应病情严重程度;3、根据病情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如输液、氧疗等;4、若病情较为严重,应立即转送到相应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治疗。
三、宣传教育1、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接种者认知水平;2、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提升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3、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档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四、资金保障1、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所需急救设备、药品等物资充足;2、建立专门的应急资金支持机制,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经费需求。
五、监督检查1、加强对各级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督导检查,确保应急处置预案的有效实施;2、建立健全信用考核制度,对于应急处置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问责。
六、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具体实施细则由各地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2、全国各级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本预案内容,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二)1. 引言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是为了确保接种过程中发生异常反应时能够迅速、科学、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保护接种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预案旨在提供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操作指南,以便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接种异常反应。
乡卫生院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应急方案模版(3篇)

乡卫生院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应急方案模版为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有序,应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事件,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如下: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现所有受种者疫苗接种后必须在现场留观___分钟,由___名接种医生和护士现场负责观察,如发现一般接种反应和轻度的异常反应,可在现场进行诊治。
如发现严重异常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应在现场立即抢救和治疗,待缓解后紧急送相关医院。
二、应急处置流程1、发现严重异常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应在现场立即抢救和治疗。
2、留观室由___名急诊科医生和___名护士负责,如出现严重副反应负责现场急救诊治、待缓解后紧急送相关医院。
由急诊科医生联系本单位领导、联系本单位急诊(室)门诊、联系住院病房、相关急诊救治医生等。
三、诊治费对出现严重副反应的急救诊治费用,先由卫生院垫付,然后通过调查诊断或鉴定,确定病因后,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解决。
四、报告1、报告范围:疫苗接种期间重点监测报告以下aefi:——发热(腋温≥38.6℃)、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麻疹样皮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___炎)等;—热性惊厥、癫痫、臂丛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晕厥、癔症等;—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aefi。
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医护人员、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托幼机构发现aefi后,向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报告。
3.报告时限与程序卫生院和报告人发现属于报告范围的aefi后,及时向市cdc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发现后___小时内向市cdc报告。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应急响应流程
总结与评估
在应急响应结束后,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 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 案。
报告与核实
接到AEFI报告后,应立即核实情况,并向 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报告。
启动应急响应
根据AEFI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 围,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并启动相应的应 急响应程序。
社交媒体
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 发布信息,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提高公众知晓率。
舆论引导策略
及时回应关切
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消除恐慌情绪。
强化科普宣传
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水平和 风险意识。
引导理性看待
倡导公众理性看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认识到异常反应是小概率事 件,不应因噎废食放弃接种疫苗。
03
信息报告与发布
信息报告流程
发现异常反应
接种单位或医疗机构在发现预 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应立即启
动应急处置预案。
初步核实与评估
对接种者的症状进行初步核实 和评估,确认异常反应与预防 接种的关联性。
报告上级部门
接种单位或医疗机构应在规定 时间内将异常反应情况报告给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
培训对象
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预防接种工作人员。
培训内容
包括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种类、识别、处置流程、急救技能等。
演练形式与频次
演练形式
采用模拟演练、桌面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
演练频次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参与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演练。
评估与改进建议
评估方法
通过专家评估、参与人员自评等方式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保障接种人群的健康和安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即使尽最大努力进行预防,有时仍会出现异常反应。
因此,应急处置预案对于及时处理接种异常反应至关重要。
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在接种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
所有接种点应配备有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且需要确保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在现场,随时进行处置。
此外,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处置程序。
2.即时处置异常反应
一旦发生接种异常反应,医务人员应当立即介入,进行及时的处置。
比如,对于轻微的过敏反应,可以采取口服或静脉注射抗过敏药物;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或休克,需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同时,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3.报告和记录
发生接种异常反应后,需要立即进行报告和记录。
上报给相关部门,包括疾控中心和疫苗生产厂家,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异常反应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症状、处理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同时,合理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及时、有效地处理接种异常反应,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接种风险,维护接种人群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三篇)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范文预案名称:____年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预防接种成为公众重要的健康事项之一。
然而,预防接种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发生各类意外事件。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制定并执行一套完善的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至关重要。
本预案的目的是规范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的程序、责任分工以及资源调配,全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____年预防接种活动中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适用于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接种单位和相关人员。
三、术语和定义:1. 预防接种:指通过给予人体疫苗,以提高人体对某些疾病的免疫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2. 事件:指在预防接种活动中发生的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如疫苗过敏、注射器出错、疫苗存储异常等。
3. 应急处置:指对预防接种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适度干预,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伤害和损失。
4. 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社会影响的程度,将事件分为一般级、较重级、重大级和特别重大级。
5. 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应急资源、指导应急处置工作的核心指挥机构。
四、应急组织和指挥体系:1. 设置应急指挥部: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成立应急指挥部,并确定应急指挥部领导成员和成员单位。
2. 设立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响应指挥组、后勤保障组、信息通报组,分别负责应急响应、资源调配和信息共享工作。
3. 明确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和相应的处置措施,指导专业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五、应急工作程序:1. 事件报告:当发生预防接种事件时,接种单位应立即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本地卫生健康部门进行通报。
2. 应急响应:根据事件性质和应急响应级别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响应,并通知相关责任单位及时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3. 伤害评估:专业人员对事件造成的伤害情况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伤害,并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且不属于医疗事故的一种医源性反应。
为了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维护受种者的身体健康,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为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异常反应的发生,特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医疗救治组、调查组、善后处理组。
二、应急处置1. 接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后,立即向领导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2. 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了解发生异常反应的受种者基本情况、疫苗情况、接种情况、报告和就诊情况。
3. 对受种者进行现场调查诊断,必要时请县级或市级医疗专家参与诊断。
4. 组织医疗专家对受种者进行救治,对受种者的诊断要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
5. 对受种者家属进行安抚,并告知其有权申请鉴定。
6. 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的规定,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并出具调查诊断结论。
7. 根据调查诊断结论,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8. 及时将有关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
9.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注意事项1. 预防接种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接种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2. 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3. 对受种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和告知义务,让受种者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对受种者进行详细的登记和记录,包括受种者的基本信息、接种情况、报告和就诊情况等。
5. 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受种者进行及时救治和调查核实,确保受种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6. 对已经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随意泄露受种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情况。
接种单位异常反应处置预案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接种单位可能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障受种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接种单位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异常反应事件,包括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
三、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2.及时发现,快速处置,降低异常反应对受种者的影响;3.科学评估,依法处理,确保受种者的合法权益;4.加强沟通,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认识。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接种单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异常反应报告、调查、处理、信息报送等。
3.各接种单位应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相关人员职责。
五、异常反应发现与报告1.接种单位应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发现疑似异常反应时,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1)询问受种者或其监护人,了解症状、体征等信息;(2)观察受种者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3)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2.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六、异常反应调查与处理1.调查内容:(1)受种者基本信息;(2)接种过程及疫苗信息;(3)症状、体征及病情变化;(4)疑似异常反应原因分析。
2.处理措施:(1)对疑似异常反应者,立即给予必要的救治;(2)对已确诊的异常反应者,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赔偿;(3)对疑似异常反应者,做好心理疏导和关爱工作;(4)对异常反应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防措施。
七、信息报送与公布1.接种单位应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
2.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定期公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认识。
八、宣传教育与培训1.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异常反应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三篇)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事件,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该预案的详细内容:一、背景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然而,由于人们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不足或存在误解,以及一些制度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出现预防接种事件。
为了保障公众的权益,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预案。
二、目标1. 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因预防接种事件可能引发的风险。
2. 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信任,促进接种率的提高。
三、应急处置流程1. 预警和监测阶段- 建立完善的预警和监测系统,及时获取疫苗安全情况和接种效果信息。
- 加强对疫苗生产厂家和接种单位的监管,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应急响应阶段- 一旦发生预防接种事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
- 采取紧急措施,如暂停接种、召回疫苗、追踪接种人群等,以控制风险。
- 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向公众及时报道事件的处理情况和安全提示。
3. 评估和处置阶段- 进行预防接种事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评估事件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 加强对接种人群的健康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4. 恢复与整改阶段- 经过评估和处置后,根据情况恢复接种工作。
- 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完善预防接种工作的制度和规范。
- 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和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进行。
四、资源保障1. 人力资源- 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 建立专业的应急处置人员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资源- 储备充足的疫苗和防护用品,确保应急处置需要。
- 加强与疫苗生产厂家的合作,确保疫苗的供应和质量。
3. 信息资源- 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共享机制,及时获取事件信息。
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核心措施,但在接种过程中,偶尔会发生异常反应。
为了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和应对异常反应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针对2024年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重要性接种异常反应是指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可以避免接种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保障接种者的健康安全。
因此,提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对接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措施1. 提前评估接种者的接种适应性和风险因素,做好接种前的问询工作;2. 注重接种过程中的细节操作,确保接种安全无误;3. 提醒接种者关注接种后的异常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三、应急处置预案的建立1. 规范化接种操作流程,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标准要求;2. 定期进行接种工作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3. 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置。
四、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置步骤1. 发现异常反应后,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及时对接种者进行观察;2. 根据不同的异常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局部反应可冷敷缓解,全身反应可紧急转移至医疗机构;3. 在应急处理过程中,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情况,保持信息透明和及时沟通。
五、总结通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接种者的健康。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重要性,加强预防和应对措施,共同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必将在接种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样本(三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样本____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说明____年,全球面临新的疾病和病原体的挑战,随着疫苗技术的进步,预防接种成为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接种异常反应的个案,对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及其潜在风险,制定本预案以确保接种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公众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目标本预案的目标是确保预防接种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公众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和传播,提供及时、准确和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个人和社会的损失。
三、应急预案内容1.异常反应风险评估和监测(1)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风险评估机制,全面评估每一种疫苗的安全性和风险。
(2)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每一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反应的趋势和规律。
2.应急响应机制(1)建立健全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疫苗生产企业的紧急协调机制。
(2)建立应急响应的责任分工和指挥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协调机制。
3.应急处置流程(1)接种现场监测和评估:设立专门的接种现场监测团队,对接种现场进行重点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反应并进行初步处理。
(2)报告和调查:对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及时报告,并尽快启动异常反应调查工作,确定异常反应的原因和范围。
(3)隔离和随访:对异常反应患者实施隔离措施,并做好相关的医疗救治和康复随访工作。
(4)舆情应对: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及时传递信息,防止恐慌情绪扩散和不良影响的发生。
(5)风险评估和控制: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再次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包括暂停接种、撤回疫苗等。
4.信息共享和宣传(1)建立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级各部门、医疗机构和公众可以及时获得异常反应的相关信息,包括预防接种指南、疫苗安全性评估和应急处置指南等。
(2)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安全意识,减少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和传播。
接种异常反应处置预案

为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下简称“AEFI”)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受种者的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接种单位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发生的AEFI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领导1.成立AEFI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AEFI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AEFI应急处置的具体工作。
四、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2.及时报告,快速处置。
3.科学评估,依法依规。
4.加强沟通,妥善处理。
五、预防措施1.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提高受种者对AEFI的认识。
2.严格执行疫苗接种规范,确保接种安全。
3.加强接种人员培训,提高接种技术水平。
4.做好疫苗质量监管,确保疫苗质量。
六、AEFI发现与报告1.接种人员在接种过程中发现AEFI,应立即向接种单位负责人报告。
2.接种单位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七、AEFI调查与处置(1)接种单位负责AEFI的调查,包括受种者基本信息、接种史、症状、体征、治疗情况等。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AEFI的调查,包括接种单位调查报告、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相关病历资料等。
2.处置(1)对疑似AEFI病例,接种单位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停止接种活动;②对疑似病例进行观察、治疗;③对疑似病例进行必要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④告知疑似病例及其监护人AEFI的相关信息。
(2)对确诊AEFI病例,接种单位应:①立即停止接种活动;②将确诊病例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③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调查;④对确诊病例进行观察、治疗。
八、AEFI信息报告与发布1.接种单位、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AEFI信息。
2.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AEFI信息,适时发布相关信息。
九、责任追究1.对未按规定报告、处置AEFI的接种单位、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例文(五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例文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然而,接种疫苗后偶有发生异常反应的情况。
为了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性和应对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制定本预案。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常见措施1. 接种前评估:在接种前,对接种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接种者的过敏史、慢性疾病史等重要信息,并根据接种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疫苗。
2. 完善的接种流程:明确接种点和接种人员的职责,保证疫苗的正确储存和使用,按照接种程序正确进行注射。
3. 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接种异常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保证及时准确地应对异常反应。
三、接种异常反应的分类根据异常反应的严重程度,将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三级:1. 一级异常反应:包括局部红肿、疼痛等轻微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2. 二级异常反应:包括发热、过敏反应等中度症状,可能需要一定的处置措施。
3. 三级异常反应:包括过敏休克、呼吸困难等重度症状,需要及时的紧急处理。
四、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置措施1. 一级异常反应处理:(1) 局部红肿、疼痛:轻度症状可使用冰敷缓解,重度红肿需使用适当药物治疗。
(2) 轻微发热:可以给予物理降温,鼓励接种者多休息。
2. 二级异常反应处理:(1) 发热:给予退热药物,鼓励接种者多饮水、多休息。
(2) 过敏反应:迅速暂停接种,观察接种者的症状变化,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3. 三级异常反应处理:(1) 过敏休克:迅速暂停接种,将患者扶平,解开紧身衣物,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同时给予抢救药物如肾上腺素。
(2) 呼吸困难:迅速暂停接种,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辅助呼吸,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五、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宣传和教育1. 向接种者提供详细的接种信息,包括接种疫苗的目的、效果、副作用、异常反应等。
2.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接种异常反应的了解和处理能力。
3. 设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热线,方便接种者咨询和寻求帮助。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6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为预防或尽可能减少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查、处置和上报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____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科学防控;加强宣传、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____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二)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____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异常反应事件。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____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四)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的;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的分级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遵义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分为:1、一般事件。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非群体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无人员死亡,未引起公众高度____。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本预案旨在明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生异常反应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后果,保障接种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结构建立以卫生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处理小组,下设信息收集、医疗救治、心理干预、家属沟通等专门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协同作战。
三、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评估和预警系统。
一旦发现疑似异常反应,应立即上报,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四、应急响应根据异常反应的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响应:针对严重过敏反应等紧急情况,需立即进行医疗救治,并通知上级卫生部门。
- 二级响应:针对中等程度的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等,需进行临床观察并提供相应治疗。
- 三级响应:针对轻微反应,如疼痛、轻微肿胀等,可采取观察和对症处理。
五、医疗救治确保接种点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包括抗过敏药物、退热药、止痛药等。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使用肾上腺素等紧急救治药物,并尽快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六、心理干预为接种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异常反应,减轻焦虑和恐慌情绪。
七、家属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向接种者家属通报病情进展和救治措施,听取家属意见,共同商讨后续治疗方案。
八、信息公开在确保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适时向社会公布异常反应的处理情况和结果,增强公众对疫苗接种工作的信任。
九、事后处理对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内容,提高未来应对能力。
十、培训与演练定期对接种点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识别、报告和处理培训,并进行模拟演练,确保预案的有效执行。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模版(2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模版一、省级、设区的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各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要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
二、调查诊断专家组在做出诊断后应将调查诊断结论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书面告知当事人。
三、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可向接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四、受种方收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或鉴定结论,认定是异常反应的可向疫苗接种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次性补偿申请。
同时应提交以下材料:(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申请书;(二)受种方___明材料。
包括受种者及法定监护人有效___明材料。
如委托他人申请补偿的,被委托人应提供授权委托书、有效___明材料及委托人___明材料。
(三)受种者接种疫苗的原始证明材料;(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或鉴定材料;(五)受种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就诊病史复印材料;(六)受种者就诊相关费用原始票据和费用清单;(七)受理方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当事人或其法定监护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最终诊断(鉴定)结论一年内不提出补偿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五、接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申请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对申请补偿的相关材料和各项程序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填写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申请表,经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复核后,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核算小组,定期对各地报送的异常反应补偿申请进行审核,并按照本规定计算一次性补偿经费。
七、省卫生厅按照专家小组的计算,将补偿经费一次性拨付异常反应发生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与受种方达成一次性补偿协议,并由当地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
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2篇)

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疫苗接种工作的推进,疫苗接种已成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然而,疫苗接种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异常反应,这不仅对接种者本身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也对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构成挑战。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对于保障接种者的健康,提高接种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目标: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旨在提高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保障接种者的健康。
原则:1. 安全第一:接种过程中应注重安全性,确保接种者的身体健康。
2. 高效顺畅: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提高接种工作的效率和顺畅度。
3. 公开透明:及时公布疫苗接种相关信息,向接种者提供充分的知情权。
4. 综合协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1. 人员准备(1)接种者:接种者应在接种前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和咨询,以确定适合接种的人群。
(2)接种医生和医护人员:接种医生和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处理接种过程中的异常反应。
2.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1)疫苗存储和运输:确保疫苗的存储和运输符合规范,保证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2)疫苗接种地点的准备:接种地点应具备必备的设施和消防安全措施,并保持清洁和卫生。
(3)组织接种者健康评估:接种前对接种者进行健康评估,包括了解接种者的过敏史和慢性疾病史等信息。
3. 接种过程中的应急处置(1)建立常规监测机制:在接种过程中建立常规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异常反应。
(2)不良事件的处理:对于出现不良事件的接种者,应立即停止接种,并按照预先规定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主要原则是:立即给予急救并采取适当的对症处理措施,将病情稳定后报告相关部门,并转诊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3)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接种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调整接种工作中的环节和策略,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珙县仁义乡卫生院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为预防或尽可能减少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查、处置和上报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珙县仁义乡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科学防控;加强宣传、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二)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2 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异常反应事件。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四)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的;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的分级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遵义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分为:1、一般事件: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非群体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无人员死亡,未引起公众高度关注。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群体性反应,两个以上相同或类似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在时间、地区和/或接种的疫苗方面相关,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等。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事件。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在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和医疗救治小组。
1、乡卫生院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
组长:杨宪成员:阳平、周雪、陈大双、罗小兰、吴天会诊断小组负责我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技术指导、调查、诊断和处置工作。
诊断小组成员应服从安排,随时待命。
2、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杨宪成员:阳平、周雪、陈大双、吴天会、周兴林医疗救治小组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医疗救治、处置和及时上报工作。
各卫生室负责对发生的可疑异常反应病例进行及时诊断、治疗和处置。
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实行“属地管置、就近处置”的原则。
卫生院要在第一时间全力救治辖区发生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
疑似异常反应的诊治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执行。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大都为过敏反应,一般进行抗过敏治疗即可。
如出现休克,肾上腺素为首选急救药。
治疗如很快好转、恢复,无需入院。
如病情较重,技术力量不足,可向上级申请技术援助或立即送上级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五、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报告(一)报告范围报告的范围为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所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
包括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应特别关注以下病例:1、注射部位出现脓肿(细菌性或无菌性);2、被卫生人员或公众认为与免疫接种有关的需要住院的病例;3、被卫生人员及公众认为的与免疫有关的死亡病例;4、群体性心因性反应;5、被卫生人员或公众认为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其它严重或不寻常的医学事件。
(二)报告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儿童监护人姓名、现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日期和人数、主要临床经过、就诊单位、临床诊断、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日期等。
(三)责任报告人:卫生院临床医师和卫生室村医。
(四)报告的时限及方式1、一般事件的报告(1)发生疑似异常反应后,秀卫生院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要立即通过电话报告仁义乡乡人民政府,同时向县卫计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2)所有发现的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包括一般反应)均应做好登记工作,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上报。
(3)接种单位因异常反应或事故与接种对象或监护人发生纠纷时,立即报告乡人民政府,同时应向县卫计局报告。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除比照一般事件进行报告外,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在事发第一时间及时向卫生院报告;卫生院接报告后,及时审核信息,当确认信息真实无误后,立即向卫计局报告,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应规定(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进行网络直报,并分别完成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除比照一般事件进行报告外,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在事发第一时间及时向卫生院报告;卫生院接报告后,及时审核信息,当确认信息真实无误后,立即向卫计局报告,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应规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进行网络直报,分别完成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六、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置(一)一般事件的处置卫生院在接到异常反应发生的报告后,立刻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
根据报告内容,核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基本信息、发生时间和人数、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疫苗接种等情况,完善相关资料,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
1、判定为一般反应的,做好登记工作并密切观察;给予对症治疗、处置;2、初步判断为个体发生异常反应的,立即通知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调查诊断,联系救治小组及时进行诊治,如果需要技术援助,立即向上级提出请求,并协助上级调查处置;同时保存所有可能与异常反应发生相关的物证(疫苗、注射器等)。
(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的处置发生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封存接种点本批次疫苗,暂停该接种点免疫活动,同时加强其他接种点异常反应监测,按照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症状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选,并立即向上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报告。
首先应根据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概念和分级标准判定是否为一起群体性接种反应。
如已确定是一起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及时判明事件的性质、发生原因,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保持公众对接种疫苗的信心。
如果需要技术援助,立即向上级提出请求。
1、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发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时,应立即暂停接种,在尽快消除疑虑,隔离管理的前提下,迅速开展以下工作:(1)了解掌握病情,及时选派当地有影响的临床、流行病学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掌握发病情况和可能的诱因,及时处置首发病例。
(2)妥善处置和治疗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合理解释;可采用心理疗法,用语言暗示并配合适当理疗或按摩,催眠疗法、解释性心置疗法,引导患者及其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帮助其认识疾病性质。
(3)若诊断明确后,应避免重复检查和不良暗示,并对症治疗。
(4)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对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儿童家长、学校老师,特别是在群体中起“核心”作用的人物,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相关单位要向儿童家长耐心解释本病发生的原因,答复问题应明确肯定,解除可能有任何后遗症的顾虑。
(5)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减少紧张气氛,缩短“非常状态”的时间,尽快使学习、生活转入正常化,有利于病例症状消失后回到一个安全的环境,不致再发。
(6)防止人为渲染,在调查和控制事件的过程中,要防止宣传媒体和人员的盲目参与,扩大事态,参加现场调查的人员应保持镇定和良好的秩序,以防人为的渲染、扩大,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2、接种事故:因造成接种事故原因多样,有用错疫苗、剂量过大或重复注射、接种途径错误、接种部位错误、继发感染、接种技术不规范、接种对象选择不当等。
因此,在发现接种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停止接种、及时调查、查明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3、质量事故:当怀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疫苗或注射器材质量有关时,需保存相应的样本,以便后期开展相关检测。
立即停止接种,并向上级报告。
(三)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的处置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暂停接种,封存接种点本批次疫苗,采集相关标本进行检测,动员家属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尸体解剖,确认死亡原因,必要时请法医参加,判定死亡与预防接种的因果关系,对偶合死亡的事件,也要做好解释工作,妥善处置,及时公布调查结论,防止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造谣惑众,保持公众对接种疫苗的信心。
七、宣传沟通在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时,卫生院要在县卫计局和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在做好医疗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做好与媒体、受种者或监护人、公众的宣传与沟通,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解释,化解事件当事者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减少或平息社会负面影响,使当事者能按照相关法律程序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程序配合做好事件的调查、取证、鉴定和处置工作。
各单位应按照《卫生部关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的要求,客观、公正地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信息的发布与通报工作。
减少事件的社会不良影响,形成有利于事件处置的良好社会氛围。
珙县仁义乡卫生院2014年10月10日。